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教师资格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黑钻押题

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黑钻押题

卷面总分:191分 答题时间:240分钟 试卷题量:191题 练习次数:92次
单选题 (共149题,共149分)
1.

1930年,美国通过了《斯姆特一霍利关税法》,对2万余种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立即引起欧洲国家对美国产品的报复措施,使全球贸易几乎终止。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许多国家对对外贸易的依赖性减小了。据此我们可以推测()。

  • A. 美国的关税法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的伤害
  • B. 1913年一1938年期间经济全球化趋势被改变
  • C. 面对全球性危机,人类缺乏必要的合作认识
  • D. 经济实力的增长使得“许多国家对对外贸易的依赖性减小了”
标记 纠错
2.

如果撰写一篇关于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论文,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论国际关系的多极化趋势
  • B. 由亚洲到欧洲——冷战重心的转移
  • C. 由紧张到缓和——中苏关系新走向
  • D. 论欧盟崛起与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标记 纠错
3.

“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下列关于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 B. 突出特点是少投入多产出
  • C. 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小农经济
  • D. 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标记 纠错
4.

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 A. 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 B. 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 C. 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 D. 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标记 纠错
5.

“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 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 B. 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 C. 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期秦国国力
  • D. 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标记 纠错
6.

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 A. 《黄埔条约》
  • B. 《天津条约》
  • C. 《北京条约》
  • D. 《辛丑条约》
标记 纠错
7.

新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把课程目标分解成三个层面,即()。

①知识与能力②过程与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④运用和理解

  • A. ①③④
  • B. ②③④
  • C. ①②③
  • D. ①②④
标记 纠错
8.

汉高祖在“平城之围”后被迫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该政策实行的现实意义是()。

  • A. 承认自身国力存在差距
  • B. 避免走秦朝穷兵黩武的道路
  • C. 为对匈奴作战积蓄力量
  • D. 稳定边境形势,确保国家安全
标记 纠错
9.

“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 A. 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 B. 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 C. 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期秦国国力
  • D. 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标记 纠错
10.

严复认为:“吾国今处之形,则小己自由,尚非所急,而所以祛异族之侵横……故所急者,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在此,他强调首先应()。

  • A. 实行君主立宪
  • B. 学习西方民主
  • C. 争取国家独立
  • D. 实现个人自由
标记 纠错
11.

诗人杜甫曾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该诗描写的是()。

  • A. 贞观之治
  • B. 开元盛世
  • C. 康乾盛世
  • D. 文景之治
标记 纠错
12.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成立的时间是()。

  • A. 1900年
  • B. 1903年
  • C. 1905年
  • D. 1907年
标记 纠错
13.

宪法对于一个国家的法制建设具有统领作用,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每年的12月4日是我国的“国家宪法日”,各类宣传宪法知识的活动应接不暇。我国现代历史上首部宪法的颁布时间为()。

  • A. 1949年
  • B. 1950年
  • C. 1954年
  • D. 1956年
标记 纠错
14.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A. 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 B. 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 C. 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 D. 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标记 纠错
15.

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唐宋时期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 A. 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 B. 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 C. 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 D. 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标记 纠错
16.

观察下面图片.其中的场景可能发生在()

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分通关卷,2021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高分通关卷7

  • A. 鸦片战争
  • B. 中法战争
  • C. 甲午战争
  • D. 抗日战争
标记 纠错
17.

美国学者沃勒斯坦指出,“历史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的框架之内运作的”。他实际上强调的是()。

  • A. 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 B. 资本主义的逻辑决定世界各国的发展
  • C. 当今整个世界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形态
  • D. 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
标记 纠错
18.

20世纪国际社会为维持和平进行了不懈努力。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 国际联盟制裁了日本对中国东北三省的侵略行径
  • B. 联合国安理会有权采取行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
  • C.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是美苏两国妥协的产物
  • D. 冷战结束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维护了欧洲和平
标记 纠错
19.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的矛盾在于争夺( )。

  • A. 欧洲霸主
  • B. 巴尔干半岛控制权
  • C. 殖民地和海上霸权
  • D. 黑海出海口
标记 纠错
20.

“西方宗教革命和科学革命以来……把人世的勤奋创业理解为上帝的召唤,曾有助于资本主义精神的兴起;把学术工作理解为基督教的天职,也促进了西方近代人文主义教育与人文学术的发展。”上述内容最能说明宗教改革( )。

  • A. 成为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
  • B. 强化了上帝和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
  • C. 实现了宗教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分离
  • D. 促进了民族文化与教育事业的进步
标记 纠错
21.

法国的年鉴学派是由吕西安·费弗尔和( )建立。

  • A. 马克斯·韦伯
  • B. 马克·布洛赫
  • C. 爱德华·吉本
  • D. 汤因比
标记 纠错
22.

美国历史学家( )对世界历史的新体系做新的探索,提出“世界体系理论”。

  • A.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
  • B. 科恩
  • C. 瓦尔贾维克
  • D. 瓦格纳
标记 纠错
23.

五四运动之前,宣传新文化的报刊仅有《新青年》《每周评论》《新潮》《国民》等。自1919年6月起,各类新出的周刊、旬刊、半月刊、季刊多达四百种,大都为大学、专门学校及中等学校学生创办。这说明( )。

  • A. 五四运动的目标是宣传新文化
  • B. 《新青年》杂志领导了五四运动
  • C. 五四运动促进了新文化的传播
  • D. 陈独秀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标记 纠错
24.

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

  • A. 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 B. 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 C. 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 D. 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标记 纠错
25.

阅读下面表格中的内容,造成人口锐减的根本原因是( )。

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高级中学

  • A. 战争
  • B. 豪强隐匿人口
  • C. 自然灾害
  • D. 饥荒
标记 纠错
26.

近代史上某一条约的签订,列强采取了所谓的“保全政策”,但当时就有先进的中国人指出其是“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此条约名称和“保全政策”的内涵是( )。

  • A. 《南京条约》;取得领事裁判权、租界等特权
  • B. 《北京条约》;将侵华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 C. 《马关条约》;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
  • D. 《辛丑条约》;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在华代理人
标记 纠错
27.

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曾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要理解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我们应了解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 A. 文艺复兴
  • B. 法国大革命
  • C. 工业革命
  • D. 宗教改革
标记 纠错
28.

从英国《权利法案》到美国《1787年宪法》,再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以及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上述法案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道路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

  • A. 反封建性
  • B. 民主性
  • C. 普选制
  • D. 法制化
标记 纠错
29.

“虽然远航的目的是寻找黄金,但客观上却取得了地理上的重大发现,它不仅发现了美洲这块‘新大陆’,而且通过实地考察探明了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这对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上述内容突出反映了新航路的开辟( )。

  • A. 有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 B. 把美洲纳入世界大家庭
  • C. 导致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
  • D. 导致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标记 纠错
30.

有学者指出:“李鸿章他们面对的敌人(保守派)是一群无知的对手,一切有理有据的论证对他们都是无的放矢。……更要命的是,包括李鸿章在内的洋务派也逃脱不了‘无知’二字:他们虽呼吁变法,自己却并不清楚所谓西方文明、近代工商业究竟是怎么回事,故办起洋务来错误百出。”该学者意在说明洋务派( )。

  • A. 仅从制度变革必然失败
  • B. 认识与指导思想具有局限性
  • C. 救国道路是完全错误的
  • D. 肯定了西方文明是救国之道
标记 纠错
31.

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 )。

  • A. 西周
  • B. 秦朝
  • C. 东汉
  • D. 明朝
标记 纠错
32.

“自明革中书省,析其事权归之六部……而内阁惟司票拟之职……至世宗中叶,夏言、严嵩迭用事……压制六卿矣……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这表明( )。

  • A. 明朝中后期皇权渐趋衰弱
  • B. 内阁职能强化,行政效率提高
  • C. 内阁地位上升,职权逐渐强化
  • D. 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标记 纠错
33.

1954—1959年,苏联农业产值以平均每年70%的速度在增长。1958年同1953年相比,谷物产量增长了91%(其中小麦增长了131%),肉类产量增长62%,奶类产量增长105%,蛋类产量增长76%。这说明赫鲁晓夫改革( )。

  • A. 重点在农业方面
  • B. 符合苏联的国情
  • C. 实现了根本突破
  • D. 取得了一定成效
标记 纠错
34.

20世纪50年代初,公开对立的东西方世界先后展开过两个规模庞大的国际援助计划,即马歇尔计划和苏联援助中国计划。这两个计划的共同之处是( )。

  • A. 推动了全球一体化的发展
  • B. 打开受援国的国内市场
  • C. 促进受援国经济体制调整
  • D. 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特征
标记 纠错
35.

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其作品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似神仙。”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 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
  • B. 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
  • C. 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
  • D. 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标记 纠错
36.

明代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记述:“(松江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伦教荡然,纲常已矣。”据此可知()。

  • A. 豪门贵室造成传统伦理道德沦丧
  • B. 工商业的发展导致社会风气变化
  • C. 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 D. 财富的增加是促成崇尚奢侈的根源
标记 纠错
37.

元仁宗于1313年下诏:“第一场明经经疑二问,《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出题,并用朱氏章句集注,复以己意结之,限三百字以上。”元仁宗此举意在()。

  • A. 控制天下学子的思想
  • B. 强化理学的崇高地位
  • C. 提倡标准化考试制度
  • D. 选拔真正的文艺人才
标记 纠错
38.

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的《和平砥柱》演说中指出:“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上述演说的主要目的是()。

  • A. 制造西欧与苏联的矛盾
  • B. 宣告“冷战”开始
  • C. 呼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共同对付苏联
  • D. 揭露苏联侵略扩张、称霸欧洲的野心
标记 纠错
39.

赵匡胤曾在一日内罢免了三位宰相,导致在颁布任命新宰相赵普的敕书时,竟然没有在任宰相“署敕”的怪现象的出现。赵匡胤就对赵普说:“卿但进敕,朕为卿署字,可乎?”由于不合任命新宰相的程序,赵匡胤只得暂时作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赵匡胤皇权专制思想浓厚
  • B. 当时宰相对专制皇权没有约束作用
  • C. 宰相对皇权具有牵制作用
  • D. 赵匡胤想临时改变宰相的任命程序
标记 纠错
40.

1853年,法国驻中国领事敏体尼写道:“(南京)英美商人都在叫苦,几星期来,他们的棉布一匹也销不出去,就是鸦片烟也无法销售,价格急剧下跌。”这是因为,当时( )。

  • A. 中国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 B.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 C. 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开展
  • D. 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
标记 纠错
41.

关于欧共体和欧佩克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 A. 都是区域性的经济集团
  • B. 都有利于增进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
  • C. 都有效地遏制了一些大国对本地区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
  • D. 都是西欧国家为恢复经济和持续发展而建立的
标记 纠错
42.

旧三民主义中的()被孙中山称为“政治革命”。

  • A. 民族主义
  • B. 民权主义
  • C. 民生主义
  • D. 民主主义
标记 纠错
43.

在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 A. 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 B. 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 C. 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 D. 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标记 纠错
44.

1926年12月,英国向曾参加华盛顿会议的列强宣布《变更对华政策建议案》,主张列强应承认中国人民修约要求的正当性,立即与中国谈判修改条约。英国这一举措( )。

  • A. 体现了列强既争夺又勾结的关系
  • B. 是对中国民族主义运动高涨的回应
  • C. 适应了南京国民政府修约的要求
  • D. 说明中国重新获得外交事务主动权
标记 纠错
45.

方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经常带领学生分析教材和辅助资料中的各类史料,从中找出相关的历史结论。方老师力图培养学生形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规定的学科核心素养中的( )。

  • A. 唯物史观
  • B. 时空观念
  • C. 史料实证
  • D. 历史解释
标记 纠错
46.

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刊载:“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行不通的。假设没有城市作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材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  )。

  • A. 受斯大林模式影响颇大
  • B. 在革命道路上党内存在分歧
  • C. 坚持“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 D. 右倾错误在党内占据统治地位
标记 纠错
47.

“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这是对苏联一位政治家的评价,这位政治家的“蛮干”主要表现在(??)。

  • A. 实行余粮收集制
  • B. 开展种植玉米运动
  • C. 实现农业全盘集体化
  • D. 废弃部门管理体制
标记 纠错
48.

下列选项中与《史记》《汉书》合称“前四史”的是(  )。

  • A. 《隋书》《周书》
  • B. 《三国志》《后汉书》
  • C. 《后汉书》《隋书》
  • D. 《国语》《春秋》
标记 纠错
49.

春秋时期,(  )在齐国进行内政改革,税制上实行“相地而衰征”,行政管理上则采取“叁其国而伍其鄙”。

  • A. 管仲
  • B. 申不害
  • C. 吴起
  • D. 春申君
标记 纠错
50.

秦王向韩非子询问治国理政的办法,韩非子的回答是“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无私剑之捍,以斩首为勇”。下列选项中因韩非子的建议导致的结果描述正确的是(  )。

  • A. 秦国最终统一全国
  • B. 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
  • C. 导致秦朝推行极端的文化专制
  • D. 秦民安居乐业,积极参战
标记 纠错
51.

国共重庆谈判期间,中国共产党为推进谈判进行。做了许多努力。下列选项与中国共产。党所做努力相符的是(  )。

  • A. 主动放弃解放区的领导权
  • B. 将解放区军队全部改编
  • C. 接触民主人士.推动谈判进程
  • D. 联合国民党,实现两党联合执政
标记 纠错
52.

《吕氏春秋》记载:“天道圜(圆),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上下。”据此判断,秦始皇时期铸造半两钱意在( )。

  • A. 突显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 B. 宣传“天尊地卑”的思想
  • C. 显示王权至上和秦朝的大一统
  • D. 促进帝国内部的贸易往来
标记 纠错
53.

在古代罗马的法律体系中,万民法是比较成熟和发达的部分,也是后期罗马法的基本内容。“万民法是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是因为它( )。

  • A. 通用于世界各地
  • B. 适用于罗马帝国的公民
  • C. 包含了罗马帝国的全部法律文献
  • D. 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各民族人民
标记 纠错
54.

一般认为,英国在16、17世纪时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人民精神面貌以及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其中的政治制度是指()。

  • A. 斯图亚特王朝前期实行的政治制度
  • B. “光荣革命”前夕实行的政治制度
  • C. 由《权利法案》所确立的政治制度
  • D. 议会选举改革之后完善的政治制度
标记 纠错
55.

清朝思想家戴震说:“古之言理也,就人之情欲求之,使之无疵之为理;今之言理也,离人之情欲求之,使之忍而不顾之为理。”下列对戴震的说法理解正确的是( )。

  • A. 理学继承和发展了古代理的思想
  • B. 批判将天理和人欲相对立的说教
  • C. 反对心学,主张回归宋代的理学
  • D. 摈弃人的情欲才能达到理的境界
标记 纠错
56.

“一五”期间,钢铁厂、有色金属冶炼厂、化工企业,主要设在矿产资源丰富或能源供应充足的地区;机械加工企业,主要设在原材料生产基地附近;国防工业企业,除有些造船厂外,主要设在后方地区。由此可见,“一五”期间的企业布局( )。

  • A. 着眼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
  • B. 推动了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
  • C. 有利于社会生产的迅速恢复
  • D. 避免了重工业投资的盲目性
标记 纠错
57.

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

  • A. 井田制瓦解
  • B. 分封制恢复
  • C. 均田制受到破坏
  • D. “市”突破空间限制
标记 纠错
58.

江南地方豪强从汉魏以来就已存在,并随着江南经济的进步而有较大规模的发展,在刘宋时期他们中就不乏“献私财数十万”以求升进者,但迄至梁末,他们并不能“预于南朝大政”其原因是()。

  • A. 军功授爵排斥纳粟拜爵
  • B. 唯才是举一定程度规避门阀士族
  • C. 新兴地主缺乏武装力量
  • D. 九品中正制形成僵化的门阀制度
标记 纠错
59.

近代中国历史证明国共两党和则民族得福,分则民族遭祸。两党合作时间较长且对中华民族走向复兴贡献较大的一次合作开始于( )。

  • A. 20世纪20年代中期
  • B. 20世纪30年代早期
  • C. 20世纪30年代晚期
  • D. 20世纪40年代末期
标记 纠错
60.

有人认为中国近代社会变迁不是在原有母体中孕育启动的,而是在列强的威胁和侵略下,中断自身历史进程,移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向近代化转变的。这说明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特点是( )。

  • A. 深受外部的影响
  • B. 有继承地发展
  • C. 艰难曲折地发展
  • D. 在沉沦中上升
标记 纠错
61.

下列有关新文化运动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增强民众的民主自由观念
  • B. 激励人们开拓进取.奋发向上
  • C. 很好地融合了中西方思想文化
  • D.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有利条件
标记 纠错
62.

汉魏以来,州郡县等地方长官多选自僚佐、属官。隋文帝规定:别置所有“品官,皆吏部除授,每岁考殿最。刺史、县令,三年一迁;佐官,四年一迁”。这一变化表明隋朝时( )。

  • A. 地方官员的权力被完全限制
  • B. 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 C. 科举制成为重要的选官制度
  • D. 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标记 纠错
63.

1911年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并提出召开会议组建中央政府。而在政体实践中,各省的政体模式不尽相同。根据下表概括当时中国的政治特点是( )

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黑钻押题,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黑钻押题

  • A. 先有独立的地方民选政府,再有统一的中央政府
  • B.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日渐明确,效仿美国的联邦制
  • C. 地方权力是由中央权力赋予,中央拥有绝对权力
  • D. 存在着革命派、立宪派与旧官僚的政治力量博弈
标记 纠错
64.

明朝思想家李贽藐视礼法,在当时的思想界掀起了波澜。以下对其思想评价,不正确的是(  )。

  • A. 否定儒家思想
  • B. 强调个性发展
  • C. 挑战正统思想
  • D. 批判理学虚伪
标记 纠错
65.

“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在东汉时期逐渐推广到全国,分析下列的几种情形。其中直接有利于推动当时“铁犁牛耕”耕作方式普及的因素有(  )。

①东汉时,“二牛抬杠”式的耦犁被“一牛挽犁”的耕作方式取代

②小农户个体经营方式的不断发展

③东汉时期冶铁鼓风工具得以改进

④盐铁官营制度的推行,使官营冶铁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 A. ①②③④
  • B. ①②③
  • C. ①③④
  • D. ①③
标记 纠错
66.

“二战”后,日本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出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回顾这段历史,日本政府将其称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风雨35年。”从战后的国际形势来看,所谓的“机遇”应该是指()。

  • A. 在国际冷战氛围下,日本幸运成为马歇尔计划的受援国家
  • B. 在美苏对立加剧下,美国急需日本产业技术协助欧洲重建
  • C. 在中朝相继独立后,反共阵营的日本幸免战后的赔偿责任
  • D. 在两极格局体系下,美国扶植日本以抗衡社会主义国家
标记 纠错
67.

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其主要史实有( )。

①中国的凿井、冶铁等技术传到西方

②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大蒜等农作物传入中国

③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业品和杂技传入中国

④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

⑤越南的占城稻传入中国

  • A. ①②③④⑤
  • B. ①③④⑤
  • C. ①②③⑤
  • D. ①②③④
标记 纠错
68.

罗斯福在《致蒋介石并转重庆人民的信函》中说:“为向中国人民——尤其重庆市民——对于联合国家作战努力之伟大贡献表示敬意起见,兹特附呈纪念状一帧。贵国人民对于侵略者之坚强抵抗,已为贵国之友人树立楷模。”此信函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

  • A. 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
  • B. 国共十年对峙期间
  • C. 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
  • D. 国共全面内战期间
标记 纠错
69.

《商君书》:“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即将百姓的名字登记于政府的版籍之上,开始出现编户齐民制度。这一制度造成的影响是( )。

  • A. 管理百姓的方式由地域转向亲缘
  • B. 削弱贵族势力,增强国家对人口的控制
  • C. 便利新兴地主兼并土地隐匿人口
  • D. 扩大士阶层与农民的身份等级差异
标记 纠错
70.

“法兰西人正在为全人类的神圣权利而战斗——拿破仑。”对此战斗评价客观的是()。

  • A. 拿破仑战争仅为打击欧洲的封建势力而进行
  • B. 拿破仑战争是为了抵御外来侵略的神圣战斗
  • C. 拿破仑战争是侵略和争霸的战争
  • D. 拿破仑战争既有反对外国武装干涉的革命性,又有侵略和争霸性
标记 纠错
71.

关于“对人伤害”的制裁,《十二铜表法》规定:“严重伤害保留同态复仇,较轻伤害支付固定罚金”。但到查士丁尼时期,取消了同态复仇,无论是较重的或较轻的伤害,一律改为罚金制裁。这一变化主要反映( )。

  • A. 法律体系的形成
  • B. 社会文明的进步
  • C. 人文主义的传播
  • D. 阶级矛盾的缓和
标记 纠错
72.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两国大臣及属员文书来往俱用平行照会”,此后,又通过中英《天津条约》规定了两国常驻公使和领事制度,并指出两国“亦可任意交派秉权大员,分诣大清、大英两国京师”。这些规定( )。

  • A. 使清政府舍弃天朝观念
  • B. 体现了洋务运动的初衷
  • C. 适应了近代外交的需求
  • D.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标记 纠错
73.

市场社会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一种很有影响的思潮。它认为:生产资料归国家或集体所有,而资源配置则遵循市场规律,计划机关采用价格、工资、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来取代分配实物的指令性计划。这表明我国( )。

  • A. 经济改革思想的高度统一
  • B. 城市经济改革已全面启动
  • C. 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 D. 已在探索经济发展新模式
标记 纠错
74.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它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

  • A. 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 B. 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 C. 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 D. 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标记 纠错
75.

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 A. 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 B. 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 C. 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 D. 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标记 纠错
76.

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繁荣。当时喜剧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多讽刺社会上的著名人物或者当权人物。这反映当时( )。

  • A. 公民言论相对自由
  • B. 人们认识到雅典民主的局限
  • C. 喜剧的选材范围比较狭窄
  • D. 雅典政治生活被少数人左右
标记 纠错
77.

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中国政府做出这一决策时面临的状况是()。

  • A. 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开始转向城市、国企
  • B.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历史终结论”喧嚣
  • C. 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 正在进行一轮姓“资”、姓“社”的争论
标记 纠错
78.

据史料记载,徐光启在西学东渐之前即运用数学语言和擅长实证研究;顾炎武开始区分天下与国家的概念;王夫之阐明了物质不灭论、能量守恒论、进化史观、文化中心多元论等唯物主义思想;黄宗羲开辟了民主主义政治理念的道路。这说明明清时期( )。

  • A. 君主专制渐趋衰落
  • B. 传统科技停滞不前
  • C. 近代化倾向已出现
  • D. 农耕经济高度繁荣
标记 纠错
79.

下列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正确排列顺序是( )。

①参知政事的设置

②丞相制度的废除

③军机处的设立

④三省六部制的创立

  • A. ①②③④
  • B. ④②③①
  • C. ②④①③
  • D. ④①②③
标记 纠错
80.

下表是日本历史上一次重要的社会改革,它是()。

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黑钻押题,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黑钻押题

  • A. 查士丁尼改革
  • B. 大化改新
  • C. 梭伦改革
  • D. 马略改革
标记 纠错
81.

唐朝规定每丁每年要向国家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调;为国家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徭役,每天输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称庸。上述规定( )

  • A. 极大地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 B. 表明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 C. 说明国家的赋役极其沉重
  • D. 客观上有利于手工业的发展
标记 纠错
82.

1925年,《纽约时报》特派记者警告说:“激进党(指国民党)决心废除所有外国特殊地位、特权和治外法权。”据此可知当时国民党“激进”的表现是(  )。

  • A. 重新解释民族主义
  • B.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 C. 彻底实现民生主义
  • D. 极力破坏国共合作
标记 纠错
83.

1938年9月底。张伯伦、达拉第、墨索里尼和希特勒举行会晤,《慕尼黑协定》的签署最终导致捷克斯洛伐克被德国吞并。英、法两国采取这种“绥靖政策”的幕后动因不包括()。

  • A. 法西斯势力的咄咄逼人
  • B. 欧洲面临再次战争的险境
  • C. 战祸东引至苏联
  • D. 缓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造成的社会动荡
标记 纠错
84.

康熙曾创行密折制度,经常指令一些亲近大臣、内务府出差官员如织造曹寅、李煦等人,刺探绅民动向,查访某些官员的言行,留意所在地区雨水、米价,用折子随时秘密奏闻。这些情况说明密折制度()。

  • A. 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 B. 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
  • C. 制约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
  • D. 为巩固统一国家提供了条件
标记 纠错
85.

蒋廷黻在《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材料实质上是在()。

  • A. 寻求解读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理由
  • B. 探讨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正确途径
  • C. 论证民族国家应从战争中学会战争
  • D. 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
标记 纠错
86.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B. 民为邦本
  • C. 天下为公
  • D. 民贵君轻
标记 纠错
87.

袁世凯成为临时大总统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的哪项规定可以有效牵制其独裁统治?()

  • A. 增设法院,独立行使司法权
  • B. 国家体制采取内阁制
  • C. 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 D. 以宪法形式否定封建君主专制
标记 纠错
88.

郑樵编纂的《通志》的创新之处是()。

  • A. 篇幅浩繁,内容翔实
  • B. 引经据典,史料丰富
  • C. 编校精细.堪称典范
  • D. 独创“五略”,最具价值
标记 纠错
89.

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的事件是()。

  • A. 亚非独立国家的万隆会议
  • B. 不结盟运动兴起
  • C. 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
  • D. 亚太经合组织建立
标记 纠错
90.

“贩奴船到美洲后,卖给种植园的奴隶价格一般比在非洲的买价高30-50倍。商人用出卖奴隶的钱购买美洲种植园和矿场生产的农矿原料,运回欧洲。”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 “三角贸易”
  • B. “环球航行”
  • C. “圈地运动”
  • D. “再征服运动”
标记 纠错
91.

新文化运动期间,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的是()。

  • A. 陈独秀
  • B. 梁启超
  • C. 鲁迅
  • D. 胡适
标记 纠错
92.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各种政治力量相互博弈的历史。下列历史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①武昌起义②护国战争

③第一次护法运动④张勋复辟

  • A. ①②③④
  • B. ①③④②
  • C. ①②④③
  • D. ②③④①
标记 纠错
93.

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名举人上书,请求废除八股取士。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 A. 废除科举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 B. 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 C. 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 D. 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标记 纠错
94.

著名历史学家黄年安说:“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这两位改革家分别是()。

  • A. 丘吉尔和斯大林
  • B. 罗斯福和斯大林
  • C. 罗斯福和邓小平
  • D. 戴高乐和杜鲁门
标记 纠错
95.

宋代产生了中国绘画中最好的山水画,画家从细小的一只鸟、一朵花开始,最后扩大成为对宇宙自然全面的观察研究。与宋代这一绘画风格密切相关的是()。

  • A. 理学思想兴盛
  • B. 商品经济发展
  • C. 市民阶层兴起
  • D. 政治上重文轻武
标记 纠错
96.

日本外务省次官栗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这表明日本的企图是()。

  • A. 不愿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 B. 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 C. 与美欧进行军事抗衡
  • D. 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的格局
标记 纠错
97.

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凡不信神或教授有关宇宙的理论者,都将遭到起诉。”普罗泰戈拉提倡“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结果他的著作遭雅典人查禁,他本人也因其学说而被判了死刑,侥幸才得以逃走。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

  • A. 明显缺乏人文精神
  • B. 公民个人自由受到限制
  • C. 实行思想专制统治
  • D. 法律体系达到完备程度
标记 纠错
98.

据中国海关统计,从19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末的20年间,进口纱布的单位售价下降了25%左右,棉布的进口量增加了27%。到90年代出现了“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该现象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

  • A. 导致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 B. 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 C. 迈出中国近代化第一步
  • D. 促进了落后地区的经济繁荣
标记 纠错
99.

春秋、战国交替时期,称霸东南地区的国君是(  )。

  • A. 宋襄公
  • B. 楚庄王
  • C. 齐桓公
  • D. 越王勾践
标记 纠错
100.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乡邑大治。”材料反映的是()的内容和成效。

  • A. 李悝变法
  • B. 吴起变法
  • C. 商鞅变法
  • D. 管仲改革
标记 纠错
101.

“革命家最初都是民主主义者,可是,如果革命家树立了一个终极目的,并且内心里相信这个终极目的,那么,他就不惜为了达到这个终极目的而牺牲民主,实行专政。”雅典民主法庭还以荒唐的罪名处死了哲学家苏格拉底。上述内容说明雅典民主制( )。

  • A. 实质是少数人争权夺利的工具
  • B. 使贵族的政治权力大大削弱
  • C. 公民都可以决定国家大政方针
  • D. 由平民确定国家法律的实施
标记 纠错
102.

下列不属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基本理念的是( )。

  • A. 以立德树人为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
  • B. 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
  • C. 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
  • D. 以历史学科素养的全面形成为主要目的
标记 纠错
103.

1974年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世界理论: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属于第一世界,美国以外的西方国家属于第二世界,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属于第三世界。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 开始重视亚非拉国家的作用
  • B. 无意与第一、第二世界国家改善关系
  • C. 已经放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D. 强调国际政治的主题是反对霸权主义
标记 纠错
104.

18世纪初,英国国王乔治二世把当时的反对党人士称为“流氓”“无赖”和“自高自大者”。一直到1794年,以福克斯为首的反对党还被骂为“雅各宾分子”和“祖国的敌人”。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 A.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有待完善
  • B. 面临封建王朝复辟的危险
  • C. 国王与议会之间的矛盾尖锐
  • D. 两党制与内阁制无法并存
标记 纠错
105.

曾纪泽在维护国家主权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个贡献具体来说,就是( )。

  • A. 消灭侵略新疆的外国势力
  • B. 领导三元里抗英斗争
  • C. 坚持反割台斗争的正义立场
  • D. 外交谈判中维护了国家主权
标记 纠错
106.

《共产党宣言》指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这一论断( )。

  • A. 是对唯物史观的集中表述
  • B. 提供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依据
  • C.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D. 揭示出当时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
标记 纠错
107.

2000年4月,七十七国集团自1964年成立以来的第一次首脑会议在古巴召开,会议主要议题是经济全球化、南南合作、南北关系等,会议通过了最后声明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南方国家的目标和应采取的措施。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 )。

  • A. 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 B. 经济全球化深入到亚非拉等国家
  • C. 南方国家和北方国家矛盾激化
  • D. 原有经济秩序受政治格局变化冲击
标记 纠错
108.

明朝初年,太祖朱元璋认为:“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揽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基于这一认识,明太祖朱元璋()。

  • A. 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
  • B. 废除丞相制度.加强皇权
  • C. 重视人才选拔,维护皇权统治
  • D. 抑制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标记 纠错
109.

“这战争,宣告了华夷朝贡体制的彻底崩溃,进而成为塑造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因素。”“这战争”( )。

  • A. 导致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B. 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 C. 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 D. 客观上有利于“短暂的春天”出现
标记 纠错
110.

17世纪,英国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专卖、土地等因素限制,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依靠农民,发动了革命,但革命者内部也充满了矛盾,长老会派、独立派、平等派,分别代表了大财团、手工工场主和乡绅、小手工业者和士兵等,他们之间相互制衡。下列对上述内容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可以佐证未来英国政治基本趋势
  • B. 能证明英国社会结构有利于革命
  • C. 无法划分两大阵营最明显的界限
  • D. 能探讨“光荣革命”成功的主要原因
标记 纠错
111.

《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

  • A. 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 B. 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 C. 百姓皆重商轻农
  • D. 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标记 纠错
112.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首意境悲壮的诗词创作于(  )。

  • A. 秦末农民战争
  • B. 楚汉战争
  • C. 黄巾起义
  • D. 绿林起义
标记 纠错
113.

1971年7月,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讲,指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包括()。

①组建上海合作组织

②结束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

③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④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 A. ①③
  • B. ②④
  • C. ①②④
  • D. ②③④
标记 纠错
114.

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电子计算机和激光器都首先在苏联产生
  • B. 美、日、法、德、英、中联合公布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
  • C.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 D. 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标记 纠错
115.

西周至春秋时期,周王畿和诸侯封国普遍实行国野制,以周人为主体的国人压迫和剥削野鄙地区被征服的野人。战国时期,各国大规模登记户籍,消除国野差异,使其成为国家控制下的“编户齐民”。这一现象( )。

  • A. 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 B. 有利于实现富国强兵
  • C. 加速了宗法分封制的瓦解
  • D. 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
标记 纠错
116.

1975年,美国总统福特与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进行“工作会谈”,美苏两国就苏联购买美国谷物的交易达成协议。1976年,美苏两国又达成美国从苏联进口石油的协议。据统计,1969—1976年美苏两国贸易额增加了10倍。这反映了( )。

  • A. 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 B. 美苏冷战局势趋于缓和
  • C.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衰落
  • D.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
标记 纠错
117.

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中,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法规定,国王所做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  )。

  • A. 防止国王独断专行
  • B. 扩大议会的权力
  • C. 加强国王对内阁的控制
  • D. 扩大国王的行政权
标记 纠错
118.

启蒙运动期间,法国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其中,()是“百科全书派”的杰出代表。

  • A. 伏尔泰
  • B. 卢梭
  • C. 孟德斯鸠
  • D. 狄德罗
标记 纠错
119.

1965年,姚文元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遭到批判的《海瑞罢官》的作者是()。

  • A. 吴晗
  • B. 郭沫若
  • C. 翦伯赞
  • D. 胡风
标记 纠错
120.

1787年,美国拟定宪法草案期间,为了使大州与小州之间达成共识,康涅狄格州代表罗杰·舍曼提出一项折中方案获得通过。议会分成参众两院。众议院中每个州的代表数目由州内自由民加上五分之三的奴隶的数目决定。参议院中每个州都有两名代表,由州议会选举产生。国会通过法令须以两院一致的方式共同批准。这项折中方案体现了( )。

  • A. 权力制衡原则
  • B. 联邦主义原则
  • C. 共和主义原则
  • D. 三权分立原则
标记 纠错
121.

亚里士多德指出:“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的多数决议,无论在寡头、贵族或平民政体中总是最后的裁判,具有最高的权威。”他意在表明古希腊( )

  • A. 公民政治的重要性
  • B. 民主政体的普遍性
  • C. 民主决策的便捷性
  • D. 城邦政体的多样性
标记 纠错
122.

报纸的产生、发展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西方传教士在广州办的中国第一份中文刊物《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就曾发表了这样一段新闻:“英杰利之公会,甚推自主之理……倘国要旺相,必有自主之理。不然,民人无力,百工废,而士农工商未知尽力竭力矣”。这反映出近代外文报刊的创办(  )。

  • A. 推动了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 B. 有利于稳固西方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 C. 促成了国人创办实业的热潮
  • D. 开启了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之门
标记 纠错
123.

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民权主义比之维新派兴民权思想的进步主要体现在( )

  • A. 反对民族压迫
  • B.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 C. 国家的阶级实质
  • D. 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
标记 纠错
124.

1906年,中国第一个省级公共图书馆——湖南图书馆建立。1909年,国立京师图书馆开始筹建。其余各省公共图书馆也加紧筹建。到民国建立前夕,各省公共图书馆基本建立,学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私人图书馆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这一时期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 )。

  • A. 与变法图强运动相辅相成
  • B. 适应了近代教育的需要
  • C. 以宣传共和主义为其宗旨
  • D. 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废除
标记 纠错
125.

辛亥革命后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该党赢得国会选举,但未能组阁,直接原因是(  )。

  • A. 宋教仁遇刺身亡
  • B. 《临时约法》被废止
  • C. 国民党被解散
  • D. 军阀割据混战
标记 纠错
126.

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下列与此相关的措施是( )。

  • A. 秦朝设立御史大夫和太尉
  • B.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 C. 北宋设立枢密使和通判
  • D. 元朝设立中书省
标记 纠错
127.

19世纪后期,各国相继通过《公司法》,该法的价值在于允许人们自由地组建一家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再次登场。它由特许变为自由注册,由特权变为平等的权利,与之相随的是由封闭到开放的市场的形成。这种变化呼应的是( )。

  • A. 自由主义思潮的兴盛
  • B. 重商主义的重新崛起
  • C. 凯恩斯主义的兴起
  • D. 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
标记 纠错
128.

“它认为社会的改良和人的生命价值的实现,完全是人类自己的事情,并不是神的恩典。人需要通过自我能力的展现来完成历史。”这段话适用于解说(  )。

  • A. 文艺复兴
  • B. 新航路开辟
  • C. 资产阶级革命
  • D. 工业革命
标记 纠错
129.

1937年,有学者在上海刊物《呐喊》发文指出:“我相信中国文化的优秀分子以前没有一个不是憎恶战争的,但是现在却没有一个不是讴歌抗战的。”这句话的背景是()。

  • A. 五卅惨案
  • B. 四一二事变
  • C. 二七惨案
  • D. 八一三事变
标记 纠错
130.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武昌起义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清朝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上述内容( )。

  • A. 说明了革命势力的强大
  • B. 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
  • C. 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
  • D. 说明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
标记 纠错
131.

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

  • A. 第一个五年计划颁布
  • B. 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
  •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 D. 中共八大召开
标记 纠错
132.

如果撰写一篇关于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论文,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 论国际关系的多极化趋势
  • B. 由亚洲到欧洲——冷战重心的转移
  • C. 由紧张到缓和——中苏关系新走向
  • D. 论欧盟崛起与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标记 纠错
133.

下列选项中可以作为全国性抗战起点的是(  )。

  • A. 卢沟桥事变
  • B. 淞沪会战
  • C. 九一八事变
  • D. 皖南事变
标记 纠错
134.

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其主要史实有(  )。

①中国的凿井、冶铁等技术传到西方

②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大蒜等农作物传入中国

③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业品和杂技传人中国

④印度的佛教传人中国

⑤越南的占城稻传人中国

  • A. ①②③④⑤
  • B. ①③④⑤
  • C. ①②③⑤
  • D. ①②③④
标记 纠错
135.

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家舞台的事件是(  )。

  • A. 亚非独立国家的万隆会议
  • B. 不结盟运动兴起
  • C. 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
  • D. 亚太结合组织建立
标记 纠错
136.

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

  • A. 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 B. 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
  • C.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 D. 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标记 纠错
137.

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制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

  • A. 中央集权弱化
  • B. 流民问题严重
  • C. 土地兼并缓和
  • D. 自耕小农衰退
标记 纠错
138.

当今经济全球化是与知识经济,尤其是信息技术相适应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知识经济首先在美国出现,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知识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又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 B. 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 C. 知识经济促进了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 D. 知识经济具有高失业、高财政赤字、高增长的特点
标记 纠错
139.

《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得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

  • A. 国家权力的重心自国王转至议会
  • B. 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
  • C. 实现了从传统专制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
  • D.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标记 纠错
140.

下列哪一个不平等条约使得中国丧失在日本海西海岸找出海口的机会 (  )

  • A. 中俄《瑷珲条约》
  • B. 中俄《北京条约》
  • C.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 D. 中俄《改定条约》
标记 纠错
141.

1937年。有学者在上海刊物《呐喊》发文指出:“我相信中国文化的优秀分子以前没有一个不是憎恶战争的,但是现在却没有一个不是讴歌抗战的。”这句话的背景是(  )。

  • A. 五卅惨案
  • B. 四一二事变
  • C. 二七惨案
  • D. 八一三事变
标记 纠错
142.

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这说明宋朝时期(  )。

  • A.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 B. 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
  • C. 开始出现租佃经营
  • D. 佃户租种土地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
标记 纠错
143.

我国历代王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先后推行了各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按照时序排列,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①行省制②州郡县制

③郡县制④道州县制

  • A. ①②③④
  • B. ③②④①
  • C. ③④②①
  • D. ②④①③
标记 纠错
144.

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

  • A. 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 B. 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 C. 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 D. 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标记 纠错
145.

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问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

  • A. 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 B. 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 C. 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 D. 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标记 纠错
146.

成语“问鼎中原”出自王孙满的一句话,“周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下列人物中与成语“问鼎中原”有直接联系的是()。

  • A. 齐桓公
  • B. 晋文公
  • C. 楚庄王
  • D. 秦穆公
标记 纠错
147.

1921年,彼得格勒市民鲍里斯在日记中写道:“今年的春天是这样的惨淡,农村地区的饥民逃到了城市,可是作为市民的我们也不能做到食物自给呀。”造成日记中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自然灾害造成的农作物减产
  • B. 破坏分子的恶意宣传
  • 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强制推行
  • D. 经济危机造成物资短缺,物价踊贵
标记 纠错
148.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利比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工具。”17世纪,这种“新组织”使()。

  • A. 荷兰建立了世界性商业殖民帝国
  • B.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 C. 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 D. 荷兰在英荷战争中获胜
标记 纠错
149.

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这样一句顺口溜:“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这句顺口溜应出现在()。

  • A. 三大改造时期
  • B. “大跃进”时期
  • C. 三年困难时期
  • D. “文化大革命”时期
标记 纠错
问答题 (共42题,共42分)
150.

简述经济全球化的作用。

标记 纠错
151.

简述说课对高中历史教师及其教学活动的作用。

标记 纠错
152.

简述中学历史教学评价的作用。(10分)

标记 纠错
153.

材料:

以下史料是教师在有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内容的讲授中展示的材料:

在大生纱厂的办公室内,悬挂着张謇请人绘制的四幅《厂儆图》,画面反映的是办厂初期遇到的窘境,暗指四件事。第一幅《鹤芝变相》图,“鹤…‘芝”分别指洋行买办潘鹤琴、郭茂芝,他们在集资过程中反复无常,在关键时刻退股作难。第二幅《桂杏空心》图,“杏”指官僚买办盛宣怀(号杏荪),“桂”指江宁布政使桂嵩庆,他们言而无信,拒付资金。第三幅《水草藏毒》图,讽刺同知知州汪树堂(汪字有“水”;树字含“草”)多方阻挠。第四幅《幼予垂涎》图,指大生纱厂即将投产而资金匮乏时,浙江候补道朱幼鸿、盐务督销严信厚(字小舫)企图乘人之危,巧取豪夺,低价收购大生纱厂产权。

问题:

请对该教师运用的这则史料进行评价。

标记 纠错
154.

简述中学历史课外考察活动的实施策略。

标记 纠错
155.

简述苏俄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标记 纠错
15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京师会馆最初出现于明初永乐年间.那时是一个安徽芜湖籍官员俞谟捐出自己的住宅,给在京的同乡官员作为聚会娱乐之所,也作为寄托乡情、相互劝励的场所。有些出现了官僚试子会馆的分化.即官僚试子会馆一分为二,有些官僚试子合为一体的会馆也确立了当考试时期试子优先的原则。

材料二

通讯设施的改进缩短了空间距离.开埠通商后,近代邮政渐次展开,中国的电报业也开始创设.电报等现代通讯工具让异地同乡会馆间有了联系通道。而报纸成为会馆表达政治态度的阵地。科举制度废除后,北京的许多会馆演变成同乡会,会馆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功能亦随之演替。有不少革命志士、文人学者纷纷借助于会馆,取得了他们从事自己事业的相对安稳的一席之地。孙中山先生等政治家时常到京城寻求同乡会馆的政治、财力乃至舆论的支持。京城的同乡会馆可以发动各地同乡会馆举行联合行动,敦促地方政府在清除政治积弊、维护地方社会秩序等方面有所作为。北洋时期许多省的会馆直接成为政治活动的集会地和演说地,并且对抑制西方侵略势力肆意践踏中国主权产生了积极影响。留日学生利用会馆,先培养省籍意识,再扩大为国家意识,对于推进中国社会的变革、自强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会馆创办刊物宣扬爱乡爱国情怀,鼓励同乡利用会馆这个平台凝聚力量,亦顺应了当时追求民主与自由的潮流。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编自王日根《论近代社会转型与京师会馆角色的演替》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会馆的主要功能。(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会馆功能的演进及其原因。(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会馆在中国近代社会的历史作用。(6分)

标记 纠错
157.

简述影响中学历史课程信息化资源有效利用的因素有哪些。

标记 纠错
158.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材料二:

课文摘录: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他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称教皇为“两足禽兽”,号召人民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他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他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他相信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代表作有《哲学通讯》《路易十四时代》等。

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他认为国家的权力应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国王只能行使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应当分属议会和法院;三权分立,彼此制衡。他还认为国家的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孟德斯鸠学说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他的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阐述了“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思想。他宣称“人生而是自由的,可是现在他却处处戴着镣铐”,封建专制就是束缚自由的镣铐。他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他违反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卢梭还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启蒙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标记 纠错
159.

简述日本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标记 纠错
160.

简述高中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

标记 纠错
161.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规定,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材料二:

课文摘录:

17世纪时.荷兰已经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当时,荷兰拥有的船只超过1.5万艘,商船数超过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荷兰人因此有“海上马车夫”之称。成千上万的荷兰商船贩运着世界各地的商品.如东方的瓷器、丝绸和香料,美洲的皮货,欧洲的手工业品,为荷兰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新航路开辟的同时.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抢占殖民地,进行殖民掠夺。此后,荷兰、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纷纷加入殖民争夺的行列。它们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建立了殖民地,并与世界各地更多的地方建立了直接的贸易联系。当时,西欧国家生产力还不高,仅仅依靠正常贸易,远远不能满足它们对财富的贪欲。于是,抢劫、欺诈等成为这一时期西欧殖民者常用的卑劣手段。

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标记 纠错
162.

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规定: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课文摘录:

湖广总督林则徐等上书道光帝,痛陈鸦片泛滥的危害,请求禁烟。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6月,林则徐将缴获英美走私贩的大量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英国政府闻讯,决定借端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随后,法国也加入侵华战争。英法联军攻陷广州,继而北上进逼天津。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剐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等。

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标记 纠错
163.

简述教师在设计历史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标记 纠错
164.

简述中学历史教学评价的作用。

标记 纠错
165.

简述高中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10分)

标记 纠错
166.

简述历史教材和历史教科书间的关系。(10分)

标记 纠错
167.

“百日维新”教学片段:

某教师让学生自编自演历史短剧,分别扮演康有为、李鸿章、翁同龢、荣禄等历史人物,再现当年康有为被召唤到总理衙门“问话”的情境。

学生表演完后.教师给予表扬,并提问:刚才四位同学表演的历史短剧中,同学们能悟出些什么?

学生甲:康有为具有变法的胆识和决心。

学生乙:康有为的变法主张遭到了顽固派的阻挠和反对。

学生丙:前面我们学习过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今天又学习了戊戌变法。这些变法和改革都遭到了顽固派和保守派的阻挠与反对,这说明自古以来变法、改革之路就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了各种阻力,也说明改革是需要勇气的。

学生丁:康有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主张变法。今天,为了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应该深入地进行改革。

问题:

请分析该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体现哪些教育理念。(16分)

标记 纠错
168.

简述政治漫画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标记 纠错
169.

新的高中历史教材在课程内容上有何特点?

标记 纠错
170.

简述历史图片的定义及其主要功能。

标记 纠错
171.

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要形成家国情怀,需要达到哪些课程目标?

标记 纠错
172.

简述历史教材的含义。

标记 纠错
173.

简述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标记 纠错
174.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某教师讲授“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什么是经济全球化趋势

生:随着世界性经济交往的日益增多,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高新科技的推动下,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从总体上看,世界经济正在逐渐形成一个整体,这种现象被称为“经济全球化趋势”。

师:经济全球化趋势形成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

生:各国国情不同,要求在经济上寻求国际合作,发挥优势,弥补不足。例如,发达国家希望以最低成本生产质量最好的产品;发展中国家希望既能够维护国家主权又能够发展经济,也积极寻求国际合作。

生: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生:科学技术特别是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为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1)请对该教师的教法做出评析。(8分)

(2)结合案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8分)

标记 纠错
175.

材料一:

唐代诗人李绅作《古风二首》:其一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材料二: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日“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什百为群,延颈而望。如流民相聚,粥后俱各散归。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古今图书集成》之《苏州府志》

材料三: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垂,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欧美百数十年前,人皆辫发也,至近数十年,机器日新,兵事日精,乃尽剪之,今既举国皆兵,断发之俗.万国同风矣。且垂辫既易污衣,而蓄发尤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沐难则卫生非宜,梳刮则费时甚多,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尤遭戏侮,斥办豚尾,出入不便,去之无损.留之反劳。断发虽始于热地之印度,创于尚武之罗马,何尝不先行断发哉?

——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材料四:

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的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

——孙中山《工业建设会趣旨》

问题:

(1)据材料一说明土地对农民来说意义何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封建社会土地的占有情况。(4分)

(2)材料二中所述现象出现于何时何地?“计日受值”是一种什么关系?这段史料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3)材料三中康有为依据对世界形势的判断,提出了断发的哪些理由?当时,他的主张没有实现,断发易服的风尚变化又是在何时发生的?(4分)

(4)材料四中孙中山为什么会认为“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4分)

标记 纠错
176.

下面是“新文化运动”讲授过程中的师生对话:

生:在新文化运动中,北洋军阀政府为什么不阻止危及他们统治的言论?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谁能回答这个问题?请历史课代表回答。

生:如果是我,我会阻止的。我还没想好原因。

师:这要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中国进入北洋军阀混战时期后。各个派系都没有取得中央政府的绝对控制权,他们关注的焦点是军事,是如何控制政权,对思想文化领域控制较少,使得思想文化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峰期,这和春秋时期百家争鸣也有相似之处。不知道我的回答能不能让你满意?

问题:

试评价该教师的教学行为。(16分)

标记 纠错
177.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但英美等国操纵的和会,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竟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这一消息传到中国,激起人们郁积已久的愤怒,各界人士和爱国团体纷纷发表通电,斥责日本的无理行径,并且要求中国政府坚持国家主权。这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

5月4日,北京大学等十几所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齐集天安门,举行游行示威,高喊“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款”等口号。但学生的爱国行动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这也使得从北京开始的学生爱国运动迅速推向全国。

北京学生大批被捕的消息传到上海,爱国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6月3日,上海出现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在巨大压力下,北洋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学生和工人是这场运动的主力军,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走上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发展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材料二: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内容标准: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问题: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拟定相关内容的教学目标。

(2)请简述关于材料内容的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标记 纠错
178.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某教师设计的《文艺复兴》一课的教学流程:

第一步:教师回顾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等已学内容,着重从经济、阶级关系等方面介绍十四五世纪意大利的社会状况。(5分钟)

第二步:学生列表填出但丁、达·芬奇和莎士比亚的代表作。(8分钟)

第三步:各小组推选代表上讲台展示所列表格的具体内容。(8分钟)

第四步:师生共同点评小组代表的学习成果。(6分钟)

第五步:教师引导学生浏览教材的相关内容,围绕“思考”栏目的话题,分小组探究对文艺复兴的看法,并穿插教师的讲解和点评。(8分钟)

第六步:巩固与小结新课。(5分钟)

问题:

(1)你认为这位教师的教学设计有哪些优点?

(2)新课教学中应如何处理教师讲授与学生探究之间的关系?

标记 纠错
179.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请完成以下关于改革的话题。

材料一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秦王扫六合》

材料三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日:“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变法内容 (3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何关联 (3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哪一项改革内容 (3 Yt)

(4)材料三的措施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3分)

(5)试分析以上两次改革成功的相同原因。(4分)

标记 纠错
180.

材料一:

国内外学者把工业革命定义的研究分为工业组织学派、技术学派、能源学派……这些研究从不同侧面抓住工业革命的特征,成为后来工业革命研究的起点。

——舒小昀《工业革命定义之争》

材料二:

无论是汤因比的“突变论”,还是克拉潘的“渐进论”,至少有两大共同的“漏洞”,一是把工业革命理解为一场纯经济的变革,忽视这场变革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现象及其实质。例如“渐进论”侧重在经济领域以机器取代手工劳动.以机器生产为基础的工厂制度取代手工工场的重大变革。把工业革命的内涵局限于经济和技术发展方面……

——杨杰《英国现代化的初级阶段:工业革命》

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个学派从不同侧面抓住的工业革命“特征”。(8分)

(2)杨杰认为在研究工业革命时应采用怎样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变革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现象”各是什么?(8分)

标记 纠错
181.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课堂教学实录片段。

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I”教科书“雅典城邦的政治民主”一课时。某位老师考虑到“雅典民主”的评价是一个重点、难点,因而为了让同学们掌握它,便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合作参与的教学活动。在学习本节课前,教师先宣布准备班内选举一名历史课代表。除了讲明历史课代表的职责外,他更多地鼓励学生参选,但有一个条件,每位参选者必须准备2—3分钟的竞选演讲,阐述自己当选后准备如何提高班级的历史学习成绩。在讲完了雅典民主的内容之后,这位老师便宣布准备采用雅典民主的方式选举产生历史课代表。同学们听了都很兴奋,这种兴奋来源于对雅典民主的向往,来源于自己能参与。

等到选举时,教师请有意参选的同学到讲台前,然后宣布选举人和被选举人资格。他首先宣布借读生没有选举资格,再宣布没有本市户口的同学没有资格,这样就有几名同学被迫退出选举,对此大家似乎没有太大争议。可当老师宣布女同学没有资格时,女同学大呼不公平,直到老师不得不解释这是按雅典民主程序进行选举后,大家才安静下来。然后老师再宣布每个小组只能出一名代表,又有人退出。随后在剩下的竞选者演讲完了自己的竞选纲领后,由剩下的具有选举权的同学举手表决,这样才选出了历史课代表。

选举结束后,老师既请当选者谈感想,也请落选者、女同学、借读生等谈感受,等大家都谈完了,对雅典民主的全面、客观的评价也水到渠成了。

(1)分析该体验式教学案例,你认为该教师在教学中抓住了哪几个重要环节,并加以评述。此外,有哪些不足?

(2)就历史教学而言,采取体验式教学有哪些难点,在实践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标记 纠错
182.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1894年,孙中山创建兴中会时指出:“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乃以庸奴误国,涂(荼)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方今强邻环列,蚕食鲸吞……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

问题:

请依据上面的教材内容命制一道材料型选择题(提供答案),并对所设选项做出解析。

标记 纠错
183.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在1640年开始了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专制政体之间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斗争。……革命后逐步建立起来的政治体制,具有自我调整的机制,因而能够促成整个经济在总体上向资本主义经济演进。

——《近代英国史》

材料二:

17世纪发生科学革命。……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是弗朗西斯?培根。他开创的科学实验方法以及他的科学活动,对科学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此后,科学开始研究具体现象,从而使英国的科学研究活动较其他国家具有更强的实践性。

——《近代英国史》

问题:

(1)结合材料一和相关史实,说明英国是如何在革命后逐步建立具有自我调整机制的政治体制的。

(2)依据材料二,归纳近代科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科学革命的影响。

标记 纠错
184.

教师帮助学生确定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地位。如果教师直接设问“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地位如何”,学生是难以回答的。而教师若分层设问:“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经济地位怎样?政治地位怎么样呢?思想地位怎么样呢?在当时的国情下预测一下它未来发展趋势怎么样呢?”等,学生就会比较容易理解。最后,师生在共同学习的基础上一起探讨。就能较好地归纳出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地位:

①经济上,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新的、进步的经济因素,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②政治上,它的产生导致了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也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基础。③思想上,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近代中国产生了维新变法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民主科学思想,不断地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④发展趋势上,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由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地区分布不合理,工业结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问题:

请对该案例进行分析与评价。(16分)

标记 纠错
185.

材料一: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材料二: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内容标准: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问题:

(1)依据材料一、二和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拟定本教材片段的教学目标。(8分)

(2)请简述本教材片段的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4分)

(3)请设计本教材片段的提纲式板书。(4分)

标记 纠错
186.

材料:

在学习“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教师先利用投影显示新闻片段:据俄罗斯新闻网2005年6月8日报道,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使俄罗斯最终告别了落后的农奴制。为了纪念这位沙皇在世界近代史上做出的巨大贡献,俄罗斯政府于2005年6月7日,在莫斯科红场旁边竖立起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在揭幕式上,市长卢日科夫说:“今年,俄罗斯人民有幸经历了本国历史上和文化界的一件大事,经过艺术家们的努力,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终于在莫斯科落成了。政府竖立他的塑像是为了向这位曾经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勇敢改革者致敬,正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最终引领俄罗斯抛弃了落后的社会制度。”全俄罗斯东正教大牧首阿列克谢二世在致辞中说:“亚历山大二世不仅使俄罗斯摆脱了农奴制的桎梏,同时在国内也十分重视教育兴国,创立了许多大学。”致辞后,阿列克谢二世亲自为塑像进行了东正教封圣并主持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追悼弥撒。

然后,教师引入新课:以上这则新闻告诉我们,亚历山大二世的农奴制改革在俄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那么,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改革?为什么对俄国历史产生了如此重要的影响呢?

让我们进入本专题的历史之中去寻求答案。

问题:

请对此课堂导入进行评价,并说明课堂导入的要求有哪些?

标记 纠错
187.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徐老师是一名新任的中学历史教师,为了让学生喜欢上自己的课,她会精心整理、安排每堂课需要向学生演示的相关内容,并将自己的演示经验记录下来,具体内容如下。

(1)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确定演示的内容和资源。

(2)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调整演示的速度、方式等。

(3)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习惯安排历史教学演示。

(4)切忌片面、单纯的历史教学演示,将历史教学演示和口头讲授、历史问题分析相结合,将历史学习的思维和具体方法传递给学生。

问题:

(1)结合材料,对徐老师的历史教学演示经验进行评价。

(2)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演示时应注意哪些内容。

标记 纠错
188.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世界的南北分裂,贫富悬殊,其历史根源可追溯到大约1500年之后的几个世纪。在这几个世纪,西方探险家和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把相互隔绝的区域紧密联系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材料二:

1897年,英国某杂志为庆祝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即位60周年发表专号,对60周年的变化进行总结:“女王在位期间最显著的进步是自然科学的发现已经深入日常生活。在这60年间,蒸汽和电克服了时间和空间,进步的速度超过了以往六百年。”

材料三:

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打电话订购世界上的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他可以利用便捷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

问题:

(1)材料一中的“南北分裂’’是指什么?为什么说这“可追溯到大约1500年之后的几个世纪”?

(2)材料二中出现“女王在位期间最显著的进步”的历史事件有哪些?分别指出这些历史事件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分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表现在哪些方面。

标记 纠错
189.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规定,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材料二:

课文摘录:

湖广总督林则徐等上书道光帝,痛陈鸦片泛滥的危害,请求禁烟。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6月,林则徐将缴获英美走私犯的大量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英国政府闻讯,决定借端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随后,法国也加入侵华战争。英法联军攻陷广州,继而北上进逼天津。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等。

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标记 纠错
190.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材料二:

课文摘录: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废除宰相后,皇帝需要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工作压力成倍增加。明太祖的儿子明成祖在位时,选拔一些文官到皇宫内的文渊阁值班,充当秘书。从此,一个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形成,称“内阁”,其官员称为某殿或某阁大学士。大学士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批红”。明朝中后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

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15世纪前期,明成祖派遣宦官郑和远航海外。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海,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史称“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但是,其目的主要是“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因此后来未能持续。

明朝前期,朝廷出于对日本实行经济封锁的目的,严厉禁止海外贸易。结果东南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与倭寇混杂,出没沿海,烧杀抢掠,造成巨大破坏。后,明廷派遣大将戚继光等人平倭,在抗倭斗争中,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在福建、广州与抗倭将领俞大猷合作,连续重创倭寇,史称戚继光抗倭。戚继光抗倭使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朝廷遂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 明朝中后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活动日益频繁。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以晾晒货物为由,贿赂香山县地方官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住权。稍晚东来的荷兰和西班牙,先后占据了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台湾。 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元朝灭亡后,草原上的蒙古人逐渐形成鞑靼、瓦剌两大集团。为防御他们南下,明朝重新修筑了长城。明中期,瓦剌和鞑靼不断威胁明朝北部边防,两次突破长城深入内地,包围北京。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

藏族地区在明朝称为乌思藏。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设立行都指挥使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

明朝前期,派人到东北招抚,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并对东北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16、17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逐渐统一女真各部,1616年称汗,国号大金,并对明朝展开进攻。其子皇太极在位时,将女真族名改为满洲,并于1636年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后来,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分别被尊为清太祖和清太宗。

在清朝崛起之际,明朝政治黑暗,天灾流行,农民起义蜂起,统治摇摇欲坠。1644年,农民军首领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随即攻占北京,明思宗自缢,明朝灭亡。

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统军进入山海关,打败李自成,进占并迁都北京。此后又经过20多年的激烈战斗,清朝将农民军余部和南方的明朝残余势力逐一击败,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 要求: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标记 纠错
191.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 的原因和意义。

材料二:

课文摘录: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建国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当时的中国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建国方针:中国共产党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主张成立联合政府,力争建成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国民党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

在这种背景下,1945年8月,蒋介石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举行和平谈判。中共中央决定接受邀请,争取和平民主新局面。8月底,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乘专机抵达重庆。重庆谈判历时43天。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全面内战的爆发

1946年6月,国民党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全面内战开始时,国民党在军队数量、军事装备、后备资源及外来援助等方面,都明显超过中国共产党。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指挥下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全面内战爆发后,国统区财政经济逐渐陷入崩溃的境地;为了维持战争的庞大开支,国民政府无限制地发行纸币。1948年前八个月纸币的发行量已经是1937年全年发行量的47万倍。随之而来的是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要求: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标记 纠错

答题卡(剩余 道题)

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问答题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00:00:00
暂停
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