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教师资格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1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高分通关卷2

2021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高分通关卷2

卷面总分:32分 答题时间:240分钟 试卷题量:32题 练习次数:75次
单选题 (共25题,共25分)
1.

1902年7月27日上海《中外日报》上刊载《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节选如下“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此材料可以用来研究( )。

①社会习俗变革史

②“西学东渐”史

③报业发展史

④民国婚姻史

  • A. ①③④
  • B. ①②④
  • C. ①②③
  • D. ②③④
标记 纠错
2.

近代中国铁路的设计或修筑都由外国人控制着,20世纪初有一位杰出的铁路工程师,在他的主持下,中国人自己设计并修筑了第一条铁路干线,他是( )。

  • A. 魏源
  • B. 左宗棠
  • C. 詹天佑
  • D. 茅以升
标记 纠错
3.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记载:“今天,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 面纱主要依赖进口
  • B. 面纱产量大量积压
  • C. 经济危机已经出现
  • D.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标记 纠错
4.

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其创作风格是( )。

  • A. 古典主义
  • B. 现实主义
  • C. 浪漫主义
  • D. 现代主义
标记 纠错
5.

毛泽东总结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著作是( )。

  • A. 《新民主主义论》
  • B.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 C.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D.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标记 纠错
6.

美国学者沃勒斯坦指出,“历史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的框架之内运作的”。他实际上强调的是( )。

  • A. 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 B. 资本主义的逻辑决定世界各国的发展
  • C. 当今整个世界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形态
  • D. 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
标记 纠错
7.

嘉庆、道光年间有人指出,当今天下财富,“上不在国,下不在民……淫侈愈甚,积于官吏,而兼并于大商,此国与民所以并困也。”以下评述不正确的是( )。

  • A. 清朝官吏腐败,贪污盛行
  • B. 商业的发展是导致吏治腐败的根源
  • C. 官吏贪污严重,影响国计民生
  • D. 封建专制制度没落,加剧官吏腐败
标记 纠错
8.

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的重农传统观念,开始“求富于市”,这主要是由于( )。

  •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 B. 封建制度的衰落
  • C. 西方文明的冲击
  • D. 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
标记 纠错
9.

中新网2013年4月8日电:据英国媒体报道,被称作“铁娘子”的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女男爵8日因中风在家中去世,享年87岁。她曾经主导的“撒切尔主义”主宰英国政坛20余年。“撒切尔主义”反对建立在凯恩斯经济学和对福利国家的支持之上的“共识政治”。据此判断“撒切尔主义”( )。

  • A. 反对自由市场经济理论
  • B. 主张增加福利投入
  • C. 支持平等主义,积极促成社会公平
  • D. 主张发展混合经济
标记 纠错
10.

近代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是( )。

  • A. 《申报》
  • B. 《新青年》
  • C. 《每周评论》
  • D. 《青年杂志》
标记 纠错
11.

我国历史上,有一段历史长时间挥之不去,留下的伤痛不仅仅是过去,更是现在,我们难以面对,一大批国宝流失,却出现在国外拍卖会上。我国文物在哪一时期流失最为严重( )

  •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 C. 八国联军侵华
  • D. 甲午中日战争
标记 纠错
12.

中国人很早对“王”有了敬畏和崇高的认识,在殷商甲骨文中,曾多次出现“王”字。董仲舒日:“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者,王也。”下列对甲骨文“王”字的书写所反映的政治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 A. 殷王的统治至高无上
  • B. 早期国家已经出现政治集权
  • C. 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 D.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标记 纠错
13.

下列属于情感目标表述的是( )。

  • A. 形成正确的历史时间和空问概念
  • B. 感知人类文明史中的实践与创造
  • C. 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
  • D. 树立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
标记 纠错
14.

《美国宪政里程》指出:“美国法治的中心内容是政府是自由的,是具有道德的人们自愿同意的人为产物,不存在天然的政治权威。”这一思想源于( )。

  • A.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 B. 伏尔泰的天赋人权
  • C.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
  • D. 西塞罗的自然法思想
标记 纠错
15.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下列成就属于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是( )。

①“两弹一星”②青藏铁路

③大庆油田④三峡水利工程

  • A. ①②
  • B. ②③
  • C. ②④
  • D. ③④
标记 纠错
16.

“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以来,我国科技成就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能够说明此观点的史实是( )。

  • A.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票证制度的实施
  • B. “南优二号”选育成功、“革命样板戏”一统天下
  • C. “神舟”飞船发射成功、教育战线的“停课闹革命”
  • D. “银河一号”研制成功、互联网的普遍应用
标记 纠错
17.

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

  • A. 众人集体生产
  • B. 田庄规模生产
  • C. 个体农户耕作
  • D. 官府募民耕作
标记 纠错
18.

从晚清到民国初年.“诗界革命”“文界革命”“文学革命”“思想革命”“家庭革命”“婚姻革命”“教育革命”“社会革命”“佛教革命”“祖宗革命”“产业革命”“科学革命”“国民革命”等术语、口号相继出现,这些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 A.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之中
  • B.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日益高涨
  • C. 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 D.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日益发展
标记 纠错
19.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这段《三字经》反映了(  )。

  • A. 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
  • B. 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
  • C. 由分封走向统一的进程
  • D. 君主专制强化的历程
标记 纠错
20.

华盛顿会议上,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 )。

  • A. 收回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
  • B. 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被打破
  • C. 日本将山东主权归还中国
  • D. 使中国再次陷入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标记 纠错
21.

唐人有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但直到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了十多件精美的秘色瓷,最终印证了唐代就生产秘色瓷而非五代。以上材料说明获取史料的有效途径有( )。

①文学记载②考古发掘

③史书记载④民间传说

  • A. ①②
  • B. ①②③
  • C. ②③④
  • D. ①②③④
标记 纠错
22.

“以民为本”的思想自古有之。体现这一思想的有( )。

①“政在得民”②“民贵君轻”

③“存百姓”④“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 A. ①②③
  • B. ①②
  • C. ②③④
  • D. ①②③④
标记 纠错
23.

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

  • A. 第一个五年计划颁布
  • B. 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
  •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 D. 中共八大召开
标记 纠错
24.

国际舆论曾评价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是新中国成立35年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一“行动”是指( )。

  • A. 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 B.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 C. 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 D. 开放沿海14个城市
标记 纠错
25.

明末思想家李贽说:“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其思想主旨是( )。

  • A. 主张理性独立思考
  • B. 发展经世致用之学
  • C. 维护封建伦理道德
  • D. 抨击君主专制
标记 纠错
问答题 (共7题,共7分)
26.

简述历史教师在备课中应注意的问题。

标记 纠错
27.

结合相关史实,概括唐朝民族政策的基本特点。

标记 纠错
28.

结合相关内容,评价洋务运动。

标记 纠错
29.

下面是初中某位历史教师关于“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课堂教学内容所做的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谁可以帮助老师总结一下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和罗马帝国

扩张的历史背景吗

生:发动对外战争的国家综合实力强大。

师:嗯,这是一方面的原因,还有哪位同学可以说一下其他方面的原因

生:领导对外战争的君主个人的雄才大略和扩张野心。

师:两位同学回答得很好,还有哪位同学要补充一下

生:交战双方存在地缘、商业、宗教等方面的冲突。

生:……

师:大家总结的都很好,本节课我们讲了三个战争,谁能分别介绍一下大致经过

生:公元前五世纪,希腊各城邦团结起来同波斯三次交战,最终取得胜利。

生:亚历山大大帝经过十年征战,先后打败希腊、波斯、埃及等国和地区,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生:……

师:大家总结得很好。以上内容就是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的大致内容。正是在这些战争的促进下,各地区相对独立的封闭环境被打破,通过帝国的政治和交通网络联结起来,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和物质上的交换。这些为之后人类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除了战争外。以商业、文化传播为主的和平方式也是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手段。具体的内容我们下节课再继续讲解。本节课到此结束,下课。

(1)对上述课堂小结进行分析。

(2)教师在课堂小结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标记 纠错
30.

下面是某教师在“伐无道,诛暴秦”一课的教学片段,请阅读后回答问题。

上课开始不久,教师展示《史记》里刘邦的一段话:“军事谋划,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我不如萧何;统军作战,我不如韩信。”随后总结道:“楚汉相争刘邦胜利最主要的原因是刘邦善于用人,而项羽则不善用人。”这时,一位学生说:“老师,我认为性格决定命运,项羽优柔寡断是他失败的主要原因。”另一个学生也说:“我觉得刘邦太奸诈了,项羽太善良了。”接下来教室里就炸开了锅,“我认为……”之声不绝于耳。教师感到学生的意见,完全起源于不赞成自己总结的结论。于是,他就请两位学生将大家的观点记录下来,最后总结多数人的倾向性意见。这堂课没有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原有教学设计被打乱了。

(1)为何学生敢于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看法这一教学片段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

(2)教师在后续的教学中是否需要采取补救措施你认为应该怎样做

标记 纠错
31.

通过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位教师教学设计中三维目标是这样书写的(川教版九年级下册“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崩溃”一课):

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对二战中与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发展的基础认识.使学生记住两极格局对立的本质、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华约组织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件、小组讨论等方式方法,教给学生分析、概括与组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于二战后美苏双方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尤其是国家利益的尖锐对立,特别是由于美国的“遏制共产注意”战略,造成两极格局下“冷战”的对峙,美苏争锋是两大阵营的对峙,实质是美苏两大国家利益的争夺。通过此,使学生真正理解冷战的性质,达成正确看待历史现象的世界观。

(1)此三维目标存在什么问题

(2)教学目标撰写的要求。

标记 纠错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规定:掌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等基本史实。

(2)课文摘录

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第二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在三国总理的积极倡导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5年.众多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会上。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标记 纠错

答题卡(剩余 道题)

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问答题
26 27 28 29 30 31 32
00:00:00
暂停
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