某简支空心板梁桥桥面高21.75m,板厚60cm,桥面铺装厚12cm,设计洪水位标高16.5m,施工水位标高12.25m,低水位标高7.8m,则该桥梁高度为()m。
浇筑箱梁混凝土时,对箱梁腹板与底板及顶板连接处的承托部位,不适合采用的振捣设备是()。
某工程项目发生了工程质量事故,造成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600万元,该事故的等级是()。
关于“平安工地”考核评价的说法,错误的是()。
石方填筑路堤的工艺流程中包括:①分层填筑;②检测签认;③振动碾压;④路基整修;⑤路基成型;⑥摊铺平整。其中正确的顺序是()。
某三级公路的一个控制点的额标示为BM5,根据《公路勘测细则》(JTG/TC10-2007),该控制点是()。
关于沥青路面施工安全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招投标时,以下情形关于被否决的说法错误的是()。
根据《公路工程施T-分包管理办法》,分包工程最初的支付申请应由甲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向乙报送该阶段施工的付款申请单。上述甲乙分别为()。
水泥混凝土拌和站原材料仓的容量应满足()。
施工组织设计中,施工总体部署的主要内容有()。
沉井下沉施工质量检验的主要内容包括()。
关于隧道施工安全技术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有()。
预制拼装连续箱梁桥的预应力钢绞线下料长度,应根据张拉千斤顶长度、张拉伸长值、弹性回缩值以及()计算确定。
路基边缘压实不足的预防措施有()。
关于沥青混凝土路面中封层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有()。
关于人工挖孔桩施工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有()。
铲运机不适宜在()中施工。
背景: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两座单洞分离式隧道施工任务,左线起讫桩号为ZK10+308、ZK10+788,右线起讫桩号为YK10+264、YK10+776,两隧道均为瓦斯隧道,且围岩富含有害物质。根据设计要求,隧道洞内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刚性路面,路面结构自上而下分别为:24cm厚C25水泥混凝土面层、20cm厚C20水泥混凝土基层、10cm厚C15水泥混凝土调平层。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背景: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级公路某标段施工任务,标段内有5座多跨简支梁桥,桥梁上部结构均采用20m先张预应力空心板,5座桥梁共计35跨,每跨空心板数量均为20片。施工单位在路基上设置了如图1所示的预制场,所有空心板集中预制,为节省费用,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中要求张拉端钢绞线用连接器连接并重复使用。
施工中还有如下事件发生:
事件1:施工单位定制了8套模板(外模8套、充气式胶囊内模8套)循环重复用,设定每片空心板预制周期为7天,整个预制施工采取平行流水作业,前20片空心板预制施工横道图如图2:
事件2:施工单位制定的空心板预应力施工操作要点如下:
(1)预应力张拉采用两套千斤顶、油泵施工,张拉前只需分别对千斤顶、油泵进行检查,即可用于预应力张拉。
(2)预应力张拉采用双控,以张拉力控制为主,以钢绞线的计算伸长量进行校核。
(3)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按要求及时拆除外模与内模胶囊,采用与空心板同条件养护的试块进行强度评定。
(4)混凝土试块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使用砂轮锯切断钢绞线放张。
事件3:空心板预制中,发现有5片空心板顶板厚度只有7cm,设计厚度为10cm,施工单位立即组织技术人员召开现场会,排除了外模板制作与安装、混凝土施工、台座变形等因素,查找到事故原因后,及时解决了问题。
<1> 、写出图1中设施A的名称,并计算单根钢绞线理论下料长度。
<2> 、事件1中,计算所有空心板预制完成的工期。
<3> 、逐条判断事件2中空心板预应力施工操作要点的正误,并改正错误之处。
<4> 、事件3中,分析空心板顶板厚度不够的原因。
背景:
某新建一级公路工程K11+120~K12+260合同段位于海拔3000m以上的地区,路面结构设计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该合同段工程与其他工程或已有道路无交叉,依据交通运输部颁布的《公路工程基本建设概预算编制办法》(JTGB06-2007)、《公路工程预算定额》(JTG/TB06-02-2007)编制的该工程施工图预算,其中K11+120~K12+120底基层工程量为:22300m2(底基层平均面积)。
厂拌基层稳定土混合料的定额如下表所示,各定额分项预算价格分别为:
人工:80元/工日;稳定土混合料:162.72元/m3;水泥:400元/t;水:4元/m3;碎石:80元/m3;3m3 以内轮胎式装载机:1200 元/台班;300t/h以内稳定土厂拌设备:1500元/台班。
项目部在施工底基层、基层时采用方法有:
(1)采用沥青混凝土摊铺机分一层两幅摊铺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
(2)采用稳定土摊铺机分一层两幅摊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3)先用轻型两轮压路机跟在摊铺机后及时进行碾压,后用重型振动压路机,轮胎压路机继续碾压密实。
项目部于2014年6月至8月完成了该合同段工程所有路面施工,该地区属于冬Ⅲ区,11月进入冬季。
<1> 、写出路面结构设计图中A、B、C的名称。
<2> 、计算K11+120~K12+120段底基层施工需拌制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数量,并计算该部分厂拌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材料费和施工机械使用费。(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3> 、该合同段的冬季施工增加费、高原地区施工增加费和行车干扰工程增加费是否需要计取?并分别写出该三项增加费的计算基数构成。
<4> 、分别判断底基层、基层施工中3个施工方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