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教师资格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1年教师资格证《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名师预测试卷2

2021年教师资格证《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名师预测试卷2

卷面总分:25分 答题时间:240分钟 试卷题量:25题 练习次数:89次
单选题 (共20题,共20分)
1.

布置课外作业的目的是(  )。

  • A.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 B. 复习已学过的教材、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
  • C. 使学生掌握新知识
  • D. 使学生对所学教材当堂理解、当堂消化
标记 纠错
2.

关于化学式计算的教学方法,下列最恰当的是(  )。

  • A. 讲授法
  • B. 精讲与变式练习
  • C. 自学
  • D. 练习法
标记 纠错
3.

常用来分析化学事实,帮助学生形成和理解化学概念,解释和论证化学原理等比较复杂内容的教学是(  )。

  • A. 讲述
  • B. 讲解
  • C. 讲演
  • D. 讲说
标记 纠错
4.

下列关于除去物质中杂质的方案设计,所选除杂试剂合理的是(  )。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预测试卷,2021年教师资格证《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名师预测试卷2

  • A. 见表格选项A
  • B. 见表格选项B
  • C. 见表格选项C
  • D. 见表格选项D
标记 纠错
5.

化学课程的总目标是(  )。

  • A.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 B. 使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C.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D.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标记 纠错
6.

物质性质、存在、制法和用途方面的知识属于(  )。

  • A. 化学事实性知识
  • B. 化学理论性知识
  • C. 化学技能性知识
  • D. 化学情意类知识
标记 纠错
7.

某教师在学习苯的结构的课堂上,让学生自由讨论,提出自己对苯分子结构的猜想。有的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是又有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并以参考书为依据。老师激发学生讨论说:“大家有分歧是允许的,最好能说出自己观点的依据。”这个教学片断体现了教学互动方式的(  )。

  • A. 单向性
  • B. 双向性
  • C. 多向性
  • D. 成员性
标记 纠错
8.

化学真正被确立为一门科学,是从(  )时开始。

  • A. 用原子一分子论来研究化学
  • B. 炼金术流行
  • C. 元素周期表出现
  • D. 提出有机结构理论
标记 纠错
9.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21世纪、化学科学还将继续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使各种新型功能材料的生产成为可能
  • B. 化学家可以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
  • C. 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是进入20世纪后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
  • D. 化学研究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最终人类将毁灭在化学物质中
标记 纠错
10.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预测试卷,2021年教师资格证《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名师预测试卷2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预测试卷,2021年教师资格证《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名师预测试卷2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预测试卷,2021年教师资格证《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名师预测试卷2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预测试卷,2021年教师资格证《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名师预测试卷2

  • A. 见图A
  • B. 见图B
  • C. 见图C
  • D. 见图D
标记 纠错
11.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化学学科发展特征的是(  )。

  • A. 从宏观到微观
  • B. 从定性到定量
  • C. 从描述到推理
  • D. 从原子到原子核
标记 纠错
12.

某学生根据“CaO、K2O、MgO、Na2O等物质都可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得出结论“金属氧化物可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这种学习运用的思维方法是(  )。

  • A. 归纳
  • B. 直觉
  • C. 比较
  • D. 演绎
标记 纠错
13.

1923年,布朗斯特(Bmnsted)提出了酸碱质子理论,该理论认为NaHCO3是(  )。

  • A. 两性化合物
  • B.
  • C.
  • D. 盐碱
标记 纠错
14.

化学学习方法中的类比法是由已学知识通过迁移构建新知识的方法。下列类比正确的是(  )。

  • A. CaCO3与稀硝酸反应生成CO2,CaSO3也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SO2
  • B. 铜在氯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二价铜,铜也能在硫蒸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二价铜
  • C. 钠与乙醇反应产生氢气、钾与乙醇也能反应产生氢气
  • D. 锌可以与溶液中的银离子发生置换反应、钠也能与溶液中的银离子发生置换反应
标记 纠错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16O和18O互为同位素
  • B. 漂粉精、液氯、干冰均为混合物
  • C. 稀硫酸、氨水均为电解质
  • D. 溶于水能电离出H+的物质一定是酸
标记 纠错
16.

化学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

  • A. 目的性原则
  • B. 分类设计原则
  • C. 阶梯递进原则
  • D. 激励原则
标记 纠错
17.

创设化学教学情境最丰富的情景素材是(  )。

  • A. 实物
  • B. 化学实验
  • C. 投影仪
  • D. 模型
标记 纠错
18.

某化学教科书在呈现新知识之前,通过“活动探究”“资料”等栏目及图片学习情景的设计,引导学生对身边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联想,驱动学生探究的动机,明确探究的任务和意义,这种设计主要运用了(  )。

  • A. 认识结构教学理论
  • B. 多元智能理论
  • C. 最优教学理论
  • D. 先行组织者理论
标记 纠错
19.

(  )是教师通过操作实物来帮助学生认识事物、获得化学知识、学习实验技能的一种常用的化学教学基本方法。

  • A. 展示和提问
  • B. 演示和展示
  • C. 展示和板书
  • D. 演示和提问
标记 纠错
20.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预测试卷,2021年教师资格证《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名师预测试卷2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预测试卷,2021年教师资格证《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名师预测试卷2

  • A. 该装置一定是原电池
  • B. a极上一定发生还原反应
  • C. a、b可以是同种电极材料
  • D. 该过程中能量的转换可以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标记 纠错
问答题 (共5题,共5分)
21.

阅读下列材,回答有关问题。

高中化学新课程由8个模块组成(见下图),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围绕某一方面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预测试卷,2021年教师资格证《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名师预测试卷2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具有怎样的特点?

(2)举3个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特点。

标记 纠错
22.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为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向教育实践的研究者转变。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提出.为化学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化学教学研究中较为常见的方法有哪些?

(2)谈谈化学教学研究的意义。

标记 纠错
23.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预测试卷,2021年教师资格证《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名师预测试卷2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预测试卷,2021年教师资格证《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名师预测试卷2

答题情况如下:选择A的占24%,选择B的占4%,选择C的占20%,选择D的占52%。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的正确答案是_________。

(2)如果你要讲解本题,请写出你的正确解题思路。

(3)请对学生答题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诊断。

标记 纠错
24.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离子反应的内容标准是: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材料二某版高中教科书化学l中“离子反应”的部分内容?

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成为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必然有离子参加,这样的反应称作离子反应。

【实验2-1】?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预测试卷,2021年教师资格证《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名师预测试卷2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预测试卷,2021年教师资格证《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名师预测试卷2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本节内容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要求:?

(1)材料二中“实验1”和“实验2”的现象分别是什么?

(2)完成“离子反应”的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

标记 纠错
25.

案例:

以下是某老师针对某版高一年级化学教材“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用两个西红柿,铜锌两极等制作一个水果电池

【课堂引入】你曾亲身体验趣味实验的神奇吗?你有积极参与趣味实验的兴趣吗?那么请你来亲身体验吧。(备注:实验内容为学生用舌尖感受水果电池的电流)

很多同学跃跃欲试.马上有一位学生走到讲台.虽然有些紧张,但是还是很小心翼翼地将两极导线放在舌尖感受了一下导线连接后的感觉。

【老师提问】你有什么感觉吗,你的观点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有麻麻的感觉,好像有电,这里没有提供电的外在装置,应该是生物电。

【课堂投影】1780年意大利解剖学家伽伐尼在做青蛙解剖实验。

【学生实验】实验时2人合作,每位同学要有明确的分工,并注意实验规则。

第一步:把一块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

第二步:用导线将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

第三步:在导线中接入一个灵敏电流计。

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一个步骤.善于提l"-3、善于分析总结,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

(1)电流表为什么偏向铜?

(2)导线连起来后为什么铜极上有气泡?

(3)电极移动为什么电流表会有变化?……

【课堂投影】利用flash动画向学生展示原电池工作的微观机理。

【得出结论】原电池形成的实质:氧化还原反应分开在两极进行,还原剂所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转移给氧化剂.

【课堂过渡】明白了原电池工作原理,但是原电池形成条件又是怎样呢?

【课堂投影】伽伐尼实验、伏打电池和铜锌原电池。

【学生实验】纽建四个小组,分别探究原电池形成条件:

组一:以铜锌原电池为基础,通过更换电极,探究原电池对电极的要求;

组二:以铜锌原电池为基础,通过更换溶液,探究原电池对溶液的要求;

组三:以铜锌原电池为基础,重点探究闭合回路对原电池形成的影响;

组四:在一块表面无锈的铁片上滴一大滴含酚酞的食盐水,放置一段时间。

【实验结论】四个小组经过认真的实验和分析,通过讨论交流,最终得出原电池形成的条件。

【问答题】学生根据情况,自由选择任一案例进行分析研究

案例一:自由女神的痛苦

案例二:格林太太的假牙

案例三:短命的游艇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本节课对采用学生实验引人教学内容,体现了新课标的什么理念?

(2)结合该课简单谈谈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3)作为教师,谈本节课的教学优点。

标记 纠错

答题卡(剩余 道题)

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问答题
21 22 23 24 25
00:00:00
暂停
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