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教师资格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1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高分通关卷7

2021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高分通关卷7

卷面总分:32分 答题时间:240分钟 试卷题量:32题 练习次数:90次
单选题 (共25题,共25分)
1.

1926年,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中指出,若“论功行赏,如果完成民主革命的功绩作十分,则市民(工人)及军事的功绩只占三分,农民在乡村革命的功绩要占七分。”这反映了毛泽东()。

  • A. 认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 B. 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 C. 否定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
  • D. 在阐述国民革命运动的功绩
标记 纠错
2.

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听到法国成功试验原子弹的消息后高呼:“法国万岁!从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强大了,更加骄傲了……”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

  • A. 世界政治的多极格局最终形成
  • B. 西欧国家的复兴和两极格局的削弱
  • C. 欧共体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加强
  • D. 西欧国家的衰落和美国霸权的稳固
标记 纠错
3.

中国史学中有“三通”之说。下列有关“三通”的内容完全正确的是()。

  • A. 《史通》《通志》《文献通考》
  • B. 《通典》《通志》《文献通考》
  • C. 《通典》《唐六典》《东观汉记》
  • D. 《史通》《文苑英华》《玉海》
标记 纠错
4.

2014年以前,半官方的民间组织一度是海峡两岸最重要的沟通桥梁。据此推断,台湾方面的半官方代表团,可能曾出席()。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 B.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庆功会
  • C. 《中美建交公报》签字仪式
  • D. 香港回归交接仪式
标记 纠错
5.

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的事件是(  )。

  • A. 亚非独立国家的万隆会议
  • B. 不结盟运动兴起
  • C. 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
  • D. 亚太经合组织建立
标记 纠错
6.

近代史上某一条约的签订,列强采取了所谓的“保全政策”,但当时就有先进的中国人指出其是“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此条约名称和“保全政策”的内涵是(  )。

  • A. 《南京条约》;取得领事裁判权、租界等特权
  • B. 《北京条约》;将侵华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 C. 《马关条约》;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
  • D. 《辛丑条约》;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在华代理人
标记 纠错
7.

明代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记述:“(松江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伦教荡然,纲常已矣。”据此可知(  )。

  • A. 豪门贵室造成传统伦理道德沦丧
  • B. 工商业的发展导致社会风气变化
  • C. 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 D. 财富的增加是促成崇尚奢侈的根源
标记 纠错
8.

新文化运动期间,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的是(  )。

  • A. 陈独秀
  • B. 梁启超
  • C. 鲁迅
  • D. 胡适
标记 纠错
9.

江南地方豪强从汉魏以来就已存在,并随着江南经济的进步而有较大规模的发展,在刘宋时期他们中就不乏“献私财数十万”以求升进者,但迄至梁末,他们并不能“预于南朝大政”其原因是(  )。

  • A. 军功授爵排斥纳粟拜爵
  • B. 唯才是举一定程度规避门阀士族
  • C. 新兴地主缺乏武装力量
  • D. 九品中正制形成僵化的门阀制度
标记 纠错
10.

下列有关新文化运动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 增强民众的民主自由观念
  • B. 激励人们开拓进取.奋发向上
  • C. 很好地融合了中西方思想文化
  • D.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有利条件
标记 纠错
11.

美国历史学家(  )对世界历史的新体系做新的探索,提出“世界体系理论”。

  • A.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
  • B. 科恩
  • C. 瓦尔贾维克
  • D. 瓦格纳
标记 纠错
12.

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名举人上书,请求废除八股取士。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

  • A. 废除科举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 B. 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 C. 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 D. 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标记 纠错
13.

著名历史学家黄年安说:“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这两位改革家分别是(  )。

  • A. 丘吉尔和斯大林
  • B. 罗斯福和斯大林
  • C. 罗斯福和邓小平
  • D. 戴高乐和杜鲁门
标记 纠错
14.

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向下”是指挖煤,“向外”是指( )。

  • A. 拓展殖民地市场
  • B. 贩卖黑奴
  • C. 传播基督教思想
  • D. 输出机器
标记 纠错
15.

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唐宋时期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 A. 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 B. 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 C. 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 D. 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标记 纠错
16.

1921年,彼得格勒市民鲍里斯在日记中写道:“今年的春天是这样的惨淡,农村地区的饥民逃到了城市,可是作为市民的我们也不能做到食物自给呀。”造成日记中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 A. 自然灾害造成的农作物减产
  • B. 破坏分子的恶意宣传
  • 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强制推行
  • D. 经济危机造成物资短缺,物价踊贵
标记 纠错
17.

东汉光武帝刘秀在位期间,大力增强尚书台机构,提高其职权。刘秀这种做法的目的是( )。

  • A. 对尚书台的信任
  • B. 扶持不同政治力量,对抗相权
  • C. 加强皇帝的专制权力
  • D. 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标记 纠错
18.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乡邑大治。”材料反映的是(  )的内容和成效。

  • A. 李悝变法
  • B. 吴起变法
  • C. 商鞅变法
  • D. 管仲改革
标记 纠错
19.

观察下面图片.其中的场景可能发生在()

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分通关卷,2021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高分通关卷7

  • A. 鸦片战争
  • B. 中法战争
  • C. 甲午战争
  • D. 抗日战争
标记 纠错
20.

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 A. 清政府对列强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
  • B. 清政府最终由保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
  • C. 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
  • D. 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
标记 纠错
21.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利比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工具。”17世纪,这种“新组织”使(  )。

  • A. 荷兰建立了世界性商业殖民帝国
  • B.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 C. 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 D. 荷兰在英荷战争中获胜
标记 纠错
22.

启蒙运动期间,法国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其中,(  )是“百科全书派”的杰出代表。

  • A. 伏尔泰
  • B. 卢梭
  • C. 孟德斯鸠
  • D. 狄德罗
标记 纠错
23.

1965年,姚文元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遭到批判的《海瑞罢官》的作者是(  )。

  • A. 吴晗
  • B. 郭沫若
  • C. 翦伯赞
  • D. 胡风
标记 纠错
24.

日本外务省次官栗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这表明日本的企图是(  )。

  • A. 不愿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 B. 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 C. 与美欧进行军事抗衡
  • D. 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的格局
标记 纠错
25.

英国首相布莱尔说:“长期以来不干涉主义一直被视为国际秩序中一项重要的原则,但不干涉主义原则。必须在一些重要方面加以限定:国家主权和防止种族灭绝的重要。”基于此理论。美英于1999年轰炸南联盟,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体现了这一理论的核心是()。

  • A. 打击恐怖分子
  • B. 维护世界和平
  • C. 人权高于主权
  • D. 尊重各国主权
标记 纠错
问答题 (共7题,共7分)
26.

简述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改革措施。

标记 纠错
27.

简述日本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标记 纠错
28.

简述高中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

标记 纠错
29.

材料:

唐代诗人李绅作《古风二首》:其一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材料二: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日“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什百为群,延颈而望。如流民相聚,粥后俱各散归。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古今图书集成》之《苏州府志》

材料三: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垂,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欧美百数十年前,人皆辫发也,至近数十年,机器日新,兵事日精,乃尽剪之,今既举国皆兵,断发之俗.万国同风矣。且垂辫既易污衣,而蓄发尤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沐难则卫生非宜,梳刮则费时甚多,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尤遭戏侮,斥办豚尾,出入不便,去之无损.留之反劳。断发虽始于热地之印度,创于尚武之罗马,何尝不先行断发哉

——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材料四:

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的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

——孙中山《工业建设会趣旨》

问题:

(1)据材料说明土地对农民来说意义何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封建社会土地的占有情况。

(2)材料二中所述现象出现于何时何地“计日受值”是一种什么关系这段史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3)材料三中康有为依据对世界形势的判断,提出了断发的哪些理由当时,他的主张没有实现,断发易服的风尚变化又是在何时发生的

(4)材料四中孙中山为什么会认为“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

标记 纠错
30.

材料:

国内外学者把工业革命定义的研究分为工业组织学派、技术学派、能源学派……这些研究从不同侧面抓住工业革命的特征,成为后来工业革命研究的起点。

——舒小昀《工业革命定义之争》

材料二:

无论是汤因比的“突变论”,还是克拉潘的“渐进论”,至少有两大共同的“漏洞”,一是把工业革命理解为一场纯经济的变革,忽视这场变革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现象及其实质。例如“渐进论”侧重在经济领域以机器取代手工劳动.以机器生产为基础的工厂制度取代手工工场的重大变革。把工业革命的内涵局限于经济和技术发展方面……

——杨杰《英国现代化的初级阶段:工业革命》

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个学派从不同侧面抓住的工业革命“特征”。

(2)杨杰认为在研究工业革命时应采用怎样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变革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现象”各是什么

标记 纠错
31.

材料: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材料二: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内容标准: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问题:

(1)依据材料、二和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拟定本教材片段的教学目标。

(2)请简述本教材片段的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3)请设计本教材片段的提纲式板书。

标记 纠错
32.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规定,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材料二:

课文摘录:

17世纪时.荷兰已经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当时,荷兰拥有的船只超过1.5万艘,商船数超过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荷兰人因此有“海上马车夫”之称。成千上万的荷兰商船贩运着世界各地的商品.如东方的瓷器、丝绸和香料,美洲的皮货,欧洲的手工业品,为荷兰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新航路开辟的同时.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抢占殖民地,进行殖民掠夺。此后,荷兰、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纷纷加入殖民争夺的行列。它们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建立了殖民地,并与世界各地更多的地方建立了直接的贸易联系。当时,西欧国家生产力还不高,仅仅依靠正常贸易,远远不能满足它们对财富的贪欲。于是,抢劫、欺诈等成为这一时期西欧殖民者常用的卑劣手段。

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标记 纠错

答题卡(剩余 道题)

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问答题
26 27 28 29 30 31 32
00:00:00
暂停
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