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二级技能->2012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专业能力》真题

2012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专业能力》真题

卷面总分:101分 答题时间:240分钟 试卷题量:101题 练习次数:94次
问答题 (共1题,共1分)
1.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35岁,汉族,某国企部门经理。

求助者自述:我在国外工作,利用回国探亲期间来做咨询。我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受到了父母传统的教育。家境贫寒的我从小就懂得凡事要靠自己,所以我从小很努力,高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后来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研究生。毕业后我没有回到家乡,而是选择了一家国企。那里条件很好,我不到30岁就当上了部门经理,还娶了妻,生了子。应该说我是幸运的,也应该感到幸福,但实际上却不是如此。几年前我们公司在国外承包了工程,我被派到国外任项目经理,这是让人羡慕的职位。两年前我在国外期间,母亲生病住院,我在国外赶工期无法回来照顾,母亲的去世让我有永久的伤痛和歉疚。我想辞去工作回到国内照顾父亲和妻子孩子,但总公司领导非常诚恳地挽留,让我难以推却。毕竟在国外工作有许多补贴,经济收入比国内高出一大块,如果留在国外,我也有经济能力帮助父亲和弟弟妹妹,毕竟我是家中的长子,有责任、有义务照顾他们。我和妻子是自由恋爱的,结婚多年来,她一直支持我的工作,但越是这样,我越觉得对不起她。但挣钱和照顾家庭实在两难啊!我孩子明年就考中学了,我知道这一年非常关键,但我身在国外,无法顾及孩子。我有时也想,自己在国外辛辛苦苦,何必呢?我真想什么都不管了,干脆回国算了,但又实在难以舍弃在国外的经济收入和发展机会。因此我在国外过得很寂寞,心情也不好。我很想不再为这些事烦恼,很想生活得快乐些,但根本无法摆脱。我现在硬着头皮上班,可能有半年多时间了,我经常觉得头晕、心慌、憋气,没有胃口,不想吃东西,体重下降了1 0多斤,晚上睡不着,经常做噩梦,有时很早就醒了。我感觉这些年人就像丢了魂,总是高兴不起来,没有什么是真心想干的,对事物也不感兴趣,很容易忘事,时常莫名其妙地发脾气。到医院检查医生说我是“焦虑、抑郁”。家人同事都很关心我,要我减轻压力。我现在是能不上班就不上班,朋友、同事间的来往能推就推,就连回国探亲也远没有以前积极了,体育锻炼也放弃了。现在全部心思在这件事上,常常有莫名其妙的担心,担心自己,担心家人,几年来我内心非常痛苦、非常烦。我应该享受生活,不应该痛苦地活着,请您一定要帮助我。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的父母均为农民,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家教比较严格。求助者从小懂事听话,学习成绩优秀。在国企任职,工作努力、勤奋,人际关系良好。平常身体健康,有3年余吸烟史,近来吸烟量明显增加,偶有酗酒。

请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一、简述该求助者的社会功能受损情况。

二、该案例可以考虑哪些初步诊断?

三、简述求助者存在的主要心理冲突及其类型。

四、在本案例咨询中如何理解与实践价值中立原则。

五、在本案例咨询中,应该如何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六、对该求助者可积极关注的方面有哪些?

七、按照求助者中心疗法,咨询师将致力于促进求助者成为一个“充分发挥机能的人”,求助者所发生的变化主要在哪些方面?

八、在该案例咨询中,心理咨询师应该在自身的非言语行为上注意哪些内容?

标记 纠错
多选题 (共40题,共40分)
2.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9岁,博士,某大学副教授。案例介绍:求助者在系里举办的春节联欢会上,不知什么原因,弄洒了饮料。一位老师对求助者开玩笑地说:“你心虚什么啊,手抖得这么厉害!”求助者认为别人都在看自己的笑话,就借故离开了。开学后有一次上课,校长来听课,求助者感觉手抖得很厉害,拿不住水杯。求助者认为自己手抖,多次暗暗告诉自己,不要让别人看出自己手抖。从此以后求助者很怕去人多的地方,尤其是不能在人多的场合喝水。为此以各种理由谢绝各种聚会,甚至不到公婆家吃饭。同事说她清高,婆婆似乎也有意见,丈夫很不理解。求助者感到自己出现了大问题,到多家医院做了很多检查,但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求助者认为自己有病无法解决,而别人不能理解自己,苦恼,痛苦,情绪低落。近来没有胃口,吃不下饭,失眠,已经停了几次课,自己主动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的父母是公务员,对她要求很严。求助者从小做事认真,做事要做到最好,学习成绩优秀。丈夫反映求助者很较真,在手抖的问题上无事生非。

  • A. 手抖
  • B. 情绪低落
  • C. 头痛
  • D. 食欲下降
标记 纠错
3.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9岁,博士,某大学副教授。案例介绍:求助者在系里举办的春节联欢会上,不知什么原因,弄洒了饮料。一位老师对求助者开玩笑地说:“你心虚什么啊,手抖得这么厉害!”求助者认为别人都在看自己的笑话,就借故离开了。开学后有一次上课,校长来听课,求助者感觉手抖得很厉害,拿不住水杯。求助者认为自己手抖,多次暗暗告诉自己,不要让别人看出自己手抖。从此以后求助者很怕去人多的地方,尤其是不能在人多的场合喝水。为此以各种理由谢绝各种聚会,甚至不到公婆家吃饭。同事说她清高,婆婆似乎也有意见,丈夫很不理解。求助者感到自己出现了大问题,到多家医院做了很多检查,但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求助者认为自己有病无法解决,而别人不能理解自己,苦恼,痛苦,情绪低落。近来没有胃口,吃不下饭,失眠,已经停了几次课,自己主动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的父母是公务员,对她要求很严。求助者从小做事认真,做事要做到最好,学习成绩优秀。丈夫反映求助者很较真,在手抖的问题上无事生非。

  • A. 失眠
  • B. 认为自己有病
  • C. 痛苦
  • D. 情绪低落苦恼
标记 纠错
4.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9岁,博士,某大学副教授。案例介绍:求助者在系里举办的春节联欢会上,不知什么原因,弄洒了饮料。一位老师对求助者开玩笑地说:“你心虚什么啊,手抖得这么厉害!”求助者认为别人都在看自己的笑话,就借故离开了。开学后有一次上课,校长来听课,求助者感觉手抖得很厉害,拿不住水杯。求助者认为自己手抖,多次暗暗告诉自己,不要让别人看出自己手抖。从此以后求助者很怕去人多的地方,尤其是不能在人多的场合喝水。为此以各种理由谢绝各种聚会,甚至不到公婆家吃饭。同事说她清高,婆婆似乎也有意见,丈夫很不理解。求助者感到自己出现了大问题,到多家医院做了很多检查,但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求助者认为自己有病无法解决,而别人不能理解自己,苦恼,痛苦,情绪低落。近来没有胃口,吃不下饭,失眠,已经停了几次课,自己主动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的父母是公务员,对她要求很严。求助者从小做事认真,做事要做到最好,学习成绩优秀。丈夫反映求助者很较真,在手抖的问题上无事生非。

  • A. 心理学的
  • B. 简便的
  • C. 可执行的
  • D. 易懂的
标记 纠错
5.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7岁,高中二年级学生。案例介绍:求助者上中学后不知什么原因出现了挤眼睛的习惯,受到父母亲的训斥。自己也认为一个女孩子挤眉弄眼很不好,但做了很多努力,没有明显效果。主动前来寻求帮助。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你的问题已经讲清楚了,在这方面我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我有个远房外甥女以前因为紧张也有这个习惯,但我帮助她解决了,现在她都结婚了,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行为。你需要我怎样帮助你呢?求助者:我也想让您帮助我改掉这个毛病。心理咨询师:作为一个女孩子,有挤眼睛的习惯,想改掉但没有成功,你因此而苦恼,作为咨询师我能理解你内心的苦恼,我愿意帮助你。现在咱们先讨论咨询目标吧!求助者:咱们讨论?可我不懂心理学啊,再说目标就是改掉挤眼睛的坏习惯。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要按照咨询目标去帮助你解决心理问题,而咨询目标需要咱们两个人共同讨论。求助者:我明白了,我就想改掉挤眼睛的毛病,今后再也不被它困扰了。心理咨询师:挤眼睛是一种行为,而行为是可以改变的。你现在每天挤眼睛大约有多少次呢?求助者:(沉默)老师说其实我上课不怎么挤眼睛,空下来的时候经常出现,我想一天总有几百次吧,大约两三百次吧。心理咨询师:通过咨询你想改变成什么样呢?求助者:最好一次都不挤。心理咨询师:根据你目前的情况看,一次都不挤是不是目标有些高了?求助者:可能吧,可我作为一个女孩子,真不能有挤眼睛的坏习惯。心理咨询师:好吧,咱们就把不挤眼睛作为第一个目标,每天一次都不挤。改变挤眼睛的行为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阳性强化法,一种是厌恶疗法,你准备用哪种方法?求助者:两种方法?可我不懂啊!您就替我选吧。心理咨询师:好吧,我给你使用厌恶疗法改变你挤眼睛的行为。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都是被行为结果强化的,厌恶疗法就是我把你挤眼睛的行为和厌恶刺激结合,产生生理、心理上痛苦的感觉,多次结合后使你产生条件反射,当你以后挤眼睛时,就会产生恐惧,就不敢再挤眼睛了,行为因此而改变了。具体的步骤是:第一步,明确目标行为,就是挤眼睛。第二步,构建焦虑等级,看看你恐惧的程度。第三步,选择厌恶刺激。第四步,把挤眼睛的行为和厌恶刺激结合起来。求助者:我似乎明白了,那您选用的厌恶刺激可别伤到我啊!心理咨询师:你放心,我给你噪音刺激再加注射催吐剂,强度尽量小一些。求助者:那好吧,大约需要做多少次啊?这种方法会不会没效啊?心理咨询师:这种方法肯定有效。求助者:我知道了,万一没有效果,还有其他方法吗?心理咨询师:还有其他方法,如阳性强化法、认知行为疗法等。

  • A. 内容表达技术
  • B. 讲了题外话
  • C. 自我开放技术
  • D. 开放式提问
标记 纠错
6.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7岁,高中二年级学生。案例介绍:求助者上中学后不知什么原因出现了挤眼睛的习惯,受到父母亲的训斥。自己也认为一个女孩子挤眉弄眼很不好,但做了很多努力,没有明显效果。主动前来寻求帮助。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你的问题已经讲清楚了,在这方面我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我有个远房外甥女以前因为紧张也有这个习惯,但我帮助她解决了,现在她都结婚了,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行为。你需要我怎样帮助你呢?求助者:我也想让您帮助我改掉这个毛病。心理咨询师:作为一个女孩子,有挤眼睛的习惯,想改掉但没有成功,你因此而苦恼,作为咨询师我能理解你内心的苦恼,我愿意帮助你。现在咱们先讨论咨询目标吧!求助者:咱们讨论?可我不懂心理学啊,再说目标就是改掉挤眼睛的坏习惯。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要按照咨询目标去帮助你解决心理问题,而咨询目标需要咱们两个人共同讨论。求助者:我明白了,我就想改掉挤眼睛的毛病,今后再也不被它困扰了。心理咨询师:挤眼睛是一种行为,而行为是可以改变的。你现在每天挤眼睛大约有多少次呢?求助者:(沉默)老师说其实我上课不怎么挤眼睛,空下来的时候经常出现,我想一天总有几百次吧,大约两三百次吧。心理咨询师:通过咨询你想改变成什么样呢?求助者:最好一次都不挤。心理咨询师:根据你目前的情况看,一次都不挤是不是目标有些高了?求助者:可能吧,可我作为一个女孩子,真不能有挤眼睛的坏习惯。心理咨询师:好吧,咱们就把不挤眼睛作为第一个目标,每天一次都不挤。改变挤眼睛的行为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阳性强化法,一种是厌恶疗法,你准备用哪种方法?求助者:两种方法?可我不懂啊!您就替我选吧。心理咨询师:好吧,我给你使用厌恶疗法改变你挤眼睛的行为。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都是被行为结果强化的,厌恶疗法就是我把你挤眼睛的行为和厌恶刺激结合,产生生理、心理上痛苦的感觉,多次结合后使你产生条件反射,当你以后挤眼睛时,就会产生恐惧,就不敢再挤眼睛了,行为因此而改变了。具体的步骤是:第一步,明确目标行为,就是挤眼睛。第二步,构建焦虑等级,看看你恐惧的程度。第三步,选择厌恶刺激。第四步,把挤眼睛的行为和厌恶刺激结合起来。求助者:我似乎明白了,那您选用的厌恶刺激可别伤到我啊!心理咨询师:你放心,我给你噪音刺激再加注射催吐剂,强度尽量小一些。求助者:那好吧,大约需要做多少次啊?这种方法会不会没效啊?心理咨询师:这种方法肯定有效。求助者:我知道了,万一没有效果,还有其他方法吗?心理咨询师:还有其他方法,如阳性强化法、认知行为疗法等。

  • A. 表达出共情
  • B. 实施心理帮助
  • C. 表现出真诚
  • D. 商定咨询目标
标记 纠错
7.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7岁,高中二年级学生。案例介绍:求助者上中学后不知什么原因出现了挤眼睛的习惯,受到父母亲的训斥。自己也认为一个女孩子挤眉弄眼很不好,但做了很多努力,没有明显效果。主动前来寻求帮助。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你的问题已经讲清楚了,在这方面我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我有个远房外甥女以前因为紧张也有这个习惯,但我帮助她解决了,现在她都结婚了,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行为。你需要我怎样帮助你呢?求助者:我也想让您帮助我改掉这个毛病。心理咨询师:作为一个女孩子,有挤眼睛的习惯,想改掉但没有成功,你因此而苦恼,作为咨询师我能理解你内心的苦恼,我愿意帮助你。现在咱们先讨论咨询目标吧!求助者:咱们讨论?可我不懂心理学啊,再说目标就是改掉挤眼睛的坏习惯。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要按照咨询目标去帮助你解决心理问题,而咨询目标需要咱们两个人共同讨论。求助者:我明白了,我就想改掉挤眼睛的毛病,今后再也不被它困扰了。心理咨询师:挤眼睛是一种行为,而行为是可以改变的。你现在每天挤眼睛大约有多少次呢?求助者:(沉默)老师说其实我上课不怎么挤眼睛,空下来的时候经常出现,我想一天总有几百次吧,大约两三百次吧。心理咨询师:通过咨询你想改变成什么样呢?求助者:最好一次都不挤。心理咨询师:根据你目前的情况看,一次都不挤是不是目标有些高了?求助者:可能吧,可我作为一个女孩子,真不能有挤眼睛的坏习惯。心理咨询师:好吧,咱们就把不挤眼睛作为第一个目标,每天一次都不挤。改变挤眼睛的行为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阳性强化法,一种是厌恶疗法,你准备用哪种方法?求助者:两种方法?可我不懂啊!您就替我选吧。心理咨询师:好吧,我给你使用厌恶疗法改变你挤眼睛的行为。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都是被行为结果强化的,厌恶疗法就是我把你挤眼睛的行为和厌恶刺激结合,产生生理、心理上痛苦的感觉,多次结合后使你产生条件反射,当你以后挤眼睛时,就会产生恐惧,就不敢再挤眼睛了,行为因此而改变了。具体的步骤是:第一步,明确目标行为,就是挤眼睛。第二步,构建焦虑等级,看看你恐惧的程度。第三步,选择厌恶刺激。第四步,把挤眼睛的行为和厌恶刺激结合起来。求助者:我似乎明白了,那您选用的厌恶刺激可别伤到我啊!心理咨询师:你放心,我给你噪音刺激再加注射催吐剂,强度尽量小一些。求助者:那好吧,大约需要做多少次啊?这种方法会不会没效啊?心理咨询师:这种方法肯定有效。求助者:我知道了,万一没有效果,还有其他方法吗?心理咨询师:还有其他方法,如阳性强化法、认知行为疗法等。

  • A. 空洞承诺疗效
  • B. 刺激量选择错误
  • C. 介绍步骤有错
  • D. 没有表现同理心
标记 纠错
8.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李某,男性,58岁,某剧团演员。案例介绍:李某外表英俊,事业有成,经常在各地演出。妻子反映李某为人低调,态度谦和,但近来明显脾气暴躁,与同事和邻居产生严重的人际关系矛盾,遂强行将丈夫带来咨询。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李某的一段对话。心理咨询师:你妻子希望我帮助你,你想得到什么心理帮助呢?李某:我没有什么心理问题,都是我们团里那些女人闹的,你还是去帮帮她们吧。心理咨询师:你能具体说说你们团里那些女士闹了些什么吗?李某:我……(沉默)我都不好意思说。心理咨询师:这样的,我们有职业要求,为你所说的保密,我会按照职业要求去做,你可以把你内心的想法告诉我,我一定为你保密。李某:好吧,我告诉你是怎么回事。我业务能力强,是团里的台柱子,别人都叫我“老帅哥”。我是正派人,有家有业,可这几年总有女的喜欢我,弄得我特别生气,很烦。心理咨询师:总有女的喜欢你,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李某:我们是个大剧团,有好几栋宿舍楼,团里的人再加上家属,人多,女士更多。我是“老帅哥”啊,走在路上,离我近的女人都使劲朝我笑,有胆大的还嘘寒问暖,离得远的就在那里议论我。我特别生气她们说“就是他,就是他”,我就上前质问她们,可这些人死活不承认。我气得没办法,我就去找他们的丈夫,可这些人不好好管管自己的妻子,反倒让我去看病,弄得我跟团里有些人矛盾重重,这叫什么事啊!心理咨询师:还有其他的吗?李某:还有很多呢,我现在都没办法出门了,我一出门就发现总有女的跟着我,我下楼前她们就在车里等着,我出来后她们就在后面跟着,那天我跟家人到郊区玩,居然有我们剧团一个女的跟到那里。我气不过了,上前说了几句,她也不承认,险些打了起来。我报警了,警察来了没管她,反而说我,我向单位领导反映,弄得人际关系很不好。现在我也没法上班了,这些事气得我睡不着。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请问您以前做过精神科检查吗?李某:我又没有精神病,做什么检查啊?查出问题怎么办?

  • A. 封闭式提问
  • B. 面质的技术
  • C. 开放式提问
  • D. 具体化技术
标记 纠错
9.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李某,男性,58岁,某剧团演员。案例介绍:李某外表英俊,事业有成,经常在各地演出。妻子反映李某为人低调,态度谦和,但近来明显脾气暴躁,与同事和邻居产生严重的人际关系矛盾,遂强行将丈夫带来咨询。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李某的一段对话。心理咨询师:你妻子希望我帮助你,你想得到什么心理帮助呢?李某:我没有什么心理问题,都是我们团里那些女人闹的,你还是去帮帮她们吧。心理咨询师:你能具体说说你们团里那些女士闹了些什么吗?李某:我……(沉默)我都不好意思说。心理咨询师:这样的,我们有职业要求,为你所说的保密,我会按照职业要求去做,你可以把你内心的想法告诉我,我一定为你保密。李某:好吧,我告诉你是怎么回事。我业务能力强,是团里的台柱子,别人都叫我“老帅哥”。我是正派人,有家有业,可这几年总有女的喜欢我,弄得我特别生气,很烦。心理咨询师:总有女的喜欢你,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李某:我们是个大剧团,有好几栋宿舍楼,团里的人再加上家属,人多,女士更多。我是“老帅哥”啊,走在路上,离我近的女人都使劲朝我笑,有胆大的还嘘寒问暖,离得远的就在那里议论我。我特别生气她们说“就是他,就是他”,我就上前质问她们,可这些人死活不承认。我气得没办法,我就去找他们的丈夫,可这些人不好好管管自己的妻子,反倒让我去看病,弄得我跟团里有些人矛盾重重,这叫什么事啊!心理咨询师:还有其他的吗?李某:还有很多呢,我现在都没办法出门了,我一出门就发现总有女的跟着我,我下楼前她们就在车里等着,我出来后她们就在后面跟着,那天我跟家人到郊区玩,居然有我们剧团一个女的跟到那里。我气不过了,上前说了几句,她也不承认,险些打了起来。我报警了,警察来了没管她,反而说我,我向单位领导反映,弄得人际关系很不好。现在我也没法上班了,这些事气得我睡不着。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请问您以前做过精神科检查吗?李某:我又没有精神病,做什么检查啊?查出问题怎么办?

  • A. 介绍保密原则
  • B. 知道保密例外
  • C. 承诺进行保密
  • D. 遵守职业道德
标记 纠错
10.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李某,男性,58岁,某剧团演员。案例介绍:李某外表英俊,事业有成,经常在各地演出。妻子反映李某为人低调,态度谦和,但近来明显脾气暴躁,与同事和邻居产生严重的人际关系矛盾,遂强行将丈夫带来咨询。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李某的一段对话。心理咨询师:你妻子希望我帮助你,你想得到什么心理帮助呢?李某:我没有什么心理问题,都是我们团里那些女人闹的,你还是去帮帮她们吧。心理咨询师:你能具体说说你们团里那些女士闹了些什么吗?李某:我……(沉默)我都不好意思说。心理咨询师:这样的,我们有职业要求,为你所说的保密,我会按照职业要求去做,你可以把你内心的想法告诉我,我一定为你保密。李某:好吧,我告诉你是怎么回事。我业务能力强,是团里的台柱子,别人都叫我“老帅哥”。我是正派人,有家有业,可这几年总有女的喜欢我,弄得我特别生气,很烦。心理咨询师:总有女的喜欢你,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李某:我们是个大剧团,有好几栋宿舍楼,团里的人再加上家属,人多,女士更多。我是“老帅哥”啊,走在路上,离我近的女人都使劲朝我笑,有胆大的还嘘寒问暖,离得远的就在那里议论我。我特别生气她们说“就是他,就是他”,我就上前质问她们,可这些人死活不承认。我气得没办法,我就去找他们的丈夫,可这些人不好好管管自己的妻子,反倒让我去看病,弄得我跟团里有些人矛盾重重,这叫什么事啊!心理咨询师:还有其他的吗?李某:还有很多呢,我现在都没办法出门了,我一出门就发现总有女的跟着我,我下楼前她们就在车里等着,我出来后她们就在后面跟着,那天我跟家人到郊区玩,居然有我们剧团一个女的跟到那里。我气不过了,上前说了几句,她也不承认,险些打了起来。我报警了,警察来了没管她,反而说我,我向单位领导反映,弄得人际关系很不好。现在我也没法上班了,这些事气得我睡不着。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请问您以前做过精神科检查吗?李某:我又没有精神病,做什么检查啊?查出问题怎么办?

  • A. 关系妄想
  • B. 无法判定
  • C. 钟情妄想
  • D. 被害妄想
标记 纠错
11.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李某,男性,58岁,某剧团演员。案例介绍:李某外表英俊,事业有成,经常在各地演出。妻子反映李某为人低调,态度谦和,但近来明显脾气暴躁,与同事和邻居产生严重的人际关系矛盾,遂强行将丈夫带来咨询。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李某的一段对话。心理咨询师:你妻子希望我帮助你,你想得到什么心理帮助呢?李某:我没有什么心理问题,都是我们团里那些女人闹的,你还是去帮帮她们吧。心理咨询师:你能具体说说你们团里那些女士闹了些什么吗?李某:我……(沉默)我都不好意思说。心理咨询师:这样的,我们有职业要求,为你所说的保密,我会按照职业要求去做,你可以把你内心的想法告诉我,我一定为你保密。李某:好吧,我告诉你是怎么回事。我业务能力强,是团里的台柱子,别人都叫我“老帅哥”。我是正派人,有家有业,可这几年总有女的喜欢我,弄得我特别生气,很烦。心理咨询师:总有女的喜欢你,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李某:我们是个大剧团,有好几栋宿舍楼,团里的人再加上家属,人多,女士更多。我是“老帅哥”啊,走在路上,离我近的女人都使劲朝我笑,有胆大的还嘘寒问暖,离得远的就在那里议论我。我特别生气她们说“就是他,就是他”,我就上前质问她们,可这些人死活不承认。我气得没办法,我就去找他们的丈夫,可这些人不好好管管自己的妻子,反倒让我去看病,弄得我跟团里有些人矛盾重重,这叫什么事啊!心理咨询师:还有其他的吗?李某:还有很多呢,我现在都没办法出门了,我一出门就发现总有女的跟着我,我下楼前她们就在车里等着,我出来后她们就在后面跟着,那天我跟家人到郊区玩,居然有我们剧团一个女的跟到那里。我气不过了,上前说了几句,她也不承认,险些打了起来。我报警了,警察来了没管她,反而说我,我向单位领导反映,弄得人际关系很不好。现在我也没法上班了,这些事气得我睡不着。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请问您以前做过精神科检查吗?李某:我又没有精神病,做什么检查啊?查出问题怎么办?

  • A. 感知异常
  • B. 嫉妒妄想
  • C. 行为冲动
  • D. 钟情妄想
标记 纠错
12.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李某,男性,58岁,某剧团演员。案例介绍:李某外表英俊,事业有成,经常在各地演出。妻子反映李某为人低调,态度谦和,但近来明显脾气暴躁,与同事和邻居产生严重的人际关系矛盾,遂强行将丈夫带来咨询。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李某的一段对话。心理咨询师:你妻子希望我帮助你,你想得到什么心理帮助呢?李某:我没有什么心理问题,都是我们团里那些女人闹的,你还是去帮帮她们吧。心理咨询师:你能具体说说你们团里那些女士闹了些什么吗?李某:我……(沉默)我都不好意思说。心理咨询师:这样的,我们有职业要求,为你所说的保密,我会按照职业要求去做,你可以把你内心的想法告诉我,我一定为你保密。李某:好吧,我告诉你是怎么回事。我业务能力强,是团里的台柱子,别人都叫我“老帅哥”。我是正派人,有家有业,可这几年总有女的喜欢我,弄得我特别生气,很烦。心理咨询师:总有女的喜欢你,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李某:我们是个大剧团,有好几栋宿舍楼,团里的人再加上家属,人多,女士更多。我是“老帅哥”啊,走在路上,离我近的女人都使劲朝我笑,有胆大的还嘘寒问暖,离得远的就在那里议论我。我特别生气她们说“就是他,就是他”,我就上前质问她们,可这些人死活不承认。我气得没办法,我就去找他们的丈夫,可这些人不好好管管自己的妻子,反倒让我去看病,弄得我跟团里有些人矛盾重重,这叫什么事啊!心理咨询师:还有其他的吗?李某:还有很多呢,我现在都没办法出门了,我一出门就发现总有女的跟着我,我下楼前她们就在车里等着,我出来后她们就在后面跟着,那天我跟家人到郊区玩,居然有我们剧团一个女的跟到那里。我气不过了,上前说了几句,她也不承认,险些打了起来。我报警了,警察来了没管她,反而说我,我向单位领导反映,弄得人际关系很不好。现在我也没法上班了,这些事气得我睡不着。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请问您以前做过精神科检查吗?李某:我又没有精神病,做什么检查啊?查出问题怎么办?

  • A. 主观客观不一致
  • B. 心理活动不协调
  • C. 人格相对不稳定
  • D. 认知行为不协调
标记 纠错
13.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6岁,某中学高一年级学生。案例介绍:求助者自幼生长在农村,半年前考入市里的中学。学校的教室和宿舍都在楼房里,求助者第一次在窗边站立时非常害怕。有一次和同学参观电视塔,求助者站在瞭望平台上内心极其恐惧,出现胸闷、心慌、全身发抖、手脚出冷汗等症状,几乎瘫坐在地上。从此以后求助者不敢在窗边站立,不敢到楼顶晒被子。学校为了保护学生视力,一定时间后就要轮换座位,求助者轮到自己到窗边时,无论如何都要找老师要求换座位。求助者自己也明明知道坐在窗边不会掉下去,实际上没有什么好怕的,也曾逼着自己站在窗边,但最终都因害怕而失败。后来甚至不敢和同学去看电影,到商店购物。求助者恨自己胆小,担心今后的学业与生活,内心非常痛苦。求助者现在无法安心学习,情绪很低落,甚至想回到农村学校去,但又不甘心失去在市里的学习机会,迫切要求解决“恐惧”的问题,摆脱痛苦,在老师陪同下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家在农村,从小懂事听话,胆小怕事,性格内向,学习勤奋,人际关系良好。求助者在操场上和一楼餐厅里感觉良好。

  • A. 在高处恐惧后的内心体验
  • B. 性格特征
  • C. 成长经历中有无创伤事件
  • D. 认知特点
标记 纠错
14.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6岁,某中学高一年级学生。案例介绍:求助者自幼生长在农村,半年前考入市里的中学。学校的教室和宿舍都在楼房里,求助者第一次在窗边站立时非常害怕。有一次和同学参观电视塔,求助者站在瞭望平台上内心极其恐惧,出现胸闷、心慌、全身发抖、手脚出冷汗等症状,几乎瘫坐在地上。从此以后求助者不敢在窗边站立,不敢到楼顶晒被子。学校为了保护学生视力,一定时间后就要轮换座位,求助者轮到自己到窗边时,无论如何都要找老师要求换座位。求助者自己也明明知道坐在窗边不会掉下去,实际上没有什么好怕的,也曾逼着自己站在窗边,但最终都因害怕而失败。后来甚至不敢和同学去看电影,到商店购物。求助者恨自己胆小,担心今后的学业与生活,内心非常痛苦。求助者现在无法安心学习,情绪很低落,甚至想回到农村学校去,但又不甘心失去在市里的学习机会,迫切要求解决“恐惧”的问题,摆脱痛苦,在老师陪同下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家在农村,从小懂事听话,胆小怕事,性格内向,学习勤奋,人际关系良好。求助者在操场上和一楼餐厅里感觉良好。

  • A. 心理冲突变形
  • B. 与现实不相符的害怕
  • C. 社会功能损害
  • D. 有非常明显的情境性
标记 纠错
15.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6岁,某中学高一年级学生。案例介绍:求助者自幼生长在农村,半年前考入市里的中学。学校的教室和宿舍都在楼房里,求助者第一次在窗边站立时非常害怕。有一次和同学参观电视塔,求助者站在瞭望平台上内心极其恐惧,出现胸闷、心慌、全身发抖、手脚出冷汗等症状,几乎瘫坐在地上。从此以后求助者不敢在窗边站立,不敢到楼顶晒被子。学校为了保护学生视力,一定时间后就要轮换座位,求助者轮到自己到窗边时,无论如何都要找老师要求换座位。求助者自己也明明知道坐在窗边不会掉下去,实际上没有什么好怕的,也曾逼着自己站在窗边,但最终都因害怕而失败。后来甚至不敢和同学去看电影,到商店购物。求助者恨自己胆小,担心今后的学业与生活,内心非常痛苦。求助者现在无法安心学习,情绪很低落,甚至想回到农村学校去,但又不甘心失去在市里的学习机会,迫切要求解决“恐惧”的问题,摆脱痛苦,在老师陪同下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家在农村,从小懂事听话,胆小怕事,性格内向,学习勤奋,人际关系良好。求助者在操场上和一楼餐厅里感觉良好。

  • A. 生物反馈法
  • B. 认知行为疗法
  • C. 厌恶疗法
  • D. 系统脱敏法
标记 纠错
16.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6岁,某中学高一年级学生。案例介绍:求助者自幼生长在农村,半年前考入市里的中学。学校的教室和宿舍都在楼房里,求助者第一次在窗边站立时非常害怕。有一次和同学参观电视塔,求助者站在瞭望平台上内心极其恐惧,出现胸闷、心慌、全身发抖、手脚出冷汗等症状,几乎瘫坐在地上。从此以后求助者不敢在窗边站立,不敢到楼顶晒被子。学校为了保护学生视力,一定时间后就要轮换座位,求助者轮到自己到窗边时,无论如何都要找老师要求换座位。求助者自己也明明知道坐在窗边不会掉下去,实际上没有什么好怕的,也曾逼着自己站在窗边,但最终都因害怕而失败。后来甚至不敢和同学去看电影,到商店购物。求助者恨自己胆小,担心今后的学业与生活,内心非常痛苦。求助者现在无法安心学习,情绪很低落,甚至想回到农村学校去,但又不甘心失去在市里的学习机会,迫切要求解决“恐惧”的问题,摆脱痛苦,在老师陪同下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家在农村,从小懂事听话,胆小怕事,性格内向,学习勤奋,人际关系良好。求助者在操场上和一楼餐厅里感觉良好。

  • A. 反复呈现一个微弱的刺激
  • B. 用局部肌肉放松对抗紧张
  • C. 反复呈现多种强烈的刺激
  • D. 用全身肌肉放松对抗紧张
标记 纠错
17.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2岁,已婚,大学文化程度,某公司业务经理。案例介绍:求助者父母的家在郊区,自己结婚后在市内购房生活,平时与父母、哥哥、姐姐的关系很融洽。因城市改造,求助者父母的房子被拆迁了,得到了两套房子和大笔拆迁款。求助者的父母自己住一套房子,另一套给儿子,拆迁款没有分配。求助者提出建议,房子可以给哥哥,但拆迁款应该兄妹三人平分,但父母没有同意。求助者怪罪父母偏心,怪罪姐姐不和自己站在一条线上。为此与父母、哥哥、姐姐产生矛盾。求助者非常生气,内心苦恼,主动来进行心理咨询。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你能详细地说说你生气的原因吗?求助者:我父母家拆迁了,房子给了我哥哥就算了,可拆迁款总得三人平分吧,可我父母就是不听我的,我父母偏心,一心想着儿子,我哥分到了房子,占了便宜还卖乖,说我惦记父母的财产,我姐是想要钱不想出头。多年来我为家里付出很多,孝敬父母,母亲病了我陪床近一个月。侄女上大学时周末都在我家里过,我为她找工作四处张罗。我为父母和哥哥姐姐付出很多,他们怎么能这样对我呢?我很寒心,越想越生气!为这些事我们现在关系很紧张,经常吵架。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也知道了你内心的想法,你很孝顺,过去为父母哥哥姐姐付出了很多,这次因为拆迁的事与他们产生了矛盾,这让你非常生气,是这样吗?求助者:对啊,就是这样的。心理咨询师:咱们前面商定的咨询目标是减轻你的情绪困扰,现在先看看你是怎么生气的吧。求助者:怎么生的气?当然是他们这样对我让我伤心、让我生气,如果他们听我的,按照我说的做了,我怎么会生气?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如果他们听你的,按你的要求做了,你就不生气了。按你所说,你要求别人怎样做,别人就应该怎样做。求助者:对呀,我这么做是合情合理的,他们怎么就是不听呢?心理咨询师:按你所说,你信奉的是一个人要求另一个人怎样做,另一个人就应该怎样做。求助者:对啊,应该的呀。心理咨询师:因此,别人对你怎样要求,你肯定按别人要求的去做。你丈夫让你不要唠叨,你肯定马上住嘴,你女儿要求你给钱做整容,你肯定就出钱。求助者:(沉默)……不对,那怎么成呢?我丈夫做事很粗心,当然得说啦,我女儿小小年纪,怎么能做整容呢!心理咨询师:你刚讲过一个人要求别人怎样做,别人就应该怎样做,而你实际上并没有按照你丈夫、女儿的要求去做,这似乎有些矛盾,你能解释一下吗?求助者:(沉默)……他们要求得不对,当然不应该听了。心理咨询师:你看,尽管别人对你有要求,可你实际上并没有按别人要求的去做。求助者:好像是的。心理咨询师:你提出要求,别人就应该按你所说的去做,而别人提出要求,你却可以不按别人的要求去做,同样是提出要求,却有不同的结果,这怎么解释呢?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呀。心理咨询师:可你父母、哥哥也认为他们说的是对的。求助者:(沉默)我好像有些明白了,就是当人提出要求时,别人可以不按要求去做?心理咨询师:是的,你对别人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听你的,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不合理的信念会造成你的情绪困扰,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改变自己的情绪。例如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希望”,当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不会过分地怨恨别人,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求助者:我明白了,实际上就是我提出要求,别人可以听,也可能不听,我要能接受两种可能,就不会生气了。

  • A. 内容反应
  • B. 内容表达
  • C. 情感反应
  • D. 情感表达
标记 纠错
18.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7岁,已婚,中学教师。案例介绍:一年多前的一天,求助者无意间看到一位很熟悉的男老师的裤子拉链没有拉好,就开玩笑地说“你也不把拉链拉好”。那位老师也和她开玩笑“你看哪儿不好,非要盯着这不该看的地方看”,当时双方开了玩笑这件事情就过去了。几个月前求助者无意间看了一位男同事一眼,刚想说些什么,又考虑想说的事情不适宜在这个场合说,连忙说“没事”“没事”。男同事困惑地问“你看什么呢?”。求助者忽然想起上次那位老师说的话“你看哪儿不好,非要盯着这不该看的地方看”,以为同事看出自己看了不该看的地方,觉得很不好意思。从此以后告诫自己千万不要盯着男士的裤子拉链看。可不知什么原因,明明要求自己不要看,可遇到男士后却总忍不住要看。求助者担心自己出现了问题,甚至上网查看自己是不是性变态。现在求助者见到男士就很紧张,为此尽量避免和男士交往,有男士参加的活动都婉拒了,近来发现就是面对自己班里的男学生,也变得很紧张。求助者觉得自己不该这样,很想控制住自己,但始终控制不住。求助者内心非常痛苦,想摆脱但摆脱不了。因此痛恨自己,焦虑不安,情绪烦躁,难以入睡,白天没精神。经常因琐事与丈夫闹矛盾,自己也无心梳妆打扮,明显不如以前关心女儿。自己主动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内向,自我要求严格,做事认真细致,谨小慎微,力争把事情做到最好。求助者很重视为人师表,多年来努力工作,深受学生和家长尊重。

  • A. 自我要求严格
  • B. 认为他人议论自己
  • C. 个性追求完美
  • D. 他人错误评价自己
标记 纠错
19.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7岁,已婚,中学教师。案例介绍:一年多前的一天,求助者无意间看到一位很熟悉的男老师的裤子拉链没有拉好,就开玩笑地说“你也不把拉链拉好”。那位老师也和她开玩笑“你看哪儿不好,非要盯着这不该看的地方看”,当时双方开了玩笑这件事情就过去了。几个月前求助者无意间看了一位男同事一眼,刚想说些什么,又考虑想说的事情不适宜在这个场合说,连忙说“没事”“没事”。男同事困惑地问“你看什么呢?”。求助者忽然想起上次那位老师说的话“你看哪儿不好,非要盯着这不该看的地方看”,以为同事看出自己看了不该看的地方,觉得很不好意思。从此以后告诫自己千万不要盯着男士的裤子拉链看。可不知什么原因,明明要求自己不要看,可遇到男士后却总忍不住要看。求助者担心自己出现了问题,甚至上网查看自己是不是性变态。现在求助者见到男士就很紧张,为此尽量避免和男士交往,有男士参加的活动都婉拒了,近来发现就是面对自己班里的男学生,也变得很紧张。求助者觉得自己不该这样,很想控制住自己,但始终控制不住。求助者内心非常痛苦,想摆脱但摆脱不了。因此痛恨自己,焦虑不安,情绪烦躁,难以入睡,白天没精神。经常因琐事与丈夫闹矛盾,自己也无心梳妆打扮,明显不如以前关心女儿。自己主动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内向,自我要求严格,做事认真细致,谨小慎微,力争把事情做到最好。求助者很重视为人师表,多年来努力工作,深受学生和家长尊重。

  • A. 与家人存在矛盾
  • B. 不关心女儿
  • C. 避免与男士交往
  • D. 不梳妆打扮
标记 纠错
20.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7岁,已婚,中学教师。案例介绍:一年多前的一天,求助者无意间看到一位很熟悉的男老师的裤子拉链没有拉好,就开玩笑地说“你也不把拉链拉好”。那位老师也和她开玩笑“你看哪儿不好,非要盯着这不该看的地方看”,当时双方开了玩笑这件事情就过去了。几个月前求助者无意间看了一位男同事一眼,刚想说些什么,又考虑想说的事情不适宜在这个场合说,连忙说“没事”“没事”。男同事困惑地问“你看什么呢?”。求助者忽然想起上次那位老师说的话“你看哪儿不好,非要盯着这不该看的地方看”,以为同事看出自己看了不该看的地方,觉得很不好意思。从此以后告诫自己千万不要盯着男士的裤子拉链看。可不知什么原因,明明要求自己不要看,可遇到男士后却总忍不住要看。求助者担心自己出现了问题,甚至上网查看自己是不是性变态。现在求助者见到男士就很紧张,为此尽量避免和男士交往,有男士参加的活动都婉拒了,近来发现就是面对自己班里的男学生,也变得很紧张。求助者觉得自己不该这样,很想控制住自己,但始终控制不住。求助者内心非常痛苦,想摆脱但摆脱不了。因此痛恨自己,焦虑不安,情绪烦躁,难以入睡,白天没精神。经常因琐事与丈夫闹矛盾,自己也无心梳妆打扮,明显不如以前关心女儿。自己主动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内向,自我要求严格,做事认真细致,谨小慎微,力争把事情做到最好。求助者很重视为人师表,多年来努力工作,深受学生和家长尊重。

  • A. 属于行为疗法
  • B. 强化物必须是物质的
  • C. 针对目标行为
  • D. 阳性强化需适时适当
标记 纠错
21.

共用题干

以下是学习心理咨询师课程的两个学生甲和乙,在学习认知行为疗法时的一段谈话。甲:我曾经学习过认知行为疗法,但有些问题不是很明白,我怎么理解这个方法的基本理论呢?乙:认知行为疗法是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咨询方法。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的关系。第二,求助者的心理痛苦的原因是认知发生了机能障碍。第三,强调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与行为。第四,这是针对具体的和结构性的目标问题的长期和启发引导性的咨询。甲:是的,我感觉应该在咨询中首先帮助求助者认识其行为问题背后的错误认知观念,但我对提问和自我审查技术还理解得不深刻。乙:所谓提问,就是咨询师提出特定的问题,引出求助者以前经历过但被忽略了的问题。所谓自我审查,就是鼓励求助者说出他对自己的看法,并对自己的看法进行细致的体验和反省。这两个技术的关键是引导求助者时谈话内容要给予具体的、可见的事实,避免空洞的理论讨论。甲:求助者的错误观念是分层次的,表层的错误观念比较好解决,通过提问、演示和模仿三个技术就可以解决,可深层错误观念就没那么容易了。乙:是的,矫正核心错误观念的技术是语义分析技术,最为关键的是改变求助者原有的“主一谓一表”句式结构,从而使求助者根据较为客观的标准看待自己的问题,用对具体事件的评价取代对自我的整体性评价,从而改变根深蒂固的核心错误观念。甲:是的,在改变认知中,咨询师应该强调自助的家庭作业,通过家庭作业,求助者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检验他们的信念,实际上这也是治疗过程的延续。乙:使用认知行为疗法要特别注意理解原理,贝克的理论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共同感受、自动化思维和规则,由此引出了认知歪曲的概念,如主观推断,选择性概括,过度概括,夸大或缩小,个人化,个性化,贴标签和错贴标签,极端思维等。甲:是的,我理解改变情绪与行为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改变不正确及功能失调的思维,贝克提出了五种具体的认知治疗技术,识别自动化思维,识别认知性错误,真实性验证,学习新的内部对话,去中心化,认知改变的评估,通过这些技术,最终解决求助者的问题。乙:对,除此之外,还有雷米的理论,实际上雷米与贝克理论的基本前提都是一致的,但雷米更强调自我概念,他提出了“中心-边缘”模型,他认为每一组群集中的各个错误观念,其重要性是不同的。他提出治疗的目的是揭示并改变那些中心的、深层的错误观念,而治疗手段应从边缘、表层的错误观念入手,逐步靠近中心,挖掘深层并最终予以矫正。甲:我知道还有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他认为求助者的自我陈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自己的行为,因此应该关注求助者自我言语表达的改变,其中灾变祛除起着关键的作用,他将咨询治疗分为三个阶段,自我观察、开始新的内部对话和学习新技能。乙:是的,掌握认知行为技术对咱们俩来说非常重要,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求助者解决一般的心理问题,对抑郁、恐惧等神经症也有明显效果,但它不能解决所有心理问题,因此咱们还要尽快掌握其他的理论和方法。甲:对,说到底还是要多进行咨询实践。

  • A. 咨询师提问要宽泛
  • B. 引出求助者隐藏的问题
  • C. 谈话内容应该具体
  • D. 引导求助者来体验反省
标记 纠错
22.

共用题干

以下是学习心理咨询师课程的两个学生甲和乙,在学习认知行为疗法时的一段谈话。甲:我曾经学习过认知行为疗法,但有些问题不是很明白,我怎么理解这个方法的基本理论呢?乙:认知行为疗法是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咨询方法。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的关系。第二,求助者的心理痛苦的原因是认知发生了机能障碍。第三,强调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与行为。第四,这是针对具体的和结构性的目标问题的长期和启发引导性的咨询。甲:是的,我感觉应该在咨询中首先帮助求助者认识其行为问题背后的错误认知观念,但我对提问和自我审查技术还理解得不深刻。乙:所谓提问,就是咨询师提出特定的问题,引出求助者以前经历过但被忽略了的问题。所谓自我审查,就是鼓励求助者说出他对自己的看法,并对自己的看法进行细致的体验和反省。这两个技术的关键是引导求助者时谈话内容要给予具体的、可见的事实,避免空洞的理论讨论。甲:求助者的错误观念是分层次的,表层的错误观念比较好解决,通过提问、演示和模仿三个技术就可以解决,可深层错误观念就没那么容易了。乙:是的,矫正核心错误观念的技术是语义分析技术,最为关键的是改变求助者原有的“主一谓一表”句式结构,从而使求助者根据较为客观的标准看待自己的问题,用对具体事件的评价取代对自我的整体性评价,从而改变根深蒂固的核心错误观念。甲:是的,在改变认知中,咨询师应该强调自助的家庭作业,通过家庭作业,求助者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检验他们的信念,实际上这也是治疗过程的延续。乙:使用认知行为疗法要特别注意理解原理,贝克的理论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共同感受、自动化思维和规则,由此引出了认知歪曲的概念,如主观推断,选择性概括,过度概括,夸大或缩小,个人化,个性化,贴标签和错贴标签,极端思维等。甲:是的,我理解改变情绪与行为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改变不正确及功能失调的思维,贝克提出了五种具体的认知治疗技术,识别自动化思维,识别认知性错误,真实性验证,学习新的内部对话,去中心化,认知改变的评估,通过这些技术,最终解决求助者的问题。乙:对,除此之外,还有雷米的理论,实际上雷米与贝克理论的基本前提都是一致的,但雷米更强调自我概念,他提出了“中心-边缘”模型,他认为每一组群集中的各个错误观念,其重要性是不同的。他提出治疗的目的是揭示并改变那些中心的、深层的错误观念,而治疗手段应从边缘、表层的错误观念入手,逐步靠近中心,挖掘深层并最终予以矫正。甲:我知道还有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他认为求助者的自我陈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自己的行为,因此应该关注求助者自我言语表达的改变,其中灾变祛除起着关键的作用,他将咨询治疗分为三个阶段,自我观察、开始新的内部对话和学习新技能。乙:是的,掌握认知行为技术对咱们俩来说非常重要,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求助者解决一般的心理问题,对抑郁、恐惧等神经症也有明显效果,但它不能解决所有心理问题,因此咱们还要尽快掌握其他的理论和方法。甲:对,说到底还是要多进行咨询实践。

  • A. 咨询师应该布置家庭作业
  • B. 求助者在咨询师帮助之下完成
  • C. 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新观念
  • D. 求助者在日常生活中独自完成
标记 纠错
23.

共用题干

以下是学习心理咨询师课程的两个学生甲和乙,在学习认知行为疗法时的一段谈话。甲:我曾经学习过认知行为疗法,但有些问题不是很明白,我怎么理解这个方法的基本理论呢?乙:认知行为疗法是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咨询方法。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的关系。第二,求助者的心理痛苦的原因是认知发生了机能障碍。第三,强调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与行为。第四,这是针对具体的和结构性的目标问题的长期和启发引导性的咨询。甲:是的,我感觉应该在咨询中首先帮助求助者认识其行为问题背后的错误认知观念,但我对提问和自我审查技术还理解得不深刻。乙:所谓提问,就是咨询师提出特定的问题,引出求助者以前经历过但被忽略了的问题。所谓自我审查,就是鼓励求助者说出他对自己的看法,并对自己的看法进行细致的体验和反省。这两个技术的关键是引导求助者时谈话内容要给予具体的、可见的事实,避免空洞的理论讨论。甲:求助者的错误观念是分层次的,表层的错误观念比较好解决,通过提问、演示和模仿三个技术就可以解决,可深层错误观念就没那么容易了。乙:是的,矫正核心错误观念的技术是语义分析技术,最为关键的是改变求助者原有的“主一谓一表”句式结构,从而使求助者根据较为客观的标准看待自己的问题,用对具体事件的评价取代对自我的整体性评价,从而改变根深蒂固的核心错误观念。甲:是的,在改变认知中,咨询师应该强调自助的家庭作业,通过家庭作业,求助者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检验他们的信念,实际上这也是治疗过程的延续。乙:使用认知行为疗法要特别注意理解原理,贝克的理论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共同感受、自动化思维和规则,由此引出了认知歪曲的概念,如主观推断,选择性概括,过度概括,夸大或缩小,个人化,个性化,贴标签和错贴标签,极端思维等。甲:是的,我理解改变情绪与行为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改变不正确及功能失调的思维,贝克提出了五种具体的认知治疗技术,识别自动化思维,识别认知性错误,真实性验证,学习新的内部对话,去中心化,认知改变的评估,通过这些技术,最终解决求助者的问题。乙:对,除此之外,还有雷米的理论,实际上雷米与贝克理论的基本前提都是一致的,但雷米更强调自我概念,他提出了“中心-边缘”模型,他认为每一组群集中的各个错误观念,其重要性是不同的。他提出治疗的目的是揭示并改变那些中心的、深层的错误观念,而治疗手段应从边缘、表层的错误观念入手,逐步靠近中心,挖掘深层并最终予以矫正。甲:我知道还有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他认为求助者的自我陈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自己的行为,因此应该关注求助者自我言语表达的改变,其中灾变祛除起着关键的作用,他将咨询治疗分为三个阶段,自我观察、开始新的内部对话和学习新技能。乙:是的,掌握认知行为技术对咱们俩来说非常重要,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求助者解决一般的心理问题,对抑郁、恐惧等神经症也有明显效果,但它不能解决所有心理问题,因此咱们还要尽快掌握其他的理论和方法。甲:对,说到底还是要多进行咨询实践。

  • A. 通情达理
  • B. 自动化思维
  • C. 共同感受
  • D. 极端化思维
标记 纠错
24.

共用题干

以下是学习心理咨询师课程的两个学生甲和乙,在学习认知行为疗法时的一段谈话。甲:我曾经学习过认知行为疗法,但有些问题不是很明白,我怎么理解这个方法的基本理论呢?乙:认知行为疗法是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咨询方法。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的关系。第二,求助者的心理痛苦的原因是认知发生了机能障碍。第三,强调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与行为。第四,这是针对具体的和结构性的目标问题的长期和启发引导性的咨询。甲:是的,我感觉应该在咨询中首先帮助求助者认识其行为问题背后的错误认知观念,但我对提问和自我审查技术还理解得不深刻。乙:所谓提问,就是咨询师提出特定的问题,引出求助者以前经历过但被忽略了的问题。所谓自我审查,就是鼓励求助者说出他对自己的看法,并对自己的看法进行细致的体验和反省。这两个技术的关键是引导求助者时谈话内容要给予具体的、可见的事实,避免空洞的理论讨论。甲:求助者的错误观念是分层次的,表层的错误观念比较好解决,通过提问、演示和模仿三个技术就可以解决,可深层错误观念就没那么容易了。乙:是的,矫正核心错误观念的技术是语义分析技术,最为关键的是改变求助者原有的“主一谓一表”句式结构,从而使求助者根据较为客观的标准看待自己的问题,用对具体事件的评价取代对自我的整体性评价,从而改变根深蒂固的核心错误观念。甲:是的,在改变认知中,咨询师应该强调自助的家庭作业,通过家庭作业,求助者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检验他们的信念,实际上这也是治疗过程的延续。乙:使用认知行为疗法要特别注意理解原理,贝克的理论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共同感受、自动化思维和规则,由此引出了认知歪曲的概念,如主观推断,选择性概括,过度概括,夸大或缩小,个人化,个性化,贴标签和错贴标签,极端思维等。甲:是的,我理解改变情绪与行为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改变不正确及功能失调的思维,贝克提出了五种具体的认知治疗技术,识别自动化思维,识别认知性错误,真实性验证,学习新的内部对话,去中心化,认知改变的评估,通过这些技术,最终解决求助者的问题。乙:对,除此之外,还有雷米的理论,实际上雷米与贝克理论的基本前提都是一致的,但雷米更强调自我概念,他提出了“中心-边缘”模型,他认为每一组群集中的各个错误观念,其重要性是不同的。他提出治疗的目的是揭示并改变那些中心的、深层的错误观念,而治疗手段应从边缘、表层的错误观念入手,逐步靠近中心,挖掘深层并最终予以矫正。甲:我知道还有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他认为求助者的自我陈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自己的行为,因此应该关注求助者自我言语表达的改变,其中灾变祛除起着关键的作用,他将咨询治疗分为三个阶段,自我观察、开始新的内部对话和学习新技能。乙:是的,掌握认知行为技术对咱们俩来说非常重要,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求助者解决一般的心理问题,对抑郁、恐惧等神经症也有明显效果,但它不能解决所有心理问题,因此咱们还要尽快掌握其他的理论和方法。甲:对,说到底还是要多进行咨询实践。

  • A. 识别自动化思维
  • B. 对假设进行真实性验证
  • C. 认知改变的评估
  • D. 学习新的内部对话
标记 纠错
25.

共用题干

以下是学习心理咨询师课程的两个学生甲和乙,在学习认知行为疗法时的一段谈话。甲:我曾经学习过认知行为疗法,但有些问题不是很明白,我怎么理解这个方法的基本理论呢?乙:认知行为疗法是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咨询方法。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的关系。第二,求助者的心理痛苦的原因是认知发生了机能障碍。第三,强调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与行为。第四,这是针对具体的和结构性的目标问题的长期和启发引导性的咨询。甲:是的,我感觉应该在咨询中首先帮助求助者认识其行为问题背后的错误认知观念,但我对提问和自我审查技术还理解得不深刻。乙:所谓提问,就是咨询师提出特定的问题,引出求助者以前经历过但被忽略了的问题。所谓自我审查,就是鼓励求助者说出他对自己的看法,并对自己的看法进行细致的体验和反省。这两个技术的关键是引导求助者时谈话内容要给予具体的、可见的事实,避免空洞的理论讨论。甲:求助者的错误观念是分层次的,表层的错误观念比较好解决,通过提问、演示和模仿三个技术就可以解决,可深层错误观念就没那么容易了。乙:是的,矫正核心错误观念的技术是语义分析技术,最为关键的是改变求助者原有的“主一谓一表”句式结构,从而使求助者根据较为客观的标准看待自己的问题,用对具体事件的评价取代对自我的整体性评价,从而改变根深蒂固的核心错误观念。甲:是的,在改变认知中,咨询师应该强调自助的家庭作业,通过家庭作业,求助者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检验他们的信念,实际上这也是治疗过程的延续。乙:使用认知行为疗法要特别注意理解原理,贝克的理论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共同感受、自动化思维和规则,由此引出了认知歪曲的概念,如主观推断,选择性概括,过度概括,夸大或缩小,个人化,个性化,贴标签和错贴标签,极端思维等。甲:是的,我理解改变情绪与行为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改变不正确及功能失调的思维,贝克提出了五种具体的认知治疗技术,识别自动化思维,识别认知性错误,真实性验证,学习新的内部对话,去中心化,认知改变的评估,通过这些技术,最终解决求助者的问题。乙:对,除此之外,还有雷米的理论,实际上雷米与贝克理论的基本前提都是一致的,但雷米更强调自我概念,他提出了“中心-边缘”模型,他认为每一组群集中的各个错误观念,其重要性是不同的。他提出治疗的目的是揭示并改变那些中心的、深层的错误观念,而治疗手段应从边缘、表层的错误观念入手,逐步靠近中心,挖掘深层并最终予以矫正。甲:我知道还有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他认为求助者的自我陈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自己的行为,因此应该关注求助者自我言语表达的改变,其中灾变祛除起着关键的作用,他将咨询治疗分为三个阶段,自我观察、开始新的内部对话和学习新技能。乙:是的,掌握认知行为技术对咱们俩来说非常重要,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求助者解决一般的心理问题,对抑郁、恐惧等神经症也有明显效果,但它不能解决所有心理问题,因此咱们还要尽快掌握其他的理论和方法。甲:对,说到底还是要多进行咨询实践。

  • A. 对一般心理问题有效
  • B. 不能解决所有心理问题
  • C. 对抑郁神经症有效
  • D. 对人格障碍有显著效果
标记 纠错
26.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1岁,医科大学护理系三年级学生。案例介绍:求助者考入医科大学,三年级后开始学习临床,有时要在同学之间相互练习操作,比如注射、输液等。求助者第一次在同学身上练习输液,几次都没有成功,那个同学手背上出了一点血,求助者非常恐惧,当时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四肢颤抖,瘫坐在地。求助者原本不知道自己害怕血,现在知道自己“晕血”,觉得今后无法从事护理工作了,可已经学习了三年,转专业又很困难,内心十分苦恼。近来食欲下降,失眠。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协商决定采用冲击疗法解决对血的恐惧。经过治疗取得明显效果,求助者不再对血感到恐惧。

  • A. 惊恐障碍
  • B. 抑郁神经症
  • C. 躯体障碍
  • D. 疑病神经症
标记 纠错
27.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1岁,医科大学护理系三年级学生。案例介绍:求助者考入医科大学,三年级后开始学习临床,有时要在同学之间相互练习操作,比如注射、输液等。求助者第一次在同学身上练习输液,几次都没有成功,那个同学手背上出了一点血,求助者非常恐惧,当时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四肢颤抖,瘫坐在地。求助者原本不知道自己害怕血,现在知道自己“晕血”,觉得今后无法从事护理工作了,可已经学习了三年,转专业又很困难,内心十分苦恼。近来食欲下降,失眠。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协商决定采用冲击疗法解决对血的恐惧。经过治疗取得明显效果,求助者不再对血感到恐惧。

  • A. 持久暴露在刺激因素前
  • B. 要有主动放松过程
  • C. 不对负性情绪强化
  • D. 在施加冲击刺激时不能采取任何干预措施
标记 纠错
28.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1岁,医科大学护理系三年级学生。案例介绍:求助者考入医科大学,三年级后开始学习临床,有时要在同学之间相互练习操作,比如注射、输液等。求助者第一次在同学身上练习输液,几次都没有成功,那个同学手背上出了一点血,求助者非常恐惧,当时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四肢颤抖,瘫坐在地。求助者原本不知道自己害怕血,现在知道自己“晕血”,觉得今后无法从事护理工作了,可已经学习了三年,转专业又很困难,内心十分苦恼。近来食欲下降,失眠。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协商决定采用冲击疗法解决对血的恐惧。经过治疗取得明显效果,求助者不再对血感到恐惧。

  • A. 筛选治疗对象
  • B. 签订治疗协议
  • C. 构建焦虑等级
  • D. 实施冲击治疗
标记 纠错
29.

共用题干

下面是某求助者的WAIS-RC的测验结果:心理咨询师二级技能,历年真题,2012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专业能力》真题

  • A. 算术
  • B. 数广
  • C. 填图
  • D. 积木
标记 纠错
30.

共用题干

下面是某求助者的WAIS-RC的测验结果:心理咨询师二级技能,历年真题,2012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专业能力》真题

  • A. 听觉加工模式发展较视觉加工模式好
  • B. 视觉加工模式发展较听觉加工模式好
  • C. 操作能力明显强于言语能力
  • D. 可能有听觉性概念形成技能缺陷
标记 纠错
31.

共用题干

下面是某求助者的WAIS-RC的测验结果:心理咨询师二级技能,历年真题,2012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专业能力》真题

  • A. FIQ
  • B. VIQ
  • C. PIQ
  • D. 算术
标记 纠错
32.

共用题干

下面是某求助者的WAIS-RC的测验结果:心理咨询师二级技能,历年真题,2012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专业能力》真题

  • A. 领悟
  • B. 算术
  • C. 数广
  • D. 积木
标记 纠错
33.

共用题干

下面是某求助者MMPI-2的测验结果:心理咨询师二级技能,历年真题,2012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专业能力》真题

  • A. 该求助者回答不可信
  • B. 有诈病倾向
  • C. 两点编码类型属于突出编码
  • D. 属于症状夸大模式图
标记 纠错
34.

共用题干

下面是某求助者MMPI-2的测验结果:心理咨询师二级技能,历年真题,2012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专业能力》真题

  • A. 疑病倾向
  • B. 情绪紊乱、反复无常、行为冲动
  • C. 淡漠、悲观、行为迟缓
  • D. 天真、依赖、外露、自我陶醉
标记 纠错
35.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8岁,已婚,本科学历,教师。案例介绍:求助者是独生女,家境富足。当年谈恋爱时,其父母曾明确要求她婚后要与他们共同居住,孩子随娘家姓,求助者的男友没有明确提出反对意见。求助者结婚后与父母同住。一个多月前求助者顺产一男婴,其父母非常高兴,多次催促报户口,让孩子随求助者的姓。可求助者的丈夫坚决反对,坚持用自己的姓。求助者了解父母的守旧思想,也知道丈夫的自尊心很强,想劝说父母但担心他们生气,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想劝说丈夫又怕引发夫妻矛盾,对今后孩子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求助者不知该如何处理,内心苦恼、烦躁。后悔生了孩子,有时为小事发脾气,甚至与父母及丈夫吵架。最近有时失眠,食欲下降。曾到医院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为解决内心苦恼主动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温柔善良,孝顺父母,懂事听话,人际关系良好。平常身体健康。

  • A. 动机冲突
  • B. 后悔
  • C. 情绪低落
  • D. 失眠
标记 纠错
36.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8岁,已婚,本科学历,教师。案例介绍:求助者是独生女,家境富足。当年谈恋爱时,其父母曾明确要求她婚后要与他们共同居住,孩子随娘家姓,求助者的男友没有明确提出反对意见。求助者结婚后与父母同住。一个多月前求助者顺产一男婴,其父母非常高兴,多次催促报户口,让孩子随求助者的姓。可求助者的丈夫坚决反对,坚持用自己的姓。求助者了解父母的守旧思想,也知道丈夫的自尊心很强,想劝说父母但担心他们生气,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想劝说丈夫又怕引发夫妻矛盾,对今后孩子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求助者不知该如何处理,内心苦恼、烦躁。后悔生了孩子,有时为小事发脾气,甚至与父母及丈夫吵架。最近有时失眠,食欲下降。曾到医院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为解决内心苦恼主动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温柔善良,孝顺父母,懂事听话,人际关系良好。平常身体健康。

  • A. 父母的要求
  • B. 丈夫的反对
  • C. 生了男孩子
  • D. 孝顺父母亲
标记 纠错
37.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8岁,已婚,本科学历,教师。案例介绍:求助者是独生女,家境富足。当年谈恋爱时,其父母曾明确要求她婚后要与他们共同居住,孩子随娘家姓,求助者的男友没有明确提出反对意见。求助者结婚后与父母同住。一个多月前求助者顺产一男婴,其父母非常高兴,多次催促报户口,让孩子随求助者的姓。可求助者的丈夫坚决反对,坚持用自己的姓。求助者了解父母的守旧思想,也知道丈夫的自尊心很强,想劝说父母但担心他们生气,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想劝说丈夫又怕引发夫妻矛盾,对今后孩子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求助者不知该如何处理,内心苦恼、烦躁。后悔生了孩子,有时为小事发脾气,甚至与父母及丈夫吵架。最近有时失眠,食欲下降。曾到医院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为解决内心苦恼主动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温柔善良,孝顺父母,懂事听话,人际关系良好。平常身体健康。

  • A. 理解父母
  • B. 尊重求助者
  • C. 理解丈夫
  • D. 同情求助者
标记 纠错
38.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2岁,已婚,大学文化程度,某公司业务经理。案例介绍:求助者父母的家在郊区,自己结婚后在市内购房生活,平时与父母、哥哥、姐姐的关系很融洽。因城市改造,求助者父母的房子被拆迁了,得到了两套房子和大笔拆迁款。求助者的父母自己住一套房子,另一套给儿子,拆迁款没有分配。求助者提出建议,房子可以给哥哥,但拆迁款应该兄妹三人平分,但父母没有同意。求助者怪罪父母偏心,怪罪姐姐不和自己站在一条线上。为此与父母、哥哥、姐姐产生矛盾。求助者非常生气,内心苦恼,主动来进行心理咨询。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你能详细地说说你生气的原因吗?求助者:我父母家拆迁了,房子给了我哥哥就算了,可拆迁款总得三人平分吧,可我父母就是不听我的,我父母偏心,一心想着儿子,我哥分到了房子,占了便宜还卖乖,说我惦记父母的财产,我姐是想要钱不想出头。多年来我为家里付出很多,孝敬父母,母亲病了我陪床近一个月。侄女上大学时周末都在我家里过,我为她找工作四处张罗。我为父母和哥哥姐姐付出很多,他们怎么能这样对我呢?我很寒心,越想越生气!为这些事我们现在关系很紧张,经常吵架。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也知道了你内心的想法,你很孝顺,过去为父母哥哥姐姐付出了很多,这次因为拆迁的事与他们产生了矛盾,这让你非常生气,是这样吗?求助者:对啊,就是这样的。心理咨询师:咱们前面商定的咨询目标是减轻你的情绪困扰,现在先看看你是怎么生气的吧。求助者:怎么生的气?当然是他们这样对我让我伤心、让我生气,如果他们听我的,按照我说的做了,我怎么会生气?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如果他们听你的,按你的要求做了,你就不生气了。按你所说,你要求别人怎样做,别人就应该怎样做。求助者:对呀,我这么做是合情合理的,他们怎么就是不听呢?心理咨询师:按你所说,你信奉的是一个人要求另一个人怎样做,另一个人就应该怎样做。求助者:对啊,应该的呀。心理咨询师:因此,别人对你怎样要求,你肯定按别人要求的去做。你丈夫让你不要唠叨,你肯定马上住嘴,你女儿要求你给钱做整容,你肯定就出钱。求助者:(沉默)……不对,那怎么成呢?我丈夫做事很粗心,当然得说啦,我女儿小小年纪,怎么能做整容呢!心理咨询师:你刚讲过一个人要求别人怎样做,别人就应该怎样做,而你实际上并没有按照你丈夫、女儿的要求去做,这似乎有些矛盾,你能解释一下吗?求助者:(沉默)……他们要求得不对,当然不应该听了。心理咨询师:你看,尽管别人对你有要求,可你实际上并没有按别人要求的去做。求助者:好像是的。心理咨询师:你提出要求,别人就应该按你所说的去做,而别人提出要求,你却可以不按别人的要求去做,同样是提出要求,却有不同的结果,这怎么解释呢?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呀。心理咨询师:可你父母、哥哥也认为他们说的是对的。求助者:(沉默)我好像有些明白了,就是当人提出要求时,别人可以不按要求去做?心理咨询师:是的,你对别人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听你的,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不合理的信念会造成你的情绪困扰,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改变自己的情绪。例如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希望”,当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不会过分地怨恨别人,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求助者:我明白了,实际上就是我提出要求,别人可以听,也可能不听,我要能接受两种可能,就不会生气了。

  • A. 自我开放技术
  • B. 面质技术
  • C. 内容表达技术
  • D. 澄清技术
标记 纠错
39.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2岁,已婚,大学文化程度,某公司业务经理。案例介绍:求助者父母的家在郊区,自己结婚后在市内购房生活,平时与父母、哥哥、姐姐的关系很融洽。因城市改造,求助者父母的房子被拆迁了,得到了两套房子和大笔拆迁款。求助者的父母自己住一套房子,另一套给儿子,拆迁款没有分配。求助者提出建议,房子可以给哥哥,但拆迁款应该兄妹三人平分,但父母没有同意。求助者怪罪父母偏心,怪罪姐姐不和自己站在一条线上。为此与父母、哥哥、姐姐产生矛盾。求助者非常生气,内心苦恼,主动来进行心理咨询。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你能详细地说说你生气的原因吗?求助者:我父母家拆迁了,房子给了我哥哥就算了,可拆迁款总得三人平分吧,可我父母就是不听我的,我父母偏心,一心想着儿子,我哥分到了房子,占了便宜还卖乖,说我惦记父母的财产,我姐是想要钱不想出头。多年来我为家里付出很多,孝敬父母,母亲病了我陪床近一个月。侄女上大学时周末都在我家里过,我为她找工作四处张罗。我为父母和哥哥姐姐付出很多,他们怎么能这样对我呢?我很寒心,越想越生气!为这些事我们现在关系很紧张,经常吵架。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也知道了你内心的想法,你很孝顺,过去为父母哥哥姐姐付出了很多,这次因为拆迁的事与他们产生了矛盾,这让你非常生气,是这样吗?求助者:对啊,就是这样的。心理咨询师:咱们前面商定的咨询目标是减轻你的情绪困扰,现在先看看你是怎么生气的吧。求助者:怎么生的气?当然是他们这样对我让我伤心、让我生气,如果他们听我的,按照我说的做了,我怎么会生气?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如果他们听你的,按你的要求做了,你就不生气了。按你所说,你要求别人怎样做,别人就应该怎样做。求助者:对呀,我这么做是合情合理的,他们怎么就是不听呢?心理咨询师:按你所说,你信奉的是一个人要求另一个人怎样做,另一个人就应该怎样做。求助者:对啊,应该的呀。心理咨询师:因此,别人对你怎样要求,你肯定按别人要求的去做。你丈夫让你不要唠叨,你肯定马上住嘴,你女儿要求你给钱做整容,你肯定就出钱。求助者:(沉默)……不对,那怎么成呢?我丈夫做事很粗心,当然得说啦,我女儿小小年纪,怎么能做整容呢!心理咨询师:你刚讲过一个人要求别人怎样做,别人就应该怎样做,而你实际上并没有按照你丈夫、女儿的要求去做,这似乎有些矛盾,你能解释一下吗?求助者:(沉默)……他们要求得不对,当然不应该听了。心理咨询师:你看,尽管别人对你有要求,可你实际上并没有按别人要求的去做。求助者:好像是的。心理咨询师:你提出要求,别人就应该按你所说的去做,而别人提出要求,你却可以不按别人的要求去做,同样是提出要求,却有不同的结果,这怎么解释呢?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呀。心理咨询师:可你父母、哥哥也认为他们说的是对的。求助者:(沉默)我好像有些明白了,就是当人提出要求时,别人可以不按要求去做?心理咨询师:是的,你对别人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听你的,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不合理的信念会造成你的情绪困扰,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改变自己的情绪。例如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希望”,当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不会过分地怨恨别人,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求助者:我明白了,实际上就是我提出要求,别人可以听,也可能不听,我要能接受两种可能,就不会生气了。

  • A. 父母家拆迁
  • B. 求助者特别生气
  • C. 没分拆迁款
  • D. 别人应该听我的
标记 纠错
40.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2岁,已婚,大学文化程度,某公司业务经理。案例介绍:求助者父母的家在郊区,自己结婚后在市内购房生活,平时与父母、哥哥、姐姐的关系很融洽。因城市改造,求助者父母的房子被拆迁了,得到了两套房子和大笔拆迁款。求助者的父母自己住一套房子,另一套给儿子,拆迁款没有分配。求助者提出建议,房子可以给哥哥,但拆迁款应该兄妹三人平分,但父母没有同意。求助者怪罪父母偏心,怪罪姐姐不和自己站在一条线上。为此与父母、哥哥、姐姐产生矛盾。求助者非常生气,内心苦恼,主动来进行心理咨询。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你能详细地说说你生气的原因吗?求助者:我父母家拆迁了,房子给了我哥哥就算了,可拆迁款总得三人平分吧,可我父母就是不听我的,我父母偏心,一心想着儿子,我哥分到了房子,占了便宜还卖乖,说我惦记父母的财产,我姐是想要钱不想出头。多年来我为家里付出很多,孝敬父母,母亲病了我陪床近一个月。侄女上大学时周末都在我家里过,我为她找工作四处张罗。我为父母和哥哥姐姐付出很多,他们怎么能这样对我呢?我很寒心,越想越生气!为这些事我们现在关系很紧张,经常吵架。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也知道了你内心的想法,你很孝顺,过去为父母哥哥姐姐付出了很多,这次因为拆迁的事与他们产生了矛盾,这让你非常生气,是这样吗?求助者:对啊,就是这样的。心理咨询师:咱们前面商定的咨询目标是减轻你的情绪困扰,现在先看看你是怎么生气的吧。求助者:怎么生的气?当然是他们这样对我让我伤心、让我生气,如果他们听我的,按照我说的做了,我怎么会生气?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如果他们听你的,按你的要求做了,你就不生气了。按你所说,你要求别人怎样做,别人就应该怎样做。求助者:对呀,我这么做是合情合理的,他们怎么就是不听呢?心理咨询师:按你所说,你信奉的是一个人要求另一个人怎样做,另一个人就应该怎样做。求助者:对啊,应该的呀。心理咨询师:因此,别人对你怎样要求,你肯定按别人要求的去做。你丈夫让你不要唠叨,你肯定马上住嘴,你女儿要求你给钱做整容,你肯定就出钱。求助者:(沉默)……不对,那怎么成呢?我丈夫做事很粗心,当然得说啦,我女儿小小年纪,怎么能做整容呢!心理咨询师:你刚讲过一个人要求别人怎样做,别人就应该怎样做,而你实际上并没有按照你丈夫、女儿的要求去做,这似乎有些矛盾,你能解释一下吗?求助者:(沉默)……他们要求得不对,当然不应该听了。心理咨询师:你看,尽管别人对你有要求,可你实际上并没有按别人要求的去做。求助者:好像是的。心理咨询师:你提出要求,别人就应该按你所说的去做,而别人提出要求,你却可以不按别人的要求去做,同样是提出要求,却有不同的结果,这怎么解释呢?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呀。心理咨询师:可你父母、哥哥也认为他们说的是对的。求助者:(沉默)我好像有些明白了,就是当人提出要求时,别人可以不按要求去做?心理咨询师:是的,你对别人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听你的,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不合理的信念会造成你的情绪困扰,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改变自己的情绪。例如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希望”,当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不会过分地怨恨别人,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求助者:我明白了,实际上就是我提出要求,别人可以听,也可能不听,我要能接受两种可能,就不会生气了。

  • A. 没有分配拆迁款
  • B. 别人应该按照我的要求去做
  • C. 因利益产生矛盾
  • D. 我说得对,别人就应该听我的
标记 纠错
41.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2岁,已婚,大学文化程度,某公司业务经理。案例介绍:求助者父母的家在郊区,自己结婚后在市内购房生活,平时与父母、哥哥、姐姐的关系很融洽。因城市改造,求助者父母的房子被拆迁了,得到了两套房子和大笔拆迁款。求助者的父母自己住一套房子,另一套给儿子,拆迁款没有分配。求助者提出建议,房子可以给哥哥,但拆迁款应该兄妹三人平分,但父母没有同意。求助者怪罪父母偏心,怪罪姐姐不和自己站在一条线上。为此与父母、哥哥、姐姐产生矛盾。求助者非常生气,内心苦恼,主动来进行心理咨询。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你能详细地说说你生气的原因吗?求助者:我父母家拆迁了,房子给了我哥哥就算了,可拆迁款总得三人平分吧,可我父母就是不听我的,我父母偏心,一心想着儿子,我哥分到了房子,占了便宜还卖乖,说我惦记父母的财产,我姐是想要钱不想出头。多年来我为家里付出很多,孝敬父母,母亲病了我陪床近一个月。侄女上大学时周末都在我家里过,我为她找工作四处张罗。我为父母和哥哥姐姐付出很多,他们怎么能这样对我呢?我很寒心,越想越生气!为这些事我们现在关系很紧张,经常吵架。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也知道了你内心的想法,你很孝顺,过去为父母哥哥姐姐付出了很多,这次因为拆迁的事与他们产生了矛盾,这让你非常生气,是这样吗?求助者:对啊,就是这样的。心理咨询师:咱们前面商定的咨询目标是减轻你的情绪困扰,现在先看看你是怎么生气的吧。求助者:怎么生的气?当然是他们这样对我让我伤心、让我生气,如果他们听我的,按照我说的做了,我怎么会生气?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如果他们听你的,按你的要求做了,你就不生气了。按你所说,你要求别人怎样做,别人就应该怎样做。求助者:对呀,我这么做是合情合理的,他们怎么就是不听呢?心理咨询师:按你所说,你信奉的是一个人要求另一个人怎样做,另一个人就应该怎样做。求助者:对啊,应该的呀。心理咨询师:因此,别人对你怎样要求,你肯定按别人要求的去做。你丈夫让你不要唠叨,你肯定马上住嘴,你女儿要求你给钱做整容,你肯定就出钱。求助者:(沉默)……不对,那怎么成呢?我丈夫做事很粗心,当然得说啦,我女儿小小年纪,怎么能做整容呢!心理咨询师:你刚讲过一个人要求别人怎样做,别人就应该怎样做,而你实际上并没有按照你丈夫、女儿的要求去做,这似乎有些矛盾,你能解释一下吗?求助者:(沉默)……他们要求得不对,当然不应该听了。心理咨询师:你看,尽管别人对你有要求,可你实际上并没有按别人要求的去做。求助者:好像是的。心理咨询师:你提出要求,别人就应该按你所说的去做,而别人提出要求,你却可以不按别人的要求去做,同样是提出要求,却有不同的结果,这怎么解释呢?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呀。心理咨询师:可你父母、哥哥也认为他们说的是对的。求助者:(沉默)我好像有些明白了,就是当人提出要求时,别人可以不按要求去做?心理咨询师:是的,你对别人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听你的,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不合理的信念会造成你的情绪困扰,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改变自己的情绪。例如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希望”,当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不会过分地怨恨别人,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求助者:我明白了,实际上就是我提出要求,别人可以听,也可能不听,我要能接受两种可能,就不会生气了。

  • A. 鼓励情绪宣泄
  • B. 改变求助者处境
  • C. 建立理性信念
  • D. 矫正非理性信念
标记 纠错
单选题 (共60题,共60分)
42.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9岁,博士,某大学副教授。案例介绍:求助者在系里举办的春节联欢会上,不知什么原因,弄洒了饮料。一位老师对求助者开玩笑地说:“你心虚什么啊,手抖得这么厉害!”求助者认为别人都在看自己的笑话,就借故离开了。开学后有一次上课,校长来听课,求助者感觉手抖得很厉害,拿不住水杯。求助者认为自己手抖,多次暗暗告诉自己,不要让别人看出自己手抖。从此以后求助者很怕去人多的地方,尤其是不能在人多的场合喝水。为此以各种理由谢绝各种聚会,甚至不到公婆家吃饭。同事说她清高,婆婆似乎也有意见,丈夫很不理解。求助者感到自己出现了大问题,到多家医院做了很多检查,但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求助者认为自己有病无法解决,而别人不能理解自己,苦恼,痛苦,情绪低落。近来没有胃口,吃不下饭,失眠,已经停了几次课,自己主动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的父母是公务员,对她要求很严。求助者从小做事认真,做事要做到最好,学习成绩优秀。丈夫反映求助者很较真,在手抖的问题上无事生非。

  • A. 聚会时手抖
  • B. 认为有病
  • C. 同事开玩笑
  • D. 人格障碍
标记 纠错
43.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9岁,博士,某大学副教授。案例介绍:求助者在系里举办的春节联欢会上,不知什么原因,弄洒了饮料。一位老师对求助者开玩笑地说:“你心虚什么啊,手抖得这么厉害!”求助者认为别人都在看自己的笑话,就借故离开了。开学后有一次上课,校长来听课,求助者感觉手抖得很厉害,拿不住水杯。求助者认为自己手抖,多次暗暗告诉自己,不要让别人看出自己手抖。从此以后求助者很怕去人多的地方,尤其是不能在人多的场合喝水。为此以各种理由谢绝各种聚会,甚至不到公婆家吃饭。同事说她清高,婆婆似乎也有意见,丈夫很不理解。求助者感到自己出现了大问题,到多家医院做了很多检查,但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求助者认为自己有病无法解决,而别人不能理解自己,苦恼,痛苦,情绪低落。近来没有胃口,吃不下饭,失眠,已经停了几次课,自己主动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的父母是公务员,对她要求很严。求助者从小做事认真,做事要做到最好,学习成绩优秀。丈夫反映求助者很较真,在手抖的问题上无事生非。

  • A. 频繁检查身体
  • B. 情绪低落和苦恼
  • C. 谢绝各种聚会
  • D. 没有胃口和失眠
标记 纠错
44.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9岁,博士,某大学副教授。案例介绍:求助者在系里举办的春节联欢会上,不知什么原因,弄洒了饮料。一位老师对求助者开玩笑地说:“你心虚什么啊,手抖得这么厉害!”求助者认为别人都在看自己的笑话,就借故离开了。开学后有一次上课,校长来听课,求助者感觉手抖得很厉害,拿不住水杯。求助者认为自己手抖,多次暗暗告诉自己,不要让别人看出自己手抖。从此以后求助者很怕去人多的地方,尤其是不能在人多的场合喝水。为此以各种理由谢绝各种聚会,甚至不到公婆家吃饭。同事说她清高,婆婆似乎也有意见,丈夫很不理解。求助者感到自己出现了大问题,到多家医院做了很多检查,但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求助者认为自己有病无法解决,而别人不能理解自己,苦恼,痛苦,情绪低落。近来没有胃口,吃不下饭,失眠,已经停了几次课,自己主动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的父母是公务员,对她要求很严。求助者从小做事认真,做事要做到最好,学习成绩优秀。丈夫反映求助者很较真,在手抖的问题上无事生非。

  • A. 绝对化
  • B. 个人化
  • C. 个性化
  • D. 概括化
标记 纠错
45.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9岁,博士,某大学副教授。案例介绍:求助者在系里举办的春节联欢会上,不知什么原因,弄洒了饮料。一位老师对求助者开玩笑地说:“你心虚什么啊,手抖得这么厉害!”求助者认为别人都在看自己的笑话,就借故离开了。开学后有一次上课,校长来听课,求助者感觉手抖得很厉害,拿不住水杯。求助者认为自己手抖,多次暗暗告诉自己,不要让别人看出自己手抖。从此以后求助者很怕去人多的地方,尤其是不能在人多的场合喝水。为此以各种理由谢绝各种聚会,甚至不到公婆家吃饭。同事说她清高,婆婆似乎也有意见,丈夫很不理解。求助者感到自己出现了大问题,到多家医院做了很多检查,但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求助者认为自己有病无法解决,而别人不能理解自己,苦恼,痛苦,情绪低落。近来没有胃口,吃不下饭,失眠,已经停了几次课,自己主动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的父母是公务员,对她要求很严。求助者从小做事认真,做事要做到最好,学习成绩优秀。丈夫反映求助者很较真,在手抖的问题上无事生非。

  • A. 难以判断真伪
  • B. 存在认知偏差
  • C. 求助者说谎话
  • D. 行为出现异常
标记 纠错
46.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9岁,博士,某大学副教授。案例介绍:求助者在系里举办的春节联欢会上,不知什么原因,弄洒了饮料。一位老师对求助者开玩笑地说:“你心虚什么啊,手抖得这么厉害!”求助者认为别人都在看自己的笑话,就借故离开了。开学后有一次上课,校长来听课,求助者感觉手抖得很厉害,拿不住水杯。求助者认为自己手抖,多次暗暗告诉自己,不要让别人看出自己手抖。从此以后求助者很怕去人多的地方,尤其是不能在人多的场合喝水。为此以各种理由谢绝各种聚会,甚至不到公婆家吃饭。同事说她清高,婆婆似乎也有意见,丈夫很不理解。求助者感到自己出现了大问题,到多家医院做了很多检查,但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求助者认为自己有病无法解决,而别人不能理解自己,苦恼,痛苦,情绪低落。近来没有胃口,吃不下饭,失眠,已经停了几次课,自己主动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的父母是公务员,对她要求很严。求助者从小做事认真,做事要做到最好,学习成绩优秀。丈夫反映求助者很较真,在手抖的问题上无事生非。

  • A. 一般心理问题
  • B. 焦虑神经症
  • C. 严重心理问题
  • D.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标记 纠错
47.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9岁,博士,某大学副教授。案例介绍:求助者在系里举办的春节联欢会上,不知什么原因,弄洒了饮料。一位老师对求助者开玩笑地说:“你心虚什么啊,手抖得这么厉害!”求助者认为别人都在看自己的笑话,就借故离开了。开学后有一次上课,校长来听课,求助者感觉手抖得很厉害,拿不住水杯。求助者认为自己手抖,多次暗暗告诉自己,不要让别人看出自己手抖。从此以后求助者很怕去人多的地方,尤其是不能在人多的场合喝水。为此以各种理由谢绝各种聚会,甚至不到公婆家吃饭。同事说她清高,婆婆似乎也有意见,丈夫很不理解。求助者感到自己出现了大问题,到多家医院做了很多检查,但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求助者认为自己有病无法解决,而别人不能理解自己,苦恼,痛苦,情绪低落。近来没有胃口,吃不下饭,失眠,已经停了几次课,自己主动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的父母是公务员,对她要求很严。求助者从小做事认真,做事要做到最好,学习成绩优秀。丈夫反映求助者很较真,在手抖的问题上无事生非。

  • A. 矫正偏执人格
  • B. 缓解家庭矛盾
  • C. 改变错误认知
  • D. 改善躯体症状
标记 纠错
48.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9岁,博士,某大学副教授。案例介绍:求助者在系里举办的春节联欢会上,不知什么原因,弄洒了饮料。一位老师对求助者开玩笑地说:“你心虚什么啊,手抖得这么厉害!”求助者认为别人都在看自己的笑话,就借故离开了。开学后有一次上课,校长来听课,求助者感觉手抖得很厉害,拿不住水杯。求助者认为自己手抖,多次暗暗告诉自己,不要让别人看出自己手抖。从此以后求助者很怕去人多的地方,尤其是不能在人多的场合喝水。为此以各种理由谢绝各种聚会,甚至不到公婆家吃饭。同事说她清高,婆婆似乎也有意见,丈夫很不理解。求助者感到自己出现了大问题,到多家医院做了很多检查,但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求助者认为自己有病无法解决,而别人不能理解自己,苦恼,痛苦,情绪低落。近来没有胃口,吃不下饭,失眠,已经停了几次课,自己主动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的父母是公务员,对她要求很严。求助者从小做事认真,做事要做到最好,学习成绩优秀。丈夫反映求助者很较真,在手抖的问题上无事生非。

  • A. 语言表达
  • B. 行为表现
  • C. 认知过程
  • D. 情绪反应
标记 纠错
49.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7岁,高中二年级学生。案例介绍:求助者上中学后不知什么原因出现了挤眼睛的习惯,受到父母亲的训斥。自己也认为一个女孩子挤眉弄眼很不好,但做了很多努力,没有明显效果。主动前来寻求帮助。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你的问题已经讲清楚了,在这方面我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我有个远房外甥女以前因为紧张也有这个习惯,但我帮助她解决了,现在她都结婚了,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行为。你需要我怎样帮助你呢?求助者:我也想让您帮助我改掉这个毛病。心理咨询师:作为一个女孩子,有挤眼睛的习惯,想改掉但没有成功,你因此而苦恼,作为咨询师我能理解你内心的苦恼,我愿意帮助你。现在咱们先讨论咨询目标吧!求助者:咱们讨论?可我不懂心理学啊,再说目标就是改掉挤眼睛的坏习惯。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要按照咨询目标去帮助你解决心理问题,而咨询目标需要咱们两个人共同讨论。求助者:我明白了,我就想改掉挤眼睛的毛病,今后再也不被它困扰了。心理咨询师:挤眼睛是一种行为,而行为是可以改变的。你现在每天挤眼睛大约有多少次呢?求助者:(沉默)老师说其实我上课不怎么挤眼睛,空下来的时候经常出现,我想一天总有几百次吧,大约两三百次吧。心理咨询师:通过咨询你想改变成什么样呢?求助者:最好一次都不挤。心理咨询师:根据你目前的情况看,一次都不挤是不是目标有些高了?求助者:可能吧,可我作为一个女孩子,真不能有挤眼睛的坏习惯。心理咨询师:好吧,咱们就把不挤眼睛作为第一个目标,每天一次都不挤。改变挤眼睛的行为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阳性强化法,一种是厌恶疗法,你准备用哪种方法?求助者:两种方法?可我不懂啊!您就替我选吧。心理咨询师:好吧,我给你使用厌恶疗法改变你挤眼睛的行为。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都是被行为结果强化的,厌恶疗法就是我把你挤眼睛的行为和厌恶刺激结合,产生生理、心理上痛苦的感觉,多次结合后使你产生条件反射,当你以后挤眼睛时,就会产生恐惧,就不敢再挤眼睛了,行为因此而改变了。具体的步骤是:第一步,明确目标行为,就是挤眼睛。第二步,构建焦虑等级,看看你恐惧的程度。第三步,选择厌恶刺激。第四步,把挤眼睛的行为和厌恶刺激结合起来。求助者:我似乎明白了,那您选用的厌恶刺激可别伤到我啊!心理咨询师:你放心,我给你噪音刺激再加注射催吐剂,强度尽量小一些。求助者:那好吧,大约需要做多少次啊?这种方法会不会没效啊?心理咨询师:这种方法肯定有效。求助者:我知道了,万一没有效果,还有其他方法吗?心理咨询师:还有其他方法,如阳性强化法、认知行为疗法等。

  • A. 咨询目标由双方商定
  • B. 先要商定咨询目标
  • C. 咨询目标有多个特征
  • D. 咨询目标非常重要
标记 纠错
50.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7岁,高中二年级学生。案例介绍:求助者上中学后不知什么原因出现了挤眼睛的习惯,受到父母亲的训斥。自己也认为一个女孩子挤眉弄眼很不好,但做了很多努力,没有明显效果。主动前来寻求帮助。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你的问题已经讲清楚了,在这方面我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我有个远房外甥女以前因为紧张也有这个习惯,但我帮助她解决了,现在她都结婚了,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行为。你需要我怎样帮助你呢?求助者:我也想让您帮助我改掉这个毛病。心理咨询师:作为一个女孩子,有挤眼睛的习惯,想改掉但没有成功,你因此而苦恼,作为咨询师我能理解你内心的苦恼,我愿意帮助你。现在咱们先讨论咨询目标吧!求助者:咱们讨论?可我不懂心理学啊,再说目标就是改掉挤眼睛的坏习惯。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要按照咨询目标去帮助你解决心理问题,而咨询目标需要咱们两个人共同讨论。求助者:我明白了,我就想改掉挤眼睛的毛病,今后再也不被它困扰了。心理咨询师:挤眼睛是一种行为,而行为是可以改变的。你现在每天挤眼睛大约有多少次呢?求助者:(沉默)老师说其实我上课不怎么挤眼睛,空下来的时候经常出现,我想一天总有几百次吧,大约两三百次吧。心理咨询师:通过咨询你想改变成什么样呢?求助者:最好一次都不挤。心理咨询师:根据你目前的情况看,一次都不挤是不是目标有些高了?求助者:可能吧,可我作为一个女孩子,真不能有挤眼睛的坏习惯。心理咨询师:好吧,咱们就把不挤眼睛作为第一个目标,每天一次都不挤。改变挤眼睛的行为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阳性强化法,一种是厌恶疗法,你准备用哪种方法?求助者:两种方法?可我不懂啊!您就替我选吧。心理咨询师:好吧,我给你使用厌恶疗法改变你挤眼睛的行为。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都是被行为结果强化的,厌恶疗法就是我把你挤眼睛的行为和厌恶刺激结合,产生生理、心理上痛苦的感觉,多次结合后使你产生条件反射,当你以后挤眼睛时,就会产生恐惧,就不敢再挤眼睛了,行为因此而改变了。具体的步骤是:第一步,明确目标行为,就是挤眼睛。第二步,构建焦虑等级,看看你恐惧的程度。第三步,选择厌恶刺激。第四步,把挤眼睛的行为和厌恶刺激结合起来。求助者:我似乎明白了,那您选用的厌恶刺激可别伤到我啊!心理咨询师:你放心,我给你噪音刺激再加注射催吐剂,强度尽量小一些。求助者:那好吧,大约需要做多少次啊?这种方法会不会没效啊?心理咨询师:这种方法肯定有效。求助者:我知道了,万一没有效果,还有其他方法吗?心理咨询师:还有其他方法,如阳性强化法、认知行为疗法等。

  • A. 是否积极
  • B. 是否具体
  • C. 如何评估
  • D. 是否可行
标记 纠错
51.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7岁,高中二年级学生。案例介绍:求助者上中学后不知什么原因出现了挤眼睛的习惯,受到父母亲的训斥。自己也认为一个女孩子挤眉弄眼很不好,但做了很多努力,没有明显效果。主动前来寻求帮助。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你的问题已经讲清楚了,在这方面我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我有个远房外甥女以前因为紧张也有这个习惯,但我帮助她解决了,现在她都结婚了,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行为。你需要我怎样帮助你呢?求助者:我也想让您帮助我改掉这个毛病。心理咨询师:作为一个女孩子,有挤眼睛的习惯,想改掉但没有成功,你因此而苦恼,作为咨询师我能理解你内心的苦恼,我愿意帮助你。现在咱们先讨论咨询目标吧!求助者:咱们讨论?可我不懂心理学啊,再说目标就是改掉挤眼睛的坏习惯。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要按照咨询目标去帮助你解决心理问题,而咨询目标需要咱们两个人共同讨论。求助者:我明白了,我就想改掉挤眼睛的毛病,今后再也不被它困扰了。心理咨询师:挤眼睛是一种行为,而行为是可以改变的。你现在每天挤眼睛大约有多少次呢?求助者:(沉默)老师说其实我上课不怎么挤眼睛,空下来的时候经常出现,我想一天总有几百次吧,大约两三百次吧。心理咨询师:通过咨询你想改变成什么样呢?求助者:最好一次都不挤。心理咨询师:根据你目前的情况看,一次都不挤是不是目标有些高了?求助者:可能吧,可我作为一个女孩子,真不能有挤眼睛的坏习惯。心理咨询师:好吧,咱们就把不挤眼睛作为第一个目标,每天一次都不挤。改变挤眼睛的行为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阳性强化法,一种是厌恶疗法,你准备用哪种方法?求助者:两种方法?可我不懂啊!您就替我选吧。心理咨询师:好吧,我给你使用厌恶疗法改变你挤眼睛的行为。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都是被行为结果强化的,厌恶疗法就是我把你挤眼睛的行为和厌恶刺激结合,产生生理、心理上痛苦的感觉,多次结合后使你产生条件反射,当你以后挤眼睛时,就会产生恐惧,就不敢再挤眼睛了,行为因此而改变了。具体的步骤是:第一步,明确目标行为,就是挤眼睛。第二步,构建焦虑等级,看看你恐惧的程度。第三步,选择厌恶刺激。第四步,把挤眼睛的行为和厌恶刺激结合起来。求助者:我似乎明白了,那您选用的厌恶刺激可别伤到我啊!心理咨询师:你放心,我给你噪音刺激再加注射催吐剂,强度尽量小一些。求助者:那好吧,大约需要做多少次啊?这种方法会不会没效啊?心理咨询师:这种方法肯定有效。求助者:我知道了,万一没有效果,还有其他方法吗?心理咨询师:还有其他方法,如阳性强化法、认知行为疗法等。

  • A. 擅长使用厌恶疗法
  • B. 具有咨询经验
  • C. 不熟悉阳性强化法
  • D. 没有进行协商
标记 纠错
52.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7岁,高中二年级学生。案例介绍:求助者上中学后不知什么原因出现了挤眼睛的习惯,受到父母亲的训斥。自己也认为一个女孩子挤眉弄眼很不好,但做了很多努力,没有明显效果。主动前来寻求帮助。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你的问题已经讲清楚了,在这方面我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我有个远房外甥女以前因为紧张也有这个习惯,但我帮助她解决了,现在她都结婚了,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行为。你需要我怎样帮助你呢?求助者:我也想让您帮助我改掉这个毛病。心理咨询师:作为一个女孩子,有挤眼睛的习惯,想改掉但没有成功,你因此而苦恼,作为咨询师我能理解你内心的苦恼,我愿意帮助你。现在咱们先讨论咨询目标吧!求助者:咱们讨论?可我不懂心理学啊,再说目标就是改掉挤眼睛的坏习惯。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要按照咨询目标去帮助你解决心理问题,而咨询目标需要咱们两个人共同讨论。求助者:我明白了,我就想改掉挤眼睛的毛病,今后再也不被它困扰了。心理咨询师:挤眼睛是一种行为,而行为是可以改变的。你现在每天挤眼睛大约有多少次呢?求助者:(沉默)老师说其实我上课不怎么挤眼睛,空下来的时候经常出现,我想一天总有几百次吧,大约两三百次吧。心理咨询师:通过咨询你想改变成什么样呢?求助者:最好一次都不挤。心理咨询师:根据你目前的情况看,一次都不挤是不是目标有些高了?求助者:可能吧,可我作为一个女孩子,真不能有挤眼睛的坏习惯。心理咨询师:好吧,咱们就把不挤眼睛作为第一个目标,每天一次都不挤。改变挤眼睛的行为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阳性强化法,一种是厌恶疗法,你准备用哪种方法?求助者:两种方法?可我不懂啊!您就替我选吧。心理咨询师:好吧,我给你使用厌恶疗法改变你挤眼睛的行为。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都是被行为结果强化的,厌恶疗法就是我把你挤眼睛的行为和厌恶刺激结合,产生生理、心理上痛苦的感觉,多次结合后使你产生条件反射,当你以后挤眼睛时,就会产生恐惧,就不敢再挤眼睛了,行为因此而改变了。具体的步骤是:第一步,明确目标行为,就是挤眼睛。第二步,构建焦虑等级,看看你恐惧的程度。第三步,选择厌恶刺激。第四步,把挤眼睛的行为和厌恶刺激结合起来。求助者:我似乎明白了,那您选用的厌恶刺激可别伤到我啊!心理咨询师:你放心,我给你噪音刺激再加注射催吐剂,强度尽量小一些。求助者:那好吧,大约需要做多少次啊?这种方法会不会没效啊?心理咨询师:这种方法肯定有效。求助者:我知道了,万一没有效果,还有其他方法吗?心理咨询师:还有其他方法,如阳性强化法、认知行为疗法等。

  • A. 产生严重恐惧
  • B. 改变行为习惯
  • C. 产生不良体验
  • D. 建立条件反射
标记 纠错
53.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7岁,高中二年级学生。案例介绍:求助者上中学后不知什么原因出现了挤眼睛的习惯,受到父母亲的训斥。自己也认为一个女孩子挤眉弄眼很不好,但做了很多努力,没有明显效果。主动前来寻求帮助。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你的问题已经讲清楚了,在这方面我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我有个远房外甥女以前因为紧张也有这个习惯,但我帮助她解决了,现在她都结婚了,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行为。你需要我怎样帮助你呢?求助者:我也想让您帮助我改掉这个毛病。心理咨询师:作为一个女孩子,有挤眼睛的习惯,想改掉但没有成功,你因此而苦恼,作为咨询师我能理解你内心的苦恼,我愿意帮助你。现在咱们先讨论咨询目标吧!求助者:咱们讨论?可我不懂心理学啊,再说目标就是改掉挤眼睛的坏习惯。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要按照咨询目标去帮助你解决心理问题,而咨询目标需要咱们两个人共同讨论。求助者:我明白了,我就想改掉挤眼睛的毛病,今后再也不被它困扰了。心理咨询师:挤眼睛是一种行为,而行为是可以改变的。你现在每天挤眼睛大约有多少次呢?求助者:(沉默)老师说其实我上课不怎么挤眼睛,空下来的时候经常出现,我想一天总有几百次吧,大约两三百次吧。心理咨询师:通过咨询你想改变成什么样呢?求助者:最好一次都不挤。心理咨询师:根据你目前的情况看,一次都不挤是不是目标有些高了?求助者:可能吧,可我作为一个女孩子,真不能有挤眼睛的坏习惯。心理咨询师:好吧,咱们就把不挤眼睛作为第一个目标,每天一次都不挤。改变挤眼睛的行为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阳性强化法,一种是厌恶疗法,你准备用哪种方法?求助者:两种方法?可我不懂啊!您就替我选吧。心理咨询师:好吧,我给你使用厌恶疗法改变你挤眼睛的行为。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都是被行为结果强化的,厌恶疗法就是我把你挤眼睛的行为和厌恶刺激结合,产生生理、心理上痛苦的感觉,多次结合后使你产生条件反射,当你以后挤眼睛时,就会产生恐惧,就不敢再挤眼睛了,行为因此而改变了。具体的步骤是:第一步,明确目标行为,就是挤眼睛。第二步,构建焦虑等级,看看你恐惧的程度。第三步,选择厌恶刺激。第四步,把挤眼睛的行为和厌恶刺激结合起来。求助者:我似乎明白了,那您选用的厌恶刺激可别伤到我啊!心理咨询师:你放心,我给你噪音刺激再加注射催吐剂,强度尽量小一些。求助者:那好吧,大约需要做多少次啊?这种方法会不会没效啊?心理咨询师:这种方法肯定有效。求助者:我知道了,万一没有效果,还有其他方法吗?心理咨询师:还有其他方法,如阳性强化法、认知行为疗法等。

  • A. 根据求助者的行为而定
  • B. 只能选用一种
  • C. 根据咨询师的习惯而定
  • D. 可以多种叠加
标记 纠错
54.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7岁,高中二年级学生。案例介绍:求助者上中学后不知什么原因出现了挤眼睛的习惯,受到父母亲的训斥。自己也认为一个女孩子挤眉弄眼很不好,但做了很多努力,没有明显效果。主动前来寻求帮助。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你的问题已经讲清楚了,在这方面我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我有个远房外甥女以前因为紧张也有这个习惯,但我帮助她解决了,现在她都结婚了,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行为。你需要我怎样帮助你呢?求助者:我也想让您帮助我改掉这个毛病。心理咨询师:作为一个女孩子,有挤眼睛的习惯,想改掉但没有成功,你因此而苦恼,作为咨询师我能理解你内心的苦恼,我愿意帮助你。现在咱们先讨论咨询目标吧!求助者:咱们讨论?可我不懂心理学啊,再说目标就是改掉挤眼睛的坏习惯。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要按照咨询目标去帮助你解决心理问题,而咨询目标需要咱们两个人共同讨论。求助者:我明白了,我就想改掉挤眼睛的毛病,今后再也不被它困扰了。心理咨询师:挤眼睛是一种行为,而行为是可以改变的。你现在每天挤眼睛大约有多少次呢?求助者:(沉默)老师说其实我上课不怎么挤眼睛,空下来的时候经常出现,我想一天总有几百次吧,大约两三百次吧。心理咨询师:通过咨询你想改变成什么样呢?求助者:最好一次都不挤。心理咨询师:根据你目前的情况看,一次都不挤是不是目标有些高了?求助者:可能吧,可我作为一个女孩子,真不能有挤眼睛的坏习惯。心理咨询师:好吧,咱们就把不挤眼睛作为第一个目标,每天一次都不挤。改变挤眼睛的行为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阳性强化法,一种是厌恶疗法,你准备用哪种方法?求助者:两种方法?可我不懂啊!您就替我选吧。心理咨询师:好吧,我给你使用厌恶疗法改变你挤眼睛的行为。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都是被行为结果强化的,厌恶疗法就是我把你挤眼睛的行为和厌恶刺激结合,产生生理、心理上痛苦的感觉,多次结合后使你产生条件反射,当你以后挤眼睛时,就会产生恐惧,就不敢再挤眼睛了,行为因此而改变了。具体的步骤是:第一步,明确目标行为,就是挤眼睛。第二步,构建焦虑等级,看看你恐惧的程度。第三步,选择厌恶刺激。第四步,把挤眼睛的行为和厌恶刺激结合起来。求助者:我似乎明白了,那您选用的厌恶刺激可别伤到我啊!心理咨询师:你放心,我给你噪音刺激再加注射催吐剂,强度尽量小一些。求助者:那好吧,大约需要做多少次啊?这种方法会不会没效啊?心理咨询师:这种方法肯定有效。求助者:我知道了,万一没有效果,还有其他方法吗?心理咨询师:还有其他方法,如阳性强化法、认知行为疗法等。

  • A. 依求助者理解程度而定
  • B. 强烈的
  • C. 根据咨询师的习惯而定
  • D. 温和的
标记 纠错
55.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7岁,高中二年级学生。案例介绍:求助者上中学后不知什么原因出现了挤眼睛的习惯,受到父母亲的训斥。自己也认为一个女孩子挤眉弄眼很不好,但做了很多努力,没有明显效果。主动前来寻求帮助。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你的问题已经讲清楚了,在这方面我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我有个远房外甥女以前因为紧张也有这个习惯,但我帮助她解决了,现在她都结婚了,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行为。你需要我怎样帮助你呢?求助者:我也想让您帮助我改掉这个毛病。心理咨询师:作为一个女孩子,有挤眼睛的习惯,想改掉但没有成功,你因此而苦恼,作为咨询师我能理解你内心的苦恼,我愿意帮助你。现在咱们先讨论咨询目标吧!求助者:咱们讨论?可我不懂心理学啊,再说目标就是改掉挤眼睛的坏习惯。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要按照咨询目标去帮助你解决心理问题,而咨询目标需要咱们两个人共同讨论。求助者:我明白了,我就想改掉挤眼睛的毛病,今后再也不被它困扰了。心理咨询师:挤眼睛是一种行为,而行为是可以改变的。你现在每天挤眼睛大约有多少次呢?求助者:(沉默)老师说其实我上课不怎么挤眼睛,空下来的时候经常出现,我想一天总有几百次吧,大约两三百次吧。心理咨询师:通过咨询你想改变成什么样呢?求助者:最好一次都不挤。心理咨询师:根据你目前的情况看,一次都不挤是不是目标有些高了?求助者:可能吧,可我作为一个女孩子,真不能有挤眼睛的坏习惯。心理咨询师:好吧,咱们就把不挤眼睛作为第一个目标,每天一次都不挤。改变挤眼睛的行为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阳性强化法,一种是厌恶疗法,你准备用哪种方法?求助者:两种方法?可我不懂啊!您就替我选吧。心理咨询师:好吧,我给你使用厌恶疗法改变你挤眼睛的行为。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都是被行为结果强化的,厌恶疗法就是我把你挤眼睛的行为和厌恶刺激结合,产生生理、心理上痛苦的感觉,多次结合后使你产生条件反射,当你以后挤眼睛时,就会产生恐惧,就不敢再挤眼睛了,行为因此而改变了。具体的步骤是:第一步,明确目标行为,就是挤眼睛。第二步,构建焦虑等级,看看你恐惧的程度。第三步,选择厌恶刺激。第四步,把挤眼睛的行为和厌恶刺激结合起来。求助者:我似乎明白了,那您选用的厌恶刺激可别伤到我啊!心理咨询师:你放心,我给你噪音刺激再加注射催吐剂,强度尽量小一些。求助者:那好吧,大约需要做多少次啊?这种方法会不会没效啊?心理咨询师:这种方法肯定有效。求助者:我知道了,万一没有效果,还有其他方法吗?心理咨询师:还有其他方法,如阳性强化法、认知行为疗法等。

  • A. 相关资质
  • B. 咨询经验
  • C. 使用条件
  • D. 理论基础
标记 纠错
56.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李某,男性,58岁,某剧团演员。案例介绍:李某外表英俊,事业有成,经常在各地演出。妻子反映李某为人低调,态度谦和,但近来明显脾气暴躁,与同事和邻居产生严重的人际关系矛盾,遂强行将丈夫带来咨询。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李某的一段对话。心理咨询师:你妻子希望我帮助你,你想得到什么心理帮助呢?李某:我没有什么心理问题,都是我们团里那些女人闹的,你还是去帮帮她们吧。心理咨询师:你能具体说说你们团里那些女士闹了些什么吗?李某:我……(沉默)我都不好意思说。心理咨询师:这样的,我们有职业要求,为你所说的保密,我会按照职业要求去做,你可以把你内心的想法告诉我,我一定为你保密。李某:好吧,我告诉你是怎么回事。我业务能力强,是团里的台柱子,别人都叫我“老帅哥”。我是正派人,有家有业,可这几年总有女的喜欢我,弄得我特别生气,很烦。心理咨询师:总有女的喜欢你,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李某:我们是个大剧团,有好几栋宿舍楼,团里的人再加上家属,人多,女士更多。我是“老帅哥”啊,走在路上,离我近的女人都使劲朝我笑,有胆大的还嘘寒问暖,离得远的就在那里议论我。我特别生气她们说“就是他,就是他”,我就上前质问她们,可这些人死活不承认。我气得没办法,我就去找他们的丈夫,可这些人不好好管管自己的妻子,反倒让我去看病,弄得我跟团里有些人矛盾重重,这叫什么事啊!心理咨询师:还有其他的吗?李某:还有很多呢,我现在都没办法出门了,我一出门就发现总有女的跟着我,我下楼前她们就在车里等着,我出来后她们就在后面跟着,那天我跟家人到郊区玩,居然有我们剧团一个女的跟到那里。我气不过了,上前说了几句,她也不承认,险些打了起来。我报警了,警察来了没管她,反而说我,我向单位领导反映,弄得人际关系很不好。现在我也没法上班了,这些事气得我睡不着。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请问您以前做过精神科检查吗?李某:我又没有精神病,做什么检查啊?查出问题怎么办?

  • A. 客观事实
  • B. 夸大妄想
  • C. 嫉妒妄想
  • D. 关系妄想
标记 纠错
57.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李某,男性,58岁,某剧团演员。案例介绍:李某外表英俊,事业有成,经常在各地演出。妻子反映李某为人低调,态度谦和,但近来明显脾气暴躁,与同事和邻居产生严重的人际关系矛盾,遂强行将丈夫带来咨询。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李某的一段对话。心理咨询师:你妻子希望我帮助你,你想得到什么心理帮助呢?李某:我没有什么心理问题,都是我们团里那些女人闹的,你还是去帮帮她们吧。心理咨询师:你能具体说说你们团里那些女士闹了些什么吗?李某:我……(沉默)我都不好意思说。心理咨询师:这样的,我们有职业要求,为你所说的保密,我会按照职业要求去做,你可以把你内心的想法告诉我,我一定为你保密。李某:好吧,我告诉你是怎么回事。我业务能力强,是团里的台柱子,别人都叫我“老帅哥”。我是正派人,有家有业,可这几年总有女的喜欢我,弄得我特别生气,很烦。心理咨询师:总有女的喜欢你,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李某:我们是个大剧团,有好几栋宿舍楼,团里的人再加上家属,人多,女士更多。我是“老帅哥”啊,走在路上,离我近的女人都使劲朝我笑,有胆大的还嘘寒问暖,离得远的就在那里议论我。我特别生气她们说“就是他,就是他”,我就上前质问她们,可这些人死活不承认。我气得没办法,我就去找他们的丈夫,可这些人不好好管管自己的妻子,反倒让我去看病,弄得我跟团里有些人矛盾重重,这叫什么事啊!心理咨询师:还有其他的吗?李某:还有很多呢,我现在都没办法出门了,我一出门就发现总有女的跟着我,我下楼前她们就在车里等着,我出来后她们就在后面跟着,那天我跟家人到郊区玩,居然有我们剧团一个女的跟到那里。我气不过了,上前说了几句,她也不承认,险些打了起来。我报警了,警察来了没管她,反而说我,我向单位领导反映,弄得人际关系很不好。现在我也没法上班了,这些事气得我睡不着。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请问您以前做过精神科检查吗?李某:我又没有精神病,做什么检查啊?查出问题怎么办?

  • A. 真性幻听
  • B. 行为异常
  • C. 假性幻听
  • D. 思维异常
标记 纠错
58.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李某,男性,58岁,某剧团演员。案例介绍:李某外表英俊,事业有成,经常在各地演出。妻子反映李某为人低调,态度谦和,但近来明显脾气暴躁,与同事和邻居产生严重的人际关系矛盾,遂强行将丈夫带来咨询。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李某的一段对话。心理咨询师:你妻子希望我帮助你,你想得到什么心理帮助呢?李某:我没有什么心理问题,都是我们团里那些女人闹的,你还是去帮帮她们吧。心理咨询师:你能具体说说你们团里那些女士闹了些什么吗?李某:我……(沉默)我都不好意思说。心理咨询师:这样的,我们有职业要求,为你所说的保密,我会按照职业要求去做,你可以把你内心的想法告诉我,我一定为你保密。李某:好吧,我告诉你是怎么回事。我业务能力强,是团里的台柱子,别人都叫我“老帅哥”。我是正派人,有家有业,可这几年总有女的喜欢我,弄得我特别生气,很烦。心理咨询师:总有女的喜欢你,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李某:我们是个大剧团,有好几栋宿舍楼,团里的人再加上家属,人多,女士更多。我是“老帅哥”啊,走在路上,离我近的女人都使劲朝我笑,有胆大的还嘘寒问暖,离得远的就在那里议论我。我特别生气她们说“就是他,就是他”,我就上前质问她们,可这些人死活不承认。我气得没办法,我就去找他们的丈夫,可这些人不好好管管自己的妻子,反倒让我去看病,弄得我跟团里有些人矛盾重重,这叫什么事啊!心理咨询师:还有其他的吗?李某:还有很多呢,我现在都没办法出门了,我一出门就发现总有女的跟着我,我下楼前她们就在车里等着,我出来后她们就在后面跟着,那天我跟家人到郊区玩,居然有我们剧团一个女的跟到那里。我气不过了,上前说了几句,她也不承认,险些打了起来。我报警了,警察来了没管她,反而说我,我向单位领导反映,弄得人际关系很不好。现在我也没法上班了,这些事气得我睡不着。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请问您以前做过精神科检查吗?李某:我又没有精神病,做什么检查啊?查出问题怎么办?

  • A. 能认识自己
  • B. 对检查存在顾虑
  • C. 没有自知力
  • D. 担心检查的结果
标记 纠错
59.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李某,男性,58岁,某剧团演员。案例介绍:李某外表英俊,事业有成,经常在各地演出。妻子反映李某为人低调,态度谦和,但近来明显脾气暴躁,与同事和邻居产生严重的人际关系矛盾,遂强行将丈夫带来咨询。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李某的一段对话。心理咨询师:你妻子希望我帮助你,你想得到什么心理帮助呢?李某:我没有什么心理问题,都是我们团里那些女人闹的,你还是去帮帮她们吧。心理咨询师:你能具体说说你们团里那些女士闹了些什么吗?李某:我……(沉默)我都不好意思说。心理咨询师:这样的,我们有职业要求,为你所说的保密,我会按照职业要求去做,你可以把你内心的想法告诉我,我一定为你保密。李某:好吧,我告诉你是怎么回事。我业务能力强,是团里的台柱子,别人都叫我“老帅哥”。我是正派人,有家有业,可这几年总有女的喜欢我,弄得我特别生气,很烦。心理咨询师:总有女的喜欢你,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李某:我们是个大剧团,有好几栋宿舍楼,团里的人再加上家属,人多,女士更多。我是“老帅哥”啊,走在路上,离我近的女人都使劲朝我笑,有胆大的还嘘寒问暖,离得远的就在那里议论我。我特别生气她们说“就是他,就是他”,我就上前质问她们,可这些人死活不承认。我气得没办法,我就去找他们的丈夫,可这些人不好好管管自己的妻子,反倒让我去看病,弄得我跟团里有些人矛盾重重,这叫什么事啊!心理咨询师:还有其他的吗?李某:还有很多呢,我现在都没办法出门了,我一出门就发现总有女的跟着我,我下楼前她们就在车里等着,我出来后她们就在后面跟着,那天我跟家人到郊区玩,居然有我们剧团一个女的跟到那里。我气不过了,上前说了几句,她也不承认,险些打了起来。我报警了,警察来了没管她,反而说我,我向单位领导反映,弄得人际关系很不好。现在我也没法上班了,这些事气得我睡不着。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请问您以前做过精神科检查吗?李某:我又没有精神病,做什么检查啊?查出问题怎么办?

  • A. 无法判定
  • B. 关系妄想
  • C. 客观事实
  • D. 钟情妄想
标记 纠错
60.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李某,男性,58岁,某剧团演员。案例介绍:李某外表英俊,事业有成,经常在各地演出。妻子反映李某为人低调,态度谦和,但近来明显脾气暴躁,与同事和邻居产生严重的人际关系矛盾,遂强行将丈夫带来咨询。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李某的一段对话。心理咨询师:你妻子希望我帮助你,你想得到什么心理帮助呢?李某:我没有什么心理问题,都是我们团里那些女人闹的,你还是去帮帮她们吧。心理咨询师:你能具体说说你们团里那些女士闹了些什么吗?李某:我……(沉默)我都不好意思说。心理咨询师:这样的,我们有职业要求,为你所说的保密,我会按照职业要求去做,你可以把你内心的想法告诉我,我一定为你保密。李某:好吧,我告诉你是怎么回事。我业务能力强,是团里的台柱子,别人都叫我“老帅哥”。我是正派人,有家有业,可这几年总有女的喜欢我,弄得我特别生气,很烦。心理咨询师:总有女的喜欢你,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李某:我们是个大剧团,有好几栋宿舍楼,团里的人再加上家属,人多,女士更多。我是“老帅哥”啊,走在路上,离我近的女人都使劲朝我笑,有胆大的还嘘寒问暖,离得远的就在那里议论我。我特别生气她们说“就是他,就是他”,我就上前质问她们,可这些人死活不承认。我气得没办法,我就去找他们的丈夫,可这些人不好好管管自己的妻子,反倒让我去看病,弄得我跟团里有些人矛盾重重,这叫什么事啊!心理咨询师:还有其他的吗?李某:还有很多呢,我现在都没办法出门了,我一出门就发现总有女的跟着我,我下楼前她们就在车里等着,我出来后她们就在后面跟着,那天我跟家人到郊区玩,居然有我们剧团一个女的跟到那里。我气不过了,上前说了几句,她也不承认,险些打了起来。我报警了,警察来了没管她,反而说我,我向单位领导反映,弄得人际关系很不好。现在我也没法上班了,这些事气得我睡不着。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请问您以前做过精神科检查吗?李某:我又没有精神病,做什么检查啊?查出问题怎么办?

  • A. 严重心理问题
  • B. 偏执人格障碍
  • C. 心理生理障碍
  • D. 精神病性障碍
标记 纠错
61.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6岁,某中学高一年级学生。案例介绍:求助者自幼生长在农村,半年前考入市里的中学。学校的教室和宿舍都在楼房里,求助者第一次在窗边站立时非常害怕。有一次和同学参观电视塔,求助者站在瞭望平台上内心极其恐惧,出现胸闷、心慌、全身发抖、手脚出冷汗等症状,几乎瘫坐在地上。从此以后求助者不敢在窗边站立,不敢到楼顶晒被子。学校为了保护学生视力,一定时间后就要轮换座位,求助者轮到自己到窗边时,无论如何都要找老师要求换座位。求助者自己也明明知道坐在窗边不会掉下去,实际上没有什么好怕的,也曾逼着自己站在窗边,但最终都因害怕而失败。后来甚至不敢和同学去看电影,到商店购物。求助者恨自己胆小,担心今后的学业与生活,内心非常痛苦。求助者现在无法安心学习,情绪很低落,甚至想回到农村学校去,但又不甘心失去在市里的学习机会,迫切要求解决“恐惧”的问题,摆脱痛苦,在老师陪同下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家在农村,从小懂事听话,胆小怕事,性格内向,学习勤奋,人际关系良好。求助者在操场上和一楼餐厅里感觉良好。

  • A. 1~2分
  • B. 2~3分
  • C. 3~4分
  • D. 4~5分
标记 纠错
62.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6岁,某中学高一年级学生。案例介绍:求助者自幼生长在农村,半年前考入市里的中学。学校的教室和宿舍都在楼房里,求助者第一次在窗边站立时非常害怕。有一次和同学参观电视塔,求助者站在瞭望平台上内心极其恐惧,出现胸闷、心慌、全身发抖、手脚出冷汗等症状,几乎瘫坐在地上。从此以后求助者不敢在窗边站立,不敢到楼顶晒被子。学校为了保护学生视力,一定时间后就要轮换座位,求助者轮到自己到窗边时,无论如何都要找老师要求换座位。求助者自己也明明知道坐在窗边不会掉下去,实际上没有什么好怕的,也曾逼着自己站在窗边,但最终都因害怕而失败。后来甚至不敢和同学去看电影,到商店购物。求助者恨自己胆小,担心今后的学业与生活,内心非常痛苦。求助者现在无法安心学习,情绪很低落,甚至想回到农村学校去,但又不甘心失去在市里的学习机会,迫切要求解决“恐惧”的问题,摆脱痛苦,在老师陪同下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家在农村,从小懂事听话,胆小怕事,性格内向,学习勤奋,人际关系良好。求助者在操场上和一楼餐厅里感觉良好。

  • A. 不敢在窗边站
  • B. 不能到商店购物
  • C. 不敢去看电影
  • D. 不甘心失去机会
标记 纠错
63.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6岁,某中学高一年级学生。案例介绍:求助者自幼生长在农村,半年前考入市里的中学。学校的教室和宿舍都在楼房里,求助者第一次在窗边站立时非常害怕。有一次和同学参观电视塔,求助者站在瞭望平台上内心极其恐惧,出现胸闷、心慌、全身发抖、手脚出冷汗等症状,几乎瘫坐在地上。从此以后求助者不敢在窗边站立,不敢到楼顶晒被子。学校为了保护学生视力,一定时间后就要轮换座位,求助者轮到自己到窗边时,无论如何都要找老师要求换座位。求助者自己也明明知道坐在窗边不会掉下去,实际上没有什么好怕的,也曾逼着自己站在窗边,但最终都因害怕而失败。后来甚至不敢和同学去看电影,到商店购物。求助者恨自己胆小,担心今后的学业与生活,内心非常痛苦。求助者现在无法安心学习,情绪很低落,甚至想回到农村学校去,但又不甘心失去在市里的学习机会,迫切要求解决“恐惧”的问题,摆脱痛苦,在老师陪同下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家在农村,从小懂事听话,胆小怕事,性格内向,学习勤奋,人际关系良好。求助者在操场上和一楼餐厅里感觉良好。

  • A. 焦虑神经症
  • B. 抑郁神经症
  • C. 恐惧神经症
  • D. 强迫神经症
标记 纠错
64.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6岁,某中学高一年级学生。案例介绍:求助者自幼生长在农村,半年前考入市里的中学。学校的教室和宿舍都在楼房里,求助者第一次在窗边站立时非常害怕。有一次和同学参观电视塔,求助者站在瞭望平台上内心极其恐惧,出现胸闷、心慌、全身发抖、手脚出冷汗等症状,几乎瘫坐在地上。从此以后求助者不敢在窗边站立,不敢到楼顶晒被子。学校为了保护学生视力,一定时间后就要轮换座位,求助者轮到自己到窗边时,无论如何都要找老师要求换座位。求助者自己也明明知道坐在窗边不会掉下去,实际上没有什么好怕的,也曾逼着自己站在窗边,但最终都因害怕而失败。后来甚至不敢和同学去看电影,到商店购物。求助者恨自己胆小,担心今后的学业与生活,内心非常痛苦。求助者现在无法安心学习,情绪很低落,甚至想回到农村学校去,但又不甘心失去在市里的学习机会,迫切要求解决“恐惧”的问题,摆脱痛苦,在老师陪同下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家在农村,从小懂事听话,胆小怕事,性格内向,学习勤奋,人际关系良好。求助者在操场上和一楼餐厅里感觉良好。

  • A. 不再害怕
  • B. 恐怖感下降到目前1/3左右
  • C. 克服恐怖
  • D. 坚持自己独自到商店购物看电影
标记 纠错
65.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6岁,某中学高一年级学生。案例介绍:求助者自幼生长在农村,半年前考入市里的中学。学校的教室和宿舍都在楼房里,求助者第一次在窗边站立时非常害怕。有一次和同学参观电视塔,求助者站在瞭望平台上内心极其恐惧,出现胸闷、心慌、全身发抖、手脚出冷汗等症状,几乎瘫坐在地上。从此以后求助者不敢在窗边站立,不敢到楼顶晒被子。学校为了保护学生视力,一定时间后就要轮换座位,求助者轮到自己到窗边时,无论如何都要找老师要求换座位。求助者自己也明明知道坐在窗边不会掉下去,实际上没有什么好怕的,也曾逼着自己站在窗边,但最终都因害怕而失败。后来甚至不敢和同学去看电影,到商店购物。求助者恨自己胆小,担心今后的学业与生活,内心非常痛苦。求助者现在无法安心学习,情绪很低落,甚至想回到农村学校去,但又不甘心失去在市里的学习机会,迫切要求解决“恐惧”的问题,摆脱痛苦,在老师陪同下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家在农村,从小懂事听话,胆小怕事,性格内向,学习勤奋,人际关系良好。求助者在操场上和一楼餐厅里感觉良好。

  • A. 最大的
  • B. 均匀的
  • C. 最小的
  • D. 变化的
标记 纠错
66.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6岁,某中学高一年级学生。案例介绍:求助者自幼生长在农村,半年前考入市里的中学。学校的教室和宿舍都在楼房里,求助者第一次在窗边站立时非常害怕。有一次和同学参观电视塔,求助者站在瞭望平台上内心极其恐惧,出现胸闷、心慌、全身发抖、手脚出冷汗等症状,几乎瘫坐在地上。从此以后求助者不敢在窗边站立,不敢到楼顶晒被子。学校为了保护学生视力,一定时间后就要轮换座位,求助者轮到自己到窗边时,无论如何都要找老师要求换座位。求助者自己也明明知道坐在窗边不会掉下去,实际上没有什么好怕的,也曾逼着自己站在窗边,但最终都因害怕而失败。后来甚至不敢和同学去看电影,到商店购物。求助者恨自己胆小,担心今后的学业与生活,内心非常痛苦。求助者现在无法安心学习,情绪很低落,甚至想回到农村学校去,但又不甘心失去在市里的学习机会,迫切要求解决“恐惧”的问题,摆脱痛苦,在老师陪同下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家在农村,从小懂事听话,胆小怕事,性格内向,学习勤奋,人际关系良好。求助者在操场上和一楼餐厅里感觉良好。

  • A. 刺激从小到大递增
  • B. 不同等级交替进行
  • C. 刺激从大到小递减
  • D. 不必考虑脱敏顺序
标记 纠错
67.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6岁,某中学高一年级学生。案例介绍:求助者自幼生长在农村,半年前考入市里的中学。学校的教室和宿舍都在楼房里,求助者第一次在窗边站立时非常害怕。有一次和同学参观电视塔,求助者站在瞭望平台上内心极其恐惧,出现胸闷、心慌、全身发抖、手脚出冷汗等症状,几乎瘫坐在地上。从此以后求助者不敢在窗边站立,不敢到楼顶晒被子。学校为了保护学生视力,一定时间后就要轮换座位,求助者轮到自己到窗边时,无论如何都要找老师要求换座位。求助者自己也明明知道坐在窗边不会掉下去,实际上没有什么好怕的,也曾逼着自己站在窗边,但最终都因害怕而失败。后来甚至不敢和同学去看电影,到商店购物。求助者恨自己胆小,担心今后的学业与生活,内心非常痛苦。求助者现在无法安心学习,情绪很低落,甚至想回到农村学校去,但又不甘心失去在市里的学习机会,迫切要求解决“恐惧”的问题,摆脱痛苦,在老师陪同下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家在农村,从小懂事听话,胆小怕事,性格内向,学习勤奋,人际关系良好。求助者在操场上和一楼餐厅里感觉良好。

  • A. 劝其自己告诉老师
  • B. 请上级咨询师决定
  • C. 适当机会通报家长
  • D. 明确答应为其保密
标记 纠错
68.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2岁,已婚,大学文化程度,某公司业务经理。案例介绍:求助者父母的家在郊区,自己结婚后在市内购房生活,平时与父母、哥哥、姐姐的关系很融洽。因城市改造,求助者父母的房子被拆迁了,得到了两套房子和大笔拆迁款。求助者的父母自己住一套房子,另一套给儿子,拆迁款没有分配。求助者提出建议,房子可以给哥哥,但拆迁款应该兄妹三人平分,但父母没有同意。求助者怪罪父母偏心,怪罪姐姐不和自己站在一条线上。为此与父母、哥哥、姐姐产生矛盾。求助者非常生气,内心苦恼,主动来进行心理咨询。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你能详细地说说你生气的原因吗?求助者:我父母家拆迁了,房子给了我哥哥就算了,可拆迁款总得三人平分吧,可我父母就是不听我的,我父母偏心,一心想着儿子,我哥分到了房子,占了便宜还卖乖,说我惦记父母的财产,我姐是想要钱不想出头。多年来我为家里付出很多,孝敬父母,母亲病了我陪床近一个月。侄女上大学时周末都在我家里过,我为她找工作四处张罗。我为父母和哥哥姐姐付出很多,他们怎么能这样对我呢?我很寒心,越想越生气!为这些事我们现在关系很紧张,经常吵架。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也知道了你内心的想法,你很孝顺,过去为父母哥哥姐姐付出了很多,这次因为拆迁的事与他们产生了矛盾,这让你非常生气,是这样吗?求助者:对啊,就是这样的。心理咨询师:咱们前面商定的咨询目标是减轻你的情绪困扰,现在先看看你是怎么生气的吧。求助者:怎么生的气?当然是他们这样对我让我伤心、让我生气,如果他们听我的,按照我说的做了,我怎么会生气?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如果他们听你的,按你的要求做了,你就不生气了。按你所说,你要求别人怎样做,别人就应该怎样做。求助者:对呀,我这么做是合情合理的,他们怎么就是不听呢?心理咨询师:按你所说,你信奉的是一个人要求另一个人怎样做,另一个人就应该怎样做。求助者:对啊,应该的呀。心理咨询师:因此,别人对你怎样要求,你肯定按别人要求的去做。你丈夫让你不要唠叨,你肯定马上住嘴,你女儿要求你给钱做整容,你肯定就出钱。求助者:(沉默)……不对,那怎么成呢?我丈夫做事很粗心,当然得说啦,我女儿小小年纪,怎么能做整容呢!心理咨询师:你刚讲过一个人要求别人怎样做,别人就应该怎样做,而你实际上并没有按照你丈夫、女儿的要求去做,这似乎有些矛盾,你能解释一下吗?求助者:(沉默)……他们要求得不对,当然不应该听了。心理咨询师:你看,尽管别人对你有要求,可你实际上并没有按别人要求的去做。求助者:好像是的。心理咨询师:你提出要求,别人就应该按你所说的去做,而别人提出要求,你却可以不按别人的要求去做,同样是提出要求,却有不同的结果,这怎么解释呢?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呀。心理咨询师:可你父母、哥哥也认为他们说的是对的。求助者:(沉默)我好像有些明白了,就是当人提出要求时,别人可以不按要求去做?心理咨询师:是的,你对别人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听你的,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不合理的信念会造成你的情绪困扰,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改变自己的情绪。例如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希望”,当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不会过分地怨恨别人,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求助者:我明白了,实际上就是我提出要求,别人可以听,也可能不听,我要能接受两种可能,就不会生气了。

  • A. 启发求助者思考
  • B. 按求助者的信念推理
  • C. 改变求助者信念
  • D. 实施对求助者的教育
标记 纠错
69.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2岁,已婚,大学文化程度,某公司业务经理。案例介绍:求助者父母的家在郊区,自己结婚后在市内购房生活,平时与父母、哥哥、姐姐的关系很融洽。因城市改造,求助者父母的房子被拆迁了,得到了两套房子和大笔拆迁款。求助者的父母自己住一套房子,另一套给儿子,拆迁款没有分配。求助者提出建议,房子可以给哥哥,但拆迁款应该兄妹三人平分,但父母没有同意。求助者怪罪父母偏心,怪罪姐姐不和自己站在一条线上。为此与父母、哥哥、姐姐产生矛盾。求助者非常生气,内心苦恼,主动来进行心理咨询。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你能详细地说说你生气的原因吗?求助者:我父母家拆迁了,房子给了我哥哥就算了,可拆迁款总得三人平分吧,可我父母就是不听我的,我父母偏心,一心想着儿子,我哥分到了房子,占了便宜还卖乖,说我惦记父母的财产,我姐是想要钱不想出头。多年来我为家里付出很多,孝敬父母,母亲病了我陪床近一个月。侄女上大学时周末都在我家里过,我为她找工作四处张罗。我为父母和哥哥姐姐付出很多,他们怎么能这样对我呢?我很寒心,越想越生气!为这些事我们现在关系很紧张,经常吵架。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也知道了你内心的想法,你很孝顺,过去为父母哥哥姐姐付出了很多,这次因为拆迁的事与他们产生了矛盾,这让你非常生气,是这样吗?求助者:对啊,就是这样的。心理咨询师:咱们前面商定的咨询目标是减轻你的情绪困扰,现在先看看你是怎么生气的吧。求助者:怎么生的气?当然是他们这样对我让我伤心、让我生气,如果他们听我的,按照我说的做了,我怎么会生气?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如果他们听你的,按你的要求做了,你就不生气了。按你所说,你要求别人怎样做,别人就应该怎样做。求助者:对呀,我这么做是合情合理的,他们怎么就是不听呢?心理咨询师:按你所说,你信奉的是一个人要求另一个人怎样做,另一个人就应该怎样做。求助者:对啊,应该的呀。心理咨询师:因此,别人对你怎样要求,你肯定按别人要求的去做。你丈夫让你不要唠叨,你肯定马上住嘴,你女儿要求你给钱做整容,你肯定就出钱。求助者:(沉默)……不对,那怎么成呢?我丈夫做事很粗心,当然得说啦,我女儿小小年纪,怎么能做整容呢!心理咨询师:你刚讲过一个人要求别人怎样做,别人就应该怎样做,而你实际上并没有按照你丈夫、女儿的要求去做,这似乎有些矛盾,你能解释一下吗?求助者:(沉默)……他们要求得不对,当然不应该听了。心理咨询师:你看,尽管别人对你有要求,可你实际上并没有按别人要求的去做。求助者:好像是的。心理咨询师:你提出要求,别人就应该按你所说的去做,而别人提出要求,你却可以不按别人的要求去做,同样是提出要求,却有不同的结果,这怎么解释呢?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呀。心理咨询师:可你父母、哥哥也认为他们说的是对的。求助者:(沉默)我好像有些明白了,就是当人提出要求时,别人可以不按要求去做?心理咨询师:是的,你对别人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听你的,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不合理的信念会造成你的情绪困扰,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改变自己的情绪。例如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希望”,当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不会过分地怨恨别人,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求助者:我明白了,实际上就是我提出要求,别人可以听,也可能不听,我要能接受两种可能,就不会生气了。

  • A. 开放技术
  • B. 面质技术
  • C. 指导技术
  • D. 澄清技术
标记 纠错
70.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7岁,已婚,中学教师。案例介绍:一年多前的一天,求助者无意间看到一位很熟悉的男老师的裤子拉链没有拉好,就开玩笑地说“你也不把拉链拉好”。那位老师也和她开玩笑“你看哪儿不好,非要盯着这不该看的地方看”,当时双方开了玩笑这件事情就过去了。几个月前求助者无意间看了一位男同事一眼,刚想说些什么,又考虑想说的事情不适宜在这个场合说,连忙说“没事”“没事”。男同事困惑地问“你看什么呢?”。求助者忽然想起上次那位老师说的话“你看哪儿不好,非要盯着这不该看的地方看”,以为同事看出自己看了不该看的地方,觉得很不好意思。从此以后告诫自己千万不要盯着男士的裤子拉链看。可不知什么原因,明明要求自己不要看,可遇到男士后却总忍不住要看。求助者担心自己出现了问题,甚至上网查看自己是不是性变态。现在求助者见到男士就很紧张,为此尽量避免和男士交往,有男士参加的活动都婉拒了,近来发现就是面对自己班里的男学生,也变得很紧张。求助者觉得自己不该这样,很想控制住自己,但始终控制不住。求助者内心非常痛苦,想摆脱但摆脱不了。因此痛恨自己,焦虑不安,情绪烦躁,难以入睡,白天没精神。经常因琐事与丈夫闹矛盾,自己也无心梳妆打扮,明显不如以前关心女儿。自己主动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内向,自我要求严格,做事认真细致,谨小慎微,力争把事情做到最好。求助者很重视为人师表,多年来努力工作,深受学生和家长尊重。

  • A. 强迫观看
  • B. 强迫思维
  • C. 焦虑不安
  • D. 难以入睡
标记 纠错
71.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7岁,已婚,中学教师。案例介绍:一年多前的一天,求助者无意间看到一位很熟悉的男老师的裤子拉链没有拉好,就开玩笑地说“你也不把拉链拉好”。那位老师也和她开玩笑“你看哪儿不好,非要盯着这不该看的地方看”,当时双方开了玩笑这件事情就过去了。几个月前求助者无意间看了一位男同事一眼,刚想说些什么,又考虑想说的事情不适宜在这个场合说,连忙说“没事”“没事”。男同事困惑地问“你看什么呢?”。求助者忽然想起上次那位老师说的话“你看哪儿不好,非要盯着这不该看的地方看”,以为同事看出自己看了不该看的地方,觉得很不好意思。从此以后告诫自己千万不要盯着男士的裤子拉链看。可不知什么原因,明明要求自己不要看,可遇到男士后却总忍不住要看。求助者担心自己出现了问题,甚至上网查看自己是不是性变态。现在求助者见到男士就很紧张,为此尽量避免和男士交往,有男士参加的活动都婉拒了,近来发现就是面对自己班里的男学生,也变得很紧张。求助者觉得自己不该这样,很想控制住自己,但始终控制不住。求助者内心非常痛苦,想摆脱但摆脱不了。因此痛恨自己,焦虑不安,情绪烦躁,难以入睡,白天没精神。经常因琐事与丈夫闹矛盾,自己也无心梳妆打扮,明显不如以前关心女儿。自己主动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内向,自我要求严格,做事认真细致,谨小慎微,力争把事情做到最好。求助者很重视为人师表,多年来努力工作,深受学生和家长尊重。

  • A. 曾被人开过玩笑
  • B. 与男士交往困难
  • C. 他人有过评价
  • D. 见到男学生恐惧
标记 纠错
72.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7岁,已婚,中学教师。案例介绍:一年多前的一天,求助者无意间看到一位很熟悉的男老师的裤子拉链没有拉好,就开玩笑地说“你也不把拉链拉好”。那位老师也和她开玩笑“你看哪儿不好,非要盯着这不该看的地方看”,当时双方开了玩笑这件事情就过去了。几个月前求助者无意间看了一位男同事一眼,刚想说些什么,又考虑想说的事情不适宜在这个场合说,连忙说“没事”“没事”。男同事困惑地问“你看什么呢?”。求助者忽然想起上次那位老师说的话“你看哪儿不好,非要盯着这不该看的地方看”,以为同事看出自己看了不该看的地方,觉得很不好意思。从此以后告诫自己千万不要盯着男士的裤子拉链看。可不知什么原因,明明要求自己不要看,可遇到男士后却总忍不住要看。求助者担心自己出现了问题,甚至上网查看自己是不是性变态。现在求助者见到男士就很紧张,为此尽量避免和男士交往,有男士参加的活动都婉拒了,近来发现就是面对自己班里的男学生,也变得很紧张。求助者觉得自己不该这样,很想控制住自己,但始终控制不住。求助者内心非常痛苦,想摆脱但摆脱不了。因此痛恨自己,焦虑不安,情绪烦躁,难以入睡,白天没精神。经常因琐事与丈夫闹矛盾,自己也无心梳妆打扮,明显不如以前关心女儿。自己主动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内向,自我要求严格,做事认真细致,谨小慎微,力争把事情做到最好。求助者很重视为人师表,多年来努力工作,深受学生和家长尊重。

  • A. 想摆脱内心痛苦
  • B. 控制不住地看男士裤子拉链
  • C. 怀疑自己性变态
  • D. 很想使他人消除误解
标记 纠错
73.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7岁,已婚,中学教师。案例介绍:一年多前的一天,求助者无意间看到一位很熟悉的男老师的裤子拉链没有拉好,就开玩笑地说“你也不把拉链拉好”。那位老师也和她开玩笑“你看哪儿不好,非要盯着这不该看的地方看”,当时双方开了玩笑这件事情就过去了。几个月前求助者无意间看了一位男同事一眼,刚想说些什么,又考虑想说的事情不适宜在这个场合说,连忙说“没事”“没事”。男同事困惑地问“你看什么呢?”。求助者忽然想起上次那位老师说的话“你看哪儿不好,非要盯着这不该看的地方看”,以为同事看出自己看了不该看的地方,觉得很不好意思。从此以后告诫自己千万不要盯着男士的裤子拉链看。可不知什么原因,明明要求自己不要看,可遇到男士后却总忍不住要看。求助者担心自己出现了问题,甚至上网查看自己是不是性变态。现在求助者见到男士就很紧张,为此尽量避免和男士交往,有男士参加的活动都婉拒了,近来发现就是面对自己班里的男学生,也变得很紧张。求助者觉得自己不该这样,很想控制住自己,但始终控制不住。求助者内心非常痛苦,想摆脱但摆脱不了。因此痛恨自己,焦虑不安,情绪烦躁,难以入睡,白天没精神。经常因琐事与丈夫闹矛盾,自己也无心梳妆打扮,明显不如以前关心女儿。自己主动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内向,自我要求严格,做事认真细致,谨小慎微,力争把事情做到最好。求助者很重视为人师表,多年来努力工作,深受学生和家长尊重。

  • A. 焦虑神经症
  • B. 强迫神经症
  • C. 疑病神经症
  • D. 抑郁神经症
标记 纠错
74.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7岁,已婚,中学教师。案例介绍:一年多前的一天,求助者无意间看到一位很熟悉的男老师的裤子拉链没有拉好,就开玩笑地说“你也不把拉链拉好”。那位老师也和她开玩笑“你看哪儿不好,非要盯着这不该看的地方看”,当时双方开了玩笑这件事情就过去了。几个月前求助者无意间看了一位男同事一眼,刚想说些什么,又考虑想说的事情不适宜在这个场合说,连忙说“没事”“没事”。男同事困惑地问“你看什么呢?”。求助者忽然想起上次那位老师说的话“你看哪儿不好,非要盯着这不该看的地方看”,以为同事看出自己看了不该看的地方,觉得很不好意思。从此以后告诫自己千万不要盯着男士的裤子拉链看。可不知什么原因,明明要求自己不要看,可遇到男士后却总忍不住要看。求助者担心自己出现了问题,甚至上网查看自己是不是性变态。现在求助者见到男士就很紧张,为此尽量避免和男士交往,有男士参加的活动都婉拒了,近来发现就是面对自己班里的男学生,也变得很紧张。求助者觉得自己不该这样,很想控制住自己,但始终控制不住。求助者内心非常痛苦,想摆脱但摆脱不了。因此痛恨自己,焦虑不安,情绪烦躁,难以入睡,白天没精神。经常因琐事与丈夫闹矛盾,自己也无心梳妆打扮,明显不如以前关心女儿。自己主动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内向,自我要求严格,做事认真细致,谨小慎微,力争把事情做到最好。求助者很重视为人师表,多年来努力工作,深受学生和家长尊重。

  • A. 咨询理论
  • B. 咨询方法
  • C. 咨询技能
  • D. 咨询态度
标记 纠错
75.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7岁,已婚,中学教师。案例介绍:一年多前的一天,求助者无意间看到一位很熟悉的男老师的裤子拉链没有拉好,就开玩笑地说“你也不把拉链拉好”。那位老师也和她开玩笑“你看哪儿不好,非要盯着这不该看的地方看”,当时双方开了玩笑这件事情就过去了。几个月前求助者无意间看了一位男同事一眼,刚想说些什么,又考虑想说的事情不适宜在这个场合说,连忙说“没事”“没事”。男同事困惑地问“你看什么呢?”。求助者忽然想起上次那位老师说的话“你看哪儿不好,非要盯着这不该看的地方看”,以为同事看出自己看了不该看的地方,觉得很不好意思。从此以后告诫自己千万不要盯着男士的裤子拉链看。可不知什么原因,明明要求自己不要看,可遇到男士后却总忍不住要看。求助者担心自己出现了问题,甚至上网查看自己是不是性变态。现在求助者见到男士就很紧张,为此尽量避免和男士交往,有男士参加的活动都婉拒了,近来发现就是面对自己班里的男学生,也变得很紧张。求助者觉得自己不该这样,很想控制住自己,但始终控制不住。求助者内心非常痛苦,想摆脱但摆脱不了。因此痛恨自己,焦虑不安,情绪烦躁,难以入睡,白天没精神。经常因琐事与丈夫闹矛盾,自己也无心梳妆打扮,明显不如以前关心女儿。自己主动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内向,自我要求严格,做事认真细致,谨小慎微,力争把事情做到最好。求助者很重视为人师表,多年来努力工作,深受学生和家长尊重。

  • A. 产婆术式辩论
  • B. 行为矫正技术
  • C. 语义分析技术
  • D. 积极关注技术
标记 纠错
76.

共用题干

以下是学习心理咨询师课程的两个学生甲和乙,在学习认知行为疗法时的一段谈话。甲:我曾经学习过认知行为疗法,但有些问题不是很明白,我怎么理解这个方法的基本理论呢?乙:认知行为疗法是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咨询方法。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的关系。第二,求助者的心理痛苦的原因是认知发生了机能障碍。第三,强调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与行为。第四,这是针对具体的和结构性的目标问题的长期和启发引导性的咨询。甲:是的,我感觉应该在咨询中首先帮助求助者认识其行为问题背后的错误认知观念,但我对提问和自我审查技术还理解得不深刻。乙:所谓提问,就是咨询师提出特定的问题,引出求助者以前经历过但被忽略了的问题。所谓自我审查,就是鼓励求助者说出他对自己的看法,并对自己的看法进行细致的体验和反省。这两个技术的关键是引导求助者时谈话内容要给予具体的、可见的事实,避免空洞的理论讨论。甲:求助者的错误观念是分层次的,表层的错误观念比较好解决,通过提问、演示和模仿三个技术就可以解决,可深层错误观念就没那么容易了。乙:是的,矫正核心错误观念的技术是语义分析技术,最为关键的是改变求助者原有的“主一谓一表”句式结构,从而使求助者根据较为客观的标准看待自己的问题,用对具体事件的评价取代对自我的整体性评价,从而改变根深蒂固的核心错误观念。甲:是的,在改变认知中,咨询师应该强调自助的家庭作业,通过家庭作业,求助者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检验他们的信念,实际上这也是治疗过程的延续。乙:使用认知行为疗法要特别注意理解原理,贝克的理论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共同感受、自动化思维和规则,由此引出了认知歪曲的概念,如主观推断,选择性概括,过度概括,夸大或缩小,个人化,个性化,贴标签和错贴标签,极端思维等。甲:是的,我理解改变情绪与行为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改变不正确及功能失调的思维,贝克提出了五种具体的认知治疗技术,识别自动化思维,识别认知性错误,真实性验证,学习新的内部对话,去中心化,认知改变的评估,通过这些技术,最终解决求助者的问题。乙:对,除此之外,还有雷米的理论,实际上雷米与贝克理论的基本前提都是一致的,但雷米更强调自我概念,他提出了“中心-边缘”模型,他认为每一组群集中的各个错误观念,其重要性是不同的。他提出治疗的目的是揭示并改变那些中心的、深层的错误观念,而治疗手段应从边缘、表层的错误观念入手,逐步靠近中心,挖掘深层并最终予以矫正。甲:我知道还有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他认为求助者的自我陈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自己的行为,因此应该关注求助者自我言语表达的改变,其中灾变祛除起着关键的作用,他将咨询治疗分为三个阶段,自我观察、开始新的内部对话和学习新技能。乙:是的,掌握认知行为技术对咱们俩来说非常重要,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求助者解决一般的心理问题,对抑郁、恐惧等神经症也有明显效果,但它不能解决所有心理问题,因此咱们还要尽快掌握其他的理论和方法。甲:对,说到底还是要多进行咨询实践。

  • A. 通过改变思维进而改变认知
  • B. 是短期和教育性咨询
  • C. 求助者与咨询师是合作关系
  • D. 是长期和启发性咨询
标记 纠错
77.

共用题干

以下是学习心理咨询师课程的两个学生甲和乙,在学习认知行为疗法时的一段谈话。甲:我曾经学习过认知行为疗法,但有些问题不是很明白,我怎么理解这个方法的基本理论呢?乙:认知行为疗法是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咨询方法。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的关系。第二,求助者的心理痛苦的原因是认知发生了机能障碍。第三,强调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与行为。第四,这是针对具体的和结构性的目标问题的长期和启发引导性的咨询。甲:是的,我感觉应该在咨询中首先帮助求助者认识其行为问题背后的错误认知观念,但我对提问和自我审查技术还理解得不深刻。乙:所谓提问,就是咨询师提出特定的问题,引出求助者以前经历过但被忽略了的问题。所谓自我审查,就是鼓励求助者说出他对自己的看法,并对自己的看法进行细致的体验和反省。这两个技术的关键是引导求助者时谈话内容要给予具体的、可见的事实,避免空洞的理论讨论。甲:求助者的错误观念是分层次的,表层的错误观念比较好解决,通过提问、演示和模仿三个技术就可以解决,可深层错误观念就没那么容易了。乙:是的,矫正核心错误观念的技术是语义分析技术,最为关键的是改变求助者原有的“主一谓一表”句式结构,从而使求助者根据较为客观的标准看待自己的问题,用对具体事件的评价取代对自我的整体性评价,从而改变根深蒂固的核心错误观念。甲:是的,在改变认知中,咨询师应该强调自助的家庭作业,通过家庭作业,求助者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检验他们的信念,实际上这也是治疗过程的延续。乙:使用认知行为疗法要特别注意理解原理,贝克的理论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共同感受、自动化思维和规则,由此引出了认知歪曲的概念,如主观推断,选择性概括,过度概括,夸大或缩小,个人化,个性化,贴标签和错贴标签,极端思维等。甲:是的,我理解改变情绪与行为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改变不正确及功能失调的思维,贝克提出了五种具体的认知治疗技术,识别自动化思维,识别认知性错误,真实性验证,学习新的内部对话,去中心化,认知改变的评估,通过这些技术,最终解决求助者的问题。乙:对,除此之外,还有雷米的理论,实际上雷米与贝克理论的基本前提都是一致的,但雷米更强调自我概念,他提出了“中心-边缘”模型,他认为每一组群集中的各个错误观念,其重要性是不同的。他提出治疗的目的是揭示并改变那些中心的、深层的错误观念,而治疗手段应从边缘、表层的错误观念入手,逐步靠近中心,挖掘深层并最终予以矫正。甲:我知道还有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他认为求助者的自我陈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自己的行为,因此应该关注求助者自我言语表达的改变,其中灾变祛除起着关键的作用,他将咨询治疗分为三个阶段,自我观察、开始新的内部对话和学习新技能。乙:是的,掌握认知行为技术对咱们俩来说非常重要,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求助者解决一般的心理问题,对抑郁、恐惧等神经症也有明显效果,但它不能解决所有心理问题,因此咱们还要尽快掌握其他的理论和方法。甲:对,说到底还是要多进行咨询实践。

  • A. 建议
  • B. 演示
  • C. 提问
  • D. 模仿
标记 纠错
78.

共用题干

以下是学习心理咨询师课程的两个学生甲和乙,在学习认知行为疗法时的一段谈话。甲:我曾经学习过认知行为疗法,但有些问题不是很明白,我怎么理解这个方法的基本理论呢?乙:认知行为疗法是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咨询方法。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的关系。第二,求助者的心理痛苦的原因是认知发生了机能障碍。第三,强调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与行为。第四,这是针对具体的和结构性的目标问题的长期和启发引导性的咨询。甲:是的,我感觉应该在咨询中首先帮助求助者认识其行为问题背后的错误认知观念,但我对提问和自我审查技术还理解得不深刻。乙:所谓提问,就是咨询师提出特定的问题,引出求助者以前经历过但被忽略了的问题。所谓自我审查,就是鼓励求助者说出他对自己的看法,并对自己的看法进行细致的体验和反省。这两个技术的关键是引导求助者时谈话内容要给予具体的、可见的事实,避免空洞的理论讨论。甲:求助者的错误观念是分层次的,表层的错误观念比较好解决,通过提问、演示和模仿三个技术就可以解决,可深层错误观念就没那么容易了。乙:是的,矫正核心错误观念的技术是语义分析技术,最为关键的是改变求助者原有的“主一谓一表”句式结构,从而使求助者根据较为客观的标准看待自己的问题,用对具体事件的评价取代对自我的整体性评价,从而改变根深蒂固的核心错误观念。甲:是的,在改变认知中,咨询师应该强调自助的家庭作业,通过家庭作业,求助者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检验他们的信念,实际上这也是治疗过程的延续。乙:使用认知行为疗法要特别注意理解原理,贝克的理论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共同感受、自动化思维和规则,由此引出了认知歪曲的概念,如主观推断,选择性概括,过度概括,夸大或缩小,个人化,个性化,贴标签和错贴标签,极端思维等。甲:是的,我理解改变情绪与行为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改变不正确及功能失调的思维,贝克提出了五种具体的认知治疗技术,识别自动化思维,识别认知性错误,真实性验证,学习新的内部对话,去中心化,认知改变的评估,通过这些技术,最终解决求助者的问题。乙:对,除此之外,还有雷米的理论,实际上雷米与贝克理论的基本前提都是一致的,但雷米更强调自我概念,他提出了“中心-边缘”模型,他认为每一组群集中的各个错误观念,其重要性是不同的。他提出治疗的目的是揭示并改变那些中心的、深层的错误观念,而治疗手段应从边缘、表层的错误观念入手,逐步靠近中心,挖掘深层并最终予以矫正。甲:我知道还有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他认为求助者的自我陈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自己的行为,因此应该关注求助者自我言语表达的改变,其中灾变祛除起着关键的作用,他将咨询治疗分为三个阶段,自我观察、开始新的内部对话和学习新技能。乙:是的,掌握认知行为技术对咱们俩来说非常重要,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求助者解决一般的心理问题,对抑郁、恐惧等神经症也有明显效果,但它不能解决所有心理问题,因此咱们还要尽快掌握其他的理论和方法。甲:对,说到底还是要多进行咨询实践。

  • A. 改变原有句式结构
  • B. 如何进行语义表达
  • C. 分析原有语法结构
  • D. 着重语义结构分析
标记 纠错
79.

共用题干

以下是学习心理咨询师课程的两个学生甲和乙,在学习认知行为疗法时的一段谈话。甲:我曾经学习过认知行为疗法,但有些问题不是很明白,我怎么理解这个方法的基本理论呢?乙:认知行为疗法是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咨询方法。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的关系。第二,求助者的心理痛苦的原因是认知发生了机能障碍。第三,强调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与行为。第四,这是针对具体的和结构性的目标问题的长期和启发引导性的咨询。甲:是的,我感觉应该在咨询中首先帮助求助者认识其行为问题背后的错误认知观念,但我对提问和自我审查技术还理解得不深刻。乙:所谓提问,就是咨询师提出特定的问题,引出求助者以前经历过但被忽略了的问题。所谓自我审查,就是鼓励求助者说出他对自己的看法,并对自己的看法进行细致的体验和反省。这两个技术的关键是引导求助者时谈话内容要给予具体的、可见的事实,避免空洞的理论讨论。甲:求助者的错误观念是分层次的,表层的错误观念比较好解决,通过提问、演示和模仿三个技术就可以解决,可深层错误观念就没那么容易了。乙:是的,矫正核心错误观念的技术是语义分析技术,最为关键的是改变求助者原有的“主一谓一表”句式结构,从而使求助者根据较为客观的标准看待自己的问题,用对具体事件的评价取代对自我的整体性评价,从而改变根深蒂固的核心错误观念。甲:是的,在改变认知中,咨询师应该强调自助的家庭作业,通过家庭作业,求助者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检验他们的信念,实际上这也是治疗过程的延续。乙:使用认知行为疗法要特别注意理解原理,贝克的理论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共同感受、自动化思维和规则,由此引出了认知歪曲的概念,如主观推断,选择性概括,过度概括,夸大或缩小,个人化,个性化,贴标签和错贴标签,极端思维等。甲:是的,我理解改变情绪与行为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改变不正确及功能失调的思维,贝克提出了五种具体的认知治疗技术,识别自动化思维,识别认知性错误,真实性验证,学习新的内部对话,去中心化,认知改变的评估,通过这些技术,最终解决求助者的问题。乙:对,除此之外,还有雷米的理论,实际上雷米与贝克理论的基本前提都是一致的,但雷米更强调自我概念,他提出了“中心-边缘”模型,他认为每一组群集中的各个错误观念,其重要性是不同的。他提出治疗的目的是揭示并改变那些中心的、深层的错误观念,而治疗手段应从边缘、表层的错误观念入手,逐步靠近中心,挖掘深层并最终予以矫正。甲:我知道还有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他认为求助者的自我陈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自己的行为,因此应该关注求助者自我言语表达的改变,其中灾变祛除起着关键的作用,他将咨询治疗分为三个阶段,自我观察、开始新的内部对话和学习新技能。乙:是的,掌握认知行为技术对咱们俩来说非常重要,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求助者解决一般的心理问题,对抑郁、恐惧等神经症也有明显效果,但它不能解决所有心理问题,因此咱们还要尽快掌握其他的理论和方法。甲:对,说到底还是要多进行咨询实践。

  • A. 主观推断
  • B. 个人化
  • C. 过度概括
  • D. 个性化
标记 纠错
80.

共用题干

以下是学习心理咨询师课程的两个学生甲和乙,在学习认知行为疗法时的一段谈话。甲:我曾经学习过认知行为疗法,但有些问题不是很明白,我怎么理解这个方法的基本理论呢?乙:认知行为疗法是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咨询方法。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的关系。第二,求助者的心理痛苦的原因是认知发生了机能障碍。第三,强调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与行为。第四,这是针对具体的和结构性的目标问题的长期和启发引导性的咨询。甲:是的,我感觉应该在咨询中首先帮助求助者认识其行为问题背后的错误认知观念,但我对提问和自我审查技术还理解得不深刻。乙:所谓提问,就是咨询师提出特定的问题,引出求助者以前经历过但被忽略了的问题。所谓自我审查,就是鼓励求助者说出他对自己的看法,并对自己的看法进行细致的体验和反省。这两个技术的关键是引导求助者时谈话内容要给予具体的、可见的事实,避免空洞的理论讨论。甲:求助者的错误观念是分层次的,表层的错误观念比较好解决,通过提问、演示和模仿三个技术就可以解决,可深层错误观念就没那么容易了。乙:是的,矫正核心错误观念的技术是语义分析技术,最为关键的是改变求助者原有的“主一谓一表”句式结构,从而使求助者根据较为客观的标准看待自己的问题,用对具体事件的评价取代对自我的整体性评价,从而改变根深蒂固的核心错误观念。甲:是的,在改变认知中,咨询师应该强调自助的家庭作业,通过家庭作业,求助者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检验他们的信念,实际上这也是治疗过程的延续。乙:使用认知行为疗法要特别注意理解原理,贝克的理论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共同感受、自动化思维和规则,由此引出了认知歪曲的概念,如主观推断,选择性概括,过度概括,夸大或缩小,个人化,个性化,贴标签和错贴标签,极端思维等。甲:是的,我理解改变情绪与行为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改变不正确及功能失调的思维,贝克提出了五种具体的认知治疗技术,识别自动化思维,识别认知性错误,真实性验证,学习新的内部对话,去中心化,认知改变的评估,通过这些技术,最终解决求助者的问题。乙:对,除此之外,还有雷米的理论,实际上雷米与贝克理论的基本前提都是一致的,但雷米更强调自我概念,他提出了“中心-边缘”模型,他认为每一组群集中的各个错误观念,其重要性是不同的。他提出治疗的目的是揭示并改变那些中心的、深层的错误观念,而治疗手段应从边缘、表层的错误观念入手,逐步靠近中心,挖掘深层并最终予以矫正。甲:我知道还有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他认为求助者的自我陈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自己的行为,因此应该关注求助者自我言语表达的改变,其中灾变祛除起着关键的作用,他将咨询治疗分为三个阶段,自我观察、开始新的内部对话和学习新技能。乙:是的,掌握认知行为技术对咱们俩来说非常重要,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求助者解决一般的心理问题,对抑郁、恐惧等神经症也有明显效果,但它不能解决所有心理问题,因此咱们还要尽快掌握其他的理论和方法。甲:对,说到底还是要多进行咨询实践。

  • A. 从核心人手
  • B. 边缘核心同时进行
  • C. 从边缘人手
  • D. 根据咨询师的习惯
标记 纠错
81.

共用题干

以下是学习心理咨询师课程的两个学生甲和乙,在学习认知行为疗法时的一段谈话。甲:我曾经学习过认知行为疗法,但有些问题不是很明白,我怎么理解这个方法的基本理论呢?乙:认知行为疗法是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咨询方法。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的关系。第二,求助者的心理痛苦的原因是认知发生了机能障碍。第三,强调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与行为。第四,这是针对具体的和结构性的目标问题的长期和启发引导性的咨询。甲:是的,我感觉应该在咨询中首先帮助求助者认识其行为问题背后的错误认知观念,但我对提问和自我审查技术还理解得不深刻。乙:所谓提问,就是咨询师提出特定的问题,引出求助者以前经历过但被忽略了的问题。所谓自我审查,就是鼓励求助者说出他对自己的看法,并对自己的看法进行细致的体验和反省。这两个技术的关键是引导求助者时谈话内容要给予具体的、可见的事实,避免空洞的理论讨论。甲:求助者的错误观念是分层次的,表层的错误观念比较好解决,通过提问、演示和模仿三个技术就可以解决,可深层错误观念就没那么容易了。乙:是的,矫正核心错误观念的技术是语义分析技术,最为关键的是改变求助者原有的“主一谓一表”句式结构,从而使求助者根据较为客观的标准看待自己的问题,用对具体事件的评价取代对自我的整体性评价,从而改变根深蒂固的核心错误观念。甲:是的,在改变认知中,咨询师应该强调自助的家庭作业,通过家庭作业,求助者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检验他们的信念,实际上这也是治疗过程的延续。乙:使用认知行为疗法要特别注意理解原理,贝克的理论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共同感受、自动化思维和规则,由此引出了认知歪曲的概念,如主观推断,选择性概括,过度概括,夸大或缩小,个人化,个性化,贴标签和错贴标签,极端思维等。甲:是的,我理解改变情绪与行为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改变不正确及功能失调的思维,贝克提出了五种具体的认知治疗技术,识别自动化思维,识别认知性错误,真实性验证,学习新的内部对话,去中心化,认知改变的评估,通过这些技术,最终解决求助者的问题。乙:对,除此之外,还有雷米的理论,实际上雷米与贝克理论的基本前提都是一致的,但雷米更强调自我概念,他提出了“中心-边缘”模型,他认为每一组群集中的各个错误观念,其重要性是不同的。他提出治疗的目的是揭示并改变那些中心的、深层的错误观念,而治疗手段应从边缘、表层的错误观念入手,逐步靠近中心,挖掘深层并最终予以矫正。甲:我知道还有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他认为求助者的自我陈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自己的行为,因此应该关注求助者自我言语表达的改变,其中灾变祛除起着关键的作用,他将咨询治疗分为三个阶段,自我观察、开始新的内部对话和学习新技能。乙:是的,掌握认知行为技术对咱们俩来说非常重要,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求助者解决一般的心理问题,对抑郁、恐惧等神经症也有明显效果,但它不能解决所有心理问题,因此咱们还要尽快掌握其他的理论和方法。甲:对,说到底还是要多进行咨询实践。

  • A. 灾变祛除
  • B. 认知重建
  • C. 重新归因
  • D. 内部对话
标记 纠错
82.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1岁,医科大学护理系三年级学生。案例介绍:求助者考入医科大学,三年级后开始学习临床,有时要在同学之间相互练习操作,比如注射、输液等。求助者第一次在同学身上练习输液,几次都没有成功,那个同学手背上出了一点血,求助者非常恐惧,当时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四肢颤抖,瘫坐在地。求助者原本不知道自己害怕血,现在知道自己“晕血”,觉得今后无法从事护理工作了,可已经学习了三年,转专业又很困难,内心十分苦恼。近来食欲下降,失眠。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协商决定采用冲击疗法解决对血的恐惧。经过治疗取得明显效果,求助者不再对血感到恐惧。

  • A. 产后抑郁
  • B. 特定情境的恐惧
  • C. 考试焦虑
  • D. 亲人去世的悲伤
标记 纠错
83.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1岁,医科大学护理系三年级学生。案例介绍:求助者考入医科大学,三年级后开始学习临床,有时要在同学之间相互练习操作,比如注射、输液等。求助者第一次在同学身上练习输液,几次都没有成功,那个同学手背上出了一点血,求助者非常恐惧,当时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四肢颤抖,瘫坐在地。求助者原本不知道自己害怕血,现在知道自己“晕血”,觉得今后无法从事护理工作了,可已经学习了三年,转专业又很困难,内心十分苦恼。近来食欲下降,失眠。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协商决定采用冲击疗法解决对血的恐惧。经过治疗取得明显效果,求助者不再对血感到恐惧。

  • A. 想象引起恐惧的情境
  • B. 出现恐惧情绪
  • C. 采取措施来减轻焦虑
  • D. 觉察恐惧反应
标记 纠错
84.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1岁,医科大学护理系三年级学生。案例介绍:求助者考入医科大学,三年级后开始学习临床,有时要在同学之间相互练习操作,比如注射、输液等。求助者第一次在同学身上练习输液,几次都没有成功,那个同学手背上出了一点血,求助者非常恐惧,当时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四肢颤抖,瘫坐在地。求助者原本不知道自己害怕血,现在知道自己“晕血”,觉得今后无法从事护理工作了,可已经学习了三年,转专业又很困难,内心十分苦恼。近来食欲下降,失眠。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协商决定采用冲击疗法解决对血的恐惧。经过治疗取得明显效果,求助者不再对血感到恐惧。

  • A. 适当劝慰
  • B. 停止治疗
  • C. 给予同情
  • D. 不给强化
标记 纠错
85.

共用题干

下面是某求助者MMPI-2的测验结果:心理咨询师二级技能,历年真题,2012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专业能力》真题

  • A. 反社会性人格
  • B. 精神病性躁狂
  • C. 神经症性抑郁
  • D. 精神病性抑郁
标记 纠错
86.

共用题干

下面是某求助者MMPI-2的测验结果:心理咨询师二级技能,历年真题,2012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专业能力》真题

  • A. 33
  • B. 37
  • C. 39
  • D. 47
标记 纠错
87.

共用题干

下面是某求助者MMPI-2的测验结果:心理咨询师二级技能,历年真题,2012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专业能力》真题

  • A. A类神经症剖面图
  • B. B类神经症剖面图
  • C. C类神经症剖面图
  • D. D类神经症剖面图
标记 纠错
88.

共用题干

下面是某求助者MMPI-2的测验结果:心理咨询师二级技能,历年真题,2012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专业能力》真题

  • A. 固执、独立、积极
  • B. 轻松兴奋、随遇而安
  • C. 精明能干、世故
  • D. 谦虚、顺从、通融
标记 纠错
89.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8岁,已婚,本科学历,教师。案例介绍:求助者是独生女,家境富足。当年谈恋爱时,其父母曾明确要求她婚后要与他们共同居住,孩子随娘家姓,求助者的男友没有明确提出反对意见。求助者结婚后与父母同住。一个多月前求助者顺产一男婴,其父母非常高兴,多次催促报户口,让孩子随求助者的姓。可求助者的丈夫坚决反对,坚持用自己的姓。求助者了解父母的守旧思想,也知道丈夫的自尊心很强,想劝说父母但担心他们生气,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想劝说丈夫又怕引发夫妻矛盾,对今后孩子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求助者不知该如何处理,内心苦恼、烦躁。后悔生了孩子,有时为小事发脾气,甚至与父母及丈夫吵架。最近有时失眠,食欲下降。曾到医院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为解决内心苦恼主动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温柔善良,孝顺父母,懂事听话,人际关系良好。平常身体健康。

  • A. 后悔生孩子
  • B. 人际交往不良
  • C. 与父母吵架
  • D. 内心苦恼压抑
标记 纠错
90.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8岁,已婚,本科学历,教师。案例介绍:求助者是独生女,家境富足。当年谈恋爱时,其父母曾明确要求她婚后要与他们共同居住,孩子随娘家姓,求助者的男友没有明确提出反对意见。求助者结婚后与父母同住。一个多月前求助者顺产一男婴,其父母非常高兴,多次催促报户口,让孩子随求助者的姓。可求助者的丈夫坚决反对,坚持用自己的姓。求助者了解父母的守旧思想,也知道丈夫的自尊心很强,想劝说父母但担心他们生气,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想劝说丈夫又怕引发夫妻矛盾,对今后孩子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求助者不知该如何处理,内心苦恼、烦躁。后悔生了孩子,有时为小事发脾气,甚至与父母及丈夫吵架。最近有时失眠,食欲下降。曾到医院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为解决内心苦恼主动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温柔善良,孝顺父母,懂事听话,人际关系良好。平常身体健康。

  • A. 担心引发矛盾
  • B. 与父母有矛盾
  • C. 人际关系不好
  • D. 与丈夫有矛盾
标记 纠错
91.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8岁,已婚,本科学历,教师。案例介绍:求助者是独生女,家境富足。当年谈恋爱时,其父母曾明确要求她婚后要与他们共同居住,孩子随娘家姓,求助者的男友没有明确提出反对意见。求助者结婚后与父母同住。一个多月前求助者顺产一男婴,其父母非常高兴,多次催促报户口,让孩子随求助者的姓。可求助者的丈夫坚决反对,坚持用自己的姓。求助者了解父母的守旧思想,也知道丈夫的自尊心很强,想劝说父母但担心他们生气,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想劝说丈夫又怕引发夫妻矛盾,对今后孩子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求助者不知该如何处理,内心苦恼、烦躁。后悔生了孩子,有时为小事发脾气,甚至与父母及丈夫吵架。最近有时失眠,食欲下降。曾到医院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为解决内心苦恼主动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温柔善良,孝顺父母,懂事听话,人际关系良好。平常身体健康。

  • A. 孝顺父亲母亲
  • B. 存在内心的冲突
  • C. 目前情绪烦躁
  • D. 后悔与父母同住
标记 纠错
92.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8岁,已婚,本科学历,教师。案例介绍:求助者是独生女,家境富足。当年谈恋爱时,其父母曾明确要求她婚后要与他们共同居住,孩子随娘家姓,求助者的男友没有明确提出反对意见。求助者结婚后与父母同住。一个多月前求助者顺产一男婴,其父母非常高兴,多次催促报户口,让孩子随求助者的姓。可求助者的丈夫坚决反对,坚持用自己的姓。求助者了解父母的守旧思想,也知道丈夫的自尊心很强,想劝说父母但担心他们生气,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想劝说丈夫又怕引发夫妻矛盾,对今后孩子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求助者不知该如何处理,内心苦恼、烦躁。后悔生了孩子,有时为小事发脾气,甚至与父母及丈夫吵架。最近有时失眠,食欲下降。曾到医院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为解决内心苦恼主动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温柔善良,孝顺父母,懂事听话,人际关系良好。平常身体健康。

  • A. 一般心理问题
  • B. 精神病性问题
  • C. 严重心理问题
  • D. 神经症性问题
标记 纠错
93.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8岁,已婚,本科学历,教师。案例介绍:求助者是独生女,家境富足。当年谈恋爱时,其父母曾明确要求她婚后要与他们共同居住,孩子随娘家姓,求助者的男友没有明确提出反对意见。求助者结婚后与父母同住。一个多月前求助者顺产一男婴,其父母非常高兴,多次催促报户口,让孩子随求助者的姓。可求助者的丈夫坚决反对,坚持用自己的姓。求助者了解父母的守旧思想,也知道丈夫的自尊心很强,想劝说父母但担心他们生气,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想劝说丈夫又怕引发夫妻矛盾,对今后孩子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求助者不知该如何处理,内心苦恼、烦躁。后悔生了孩子,有时为小事发脾气,甚至与父母及丈夫吵架。最近有时失眠,食欲下降。曾到医院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为解决内心苦恼主动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温柔善良,孝顺父母,懂事听话,人际关系良好。平常身体健康。

  • A. 劝说父母改变要求
  • B. 解决心理冲突
  • C. 劝说丈夫服从父母
  • D. 改变人格特征
标记 纠错
94.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8岁,已婚,本科学历,教师。案例介绍:求助者是独生女,家境富足。当年谈恋爱时,其父母曾明确要求她婚后要与他们共同居住,孩子随娘家姓,求助者的男友没有明确提出反对意见。求助者结婚后与父母同住。一个多月前求助者顺产一男婴,其父母非常高兴,多次催促报户口,让孩子随求助者的姓。可求助者的丈夫坚决反对,坚持用自己的姓。求助者了解父母的守旧思想,也知道丈夫的自尊心很强,想劝说父母但担心他们生气,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想劝说丈夫又怕引发夫妻矛盾,对今后孩子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求助者不知该如何处理,内心苦恼、烦躁。后悔生了孩子,有时为小事发脾气,甚至与父母及丈夫吵架。最近有时失眠,食欲下降。曾到医院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为解决内心苦恼主动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温柔善良,孝顺父母,懂事听话,人际关系良好。平常身体健康。

  • A. 进行自我开放
  • B. 示范指导改善生活
  • C. 提示严重后果
  • D. 启发引导解决冲突
标记 纠错
95.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8岁,已婚,本科学历,教师。案例介绍:求助者是独生女,家境富足。当年谈恋爱时,其父母曾明确要求她婚后要与他们共同居住,孩子随娘家姓,求助者的男友没有明确提出反对意见。求助者结婚后与父母同住。一个多月前求助者顺产一男婴,其父母非常高兴,多次催促报户口,让孩子随求助者的姓。可求助者的丈夫坚决反对,坚持用自己的姓。求助者了解父母的守旧思想,也知道丈夫的自尊心很强,想劝说父母但担心他们生气,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想劝说丈夫又怕引发夫妻矛盾,对今后孩子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求助者不知该如何处理,内心苦恼、烦躁。后悔生了孩子,有时为小事发脾气,甚至与父母及丈夫吵架。最近有时失眠,食欲下降。曾到医院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为解决内心苦恼主动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温柔善良,孝顺父母,懂事听话,人际关系良好。平常身体健康。

  • A. 支持求助者
  • B. 指导求助者
  • C. 取悦求助者
  • D. 尊重求助者
标记 纠错
96.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2岁,已婚,大学文化程度,某公司业务经理。案例介绍:求助者父母的家在郊区,自己结婚后在市内购房生活,平时与父母、哥哥、姐姐的关系很融洽。因城市改造,求助者父母的房子被拆迁了,得到了两套房子和大笔拆迁款。求助者的父母自己住一套房子,另一套给儿子,拆迁款没有分配。求助者提出建议,房子可以给哥哥,但拆迁款应该兄妹三人平分,但父母没有同意。求助者怪罪父母偏心,怪罪姐姐不和自己站在一条线上。为此与父母、哥哥、姐姐产生矛盾。求助者非常生气,内心苦恼,主动来进行心理咨询。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你能详细地说说你生气的原因吗?求助者:我父母家拆迁了,房子给了我哥哥就算了,可拆迁款总得三人平分吧,可我父母就是不听我的,我父母偏心,一心想着儿子,我哥分到了房子,占了便宜还卖乖,说我惦记父母的财产,我姐是想要钱不想出头。多年来我为家里付出很多,孝敬父母,母亲病了我陪床近一个月。侄女上大学时周末都在我家里过,我为她找工作四处张罗。我为父母和哥哥姐姐付出很多,他们怎么能这样对我呢?我很寒心,越想越生气!为这些事我们现在关系很紧张,经常吵架。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也知道了你内心的想法,你很孝顺,过去为父母哥哥姐姐付出了很多,这次因为拆迁的事与他们产生了矛盾,这让你非常生气,是这样吗?求助者:对啊,就是这样的。心理咨询师:咱们前面商定的咨询目标是减轻你的情绪困扰,现在先看看你是怎么生气的吧。求助者:怎么生的气?当然是他们这样对我让我伤心、让我生气,如果他们听我的,按照我说的做了,我怎么会生气?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如果他们听你的,按你的要求做了,你就不生气了。按你所说,你要求别人怎样做,别人就应该怎样做。求助者:对呀,我这么做是合情合理的,他们怎么就是不听呢?心理咨询师:按你所说,你信奉的是一个人要求另一个人怎样做,另一个人就应该怎样做。求助者:对啊,应该的呀。心理咨询师:因此,别人对你怎样要求,你肯定按别人要求的去做。你丈夫让你不要唠叨,你肯定马上住嘴,你女儿要求你给钱做整容,你肯定就出钱。求助者:(沉默)……不对,那怎么成呢?我丈夫做事很粗心,当然得说啦,我女儿小小年纪,怎么能做整容呢!心理咨询师:你刚讲过一个人要求别人怎样做,别人就应该怎样做,而你实际上并没有按照你丈夫、女儿的要求去做,这似乎有些矛盾,你能解释一下吗?求助者:(沉默)……他们要求得不对,当然不应该听了。心理咨询师:你看,尽管别人对你有要求,可你实际上并没有按别人要求的去做。求助者:好像是的。心理咨询师:你提出要求,别人就应该按你所说的去做,而别人提出要求,你却可以不按别人的要求去做,同样是提出要求,却有不同的结果,这怎么解释呢?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呀。心理咨询师:可你父母、哥哥也认为他们说的是对的。求助者:(沉默)我好像有些明白了,就是当人提出要求时,别人可以不按要求去做?心理咨询师:是的,你对别人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听你的,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不合理的信念会造成你的情绪困扰,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改变自己的情绪。例如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希望”,当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不会过分地怨恨别人,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求助者:我明白了,实际上就是我提出要求,别人可以听,也可能不听,我要能接受两种可能,就不会生气了。

  • A. 哥哥占了便宜
  • B. 父母非常气愤
  • C. 姐姐不愿出头
  • D. 求助者很生气
标记 纠错
97.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2岁,已婚,大学文化程度,某公司业务经理。案例介绍:求助者父母的家在郊区,自己结婚后在市内购房生活,平时与父母、哥哥、姐姐的关系很融洽。因城市改造,求助者父母的房子被拆迁了,得到了两套房子和大笔拆迁款。求助者的父母自己住一套房子,另一套给儿子,拆迁款没有分配。求助者提出建议,房子可以给哥哥,但拆迁款应该兄妹三人平分,但父母没有同意。求助者怪罪父母偏心,怪罪姐姐不和自己站在一条线上。为此与父母、哥哥、姐姐产生矛盾。求助者非常生气,内心苦恼,主动来进行心理咨询。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你能详细地说说你生气的原因吗?求助者:我父母家拆迁了,房子给了我哥哥就算了,可拆迁款总得三人平分吧,可我父母就是不听我的,我父母偏心,一心想着儿子,我哥分到了房子,占了便宜还卖乖,说我惦记父母的财产,我姐是想要钱不想出头。多年来我为家里付出很多,孝敬父母,母亲病了我陪床近一个月。侄女上大学时周末都在我家里过,我为她找工作四处张罗。我为父母和哥哥姐姐付出很多,他们怎么能这样对我呢?我很寒心,越想越生气!为这些事我们现在关系很紧张,经常吵架。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也知道了你内心的想法,你很孝顺,过去为父母哥哥姐姐付出了很多,这次因为拆迁的事与他们产生了矛盾,这让你非常生气,是这样吗?求助者:对啊,就是这样的。心理咨询师:咱们前面商定的咨询目标是减轻你的情绪困扰,现在先看看你是怎么生气的吧。求助者:怎么生的气?当然是他们这样对我让我伤心、让我生气,如果他们听我的,按照我说的做了,我怎么会生气?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如果他们听你的,按你的要求做了,你就不生气了。按你所说,你要求别人怎样做,别人就应该怎样做。求助者:对呀,我这么做是合情合理的,他们怎么就是不听呢?心理咨询师:按你所说,你信奉的是一个人要求另一个人怎样做,另一个人就应该怎样做。求助者:对啊,应该的呀。心理咨询师:因此,别人对你怎样要求,你肯定按别人要求的去做。你丈夫让你不要唠叨,你肯定马上住嘴,你女儿要求你给钱做整容,你肯定就出钱。求助者:(沉默)……不对,那怎么成呢?我丈夫做事很粗心,当然得说啦,我女儿小小年纪,怎么能做整容呢!心理咨询师:你刚讲过一个人要求别人怎样做,别人就应该怎样做,而你实际上并没有按照你丈夫、女儿的要求去做,这似乎有些矛盾,你能解释一下吗?求助者:(沉默)……他们要求得不对,当然不应该听了。心理咨询师:你看,尽管别人对你有要求,可你实际上并没有按别人要求的去做。求助者:好像是的。心理咨询师:你提出要求,别人就应该按你所说的去做,而别人提出要求,你却可以不按别人的要求去做,同样是提出要求,却有不同的结果,这怎么解释呢?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呀。心理咨询师:可你父母、哥哥也认为他们说的是对的。求助者:(沉默)我好像有些明白了,就是当人提出要求时,别人可以不按要求去做?心理咨询师:是的,你对别人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听你的,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不合理的信念会造成你的情绪困扰,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改变自己的情绪。例如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希望”,当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不会过分地怨恨别人,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求助者:我明白了,实际上就是我提出要求,别人可以听,也可能不听,我要能接受两种可能,就不会生气了。

  • A. 困惑
  • B. 情绪
  • C. 思考
  • D. 阻抗
标记 纠错
98.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2岁,已婚,大学文化程度,某公司业务经理。案例介绍:求助者父母的家在郊区,自己结婚后在市内购房生活,平时与父母、哥哥、姐姐的关系很融洽。因城市改造,求助者父母的房子被拆迁了,得到了两套房子和大笔拆迁款。求助者的父母自己住一套房子,另一套给儿子,拆迁款没有分配。求助者提出建议,房子可以给哥哥,但拆迁款应该兄妹三人平分,但父母没有同意。求助者怪罪父母偏心,怪罪姐姐不和自己站在一条线上。为此与父母、哥哥、姐姐产生矛盾。求助者非常生气,内心苦恼,主动来进行心理咨询。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你能详细地说说你生气的原因吗?求助者:我父母家拆迁了,房子给了我哥哥就算了,可拆迁款总得三人平分吧,可我父母就是不听我的,我父母偏心,一心想着儿子,我哥分到了房子,占了便宜还卖乖,说我惦记父母的财产,我姐是想要钱不想出头。多年来我为家里付出很多,孝敬父母,母亲病了我陪床近一个月。侄女上大学时周末都在我家里过,我为她找工作四处张罗。我为父母和哥哥姐姐付出很多,他们怎么能这样对我呢?我很寒心,越想越生气!为这些事我们现在关系很紧张,经常吵架。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也知道了你内心的想法,你很孝顺,过去为父母哥哥姐姐付出了很多,这次因为拆迁的事与他们产生了矛盾,这让你非常生气,是这样吗?求助者:对啊,就是这样的。心理咨询师:咱们前面商定的咨询目标是减轻你的情绪困扰,现在先看看你是怎么生气的吧。求助者:怎么生的气?当然是他们这样对我让我伤心、让我生气,如果他们听我的,按照我说的做了,我怎么会生气?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如果他们听你的,按你的要求做了,你就不生气了。按你所说,你要求别人怎样做,别人就应该怎样做。求助者:对呀,我这么做是合情合理的,他们怎么就是不听呢?心理咨询师:按你所说,你信奉的是一个人要求另一个人怎样做,另一个人就应该怎样做。求助者:对啊,应该的呀。心理咨询师:因此,别人对你怎样要求,你肯定按别人要求的去做。你丈夫让你不要唠叨,你肯定马上住嘴,你女儿要求你给钱做整容,你肯定就出钱。求助者:(沉默)……不对,那怎么成呢?我丈夫做事很粗心,当然得说啦,我女儿小小年纪,怎么能做整容呢!心理咨询师:你刚讲过一个人要求别人怎样做,别人就应该怎样做,而你实际上并没有按照你丈夫、女儿的要求去做,这似乎有些矛盾,你能解释一下吗?求助者:(沉默)……他们要求得不对,当然不应该听了。心理咨询师:你看,尽管别人对你有要求,可你实际上并没有按别人要求的去做。求助者:好像是的。心理咨询师:你提出要求,别人就应该按你所说的去做,而别人提出要求,你却可以不按别人的要求去做,同样是提出要求,却有不同的结果,这怎么解释呢?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呀。心理咨询师:可你父母、哥哥也认为他们说的是对的。求助者:(沉默)我好像有些明白了,就是当人提出要求时,别人可以不按要求去做?心理咨询师:是的,你对别人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听你的,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不合理的信念会造成你的情绪困扰,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改变自己的情绪。例如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希望”,当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不会过分地怨恨别人,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求助者:我明白了,实际上就是我提出要求,别人可以听,也可能不听,我要能接受两种可能,就不会生气了。

  • A. 分析者
  • B. 辩论者
  • C. 说服者
  • D. 监督者
标记 纠错
99.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2岁,已婚,大学文化程度,某公司业务经理。案例介绍:求助者父母的家在郊区,自己结婚后在市内购房生活,平时与父母、哥哥、姐姐的关系很融洽。因城市改造,求助者父母的房子被拆迁了,得到了两套房子和大笔拆迁款。求助者的父母自己住一套房子,另一套给儿子,拆迁款没有分配。求助者提出建议,房子可以给哥哥,但拆迁款应该兄妹三人平分,但父母没有同意。求助者怪罪父母偏心,怪罪姐姐不和自己站在一条线上。为此与父母、哥哥、姐姐产生矛盾。求助者非常生气,内心苦恼,主动来进行心理咨询。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你能详细地说说你生气的原因吗?求助者:我父母家拆迁了,房子给了我哥哥就算了,可拆迁款总得三人平分吧,可我父母就是不听我的,我父母偏心,一心想着儿子,我哥分到了房子,占了便宜还卖乖,说我惦记父母的财产,我姐是想要钱不想出头。多年来我为家里付出很多,孝敬父母,母亲病了我陪床近一个月。侄女上大学时周末都在我家里过,我为她找工作四处张罗。我为父母和哥哥姐姐付出很多,他们怎么能这样对我呢?我很寒心,越想越生气!为这些事我们现在关系很紧张,经常吵架。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也知道了你内心的想法,你很孝顺,过去为父母哥哥姐姐付出了很多,这次因为拆迁的事与他们产生了矛盾,这让你非常生气,是这样吗?求助者:对啊,就是这样的。心理咨询师:咱们前面商定的咨询目标是减轻你的情绪困扰,现在先看看你是怎么生气的吧。求助者:怎么生的气?当然是他们这样对我让我伤心、让我生气,如果他们听我的,按照我说的做了,我怎么会生气?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如果他们听你的,按你的要求做了,你就不生气了。按你所说,你要求别人怎样做,别人就应该怎样做。求助者:对呀,我这么做是合情合理的,他们怎么就是不听呢?心理咨询师:按你所说,你信奉的是一个人要求另一个人怎样做,另一个人就应该怎样做。求助者:对啊,应该的呀。心理咨询师:因此,别人对你怎样要求,你肯定按别人要求的去做。你丈夫让你不要唠叨,你肯定马上住嘴,你女儿要求你给钱做整容,你肯定就出钱。求助者:(沉默)……不对,那怎么成呢?我丈夫做事很粗心,当然得说啦,我女儿小小年纪,怎么能做整容呢!心理咨询师:你刚讲过一个人要求别人怎样做,别人就应该怎样做,而你实际上并没有按照你丈夫、女儿的要求去做,这似乎有些矛盾,你能解释一下吗?求助者:(沉默)……他们要求得不对,当然不应该听了。心理咨询师:你看,尽管别人对你有要求,可你实际上并没有按别人要求的去做。求助者:好像是的。心理咨询师:你提出要求,别人就应该按你所说的去做,而别人提出要求,你却可以不按别人的要求去做,同样是提出要求,却有不同的结果,这怎么解释呢?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呀。心理咨询师:可你父母、哥哥也认为他们说的是对的。求助者:(沉默)我好像有些明白了,就是当人提出要求时,别人可以不按要求去做?心理咨询师:是的,你对别人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听你的,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不合理的信念会造成你的情绪困扰,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改变自己的情绪。例如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希望”,当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不会过分地怨恨别人,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求助者:我明白了,实际上就是我提出要求,别人可以听,也可能不听,我要能接受两种可能,就不会生气了。

  • A. 感到害怕
  • B. 深有感触
  • C. 产生顾虑
  • D. 产生移情
标记 纠错
100.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2岁,已婚,大学文化程度,某公司业务经理。案例介绍:求助者父母的家在郊区,自己结婚后在市内购房生活,平时与父母、哥哥、姐姐的关系很融洽。因城市改造,求助者父母的房子被拆迁了,得到了两套房子和大笔拆迁款。求助者的父母自己住一套房子,另一套给儿子,拆迁款没有分配。求助者提出建议,房子可以给哥哥,但拆迁款应该兄妹三人平分,但父母没有同意。求助者怪罪父母偏心,怪罪姐姐不和自己站在一条线上。为此与父母、哥哥、姐姐产生矛盾。求助者非常生气,内心苦恼,主动来进行心理咨询。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你能详细地说说你生气的原因吗?求助者:我父母家拆迁了,房子给了我哥哥就算了,可拆迁款总得三人平分吧,可我父母就是不听我的,我父母偏心,一心想着儿子,我哥分到了房子,占了便宜还卖乖,说我惦记父母的财产,我姐是想要钱不想出头。多年来我为家里付出很多,孝敬父母,母亲病了我陪床近一个月。侄女上大学时周末都在我家里过,我为她找工作四处张罗。我为父母和哥哥姐姐付出很多,他们怎么能这样对我呢?我很寒心,越想越生气!为这些事我们现在关系很紧张,经常吵架。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也知道了你内心的想法,你很孝顺,过去为父母哥哥姐姐付出了很多,这次因为拆迁的事与他们产生了矛盾,这让你非常生气,是这样吗?求助者:对啊,就是这样的。心理咨询师:咱们前面商定的咨询目标是减轻你的情绪困扰,现在先看看你是怎么生气的吧。求助者:怎么生的气?当然是他们这样对我让我伤心、让我生气,如果他们听我的,按照我说的做了,我怎么会生气?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如果他们听你的,按你的要求做了,你就不生气了。按你所说,你要求别人怎样做,别人就应该怎样做。求助者:对呀,我这么做是合情合理的,他们怎么就是不听呢?心理咨询师:按你所说,你信奉的是一个人要求另一个人怎样做,另一个人就应该怎样做。求助者:对啊,应该的呀。心理咨询师:因此,别人对你怎样要求,你肯定按别人要求的去做。你丈夫让你不要唠叨,你肯定马上住嘴,你女儿要求你给钱做整容,你肯定就出钱。求助者:(沉默)……不对,那怎么成呢?我丈夫做事很粗心,当然得说啦,我女儿小小年纪,怎么能做整容呢!心理咨询师:你刚讲过一个人要求别人怎样做,别人就应该怎样做,而你实际上并没有按照你丈夫、女儿的要求去做,这似乎有些矛盾,你能解释一下吗?求助者:(沉默)……他们要求得不对,当然不应该听了。心理咨询师:你看,尽管别人对你有要求,可你实际上并没有按别人要求的去做。求助者:好像是的。心理咨询师:你提出要求,别人就应该按你所说的去做,而别人提出要求,你却可以不按别人的要求去做,同样是提出要求,却有不同的结果,这怎么解释呢?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呀。心理咨询师:可你父母、哥哥也认为他们说的是对的。求助者:(沉默)我好像有些明白了,就是当人提出要求时,别人可以不按要求去做?心理咨询师:是的,你对别人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听你的,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不合理的信念会造成你的情绪困扰,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改变自己的情绪。例如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希望”,当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不会过分地怨恨别人,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求助者:我明白了,实际上就是我提出要求,别人可以听,也可能不听,我要能接受两种可能,就不会生气了。

  • A. 自我管理技术
  • B. 语义分析
  • C. 产婆术式辩论
  • D. 认知重组
标记 纠错
101.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2岁,已婚,大学文化程度,某公司业务经理。案例介绍:求助者父母的家在郊区,自己结婚后在市内购房生活,平时与父母、哥哥、姐姐的关系很融洽。因城市改造,求助者父母的房子被拆迁了,得到了两套房子和大笔拆迁款。求助者的父母自己住一套房子,另一套给儿子,拆迁款没有分配。求助者提出建议,房子可以给哥哥,但拆迁款应该兄妹三人平分,但父母没有同意。求助者怪罪父母偏心,怪罪姐姐不和自己站在一条线上。为此与父母、哥哥、姐姐产生矛盾。求助者非常生气,内心苦恼,主动来进行心理咨询。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你能详细地说说你生气的原因吗?求助者:我父母家拆迁了,房子给了我哥哥就算了,可拆迁款总得三人平分吧,可我父母就是不听我的,我父母偏心,一心想着儿子,我哥分到了房子,占了便宜还卖乖,说我惦记父母的财产,我姐是想要钱不想出头。多年来我为家里付出很多,孝敬父母,母亲病了我陪床近一个月。侄女上大学时周末都在我家里过,我为她找工作四处张罗。我为父母和哥哥姐姐付出很多,他们怎么能这样对我呢?我很寒心,越想越生气!为这些事我们现在关系很紧张,经常吵架。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也知道了你内心的想法,你很孝顺,过去为父母哥哥姐姐付出了很多,这次因为拆迁的事与他们产生了矛盾,这让你非常生气,是这样吗?求助者:对啊,就是这样的。心理咨询师:咱们前面商定的咨询目标是减轻你的情绪困扰,现在先看看你是怎么生气的吧。求助者:怎么生的气?当然是他们这样对我让我伤心、让我生气,如果他们听我的,按照我说的做了,我怎么会生气?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如果他们听你的,按你的要求做了,你就不生气了。按你所说,你要求别人怎样做,别人就应该怎样做。求助者:对呀,我这么做是合情合理的,他们怎么就是不听呢?心理咨询师:按你所说,你信奉的是一个人要求另一个人怎样做,另一个人就应该怎样做。求助者:对啊,应该的呀。心理咨询师:因此,别人对你怎样要求,你肯定按别人要求的去做。你丈夫让你不要唠叨,你肯定马上住嘴,你女儿要求你给钱做整容,你肯定就出钱。求助者:(沉默)……不对,那怎么成呢?我丈夫做事很粗心,当然得说啦,我女儿小小年纪,怎么能做整容呢!心理咨询师:你刚讲过一个人要求别人怎样做,别人就应该怎样做,而你实际上并没有按照你丈夫、女儿的要求去做,这似乎有些矛盾,你能解释一下吗?求助者:(沉默)……他们要求得不对,当然不应该听了。心理咨询师:你看,尽管别人对你有要求,可你实际上并没有按别人要求的去做。求助者:好像是的。心理咨询师:你提出要求,别人就应该按你所说的去做,而别人提出要求,你却可以不按别人的要求去做,同样是提出要求,却有不同的结果,这怎么解释呢?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呀。心理咨询师:可你父母、哥哥也认为他们说的是对的。求助者:(沉默)我好像有些明白了,就是当人提出要求时,别人可以不按要求去做?心理咨询师:是的,你对别人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听你的,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不合理的信念会造成你的情绪困扰,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改变自己的情绪。例如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希望”,当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不会过分地怨恨别人,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求助者:我明白了,实际上就是我提出要求,别人可以听,也可能不听,我要能接受两种可能,就不会生气了。

  • A. 寻找不合理信念
  • B. 对不合理信念进行修通
  • C. 帮助求助者领悟
  • D. 实施对求助者的再教育
标记 纠错

答题卡(剩余 道题)

问答题
1
多选题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单选题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00:00:00
暂停
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