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建筑工程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实务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2022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彩蛋押题1

2022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彩蛋押题1

卷面总分:28分 答题时间:240分钟 试卷题量:28题 练习次数:75次
单选题 (共23题,共23分)
1.

矿井水灾事故救援方案应根据突水地点、突水性质、涌水量、()、矿井具有生存条件的地点及其进入通道,以及被堵人员所在地点的空间、氧气、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等因素综合制定。

  • A. 作业场所数量
  • B. 作业场所设备分布
  • C. 事故前人员分布
  • D. 矿井生产能力
标记 纠错
2.

采用()采矿时,为维持回采进路良好的稳定性,必须掌握回采进路周围岩体中的应力分布、回采顺序对进路的影响,以便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

  • A. 单层崩落法
  • B.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 C. 充填采矿法
  • D. 有底柱崩落法
标记 纠错
3.

对采场工作帮应每( )检查1次,高陡边帮应每月检查1次,不稳定区段在暴雨过后应及时检查,发现异常立即处理。

  • A.
  • B. 季度
  • C.
  • D.
标记 纠错
4.

在常见机电运输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中,不属于信号系统缺陷的隐患的是( )。

  • A. 井下、井口提升系统信号不全(如缺少发光信号)
  • B. 井口井底安全门未与提升信号实现电气闭锁
  • C. 井口信号房设置不合理
  • D. 井下供电线路未使用检漏继电器
标记 纠错
5.

露天矿山开采过程中,边坡岩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影响下失去稳定引发滑坡。下列露天采场边坡变形、破坏征兆中,属于边坡滑坡的征兆是( )。

  • A. 临空方向岩体有裂纹、塑性变形
  • B. 临空方向岩体开裂,有明显裂隙
  • C. 边坡前缘岩体与岩坡分离,逐次后退
  • D. 边坡岩体沿结构面整体移动,深层破坏
标记 纠错
6.

某矿山探明的工业储量为56Mt,设计采用空场采矿法,预计可采出矿量为49Mt,则该矿矿石损失率为( )。

  • A. 87.5%
  • B. 12.5%
  • C. 14.3%
  • D. 85.7%
标记 纠错
7.

某露天矿山采用4m3电铲进行铲装作业,该电铲推压轴高度为12m,最大挖掘高度为14m,则该矿山台阶高度可以为( )。

  • A. 7m
  • B. 12m
  • C. 14m
  • D. 16m
标记 纠错
8.

某矿爆破设计计算出的炮孔装药量较小且远小于炮孔最大可能的装药量时,应当采用的装药结构是( )。

  • A. 分段装药
  • B. 连续装药
  • C. 耦合装药
  • D. 不耦合装药
标记 纠错
9.

地下矿山在矿井的总进风巷、总回风巷和矿井一翼的总进风巷、总回风巷应设置永久测风站;在采掘工作面和其他地点应设置临时测风站。以下建立测风站的要求错误的是( )

  • A. 测风站必须设在直线巷道内
  • B. 测风站长度不大于4m
  • C. 测风站前后10无拐弯,且断面没有变化
  • D. 测风站不得设在风流汇合处附近,站内不得有障碍物
标记 纠错
10.

在地表移动带范围内,地表不允许陷落的,在选用采矿方法时宜选择( )。

  • A.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 B. 有底柱分段崩落法
  • C. 不处理采空区的空场法
  • D. 充填采矿法
标记 纠错
11.

合理的回采顺序是控制地压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地质构造复杂地段应先回采高应力块段。为降低采场周边围岩应力集中程度,回采空间的长轴方向应尽可能与矿体最大主应力方向( )。

  • A. 垂直
  • B. 大角度斜交
  • C. 小角度斜交
  • D. 平行
标记 纠错
12.

尾矿库隐患易导致溃坝和洪水漫顶等事故,因此尾矿库隐患排查至关重要,尾矿库存在下列隐患之一时,应在限定的时间内进行整治,消除事故隐患。( )

  • A. 干式堆存尾矿的含水量偏大,实行干式堆存有一定困难,且没有设置可靠防范措施。
  • B. 库区和尾矿坝上存在未按批准的设计方案进行开采、挖掘、爆破等活动;
  • C. 坝体出现大面积纵向裂缝,且出现较大范围渗透水高位出逸,出现大面积沼泽化;
  • D. 干式堆存尾矿的含水量过大,基本不能干式堆存,且没有设置可靠的防范措施;
标记 纠错
13.

尾矿库存在( )情况时,应在限定的时间内进行整治,消除事故隐患。

  • A. 经验算,坝体抗滑稳定最小安全系数小于规范规定值的0.95
  • B. 坝面局部出现纵向或横向裂缝
  • C. 排水井倾斜
  • D. 坝体出现浅层滑动迹象
标记 纠错
14.

某矿处于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安全管理人员根据日常的经验总结了应对自然灾害的防控措施,其总结的措施中正确的是( )。

  • A. 洪水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雨季是矿山地面防水的重要时期
  • B. 泥石流有不同的特点,但其灾害防控措施基本相同
  • C. 我国暴雨灾害防治中应推行“监测为首、排水为主、结构为辅、预测预警、科学决策”的新技术路线
  • D. 滚石路径上控制可以采取“山猴子”排石、喷混凝土、贴钢筋网等办法
标记 纠错
15.

洪水标准有3个重要数据即洪峰、洪量和洪水位,其中一次暴雨洪水发生的最大流量数值是( )。

  • A. 洪峰
  • B. 洪量
  • C. 洪水位
  • D. 洪流面积
标记 纠错
16.

影响地下采矿方法选择的因素很多,如地质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安全因素、环保要求、设备因素等,这些因素共同限制了各种采矿方法的适用条件。下列关于采矿方法适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开采品位较高的富矿和贵重、稀有金属时,不宜采用充填法
  • B. 矿体的形态变化大,矿物及品位在矿体中的分布也不均匀,宜采用崩落法
  • C. 矿体赋存深度超过600m,宜采用充填法或崩落法
  • D. 矿石和围岩中含硫高、有自燃或发火倾向,应采用阶段崩落法
标记 纠错
17.

依据《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矿山对矿山井下通风机的要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同一个硐室或风机房内使用多台同型号电机可以只备用1台
  • B. 主通风设施应能使矿井风流在10min内反向,反风量不小于正常运转时风量的50%
  • C. 采用多级机站通风的矿山,主通风系统的通风机至少有2台应满足反风要求
  • D. 每年应至少进行2次反风试验,并测定主要风路的风量
标记 纠错
18.

工程地质复杂、有严重地压活动以及开采深度超过( )的地下矿山要建立并严格执行采空区监测预报制度和定期巡查制度。

  • A. 200m
  • B. 400m
  • C. 600m
  • D. 800m
标记 纠错
19.

依据《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有自然发火危险的矿山应设井下环境监测系统,实现连续自动监测与报警。监测内容不包括( )。

  • A. 井下空气成分
  • B. 温度
  • C. 照度
  • D. 水的pH
标记 纠错
20.

炸药在岩体中爆炸,高温高压爆炸产物就在岩体破裂的瞬间冲入大气中,一部分能量通过不同形式传给爆区周围的空气使其压力、密度、温度急剧上升,对人体危害很大。这属于爆破危害类型中的( )

  • A. 爆破震动
  • B. 爆破冲击波
  • C. 爆破飞石
  • D. 早爆、拒爆
标记 纠错
21.

A企业为矿山企业,地下金属矿山采用竖井、斜井、斜坡道联合开拓方式和下行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方法。2016年6月9日8时,司机甲和司机乙开始在井下1150工作面进行铲装作业。9时,甲使用的铲装车出现故障,无法正常作业,于是来到休息室休息。10时30分,乙完成自己的铲装工作量后也来到休息室。甲见乙来到休息室便借用了乙的铲装车进行作业。11时,甲发现铲装车的监控系统显示排气管温度已达到170℃便停止铲装作业,将车开到斜坡道岔口处熄火降温。11时10分,甲再次启动乙的铲装车时,发现发动机下方着火。甲取下车载灭火器灭火,火未灭掉,于是去叫休息中的乙,并和乙一起在休息室拿了2个大容量灭火器进行灭火,但由于已引燃井下临时加油罐中的柴油,火焰蔓延,无法扑灭。11时30分,甲将火情报告给在附近的工区值班员丙,丙向调度室作了电话报告,调度员工丁接到丙的火情报告后进行了记录,但未向主管领导报告,也未向消防部门报警。丙向调度室报告火情后,与甲各拿1个灭火器赶往着火现场灭火,甲、乙、丙看到火势猛烈冒出阵阵浓烟,感觉呼吸困难,遂于12时返回地面。由于未能及时控制火势,造成铲装车下风侧巷道和工作面的作业人员17人死亡、2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9421万元。事故调查确认该起事故的过程为:铲装车发动机长时间工作,排气管温度过高;铲装车油管泄漏,渗漏的柴油因高温烘烤在发动机周围形成可燃气体,重新启动时产生的火花点燃可燃气体,引燃临时加油罐内的柴油,燃烧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0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5题为多选题):

该起事故的责任单位是( )

  • A. 企业
  • B. 甲所在班组
  • C. 调度室
  • D. 铲装车维修班
  • E. 1150工作面所在工区值班班组
标记 纠错
22.

A企业为矿山企业,地下金属矿山采用竖井、斜井、斜坡道联合开拓方式和下行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方法。2016年6月9日8时,司机甲和司机乙开始在井下1150工作面进行铲装作业。9时,甲使用的铲装车出现故障,无法正常作业,于是来到休息室休息。10时30分,乙完成自己的铲装工作量后也来到休息室。甲见乙来到休息室便借用了乙的铲装车进行作业。11时,甲发现铲装车的监控系统显示排气管温度已达到170℃便停止铲装作业,将车开到斜坡道岔口处熄火降温。11时10分,甲再次启动乙的铲装车时,发现发动机下方着火。甲取下车载灭火器灭火,火未灭掉,于是去叫休息中的乙,并和乙一起在休息室拿了2个大容量灭火器进行灭火,但由于已引燃井下临时加油罐中的柴油,火焰蔓延,无法扑灭。11时30分,甲将火情报告给在附近的工区值班员丙,丙向调度室作了电话报告,调度员工丁接到丙的火情报告后进行了记录,但未向主管领导报告,也未向消防部门报警。丙向调度室报告火情后,与甲各拿1个灭火器赶往着火现场灭火,甲、乙、丙看到火势猛烈冒出阵阵浓烟,感觉呼吸困难,遂于12时返回地面。由于未能及时控制火势,造成铲装车下风侧巷道和工作面的作业人员17人死亡、2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9421万元。事故调查确认该起事故的过程为:铲装车发动机长时间工作,排气管温度过高;铲装车油管泄漏,渗漏的柴油因高温烘烤在发动机周围形成可燃气体,重新启动时产生的火花点燃可燃气体,引燃临时加油罐内的柴油,燃烧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0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5题为多选题):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起事故等级为( )。

  • A. 轻微事故
  • B. 一般事故
  • C. 较大事故
  • D. 重大事故
  • E. 特别重大事故
标记 纠错
23.

A企业为矿山企业,地下金属矿山采用竖井、斜井、斜坡道联合开拓方式和下行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方法。2016年6月9日8时,司机甲和司机乙开始在井下1150工作面进行铲装作业。9时,甲使用的铲装车出现故障,无法正常作业,于是来到休息室休息。10时30分,乙完成自己的铲装工作量后也来到休息室。甲见乙来到休息室便借用了乙的铲装车进行作业。11时,甲发现铲装车的监控系统显示排气管温度已达到170℃便停止铲装作业,将车开到斜坡道岔口处熄火降温。11时10分,甲再次启动乙的铲装车时,发现发动机下方着火。甲取下车载灭火器灭火,火未灭掉,于是去叫休息中的乙,并和乙一起在休息室拿了2个大容量灭火器进行灭火,但由于已引燃井下临时加油罐中的柴油,火焰蔓延,无法扑灭。11时30分,甲将火情报告给在附近的工区值班员丙,丙向调度室作了电话报告,调度员工丁接到丙的火情报告后进行了记录,但未向主管领导报告,也未向消防部门报警。丙向调度室报告火情后,与甲各拿1个灭火器赶往着火现场灭火,甲、乙、丙看到火势猛烈冒出阵阵浓烟,感觉呼吸困难,遂于12时返回地面。由于未能及时控制火势,造成铲装车下风侧巷道和工作面的作业人员17人死亡、2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9421万元。事故调查确认该起事故的过程为:铲装车发动机长时间工作,排气管温度过高;铲装车油管泄漏,渗漏的柴油因高温烘烤在发动机周围形成可燃气体,重新启动时产生的火花点燃可燃气体,引燃临时加油罐内的柴油,燃烧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0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5题为多选题):

导致该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 A. 甲的铲装车出现故障
  • B. 甲使用乙的铲装车
  • C. 甲将乙的铲装车开到斜坡道岔口处熄火降温
  • D. 乙的铲装车油管漏油,甲再次启动时引燃发动机周围的可燃气体
  • E. 丁未向主管领导报告,也未向消防部门报警
标记 纠错
问答题 (共3题,共3分)
24.

甲市A铅锌矿有限责任公司现有职工30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1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7人,兼职安全员46人,特种作业人员56人。矿山现有25m、-20m、-70m、-120m四个中段,其中20m、-70m、-120m是生产中段。矿山现有5个斜井,其中1号斜井、2号斜井、4号斜井都直通地面,3号斜井(标高-20m)和5号斜井(标高-70m)是盲斜井。矿山采用斜坡道、盲斜井联合开拓方式,开拓系统由1号斜坡道、2号斜坡道、4号斜坡道、3号盲斜井、5号盲斜井及西风井组成,2014年该矿因为主要风机不符合《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被处罚。

该矿运输主要是-20m、-70m中段开采出的矿石、废石装入无轨运输车辆,通过1号斜坡道运输到地面。-120m中段开采出的矿石、废石装矿车,通过5号盲斜井提升至-70m中段再通过无轨运输车辆运到地面。各提升绞车均安装有限速、防过卷、防过载等安全保护装置,各种提升信号齐全。

2017年该矿为了进一步提升矿井安全生产水平。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依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等有关文件,在企业内部建立“双控”机制。在准备阶段,该企业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首的领导小组,针对该矿可能存在的高风险事故隐患进行了分析,分析可能存在的隐患如下:

(1)相邻矿山的井巷相互贯通。

(2)没有及时填绘图,现状图与实际严重不符。

(3)提升信号存在故障。

(4)矿井风速、风量、风质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要求。

(5)提升系统的防坠器未定期试验。

(6)人员定位系统显示与井下人员数量不符。2018年该矿“双控”机制初步建成,2019年运行良好。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简述对地下矿井主要通风机的要求。

2.依据《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指出该矿分析出的事故隐患中哪些属于矿山重大事故隐患。

3.简述金属非金属矿山风险分级管控的流程。

4.简述地下无轨运输车辆的要求。

标记 纠错
25.

湖北省某石膏矿区在不足0.6km2的范围内,设立有甲、乙、丙、丁、戊5座矿山,其中甲、乙、丙3座石膏矿无安全生产许可证。5座矿山各自为政,缺乏统一协调。开采影响范围重叠,且地面建筑物位于地下开采的影响范围内,为矿山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

2005年11月6日19时36分左右,该石膏矿区发生井下采空区顶板大面积冒落,引起地表塌陷,形成一长轴约300m,短轴约210m,面积约5.3×104m2的近似椭圆形的塌陷区和24.5×104m2的移动区。造成甲、乙、丙3座石膏矿井下48名作业人员被困、地面88间房屋倒塌、29名矿山员工和家属被困,矿山工业设施严重受损。

事故发生后,各石膏矿立即向当地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同时各自积极展开自救。当地县、市政府接到报告后及时组织有关部门负责人赶到事故现场、启动应急预案,紧急调集400多名武警、消防、驻地部队官兵,5个专业矿山救护队90多名队员以及部分市、县两级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和当地村民参加救援工作,并按事故报告程序上报。

此次事故最终造成33人死亡(其中井下16人、地面17人)、38人受伤(其中井下26人、地面12人)、井下4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774万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分析该事故的等级及事故上报的单位。

2.简述事故报告内容。

3.简述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职责。

4.简述该起事故原因。

标记 纠错
26.

A公司选矿厂及尾矿库项目于2003年开始建设,2003年12月1日经该市发展计划局批准立项,2004年2月26日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2004年3月开始投产。建设期间未办理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批手续。2005年企业生产规模逐步形成,安全问题日渐突出。2006年4月,省安全生产监管局组织专家对A公司尾矿库进行了现场检查,确定该尾矿库存在重大隐患,并于4月12日责令其停产整改。2006年4月A公司委托B设计院完成了《A公司有限公司选矿厂尾矿库可行性报告》,并开始着手进行工程初步设计。此间,A公司在未经安全预评价、未经初步设计审批,没有设计单位出具施工图的情况下,仅凭初步设计草图,于2006年8月组织本单位人员和不具有尾矿库施工资质的人员,开始进行尾矿库改扩建施工。2007年3月扩建完成后开始向库内排放尾矿浆。3月30日市安全生产监管局向A公司下达了整改指令和停止向库内排放尾矿的强制措施,并要求企业对新改扩建的尾矿库履行建设工程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批手续。尾矿库工程于2007年11月2日通过了市安全生产监管局组织专家组进行的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审查,并于2007年11月6日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11月2日,尾矿库工程竣工验收后,A公司尾矿库车间主任陈某,发现从5号库内用水泵抽出的清水中混有大量的矿浆,在未履行设计变更手续的情况下,组织人员和机械设备将尾矿库坝体又平均加高了1.5m。2007年11月25日4时30分左右,A公司尾矿坝车间巡坝工人褚某、张某在坝上巡检过程中发现5号库坝体东部距山边约100m处,有一条向西延伸的裂缝,约1cm宽30m长,距坝外侧约2~3m,随即向当班班长杨某报告。杨某调来铲车准备对坝体进行抢修加固时,坝体开裂加速,已经无法实施加固,杨某带领人员从坝上撤出,约5时40分,发生垮坝,形成底宽约22m、顶宽约70m的缺口,致使约5.4×105m3尾矿下泄,造成该库坝及下游约2km外的部分房屋被冲毁和一定数量的人员伤亡。

经事故调查,事故的直接原因包括:

(1)发生事故的尾矿库坝体超高。

(2)坝坡过陡,降低了坝体稳定性。

(3)坝基没有坐落在稳定的基岩上。坝基下有部分强度较低的黏性土没有清除,降低了坝体沿基础面的抗滑稳定性。

事故的间接原因包括:

(1)A公司严重违反基本建设程序,违法建设尾矿库。(2)企业管理混乱,应急救援管理存在严重问题。(3)所谓的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弄虚作假,出具虚假证明。(4)设计单位违规设计。(5)安全评价存在问题。(6)安全设施审查验收不负责任。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6分):

1.简述尾矿库溃坝事故的事故种类,并简述造成坝体失稳的主要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2.简述尾矿库出现哪些险情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立即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当地政府,并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应急抢险救援。

3.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并提交哪些文件资料?

4.简述进行安全评价的程序。

5.简述建设项目施工中施工方及监理方的安全职责。

标记 纠错
多选题 (共2题,共2分)
27.

A企业为矿山企业,地下金属矿山采用竖井、斜井、斜坡道联合开拓方式和下行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方法。2016年6月9日8时,司机甲和司机乙开始在井下1150工作面进行铲装作业。9时,甲使用的铲装车出现故障,无法正常作业,于是来到休息室休息。10时30分,乙完成自己的铲装工作量后也来到休息室。甲见乙来到休息室便借用了乙的铲装车进行作业。11时,甲发现铲装车的监控系统显示排气管温度已达到170℃便停止铲装作业,将车开到斜坡道岔口处熄火降温。11时10分,甲再次启动乙的铲装车时,发现发动机下方着火。甲取下车载灭火器灭火,火未灭掉,于是去叫休息中的乙,并和乙一起在休息室拿了2个大容量灭火器进行灭火,但由于已引燃井下临时加油罐中的柴油,火焰蔓延,无法扑灭。11时30分,甲将火情报告给在附近的工区值班员丙,丙向调度室作了电话报告,调度员工丁接到丙的火情报告后进行了记录,但未向主管领导报告,也未向消防部门报警。丙向调度室报告火情后,与甲各拿1个灭火器赶往着火现场灭火,甲、乙、丙看到火势猛烈冒出阵阵浓烟,感觉呼吸困难,遂于12时返回地面。由于未能及时控制火势,造成铲装车下风侧巷道和工作面的作业人员17人死亡、2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9421万元。事故调查确认该起事故的过程为:铲装车发动机长时间工作,排气管温度过高;铲装车油管泄漏,渗漏的柴油因高温烘烤在发动机周围形成可燃气体,重新启动时产生的火花点燃可燃气体,引燃临时加油罐内的柴油,燃烧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0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5题为多选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配套法规,关于A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的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 应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 B. 可以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负责A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
  • C.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取得相应资格
  • D. 可以委托取得相应资格的注册安全工程师负责A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
  • E. A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经过相应的培训
标记 纠错
28.

A企业为矿山企业,地下金属矿山采用竖井、斜井、斜坡道联合开拓方式和下行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方法。2016年6月9日8时,司机甲和司机乙开始在井下1150工作面进行铲装作业。9时,甲使用的铲装车出现故障,无法正常作业,于是来到休息室休息。10时30分,乙完成自己的铲装工作量后也来到休息室。甲见乙来到休息室便借用了乙的铲装车进行作业。11时,甲发现铲装车的监控系统显示排气管温度已达到170℃便停止铲装作业,将车开到斜坡道岔口处熄火降温。11时10分,甲再次启动乙的铲装车时,发现发动机下方着火。甲取下车载灭火器灭火,火未灭掉,于是去叫休息中的乙,并和乙一起在休息室拿了2个大容量灭火器进行灭火,但由于已引燃井下临时加油罐中的柴油,火焰蔓延,无法扑灭。11时30分,甲将火情报告给在附近的工区值班员丙,丙向调度室作了电话报告,调度员工丁接到丙的火情报告后进行了记录,但未向主管领导报告,也未向消防部门报警。丙向调度室报告火情后,与甲各拿1个灭火器赶往着火现场灭火,甲、乙、丙看到火势猛烈冒出阵阵浓烟,感觉呼吸困难,遂于12时返回地面。由于未能及时控制火势,造成铲装车下风侧巷道和工作面的作业人员17人死亡、2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9421万元。事故调查确认该起事故的过程为:铲装车发动机长时间工作,排气管温度过高;铲装车油管泄漏,渗漏的柴油因高温烘烤在发动机周围形成可燃气体,重新启动时产生的火花点燃可燃气体,引燃临时加油罐内的柴油,燃烧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0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5题为多选题):

为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A企业应采取的预防措施包括( )。

  • A. 改变开拓方式
  • B. 改变采矿方法进行
  • C. 进行全员安全教育培训
  • D. 针对此类事故组织应急演练
  • E. 排查治理铲装车的火灾隐患
标记 纠错

答题卡(剩余 道题)

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问答题
24 25 26
多选题
27 28
00:00:00
暂停
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