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教师资格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1年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模拟试卷1

2021年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模拟试卷1

卷面总分:13分 答题时间:240分钟 试卷题量:13题 练习次数:93次
单选题 (共8题,共8分)
1.

下列说法符合物理学史的是(  )。

  • A. 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 B. 牛顿成功地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 C. 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轻重无关
  • D. 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并发现了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的规律
标记 纠错
2.

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概念并成功地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而获得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2021年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模拟试卷1

频率。从图中可以确定的是(  )。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2021年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模拟试卷1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2021年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模拟试卷1

  • A. 见图A
  • B. 见图B
  • C. 见图C
  • D. 见图D
标记 纠错
3.

如图所示,MN为半径较大的光滑圆弧轨道的一部分,把小球A放在MN的圆心处,再把另一小球B放在MN上离最低点C很近的B处,今使两球同时自由释放,则在不计空气阻力时有(  )。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2021年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模拟试卷1

  • A. A球先到达C点
  • B. B球先到达C点
  • C. 两球同时到达C点
  • D. 无法确定哪一个球先到达C点
标记 纠错
4.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  )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教学方式的总称。

  • A. 教师和学生
  • B. 教师
  • C. 学生
  • D. 班主任
标记 纠错
5.

一个点电荷从静电场中的a点移到b点,其电势能的变化为零,则(  )。

  • A. a、b两点的场强一定相等
  • B. 该点电荷一定沿等势面移动
  • C. 作用于该点电荷的电场力与其移动方向总是垂直的
  • D. a、b两点的电势一定相等
标记 纠错
6.

密闭有空气的薄塑料瓶因降温而变扁,则关于此过程中瓶内空气(不计分子势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内能增大,放出热量
  • B. 内能减小,吸收热烈
  • C. 内能增大,对外界做功
  • D. 内能减小,外界对其做功
标记 纠错
7.

图中虚线为一组间距相等的同心圆,圆心处固定一带正电的点电荷。一带电粒子以一定初速度射入电场,实线为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a,b、c三点是实线与虚线的交点。则该粒子(  )。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2021年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模拟试卷1

  • A. 带负电
  • B. 在c点受力最大
  • C. 在b点的电势能大于在c点的电势能
  • D. 由a点到b点的动能变化等于由b点到C点的动能变化
标记 纠错
8.

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固定于0点,另一端系一小球。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小球以恒定速率在竖直平面内由A点运动到B点。在此过程中,拉力的瞬时功率变化情况是(  )。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2021年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模拟试卷1

  • A. 逐渐增大
  • B. 逐渐减小
  • C. 先增大.后减小
  • D. 先减小,后增大
标记 纠错
问答题 (共5题,共5分)
9.

一小球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振动,弹力F=-kx,而位移x=Acosωt,其中,后,A和ω都是常数。求在t=0到t=π/2ω的时间间隔内弹力给予小球的冲量。

标记 纠错
10.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某高中物理教材“多普勒效应”一节有如下演示实验。

蜂鸣器音调的变化

将一个以电池做电源的蜂鸣器固定在长竹竿的一端,闭合开关后听一听它发的声音。请一位同学用竹竿把蜂呜器举起来并在头顶快速转动(图12.5—1),在几米之外听它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2021年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模拟试卷1

任务:(1)说明教材所述“请一位同学用竹竿把蜂鸣器举起来并在头顶快速转动,在几米之外听它的声音有什么变化”的实验设计意图。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

标记 纠错
11.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某高中物理教材“功和内能”一节有如下演示实验.

在有机玻璃筒底放置少量易燃物,例如蓬松的棉花,迅速压下筒中的活塞,观察筒底物品的变化。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2021年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模拟试卷1

图10.1—1压下活塞。观察筒底物品的变化

任务:(1)回答演示实验中的问题:“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

标记 纠错
12.

案例:

下面是某位老师对一道习题的讲解。

水平地面上有一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质量为m的小物块在水平恒定推力F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则斜面对小物块的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如何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2021年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模拟试卷1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过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它们的方向怎么判断

学生: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静摩擦力和物体相对运动的趋势方向相反。

教师:对,大家判断一下这个题中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学生1:我认为摩擦力方向向上,因为物块有向下滑动的趋势。

学生2:不对,我认为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向下,物块有向上滑动的趋势。

教师:你们说的都不对,这个题没那么简单,大家再想想。

学生:我们应该先对物块受力分析。

教师:对,可以先受力分析再判断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

学生:恩。

问题:

(1)简要评述这位教师的教学行为。

(2)针对教师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

标记 纠错
13.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某教师为了检测学生对运动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布置了若干练习题。下面是某同学对其中一题的解答过程:

题目:如图所示为一足够长斜面,其倾角为0=370,一质量m=10kg的物体,在斜面底部受到一个沿斜面向上的F=100N的力作用由静止开始运动,物体在2s内位移为4m,2s末撤去力F,(sin37°=0.6,cos37°=0.8,g=10m/s2)求: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2021年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模拟试卷1

(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从撤去力F开始1.5s末物体的速度υ;

(3)从静止开始3.5s内物体的位移和路程。

解:(1)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物块受沿斜面向上的力F、重力和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在平行于斜面方向上有F=mgsin37°+/ungeos37°。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2021年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模拟试卷1

(2)撤掉力F后,对物块受力分析,物块受重力和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物块受力平衡,将做匀速运动。运动速度为: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2021年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模拟试卷1

即物体的速度为2m/s。

(3)总路程为s=vt=7m

问题:(1)指出学生解答中的错误,分析错误产生的可能原因,给出正确解法。

(2)给出一个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标记 纠错

答题卡(剩余 道题)

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问答题
9 10 11 12 13
00:00:00
暂停
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