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美学"这个词,最初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创造的。1750年,他以“美学”这个词为书名,发表了他的巨著《美学》第一卷。
美学这个学科从此有了名称。但是,我们不能说,鲍姆加登定了一个名字,就有了一门学科。命名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往这个学科里填内容。
那么,在美学这个学科形成前,还有没有美学?对此,朱光潜在他晚年的著作《美学拾穗集》里,作出了这样一种区分:“美学”与“美学思想”。他认为,1750年鲍姆加登的《美学》这本书出版后,"美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科学,此前的美学,可称为“美学思想”。
这样一来,我们就区分了两种意义上的美学,一种是一批美学家研究的,具有着高度哲学意味的,对美的性质、美感本质、艺术概念的分析等问题进行理论阐释的专门学科;另一种是一些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艺术家关于美和艺术的一些论述。
除了以上两种美学的区分之外,在当前更加需要关注的是这样的一种区分。我们常常说,某位作家通过他的作品,展现了某种美学追求;某位画家的作品,在美学上独树一帜:某位音乐家的作品,给人以美学上的震撼。
这里对美学的用法对不对?过去,美学家们常常忽视这些用法。认为这不过是一些人在乱用词而已。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史学家,艺术家和普通大众都有美学观念、思想、追求和品味,这是一种生活中的“半美学",特别应该得到美学研究者的关注,在生活中,美和对美的感受是无所不在的。
人在对世界的感知中受自己的教养、知识和经历的影响,因而有着不同的趣味,这种趣味决定了人在感知时的选择性,以及对感知对象的内在反应。在这方面,艺术家与普通人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他们由于自己的教养、知识和经历,形成了他们在艺术创作中的美感倾向,并由此决定了他们的艺术风格。
同时,在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一种文化之中,也有着一些占据着主导性的美感倾向,这些倾向具有流动性,始终处于变化之中,一些敏感的艺术家能够先知先觉,依据这样的感觉。他创作出了自己的作品。反过来,他们的作品又影响并推动了一个时代、社会和文化的普遍感觉。
这种流动着的东西,其实是美学的精髓,是活的美学、是美学的生命力所在,美学家们应该捕捉这些。
我们常常听说美学过时了。其实,过时的是我们做美学的方式,而不是美学本身。美学是一种理论,它要保持理论的品格。但同时,它要“接地”,接触实际,美学的生长基础,是大量“半美学”的实践,思考和论述。这包括对古代“美学思想”的吸纳。也包括对当代作家和艺术家“美学思想”的吸纳,从这些“美学思想”中来,又推广到作家艺术家那里去,这样的美学,才是有生命力的美学。
美学是一门专门的由专家从事的学问,又是一门涉及面极广的学问。关键在于,这些专家要先当学生,然后才能当先生,包容生活中无所不在的对事物进行美的感受和评价这一独特的维度,把握大量的“半美学”,整理出来,形成理论,以此保持与现实的对话关系,使美学重获活力,找到发展的源泉。
(摘编自高建平《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
(1)从美术发展史来看,鲍姆加登的《美学》有什么贡献?请根据文章,简要概括。(4分)
(2)文章提出并强调的“半美学”有何意义?请简要分析。(1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