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教师资格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1年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冲刺试卷2

2021年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冲刺试卷2

卷面总分:18分 答题时间:240分钟 试卷题量:18题 练习次数:94次
单选题 (共15题,共15分)
1.

阅读余光中的《乡愁》教学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生1:我喜欢余光中的《乡愁》,我觉得诗人的思乡情表达得很真切。

生2:我喜欢席慕蓉的《乡愁》,相比之下,我认为这首诗的意境更美。

生3:这两首诗我都喜欢。我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故乡的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师:很不错。哪位同学帮助解答

生4:我认为月圆之时也是人们团圆的时候,笛声也总在这个时候响起。

生3:月亮弯的时候不行吗

生4:不管圆月还是弯月,诗人是借月抒情。

师:很不错.那诗人借月抒发了什么情呢

生4:抒发了自己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师:很不错,还有问题吗

生5:我的疑问在第一首诗中,我不明白乡愁和“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之间有什么联系

师:疑问先提到这里,大家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有的问题已经解决了,有些问题需要边分析课文边解决。

根据以上教学实录。对该教师的教学行为评价不正确的是()。

  • A. 运用谈话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B.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 C.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在主动的思维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感受和理解
  • D. 教师发挥好了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评价语言过于单调,并没有过多地参与到学生的 阅读活动中.自始至终都没有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标记 纠错
2.

学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后,学生对“铸剑为犁”这一成语很感兴趣,课后搜集与战争相关的成语,准备制作“战争主题类成语集锦”,以下成语不适合收录于该主题集锦的是()。

  • A. 四面楚歌
  • B. 草木皆兵
  • C. 揭竿而起
  • D. 杀鸡取卵
标记 纠错
3.

文言文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重要文言实词“病”的不同意思,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君之病在肠胃”,句中的“病”是动词,“得病”的意思(《扁鹊见蔡桓公》)
  • B.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句中的“病”是动词,“使……成病态”的意思(《病梅馆记》)
  • C.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句中“病”是动词,“担心,忧虑”的意思(《论语》)
  • D.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句中的“病”是形容词,“困苦”的意思(《捕蛇者说》)
标记 纠错
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教师恰当应用多媒体。下列教学中对于多媒体应用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 A. 播放与教学有关的音乐,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B. 使用课件,展示讲解的内容,呈现问题及答案,可以减少板书,提高课堂效率
  • C. 展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可以增强课堂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 D. 播放由教材改编的名家视频,可以丰富学生的视听感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标记 纠错
5.

阅读以下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陶庵梦忆》中最美的文章《湖心亭看雪》,关文共欣赏,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下文章,开始。

(生自由读)

师:谁给大家来朗读一下。(生举手朗读)

师:大家注意仔细听他朗读时的字音。

师:读得怎么样

生:第一段中读错一个字。

师:还有要说的吗

生:我觉得还应该注意每段的情感。

师:好,要求更高了!

生:还有“独往湖心亭看雪”中间应该停顿,刚才他一句读下来了。

师:是的,注意停顿表意才能更清晰。那么,这个句子应该怎样停顿

生:在“独往”和“湖心亭”后面停顿。

师:请你给大家示范一下。(生示范读)

师:刚才大家不仅按我的要求读准了字音.还读出了节奏和情感。下面看大屏幕,注意以下字音。哪位同学愿意来读一下

(生读“是日更定/余强饮三大白,崇祯/雾凇”)

师:我注意到一个词,他读得有些犹豫,哪个词一起说。

生:“崇祯”。

师:大家齐读两遍。

对上述教学设计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课堂氛围轻松活跃.整个过程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
  • B. 该教师注重对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培养
  • C. 充分运用启发法、读书指导法、朗读法、讨论法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 D. 强调多种方式的读,利于提高学生感知、积累、理解、吸收运用语言的能力
标记 纠错
6.

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后,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下列作品不适合用于举例的是()。

  • A. 周敦颐《爱莲说》
  • B. 刘禹锡《陋室铭》
  • C. 虞世南《蝉》
  • D. 魏学洢《核舟记》
标记 纠错
7.

阅读《端午的鸭蛋》课堂小结部分,按照要求答题。

师:这节课我们虽然不能亲尝这美妙的鸭蛋,但我们却如同吃到了一般甜美,对吧,同学们。

生(大喊):对!

师:作者写家乡的端午习俗,尤其写了端午的鸭蛋,是因为鸭蛋是家乡的特产,对家乡的鸭蛋介绍的如此具体.都是因为一种自豪感,这种自豪感来源于什么

生:对家乡的热爱。

师:是呀,正如作者所写:“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成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这种傲气就是因为对家乡的热恋,“最美故乡山,最甜故乡水。”小小的鸭蛋里,作者不但尝出了生活的滋味,也.融进了浓浓的乡情。读了这样一篇文章,我们不仅了解了作者家乡端午节的习俗,知道了一种美食,积累了一种情感,而且还让我们学会了在平淡的生活中去发现情趣,发现诗意,真实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

以下对上述课堂小结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 课堂小结注意课内与课外的互动,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联系
  • B. 课堂小结围绕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设计,引导学生热爱关注生活
  • C. 课堂小结给人以意犹未尽、回味无穷的感受,属于悬念式收束
  • D. 课堂结束语的设计应依据课文的内容、体裁和学生的特点而定
标记 纠错
8.

完成朱自清《春》的教学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人笔下的自然,教师向学生推荐阅读篇目,下列不适合的是()。

  • A. 老舍《济南的冬天》
  • B. 贾平凹《风雨》
  • C. 曹禺《雷雨》
  • D. 何其芳《秋天》
标记 纠错
9.

教学《游山西村》,为引导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诗人及其作品风格,教师向学生推荐了这一诗人的其他作品及作品集作为拓展学习材料,以下不合适的一项是()。

  • A. 《剑南诗稿》
  • B. 《渭南文集》
  • C. 《临安春雨初霁》
  • D. 《六一诗话》
标记 纠错
10.

在执教《孔乙己》时,有学生对文中的“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提出疑问,认为“大约”和“的确”不能连用,前后矛盾。对此,教师的评价最合适的是()。

  • A. 问得很好,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两个词是否前后矛盾
  • B. 书本上怎么会错呢.你还是认真听课吧!
  • C. 上课应该跟着老师的思路来,不要自己随便发挥。
  • D. 这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下面我们就通过对文章的解读来看看这句话究竟是作者的笔误还是有意为之呢
标记 纠错
11.

在讲授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之前,某教师为导入新课,向学生介绍本文作者史铁生的其他作品及作品集,以下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与地坛》
  • B. 《病隙碎笔》
  • C. 《铁箫人语》
  • D. 《务虚笔记》
标记 纠错
12.

阅读下面的教学案例,按照要求答题。

苏州园林与故宫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上的两株奇葩,一南一北,风格迥异,极具代表性,但又都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在备《苏州园林》这课时,教师灵光一现,心想何不将本文与《故宫博物院》进行比较阅读,既能让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有一些更完整的认识,同时又能让他们学习到两种风格截然不同的写法。在课堂上教师对二者进行比较后写下如下文字:

“一是官僚、地主、富商的私人花园,一是皇家理事生活的宫室殿堂;一个面积小,力求于浅处造深意,一个规模惊人,似‘非壮无以重威’;一个是景中造景,小中见大,变化无穷,一个是大致相同的建筑不断重复,在同中求异。”

这段文字展示后,学生们跃跃欲试,于是教师要求学生也进行练习,下面是学生们的比较

练习:

生:一个崇尚自然朴素,强调诗情画意;一个尽显皇家威仪,体现森严的等级制度和传统的封建礼制。

生:一是曲折而自由的布局,用足每一寸园地;一是庭院式的组群布局,一庭一院一片新景。一个绝不讲究对称,一个严格均衡对称。一个用假山池沼花木等创生意盎然之理想境界,一个以汉白玉栏杆雕狮等添琼楼仙阙之非凡气象。一个色彩淡雅,给人一种清凉感;一个使用彩绘,增建筑活泼和生趣。一个如文人花鸟画,生动灵巧;一个像中国画长卷,美不胜收。

对上述教学案例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 该教师能够对文本进行组合教学,非常富有创新精神
  • B. 该教师将写作训练穿插在阅读教学中,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 C. 既体现了师生共同学习,又能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 D. 学生的练习拘泥于教师的模板中,该教师喧宾夺主,没有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标记 纠错
1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了课外阅读的建议,语文教师普遍都比较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某位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三国演义》的课外阅读时,做了以下努力,其中不值得借鉴的是()。

  • A. 课前五分钟的主题演讲,让学生讲述其在课外阅读中的感受
  • B. 开设课外阅读辅导讲座,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方法指导
  • C. 在自习课上,开展《三国演义》课本剧表演
  • D. 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写周记,记录心得感受
标记 纠错
14.

完成王湾《次北固山下》教学后,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对诗歌进行赏析、总结,以下学生所说内容正确的是()。

  • A. “风正一帆悬”中的“风正”意指风疾
  • B. “海日生残夜”一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所蕴含哲理相似
  • C. 诗歌尾联通过自问自答式的设问,说明了叶落归根、不如归乡的道理
  • D. 本诗是一首写景说理的五言律诗,诗中饱含对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理的深思
标记 纠错
15.

在某次“写作”教学的主题研讨活动中.教师们特别讨论了“写作”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 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 B. 学生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意见
  • C. 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课堂时间,让学生随意写作,字数随意
  • D. 营造写作情景,根据情景进行合理想象,表达自己的心声
标记 纠错
问答题 (共3题,共3分)
16.

生活需要微笑

①我们这个世界既需要参天的大树,也需要无名的小草。你也许不是最美丽,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是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是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

②以前总会很自卑,总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直到后来,我慢慢改变了自己。

③或许是上帝在塑造人类的时候,创造了太多美丽的人们,他累了,就马马虎虎地创造了我。给了我太普通的外貌,我从来不爱照镜子,因为不愿意看到那个不漂亮的自己。走路的时候,也总是低着头,快步向前走。因为总是觉得别人会因为自己的外貌而嫌弃自己。甚至,以前都不会和别人交朋友。但是她的出现改变了我。

④那是刚读初一的时候,我才是一个刚小学毕业的小女孩,因为又到了另一个新的集体中,我变得更加沉默。但是,一个年轻的女班主任出现在了我的生活之中。刚开学,我没想到有这么让我始料未极的事,班主任竟然让我当班长。“班长”这两个神圣的字眼,我从来没敢想过,想推掉,又张不开口。唉!怎么办呢

⑤正是那天晚上,班主任把我叫到了办公室,告诉我说:“你是勤奋的,虽然一直在班里默默无闻,但是我相信你有能力,有能力做好。有时候要乐观地看自己。”说完,班主任随手拿了两幅画,第一幅是一个绷着脸泯着嘴的小女孩。而另一幅是一个面带微笑的小女孩。班主任让我说哪一幅更好看,我毫不犹豫地拿了第二张。班主任给了我一丝微笑.很快走了……

⑥回到寝室,我想了很多。是啊,有时候仅仅只是在嘴角上扬的时候,就给我们不同的印象,与其一直拉长一张苦瓜脸,还不如微笑着面对世界。那一年,我变了,变得爱说话,爱交朋友。

⑦我们要学会微笑。微笑是一缕春风,滋润每个人的心田!

⑧生活需要微笑,微笑是你前进的动力!

⑨假如命中注定不能变成美丽的天鹅,那就做永远微笑的丑小鸭!

问题:

1.请从第④⑤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⑥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并分别改正。

2.请指出该作文的一个缺点,并给出相应的写作建议。

标记 纠错
17.

阅读《浪之歌》教学实录(片段),完成下列题。

第二环节:个性阅读

(一)自主阅读

师:老师先示范一下。老师读“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一句。请同学们认真听。

师:老师在读这一句的时候,把重音放在“海岸”和“情人”上,因为老师在读的时候仿佛置身海边,把自己当作海浪,向海岸倾诉衷肠,所以语气是委婉的,感情是深沉的。好,同学们按照我们总结的阅读方法和老师刚才的示范.朗读课文。用圆心实点标出重音,并在课文的边上写出自己的理解。然后小组交流。

学生阅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

(二)小组阅读交流评价

师:好。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咱们现在进行小组阅读交流评价。一个同学读,其他人进行点评。点评的依据就是那三个阅读方法。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小组阅读交流,教师巡视参与。

第三环节:展示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阅读。同学们把课文读通了。现在请大家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哪位同学先来

生:我最喜欢的句子是第一段的“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这个句子前后半句形式相近,后比前多一个“却”字,前面一句是甜蜜蜜的,令人向往的;而后半句却稍显低沉。一个“却”字是全句的转折,“相离相分”突出了作者哀的感情。另外,“相亲相近”与“相离相分”二词做前后半句的末笔,既押韵、上口,又十分贴切。好处,怎一个妙字了得伤处,怎一个痛字了得

(生发出一阵惊叹。有人在小声称赞:才子呀!)

师:分析得很全面!既注意到了内容方面的前后比较,又读出了散文诗押韵的特点,同时还很投入,用反问句将我引入这种境界!对这一句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我喜欢的句子也是“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这句话写出了海浪和海岸若即若离的关系,正如老师曾讲的一句话:“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生:这两句诗出自哪里呀

师:这是柳永的词作《蝶恋花》中的名句。课下我会把这首词打印出来,贴在班里。这是运用联想和想象从内容上进行理解。好,继续。

生:我读的一句是“我随着碧海丹霞来到这里,为的是将我银白的浪花与金沙铺就的海岸合为一体……”。这句话中,“里”和“体”押韵,读起来比较顺口。“碧海丹霞”使人感到广阔,心情舒畅:“银白的浪花”让人感到纯净、清新,“金沙铺就的海岸”又让人感到温馨和谐,令人向往。

师:抓住了关键的词语进行联想和想象,体会出关键词语所创造出的意境。

生:“潮水涨来时,我拥抱着他;潮水退去时,我扑倒在他的脚下。”押韵,富有关感,既有散文诗的条理也不失感情色彩,形象地写出了海浪起伏的景象。

生:“清晨,我在情人的耳边发出海誓山盟,于是他把我紧紧搂抱在怀中;傍晚,我把爱恋的祷词歌吟.于是他将我亲吻。”“清晨”与“傍晚”,两个“于是”,前后呼应,十分押韵,增强了语势,表达了浪与海紧密相连的关系。

师:读得还应该更有感情。有些重点词要读得更重些。试一试

(生再读。突出了“海誓山盟”“紧紧搂抱”“歌吟”“亲吻”,有些同学善意地笑了)

师:听了刚才同学们的发言,老师都觉得你们已经学会从散文诗本身的特点去感受语言。但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去表情达意、抒发感情的。我们在品味语言的时候一定要感受出语言背后的东西。好,继续。

生:“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海浪与海岸嬉戏着,但海岸不理“我”。“我”依旧要重复,这些都说明了“我”的执着:为了爱情而百死不悔,即使无法相拥相抱,也在坚持。

最后“终身的工作”也体现了另外一种语气,一辈子无法自拔。

问题:

(1)请结合新课改理念,试评析该教学片段中的两处优点。

(2)请结合本课教学,给该教师提出合理建议。

标记 纠错
18.

莫怀戚《散步》原文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研讨与练习

一、朗读课文。说说文中为什么取题为“散步”。如果换个角度拟一个题目,你会以什么为题说明你的理由。

二、品味下面的语句,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课文深层意蕴的理解。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三、本文以叙事为主,其中穿插了一些写景的语句,把它们找出来,品味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单元介绍

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

学习本单元,要继续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学生情况

七年级,班级人数40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等。

问题:

1.从“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的角度谈谈你对《散步》教学的认识,不少于200字。

2.根据上述资料,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依据(不可照抄材料)。

3.选择其中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一则教学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标记 纠错

答题卡(剩余 道题)

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问答题
16 17 18
00:00:00
暂停
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