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教师招聘小学教师招聘->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精选5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精选5

卷面总分:47分 答题时间:240分钟 试卷题量:47题 练习次数:43次
单选题 (共41题,共41分)
1.

司马迁的《史记》作为纪传体史学著作,其叙事是(  )记载历史的。

  • A. 以历史事件为中心
  • B. 以朝代更迭为中心
  • C. 以历史人物为中心
  • D. 以作者的历史观为中心
标记 纠错
2.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著作之首。
  • B.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 C. 《诗经》反映了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 D. 《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风、雅、颂的表现手法。
标记 纠错
3.

在先秦作品中,表现“重章叠句,一唱三叹”艺术特点的作品是(  )。

  • A. 《诗经》
  • B. 《文心雕龙·史传》
  • C. 《春秋》
  • D. 《国语》
标记 纠错
4.

下列三部著作成书的先后顺序是(  )。

  • A. 《诗经》《论语》《春秋》
  • B. 《春秋》《诗经》《论语》
  • C. 《诗经》《春秋》《论语》
  • D. 《春秋》《论语》《诗经》
标记 纠错
5.

苏轼所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山水田园诗人是(  )。

  • A. 陶渊明
  • B. 孟浩然
  • C. 王维
  • D. 杜甫
标记 纠错
6.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骆宾王、王昌龄、杜牧分别是初唐、盛唐、晚唐时期的诗人。
  • B. 南北朝诗人陶渊明歌颂劳动,赞美淳朴的农村生活,并以此与污浊的仕途相对立,写出了《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作品,《桃花源记》更寄予了诗人的理想,反映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 C.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他的诗作《钱塘湖春行》《忆江南》《春花秋月》《琵琶行》均选自《白氏长庆集》。
  • D. 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之一,《度关山》《对酒》《短歌行》是其代表作。
标记 纠错
7.

下列作品与作者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游子吟》——孟郊
  • B. 《泊船瓜洲》——王安石
  • C. 《江雪》——刘禹锡
  • D.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标记 纠错
8.

下列诗歌不是自居易创作的是(  )。

  • A. 《忆江南》
  • B. 《暮江吟》
  • C. 《长恨歌》
  • D. 《夜雨寄北》
标记 纠错
9.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作者是(  )。

  • A. 王昌龄
  • B. 王勃
  • C. 王之涣
  • D. 王维
标记 纠错
10.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 《窦娥冤》《汉宫秋》《孽海花》《赵氏孤儿》被称作中国古典四大悲剧。
  • B. 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郑光祖。
  • C. 李清照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
  • D. 清代四大谴责小说指的是《儒林外史》《镜花缘》《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
标记 纠错
11.

四大名著作者中,(  )与《聊斋志异》的作者是同一时代。

  • A. 《三国演义》
  • B. 《红楼梦》
  • C. 《水浒传》
  • D. 《西游记》
标记 纠错
12.

有一位文学家,家道中落,尽管“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却对他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终于写成了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名著,这位文学家是(  )。

  • A. 施耐庵
  • B. 罗贯中
  • C. 吴承恩
  • D. 曹雪芹
标记 纠错
13.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 老舍是现代杰出的小说家、戏剧家,小说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有《龙须沟》《茶馆》等。
  • B. 郭沫若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孔雀胆》等。
  • C. 《阿Q正传》《祝福》《包身工》《暴风骤雨》等小说都反映了半殖民地旧中国劳动人民遭受重重压迫剥削的生活。
  • D. 五十年代出现了以孙犁为代表的河北作家群,其作品以淡雅流朗的诗情画意与清新的泥土气息完美统一为其艺术风格,对当代文坛产生极大影响,被誉为荷花淀派。
标记 纠错
14.

下列作家与作品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 A. 叶圣陶——《稻草人》《古代英雄的雕像》
  • B. 贾平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芙蓉镇》
  • C. 洪容——《万年青》《人到中年》
  • D.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东方》
标记 纠错
15.

周作人在“五四”文学革命中的主要贡献是(  )。

  • A. 以“人的文学”来概括新文学的内容
  • B. 主编和改革《小说月报》
  • C. 发起和组织莽原社等新文学社团
  • D. 主编《新青年》等刊物
标记 纠错
16.

下列外国作家、作品、国别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 A. 但丁——《神曲》——意大利莫里哀——《伪君子》——法国
  • B. 司汤达——《红与黑》——法国狄更斯——《双城记》——英国
  • C. 屠格涅夫——《复活》——俄国海明威——《老人与海》——美国
  • D. 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苏联伏尼契——《牛虻》——爱尔兰
标记 纠错
17.

世界儿童文学史上第一部把儿童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描写的小说是(  )。

  • A. 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
  • B. 卢梭的《爱弥儿》
  • C. 巴里的《丘克和盖克》
  • D. 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
标记 纠错
18.

下列作品不是选自《一千零一夜》的是(  )。

  • A. 《死神的故事》
  • B.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
  • C. 《秘密花园》
  • D. 《辛巴德航海故事》
标记 纠错
19.

列宁称之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的作家是(  )。

  • A. 列夫·托尔斯泰
  • B. 契诃夫
  • C. 高尔基
  • D. 果戈理
标记 纠错
20.

下列作品中,(  )不是巴尔扎克的作品。

  • A. 《高老头》
  • B. 《万尼亚舅舅》
  • C. 《贝姨》
  • D. 《邦斯舅舅》
标记 纠错
21.

把文学称为“人学”的作家是(  )。

  • A. 巴尔扎克
  • B. 狄更斯
  • C. 托尔斯泰
  • D. 高尔基
标记 纠错
22.

对文学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 B. 文学起源于人类生活。
  • C. 通过描写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多方面反映社会生活。
  • D. 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是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
标记 纠错
23.

古代诗人写了不少反映儿童情趣的诗句,搭配不正确的是(  )。

  • A.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白居易
  • B.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袁枚
  • C.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人菜花无处寻——杨万里
  • D.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胡令能
标记 纠错
24.

下列童话故事选自《安徒生童话》的是(  )。

  • A. 《牧羊女和扫烟囱的人》
  • B. 《小海蒂》
  • C. 《丛林之书》
  • D. 《小红帽》
标记 纠错
25.

下列作者与其作品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 A. 《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董宏遒
  • B. 《推开窗子看见你》——金波
  • C. 《乌鸦兄弟》——林焕章
  • D. 《神笔马良》——洪汛涛
标记 纠错
26.

童年期的文学常用的艺术手法是(  )。

  • A. 拟人、写实、夸张
  • B. 象征、拟人、幽默
  • C. 夸张、反复、写实
  • D. 幽默、写实、夸张
标记 纠错
27.

儿童故事的最大特征在于(  )。

  • A. 主题集中鲜明
  • B. 叙述明快而有童趣
  • C. 情节曲折而单纯
  • D. 语言质朴而活泼
标记 纠错
28.

下面几组词语全部属于多音节语素的是(  )。

  • A. 海奥林匹克巴黎
  • B. 珠穆朗玛法兰克福淅淅沥沥
  • C. 纽约马克思主义孔子
  • D. 风白兰地苏轼
标记 纠错
29.

下面的笔顺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乃(第二笔为撇)
  • B. 母(第一笔为横折钩)
  • C. 肺(第八笔为点)
  • D. 比(第四笔为竖弯钩)
标记 纠错
30.

下列各组成语中“差”的意义与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

  • A. 差之毫厘 参差不齐 差三落四
  • B. 鬼使神差 钦差大臣 应付差事
  • C. 一念之差 南北之差 毫无差别
  • D. 屡出差错 大病差后 差强人意
标记 纠错
31.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愤”与“悱”的意思是(  )。

  • A. 愤:心求通而未得之。悱:想说而说不出来。
  • B. 愤:愤怒。悱:口欲言而未能其。
  • C. 愤:感觉不满足,努力地去做。悱:感觉心情不舒。
  • D. 愤:因不满足而心情激动。悱:感觉心情不舒。
标记 纠错
32.

下面关于《木兰诗》中“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理解正确的是(  )。

  • A. 写北方苦寒,用战场的艰苦环境来衬托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 B. 以写景来表现北方战场的环境气氛。
  • C. 描写边塞阴森、凄凉的战场环境。
  • D. 运用对偶写环境,衬托战地生活的艰辛。
标记 纠错
33.

下面不是借物喻人的诗句是(  )。

  • A.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 B.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竹石》
  • C. 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 D.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
标记 纠错
34.

对下面句子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 B.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用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贵妃倾国倾城的美丽形象。
  • C.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用夸张和联想的修辞手法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
  • D.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当时躬耕在南阳宛县卧龙岗的诸葛亮的境况。
标记 纠错
35.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余光中的“乡愁”和“乡愁四韵”,是海外游子情深而优美的恋歌。
  • B. 在播音员的播音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现象:就是把该读去声的字读成上声。
  • C. 成败与自己的想象有着直接的关联。悲观地把自己想象成失败者,这足以使你不能取胜。乐观地把自己想象成胜利者,将给你带来无法估量的成功。
  • D.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从注意小事做起,力求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恶小而不为”。
标记 纠错
36.

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经过不懈的努力,国家图书馆在搜集、加工、存储、提供古典文献方面,已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藏用并重的格局。
  • B. 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
  • C. 法律专家的看法是,消费者当众砸毁商品只是为了羞辱或者宣泄自己的不满。
  • D. 她的歌声清亮、甜美、质朴、亲切,焕发着泥土的芬香,把人们带到了那美丽富饶的河西走廊。
标记 纠错
37.

千万别折腾汉字

姚安隆

①这两年,总有人拿汉字说事。一会儿说繁体字要进课堂,一会儿又说用十年时间,放弃简化字、恢复繁体字。如果你像小沈阳那样问一句“为什么呢 ”他会说出一大串的理由:第一,现在已是电脑时代,不存在书写困难的问题;第二,台湾至今还在用繁体字,大陆恢复繁体字,有助于海峡两岸的统一;第三,简化字太粗糙,破坏了汉字的审美效果。一副振振有词的样子,真像是真理在握似的。

②可是,了解一下汉字的历史,你就不能不对这种主张打个问号。作为一个符号系统,形态的繁简是有其自身的演变规律的。汉字诞生之初,曾经由简到繁,这是为了提高识别的清晰度,让每一个汉字都能具有鲜明的标志;但繁到一定程度便成了负担,于是从汉代开始,汉字在总体上由繁趋简,人们考虑的是学习和使用的便捷。讨论汉字繁简问题,是不能忽略这个大背景的。

③随便举个例子吧,比如“灰尘”的“尘”字。它在战国时候的写法,是三个“鹿”字构成品字形,再在上面“鹿”的两旁各加一个“土”字。这是一个会意字,意思是群鹿飞奔,尘土飞扬。

就造字来说,这个字是造得很形象的;可是一个字要写三十九笔,在当时的书写条件下,简直是一场苦役。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逐步简化的过程:先是去掉一个“土”字,后来又去掉两个“鹿”字写成了“麈”;即使简化到这种程度,人们还是不胜其“繁”,民间又出现了俗体字“尘”。

今天,这个字已经成为我们的简化字。“小土为尘”,何等聪明!它凝聚着我们祖先创造的智慧,也记录着汉字发展的轨迹。舍“尘”字不用而恢复到“麈”甚至是三“鹿”两“土”的战国形象,这不是开历史的倒车吗

④不错,现在是电脑时代,可学习汉字,还是要从一笔一画开始的,并不因电脑而改变它的认知规律。有位语言学家曾告诉我,当年推行简化字,他曾到一所学校里告诉小学生,“以后你们再写学校的‘学’字,只要写八画的‘学’,不必再写十六画的‘学”’。这话刚一说完,课堂里便掌声雷动。想到这一场景,我总觉得推行简化字充满人文关怀,不仅是为了文化的普及,更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否则,人们在一笔一画上,将要虚掷多少时间和精力。

⑤a至于以繁体字推动海峡两岸的统一,其实也是一种幼稚的想法。b文字是不能代替政治的。台湾说闽南话,难道大陆也要放弃普通话,推行闽南话吗 撇开这点不谈,就文字论文字,“以字促统”的想法是对台湾民众文化心理的一种误读。我们不能因为台湾通行的是繁体字,便认定台湾民众反对简化字。c事实并非如此。d我曾见过台湾一些要人的手迹,包括李登辉在内,他们也用大陆的简化字。台湾有家上海书局,专门销售简化字版图书,生意并没有因为简化字受到影响。e我有一位大学同学,他给在台湾的哥哥写信,特意用繁体字,“台湾”写成“臺灣”,结果被他哥哥传为笑谈,称他是不知变通的“迂老夫子”。f在台湾民众日益了解、日益亲近简化字的今天,我们却要“弃简投繁”,其结果只会造成混乱,说不定反而会干扰海峡亟岸的统一进程。

⑥在人类文明史上,曾有四大古文字,如今唯有汉字硕果仅存。鲁迅先生曾高度评价汉字的美: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义美以感心。在长期的书写实践中,汉字还形成了独特的书写艺术——中国书法。从审美的角度说,每一个汉字都是结构匀称,笔画呼应的,繁有繁的风姿,简有简的神采。简化字虽然减少了汉字的笔画,但并没有损害汉字的特色,相反,有些字还有“削去冗繁留清瘦”的美感。说简化字粗糙,我看主要是一个习惯问题,一个心理问题。只要没有先入之见,你自然会发现,“黄四娘家花满蹊”是美的,“竹外桃花三两枝”同样也是美的。

⑦拜托,千万别折腾汉字。

(选自《咬文嚼字》)2009年第4期,有改动)

阅读以上文章,回答题。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 A. 千万别折腾汉字。
  • B. 以繁体字推动海峡两岸的统一,是一种幼稚的想法。
  • C. 讨论汉字繁简问题,不能忽略汉字自身的演变规律。
  • D. 汉字具有形美、音美、义美的特点。
标记 纠错
38.

千万别折腾汉字

姚安隆

①这两年,总有人拿汉字说事。一会儿说繁体字要进课堂,一会儿又说用十年时间,放弃简化字、恢复繁体字。如果你像小沈阳那样问一句“为什么呢 ”他会说出一大串的理由:第一,现在已是电脑时代,不存在书写困难的问题;第二,台湾至今还在用繁体字,大陆恢复繁体字,有助于海峡两岸的统一;第三,简化字太粗糙,破坏了汉字的审美效果。一副振振有词的样子,真像是真理在握似的。

②可是,了解一下汉字的历史,你就不能不对这种主张打个问号。作为一个符号系统,形态的繁简是有其自身的演变规律的。汉字诞生之初,曾经由简到繁,这是为了提高识别的清晰度,让每一个汉字都能具有鲜明的标志;但繁到一定程度便成了负担,于是从汉代开始,汉字在总体上由繁趋简,人们考虑的是学习和使用的便捷。讨论汉字繁简问题,是不能忽略这个大背景的。

③随便举个例子吧,比如“灰尘”的“尘”字。它在战国时候的写法,是三个“鹿”字构成品字形,再在上面“鹿”的两旁各加一个“土”字。这是一个会意字,意思是群鹿飞奔,尘土飞扬。

就造字来说,这个字是造得很形象的;可是一个字要写三十九笔,在当时的书写条件下,简直是一场苦役。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逐步简化的过程:先是去掉一个“土”字,后来又去掉两个“鹿”字写成了“麈”;即使简化到这种程度,人们还是不胜其“繁”,民间又出现了俗体字“尘”。

今天,这个字已经成为我们的简化字。“小土为尘”,何等聪明!它凝聚着我们祖先创造的智慧,也记录着汉字发展的轨迹。舍“尘”字不用而恢复到“麈”甚至是三“鹿”两“土”的战国形象,这不是开历史的倒车吗

④不错,现在是电脑时代,可学习汉字,还是要从一笔一画开始的,并不因电脑而改变它的认知规律。有位语言学家曾告诉我,当年推行简化字,他曾到一所学校里告诉小学生,“以后你们再写学校的‘学’字,只要写八画的‘学’,不必再写十六画的‘学”’。这话刚一说完,课堂里便掌声雷动。想到这一场景,我总觉得推行简化字充满人文关怀,不仅是为了文化的普及,更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否则,人们在一笔一画上,将要虚掷多少时间和精力。

⑤a至于以繁体字推动海峡两岸的统一,其实也是一种幼稚的想法。b文字是不能代替政治的。台湾说闽南话,难道大陆也要放弃普通话,推行闽南话吗 撇开这点不谈,就文字论文字,“以字促统”的想法是对台湾民众文化心理的一种误读。我们不能因为台湾通行的是繁体字,便认定台湾民众反对简化字。c事实并非如此。d我曾见过台湾一些要人的手迹,包括李登辉在内,他们也用大陆的简化字。台湾有家上海书局,专门销售简化字版图书,生意并没有因为简化字受到影响。e我有一位大学同学,他给在台湾的哥哥写信,特意用繁体字,“台湾”写成“臺灣”,结果被他哥哥传为笑谈,称他是不知变通的“迂老夫子”。f在台湾民众日益了解、日益亲近简化字的今天,我们却要“弃简投繁”,其结果只会造成混乱,说不定反而会干扰海峡亟岸的统一进程。

⑥在人类文明史上,曾有四大古文字,如今唯有汉字硕果仅存。鲁迅先生曾高度评价汉字的美: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义美以感心。在长期的书写实践中,汉字还形成了独特的书写艺术——中国书法。从审美的角度说,每一个汉字都是结构匀称,笔画呼应的,繁有繁的风姿,简有简的神采。简化字虽然减少了汉字的笔画,但并没有损害汉字的特色,相反,有些字还有“削去冗繁留清瘦”的美感。说简化字粗糙,我看主要是一个习惯问题,一个心理问题。只要没有先入之见,你自然会发现,“黄四娘家花满蹊”是美的,“竹外桃花三两枝”同样也是美的。

⑦拜托,千万别折腾汉字。

(选自《咬文嚼字》)2009年第4期,有改动)

阅读以上文章,回答题。

第②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中加点的“这种主张”指的是( )。

  • A. 现在已是电脑时代,不存在书写困难的问题。
  • B. 繁体字要进课堂,要放弃简化字、恢复繁体字。
  • C. 恢复繁体字,有助于海峡两岸的统一。
  • D. 简化字太粗糙,破坏了汉字的审美效果。
标记 纠错
39.

千万别折腾汉字

姚安隆

①这两年,总有人拿汉字说事。一会儿说繁体字要进课堂,一会儿又说用十年时间,放弃简化字、恢复繁体字。如果你像小沈阳那样问一句“为什么呢 ”他会说出一大串的理由:第一,现在已是电脑时代,不存在书写困难的问题;第二,台湾至今还在用繁体字,大陆恢复繁体字,有助于海峡两岸的统一;第三,简化字太粗糙,破坏了汉字的审美效果。一副振振有词的样子,真像是真理在握似的。

②可是,了解一下汉字的历史,你就不能不对这种主张打个问号。作为一个符号系统,形态的繁简是有其自身的演变规律的。汉字诞生之初,曾经由简到繁,这是为了提高识别的清晰度,让每一个汉字都能具有鲜明的标志;但繁到一定程度便成了负担,于是从汉代开始,汉字在总体上由繁趋简,人们考虑的是学习和使用的便捷。讨论汉字繁简问题,是不能忽略这个大背景的。

③随便举个例子吧,比如“灰尘”的“尘”字。它在战国时候的写法,是三个“鹿”字构成品字形,再在上面“鹿”的两旁各加一个“土”字。这是一个会意字,意思是群鹿飞奔,尘土飞扬。

就造字来说,这个字是造得很形象的;可是一个字要写三十九笔,在当时的书写条件下,简直是一场苦役。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逐步简化的过程:先是去掉一个“土”字,后来又去掉两个“鹿”字写成了“麈”;即使简化到这种程度,人们还是不胜其“繁”,民间又出现了俗体字“尘”。

今天,这个字已经成为我们的简化字。“小土为尘”,何等聪明!它凝聚着我们祖先创造的智慧,也记录着汉字发展的轨迹。舍“尘”字不用而恢复到“麈”甚至是三“鹿”两“土”的战国形象,这不是开历史的倒车吗

④不错,现在是电脑时代,可学习汉字,还是要从一笔一画开始的,并不因电脑而改变它的认知规律。有位语言学家曾告诉我,当年推行简化字,他曾到一所学校里告诉小学生,“以后你们再写学校的‘学’字,只要写八画的‘学’,不必再写十六画的‘学”’。这话刚一说完,课堂里便掌声雷动。想到这一场景,我总觉得推行简化字充满人文关怀,不仅是为了文化的普及,更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否则,人们在一笔一画上,将要虚掷多少时间和精力。

⑤a至于以繁体字推动海峡两岸的统一,其实也是一种幼稚的想法。b文字是不能代替政治的。台湾说闽南话,难道大陆也要放弃普通话,推行闽南话吗 撇开这点不谈,就文字论文字,“以字促统”的想法是对台湾民众文化心理的一种误读。我们不能因为台湾通行的是繁体字,便认定台湾民众反对简化字。c事实并非如此。d我曾见过台湾一些要人的手迹,包括李登辉在内,他们也用大陆的简化字。台湾有家上海书局,专门销售简化字版图书,生意并没有因为简化字受到影响。e我有一位大学同学,他给在台湾的哥哥写信,特意用繁体字,“台湾”写成“臺灣”,结果被他哥哥传为笑谈,称他是不知变通的“迂老夫子”。f在台湾民众日益了解、日益亲近简化字的今天,我们却要“弃简投繁”,其结果只会造成混乱,说不定反而会干扰海峡亟岸的统一进程。

⑥在人类文明史上,曾有四大古文字,如今唯有汉字硕果仅存。鲁迅先生曾高度评价汉字的美: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义美以感心。在长期的书写实践中,汉字还形成了独特的书写艺术——中国书法。从审美的角度说,每一个汉字都是结构匀称,笔画呼应的,繁有繁的风姿,简有简的神采。简化字虽然减少了汉字的笔画,但并没有损害汉字的特色,相反,有些字还有“削去冗繁留清瘦”的美感。说简化字粗糙,我看主要是一个习惯问题,一个心理问题。只要没有先入之见,你自然会发现,“黄四娘家花满蹊”是美的,“竹外桃花三两枝”同样也是美的。

⑦拜托,千万别折腾汉字。

(选自《咬文嚼字》)2009年第4期,有改动)

阅读以上文章,回答题。

给第⑤自然段划分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

  • A. a/bcd/ef
  • B. ab/c/def
  • C. a/bcde/f
  • D. a/be/def
标记 纠错
40.

千万别折腾汉字

姚安隆

①这两年,总有人拿汉字说事。一会儿说繁体字要进课堂,一会儿又说用十年时间,放弃简化字、恢复繁体字。如果你像小沈阳那样问一句“为什么呢 ”他会说出一大串的理由:第一,现在已是电脑时代,不存在书写困难的问题;第二,台湾至今还在用繁体字,大陆恢复繁体字,有助于海峡两岸的统一;第三,简化字太粗糙,破坏了汉字的审美效果。一副振振有词的样子,真像是真理在握似的。

②可是,了解一下汉字的历史,你就不能不对这种主张打个问号。作为一个符号系统,形态的繁简是有其自身的演变规律的。汉字诞生之初,曾经由简到繁,这是为了提高识别的清晰度,让每一个汉字都能具有鲜明的标志;但繁到一定程度便成了负担,于是从汉代开始,汉字在总体上由繁趋简,人们考虑的是学习和使用的便捷。讨论汉字繁简问题,是不能忽略这个大背景的。

③随便举个例子吧,比如“灰尘”的“尘”字。它在战国时候的写法,是三个“鹿”字构成品字形,再在上面“鹿”的两旁各加一个“土”字。这是一个会意字,意思是群鹿飞奔,尘土飞扬。

就造字来说,这个字是造得很形象的;可是一个字要写三十九笔,在当时的书写条件下,简直是一场苦役。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逐步简化的过程:先是去掉一个“土”字,后来又去掉两个“鹿”字写成了“麈”;即使简化到这种程度,人们还是不胜其“繁”,民间又出现了俗体字“尘”。

今天,这个字已经成为我们的简化字。“小土为尘”,何等聪明!它凝聚着我们祖先创造的智慧,也记录着汉字发展的轨迹。舍“尘”字不用而恢复到“麈”甚至是三“鹿”两“土”的战国形象,这不是开历史的倒车吗

④不错,现在是电脑时代,可学习汉字,还是要从一笔一画开始的,并不因电脑而改变它的认知规律。有位语言学家曾告诉我,当年推行简化字,他曾到一所学校里告诉小学生,“以后你们再写学校的‘学’字,只要写八画的‘学’,不必再写十六画的‘学”’。这话刚一说完,课堂里便掌声雷动。想到这一场景,我总觉得推行简化字充满人文关怀,不仅是为了文化的普及,更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否则,人们在一笔一画上,将要虚掷多少时间和精力。

⑤a至于以繁体字推动海峡两岸的统一,其实也是一种幼稚的想法。b文字是不能代替政治的。台湾说闽南话,难道大陆也要放弃普通话,推行闽南话吗 撇开这点不谈,就文字论文字,“以字促统”的想法是对台湾民众文化心理的一种误读。我们不能因为台湾通行的是繁体字,便认定台湾民众反对简化字。c事实并非如此。d我曾见过台湾一些要人的手迹,包括李登辉在内,他们也用大陆的简化字。台湾有家上海书局,专门销售简化字版图书,生意并没有因为简化字受到影响。e我有一位大学同学,他给在台湾的哥哥写信,特意用繁体字,“台湾”写成“臺灣”,结果被他哥哥传为笑谈,称他是不知变通的“迂老夫子”。f在台湾民众日益了解、日益亲近简化字的今天,我们却要“弃简投繁”,其结果只会造成混乱,说不定反而会干扰海峡亟岸的统一进程。

⑥在人类文明史上,曾有四大古文字,如今唯有汉字硕果仅存。鲁迅先生曾高度评价汉字的美: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义美以感心。在长期的书写实践中,汉字还形成了独特的书写艺术——中国书法。从审美的角度说,每一个汉字都是结构匀称,笔画呼应的,繁有繁的风姿,简有简的神采。简化字虽然减少了汉字的笔画,但并没有损害汉字的特色,相反,有些字还有“削去冗繁留清瘦”的美感。说简化字粗糙,我看主要是一个习惯问题,一个心理问题。只要没有先入之见,你自然会发现,“黄四娘家花满蹊”是美的,“竹外桃花三两枝”同样也是美的。

⑦拜托,千万别折腾汉字。

(选自《咬文嚼字》)2009年第4期,有改动)

阅读以上文章,回答题。

对选文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开篇即树立批驳的靶子,然后逐一进行有理有据的批驳。
  • B. 第③到第⑤自然段主要采用的是举例论证的方法,有力证明了讨论汉字繁简问题,是不能忽略其自身的演变规律的”这一分论点。
  • C. “从审美的角度说,每一个汉字都是结构匀称,笔画呼应的,繁有繁的风姿,简有简的神采。”一句中加点的“简”字是指汉字在结构和笔画上的简洁美,而不是专指简化字。
  • D. 第⑦自然段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担忧和真诚的劝说,与题目遥相呼应。
标记 纠错
41.

千万别折腾汉字

姚安隆

①这两年,总有人拿汉字说事。一会儿说繁体字要进课堂,一会儿又说用十年时间,放弃简化字、恢复繁体字。如果你像小沈阳那样问一句“为什么呢 ”他会说出一大串的理由:第一,现在已是电脑时代,不存在书写困难的问题;第二,台湾至今还在用繁体字,大陆恢复繁体字,有助于海峡两岸的统一;第三,简化字太粗糙,破坏了汉字的审美效果。一副振振有词的样子,真像是真理在握似的。

②可是,了解一下汉字的历史,你就不能不对这种主张打个问号。作为一个符号系统,形态的繁简是有其自身的演变规律的。汉字诞生之初,曾经由简到繁,这是为了提高识别的清晰度,让每一个汉字都能具有鲜明的标志;但繁到一定程度便成了负担,于是从汉代开始,汉字在总体上由繁趋简,人们考虑的是学习和使用的便捷。讨论汉字繁简问题,是不能忽略这个大背景的。

③随便举个例子吧,比如“灰尘”的“尘”字。它在战国时候的写法,是三个“鹿”字构成品字形,再在上面“鹿”的两旁各加一个“土”字。这是一个会意字,意思是群鹿飞奔,尘土飞扬。

就造字来说,这个字是造得很形象的;可是一个字要写三十九笔,在当时的书写条件下,简直是一场苦役。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逐步简化的过程:先是去掉一个“土”字,后来又去掉两个“鹿”字写成了“麈”;即使简化到这种程度,人们还是不胜其“繁”,民间又出现了俗体字“尘”。

今天,这个字已经成为我们的简化字。“小土为尘”,何等聪明!它凝聚着我们祖先创造的智慧,也记录着汉字发展的轨迹。舍“尘”字不用而恢复到“麈”甚至是三“鹿”两“土”的战国形象,这不是开历史的倒车吗

④不错,现在是电脑时代,可学习汉字,还是要从一笔一画开始的,并不因电脑而改变它的认知规律。有位语言学家曾告诉我,当年推行简化字,他曾到一所学校里告诉小学生,“以后你们再写学校的‘学’字,只要写八画的‘学’,不必再写十六画的‘学”’。这话刚一说完,课堂里便掌声雷动。想到这一场景,我总觉得推行简化字充满人文关怀,不仅是为了文化的普及,更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否则,人们在一笔一画上,将要虚掷多少时间和精力。

⑤a至于以繁体字推动海峡两岸的统一,其实也是一种幼稚的想法。b文字是不能代替政治的。台湾说闽南话,难道大陆也要放弃普通话,推行闽南话吗 撇开这点不谈,就文字论文字,“以字促统”的想法是对台湾民众文化心理的一种误读。我们不能因为台湾通行的是繁体字,便认定台湾民众反对简化字。c事实并非如此。d我曾见过台湾一些要人的手迹,包括李登辉在内,他们也用大陆的简化字。台湾有家上海书局,专门销售简化字版图书,生意并没有因为简化字受到影响。e我有一位大学同学,他给在台湾的哥哥写信,特意用繁体字,“台湾”写成“臺灣”,结果被他哥哥传为笑谈,称他是不知变通的“迂老夫子”。f在台湾民众日益了解、日益亲近简化字的今天,我们却要“弃简投繁”,其结果只会造成混乱,说不定反而会干扰海峡亟岸的统一进程。

⑥在人类文明史上,曾有四大古文字,如今唯有汉字硕果仅存。鲁迅先生曾高度评价汉字的美: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义美以感心。在长期的书写实践中,汉字还形成了独特的书写艺术——中国书法。从审美的角度说,每一个汉字都是结构匀称,笔画呼应的,繁有繁的风姿,简有简的神采。简化字虽然减少了汉字的笔画,但并没有损害汉字的特色,相反,有些字还有“削去冗繁留清瘦”的美感。说简化字粗糙,我看主要是一个习惯问题,一个心理问题。只要没有先入之见,你自然会发现,“黄四娘家花满蹊”是美的,“竹外桃花三两枝”同样也是美的。

⑦拜托,千万别折腾汉字。

(选自《咬文嚼字》)2009年第4期,有改动)

阅读以上文章,回答题。

鲁迅先生曾高度评价汉字的美: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义美以感心。下列对汉字形美、义美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 憾:从“心”,“感”音。意为内心感到郁闷、遗憾、抱憾,是一种心理状态。
  • B. 武:汉代许慎认为“武”是会意字,“止戈为武”,表达了古人向往和平美好的情感。
  • C. 旦:表示太阳将要落到地平线下,有“日暮”之意。
  • D. 疾:病字部,中间有支箭,人被箭矢所伤即为“疾”。
标记 纠错
问答题 (共6题,共6分)
42.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阅读以上文言文,回答题。

解释下列画横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与友期行( )(2)去后乃至( )(3)相委而去( )(4)下车引文( )

标记 纠错
43.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阅读以上文言文,回答题。

“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

君:

尊君:

家君:

标记 纠错
44.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阅读以上文言文,回答题。

“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 (可用原文语句回答)

标记 纠错
45.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阅读以上文言文,回答题。

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 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

标记 纠错
46.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阅读以上文言文,回答题。

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标记 纠错
47.

这是一篇小学二年级的课本,请你根据学生的学段特点、认知规律以及你对阅读教学基本程序的理解,认真阅读钻研教材,写一篇教学设计。要求:把教学过程写清楚,写具体。

附课文:

欢乐的泼水节

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这一天,人们提着水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的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上泼。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

地上铺满了火红的凤凰花瓣,空中回响着欢乐的象脚鼓点。大家唱着歌,跳着舞,赛起了龙舟,放起了烟火,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标记 纠错

答题卡(剩余 道题)

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问答题
42 43 44 45 46 47
00:00:00
暂停
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