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历类研究生入学中医综合->考研《中医综合》点睛提分卷5

考研《中医综合》点睛提分卷5

卷面总分:179分 答题时间:240分钟 试卷题量:179题 练习次数:106次
单选题 (共120题,共120分)
1.

桂枝具有而麻黄不具有的功效是

  • A. 行气宽中
  • B. 化湿和中
  • C. 助阳化气
  • D. 利水消肿
标记 纠错
2.

天王补心丹最适宜于治疗郁证的证型是

  • A. 心脾两虚证
  • B. 气郁化火证
  • C. 心神失养证
  • D. 心肾阴虚证
标记 纠错
3.

各证型的郁证均可出现

  • A. 血郁症状
  • B. 湿郁症状
  • C. 气郁症状
  • D. 热郁症状
标记 纠错
4.

双合汤主要用于痹证之

  • A. 行痹
  • B. 风湿热痹
  • C. 痰瘀痹阻证
  • D. 肝肾两虚证
标记 纠错
5.

癃闭肺热壅盛证兼有头痛、鼻塞、脉浮宜选用

  • A. 清肺饮加大黄、杏仁
  • B. 清肺饮加黄连、竹叶
  • C. 清肺饮加黄精、石斛
  • D. 清肺饮加薄荷、桔梗
标记 纠错
6.

悬饮是指饮邪留于

  • A. 胃肠
  • B. 胁下
  • C. 肢体
  • D. 胸肺
标记 纠错
7.

提出疮毒导致水肿病因学说的医家是

  • A. 张元素
  • B. 严用和
  • C. 朱丹溪
  • D. 李梃
标记 纠错
8.

在前人汗、利、攻治疗水肿的基础上,倡导温脾暖肾之“补”法的医家是

  • A. 张元素
  • B. 严用和
  • C. 朱丹溪
  • D. 李梃
标记 纠错
9.

胆经络穴为

  • A. 支正
  • B. 光明
  • C. 通里
  • D. 飞扬
标记 纠错
10.

小肠经络穴为

  • A. 支正
  • B. 光明
  • C. 通里
  • D. 飞扬
标记 纠错
11.

不宜于留罐处的拔罐可选用

  • A. 留罐法
  • B. 走罐法
  • C. 闪罐法
  • D. 刺血拔罐法
标记 纠错
12.

临床多选皮肤针治疗的疾病是

  • A. 面神经麻痹
  • B. 高热
  • C. 皮神经炎
  • D. 紫癜
标记 纠错
13.

临床多选皮内针治疗的疾病是

  • A. 面神经麻痹
  • B. 高热
  • C. 皮神经炎
  • D. 紫癜
标记 纠错
14.

耳门、听宫、听会从上到下的归经顺序是

  • A. 小肠经、胆经、三焦经
  • B. 胆经、三焦经、小肠经
  • C. 三焦经、胆经、小肠经
  • D. 三焦经、小肠经、胆经
标记 纠错
15.

“内燥”与“外燥”的鉴别点主要是

  • A. 病变部位不同
  • B. 致病因素不同
  • C. 津亏程度不同
  • D. 临床表现不同
标记 纠错
16.

邪盛为主,正气也虚者,宜

  • A. 祛邪为主,佐以扶正
  • B. 单独祛邪
  • C. 单独扶正
  • D. 先攻后补
标记 纠错
17.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阳明经证的临床表现

  • A. 壮热
  • B. 汗出
  • C. 舌苔焦黑,燥裂
  • D. 口渴引饮
标记 纠错
18.

下列属于水肿肝败不治的是

  • A. 面肿苍黑
  • B. 掌肿无纹理
  • C. 阴肿不起
  • D. 腰肿无纹理
标记 纠错
19.

何书最早将各种出血病证归纳在一起,并以“血证”之名概之

  • A. 《金匮要略》
  • B. 《医学正传》
  • C. 《备急千金要方》
  • D. 《济生方》
标记 纠错
20.

下列哪一部著作指出“肺体属金,譬若钟然。钟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劳欲情志,饮食炙馎之火, 自内攻之则亦鸣”。

  • A. 《景岳全书》
  • B. 《河间六书》
  • C. 《内外伤辨感论》
  • D. 《医学心悟》
标记 纠错
21.

下列哪一项为哮病的辨证要点

  • A. 辨已发未发,辨证候虚实,辨痰性质
  • B. 辨已发未发,辨证候虚实,辨气滞、血瘀
  • C. 辨证候虚实,辨气滞、血瘀,辨痰性质
  • D. 辨已发未发,辨痰性质,辨气滞、血瘀
标记 纠错
22.

下列除哪一项外,均为八正散的主治病症

  • A. 尿频涩痛,淋漓不畅
  • B. 口燥咽干
  • C. 淋证日久
  • D. 癃闭不通,小腹胀满
标记 纠错
23.

.印堂的进针法应采用

  • A. 指切进针法
  • B. 夹持进针法
  • C. 提捏进针法
  • D. 舒张进针法
标记 纠错
24.

五行相乘的基本概念是

  • A. 母病其气有余而乘其子
  • B. 子病其气有余而乘其母
  • C. 气有余,则制己所不胜
  • D. 气有余,则制己所胜
标记 纠错
25.

心血虚与心阴虚的共有症是

  • A. 头晕目眩,面白无华
  • B. 五心烦热,潮热盗汗
  • C. 心悸怔忡,失眠多梦
  • D. 唇舌淡白,脉细数
标记 纠错
26.

心肾不交最主要的病理表现是

  • A. 心悸怔忡
  • B. 腰膝酸痛
  • C. 头目眩晕
  • D. 心烦不寐
标记 纠错
27.

治疗肾气不固之遗精,除补肾外,还应辅以

  • A. 养血安神
  • B. 升阳举陷
  • C. 安神定志
  • D. 固涩止遗
标记 纠错
28.

伤寒的早期治疗应为

  • A. 太阳病的治疗
  • B. 阳明病的治疗
  • C. 少阳病的治疗
  • D. 太阴病的治疗
标记 纠错
29.

治疗咳血阴虚肺热证的最佳选方是

  • A. 桑杏汤
  • B. 清燥救肺汤
  • C. 百合固金汤
  • D. 沙参麦冬汤
标记 纠错
30.

“上焦如雾”是指

  • A. 肺的宣发肃降功能
  • B. 脾的升清作用
  • C. 心肺布散气血的作用
  • D. 心主血脉的功能
标记 纠错
31.

下列哪一项是肺热炽盛证的审证要点

  • A. 咳嗽,痰少黏而难咳
  • B. 咳嗽、发热、便秘
  • C. 肺系症状和里实热证并见
  • D. 咳嗽、发热、恶寒、痰黄
标记 纠错
32.

痉证不可忽视的环节是

  • A. 平肝熄风
  • B. 活血化瘀
  • C. 清热生津
  • D. 滋养营阴
标记 纠错
33.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的“中满者”应该使用哪一种治法

  • A. 因而越之
  • B. 引而竭之
  • C. 泻之于内
  • D. 按而收之
标记 纠错
34.

与饮食不节关系最密切的胃脘痛是何证

  • A. 饮食伤胃
  • B. 寒邪客胃
  • C. 瘀血停胃
  • D. 胃阴亏耗
标记 纠错
35.

心、小肠、脉、舌属于

  • A. 肺系统
  • B. 肝系统
  • C. 脾系统
  • D. 心系统
标记 纠错
36.

黄土汤中配伍黄芩的主要用意是

  • A. 制约温燥
  • B. 清热燥湿
  • C. 泻火坚阴
  • D. 清肠止血
标记 纠错
37.

相火旺之遗精,调护的重点是

  • A. 少食醇酒辛辣
  • B. 避免过劳
  • C. 排除杂念
  • D. 节制房事
标记 纠错
38.

温病的早期治疗应为

  • A. 中焦的治疗
  • B. 卫分病的治疗
  • C. 气分病的治疗
  • D. 营分病的治疗
标记 纠错
39.

治疗齿衄胃火炽盛证的最佳选方为

  • A. 玉女煎
  • B. 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
  • C. 加味清胃散合左金丸
  • D. 清胃散
标记 纠错
40.

关于晕针处理的方法,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 A. 立即起针
  • B. 卧床时头部抬高
  • C. 饮适量温水或糖水
  • D. 针刺水沟或内关
标记 纠错
41.

论治的主要依据是

  • A.
  • B. 病位
  • C. 病性
  • D.
标记 纠错
42.

在针灸学中被称为“四关穴”的是

  • A. 内关、外关
  • B. 关冲、太冲
  • C. 上关、下关
  • D. 合谷、太冲
标记 纠错
43.

根据发热不恶寒反恶热、心烦口渴、舌红苔黄、脉数等表现,诊为

  • A. 卫分证
  • B. 营分证
  • C. 气分证
  • D. 少阴热化证
标记 纠错
44.

新起恶寒微发热,头身疼痛,无汗,鼻塞流涕,口不渴,舌苔白而润,脉浮紧者,所属的证候是

  • A. 风寒表证
  • B. 风热表证
  • C. 暑邪夹湿表证
  • D. 风寒夹湿表证
标记 纠错
45.

内伤咳嗽的病理因素主要为

  • A. 湿与热
  • B. 饮与热
  • C. 痰与火
  • D. 痰与寒
标记 纠错
46.

哮病发作期的病因病理的关键是

  • A. 宿痰内伏于肺
  • B. 外邪侵袭,触动伏痰
  • C. 痰气相击,气道被阻
  • D. 邪客于肺,气道不利
标记 纠错
47.

脾经的原穴位于本经的多少号

  • A. 2号
  • B. 3号
  • C. 4号
  • D. 5号
标记 纠错
48.

在颈部与喉结相平,胸锁乳突肌前缘的穴位是

  • A. 水突
  • B. 天突
  • C. 人迎
  • D. 扶突
标记 纠错
49.

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在主方的基础上应加用

  • A. 心俞、脾俞、足三里
  • B. 心俞、肾俞
  • C. 心俞、胆俞、大陵
  • D. 肝俞、行间、太冲
标记 纠错
50.

临床行气与利水法并用的理论依据是

  • A. 气能摄津
  • B. 气能生津
  • C. 津能载气
  • D. 气能行津
标记 纠错
51.

刘XX,女,21岁。近日气候骤冷,调摄不慎,出现恶风畏寒,头痛时作,痛连项背,遇风尤剧,不渴,苔薄白,脉浮,证属

  • A. 风湿头痛
  • B. 风寒头痛
  • C. 风热头痛
  • D. 肝阳头痛
标记 纠错
52.

湿热下注扰动精室致遗精,应选用

  • A. 龙胆泻肝汤
  • B. 苍术二陈汤
  • C. 程氏萆蘚分清饮
  • D. 八正散
标记 纠错
53.

脾统血主要是指

  • A. 控制血液运行的流速
  • B. 控制血液在脉道内运行
  • C. 增加内脏血液的流量
  • D. 控制血液的外围流量
标记 纠错
54.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痰火扰神与心火亢盛皆见症

  • A. 面赤身热,便秘
  • B. 便秘溲黄
  • C. 狂躁谵语,神志不清
  • D. 口舌生疮,小便赤涩灼痛
标记 纠错
55.

血淋与尿血的主要鉴别点是

  • A. 小便血色是鲜红还是紫暗
  • B. 小便量的多少
  • C. 小便有无混浊
  • D. 小便时有无疼痛
标记 纠错
56.

明确将咳嗽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的是下列哪一部书

  • A. 《景岳全书》
  • B. 《诸病源候论》
  • C. 《医学心悟》
  • D. 《金匮要略》
标记 纠错
57.

下列方剂中,枳壳和桔梗同用的方剂是

  • A. 参苓白术散
  • B. 桑菊饮
  • C. 柴葛解肌汤
  • D. 血府逐瘀汤
标记 纠错
58.

被称作“阳脉之海”的是

  • A. 冲脉
  • B. 任脉
  • C. 督脉
  • D. 阳维脉
标记 纠错
59.

具有行气温中和燥湿除满功用的方剂是

  • A. 理中丸
  • B. 黄土汤
  • C. 温经汤
  • D. 厚朴温中汤
标记 纠错
60.

具有养血安神、清热除烦功效的方剂是

  • A. 朱砂安神丸
  • B. 天王补心丹
  • C. 酸枣仁汤
  • D. 甘麦大枣汤
标记 纠错
61.

痢疾泻下脓血,赤多白少,腹痛后重,宜选方剂是

  • A. 葛根芩连汤
  • B. 炙甘草汤
  • C. 芍药汤
  • D. 白头翁汤
标记 纠错
62.

痹证日久,可由经络累及脏腑,其多见于

  • A. 皮搏
  • B. 心痹
  • C. 肌痹
  • D. 筋痹
标记 纠错
63.

易致疮疡的邪气是

  • A. 热邪
  • B. 风热
  • C. 暑邪
  • D. 寒邪
标记 纠错
64.

典型气虚辨证的临床代表症状之一是

  • A. 遗尿
  • B. 少气
  • C. 自汗
  • D. 面色苍白
标记 纠错
65.

病人极度衰惫,神志朦胧,困倦易睡,肢冷脉微者,此属

  • A. 湿邪困脾
  • B. 脾胃虚弱
  • C. 邪陷心包
  • D. 心肾阳衰
标记 纠错
66.

尿浊辨证属湿热下注者,其最佳选方是

  • A. 八正散
  • B. 知柏地黄丸
  • C. 程氏萆蘚分清饮
  • D. 导赤散
标记 纠错
67.

证见:胸胁胀闷,胁下痞块,刺痛拒按,舌紫 黯,脉涩,证属

  • A. 气滞血瘀证
  • B. 寒凝血瘀证
  • C. 血热互结证
  • D. 气虚血瘀证
标记 纠错
68.

消渴病的病理变化主要是

  • A. 肾阴亏损
  • B. 胃热炽盛
  • C. 肺热津伤
  • D. 阴虚燥热
标记 纠错
69.

痰湿咳嗽的特点是

  • A. 痰黄,咳吐不爽
  • B. 痰中带血
  • C. 痰黏腻稠厚成块
  • D. 痰少黏连成丝
标记 纠错
70.

治疗寒哮的主方是

  • A. 小青龙汤
  • B. 射干麻黄汤
  • C. 定喘汤
  • D. 三子养亲汤
标记 纠错
71.

导致孔窍干涩的病机是

  • A. 火热内生
  • B. 津伤化燥
  • C. 暑热伤津
  • D. 风气内盛
标记 纠错
72.

胃痛连及两胁,呃逆嗳气,吞酸嘈杂,苔薄 黄,脉弱,诊为

  • A. 肝气不舒
  • B. 胃气上逆
  • C. 肝胃不和
  • D. 脾胃虚弱
标记 纠错
73.

风池穴在针灸时应

  • A. 针尖应微偏上方斜刺
  • B. 针尖应向中央斜刺
  • C. 可透风府穴
  • D. 不可用灸
标记 纠错
74.

辨别风证,首先要区分的是

  • A. 虚风与实风
  • B. 外风与内风
  • C. 风水与风毒
  • D. 风寒与风热
标记 纠错
75.

虚气陷证选方为

  • A. 补中益气汤
  • B. 归脾汤
  • C. 参苓白术散
  • D. 六君子汤
标记 纠错
76.

下列各类药中,具有沉降药性的是

  • A. 活血祛瘀药
  • B. 重镇安神药
  • C. 开窍药
  • D. 解表药
标记 纠错
77.

“郁证”这一病证名,最早见于

  • A. 《古今医统大全》
  • B. 《医学正传》
  • C. 《丹溪心法》
  • D. 《景岳全书》
标记 纠错
78.

热哮的主证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A. 气粗息涌
  • B. 喉中痰鸣如吼
  • C. 胸高胁胀
  • D. 舌质紫暗,苔厚浊
标记 纠错
79.

下列哪一项不是风湿热痹的特点

  • A. 局部灼热红肿
  • B. 痛不可触
  • C. 得冷则舒
  • D. 肌肤麻木不仁
标记 纠错
80.

关于哮病的治疗,古代医学家中谁提出“未发以扶正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的原则

  • A. 张仲景
  • B. 张景岳
  • C. 李东垣
  • D. 朱丹溪
标记 纠错
81.

下列除哪一项外,均是平熄内风的方剂

  • A. 羚角钩藤汤
  • B. 大定风珠汤
  • C. 川芎茶调散
  • D. 镇肝熄风汤
标记 纠错
82.

证见:增寒壮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痛,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脉浮按之无力,首选方剂是

  • A. 麻黄汤
  • B. 参苏饮
  • C. 独活寄生汤
  • D. 败毒散
标记 纠错
83.

治疗脾肾阳虚、水饮内停兼气滞水肿的最佳方剂是

  • A. 真武汤
  • B. 五苓散
  • C. 五皮饮
  • D. 实脾散
标记 纠错
84.

长针的进针法一般采用

  • A. 指切进针法
  • B. 夹持进针法
  • C. 快速进针法
  • D. 舒张进针法
标记 纠错
85.

下列除哪一项外,均是镇肝熄风汤的组成药物

  • A. 生芍、天冬、玄参
  • B. 川楝子、甘草
  • C. 麦冬、当归
  • D. 牡蛎、代赭石、茵陈
标记 纠错
86.

下列腧穴,不属于络穴的是

  • A. 丰隆
  • B. 大钟
  • C. 光明
  • D. 商丘
标记 纠错
87.

下列经脉何者入下齿中

  • A. 足阳明经
  • B. 手阳明经
  • C. 足少阳经
  • D. 手太阳经
标记 纠错
88.

完带汤、逍遥散、痛泻要方所治病机均与下列哪一项有关

  • A. 脾胃虚寒
  • B. 脾肾两亏
  • C. 肝郁血虚
  • D. 肝郁脾虚
标记 纠错
89.

肝胃不和证可见

  • A. 胁肋胀满疼痛或窜痛,呃逆嗳气,吞酸嘈 杂
  • B. 脘腹痞闷,纳呆呕恶,大便溏泻而不爽, 肢体困重,身热不扬
  • C. 肋胁灼热胀痛,口苦,阴痒
  • D. 胸胁胀痛窜痛,情志抑郁,善太息,急躁 易怒,腹胀纳呆,便溏不爽
标记 纠错
90.

肝脾不和证可见

  • A. 胁肋胀满疼痛或窜痛,呃逆嗳气,吞酸嘈 杂
  • B. 脘腹痞闷,纳呆呕恶,大便溏泻而不爽, 肢体困重,身热不扬
  • C. 肋胁灼热胀痛,口苦,阴痒
  • D. 胸胁胀痛窜痛,情志抑郁,善太息,急躁 易怒,腹胀纳呆,便溏不爽
标记 纠错
91.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治疗原则为

  • A. 阳中求阴
  • B. 热者寒之
  • C. 阳病治阴
  • D. 阴病治阳
标记 纠错
92.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疗原则为

  • A. 阳中求阴
  • B. 热者寒之
  • C. 阳病治阴
  • D. 阴病治阳
标记 纠错
93.

“痰饮”的病证名称首见于

  • A. 《内经》
  • B. 《金匮要略》
  • C. 《备急千金要方》
  • D. 《仁斋直指方》
标记 纠错
94.

最早将饮与痰的概念作出明确区分的著作是

  • A. 《内经》
  • B. 《金匮要略》
  • C. 《备急千金要方》
  • D. 《仁斋直指方》
标记 纠错
95.

属八纲证候转化关系的为

  • A. 真寒假热
  • B. 上热下寒
  • C. 实证转虚
  • D. 真实假虚
标记 纠错
96.

属八纲证候错杂关系的为

  • A. 真寒假热
  • B. 上热下寒
  • C. 实证转虚
  • D. 真实假虚
标记 纠错
97.

防己黄芪汤中黄芪的意义是

  • A. 补气生血
  • B. 补气行血
  • C. 补气行水
  • D. 补气固表
标记 纠错
98.

玉屏风散中黄芪的意义是

  • A. 补气生血
  • B. 补气行血
  • C. 补气行水
  • D. 补气固表
标记 纠错
99.

适用“热因热用”的是

  • A. 热病见热象
  • B. 寒病见热象
  • C. 阴虚见热象
  • D. 热病见寒象
标记 纠错
100.

适用“阳病治阴”的是

  • A. 热病见热象
  • B. 寒病见热象
  • C. 阴虚见热象
  • D. 热病见寒象
标记 纠错
101.

心脉瘀阻可见

  • A. 发狂
  • B. 痛经,崩漏
  • C. 心痛,心悸,唇色青紫
  • D. 大便出血,血色淡,血质稀
标记 纠错
102.

脾不统血可见

  • A. 发狂
  • B. 痛经,崩漏
  • C. 心痛,心悸,唇色青紫
  • D. 大便出血,血色淡,血质稀
标记 纠错
103.

郁病痰气郁结证的治疗宜选用

  • A. 柴胡疏肝散
  • B. 丹扼逍遥散
  • C. 半夏厚朴汤
  • D. 甘麦大枣汤
标记 纠错
104.

郁病心神惑乱证的治疗宜选用

  • A. 柴胡疏肝散
  • B. 丹扼逍遥散
  • C. 半夏厚朴汤
  • D. 甘麦大枣汤
标记 纠错
105.

治疗丹毒、扭伤时常用

  • A. 留罐法
  • B. 走罐法
  • C. 闪罐法
  • D. 刺血拔罐法
标记 纠错
106.

少腹瘀血,积块疼痛,宜用

  • A. 血府逐瘀汤
  • B. 通窍活血汤
  • C. 膈下逐瘀汤
  • D. 少腹逐瘀汤
标记 纠错
107.

胸中血瘀,头痛,日久不愈,宜用

  • A. 血府逐瘀汤
  • B. 通窍活血汤
  • C. 膈下逐瘀汤
  • D. 少腹逐瘀汤
标记 纠错
108.

.以邪实为主、正虚为次的是

  • A. 实证
  • B. 虚证
  • C. 实证夹虚
  • D. 虚实并重
标记 纠错
109.

正虚与邪实均十分明显的是

  • A. 实证
  • B. 虚证
  • C. 实证夹虚
  • D. 虚实并重
标记 纠错
110.

若证见脘腹痞胀疼痛,纳呆厌食,吞酸嗳腐,呕吐酸水,大便腐臭,应辨为

  • A. 食积胃肠证
  • B. 肠道湿热证
  • C. 饮留胃肠证
  • D. 湿困脾阳证
标记 纠错
111.

若证见头身困重,胸闷脘痞,不欲饮食,大 便稀溏,应辨为

  • A. 食积胃肠证
  • B. 肠道湿热证
  • C. 饮留胃肠证
  • D. 湿困脾阳证
标记 纠错
112.

湿证是指

  • A. 体内水液运化失常而形成的一种呈弥漫状态的病理性物质所致的证候
  • B. 某一脏腑的气机阻滞、运行不畅所表现的证候
  • C. 辨别病因与病性
  • D. 判断疾病中有无气血亏损或运行障碍的证候
标记 纠错
113.

津液辨证是指

  • A. 体内水液运化失常而形成的一种呈弥漫状态的病理性物质所致的证候
  • B. 某一脏腑的气机阻滞、运行不畅所表现的证候
  • C. 辨别病因与病性
  • D. 判断疾病中有无气血亏损或运行障碍的证候
标记 纠错
114.

具有行气降浊、温化寒湿作用的方剂是

  • A. 茵陈蒿汤
  • B. 八正散
  • C. 宣痹汤
  • D. 鸡鸣散
标记 纠错
115.

具有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作用的方剂是

  • A. 茵陈蒿汤
  • B. 八正散
  • C. 宣痹汤
  • D. 鸡鸣散
标记 纠错
116.

肺阴虚为

  • A. 咳喘无力,气短神疲
  • B. 咳嗽无痰,盗汗颧红
  • C. 咳痰稀白,寒热身痛
  • D. 咳嗽咽痛,恶风发热
标记 纠错
117.

肺气虚为

  • A. 咳喘无力,气短神疲
  • B. 咳嗽无痰,盗汗颧红
  • C. 咳痰稀白,寒热身痛
  • D. 咳嗽咽痛,恶风发热
标记 纠错
118.

癃闭肺热壅盛证伴有大便不通,宜选用

  • A. 清肺饮加大黄、杏仁
  • B. 清肺饮加黄连、竹叶
  • C. 清肺饮加黄精、石斛
  • D. 清肺饮加薄荷、桔梗
标记 纠错
119.

尿浊的主证是

  • A. 小便点滴短少
  • B. 小便混浊如米泔水
  • C. 小便时尿道刺痛有血
  • D. 小便点滴不通
标记 纠错
120.

血淋的主证是

  • A. 小便点滴短少
  • B. 小便混浊如米泔水
  • C. 小便时尿道刺痛有血
  • D. 小便点滴不通
标记 纠错
多选题 (共59题,共59分)
121.

肺与肾在生理上的相互关联,主要表现为

  • A. 呼吸及纳气的协调
  • B. 精气的生成和输布
  • C. 宣发与肃降的协调
  • D. 水液代谢的协调
标记 纠错
122.

表里辨证主要是辨别

  • A. 疾病的性质
  • B. 病位的深浅
  • C. 邪正的盛衰
  • D. 外感与内伤
标记 纠错
123.

郁病实证常见的证候有

  • A. 肝气郁结
  • B. 气郁化火
  • C. 痰迷心窍
  • D. 痰气郁结
标记 纠错
124.

痿证的临床症状有

  • A. 肢体筋脉弛缓
  • B. 软弱无力
  • C. 肌肉萎缩
  • D. 关节筋骨肌肉疼痛
标记 纠错
125.

心营热盛致痉,临证时辨其营血热毒深浅轻重,可分别选用

  • A. 化斑汤
  • B. 清瘟败毒饮
  • C. 黑锡丹
  • D. 神犀丹
标记 纠错
126.

腰痛肾阴不足,常有相火偏亢,可酌情选用

  • A. 左归丸
  • B. 右归丸
  • C. 知柏地黄丸
  • D. 大补阴丸
标记 纠错
127.

酸枣仁的功效为

  • A. 养心
  • B. 益肝
  • C. 安神
  • D. 敛汗
标记 纠错
128.

六经传变可归纳为

  • A. 阴经与阳经的相传
  • B. 表里的经脉相传
  • C. 手足经脉传变
  • D. 脏腑传变
标记 纠错
129.

中焦病证的表现可见于

  • A. 身热颧红
  • B. 舌绛荅少
  • C. 神昏谵语
  • D. 头身重困
标记 纠错
130.

肝胆湿热证产生的原因多为

  • A. 热邪为患
  • B. 感受湿热之邪
  • C. 感受寒湿之邪
  • D. 偏食肥甘
标记 纠错
131.

悬饮的部位和症候是

  • A. 饮在胸胁
  • B. 胸胁胀满
  • C. 咳唾引痛
  • D. 饮在肺系
标记 纠错
132.

朱砂可用于治疗

  • A. 心悸失眠
  • B. 惊风癫痫
  • C. 疮疡肿毒
  • D. 肝阳上亢
标记 纠错
133.

瘀血证的脉象有

  • A. 实脉
  • B. 沉弦脉
  • C. 细涩脉
  • D. 结代脉
标记 纠错
134.

六经病证的传变形式有

  • A. 直中
  • B. 合病
  • C. 并病
  • D. 逆传
标记 纠错
135.

中医病机学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包括

  • A. 基本病机
  • B. 系统病机
  • C. 病状发生机理
  • D. 病证病机
标记 纠错
136.

寒湿困脾与脾阳虚二证的鉴别要点是

  • A. 肢体困重
  • B. 食少腹胀便溏
  • C. 身体浮肿
  • D. 形寒气怯
标记 纠错
137.

实的症候特点有

  • A. 低热
  • B. 壮热
  • C. 狂躁
  • D. 神疲
标记 纠错
138.

下列属于养心安神的药物有

  • A. 琥珀
  • B. 酸枣仁
  • C. 柏子仁
  • D. 合欢花
标记 纠错
139.

虚证可有

  • A. 声低气微
  • B. 声高气粗
  • C. 疼痛拒按
  • D. 疼痛喜按
标记 纠错
140.

不具有益肾固精作用的药物是

  • A. 桑螵蛸
  • B. 赤石脂
  • C. 诃子
  • D. 山茱萸
标记 纠错
141.

心阳虚的病理变化有

  • A. 心神不宁
  • B. 血脉寒滞
  • C. 温煦不足
  • D. 易致肺气虚
标记 纠错
142.

湿阻中焦的原因有

  • A. 脾阳虚
  • B. 津液代谢障碍
  • C. 水湿侵犯
  • D. 饮食不节
标记 纠错
143.

伤津证多发生于

  • A. 卫分
  • B. 气分
  • C. 营分
  • D. 血分
标记 纠错
144.

阳明经证可见于

  • A. 高热
  • B. 气粗似喘
  • C. 腹痛拒按
  • D. 大便燥结
标记 纠错
145.

.养生的基本原则是

  • A. 适应自然规律
  • B. 重视精神调养
  • C. 房事有节、饮食有常、合理膳食
  • D. 合理锻炼身体
标记 纠错
146.

具有止带功效的药物是

  • A. 乌梅
  • B. 五倍子
  • C. 芡实
  • D. 莲子
标记 纠错
147.

治疗痰饮脾阳虚弱证,宜选用

  • A. 肾气丸
  • B. 苓甘五味姜辛汤
  • C. 小半夏加茯苓汤
  • D. 己椒苈黄丸
标记 纠错
148.

眩晕耳鸣,失眠多梦,可见于

  • A. 肝郁气滞
  • B. 肝血虚
  • C. 肝胆湿热
  • D. 肝阳上亢
标记 纠错
149.

痿证的治疗,虚证以扶正补虚为主,治法宜用

  • A. 滋养肝肾
  • B. 清热润燥
  • C. 活血祛瘀
  • D. 益气健脾
标记 纠错
150.

.肾不纳气产生的原因有

  • A. 肺虚及肾
  • B. 脾虚及肾
  • C. 劳伤肾气
  • D. 心肾不交
标记 纠错
151.

针刺治疗不寐以哪些经穴、特定穴为主

  • A. 手厥阴经穴
  • B. 手少阴经穴
  • C. 督脉穴
  • D. 八脉交会穴
标记 纠错
152.

瘀血停滞之胃痛,其治疗可选用

  • A. 丹参饮
  • B. 芍药甘草汤
  • C. 失笑散
  • D. 逍遥散
标记 纠错
153.

既熄风止痉,又攻毒散结的药物是

  • A. 全蝎
  • B. 蜈蚣
  • C. 牛黄
  • D. 地龙
标记 纠错
154.

胃痛兼见胃阴不足者,针灸治疗除取主穴外,还应加

  • A. 三阴交
  • B. 关元
  • C. 内庭
  • D. 太冲
标记 纠错
155.

脾不统血证的审证要点是

  • A. 脾气虚证
  • B. 出血表现
  • C. 血虚证
  • D. 气虚证
标记 纠错
156.

针灸的治疗原则为

  • A. 治病求本
  • B. 补虚泻实
  • C. 清热温寒
  • D. 三因制宜
标记 纠错
157.

下列药物中不人煎剂的是

  • A. 磁石
  • B. 朱砂
  • C. 琥珀
  • D. 龙骨
标记 纠错
158.

风湿热痹证的治疗主方为

  • A. 薏苡仁汤
  • B. 白虎加桂枝汤
  • C. 双合汤
  • D. 宣痹汤
标记 纠错
159.

脱汗的临床特征是

  • A. 大汗淋漓
  • B. 汗出如珠
  • C. 脉微欲绝
  • D. 声低息微
标记 纠错
160.

风邪致病的特点是

  • A. 发病迅速
  • B. 易伤津液
  • C. 易犯阳位
  • D. 善行数变
标记 纠错
161.

下列属于阴黄脾虚湿滞证的临床主证有

  • A. 面目及肌肤黄染
  • B. 甚则晦暗不泽
  • C. 肢软乏力
  • D. 口中干苦
标记 纠错
162.

厥阴病证的特点是

  • A. 寒热交错
  • B. 阴阳衰惫
  • C. 厥热胜复
  • D. 阴寒独盛
标记 纠错
163.

肺痈形成脓胸时可表现为

  • A. 持续高热
  • B. 脉浮数而滑
  • C. 咳嗽困难
  • D. 面色咣白
标记 纠错
164.

龙骨可用于治疗

  • A. 心悸失眠
  • B. 肝阳眩晕
  • C. 崩漏带下
  • D. 湿疮痒疹
标记 纠错
165.

腰痛初发急性期,常选用下列哪些药物

  • A. 当归
  • B. 蜂房
  • C. 莪术
  • D. 川芎
标记 纠错
166.

可用于治疗自汗、盗汗的药物是

  • A. 磁石
  • B. 龙骨
  • C. 柏子仁
  • D. 酸枣仁
标记 纠错
167.

治疗与脏腑组织有关疾患的刺激线宜选

  • A. 额旁1线
  • B. 额旁2线
  • C. 额旁3线
  • D. 颞后线
标记 纠错
168.

性平的药物是

  • A. 乌梅
  • B. 五倍子
  • C. 肉豆蔻
  • D. 诃子
标记 纠错
169.

针灸处方的第二要素包括

  • A. 疗法的选择
  • B. 操作方法
  • C. 治疗时机的选择
  • D. 选穴原则
标记 纠错
170.

紫斑呈点状者与出疹疼点的鉴别要点是

  • A. 疹点颜色深浅
  • B. 压之退色与否
  • C. 触之碍手与否
  • D. 发热与否
标记 纠错
171.

着痹的主证为

  • A. 肢体关节和肌肉酸楚、重着、疼痛
  • B. 关节活动不利
  • C. 肌肤麻木不仁
  • D. 局部灼热红肿
标记 纠错
172.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主要是通过

  • A. 经络阴阳属性
  • B. 扶正祛邪
  • C. 疏通经络
  • D. 经穴配伍
标记 纠错
173.

风寒袭络所致的落枕,治疗时应选的腧穴为

  • A. 外劳宫
  • B. 阿是穴
  • C. 肩井、后溪
  • D. 悬钟
标记 纠错
174.

引起消渴的病因主要有

  • A. 禀赋不足
  • B. 饮食失节
  • C. 情志失调
  • D. 劳欲过度
标记 纠错
175.

.下列哪些属于虎潜丸的药物组成

  • A. 龟板、黄柏
  • B. 干姜、虎骨
  • C. 知母、白芍
  • D. 熟地、山萸肉
标记 纠错
176.

.在痹证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 A. 痰浊
  • B. 气滞
  • C. 瘀血
  • D. 食滞
标记 纠错
177.

治疗肾虚腰痛宜选用的腧穴为

  • A. 阿是穴
  • B. 膈俞
  • C. 大肠俞
  • D. 肾俞
标记 纠错
178.

关于痴呆虚证的治疗,下列正确的是

  • A. 常加血肉有情之品
  • B. 注意培补后天脾胃
  • C. 宜峻补
  • D. 不可用鹿茸
标记 纠错
179.

风池是下列哪几经的交会穴

  • A. 手少阳三焦经
  • B. 足少阳胆经
  • C. 阳维脉
  • D. 阴维脉
标记 纠错

答题卡(剩余 道题)

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多选题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00:00:00
暂停
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