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教师资格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1年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预测试卷1

2021年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预测试卷1

卷面总分:21分 答题时间:240分钟 试卷题量:21题 练习次数:86次
单选题 (共15题,共15分)
1.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师:这篇课文结尾写道:“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便裹紧大衣离开广场走了。后来怎样了呢 课文没有交代,留给读者去思考。现在,就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把后来的事情说出来,以“广场事件之后”为题,做口头作文。这篇口头作文的要求:第一,内容要和原文衔接,不是另编故事;第二,人物的思想品质、道德作风必须和原文一致;第三,口头作文的中心思想,要和原文中心思想吻合;第四,在符合上述三点要求的条件下,充分发挥想象力,添出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来。

这是某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变色龙》一课时的教学小结,以下对其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生发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发散迁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 B. 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进行了有机联系,将读和说两种能力要求合理整合。将课堂知识积极向课外拓展延伸
  • C. 反复提到“和原文衔接”“和原文一致”“和原文中心思想吻合”等要求、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 D. 教师通过教学小结将学生思维发散开来、既巩固了当堂课的教学效果、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标记 纠错
2.

某版高中语文教材《装在套子里的人》后有一道“研讨与练习”题,第一题是“别里科夫在生活和思想方面都有哪些‘套子’ 他为什么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 ”从语文教材的构成来看,这属于语文教科书的哪一系统 (  )

  • A. 知识系统
  • B. 练习系统
  • C. 助读系统
  • D. 范文系统
标记 纠错
3.

以下教师对选修课程的认识错误的一项是(  )。

  • A. 作为选择性课程,选修课的设计就应从个别学生的需要出发、以学生的需求为设计依据、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水平
  • B. 学生的选课既是为了满足自己当前的学习需求,也是为了锻炼自己、学习自我规划
  • C. 选修课应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学内容和要求,必须在充分考虑学生需要和特点的基础上设定
  • D. 学校开设选修课应当从实际出发,充分估计所具备的现实条件,包括师资条件和学校所能利用的物质条件
标记 纠错
4.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若干问题,对于每一位学生的回答,教师都是以“好”“很好”“不错”等评价。以下选项中对该教师做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该教师的评价、没有发挥课程评价的检查、诊断、反馈、激励和发展等多种功能
  • B. 该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要求,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
  • C. 该教师的评价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能够保持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 D. 该教师的评价没有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标记 纠错
5.

阅读某位高中语文教师为高中语文课文《再别康桥》一课设计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的深深依恋之情。

(2)指导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三美”。

以下对其评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两个教学目标准确契合了高中语文的教学要求
  • B. 目标一准确切入了诗歌的内容、体现了教师对诗歌的准确理解
  • C. 目标二关涉了《再别康桥》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方法,但美中不足之处是忽略了学生体悟诗歌方法与策略的学习
  • D. 学生能力、已有积累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要求是设定教学目标的依据、这位教师设定的两个教学目标即综合体现了三者的分析
标记 纠错
6.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学习第8小节)

师:【A】 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都驱逐他、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怎样理解“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

生:(思考片刻)表明马克思善于战斗、勇于战斗。

【B】 (师蹙眉、叹息,不发表意见)

生:【C】 (在座位上偷偷地小声说)表明马克思轻视敌人、蔑视敌人。

生:(主动回答,但声音较小)也可以表达马克思对自己追求的革命理想的执着。

师:【D】 (斜视学生)不要再瞎引申了。下面我们来看……

师:(总结)马克思对敌人的“毫不在意”,当作蛛丝“轻轻拂去”,表明他对敌人的极端蔑视,体现了革命的大无畏精神。

这是某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课的语言品味环节,以下对其评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 教师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思考价值、通过充分讨论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B. 教态语言不仅包括教师的口头语言还包括了姿势、手势、表情等,这些也会在无形中给学生传递信息、教师在教学中要谨慎使用教态语言
  • C. 学生在座位下悄悄回答的那一答案很有道理、拓展了教师的理解,表明该生思维开阔,是一个非常值得肯定的精彩预设
  • D. 对教学的组织过于拘谨、“不要瞎引申了”片面否定了学生的思维,强行掐断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幼苗
标记 纠错
7.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根据这一观点.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 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教师要以“教材”这个“例子”指导学生吸取作者语言的长处,以课本中的范文为习作榜样、留心作者如何用词、造句、布局、谋篇
  • B.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重点在由这篇课文引导学生学习《红楼梦》这一名著
  • C. 课文是读与写的例子、要用好这个资源、创设由内化——外化的迁移、变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地学好语言和表达方法
  • D. 教材是个例子、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就要正确处理教材和课外学习资源的关系,既不能拘泥于教材、又不能脱离这个“例子”
标记 纠错
8.

在教学《囚绿记》时,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其主题,其

  • A. 以常春藤来象征作家以至整个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追求光明的形象,从而表达自己渴求民族解放的执着的爱国主义情怀
  • B. 因为爱一样东西至于极点,便想把它牢牢占据,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这是人类的共性,可爱而愚蠢。对于那些有生命的东西来说。让它生活在最适合的环境,即是一种真爱、最爱,这也许就是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的吧
  • C. 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表达出作者对绿色的渴盼和爱恋,并借常春藤的生长过程、写出了常春藤充满生命的活力与激情、给人带来生的喜悦
  • D. 通过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并借窗前的一株永向光明的常春藤,抒发了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
标记 纠错
9.

教师在班级里每个月会根据在学过的课文中出现的一些观点举行一次小型的辩论会.如“亡羊补牢,为时晚矣”和“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该教师的做法意在引导学生达成的目标。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  )。

  • A. 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 B. 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 C. 借助语调、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的效果
  • D. 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恰当地应对和辩驳
标记 纠错
10.

学习完《窦娥冤》后。学生对文中窦娥的三桩誓愿进行总结,以下总结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血溅白练、这桩誓愿是希望到刑场上围观的人群立刻了解她的冤屈
  • B. 三桩誓愿表现了窦娥宁死不屈的反抗性格
  • C. 三桩誓愿也表现了当时人民仇恨罪恶统治、要求变革现实的强烈愿望
  • D. 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和乐观态度
标记 纠错
11.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梁实秋用轻盈的笔法,轶事的形式,尊仰的灵魂,重现了三千年不遇的大变局之下,那咳珠唾玉、环佩锵呜的大师,重现了他的欢笑挺拔,他的雷鸣呼啸,他的自负狂狷,以及终归悲悯和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时代命运。

任公先生一生高文博学.对他的认识和了解,一节课的时间只能“蜻蜓点水”式的一带而过.其中的风华与睿智、多变与执着还需要我们在课后进一步感悟与领会。希望大家能通过今天的学习.打开一扇门.获得知识以外的更大收获。

真诚地希望每一个年轻的生命都能拼搏时热情执着.自处时认真!

这是某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课时的教学结束语,以下对其设计意图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在他人的故事中、反省自己;在感慨唏嘘中、汲取正能量,以此来砥砺学行
  • B. 达成“在品文中,感受一代大师梁启超的风采,学习其爱国热情及做任何事都充满激情、积极投入的精神”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C. 总结文本写作特点、重申文章思想内容、强化德育目标
  • D. 补充拓展梁任公语言特点、人物背景及人生态度。达到升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标记 纠错
12.

某版高中语文教材设置有“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专题.教师向学生推荐阅读篇目.以下不符合推荐要求的一项是(  )。

  • A. 《醉翁亭记》
  • B. 《钴镯潭记》
  • C. 《洛神赋》
  • D. 《雁荡山》
标记 纠错
13.

关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的实施建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高中语文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
  • B. 语文课程资源是指课堂教学资源
  • C. 各地区、各学校的课程资源是有差别的,各学校应该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资源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
  • D. 学校在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逐步推动语文课程新资源生成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学校资源的互补与共享
标记 纠错
14.

以下是某位高中语文教师有关《苏武传》一课的教学反思(节选),阅读并回答问题。

《苏武传》是一篇传记体裁的名篇,其主题就是通过阅读,让读者感受苏武高贵的灵魂。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就是以“高贵”作为进入人物灵魂的切入点.教学的研究课题也是“与高贵对话”。首先.以“高贵”导入新课,让学生讨论什么是“高贵”。通过讨论,学生懂得了高贵其实与个人的年龄、性别、职位、民族等没有关系,关键在于心灵的强大与自身的信念。其次,感受“高贵”。让学生在文本中找出能表现“高贵”的事件。第三,解读“高贵”。让学生思考,作者是通过哪些手法来解读“高贵”的。第四,拓展“高贵”。让学生搜集和整理有关“高贵”的名言名录。

对上述教学反思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突出了文本人物的形象特点、准确地抓住了文本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要求
  • B. 以文章人物形象为切入点能够让学生围绕人物展开讨论、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达到与文本人物进行深入沟通与对话的目的
  • C. 四个问题、体现了层层深入的课堂教学节奏、有利于学生领略文学作品在选材和表现上的艺术手法,使学生在知识积累中拓展、迁移
  • D. 整个阅读教学课堂以“高贵”为中心串联在一起,课堂结构紧凑,阅读中心明确,提高了阅读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标记 纠错
15.

某教师在教学《鸿门宴》一课时,设计了下面一段教学过程:

教师在教学“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这句话时,以算机操作坐标轴的方式将四人位置标示出来,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尊卑及文中所蕴之意。以下对这一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使用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使用多媒体设备,巧妙展现中国古代座次文化,更利于学生形象理解、分析并识记
  • B. 教师特意使用多媒体展现项王的排座,其实质是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他藐视敌人、骄傲自大的性格特征
  • C. 教师抓住座次安排这一教学点,用新颖的形式进行深层教学、为学生理解项羽最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 D. 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教师虽然为学生拓展了座次文化这一知识点、但和内容联系点不是特别紧密、抓小失大
标记 纠错
问答题 (共6题,共6分)
16.

案例:

阅读下面的学生作文,完成第题。

请忙一些吧

①《红楼梦》中,探春起了雅兴要创诗社,于是大伙都寻思着要各起个别号,而宝钗给宝玉琢磨出这么个号来——“富贵闲人”。

②不错,做个富贵闲人是很快乐的,可是如果没有凤姐在那头操持家务,忙得七荤八素的,贾家岂不是要破败得更快 到那时.宝玉不忙着去做一个“禄蠹”便是万幸了,哪儿还闲得了

③可见,忙是闲的前提,正如生产是消费的前提。假如你想过上悠闲的生活,就必须先忙才行!

④在民族处于危难之际,你要忙。

⑤农民应当忙着种田,生产粮食;军人应当忙着战斗,打击敌人;文人应当忙着以笔为枪,扫灭文坛上的反动势力。近来很有些人,贬抑起鲁迅来,而提倡林语堂、周作人的闲适幽默,我大以为不可。当是时也,日军大兵南下,国军一渍千里,正是民族存亡之时而志士为国效力之秋也。林、周等人不知为国事而忙,反倒以闲自居,实为可耻。须知你今日不忙,他时沦为亡国奴,又如何闲适得起来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鲁迅把别人用来喝咖啡、聊天的时间都利用起来,废寝忘食不忘吃饭睡觉地忙着写文章。

⑥是的,我们有今日的生活,完全是当年像鲁迅这样的志士仁人忙出来的。如果那时都是些林、周之类的闲人,则后果必然难以想象。

⑦也许有人会说,如今天下太平了,是否可以不那么忙了 我不同意。欧阳修云:“忧劳可以兴国,逸裕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如果有了面前这一点成绩我们便松懈了,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那最后要忙就来不及了。

⑧但我想补充一点:忙是生活的手段,而非生活的目的。忙不可过分,忙不代表放弃一切闲暇。在某些大城市——如日本东京,人们没日没夜地干,据统计,每人每天平均工作十几个小时(不包括下班后),是否就说明其生活水平就一定能提高呢 恐怕未必。在那儿,忧郁症、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很高,所以,忙也必须适度。

⑨请忙一些吧!做个“富贵闲人”是快活的,可若一个个都是闲人,没人来忙着工作.怎么行呢 总之,危难之时,一定要忙;太平岁月,也断不可懈怠、放松。在不过度的情况下.还是该多忙一些,不是吗

问题:

请从文中第⑤段找出一处病句,从第⑦⑧段找出两个错别字,并分别改正。(8分)

查看材料

标记 纠错
17.

案例:

阅读下面的学生作文,完成第题。

请忙一些吧

①《红楼梦》中,探春起了雅兴要创诗社,于是大伙都寻思着要各起个别号,而宝钗给宝玉琢磨出这么个号来——“富贵闲人”。

②不错,做个富贵闲人是很快乐的,可是如果没有凤姐在那头操持家务,忙得七荤八素的,贾家岂不是要破败得更快 到那时.宝玉不忙着去做一个“禄蠹”便是万幸了,哪儿还闲得了

③可见,忙是闲的前提,正如生产是消费的前提。假如你想过上悠闲的生活,就必须先忙才行!

④在民族处于危难之际,你要忙。

⑤农民应当忙着种田,生产粮食;军人应当忙着战斗,打击敌人;文人应当忙着以笔为枪,扫灭文坛上的反动势力。近来很有些人,贬抑起鲁迅来,而提倡林语堂、周作人的闲适幽默,我大以为不可。当是时也,日军大兵南下,国军一渍千里,正是民族存亡之时而志士为国效力之秋也。林、周等人不知为国事而忙,反倒以闲自居,实为可耻。须知你今日不忙,他时沦为亡国奴,又如何闲适得起来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鲁迅把别人用来喝咖啡、聊天的时间都利用起来,废寝忘食不忘吃饭睡觉地忙着写文章。

⑥是的,我们有今日的生活,完全是当年像鲁迅这样的志士仁人忙出来的。如果那时都是些林、周之类的闲人,则后果必然难以想象。

⑦也许有人会说,如今天下太平了,是否可以不那么忙了 我不同意。欧阳修云:“忧劳可以兴国,逸裕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如果有了面前这一点成绩我们便松懈了,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那最后要忙就来不及了。

⑧但我想补充一点:忙是生活的手段,而非生活的目的。忙不可过分,忙不代表放弃一切闲暇。在某些大城市——如日本东京,人们没日没夜地干,据统计,每人每天平均工作十几个小时(不包括下班后),是否就说明其生活水平就一定能提高呢 恐怕未必。在那儿,忧郁症、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很高,所以,忙也必须适度。

⑨请忙一些吧!做个“富贵闲人”是快活的,可若一个个都是闲人,没人来忙着工作.怎么行呢 总之,危难之时,一定要忙;太平岁月,也断不可懈怠、放松。在不过度的情况下.还是该多忙一些,不是吗

问题:

以上作文是某高中三年级学生的一篇习作,请认真阅读,然后为其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评析。(12分)查看材料

标记 纠错
18.

案例:

阅读《沁园春.长沙》教学实录片段,完成第16题。

师:我们先交流一下,你认为诵读诗歌要注意什么呢

生:我认为诵读诗歌先要掌握诗的节奏。从中体会到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应该用抑扬顿挫的语气来诵读这首诗.感觉一下诗人的心情.感觉一下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师:很好,请坐。这位同学说了他自己对诵读诗歌的认识,觉得应该注意诗的节奏,注意抑扬顿挫,注意把握情感。也可以说,诵读一首诗,应该追求“声情统一”。让你的声音去表达诗歌的情感.这样才能读好诗。下面请大家各自大声地诵读一遍全词。

(生自由诵读全词,教师在学生间巡视)

师:你们的诵读就体现着你们对词的理解程度。下面找同学来诵读。

(生朗读全词)

师:我们找位同学来给她评价一下。(指定一名学生评价)你认为她读得怎么样

生:我感觉她读得……嗯,感觉她没有跟诗人的心碰撞,感觉对词的感情基调把握不够。

师:你感觉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生:感觉气势非常庞大,给人一种激励的作用。

师:这是你对这首词的理解。你能不能根据你的理解,再把这首词读一遍

(生激情诵读全词。注意了感情基调与诵读重音的把握。大家给予了热烈的掌声鼓励)

师:请坐.大家的掌声就证明了一切。这两位同学的诵读有一个很明显的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第一位同学读得速度比较快了一点.就显得情感不是太充沛。这首词在我看来,感情基调是深沉而豪迈的.因此读的时候要舒缓从容,要读出一种大气来。开篇写青年毛泽东独立于江边,思绪渺然。感情的潮水随江水北上,因此读的时候要读出一种深沉,而整首词,要读出一种雄浑的气势。让我们来欣赏一下毛泽东的手迹,感受一下毛泽东的潇洒不羁的风格。

(展示毛泽东手迹)

师:我们从毛泽东的手迹中就能看出他的潇洒不羁和大气磅礴,感受到他的文采飞扬。

问题:

这是一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授《沁园春·长沙》一课时有关初读阶段的教学实录(节选),请认真阅读并进行分析。(20分)

标记 纠错
19.

根据文章,回答题。

巴金《小狗包弟》原文

一个多月前,我还在北京,听人讲起一位艺术家的事情。我记得其中一个故事是讲艺术家和狗的。据说艺术家住在一个不太大的城市里,隔壁人家养了小狗,它和艺术家相处很好术术家常常用吃的东西款待它。“文革”期间,城里发生了从未见过的武斗,艺术家害怕起来,就逃到别处躲了一段时期。后来他回来了,大概是给人揪回来的。说他“里通外国”。是个反革命。批他,斗他。他不承认,就痛打,拳打脚踢,棍棒齐下,不但头破血流,一条腿也给打断了。批斗结束.他走不动,让专政队拖着他游街示众,衣服撕破了,满身是血和泥土,口里发出呻唤。认识的人看见半死不活的他,都掉开头去。忽然一只小狗从人丛中跑出来。非常高兴地朝着他奔去。它亲热地叫着,扑到他跟前,到处闻闻,用舌头舔舔,用脚爪在他的身上抚摸。别人赶它走。用脚踢.拿棒打,都没有用,它一定要留在它的朋友的身边。最后专政队用大棒打断了小狗的后腿.它发出几声哀叫,痛苦地拖着伤残的身子走开了。地上添了血迹。艺术家的破衣上留下几处狗爪印。艺术家给关了几年才放出来.他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几斤肉去看望那只小狗。邻居告诉他。那天狗给打坏以后,回到家里什么也不吃.哀叫了三天就死了。

听了这个故事,我又想起我曾经养过的那条小狗。是的,我也养过狗,那是1959年的事情,当时一位熟人给调到北京工作,要将全家迁去,想把他养的小狗送给我,因为我家里有一块草地,适合养狗。我答应了,我的儿子也很高兴。狗来了,是一条日本种的黄毛小狗。干干净净.而且有一种本领:它有什么要求时就立起身子,把两只前脚并在一起不停地作揖。这本领不是我那位朋友训练出来的。它还有一位瑞典旧主人,关于他我毫无所知。他离开上海回国.把小狗送给接受房屋租赁权的人,小狗就归了我的朋友。小狗来的时候有一个外国名字.它的译音是“斯包弟”。我们简化了这个名字.就叫它做“包弟”。

包弟在我们家待了七年,同我们一家人处得很好。它不咬人.见到陌生人.在大门口吠一阵,我们一声叫唤,它就跑开了。夜晚篱笆外面人行道上常常有人走过.它听见某种声音就会朝着篱笆又跑又叫,叫声的确有点刺耳,但它也只是叫几声就安静了。它在院子里和草地上的时候多些,有时我们在客厅里接待客人或者同老朋友聊天,它会进来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起客人发笑。日本朋友对它更感兴趣,有一次大概在1963年或以后的夏天.一家日本通讯社到我家来拍电视片,就拍摄了包弟的镜头。又有一次日本作家由起女士访问上海,来我家做客.对日本产的包弟非常喜欢,她说她在东京家中也养了狗。两年以后,她再到北京参加亚非作家紧急会议,看见我她就问:“您的小狗怎样 ”听我说包弟很好,她笑了。

我的爱人萧珊也喜欢包弟。在三年困难时期,我们每次到文化俱乐部吃饭.她总要向服务员讨一点骨头回去喂包弟。

1962年我们夫妇带着孩子在广州过了春节,回到上海,听妹妹们说,我们在广州的时候.睡房门紧闭,包弟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等候我们出来。它天天这样,从不厌倦。它看见我们回来.特别是看到萧珊,不住地摇头摆尾,那种高兴、亲热的样子,现在想起来我还很感动.仿佛又听见由起女士的问话:“您的小狗怎样 ”

“您的小狗怎样 ”倘使我能够再见到那位日本女作家,她一定会拿同样的一句话问我。她的关心是不会减少的。然而我已经没有小狗了。

1966年8月下旬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的时候,包弟变成了我们家的一个大“包袱”.晚上附近的小孩时常打门大喊大嚷,说是要杀小狗。听见包弟尖声吠叫,我就胆战心惊.害怕这种叫声会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我家里来。

当时我已经处于半靠边的状态,傍晚我们在院子里乘凉,孩子们都劝我把包弟送走.我请我的大妹妹设法。可是在这时节谁愿意接受这样的礼物呢 据说只好送给医院由科研人员拿来做实验用,我们不愿意。以前看见包弟作揖,我就想笑,这些天我在机关学习后回家,包弟向我作揖讨东西吃.我却暗暗地流泪。

形势越来越紧。我们隔壁住着一位年老的工商业者,原先是某工厂的老板,住屋是他自己修建的.同我的院子只隔了一道竹篱。有人到他家去抄“四旧”了。隔壁人家的一动一静,我们听得清清楚楚,从篱笆缝里也看得见一些情况。这个晚上附近小孩几次打门捉小狗,幸而包弟不曾出来乱叫.也没有给提了去。这是我六十多年来第一次看见抄家,人们拿着东西进进出出,一些人在大声叱骂,有人摔破坛坛罐罐。这情景实在可怕。十多天来我就睡不好觉,这一夜我想得更多,同萧珊谈起包弟的事情,我们最后决定把包弟送到医院去,交给我的大妹妹去办。

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听不见狗叫声,看不见包弟向我作揖、跟着我进屋,我反而感到轻松.真是一种甩掉包袱的感觉。但是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上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

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

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我仍然住在这所楼房里,每天清早我在院子里散步,脚下是一片衰草.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的砖墙。隔壁房屋里增加了几户新主人,高高墙壁上多开了两堵窗.有时倒下一点垃圾。当初刚搭起的葡萄架给虫蛀后早已塌下来被扫掉了,连葡萄藤也被挖走了。右面角上却添了一个大化粪池.是从紧靠着的五层楼公寓里迁过来的。少掉了好几株花,多了几棵不开花的树。我想念过去同我一起散步的人,在绿草如茵的时节,她常常弯着身子,或者坐在地上拔除杂草.在午饭前后她有时逗着包弟玩……我好像做了一场大梦。满身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

这样的熬煎是不会有终结的。除非我给自己过去十年的苦难生活作了总结,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这绝不是容易的事。那么我今后的日子不会是好过的吧。但是那十年我也活过来了。

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 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1980年1月4日

课文介绍

《小狗包弟》是巴金的著作《随想录》中的一部名篇。描写了作者的一条可爱小狗在文革时期的悲惨待遇.从侧面也展现那个疯狂时代的现实。小狗的悲惨待遇在作者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痛.表达了作者深重的悲悯、愧疚和忏悔之情。

单元说明

这个单元学习写人记事的散文。

这些散文所描写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的人物。作者描摹他们的音容笑貌,叙述他们的行为事迹.字里行间融入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感悟。这些文章可以帮助我们增长见闻,明辨是非、领悟时代精神和人生意义。

阅读这些文章.要透过对人与事的描写,仔细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品行的评价、如何在叙事中表现或隐或显的情感倾向。要注意文章中哪些地方最能触动你的心灵,哪些地方让你过目不忘,想想这是为什么。这很可能就是作品的“亮点”.不妨加以圈点批注,认真揣摩。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规定

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学生情况

高中一年级;班额50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能够投影实物。

问题:

请阅读以上材料为本文制定教学目标并说明依据。(20分)

查看材料

标记 纠错
20.

根据文章,回答题。

巴金《小狗包弟》原文

一个多月前,我还在北京,听人讲起一位艺术家的事情。我记得其中一个故事是讲艺术家和狗的。据说艺术家住在一个不太大的城市里,隔壁人家养了小狗,它和艺术家相处很好术术家常常用吃的东西款待它。“文革”期间,城里发生了从未见过的武斗,艺术家害怕起来,就逃到别处躲了一段时期。后来他回来了,大概是给人揪回来的。说他“里通外国”。是个反革命。批他,斗他。他不承认,就痛打,拳打脚踢,棍棒齐下,不但头破血流,一条腿也给打断了。批斗结束.他走不动,让专政队拖着他游街示众,衣服撕破了,满身是血和泥土,口里发出呻唤。认识的人看见半死不活的他,都掉开头去。忽然一只小狗从人丛中跑出来。非常高兴地朝着他奔去。它亲热地叫着,扑到他跟前,到处闻闻,用舌头舔舔,用脚爪在他的身上抚摸。别人赶它走。用脚踢.拿棒打,都没有用,它一定要留在它的朋友的身边。最后专政队用大棒打断了小狗的后腿.它发出几声哀叫,痛苦地拖着伤残的身子走开了。地上添了血迹。艺术家的破衣上留下几处狗爪印。艺术家给关了几年才放出来.他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几斤肉去看望那只小狗。邻居告诉他。那天狗给打坏以后,回到家里什么也不吃.哀叫了三天就死了。

听了这个故事,我又想起我曾经养过的那条小狗。是的,我也养过狗,那是1959年的事情,当时一位熟人给调到北京工作,要将全家迁去,想把他养的小狗送给我,因为我家里有一块草地,适合养狗。我答应了,我的儿子也很高兴。狗来了,是一条日本种的黄毛小狗。干干净净.而且有一种本领:它有什么要求时就立起身子,把两只前脚并在一起不停地作揖。这本领不是我那位朋友训练出来的。它还有一位瑞典旧主人,关于他我毫无所知。他离开上海回国.把小狗送给接受房屋租赁权的人,小狗就归了我的朋友。小狗来的时候有一个外国名字.它的译音是“斯包弟”。我们简化了这个名字.就叫它做“包弟”。

包弟在我们家待了七年,同我们一家人处得很好。它不咬人.见到陌生人.在大门口吠一阵,我们一声叫唤,它就跑开了。夜晚篱笆外面人行道上常常有人走过.它听见某种声音就会朝着篱笆又跑又叫,叫声的确有点刺耳,但它也只是叫几声就安静了。它在院子里和草地上的时候多些,有时我们在客厅里接待客人或者同老朋友聊天,它会进来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起客人发笑。日本朋友对它更感兴趣,有一次大概在1963年或以后的夏天.一家日本通讯社到我家来拍电视片,就拍摄了包弟的镜头。又有一次日本作家由起女士访问上海,来我家做客.对日本产的包弟非常喜欢,她说她在东京家中也养了狗。两年以后,她再到北京参加亚非作家紧急会议,看见我她就问:“您的小狗怎样 ”听我说包弟很好,她笑了。

我的爱人萧珊也喜欢包弟。在三年困难时期,我们每次到文化俱乐部吃饭.她总要向服务员讨一点骨头回去喂包弟。

1962年我们夫妇带着孩子在广州过了春节,回到上海,听妹妹们说,我们在广州的时候.睡房门紧闭,包弟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等候我们出来。它天天这样,从不厌倦。它看见我们回来.特别是看到萧珊,不住地摇头摆尾,那种高兴、亲热的样子,现在想起来我还很感动.仿佛又听见由起女士的问话:“您的小狗怎样 ”

“您的小狗怎样 ”倘使我能够再见到那位日本女作家,她一定会拿同样的一句话问我。她的关心是不会减少的。然而我已经没有小狗了。

1966年8月下旬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的时候,包弟变成了我们家的一个大“包袱”.晚上附近的小孩时常打门大喊大嚷,说是要杀小狗。听见包弟尖声吠叫,我就胆战心惊.害怕这种叫声会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我家里来。

当时我已经处于半靠边的状态,傍晚我们在院子里乘凉,孩子们都劝我把包弟送走.我请我的大妹妹设法。可是在这时节谁愿意接受这样的礼物呢 据说只好送给医院由科研人员拿来做实验用,我们不愿意。以前看见包弟作揖,我就想笑,这些天我在机关学习后回家,包弟向我作揖讨东西吃.我却暗暗地流泪。

形势越来越紧。我们隔壁住着一位年老的工商业者,原先是某工厂的老板,住屋是他自己修建的.同我的院子只隔了一道竹篱。有人到他家去抄“四旧”了。隔壁人家的一动一静,我们听得清清楚楚,从篱笆缝里也看得见一些情况。这个晚上附近小孩几次打门捉小狗,幸而包弟不曾出来乱叫.也没有给提了去。这是我六十多年来第一次看见抄家,人们拿着东西进进出出,一些人在大声叱骂,有人摔破坛坛罐罐。这情景实在可怕。十多天来我就睡不好觉,这一夜我想得更多,同萧珊谈起包弟的事情,我们最后决定把包弟送到医院去,交给我的大妹妹去办。

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听不见狗叫声,看不见包弟向我作揖、跟着我进屋,我反而感到轻松.真是一种甩掉包袱的感觉。但是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上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

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

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我仍然住在这所楼房里,每天清早我在院子里散步,脚下是一片衰草.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的砖墙。隔壁房屋里增加了几户新主人,高高墙壁上多开了两堵窗.有时倒下一点垃圾。当初刚搭起的葡萄架给虫蛀后早已塌下来被扫掉了,连葡萄藤也被挖走了。右面角上却添了一个大化粪池.是从紧靠着的五层楼公寓里迁过来的。少掉了好几株花,多了几棵不开花的树。我想念过去同我一起散步的人,在绿草如茵的时节,她常常弯着身子,或者坐在地上拔除杂草.在午饭前后她有时逗着包弟玩……我好像做了一场大梦。满身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

这样的熬煎是不会有终结的。除非我给自己过去十年的苦难生活作了总结,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这绝不是容易的事。那么我今后的日子不会是好过的吧。但是那十年我也活过来了。

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 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1980年1月4日

课文介绍

《小狗包弟》是巴金的著作《随想录》中的一部名篇。描写了作者的一条可爱小狗在文革时期的悲惨待遇.从侧面也展现那个疯狂时代的现实。小狗的悲惨待遇在作者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痛.表达了作者深重的悲悯、愧疚和忏悔之情。

单元说明

这个单元学习写人记事的散文。

这些散文所描写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的人物。作者描摹他们的音容笑貌,叙述他们的行为事迹.字里行间融入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感悟。这些文章可以帮助我们增长见闻,明辨是非、领悟时代精神和人生意义。

阅读这些文章.要透过对人与事的描写,仔细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品行的评价、如何在叙事中表现或隐或显的情感倾向。要注意文章中哪些地方最能触动你的心灵,哪些地方让你过目不忘,想想这是为什么。这很可能就是作品的“亮点”.不妨加以圈点批注,认真揣摩。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规定

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学生情况

高中一年级;班额50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能够投影实物。

问题:

请依据上述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设计,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20分)

查看材料

标记 纠错
21.

根据文章,回答题。

巴金《小狗包弟》原文

一个多月前,我还在北京,听人讲起一位艺术家的事情。我记得其中一个故事是讲艺术家和狗的。据说艺术家住在一个不太大的城市里,隔壁人家养了小狗,它和艺术家相处很好术术家常常用吃的东西款待它。“文革”期间,城里发生了从未见过的武斗,艺术家害怕起来,就逃到别处躲了一段时期。后来他回来了,大概是给人揪回来的。说他“里通外国”。是个反革命。批他,斗他。他不承认,就痛打,拳打脚踢,棍棒齐下,不但头破血流,一条腿也给打断了。批斗结束.他走不动,让专政队拖着他游街示众,衣服撕破了,满身是血和泥土,口里发出呻唤。认识的人看见半死不活的他,都掉开头去。忽然一只小狗从人丛中跑出来。非常高兴地朝着他奔去。它亲热地叫着,扑到他跟前,到处闻闻,用舌头舔舔,用脚爪在他的身上抚摸。别人赶它走。用脚踢.拿棒打,都没有用,它一定要留在它的朋友的身边。最后专政队用大棒打断了小狗的后腿.它发出几声哀叫,痛苦地拖着伤残的身子走开了。地上添了血迹。艺术家的破衣上留下几处狗爪印。艺术家给关了几年才放出来.他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几斤肉去看望那只小狗。邻居告诉他。那天狗给打坏以后,回到家里什么也不吃.哀叫了三天就死了。

听了这个故事,我又想起我曾经养过的那条小狗。是的,我也养过狗,那是1959年的事情,当时一位熟人给调到北京工作,要将全家迁去,想把他养的小狗送给我,因为我家里有一块草地,适合养狗。我答应了,我的儿子也很高兴。狗来了,是一条日本种的黄毛小狗。干干净净.而且有一种本领:它有什么要求时就立起身子,把两只前脚并在一起不停地作揖。这本领不是我那位朋友训练出来的。它还有一位瑞典旧主人,关于他我毫无所知。他离开上海回国.把小狗送给接受房屋租赁权的人,小狗就归了我的朋友。小狗来的时候有一个外国名字.它的译音是“斯包弟”。我们简化了这个名字.就叫它做“包弟”。

包弟在我们家待了七年,同我们一家人处得很好。它不咬人.见到陌生人.在大门口吠一阵,我们一声叫唤,它就跑开了。夜晚篱笆外面人行道上常常有人走过.它听见某种声音就会朝着篱笆又跑又叫,叫声的确有点刺耳,但它也只是叫几声就安静了。它在院子里和草地上的时候多些,有时我们在客厅里接待客人或者同老朋友聊天,它会进来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起客人发笑。日本朋友对它更感兴趣,有一次大概在1963年或以后的夏天.一家日本通讯社到我家来拍电视片,就拍摄了包弟的镜头。又有一次日本作家由起女士访问上海,来我家做客.对日本产的包弟非常喜欢,她说她在东京家中也养了狗。两年以后,她再到北京参加亚非作家紧急会议,看见我她就问:“您的小狗怎样 ”听我说包弟很好,她笑了。

我的爱人萧珊也喜欢包弟。在三年困难时期,我们每次到文化俱乐部吃饭.她总要向服务员讨一点骨头回去喂包弟。

1962年我们夫妇带着孩子在广州过了春节,回到上海,听妹妹们说,我们在广州的时候.睡房门紧闭,包弟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等候我们出来。它天天这样,从不厌倦。它看见我们回来.特别是看到萧珊,不住地摇头摆尾,那种高兴、亲热的样子,现在想起来我还很感动.仿佛又听见由起女士的问话:“您的小狗怎样 ”

“您的小狗怎样 ”倘使我能够再见到那位日本女作家,她一定会拿同样的一句话问我。她的关心是不会减少的。然而我已经没有小狗了。

1966年8月下旬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的时候,包弟变成了我们家的一个大“包袱”.晚上附近的小孩时常打门大喊大嚷,说是要杀小狗。听见包弟尖声吠叫,我就胆战心惊.害怕这种叫声会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我家里来。

当时我已经处于半靠边的状态,傍晚我们在院子里乘凉,孩子们都劝我把包弟送走.我请我的大妹妹设法。可是在这时节谁愿意接受这样的礼物呢 据说只好送给医院由科研人员拿来做实验用,我们不愿意。以前看见包弟作揖,我就想笑,这些天我在机关学习后回家,包弟向我作揖讨东西吃.我却暗暗地流泪。

形势越来越紧。我们隔壁住着一位年老的工商业者,原先是某工厂的老板,住屋是他自己修建的.同我的院子只隔了一道竹篱。有人到他家去抄“四旧”了。隔壁人家的一动一静,我们听得清清楚楚,从篱笆缝里也看得见一些情况。这个晚上附近小孩几次打门捉小狗,幸而包弟不曾出来乱叫.也没有给提了去。这是我六十多年来第一次看见抄家,人们拿着东西进进出出,一些人在大声叱骂,有人摔破坛坛罐罐。这情景实在可怕。十多天来我就睡不好觉,这一夜我想得更多,同萧珊谈起包弟的事情,我们最后决定把包弟送到医院去,交给我的大妹妹去办。

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听不见狗叫声,看不见包弟向我作揖、跟着我进屋,我反而感到轻松.真是一种甩掉包袱的感觉。但是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上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

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

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我仍然住在这所楼房里,每天清早我在院子里散步,脚下是一片衰草.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的砖墙。隔壁房屋里增加了几户新主人,高高墙壁上多开了两堵窗.有时倒下一点垃圾。当初刚搭起的葡萄架给虫蛀后早已塌下来被扫掉了,连葡萄藤也被挖走了。右面角上却添了一个大化粪池.是从紧靠着的五层楼公寓里迁过来的。少掉了好几株花,多了几棵不开花的树。我想念过去同我一起散步的人,在绿草如茵的时节,她常常弯着身子,或者坐在地上拔除杂草.在午饭前后她有时逗着包弟玩……我好像做了一场大梦。满身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

这样的熬煎是不会有终结的。除非我给自己过去十年的苦难生活作了总结,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这绝不是容易的事。那么我今后的日子不会是好过的吧。但是那十年我也活过来了。

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 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1980年1月4日

课文介绍

《小狗包弟》是巴金的著作《随想录》中的一部名篇。描写了作者的一条可爱小狗在文革时期的悲惨待遇.从侧面也展现那个疯狂时代的现实。小狗的悲惨待遇在作者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痛.表达了作者深重的悲悯、愧疚和忏悔之情。

单元说明

这个单元学习写人记事的散文。

这些散文所描写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的人物。作者描摹他们的音容笑貌,叙述他们的行为事迹.字里行间融入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感悟。这些文章可以帮助我们增长见闻,明辨是非、领悟时代精神和人生意义。

阅读这些文章.要透过对人与事的描写,仔细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品行的评价、如何在叙事中表现或隐或显的情感倾向。要注意文章中哪些地方最能触动你的心灵,哪些地方让你过目不忘,想想这是为什么。这很可能就是作品的“亮点”.不妨加以圈点批注,认真揣摩。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规定

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学生情况

高中一年级;班额50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能够投影实物。

问题:

请设计一段教学活动完成下面的研讨与练习。(25分)

[研讨与练习]

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 你觉得作者是怎样的人 作者经历磨难之后仍摆脱不了“煎熬”,对此你有何评论 查看材料

标记 纠错

答题卡(剩余 道题)

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问答题
16 17 18 19 20 21
00:00:00
暂停
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