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公务员公务员省考行测->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卷面总分:100分 答题时间:240分钟 试卷题量:100题 练习次数:87次
单选题 (共100题,共100分)
1.

我国最大的平原是( )。

  • A. 东北平原
  • B. 华北平原
  • C. 西北平原
  •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标记 纠错
2.

7,10,16,22,( )。

  • A. 28
  • B. 32
  • C. 34
  • D. 45
标记 纠错
3.

-3, 0, 23, 252, ( )

  • A. 256
  • B. 484
  • C. 3125
  • D. 3121
标记 纠错
4.

0 0 1 4 ( )

  • A. 10
  • B. 11
  • C. 12
  • D. 13
标记 纠错
5.

118 199 226 235 ( )

  • A. 255
  • B. 253
  • C. 246
  • D. 238
标记 纠错
6.

0 3 2 5 4 7 ( )

  • A. 6
  • B. 7
  • C. 8
  • D. 9
标记 纠错
7.

计算 1991* 199219921992 一 1992* 199119911991 的值是( )

  • A. 10
  • B. 1
  • C. 0
  • D. -1
标记 纠错
8.

甲每 4 天进城一次,乙每 7 天进城一次,丙每 12 天进城一次,某天三人在城里相遇,那 么三人下次相遇至少需要多少天?

  • A. 12 天
  • B. 28 天
  • C. 84 天
  • D. 336 天
标记 纠错
9.

有 62 名学生,会击剑的有 11 人,会游泳的有 56 人,两种都不会用的有 4 人,问两种都 会的学生有多少人?

  • A. 1 人
  • B. 5 人
  • C. 7 人
  • D. 9 人
标记 纠错
10.

有 a , b , C. d 四条直线,依次在 a 线上写 1,在 b 线上写 2,在 c 线上写 3,在 d 线上写 4, 然后在 a 线上写 5,在 b 线,c 线和 d 线上写数字 6, 7, 8……按这样的周期循环下去问数 2005 在哪条线上?

  • A. a 线
  • B. b 线
  • C. C 线
  • D. d 线
标记 纠错
11.

一只船沿河顺水而行的航速为 30 千米/小时,已知按同样的航速在该河上顺水航行 3 小 时和逆水航行 5 小时的航程相等,则此船在该河上顺水漂流半小时的航程为;

  • A. 1 千米
  • B. 2 千米
  • C. 3 千米
  • D. 6千米
标记 纠错
12.

要在一块边长为 48 米的正方形地里种树苗,已知每横行相距 3 米,每竖列相距 6 米,

四角各种一棵树,问一共可种多少棵树苗?

  • A. 128 棵
  • B. 132 棵
  • C. 153 棵
  • D. 157 棵
标记 纠错
13.

把一根钢管锯成 5 段需要 8 分钟,如果把同样的钢管锯成 20 段需要多少分钟?

  • A. 32 分钟
  • B. 38 分钟
  • C. 40 分钟
  • D. 152 分钟
标记 纠错
14.

甲、乙、丙、丁四人做纸花,已知甲、乙、丙三人平均每人做了 37 朵,乙、丙、丁三 人平均每人做了 39 朵,已知丁做了 41 朵,问甲做了多少朵?

  • A. 35 朵
  • B. 36 朵
  • C. 37 朵
  • D. 38 朵
标记 纠错
15.

甲容器中有浓度为 4%的盐水 150 克,乙容器中有某种浓度的盐水若干,从乙中取出 450克盐水,放入甲中混合成浓度为 8.2%的盐水。问乙容器中盐水的浓度是多少?

  • A. 9.6%
  • B. 9.8%
  • C. 9.9%
  • D. 10%
标记 纠错
16.

一批木材全部用来加工桌子可以做 30 张,全部用来加工床可以做 15 张。现在加工桌子、 椅子和床各 2 张,恰好用去全部木材的 1/4。剩下的木材全部用来做椅子,还可以做多少张?

  • A. 40 张
  • B. 30 张
  • C. 25 张
  • D. 5 张
标记 纠错
17.

这项工程进展顺利,( )5 月下旬,已完成年施工计划的 65%。

  • A. 截至
  • B. 截止
  • C. 估计
  • D. 预计
标记 纠错
18.

他多次到这一带农村地区( ),研究这里的风土人情。

  • A. 考查
  • B. 考察
  • C. 检查
  • D. 视察
标记 纠错
19.

城管部门要增强城市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切实( )好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责。

  • A. 管理
  • B. 服务
  • C. 奉行
  • D. 履行
标记 纠错
20.

这几项有关职工福利的方案,是全厂职工代表大会( )的,任何人无权随意改动。

  • A. 核定
  • B. 商定
  • C. 规定
  • D. 审定
标记 纠错
21.

一个时期以来,( )繁体字的现象极其严重,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 A. 误用
  • B. 乱用
  • C. 滥用
  • D. 借用
标记 纠错
22.

为了增加企业的活力,总经理决定( )一批年轻人。

  • A. 起用
  • B. 启用
  • C. 利用
  • D. 雇用
标记 纠错
23.

参加大会的优秀教师代表,得到党中央领导的亲切( )。

  • A. 会晤
  • B. 会见
  • C. 见面
  • D. 接见
标记 纠错
24.

他事先没有充分研究,( )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 A. 以至
  • B. 以致
  • C. 甚至
  • D. 直至
标记 纠错
25.

周总理正亲切地注视着我们,目光充满了( )。

  • A. 关心
  • B. 关注
  • C. 关切
  • D. 关爱
标记 纠错
26.

医学界通常认为,人类免疫缺陷性病毒主要是通过男性传播的,而最新的医学研究则表明,这种流行的观点有待( )

  • A. 修整
  • B. 修订
  • C. 修改
  • D. 修正
标记 纠错
27.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会想象不出来。
  • B.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 C. 为了防止煤矿安全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大了对非法小煤窑的打击力度。
  • D. 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功,谁能否认中国没有进入国际载人航天技术领域的能力?
标记 纠错
2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科学的发展逼得反科学的人不得不戴上伪科学的面具来反对科学。
  • B. 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6 门功课平均都在90 分以上。
  • C. 我们不仅要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而且还要将其运用到具体工作中。
  • D. 今后,政府要下大力气,减轻农民的不合理负担。
标记 纠错
29.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首个国家级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终于撩开了神秘面纱。
  • B. 通过这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他受到深刻的教育。
  • C. 这个被评为科技创新先进集体的公司,是由三个街道生产小组合并起来的。
  • D. 读了这篇文章,能够使广大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标记 纠错
30.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问题的调查处理,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 B.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本世纪头二十年的目标。
  • C. 今年10 月,我国隆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到来。
  • D. 这个问题解决的很好,也存在着几个缺点需要我们努力。
标记 纠错
31.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 B. 媒体的生命力在于能否为读者奉上丰富、新颖、优质的精神食粮。
  • C. 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 D. 在专业研究、实验方面有优势的单位,有派出讲学人员、接受访问学者、举办训练班以及对其它协作单位提供帮助的义务。
标记 纠错
32.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现在住房虽然比过去只多了六平方米,但老少三代可以不再挤在一个房间里,自己也可以有个读书写字的地方了。
  • B. 如果说他们已慎用正学好了理论,可以在培训班毕业了,不如说他们只学会了搞形象工程的空头理论而已。
  • C. 人们如果思想道德滑坡,社会风气不好,经济就难以持续发展。
  • D. 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标记 纠错
33.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巴金对我的爱好文学和接近文学,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 B. 几年前,电脑“上网”对人们可能是陌生的。
  • C. 博物馆展出了三千多年前新出土的珍贵文物。
  • D. 这场春雨断断续续下了十几天,刚插下去的秧苗全都变黄。
标记 纠错
34.

下列各句表达明确的一项是:

  • A. 她因不堪忍受雇主的歧视和侮辱,便投诉媒体,要求媒体帮她伸张正义。
  • B. 他看见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很高兴,于是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
  • C. 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了一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
  • D. 这次外出比赛,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
标记 纠错
35.

下列没有歧义的确一句是:

  • A. 我这不是请你来了嘛。
  • B. 那个教室我过去看过,没有什么摆设。
  • C. 连战、宋楚瑜对大陆的访问,对促进两岸关系有重要作用。
  • D. 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
标记 纠错
36.

下列各句表达简洁,没有重复的一项是:

  • A. 巴控克什米尔地震造成当地人民生灵涂炭。
  • B. 作者希望这本书能对读者在学习英语句型方面起举一反三的作用。
  • C. 近10 年来,长江源头生态破坏的严重情况令人堪忧。
  • D. 只有把想法付诸于行动,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我们的目标。
标记 纠错
37.

一位心理学家在论及人际交往时提出这样的一个公式:7%语言+33%声音+55%表情信 息的全部表达。

对上面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际交往中的信息沟通,非语言行为可以代替语言行为。
  • B. 人际交往中,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
  • C. 人际交往中的信息沟通,绝大部分有赖于非语言的交往
  • D. 人际交往中,语言的得体,声音的和谐,表情的自然,都适相互作用的。
标记 纠错
38.

皮肤美是人体美的一个重要特征。面部皮肤是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健美的面部皮肤可增 添人的资色,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与精神面貌。中国大多数人属于黄肤色人种,光洁柔润、 白里透红的颜面,是历来人们所称道、羡慕和追求的。

关于这段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中国还有其他的肤色的人种
  • B. 中国人的肤色是最美丽的。
  • C. 皮肤美也是衡量人体美的一个标准。
  • D. 从面部肤色可判断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标记 纠错
39.

随着淡水供应已达极限,五大洲 50 多个国家或许很快就将因争夺水资源而发生冲突,除非他们就如何分享流经国际边界的兴叹流迅速达成协议。

目前全球各地都在谈论夺水战争。2001 年 3 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对淡水的激 烈争夺很可能成为未来冲突和战争的根源。”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最近一份报告得出的结论 认为,在未来 15 年内,随着各国可利用的水达到极限,国际之间冲突的可能性将增加。

一些人认为这些警告是杞人忧天,而历史似乎站在他们一边。唯一记录在案的夺水战争于 4500 年前发生在两河流域,即我们如今所知的伊拉克南部地区的两个城邦拉可什和乌 玛之间。相反,从 805 年至 1984 年,各国签署了 3600 个与水有关的条约,其中许多条约在 处理这种至关重要的资源方面显示出极大的创造性。对过去 50 年间 1831 个与水有关的国 际事件的分析表明,这些事件的 2/3 具有合性质。例如,一些国家商定进行科技合作,并签 署了 157 个用水条约。

然而,另一些人认为,就淡水而言,过去将不是未来的可靠指南。淡水作为一种可再 生但并非无穷的资源,正在变得日益稀缺。即使世界可利用淡水总量几乎与 4500 年前一样 多,全球需求已稳定地增加,仅仅从 1950 年以来,随着世界人口从 25 亿到 60 亿,人均可 再生淡水供应量已下降了 58%,此外,与石油以及其他多数战略资源不同,淡水的大多数 用途是无可替代的。淡水对种植粮食作物、制造商品和保护人的健康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而 且,虽然历史表明,与水有关的合作是一种规范,但并非规律。在过去的 50 年里 1/4 与水 有关的事件是敌对的。尽管这些敌对事件的绝大多数只涉及口头对抗,但是对立国家在 37 次记录在案的事件中不仅仅彼此辱骂,而且开了枪,炸了水坝,或者采取了其他形式的军事 行动。

第三段中说,“一些人认为这些警告是杞人忧天”以下不能支持这些人所持见解的一项 是:

  • A. 伊拉克南部地区的两个城邦之间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夺水战争。
  • B. 从 805 年至 1984 年,各国签署了 3600 个与水有关的条约。
  • C. 在处理至关重要的水资源方面许多条约显示出极大的创造性。
  • D. 过去 50 年间 1831 个与水有关的国际事件 2/3 具有合作性质
标记 纠错
40.

随着淡水供应已达极限,五大洲 50 多个国家或许很快就将因争夺水资源而发生冲突,除非他们就如何分享流经国际边界的兴叹流迅速达成协议。

目前全球各地都在谈论夺水战争。2001 年 3 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对淡水的激 烈争夺很可能成为未来冲突和战争的根源。”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最近一份报告得出的结论 认为,在未来 15 年内,随着各国可利用的水达到极限,国际之间冲突的可能性将增加。

一些人认为这些警告是杞人忧天,而历史似乎站在他们一边。唯一记录在案的夺水战争于 4500 年前发生在两河流域,即我们如今所知的伊拉克南部地区的两个城邦拉可什和乌 玛之间。相反,从 805 年至 1984 年,各国签署了 3600 个与水有关的条约,其中许多条约在 处理这种至关重要的资源方面显示出极大的创造性。对过去 50 年间 1831 个与水有关的国 际事件的分析表明,这些事件的 2/3 具有合性质。例如,一些国家商定进行科技合作,并签 署了 157 个用水条约。

然而,另一些人认为,就淡水而言,过去将不是未来的可靠指南。淡水作为一种可再 生但并非无穷的资源,正在变得日益稀缺。即使世界可利用淡水总量几乎与 4500 年前一样 多,全球需求已稳定地增加,仅仅从 1950 年以来,随着世界人口从 25 亿到 60 亿,人均可 再生淡水供应量已下降了 58%,此外,与石油以及其他多数战略资源不同,淡水的大多数 用途是无可替代的。淡水对种植粮食作物、制造商品和保护人的健康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而 且,虽然历史表明,与水有关的合作是一种规范,但并非规律。在过去的 50 年里 1/4 与水 有关的事件是敌对的。尽管这些敌对事件的绝大多数只涉及口头对抗,但是对立国家在 37 次记录在案的事件中不仅仅彼此辱骂,而且开了枪,炸了水坝,或者采取了其他形式的军事 行动。

以下不能证明第四段中“另一些人”所持观点的一项是:

  • A. 淡水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
  • B. 淡水的大多数用途无可替代。
  • C. 与水有关的敌对事件并不鲜见。
  • D. 各国可利用的水已达极限。
标记 纠错
41.

随着淡水供应已达极限,五大洲 50 多个国家或许很快就将因争夺水资源而发生冲突,除非他们就如何分享流经国际边界的兴叹流迅速达成协议。

目前全球各地都在谈论夺水战争。2001 年 3 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对淡水的激 烈争夺很可能成为未来冲突和战争的根源。”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最近一份报告得出的结论 认为,在未来 15 年内,随着各国可利用的水达到极限,国际之间冲突的可能性将增加。

一些人认为这些警告是杞人忧天,而历史似乎站在他们一边。唯一记录在案的夺水战争于 4500 年前发生在两河流域,即我们如今所知的伊拉克南部地区的两个城邦拉可什和乌 玛之间。相反,从 805 年至 1984 年,各国签署了 3600 个与水有关的条约,其中许多条约在 处理这种至关重要的资源方面显示出极大的创造性。对过去 50 年间 1831 个与水有关的国 际事件的分析表明,这些事件的 2/3 具有合性质。例如,一些国家商定进行科技合作,并签 署了 157 个用水条约。

然而,另一些人认为,就淡水而言,过去将不是未来的可靠指南。淡水作为一种可再 生但并非无穷的资源,正在变得日益稀缺。即使世界可利用淡水总量几乎与 4500 年前一样 多,全球需求已稳定地增加,仅仅从 1950 年以来,随着世界人口从 25 亿到 60 亿,人均可 再生淡水供应量已下降了 58%,此外,与石油以及其他多数战略资源不同,淡水的大多数 用途是无可替代的。淡水对种植粮食作物、制造商品和保护人的健康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而 且,虽然历史表明,与水有关的合作是一种规范,但并非规律。在过去的 50 年里 1/4 与水 有关的事件是敌对的。尽管这些敌对事件的绝大多数只涉及口头对抗,但是对立国家在 37 次记录在案的事件中不仅仅彼此辱骂,而且开了枪,炸了水坝,或者采取了其他形式的军事 行动。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安南的讲话和美国国家情报部门的报告结论都意在指出淡水资源短缺的现状。
  • B. 认为爆发夺水战争的警告是“杞人忧天”的人目光短浅,幼稚可笑。
  • C. “过去不是未来的指南”的意思是:过去不短缺,不等于将来不短缺。
  • D. 淡冰“无可替代的用途”指种植粮食作物、制造商品和保护人的健康等。
标记 纠错
42.

随着淡水供应已达极限,五大洲 50 多个国家或许很快就将因争夺水资源而发生冲突,除非他们就如何分享流经国际边界的兴叹流迅速达成协议。

目前全球各地都在谈论夺水战争。2001 年 3 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对淡水的激 烈争夺很可能成为未来冲突和战争的根源。”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最近一份报告得出的结论 认为,在未来 15 年内,随着各国可利用的水达到极限,国际之间冲突的可能性将增加。

一些人认为这些警告是杞人忧天,而历史似乎站在他们一边。唯一记录在案的夺水战争于 4500 年前发生在两河流域,即我们如今所知的伊拉克南部地区的两个城邦拉可什和乌 玛之间。相反,从 805 年至 1984 年,各国签署了 3600 个与水有关的条约,其中许多条约在 处理这种至关重要的资源方面显示出极大的创造性。对过去 50 年间 1831 个与水有关的国 际事件的分析表明,这些事件的 2/3 具有合性质。例如,一些国家商定进行科技合作,并签 署了 157 个用水条约。

然而,另一些人认为,就淡水而言,过去将不是未来的可靠指南。淡水作为一种可再 生但并非无穷的资源,正在变得日益稀缺。即使世界可利用淡水总量几乎与 4500 年前一样 多,全球需求已稳定地增加,仅仅从 1950 年以来,随着世界人口从 25 亿到 60 亿,人均可 再生淡水供应量已下降了 58%,此外,与石油以及其他多数战略资源不同,淡水的大多数 用途是无可替代的。淡水对种植粮食作物、制造商品和保护人的健康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而 且,虽然历史表明,与水有关的合作是一种规范,但并非规律。在过去的 50 年里 1/4 与水 有关的事件是敌对的。尽管这些敌对事件的绝大多数只涉及口头对抗,但是对立国家在 37 次记录在案的事件中不仅仅彼此辱骂,而且开了枪,炸了水坝,或者采取了其他形式的军事 行动。

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即使各国就如何分享流经国际边界的河流达成协议,也未必能防止和消除争夺水资 源的冲突发生。
  • B. 淡水稀缺是由于世界可利用淡水总量减少,而人口增长导致全球需求量增加,从而 使供求比例失调引起的。
  • C. 历史经验证明,国家之间缔结条约进行合作是解决用水争端、防止发生冲突和战争的有 效途径。
  • D. 石油资源同样存在短缺的问题,但它可以通过其他能源替代的方式解决。
标记 纠错
43.

公文,以其规范的体式、法定的效力,以其体现意志的团体性和所产生作用的强制性,对写作语言的使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公文写作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从公文语言的逻辑性、 严密性、准确性上考虑,一般注意区分其与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学语言的区别。但常常却容易 疏忽模糊语言的运用,或者即便使用了,也是在一种潜意识中使用,而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 模糊语言。让我们试从语言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模糊性与所反映客观事物的模糊性,从语言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模糊性与表述需要的模糊性两个相对应上来看模糊语言的实质。模糊语言 是一个语言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中那些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不确定性的语言概念它的最大 特点在于客观事物的模糊和语言本身在内涵、外延上模糊的相对应,形成了表述事物的准确 性。比如:“全国人民奋勇前进”,“全军上下努力完成”等,其中像“前进”的“奋勇”和 修饰“完成”的“努力”,其本身在客体上就是模糊性。

如果在此把它精确化:全国人民用多快的速度前进,全军上下用多大的力去完成,从 表象上看是精确的,但实际上是模糊的,问题在于语言上的精确所对应的客体是模糊的。同 时有的事物在客体上并不模糊,而为了满足某一种特殊需要在表述上要模糊,这同样是模糊 的相对应,只是客体变成了实际需要。比如:“领导一再强调了这个问题,还是没有引起一 些人的足够重视。”其中像“强调”的“一再”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这里强调的频率是 完全可以精确化的,三次,五次,甚至一百次、一万次,然而表述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反映“强调”的频率,而是要反映“强调”的重要性。这样,“一再”就比其他任何能确指的频 率在表述效果上都更有力。

语言模糊不是一个语言概念,而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对客观事物反映含糊不清的 语言现象。其主要的特点是没有形成两种模糊的相对应。一种为客观事物和表述需要是精确 的,而表述语言却是模糊的;一种为客观事物和表述需要是模糊的,而表述语言却是精确的。 比如:“队伍于某日凌晨三点以后在张家口以南集结。”“人到的差不多了,开会吧!”这里的“凌晨三点以后”“张家口以南”和“差不多”都是极其模糊的时间、范围概念,而在这里

却是所需要的一个确定的时间和范围概念。这就是客体上和实际表述需要的确定与表述过程的模糊性的相对应。再比如:“这件事发生在大约 10 年前的某一天”。其中,“10 年前”其本身在客体上是模糊的东西,而在表述过程中的“某一天”却把它精确化,这是客体上模糊 和表述过程精确化的相对应。无论是哪一种对应,都是反映客观事物模糊而容易产生歧义的 语言模糊现象。这种模糊现象在公文写作过程绝对要避免的。

综上所述,模糊语言和语言模糊本质的区别在于是否形成了两种对应,即客观上的模 糊、实际表述需要的( )和表述过程中语言概念的( )相对应;客体上的精确、实际表 述需要的( )和表述过程中语言概念的( )相对应。否则,便是语言模糊。

关于公文“模糊语言”的实质,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模糊语言是反映客观事物中那些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不确定性的语言概念。
  • B. 模糊语言是指客观事物摸糊与语言内涵外延模糊相对应,从而表述事物的准确性。
  • C. 模糊语言是从表象上看是精确的,但实际上是模糊的,即语言上的精确而所对应的客体 是模糊的。
  • D. 模糊语言是指表述上的模糊,实际上比其他任何确指的频率在表达效果上都更加有力。
标记 纠错
44.

公文,以其规范的体式、法定的效力,以其体现意志的团体性和所产生作用的强制性,对写作语言的使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公文写作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从公文语言的逻辑性、 严密性、准确性上考虑,一般注意区分其与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学语言的区别。但常常却容易 疏忽模糊语言的运用,或者即便使用了,也是在一种潜意识中使用,而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 模糊语言。让我们试从语言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模糊性与所反映客观事物的模糊性,从语言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模糊性与表述需要的模糊性两个相对应上来看模糊语言的实质。模糊语言 是一个语言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中那些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不确定性的语言概念它的最大 特点在于客观事物的模糊和语言本身在内涵、外延上模糊的相对应,形成了表述事物的准确 性。比如:“全国人民奋勇前进”,“全军上下努力完成”等,其中像“前进”的“奋勇”和 修饰“完成”的“努力”,其本身在客体上就是模糊性。

如果在此把它精确化:全国人民用多快的速度前进,全军上下用多大的力去完成,从 表象上看是精确的,但实际上是模糊的,问题在于语言上的精确所对应的客体是模糊的。同 时有的事物在客体上并不模糊,而为了满足某一种特殊需要在表述上要模糊,这同样是模糊 的相对应,只是客体变成了实际需要。比如:“领导一再强调了这个问题,还是没有引起一 些人的足够重视。”其中像“强调”的“一再”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这里强调的频率是 完全可以精确化的,三次,五次,甚至一百次、一万次,然而表述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反映“强调”的频率,而是要反映“强调”的重要性。这样,“一再”就比其他任何能确指的频 率在表述效果上都更有力。

语言模糊不是一个语言概念,而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对客观事物反映含糊不清的 语言现象。其主要的特点是没有形成两种模糊的相对应。一种为客观事物和表述需要是精确 的,而表述语言却是模糊的;一种为客观事物和表述需要是模糊的,而表述语言却是精确的。 比如:“队伍于某日凌晨三点以后在张家口以南集结。”“人到的差不多了,开会吧!”这里的“凌晨三点以后”“张家口以南”和“差不多”都是极其模糊的时间、范围概念,而在这里

却是所需要的一个确定的时间和范围概念。这就是客体上和实际表述需要的确定与表述过程的模糊性的相对应。再比如:“这件事发生在大约 10 年前的某一天”。其中,“10 年前”其本身在客体上是模糊的东西,而在表述过程中的“某一天”却把它精确化,这是客体上模糊 和表述过程精确化的相对应。无论是哪一种对应,都是反映客观事物模糊而容易产生歧义的 语言模糊现象。这种模糊现象在公文写作过程绝对要避免的。

综上所述,模糊语言和语言模糊本质的区别在于是否形成了两种对应,即客观上的模 糊、实际表述需要的( )和表述过程中语言概念的( )相对应;客体上的精确、实际表 述需要的( )和表述过程中语言概念的( )相对应。否则,便是语言模糊。

下列对“语言模糊”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语言模糊”是一种对客观事物反映含糊不清的语言现象。
  • B. “语言模糊”是指客观事物和表达需要是精确的,而表述语言却是模糊的。
  • C. “语言模糊”是指客体上和实际表述需要的确定性与表述过程的模糊性相对应。
  • D. “语言模糊”是指某些事物在客体上并不模糊,而为了特殊需要在表述上模糊。
标记 纠错
45.

公文,以其规范的体式、法定的效力,以其体现意志的团体性和所产生作用的强制性,对写作语言的使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公文写作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从公文语言的逻辑性、 严密性、准确性上考虑,一般注意区分其与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学语言的区别。但常常却容易 疏忽模糊语言的运用,或者即便使用了,也是在一种潜意识中使用,而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 模糊语言。让我们试从语言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模糊性与所反映客观事物的模糊性,从语言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模糊性与表述需要的模糊性两个相对应上来看模糊语言的实质。模糊语言 是一个语言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中那些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不确定性的语言概念它的最大 特点在于客观事物的模糊和语言本身在内涵、外延上模糊的相对应,形成了表述事物的准确 性。比如:“全国人民奋勇前进”,“全军上下努力完成”等,其中像“前进”的“奋勇”和 修饰“完成”的“努力”,其本身在客体上就是模糊性。

如果在此把它精确化:全国人民用多快的速度前进,全军上下用多大的力去完成,从 表象上看是精确的,但实际上是模糊的,问题在于语言上的精确所对应的客体是模糊的。同 时有的事物在客体上并不模糊,而为了满足某一种特殊需要在表述上要模糊,这同样是模糊 的相对应,只是客体变成了实际需要。比如:“领导一再强调了这个问题,还是没有引起一 些人的足够重视。”其中像“强调”的“一再”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这里强调的频率是 完全可以精确化的,三次,五次,甚至一百次、一万次,然而表述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反映“强调”的频率,而是要反映“强调”的重要性。这样,“一再”就比其他任何能确指的频 率在表述效果上都更有力。

语言模糊不是一个语言概念,而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对客观事物反映含糊不清的 语言现象。其主要的特点是没有形成两种模糊的相对应。一种为客观事物和表述需要是精确 的,而表述语言却是模糊的;一种为客观事物和表述需要是模糊的,而表述语言却是精确的。 比如:“队伍于某日凌晨三点以后在张家口以南集结。”“人到的差不多了,开会吧!”这里的“凌晨三点以后”“张家口以南”和“差不多”都是极其模糊的时间、范围概念,而在这里

却是所需要的一个确定的时间和范围概念。这就是客体上和实际表述需要的确定与表述过程的模糊性的相对应。再比如:“这件事发生在大约 10 年前的某一天”。其中,“10 年前”其本身在客体上是模糊的东西,而在表述过程中的“某一天”却把它精确化,这是客体上模糊 和表述过程精确化的相对应。无论是哪一种对应,都是反映客观事物模糊而容易产生歧义的 语言模糊现象。这种模糊现象在公文写作过程绝对要避免的。

综上所述,模糊语言和语言模糊本质的区别在于是否形成了两种对应,即客观上的模 糊、实际表述需要的( )和表述过程中语言概念的( )相对应;客体上的精确、实际表 述需要的( )和表述过程中语言概念的( )相对应。否则,便是语言模糊。

最末一段括号处的四个词语,按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 模糊 模糊 精确 精确
  • B. 精确 精确 模糊 模糊
  • C. 模糊 精确 模糊 精确
  • D. 精确 模糊 精确 模糊
标记 纠错
46.

公文,以其规范的体式、法定的效力,以其体现意志的团体性和所产生作用的强制性,对写作语言的使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公文写作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从公文语言的逻辑性、 严密性、准确性上考虑,一般注意区分其与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学语言的区别。但常常却容易 疏忽模糊语言的运用,或者即便使用了,也是在一种潜意识中使用,而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 模糊语言。让我们试从语言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模糊性与所反映客观事物的模糊性,从语言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模糊性与表述需要的模糊性两个相对应上来看模糊语言的实质。模糊语言 是一个语言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中那些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不确定性的语言概念它的最大 特点在于客观事物的模糊和语言本身在内涵、外延上模糊的相对应,形成了表述事物的准确 性。比如:“全国人民奋勇前进”,“全军上下努力完成”等,其中像“前进”的“奋勇”和 修饰“完成”的“努力”,其本身在客体上就是模糊性。

如果在此把它精确化:全国人民用多快的速度前进,全军上下用多大的力去完成,从 表象上看是精确的,但实际上是模糊的,问题在于语言上的精确所对应的客体是模糊的。同 时有的事物在客体上并不模糊,而为了满足某一种特殊需要在表述上要模糊,这同样是模糊 的相对应,只是客体变成了实际需要。比如:“领导一再强调了这个问题,还是没有引起一 些人的足够重视。”其中像“强调”的“一再”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这里强调的频率是 完全可以精确化的,三次,五次,甚至一百次、一万次,然而表述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反映“强调”的频率,而是要反映“强调”的重要性。这样,“一再”就比其他任何能确指的频 率在表述效果上都更有力。

语言模糊不是一个语言概念,而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对客观事物反映含糊不清的 语言现象。其主要的特点是没有形成两种模糊的相对应。一种为客观事物和表述需要是精确 的,而表述语言却是模糊的;一种为客观事物和表述需要是模糊的,而表述语言却是精确的。 比如:“队伍于某日凌晨三点以后在张家口以南集结。”“人到的差不多了,开会吧!”这里的“凌晨三点以后”“张家口以南”和“差不多”都是极其模糊的时间、范围概念,而在这里

却是所需要的一个确定的时间和范围概念。这就是客体上和实际表述需要的确定与表述过程的模糊性的相对应。再比如:“这件事发生在大约 10 年前的某一天”。其中,“10 年前”其本身在客体上是模糊的东西,而在表述过程中的“某一天”却把它精确化,这是客体上模糊 和表述过程精确化的相对应。无论是哪一种对应,都是反映客观事物模糊而容易产生歧义的 语言模糊现象。这种模糊现象在公文写作过程绝对要避免的。

综上所述,模糊语言和语言模糊本质的区别在于是否形成了两种对应,即客观上的模 糊、实际表述需要的( )和表述过程中语言概念的( )相对应;客体上的精确、实际表 述需要的( )和表述过程中语言概念的( )相对应。否则,便是语言模糊。

下列各句中,属于语言模糊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中国指挥家汤沐海在欧洲一些很有影响的音乐节上频繁演出。
  • B. 海水深度在 200 米的大陆架,蕴藏的石油有 2500 亿吨,占地球已知总储量的三分之一。
  • C. 我国将于 5 月 12 日到 6 月 10 日由本土向太平洋南纬 7 度零分、东经 171 度 33 分为 中心,半径 70 海里圆形海域内的公海上发射运载火箭。
  • D. 过去十年中,日本对外投资大幅转向东亚,投资中日元贷款比重加大,在日元长期 升值的背景下,这会加重偿债负担。
标记 纠错
47.

房子:窗户

  • A. 鞋:袜子
  • B. 厨房:厕所
  • C. 动物:东北虎
  • D. 汽车:轮胎
标记 纠错
48.

枕头:卧具

  • A. 铅笔:工具
  • B. 地球:宇宙
  • C. 宣纸:文具
  • D. 车厢:火车
标记 纠错
49.

医生:病人

  • A. 园丁:花朵
  • B. 父母:子女
  • C. 青蛙:庄稼
  • D. 啄木鸟:害虫
标记 纠错
50.

校长:老师

  • A. 警察:小偷
  • B. 经理:职员
  • C. 老师:学生
  • D. 医生:护士
标记 纠错
51.

播种:收获

  • A. 撒网:捕鱼
  • B. 贫穷:饥饿
  • C. 春天:秋天
  • D. 生病:住院
标记 纠错
52.

轮船:大海

  • A. 汽车:公路
  • B. 桥梁:河流
  • C. 飞机:机场
  • D. 火车:铁路
标记 纠错
53.

大海:海水

  • A. 空气:氧气
  • B. 河流:河水
  • C. 歌声:音乐
  • D. 土地:庄稼
标记 纠错
54.

计算机:电脑

  • A. 专家:学者
  • B. 博士:研究生
  • C. 老鼠:耗子
  • D. 高兴:快乐
标记 纠错
55.

54.蜜蜂:蜂蜜

  • A. 蝴蝶:茧蛹
  • B. 母鸡:鸡蛋
  • C. 父亲:孩子
  • D. 农民:粮食
标记 纠错
56.

布匹:衣服

  • A. 窗户:玻璃
  • B. 磅秤:重量
  • C. 木材:桌子
  • D. 音乐家:歌曲
标记 纠错
57.

在百花齐放的季节到花丛中散步,如果我们闭上眼睛可以听到蜜蜂在花间飞来飞去,但 却无法听到蝴蝶的动静,其中的原因在于( )

  • A. 蜜蜂翅膀振动的频率要高于蝴蝶的频率,而人的听觉有一定的限度,只能够接收到蜜的 频率,却无法感觉到蝴蝶的频率。
  • B. 蜜蜂口器发出的声音要高于蝴蝶口器所发出的声音,而且蜜蜂是群居性昆虫,彼此之间 交流频繁,所以人能够经常性地听到蜜蜂的声音。
  • C. 蜜蜂的腹部具有称作“蜂鸣器”的器官,可以以人耳能够察觉的高频发出声波,而蝴蝶 不具备有发声器官,所以人能够听到蜜蜂的声音,而听不到蝴蝶的声音。
  • D. 蜜蜂在运动时,其腹部坚硬的角质层与其腿部摩擦,借以向同伴传递讯息,所以能发出 声音,而蝴蝶的腹部则非常柔软,且没有发声器官,所以飞行时没有声音。
标记 纠错
58.

电能是用途最广泛的能源之一,它属于:

  • A. 一次能源
  • B. 二次能源
  • C. 可再生能源
  • D. 不可再生能源
标记 纠错
59.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点火升空后最先抛掉的是:

  • A. 整流罩
  • B. 助推器
  • C. 逃逸塔
  • D. 二级火箭
标记 纠错
60.

今年,全球华人都以不同的方式纪念孔子,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 A.
  • B.
  • C.
  • D.
标记 纠错
61.

炎热的夏天,打开电扇会使人感到凉快,其主要原因是:

  • A. 电扇有制冷作用
  • B. 空汽流通后室内温度降低
  • C. 汗水蒸发能降低皮肤的温度
  • D. 汗水在空气中流通中迅速蒸发,带走皮肤的热量。
标记 纠错
62.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下列不属于肝脏功能的是:

  • A. 消化功能
  • B. 排泄功能
  • C. 解毒功能
  • D. 储存能量
标记 纠错
63.

下列城市属于我国经济特区的是:

  • A. 上海
  • B. 香港
  • C. 台北
  • D. 汕头
标记 纠错
64.

我国的植树节是每年的:

  • A. 3 月 6 日
  • B. 3 月 12 日
  • C. 3 月 15 日
  • D. 4 月 16 日
标记 纠错
65.

纳米技术中的“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一纳米相当于:

  • A. 十亿分之一米
  • B. 一亿分之一米
  • C. 一千万分之一米
  • D. 一百万分之一米
标记 纠错
66.

行测,历年真题,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行测,历年真题,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 A. A
  • B. B
  • C. C
  • D. D
标记 纠错
67.

行测,历年真题,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行测,历年真题,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 A. 上图A
  • B. 上图B
  • C. 上图C
  • D. 上图D
标记 纠错
68.

行测,历年真题,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行测,历年真题,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 A. 图A
  • B. 图B
  • C. 图C
  • D. 图D
标记 纠错
69.

行测,历年真题,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行测,历年真题,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 A. A选项
  • B. B选项
  • C. C选项
  • D. D选项
标记 纠错
70.

行测,历年真题,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行测,历年真题,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 A. a
  • B. b
  • C. c
  • D. d
标记 纠错
71.

行测,历年真题,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行测,历年真题,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 A. 图a
  • B. 图b
  • C. 图c
  • D. 图d
标记 纠错
72.

行测,历年真题,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行测,历年真题,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 A. 如图所示
  • B. 如图所示
  • C. 如图所示
  • D. 如图所示
标记 纠错
73.

行测,历年真题,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行测,历年真题,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 A. 如上图所示
  • B. 如上图所示
  • C. 如上图所示
  • D. 如上图所示
标记 纠错
74.

行测,历年真题,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行测,历年真题,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 A. 如上图所示A
  • B. 如上图所示B
  • C. 如上图所示C
  • D. 如上图所示D
标记 纠错
75.

行测,历年真题,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行测,历年真题,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 A. 如上图所示a
  • B. 如上图所示b
  • C. 如上图所示c
  • D. 如上图所示d
标记 纠错
76.

有人说,彻底的无私包含两个含义:第一,无条件地实行为他人服务;第二,拒绝任何为 他人的服务。

下述哪项是上述观点的逻辑推论:

  • A. 没有人是彻底无私的。
  • B. 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彻底无私。
  • C. 如果有人接受了他人的服务,那么一定存在彻底无私的人。
  • D. 如果有人拒绝了他人的服务,那么一定存在彻底无私的人。
标记 纠错
77.

一位教师表达了她对电子游戏给中小学生带来的危害焦虑之情。她认为电子游戏就像一 头怪兽,贪婪、无情地剥夺了中小学生的学习和与社会交流的时间。 以下哪项不能成为支持以上观点的理由?

  • A. 中小学生玩电子游戏上课时无精打采。
  • B. 中小学生玩电子游戏不愿与家长交谈。
  • C. 中小学生玩电子游戏花费了家里的资金。
  • D. 中小学生玩电子游戏作业错误明显增多。
标记 纠错
78.

青少年如果连续看书时间过长,眼睛近视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菁华中学的学生个个努力 学习。尽管大家都懂得要保护目眼睛,但大多数学生每天看书时间都超过 10 小时,这不可 避免地导致连续看书时间过长。其余的学生每天看书也有 8 小时。班主任老师表扬的都是每 天看书时间超过 10 小时的学生。

以上叙述如果为真,最能得出以下哪项结论?

  • A. 菁华中学的学生中没有一个学生的视力正常,大家都戴近视镜。
  • B. 每天看书时间不超过10小时的学生学习不太用功。
  • C. 菁华中学的学生中近视眼的比例大于其他学校。
  • D. 得到班主任老师表扬的学生大部分是近视眼。
标记 纠错
79.

甲、乙、丙、丁四人在一起议论本班同学申请银行助学贷款的情况。 甲:“我班所有的同学都已申请了贷款。” 乙:“如果班长申请了贷款,那么学习委员就没有申请。” 丙:“班长申请了贷款。”丁:“我班有人没有申请贷款。”

已知四人中只有一个人说假话,则可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 A. 甲说假话,学习委员没申请。
  • B. 乙说假话,班长没申请。
  • C. 丙说假话,学习委员没申请。
  • D. 丁说假话,学习委员申请了
标记 纠错
80.

HighTower 是一家占用几栋办公楼的公司,它正在考虑在它所有的建筑内都安装节能灯

泡,这种新灯泡与目前正在使用的传统灯泡发出同样多的光,而所需的电量仅是传统灯泡的 一半。这种新灯泡的寿命也大大加长,因此通过在旧灯泡坏掉的时候换上这种新灯泡,

H ighTower 公司可以大大地降低其总体照明成本。 下列哪一项,如果正确,最能支持上面论述?

  • A. 如果广泛地采用这种灯泡,这是非常可能的,那么新灯泡的产量就会大大增加,从而使其价格与那些传统灯泡相当。
  • B. HighTower 最近签订了一份合同,要再占用一栋小办公楼。
  • C. HighiTower 发起了一项运动,鼓励其员工每次在离开房间时关灯。
  • D. 生产这种新灯泡的公司对灯泡中使用的新技术取得了专利,因此它享有生产新灯泡的独家权利。
标记 纠错
81.

针对当时建筑施工中工伤事故频发的严峻形势,国家有关部门颁发了《建筑业安全生产 实施细则》。但是,在《细则》颁布实施两年间,覆盖全国的统计显示,在建筑施工中伤亡 职工的数量每年仍有增加,这说明,《细则》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 A. 在《细则》颁布后的两年中,施工中的建筑项目的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
  • B. 在《细则》颁布后的两年中,在建筑业施工的职工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
  • C. 上述统计结果中,有事故中死亡职工的数量较《细则》颁布前有所下降。
  • D. 《细则》实施后,对工伤职工的补偿和抚恤金的标准较前有所提高。
标记 纠错
82.

北京不适宜发展私人汽车,因为北京城市人口密度太大,交通设施落后,停车泊位过少,城市的道路容量也有限,现在的车流量已使城市交通不堪重负,如果再大力发展私人汽车,势必造成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将最有力地削弱以上结论?

  • A. 随着经济的发展,无论从个人的经济能力还是从国家的经济实力看,我国都具备了发展私人汽车工业的条件。
  • B. 日本东京的人口密度和总量不亚于北京市,它也曾经存在过交通设施滞后的问题,但它现在是世界上拥有私人汽车最多的城市之一,并没有出现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
  • C. 各国的经验表明,在发展车和路的关系上,都是车的发展促进了路的发展。促进城市道路建设的动力之一就是发展私人汽车。
  • D. 衣、食、住、行是人的物质生活的四大要素,没有任何理由不让普通老百姓也享受私人汽车的便利,特别是当他们拥有相应的经济能力之后。
标记 纠错
83.

所有切实关心教员福利的校长,都被证明是管理得法的校长;而切实关心教员福利的校 长,都首先把注意力放在解决中青年教员的住房上。因比,那些不首先把注意力放在解决中 青年教员住房上的校长,都不是管理得法的校长。

为使上述论证成立,以下哪项必须为真?

  • A. 中青年教员的住房问题,是教员福利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 B. 所有管理得法的校长,都是关心教员福利的校长。
  • C. 中青年教员的比例,近年来普遍有了大的增长。
  • D. 所有首先把注意力放在解决中青年教员住房上的校长,都是管理得法的校长。
标记 纠错
84.

某煤矿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安全事故。关于事故原因,甲、乙、丙、丁四位负责人有如下断定: 甲:如果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设备故障,那么肯定有人违反操作规程。 乙:确实有人违反操作规程,但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不是设备故障。丙: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确实是设备故障,但并没有人违反操作。 丁: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设备故障。 如果上述断定中只有一个人的断定为真,则以下断定哪一项为真?

  • A. 甲的断定为真,有人违反了操作规程。
  • B. 甲的断定为真,但没有人违反操作规程。
  • C. 乙的断定为真。
  • D. 丙的断定为真。
标记 纠错
85.

近来,某品牌洗衣粉的销量有明显的增长,同时,该品牌用于广告的费用也同样明显增长。业内人士认为,该品处于洗衣粉销量的增长,得益于广告的促销作用。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 A. 注意到该品牌洗衣粉广告的人中,很少有人购买它。
  • B. 该品牌洗衣粉的购买者中,很少有人注意该品牌的广告。
  • C. 该品牌洗衣粉的广告费用,并不多于其它品牌洗衣粉。
  • D. 消协收到的对该品牌洗衣粉的投诉,多于其它品牌洗衣粉。
标记 纠错
86.

《2005 中国人才报告》指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职工人数和人才 总量自 90 年代末以来持续下降。1996 年,我国国有单位职工总数〔包括公务员)为 10949 万人,到 2001 年,仅为 7409 万人,平均每年减少 5%以上。到 2003 年底,我国专业技术 人才(含非国有单位)总量为 3268.7 万人。在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一、二、三产业分 别有 135.7 万人、444 万人和 2194.8 万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占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 总量的 68.8%,企业专业技术人员 31.2%。聘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2026 万人,占总数的 7.7%; 聘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 925.9 万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 33.4%;聘任初级专业技术职务

1475.3 万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 53.2%。

2002 年,一、二、三产业产值比例分别是 15.3%、50.4%、34.3%;从就业人员看,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比例分别是 50% , 21%和 29%。

2001 年国有单位职工总数比 1996 年减少了多少?

  • A. 3540 人
  • B. 5%
  • C. 32.3%
  • D. 47.8%
标记 纠错
87.

《2005 中国人才报告》指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职工人数和人才 总量自 90 年代末以来持续下降。1996 年,我国国有单位职工总数〔包括公务员)为 10949 万人,到 2001 年,仅为 7409 万人,平均每年减少 5%以上。到 2003 年底,我国专业技术 人才(含非国有单位)总量为 3268.7 万人。在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一、二、三产业分 别有 135.7 万人、444 万人和 2194.8 万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占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 总量的 68.8%,企业专业技术人员 31.2%。聘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2026 万人,占总数的 7.7%; 聘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 925.9 万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 33.4%;聘任初级专业技术职务

1475.3 万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 53.2%。

2002 年,一、二、三产业产值比例分别是 15.3%、50.4%、34.3%;从就业人员看,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比例分别是 50% , 21%和 29%。

2003 年,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约有多少人?

  • A. 2774.5 万人
  • B. 1908.9 万人
  • C. 2194.8 万人
  • D. 3268.7 万人
标记 纠错
88.

《2005 中国人才报告》指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职工人数和人才 总量自 90 年代末以来持续下降。1996 年,我国国有单位职工总数〔包括公务员)为 10949 万人,到 2001 年,仅为 7409 万人,平均每年减少 5%以上。到 2003 年底,我国专业技术 人才(含非国有单位)总量为 3268.7 万人。在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一、二、三产业分 别有 135.7 万人、444 万人和 2194.8 万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占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 总量的 68.8%,企业专业技术人员 31.2%。聘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2026 万人,占总数的 7.7%; 聘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 925.9 万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 33.4%;聘任初级专业技术职务

1475.3 万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 53.2%。

2002 年,一、二、三产业产值比例分别是 15.3%、50.4%、34.3%;从就业人员看,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比例分别是 50% , 21%和 29%。

2003 年,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约有多少人?

  • A. 2774.5 万人
  • B. 1908.9 万人
  • C. 925.9 万人
  • D. 865.6 万人
标记 纠错
89.

《2005 中国人才报告》指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职工人数和人才 总量自 90 年代末以来持续下降。1996 年,我国国有单位职工总数〔包括公务员)为 10949 万人,到 2001 年,仅为 7409 万人,平均每年减少 5%以上。到 2003 年底,我国专业技术 人才(含非国有单位)总量为 3268.7 万人。在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一、二、三产业分 别有 135.7 万人、444 万人和 2194.8 万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占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 总量的 68.8%,企业专业技术人员 31.2%。聘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2026 万人,占总数的 7.7%; 聘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 925.9 万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 33.4%;聘任初级专业技术职务

1475.3 万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 53.2%。

2002 年,一、二、三产业产值比例分别是 15.3%、50.4%、34.3%;从就业人员看,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比例分别是 50% , 21%和 29%。

2003 年,非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百分比是多少?

  • A. 84.1%
  • B. 33.4%
  • C. 31.2%
  • D. 15.1%
标记 纠错
90.

《2005 中国人才报告》指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职工人数和人才 总量自 90 年代末以来持续下降。1996 年,我国国有单位职工总数〔包括公务员)为 10949 万人,到 2001 年,仅为 7409 万人,平均每年减少 5%以上。到 2003 年底,我国专业技术 人才(含非国有单位)总量为 3268.7 万人。在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一、二、三产业分 别有 135.7 万人、444 万人和 2194.8 万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占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 总量的 68.8%,企业专业技术人员 31.2%。聘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2026 万人,占总数的 7.7%; 聘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 925.9 万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 33.4%;聘任初级专业技术职务

1475.3 万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 53.2%。

2002 年,一、二、三产业产值比例分别是 15.3%、50.4%、34.3%;从就业人员看,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比例分别是 50% , 21%和 29%。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第三产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明显低于在其它产业的人才贡献率。
  • B. 一、二、三产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分布与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和发展制造业大国的目标相适 应。
  • C. 国有企业职工人数和人才总量自 90 年代末以来持续下降,符合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 D. 人才向第三产业过度集中。
标记 纠错
91.

行测,历年真题,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2003 年,广东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比 2002 年增长了几个百分点?

  • A. 40.6
  • B. 39.3
  • C. 2.2
  • D. -2.2
标记 纠错
92.

行测,历年真题,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1991——2003 年,浙江第三产业年均增速是:

  • A. 12.5%
  • B. 14.7%
  • C. 13.7%
  • D. 14.5%
标记 纠错
93.

行测,历年真题,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从 1990 年至 2003 年,浙江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上升了几个百分点?

  • A. 2.6
  • B. 7.1
  • C. 13.7
  • D. 39.7
标记 纠错
94.

行测,历年真题,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根据上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1979——1990年,广东第三产业年均增速比浙江高3.4个百分点。
  • B. 从1990年至2003年,江苏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升幅为36.6个百分点。
  • C. 到2003年时,广东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已被江苏超过1.3个百分点。
  • D. 从1990年至2003年,广东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一直居全国首位。
标记 纠错
95.

行测,历年真题,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根据上表,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1979-2003 年,广东第三产业年均增速落后于江苏。
  • B. 广东第三产业的增速在进入90年代后明显加快。
  • C. 从1978年至2003年,浙江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增长率高于广东和江苏。
  • D.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江苏、浙江第三产业都得到迅速发展。
标记 纠错
96.

行测,历年真题,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根据上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996年至2004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逐年上升。
  • B. 1996年至2004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年增长率逐年提高。
  • C. 1996年至2004年,参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最高的年份是2004 年。
  • D. 1996年至2004年,参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最高的年份是2003 年。
标记 纠错
97.

行测,历年真题,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1997 年参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比 1996 年提高了几个百分点?

  • A. 84.9
  • B. 87.9
  • C. 3.5
  • D. 3
标记 纠错
98.

行测,历年真题,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根据上图,1996 年至 2004 年,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年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哪一年?

  • A. 1998年
  • B. 2000年
  • C. 2001年
  • D. 2003 年
标记 纠错
99.

行测,历年真题,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2000 年参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的年增长率比 1999 年提高了几个百分点?

  • A. 51.4
  • B. 44.4
  • C. 9
  • D. 7
标记 纠错
100.

行测,历年真题,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根据上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参与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不断上升,说明贫困人口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 B. 1996年与2004年间,参与最低生活保障人数的年均增长率约为50.2%。
  • C. 2001年,参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突破1000
  • D. 2004 年参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年增长率比2003 年下降了10.7 个百分点。
标记 纠错

答题卡(剩余 道题)

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00:00:00
暂停
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