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教师资格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1年教师资格证《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点睛试卷1

2021年教师资格证《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点睛试卷1

卷面总分:21分 答题时间:240分钟 试卷题量:21题 练习次数:46次
单选题 (共15题,共15分)
1.

HSB模式里H、S、B各代表什么 (  )

  • A. 色相、饱和度、亮度
  • B. 色相、亮度、饱和度
  • C. 饱和度、色相、亮度
  • D. 亮度、饱和度、色相
标记 纠错
2.

课堂教学中学生讨论是一种信息交流.它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这说明信息具有(  )。

  • A. 时效性
  • B. 载体依附性
  • C. 共享性
  • D. 真伪性
标记 纠错
3.

在Excel中,选定一个单元格后按Del键,被删除的是(  )。

  • A. 单元格
  • B. 单元格中的内容
  • C. 单元格所在的列
  • D. 单元格所在的行
标记 纠错
4.

下列关于信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微博就是一种信息
  • B. 微信就是一种信息
  • C. 计算机网络就是信息
  • D. 微博上登载的习近平访英的消息是信息
标记 纠错
5.

下列关于算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描述算法的方法只有流程图
  • B. 算法就是数值计算的方法
  • C. 同一种算法只能用一种程序语言来实现
  • D. 算法是描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标记 纠错
6.

在Word中。段落标记是在输入(  )之后产生的。

  • A. 句号
  • B. Enter
  • C. Shift+Enter
  • D. 分页符
标记 纠错
7.

若要通过下图程序,求Y=|5-X|。在①处应当填人(  )。

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点睛提分卷,2021年教师资格证《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点睛试卷1

  • A. Y=5-X
  • B. Y=X-5
  • C. Y=|5-X|
  • D. 不用填充
标记 纠错
8.

在校园网络建设中.从网络中心联网到300米以外的教学楼、行政楼等,一般使用的传输介质是(  )。

  • A. 电话线
  • B. 光缆
  • C. 双绞线
  • D. 同轴电缆
标记 纠错
9.

录制一段时长30秒音频.分别以以下格式存储,占用存储空间最大的是(  )。

  • A. Windows media audio wma 9.2,1 28kbps,44kHz
  • B. MPEG音频layer-3,44100Hz.128kbps,立体声
  • C. wave PCM signed l6bit.44100Hz,141 lkbps,立体声
  • D. wave PCM signed l6bit。44100Hz.705kbps,单声道
标记 纠错
10.

在撰写邮件时。在收件人对话框的“收件人”栏中(  )。

  • A. 只能输入一个人的收件地址
  • B. 只能输入多个人的收件地址
  • C. 既可以输入一个人的收件地址又可以输入多个人的收件地址
  • D. 只能输入收件人的姓名
标记 纠错
11.

HTML文件中,下面哪一个标记中包含了网页的全部内容 (  )

  • A. <center>……</center>
  • B. <pre>……</pre>
  • C. <body>……</body>
  • D. <br>……</br>
标记 纠错
12.

将舞台上的对象转换为元件的步骤是(  )。

  • A. ①单击“修改→转换为元件”,打开转换为元件对话框;②选定舞台上的元素;③填写转换为元件对话框.并点击确定
  • B. ①选定舞台上的元素;②单击“修改→转换为元件”,打开转换为元件对话框;③填写转换为元件对话框.并点击确定
  • C. ①选定舞台上的元素,并将选定元素拖到库面板上;②单击“修改→转换为元件”,打开转换为元件对话框;③填写转换为元件对话框,并点击确定
  • D. ①单击“修改→转换为元件”,打开转换为元件对话框;②选定舞台上的元素,并将选定元素拖到库面板上;③填写转换为元件对话框,并点击确定
标记 纠错
13.

如图它们都表示的是输出所有立方小于l000的正整数的程序框图.那么应在两个空框中分别补充的条件为(  )。

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点睛提分卷,2021年教师资格证《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点睛试卷1

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点睛提分卷,2021年教师资格证《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点睛试卷1

  • A. 见图A
  • B. 见图B
  • C. 见图C
  • D. 见图D
标记 纠错
14.

在Excel中存储和处理数据的文件是(  )。

  • A. 工作薄
  • B. 工作表
  • C. 单元格
  • D. 活动单元格
标记 纠错
15.

使用搜索引擎检索信息时,不能缩小搜索范围的措施是(  )。

  • A. 从复杂搜索意图中提炼出最具代表性和指示性的关键词
  • B. 细化搜索条件
  • C. 用近义词代替关键词
  • D. 利用多个条件同时满足要求进行限制
标记 纠错
问答题 (共6题,共6分)
16.

设有一个学生数据表,其中有学号、姓名、性别、成绩等字段,要求汇总出男生和女生的平均成绩,请写出实现此操作的步骤。

标记 纠错
17.

情境导入课程可以让学生很快进入上课状态,以“家庭相册我来做”内容为例,设计l种导入新课的方式。

标记 纠错
18.

案例:

在学习“精彩的多媒体世界’’这节课时,某教师撰写了如下的教学目标,仔细阅读.完成后面的题目。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多媒体作品的组成元素,掌握多媒体作品的交互操作,了解常用的多媒体制作工具。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激发学生对多媒体作品的兴趣.

问题:

(1)根据新课标理念和要求,重新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可评价。行为动词使用恰当。

(2)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标记 纠错
19.

材料:

教学目标一般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它主要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指导学生的学习,规定了教和学的方向。在课堂教学中,“过程与方法”是区别于传统教学目标的重要方面.该维度的基本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并亲历学科知识形成的过程,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是陈老师在进行“从因特网获取信息”一节课的教学时,所指定的“过程与方法”的部分目标:

(1)学生通过查找“传统节日”的任务活动,初步体验利用搜索引擎查找相关信息的方法。

(2)学生通过观看“信息改变世界”视频,感悟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对个人未来生活、工作的影响。

(3)引导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查找相关信息,提高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检索信息的能力。

问题:

(1)目标(2)更适用于三维目标中的哪个维度

(2)目标(3)的描述存在什么问题 请尝试着修改目标(3),使之符合“过程与方法”维度的基本目的。

标记 纠错
20.

案例:

师:在上几节课我们每个同学用图像工具都画好了一张图。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演示学生作品,并适当作出点评)

师:现在再来看看我出示的图画.提出疑问。

师:同学们,如果我们要将图画中人物的头移动一下会怎样呢 我们能不能整个头部连在一起移动呢 (出示课题:图形的组合和拆分)

(一)学生自主学习图形的组合拆分

师:那么怎样能够把图画中的每个图形组合在一起呢 分小组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在图画中让图形组合起来呢

(二)学生运用软件的帮助来学习

图形的组合.教师巡视

师:刚才我们同学都非常认真,请几位同学上来演示一下图形是如何组合的呢.不知道同学们有没信心

(三)教师出示有错误的图画(树生长在房子上面)

师:同学们看下这幅图画,老师觉得特别别扭,大家看下有什么问题。

师:那我们该怎样对图画进行修改呢 这图画已经组合起来,那我们该如何操作呢

师:那图形的拆分又如何操作呢

(四)教师小结

师:今天这堂课教师过得非常愉快,咱们班的同学很快就掌握了图形的组合和拆分。

试从信息技术教学组织的形式和策略,分析上述案例。

标记 纠错
21.

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部分)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模块的相关内容:“通过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认识多媒体技术对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影响:学会对不同来源的媒体素材进行甄别和选择,初步了解多媒体信息采集加工原理,掌握应用多媒体技术促进交流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与方法,初步具备根据主题的要求、规划.设计与制作多媒体作品的能力。

视频信息的加工是“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单元中的教学内容,主要介绍常用视频编辑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根据需要如何恰当选择软件工具进行简单视频编辑、合成。

材料二学生特征:其一.学生们通过上学期信息技术基础的学习,对视频加工有简单的了解;其二,随着各类数码产品的普及,实际生活中,很多同学有使用数码相机或手机拍片的经历.但大部分同学不会很好地应用视频加工技术,所以对此非常感兴趣,都希望能通过学习,最终创作出自己满意的视频作品,比如能把校运会、艺术节、班会活动中录制的视频信息进一步加工处理,留作美好回忆;其三,不可否认,学生之间认知能力和基础水平的差异很大,教学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

教学环境:多媒体计算机机房

软件资源:极域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Adobe Premiere、会声会影、超级解霸等视频编辑软件:多媒体素材包,包括本课用到的音频、视频以及图片素材

教学用时:1课时(45分钟)

依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描述本节课教学目标。

(2)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设计本课的教学策略。

(3)根据材料设计一个导入和教学过程。

标记 纠错

答题卡(剩余 道题)

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问答题
16 17 18 19 20 21
00:00:00
暂停
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