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教师招聘小学教师招聘->2021年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押题密卷5

2021年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押题密卷5

卷面总分:31分 答题时间:240分钟 试卷题量:31题 练习次数:96次
单选题 (共15题,共15分)
1.

下面是对《史记》和《汉书》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 《史记》和《汉书》都是纪传体的通史。
  • B. 《史记》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五部分。
  • C. “本纪”记载帝王的事迹和社会上的重大变化;“世家”记载王侯外戚的事迹;“列传”主要是为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写传记。
  • D. 东汉班固等编写的《汉书》在体制上全袭《史记》,只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
标记 纠错
2.

下列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在这场抗击“非典”的战役中,广大医务工作者始终战斗在最前线,他们中的感人事迹不胜枚举。
  • B. 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 C. 古人中不乏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 D. 我们应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
标记 纠错
3.

下列选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巴黎圣母院》集中体现了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爱斯梅拉达的美貌与卡西莫多的丑陋、卡西莫多的善良与弗洛罗的狠毒、爱斯梅拉达的钟情与弗比斯的轻薄都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
  • B. 哈姆雷特已知杀父娶母的实情而迟迟不采取复仇行动的心理与相关情节构成《哈姆雷特》中著名的“延宕”,体现了主人公复杂、矛盾的心理
  • C. 意识流小说以心理时间作为叙述的主要时序,代表作品有《墙上的斑点》《追忆逝水年华》等,斯特林堡的《半张纸》也有一点意识流的味道
  • D. 《堂吉诃德》是意大利小说家塞万提斯创作的长篇小说,堂吉诃德这个人物形象地反映了较强的批判现实的精神
标记 纠错
4.

下列关于小学阅读教学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 让学生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悟,应结合课文语句所描述的充满感性因素的内容和情感来进行
  • B. 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教师应淡化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
  • C. 第二学段,学生应当默读,做到不出声;学会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 D. 第三学段,学生要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标记 纠错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心理健康思想的研究源远流长,早在战国时期《内经》一书中,就有心情因素在人体疾病的发生、诊断和预防中起着重要作用
  • B. 著名科学家朱光亚任中国工程院院长4年,从无到有地建立起了比较完善和规范的一整套增选制度及实施办法,保证了增选工作顺利、健康地发展
  • C. 如云的明星、无数的影迷和众多的媒体,似乎都昭示着一个事实:奥斯卡颁奖活动正在把巨大的商机和经济利益带到了世界影都洛杉矶
  • D. 中国画的发展,无论是技术变化上还是美学思想上,中国传统哲学都对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
标记 纠错
6.

元杂剧中的“四大南戏”指的是( )。

  • A. 《牡丹亭》《桃花扇》《窦娥冤》《西厢记》
  • B. 《单刀会》《梧桐雨》《赵氏孤儿》《汉宫秋》
  • C. 《西厢记》《墙头马上》《拜月亭》《倩女离魂》
  • D. 《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
标记 纠错
7.

提出“诗缘情而绮靡”的是( )。

  • A. 《毛诗序》
  • B. 《乐记》
  • C. 《文赋》
  • D. 《诗品》
标记 纠错
8.

“正始之音”的文学作品特征是()。

  • A. 反映民生疾苦的作品多
  • B. 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多
  • C. 描写山水美景的作品多
  • D. 抒写个人忧愤的作品多
标记 纠错
9.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我们更需要勇于开拓,不断进取,如果故步自封,就会落后甚至被时代潮流所淘汰
  • B. 碳排放过量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伤害,如果不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
  • C. 旧的梦想总是被新的梦想取代,很少有人能自始至终地记住自己做过的梦,因为现实需要人们不断调整梦想
  • D. 国产电影中使用方言,虽然符合电影的真实再现原则,但就怕有些演员蹩脚的方言不能添彩,反而弄巧成拙
标记 纠错
10.

下面选项中不属于“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的是( )。

  • A.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 B. 关汉卿——《窦娥冤》
  • C.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 D. 刘鹗——《老残游记》
标记 纠错
11.

下列关于语文课程建设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 应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尽可能满足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要
  • B. 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
  • C.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 D. 应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语文课程目标,开发课程资源,形成稳定而不变的实施机制
标记 纠错
12.

下列有关语文课程评价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 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状况
  • B. 语文课程评价的主体有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专业人员等
  • C. 语文课程评价形式有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 D. 语文课程设计要注重可行性和有效性,防止片面追求形式
标记 纠错
13.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忌讳 砥砺 蜚然成章 流水不腐,户枢不蠢
  • B. 刍议 安详 自鸣得意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 C. 烦燥 闲暇 味同嚼蜡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 D. 徇私 编纂 坚如磬石 盛名之下,其实难负
标记 纠错
14.

以下各句的修辞手法依次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②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④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 A. 对仗互文反复回环
  • B. 用典互文叠字顶真
  • C. 用典顶真叠字反复
  • D. 对仗顶真反复回环
标记 纠错
15.

下列对中国古代文学常识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 《尚书》是我国商周时期以记事为主的资料汇编,文字古奥典雅,对先秦历史叙事散文的成熟有直接的影响
  • B. 作为编年史,《左传》的情节结构主要是按照时间顺序交代事件发生的全部过程,往往很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
  • C. 东汉时期的赋,形式上篇幅较长,结构宏大,多采用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汪洋恣肆。铺排陈叙,是我国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 D. 俗文学在明代得到广泛的发展,不仅有长篇小说的创作高峰,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短篇小说集,如冯梦龙的“二拍”和凌濛初的“三言”
标记 纠错
填空题 (共5题,共5分)
16.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请依据以下给出的上联,联系已学过的课文《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或课外读物中的任意一篇对出下联。
上联:岳阳楼壮美雄奇,范仲淹抒写忧乐。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标记 纠错
17.

古诗文填空。
(1)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
(3)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描写月映水中、云霞飘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的诗词意境开阔,大气磅礴,历来为人称道。在《浣溪沙》一词中,他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词句,告诉我们不要感叹岁月无情,人老了照样可以焕发青春,表现了他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他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词句,勾勒出自己拉弓劲射的雄姿,表达了立功报国的愿望。
(5)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写出了朋友身影已经消失,诗人还在深情目送的情景。

标记 纠错
18.

古诗文填空。
(1)子日:“其怒乎!__________,勿施于人。”
(2)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__,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3)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
(4)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
(5)客路青山外,__________。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

标记 纠错
19.

古诗文填空。
(1)__________,孰不顺成(《说苑·建本》)
(2)皎如飞镜临丹阙,__________。(李白《把酒问月》)
(3)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
(4)__________,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标记 纠错
20.

古诗文填空。
(1)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2)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柳宗元《小石潭记》)
(3)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__________,__________”细腻生动地描写了早春景色。
(4)杜甫《春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化无情之物为有情,抒发了感时伤世之情;李煜《相见欢》中“__________,__________,是离愁”则化无形之情为有形,写出了亡国的哀思。

标记 纠错
问答题 (共11题,共11分)
21.

壅塞

亡国之主不可以直言。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无自至则壅。

秦缪公时,戎强大。秦缪公遗之女乐二八与良宰焉。戎主大喜,以其故数饮食,日夜不休。左右有言秦寇之至者,因扞弓而射之。秦寇果至,戎主醉而卧于樽下,卒生缚而擒之。未擒则不可知,已擒则又不知。虽善说者,犹若此何哉?

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至。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左右皆谓宋王曰:“此所谓‘肉自生虫’者也。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齐寇近矣,国人恐矣。使者遇其兄,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其弟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其兄曰:“如报其情,有且先夫死者死,先夫亡者亡。”于是报于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匡人甚安。”王大喜。左右皆日:“乡之死者宜矣。”王多赐之金。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此人得以富于他国。夫登山而视牛若羊,视羊若豚,牛之性不若羊,羊之性不若豚,所自视之势过也。而因怒於牛羊之小也,此狂夫之大者。狂而以行赏罚,此戴氏之所以绝也。

齐王欲以淳于髡傅太子,髡辞曰:“臣不肖,不足以当此大任也,王不若择国之长者而使之。”齐王曰:“子无辞也。寡人岂责子之令太子必如寡人也哉?寡人固生而有之也。子为寡人令太子如尧乎?其如舜也?”凡说之行也,道不智听智,从自非受是也。今自以贤过于尧舜,彼且胡可以开说哉?说必不入,不闻存君。

齐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非直士其孰能不阿主?世之直士其寡不胜众数也故乱国之主患存乎用三石为九石也。

(选自《吕氏春秋》)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

标记 纠错
22.

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完成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①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⑦,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高适写这首边塞诗时在哥舒翰幕府。②“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从而构思成一种虚景。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②,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注】①这是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

两首诗均写了吹奏《梅花落》的笛声,而作者的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标记 纠错
23.

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完成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①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⑦,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高适写这首边塞诗时在哥舒翰幕府。②“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从而构思成一种虚景。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②,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注】①这是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

试简要分析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点。

标记 纠错
24.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题。

四堡雕版

冯骥才

①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

②在宋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中,福建的建阳一直承担着那片大地上文明的传播。其他几个雕版中心如汴梁、杭州和临汾,总是随着战乱与京都变迁或兴或衰,唯有这“天高皇帝远”的建阳依然故我。从遥不可及的中古一直走到近代。我喜欢建安图书的民间感。它自始就服务于平民大众,也就将先民们的阅读兴趣与审美观念融入坊间。明代以来,杭州、苏州,以及相继崛起的金陵派和徽派刻印的图书,一窝蜂地趋向文人之雅致,刻意地追求经典,建安图书却始终执拗地固守着它的平民性。大众日常消遣的故事、笑话、野史。农家应用的医书、药书、占卜以及专供孩童启蒙的读物,都是建安版常年热销的图书。今天看来,这种由民间印坊养育出来的纯朴的气质便是建安版特有的审美品格了。

③然而,建安图书真正的福气,是它至今还保存着一个雕版印刷之乡——四堡。中国古代雕版基地大都空无一物,只剩下建安这个“活化石”。它犹然散发着书香墨香文明之香吗?

④四堡身在闽西,肩倚武夷山脉,地远天偏,这种地方正是历史的藏身之处。但现代化法力无边,近几年古镇热闹起来了,不过令我吃惊的是,这里居然还完整地保留着二百年来声震闽西的印书世家邹氏的坊间与宅第。大大小小一百四十间房子,组成客家人典型的民居——“九厅十八井”。在四堡,这种房子都是一半用于生活,一半用于印书。可是,无论陪同我的主人怎样指指点点地讲述。我也无法想象出往日那种奇异又儒雅的景象来。

⑤倘若留意,那又细又弯高高翘起的檐角,鸟儿一样轻灵的木雕斗拱,敷彩的砖雕,带着画痕的粉墙,还残存一些历史的优雅。但挤在这老宅子里生活的人们,对此早已视而不见。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也看不到。高大的墙体全都糟朽,表面剥落,砖块粉化;地面的砖板至少在半个世纪前就全被踩碎了;门窗支离破碎,或者早已不伦不类地更换一新;杂物堆满所有角落,荒草野蔓纠缠其间。唯一可以见证这里曾是印务的,是一些院子中央摆着的一种沉重的石缸。它是由整块青石雕出,岁月把它磨光。当年的印房用它来贮墨,如今里边堆着煤块或菜,上边盖着木板;有的弃而不用,积着半缸发黑和泛臭的雨水。

⑥生活在这拥挤的黏湿的腐朽的空间里,是一种煎熬。特别是电视屏幕上闪现着各种华屋和豪宅的时候,人们会巴望着逃脱出去,切盼现代化早日来到,把它们作为垃圾处理掉。这就是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最后一个“活化石”必然的命运么?

⑦应该说当地还是有些有心人的。他们将邹氏家族的祠堂改造为一座小型博物馆,展示着从四堡收集来的古版古书,以及裁纸、印书、切书、装订等种种工具。还将此地雕版的源起、沿革、历代作坊与相关人物,都做了调查和梳理,并在这小展馆中略述大概。可是当我问及现存书版的状况时.回答竟使我十分震惊——只有一套完整的书版!难道这块生育出千千万万图书的沃土已然资源耗尽,贫瘠得连几套书版也找不出来?

⑧其实并非如此。直到今天,无孔不入的古董贩子还在闽北和闽西各地进村入乡、走街串巷去搜罗古书古版。四堡人穷,自然就拿它们换钱。文化受到自己主人的轻视才是真正的悲哀。

⑨四堡的雕版印刷肇始何时,仍是一个谜。但它作为建安版的一个产地,自然属于中华雕版印刷史源头的范畴。特别是宋代汴京沦落,文化中心南移,印刷业便在福建西北这一片南国纸张的产地如鱼得水遍地开花。明清两代,建安图书覆盖江南大地,这也正是四堡的极盛时代。可是到了19世纪,西方的石印与铅印技术相继传入,四堡的雕版便走向衰落。从大文明的系统上说。中华文明传承未断;但在许许多多具体的文化脉络上,我们却常常感受到一种失落!

⑩在龙岩、泉州和厦门,我都刻意去古董店考查建安书版的流散状况。在四堡见不到的书版,在这些商店里很容易见到。不过一位贩子对我说:“你出大价钱也买不到明代的版子了。”我相信他的话。受制于经费的拮据,在这些文化沃土上,到处是古董贩子,反倒很少看到专家的身影。

?四堡现有的书坊不会坚持太久。残剩在民间的古版又会很快灭绝。照此说来,最终的结果是.我们这个曾经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就不再有“活态的见证”可言了?

?那么谁救四堡呢?

(节选自《癸未手记》,有删改)

简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标记 纠错
25.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题。

四堡雕版

冯骥才

①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

②在宋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中,福建的建阳一直承担着那片大地上文明的传播。其他几个雕版中心如汴梁、杭州和临汾,总是随着战乱与京都变迁或兴或衰,唯有这“天高皇帝远”的建阳依然故我。从遥不可及的中古一直走到近代。我喜欢建安图书的民间感。它自始就服务于平民大众,也就将先民们的阅读兴趣与审美观念融入坊间。明代以来,杭州、苏州,以及相继崛起的金陵派和徽派刻印的图书,一窝蜂地趋向文人之雅致,刻意地追求经典,建安图书却始终执拗地固守着它的平民性。大众日常消遣的故事、笑话、野史。农家应用的医书、药书、占卜以及专供孩童启蒙的读物,都是建安版常年热销的图书。今天看来,这种由民间印坊养育出来的纯朴的气质便是建安版特有的审美品格了。

③然而,建安图书真正的福气,是它至今还保存着一个雕版印刷之乡——四堡。中国古代雕版基地大都空无一物,只剩下建安这个“活化石”。它犹然散发着书香墨香文明之香吗?

④四堡身在闽西,肩倚武夷山脉,地远天偏,这种地方正是历史的藏身之处。但现代化法力无边,近几年古镇热闹起来了,不过令我吃惊的是,这里居然还完整地保留着二百年来声震闽西的印书世家邹氏的坊间与宅第。大大小小一百四十间房子,组成客家人典型的民居——“九厅十八井”。在四堡,这种房子都是一半用于生活,一半用于印书。可是,无论陪同我的主人怎样指指点点地讲述。我也无法想象出往日那种奇异又儒雅的景象来。

⑤倘若留意,那又细又弯高高翘起的檐角,鸟儿一样轻灵的木雕斗拱,敷彩的砖雕,带着画痕的粉墙,还残存一些历史的优雅。但挤在这老宅子里生活的人们,对此早已视而不见。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也看不到。高大的墙体全都糟朽,表面剥落,砖块粉化;地面的砖板至少在半个世纪前就全被踩碎了;门窗支离破碎,或者早已不伦不类地更换一新;杂物堆满所有角落,荒草野蔓纠缠其间。唯一可以见证这里曾是印务的,是一些院子中央摆着的一种沉重的石缸。它是由整块青石雕出,岁月把它磨光。当年的印房用它来贮墨,如今里边堆着煤块或菜,上边盖着木板;有的弃而不用,积着半缸发黑和泛臭的雨水。

⑥生活在这拥挤的黏湿的腐朽的空间里,是一种煎熬。特别是电视屏幕上闪现着各种华屋和豪宅的时候,人们会巴望着逃脱出去,切盼现代化早日来到,把它们作为垃圾处理掉。这就是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最后一个“活化石”必然的命运么?

⑦应该说当地还是有些有心人的。他们将邹氏家族的祠堂改造为一座小型博物馆,展示着从四堡收集来的古版古书,以及裁纸、印书、切书、装订等种种工具。还将此地雕版的源起、沿革、历代作坊与相关人物,都做了调查和梳理,并在这小展馆中略述大概。可是当我问及现存书版的状况时.回答竟使我十分震惊——只有一套完整的书版!难道这块生育出千千万万图书的沃土已然资源耗尽,贫瘠得连几套书版也找不出来?

⑧其实并非如此。直到今天,无孔不入的古董贩子还在闽北和闽西各地进村入乡、走街串巷去搜罗古书古版。四堡人穷,自然就拿它们换钱。文化受到自己主人的轻视才是真正的悲哀。

⑨四堡的雕版印刷肇始何时,仍是一个谜。但它作为建安版的一个产地,自然属于中华雕版印刷史源头的范畴。特别是宋代汴京沦落,文化中心南移,印刷业便在福建西北这一片南国纸张的产地如鱼得水遍地开花。明清两代,建安图书覆盖江南大地,这也正是四堡的极盛时代。可是到了19世纪,西方的石印与铅印技术相继传入,四堡的雕版便走向衰落。从大文明的系统上说。中华文明传承未断;但在许许多多具体的文化脉络上,我们却常常感受到一种失落!

⑩在龙岩、泉州和厦门,我都刻意去古董店考查建安书版的流散状况。在四堡见不到的书版,在这些商店里很容易见到。不过一位贩子对我说:“你出大价钱也买不到明代的版子了。”我相信他的话。受制于经费的拮据,在这些文化沃土上,到处是古董贩子,反倒很少看到专家的身影。

?四堡现有的书坊不会坚持太久。残剩在民间的古版又会很快灭绝。照此说来,最终的结果是.我们这个曾经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就不再有“活态的见证”可言了?

?那么谁救四堡呢?

(节选自《癸未手记》,有删改)

请根据本文概括四堡雕版及其文化衰落的原因。

标记 纠错
26.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题。

四堡雕版

冯骥才

①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

②在宋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中,福建的建阳一直承担着那片大地上文明的传播。其他几个雕版中心如汴梁、杭州和临汾,总是随着战乱与京都变迁或兴或衰,唯有这“天高皇帝远”的建阳依然故我。从遥不可及的中古一直走到近代。我喜欢建安图书的民间感。它自始就服务于平民大众,也就将先民们的阅读兴趣与审美观念融入坊间。明代以来,杭州、苏州,以及相继崛起的金陵派和徽派刻印的图书,一窝蜂地趋向文人之雅致,刻意地追求经典,建安图书却始终执拗地固守着它的平民性。大众日常消遣的故事、笑话、野史。农家应用的医书、药书、占卜以及专供孩童启蒙的读物,都是建安版常年热销的图书。今天看来,这种由民间印坊养育出来的纯朴的气质便是建安版特有的审美品格了。

③然而,建安图书真正的福气,是它至今还保存着一个雕版印刷之乡——四堡。中国古代雕版基地大都空无一物,只剩下建安这个“活化石”。它犹然散发着书香墨香文明之香吗?

④四堡身在闽西,肩倚武夷山脉,地远天偏,这种地方正是历史的藏身之处。但现代化法力无边,近几年古镇热闹起来了,不过令我吃惊的是,这里居然还完整地保留着二百年来声震闽西的印书世家邹氏的坊间与宅第。大大小小一百四十间房子,组成客家人典型的民居——“九厅十八井”。在四堡,这种房子都是一半用于生活,一半用于印书。可是,无论陪同我的主人怎样指指点点地讲述。我也无法想象出往日那种奇异又儒雅的景象来。

⑤倘若留意,那又细又弯高高翘起的檐角,鸟儿一样轻灵的木雕斗拱,敷彩的砖雕,带着画痕的粉墙,还残存一些历史的优雅。但挤在这老宅子里生活的人们,对此早已视而不见。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也看不到。高大的墙体全都糟朽,表面剥落,砖块粉化;地面的砖板至少在半个世纪前就全被踩碎了;门窗支离破碎,或者早已不伦不类地更换一新;杂物堆满所有角落,荒草野蔓纠缠其间。唯一可以见证这里曾是印务的,是一些院子中央摆着的一种沉重的石缸。它是由整块青石雕出,岁月把它磨光。当年的印房用它来贮墨,如今里边堆着煤块或菜,上边盖着木板;有的弃而不用,积着半缸发黑和泛臭的雨水。

⑥生活在这拥挤的黏湿的腐朽的空间里,是一种煎熬。特别是电视屏幕上闪现着各种华屋和豪宅的时候,人们会巴望着逃脱出去,切盼现代化早日来到,把它们作为垃圾处理掉。这就是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最后一个“活化石”必然的命运么?

⑦应该说当地还是有些有心人的。他们将邹氏家族的祠堂改造为一座小型博物馆,展示着从四堡收集来的古版古书,以及裁纸、印书、切书、装订等种种工具。还将此地雕版的源起、沿革、历代作坊与相关人物,都做了调查和梳理,并在这小展馆中略述大概。可是当我问及现存书版的状况时.回答竟使我十分震惊——只有一套完整的书版!难道这块生育出千千万万图书的沃土已然资源耗尽,贫瘠得连几套书版也找不出来?

⑧其实并非如此。直到今天,无孔不入的古董贩子还在闽北和闽西各地进村入乡、走街串巷去搜罗古书古版。四堡人穷,自然就拿它们换钱。文化受到自己主人的轻视才是真正的悲哀。

⑨四堡的雕版印刷肇始何时,仍是一个谜。但它作为建安版的一个产地,自然属于中华雕版印刷史源头的范畴。特别是宋代汴京沦落,文化中心南移,印刷业便在福建西北这一片南国纸张的产地如鱼得水遍地开花。明清两代,建安图书覆盖江南大地,这也正是四堡的极盛时代。可是到了19世纪,西方的石印与铅印技术相继传入,四堡的雕版便走向衰落。从大文明的系统上说。中华文明传承未断;但在许许多多具体的文化脉络上,我们却常常感受到一种失落!

⑩在龙岩、泉州和厦门,我都刻意去古董店考查建安书版的流散状况。在四堡见不到的书版,在这些商店里很容易见到。不过一位贩子对我说:“你出大价钱也买不到明代的版子了。”我相信他的话。受制于经费的拮据,在这些文化沃土上,到处是古董贩子,反倒很少看到专家的身影。

?四堡现有的书坊不会坚持太久。残剩在民间的古版又会很快灭绝。照此说来,最终的结果是.我们这个曾经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就不再有“活态的见证”可言了?

?那么谁救四堡呢?

(节选自《癸未手记》,有删改)

文中的五个问句,意蕴丰富,设置巧妙,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标记 纠错
27.

季羡林先生是当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有一次,季羡林做客央视“百家讲坛”,当主持人请教他,青年如何才能拥有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美德修养时,季羡林先生回答说:“在这个问题上,我不知道是否有捷径可走。以我之见,学会聆听当是最好的选择。”听了季羡林先生的话,在场的人无不鼓掌称叹。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何感想呢?请以“聆听的魅力”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标记 纠错
28.

下面是一则教学案例,请进行简要分析。

某教师在上《生命生命》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小朋友,现在请你们把第二段中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把快乐与大家分享。好吗?

生1:我认为“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茁壮成长”这句话最令我感动!

师:为什么呢?

生1:我从“不屈向上,茁壮成长”可以感受到香瓜子对生命的渴望和顽强拼搏,所以我很感动!

生2:你说得真好,我同意你的意见,香瓜子在艰苦的环境下不屈不挠、茁壮成长,的确令我们感动。

生3:你们都说得有理,但我要给你们补充一点,“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这句话也将香瓜子对生命的渴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师:同学们,你们真聪明,能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到了生命的珍贵和香瓜子对生命的渴望。那谁能用朗读的形式来表现香瓜子对生命的渴望呢?(一学生朗读)

生1:你读得真不错,我也想读一读。

师:你们俩读得真好,让老师感受到了香瓜子对生命的渴望!

生2:老师,他们读得语气很美,我仿佛看到了香瓜子在恶劣的环境下屈壮成长的画面,我想和他们比一比。

生3:你的朗读水平进步了许多,把句子中的几个重点词语读出不同语气了。

师:同学们不但读得好,而且评得也很到位,你们都很了不起!还有没有句子令你们感动呢?

生4:“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这句话也写得好。

师:你的眼力不错,我也认为这句话写得好,可好在哪里呢?

生4:我认为“即使”这词用得好。

师:为什么呀?说给大家听听。

生4:我说不清楚,可我就是觉得“即使”用得好。

师:说不清楚是正常的,你能觉察到“即使”用得好,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大家想一想,“即使”词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词?

生:即便、虽然、纵使、就算、哪怕

师:你们的小脑子好灵活呀,词语那么丰富!自己用心读一读,体会一下。你们还觉得写得好的有哪些词呢?

生:“仅仅”这个词也用得好!(就这样你来我往的,下课的铃声响了)

标记 纠错
29.

壅塞

亡国之主不可以直言。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无自至则壅。

秦缪公时,戎强大。秦缪公遗之女乐二八与良宰焉。戎主大喜,以其故数饮食,日夜不休。左右有言秦寇之至者,因扞弓而射之。秦寇果至,戎主醉而卧于樽下,卒生缚而擒之。未擒则不可知,已擒则又不知。虽善说者,犹若此何哉?

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至。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左右皆谓宋王曰:“此所谓‘肉自生虫’者也。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齐寇近矣,国人恐矣。使者遇其兄,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其弟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其兄曰:“如报其情,有且先夫死者死,先夫亡者亡。”于是报于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匡人甚安。”王大喜。左右皆日:“乡之死者宜矣。”王多赐之金。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此人得以富于他国。夫登山而视牛若羊,视羊若豚,牛之性不若羊,羊之性不若豚,所自视之势过也。而因怒於牛羊之小也,此狂夫之大者。狂而以行赏罚,此戴氏之所以绝也。

齐王欲以淳于髡傅太子,髡辞曰:“臣不肖,不足以当此大任也,王不若择国之长者而使之。”齐王曰:“子无辞也。寡人岂责子之令太子必如寡人也哉?寡人固生而有之也。子为寡人令太子如尧乎?其如舜也?”凡说之行也,道不智听智,从自非受是也。今自以贤过于尧舜,彼且胡可以开说哉?说必不入,不闻存君。

齐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非直士其孰能不阿主?世之直士其寡不胜众数也故乱国之主患存乎用三石为九石也。

(选自《吕氏春秋》)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标记 纠错
30.

壅塞

亡国之主不可以直言。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无自至则壅。

秦缪公时,戎强大。秦缪公遗之女乐二八与良宰焉。戎主大喜,以其故数饮食,日夜不休。左右有言秦寇之至者,因扞弓而射之。秦寇果至,戎主醉而卧于樽下,卒生缚而擒之。未擒则不可知,已擒则又不知。虽善说者,犹若此何哉?

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至。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左右皆谓宋王曰:“此所谓‘肉自生虫’者也。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齐寇近矣,国人恐矣。使者遇其兄,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其弟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其兄曰:“如报其情,有且先夫死者死,先夫亡者亡。”于是报于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匡人甚安。”王大喜。左右皆日:“乡之死者宜矣。”王多赐之金。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此人得以富于他国。夫登山而视牛若羊,视羊若豚,牛之性不若羊,羊之性不若豚,所自视之势过也。而因怒於牛羊之小也,此狂夫之大者。狂而以行赏罚,此戴氏之所以绝也。

齐王欲以淳于髡傅太子,髡辞曰:“臣不肖,不足以当此大任也,王不若择国之长者而使之。”齐王曰:“子无辞也。寡人岂责子之令太子必如寡人也哉?寡人固生而有之也。子为寡人令太子如尧乎?其如舜也?”凡说之行也,道不智听智,从自非受是也。今自以贤过于尧舜,彼且胡可以开说哉?说必不入,不闻存君。

齐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非直士其孰能不阿主?世之直士其寡不胜众数也故乱国之主患存乎用三石为九石也。

(选自《吕氏春秋》)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标记 纠错
31.

壅塞

亡国之主不可以直言。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无自至则壅。

秦缪公时,戎强大。秦缪公遗之女乐二八与良宰焉。戎主大喜,以其故数饮食,日夜不休。左右有言秦寇之至者,因扞弓而射之。秦寇果至,戎主醉而卧于樽下,卒生缚而擒之。未擒则不可知,已擒则又不知。虽善说者,犹若此何哉?

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至。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左右皆谓宋王曰:“此所谓‘肉自生虫’者也。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齐寇近矣,国人恐矣。使者遇其兄,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其弟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其兄曰:“如报其情,有且先夫死者死,先夫亡者亡。”于是报于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匡人甚安。”王大喜。左右皆日:“乡之死者宜矣。”王多赐之金。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此人得以富于他国。夫登山而视牛若羊,视羊若豚,牛之性不若羊,羊之性不若豚,所自视之势过也。而因怒於牛羊之小也,此狂夫之大者。狂而以行赏罚,此戴氏之所以绝也。

齐王欲以淳于髡傅太子,髡辞曰:“臣不肖,不足以当此大任也,王不若择国之长者而使之。”齐王曰:“子无辞也。寡人岂责子之令太子必如寡人也哉?寡人固生而有之也。子为寡人令太子如尧乎?其如舜也?”凡说之行也,道不智听智,从自非受是也。今自以贤过于尧舜,彼且胡可以开说哉?说必不入,不闻存君。

齐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非直士其孰能不阿主?世之直士其寡不胜众数也故乱国之主患存乎用三石为九石也。

(选自《吕氏春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标记 纠错

答题卡(剩余 道题)

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填空题
16 17 18 19 20
问答题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00:00:00
暂停
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