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阅读《登高》教学实录片段,回答下列小题。
案例:
师: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沉郁顿挫”的含义。“沉郁”应从内容情感角度来理解,“沉”就是“深”,指内容的深刻、深广、深厚;“郁”就是“积”,指情感的含蓄、凝重、深沉。“沉郁”意味着思想博大深广、韵味深远,“顿挫”指音调、情感的起伏变化。这节课我们仅从情感变化的角度来进行分析鉴赏。从情感角度来看,“顿挫”是指情感跌宕起伏、郁结难舒、一唱三叹。
师:下面我们读一读《登高》,试着感受“沉郁顿挫”这种风格,然后请谈一谈你从哪里读出了“沉郁顿挫”的意味。
提示:1.从秋景描绘和蕴含的情感中去读“沉郁”。
2.从诗人的情感变化中去读“顿挫”。
表达要求:我认为(某联/句/字)给人(沉郁/顿挫)之感。因为这句写了_______景,抒了_______情,感情的变化是_______,给人_______的感受,所以_______。
(生齐读,并自由讨论)
师:下面请大家分享讨论的结果。
生:我认为首联有“沉郁”之感。“风急”和“猿啸哀”表达了悲凉的气氛;“渚清”“沙白”这两种色调都很冷清,抒发了诗人心中的悲凉之感。
师:《沁园春?长沙》同样描写秋景,“层林尽染”就没有秋天的萧瑟之感。
生:(点头)所以我认为首联给人一种“沉郁”的感觉。
师:这位同学从“沉郁”的角度来阐述自己的看法,同学们还有补充吗?
生:我想重点说首联中的“鸟飞回”。我感觉“飞回”是鸟在疾风中飞舞、盘旋的意思,照一般理解,飞鸟在风很急的情况下要归巢,但它为什么不归巢而在天空中盘旋?这好像在暗示诗人的命运。他这个时候正在西南漂泊,而尾联中的“艰难”,说的就不仅是自身命运,还有国运。
师:那么,这句秋景描写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
生:沉郁。
师:非常好,同学们还有补充吗?
生:“万里悲秋常作客”,我觉得这一句是说诗人在秋天远离故乡,独在异乡为异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是指诗人年老、体弱多病,而且独自登高。
师:这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呀?
生:压抑、沉重。
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本来是非常壮观的景象,但诗人在这里却写出了凄凉、茫然的感觉。说到“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来”,但没有说到“去”,是诗人不知自己的前途奔向何方,也不知国家的未来会怎么样;还有“无边落木萧萧下”,本来落叶已经够让人感到凄凉了,诗人再加上形容词“萧萧”,显得更加冷清。
师:很好。“无边”和“不尽”给人的感觉非常壮阔,正像她说的这样,壮阔的景物让我们感觉无助。场景越壮阔,人就显得越渺小。她又抓住了“落木”这个意象,落叶已经给人带来凋零衰败的感觉,再加上“萧萧”的声音,更有一种空旷荒凉之感。这样,她把“沉郁”的特点说清楚了,如果在分析之后再明确结论就更好了。
师:有没有同学感受到诗中的“顿挫”之意呢?
生:“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是说国运衰落和命运坎坷导致诗人头发都白了;“潦倒”是说失意的时候,诗人本想借酒消愁,可因年老体病不能喝酒,心中的忧郁无从排解。
师:诗人郁结难舒,这是“顿挫”风格的一种体现。好,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下音频,从缓慢的语速和低沉的音调里再去体会《登高》“沉郁顿挫”的特点。
问题:
(1)简述教师引导学生品析诗歌的过程及教学效果。(10分)
(2)指出教师对学生发言的评价的一个优点和一个缺点。(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