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教师资格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1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高分通关卷5

2021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高分通关卷5

卷面总分:32分 答题时间:240分钟 试卷题量:32题 练习次数:94次
单选题 (共25题,共25分)
1.

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

  • A. 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 B. 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 C. 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 D. 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标记 纠错
2.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的矛盾在于争夺(  )。

  • A. 欧洲霸主
  • B. 巴尔干半岛控制权
  • C. 殖民地和海上霸权
  • D. 黑海出海口
标记 纠错
3.

编年体史书《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作者是()。

  • A. 希罗多德
  • B. 波里比阿
  • C. 狄奥尼修斯
  • D. 修昔底德
标记 纠错
4.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志目录是()。

  • A. 《资治通鉴》
  • B. 《汉书.艺文志》
  • C. 《玉海》
  • D. 《隋书·经籍志》
标记 纠错
5.

1932年,国民政府颁布《租佃暂行条例》,规定“缴租最高限度应不得超过当年正产物收获额千分之三百七十五”,并“禁止包租、预租和押金”。这表明当时国民政府()。

  • A. 彻底改变农村经济社会结构
  • B. 以法律确认农民土地所有权
  • C. 改造乡村政策取得明显成效
  • D. 减轻农民负担刺激生产发展
标记 纠错
6.

“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

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

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③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

④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

  • A. ①②
  • B. ③④
  • C. ①②③④
  • D. ①②③
标记 纠错
7.

美国学者沃勒斯坦指出,“历史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的框架之内运作的”。他实际上强调的是(  )。

  • A. 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 B. 资本主义的逻辑决定世界各国的发展
  • C. 当今整个世界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形态
  • D. 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
标记 纠错
8.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 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B. 民为邦本
  • C. 天下为公
  • D. 民贵君轻
标记 纠错
9.

袁世凯成为临时大总统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的哪项规定可以有效牵制其独裁统治(  )

  • A. 增设法院,独立行使司法权
  • B. 国家体制采取内阁制
  • C. 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 D. 以宪法形式否定封建君主专制
标记 纠错
10.

在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

  • A. 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 B. 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 C. 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 D. 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标记 纠错
11.

20世纪70年代,我国同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建立起外交关系,促进国家间的理解与发展。下列对我国同第三世界国家建交的意义表述有误的是( )。

  • A. 推动我国改革开放的实现
  • B. 打破外交孤立局面
  • C. 回击超级大国的压制与封锁
  • D. 促进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
标记 纠错
12.

阅读下面表格中的内容,造成人口锐减的根本原因是(  )。

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分通关卷,2021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高分通关卷5

  • A. 战争
  • B. 豪强隐匿人口
  • C. 自然灾害
  • D. 饥荒
标记 纠错
13.

成语“问鼎中原”出自王孙满的一句话,“周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下列人物中与成语“问鼎中原”有直接联系的是(  )。

  • A. 齐桓公
  • B. 晋文公
  • C. 楚庄王
  • D. 秦穆公
标记 纠错
14.

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中国政府做出这一决策时面临的状况是(  )。

  • A. 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开始转向城市、国企
  • B.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历史终结论”喧嚣
  • C. 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 正在进行一轮姓“资”、姓“社”的争论
标记 纠错
15.

1938年9月底。张伯伦、达拉第、墨索里尼和希特勒举行会晤,《慕尼黑协定》的签署最终导致捷克斯洛伐克被德国吞并。英、法两国采取这种“绥靖政策”的幕后动因不包括(  )。

  • A. 法西斯势力的咄咄逼人
  • B. 欧洲面临再次战争的险境
  • C. 战祸东引至苏联
  • D. 缓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造成的社会动荡
标记 纠错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合作,其主要表现为:非洲发展中国家()。

①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

②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初主要建交对象

③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

④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

  • A.
  • B. ①②
  • C. ①②③
  • D. ②③④
标记 纠错
17.

下表是日本历史上一次重要的社会改革,它是(  )。

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分通关卷,2021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高分通关卷5

  • A. 查士丁尼改革
  • B. 大化改新
  • C. 梭伦改革
  • D. 马略改革
标记 纠错
18.

康熙曾创行密折制度,经常指令一些亲近大臣、内务府出差官员如织造曹寅、李煦等人,刺探绅民动向,查访某些官员的言行,留意所在地区雨水、米价,用折子随时秘密奏闻。这些情况说明密折制度(  )。

  • A. 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 B. 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
  • C. 制约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
  • D. 为巩固统一国家提供了条件
标记 纠错
19.

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电子计算机和激光器都首先在苏联产生
  • B. 美、日、法、德、英、中联合公布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
  • C.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 D. 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标记 纠错
20.

“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 A. 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 B. 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 C. 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期秦国国力
  • D. 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标记 纠错
21.

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描绘了这样一个农民形象:“……普通农民大概一半是自耕农,一半兼做佃农。不管怎样,他和他的家人在相隔不远的三四块田地里劳动,带着锄头和镰刀来来回回,主要为他们自己的生存干活……还可以种点卖钱的作物。”这反映了自耕农()。

  • A. 在经济上实现了男耕女织
  • B. 依赖于商品经济而存在
  • C. 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自给。部分用于市场交换
  • D. 生活富裕祥和的真实状况
标记 纠错
22.

明朝初年,太祖朱元璋认为:“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揽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基于这一认识,明太祖朱元璋(  )。

  • A. 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
  • B. 废除丞相制度.加强皇权
  • C. 重视人才选拔,维护皇权统治
  • D. 抑制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标记 纠错
23.

严复认为:“吾国今处之形,则小己自由,尚非所急,而所以祛异族之侵横……故所急者,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在此,他强调首先应()。

  • A. 实行君主立宪
  • B. 学习西方民主
  • C. 争取国家独立
  • D. 实现个人自由
标记 纠错
24.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其重要作用是什么?(??)

  • A. 促成国共合作
  • B. 缓解当时紧张局势
  • C. 打击了国民党内部的阴谋
  • D. 有利于推动抗日运动
标记 纠错
25.

宋代产生了中国绘画中最好的山水画,画家从细小的一只鸟、一朵花开始,最后扩大成为对宇宙自然全面的观察研究。与宋代这一绘画风格密切相关的是(  )。

  • A. 理学思想兴盛
  • B. 商品经济发展
  • C. 市民阶层兴起
  • D. 政治上重文轻武
标记 纠错
问答题 (共7题,共7分)
26.

简述说课对高中历史教师及其教学活动的作用。

标记 纠错
27.

简述中学历史课外考察活动的实施策略。

标记 纠错
28.

简述苏俄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标记 纠错
29.

材料:

下面是“新文化运动”讲授过程中的师生对话:

生:在新文化运动中,北洋军阀政府为什么不阻止危及他们统治的言论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谁能回答这个问题请历史课代表回答。

生:如果是我,我会阻止的。我还没想好原因。

师:这要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中国进入北洋军阀混战时期后。各个派系都没有取得中央政府的绝对控制权,他们关注的焦点是军事,是如何控制政权,对思想文化领域控制较少,使得思想文化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峰期,这和春秋时期百家争鸣也有相似之处。不知道我的回答能不能让你满意

问题:

试评价该教师的教学行为。

标记 纠错
3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京师会馆最初出现于明初永乐年间.那时是一个安徽芜湖籍官员俞谟捐出自己的住宅,给在京的同乡官员作为聚会娱乐之所,也作为寄托乡情、相互劝励的场所。有些出现了官僚试子会馆的分化.即官僚试子会馆一分为二,有些官僚试子合为一体的会馆也确立了当考试时期试子优先的原则。

材料二

通讯设施的改进缩短了空间距离.开埠通商后,近代邮政渐次展开,中国的电报业也开始创设.电报等现代通讯工具让异地同乡会馆间有了联系通道。而报纸成为会馆表达政治态度的阵地。科举制度废除后,北京的许多会馆演变成同乡会,会馆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功能亦随之演替。有不少革命志士、文人学者纷纷借助于会馆,取得了他们从事自己事业的相对安稳的一席之地。孙中山先生等政治家时常到京城寻求同乡会馆的政治、财力乃至舆论的支持。京城的同乡会馆可以发动各地同乡会馆举行联合行动,敦促地方政府在清除政治积弊、维护地方社会秩序等方面有所作为。北洋时期许多省的会馆直接成为政治活动的集会地和演说地,并且对抑制西方侵略势力肆意践踏中国主权产生了积极影响。留日学生利用会馆,先培养省籍意识,再扩大为国家意识,对于推进中国社会的变革、自强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会馆创办刊物宣扬爱乡爱国情怀,鼓励同乡利用会馆这个平台凝聚力量,亦顺应了当时追求民主与自由的潮流。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编自王日根《论近代社会转型与京师会馆角色的演替》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会馆的主要功能。(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会馆功能的演进及其原因。(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会馆在中国近代社会的历史作用。(6分)

标记 纠错
31.

材料:

教师出示《明朝辽阔疆域图》后提问:朱元璋灭掉元朝建立明朝以后,他看到自己统治着如此辽阔的疆域,会是什么表情?为什么?

在疆域图下,幻灯片很快出现了“开心”“轻松”“难过”“忧虑”等表情的提示。

先后有四个学生分别站起来说了朱元璋的表情,这些回答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教师在幻灯片上提示的影响。

第五个学生:先是轻松喜悦,因为他成皇帝了;后是忧虑,因为这么辽阔的疆域不好管理。

师:是呀,他担心会不会重蹈元朝灭亡的覆辙。那么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教师呈现知识结构后,学生依样画葫芦,很快列举出具体措施。

教师补充朱元璋与宋濂的对话,并讲了宋濂家宴中的菜单与座次安排的故事。

师:面对这样的情况,假设让你穿越到明朝,你的内心独白是什么?

有三个学生都是讲“恐惧”“害怕”之类,教师提示,能不能有些积极的情绪?

生:努力工作,给皇帝一个好印象。

问题:

(1)请对以上教师的设计做出评论。(8分)

(2)在教学设计中应如何有层次地落实课程标准中的情感目标?(8分)

标记 纠错
32.

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规定: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课文摘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以后,美国舰队继续盘踞在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1954年,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外长.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会议。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

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标记 纠错

答题卡(剩余 道题)

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问答题
26 27 28 29 30 31 32
00:00:00
暂停
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