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资料一
1997年,如意控股投资5亿元进军汽车制造业,这个时期如意走的是学习模仿的道路。市面上已经有比较成功的价格较低的车型,如夏利、奥拓等,如意就开始简单模仿这些产品,采用“干中学”的方式,即通过生产过程中工人熟练程度的提高,逐渐提高生产效率与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逐步提升市场占有率和减少对引进技术的依赖。1998年第一辆名为如意豪情的汽车开下了位于浙江临海的工厂流水线,标志着中国第一家民营汽车企业的正式诞生。在奥拓卖七八万的市场情形下,如意提出“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的口号,将目标顾客瞄准了数量庞大的个体商贩和处于创业初级阶段的创业者们,这些消费者对低价汽车有非常旺盛的需求。如意3.5万-8万的汽车定价弥补了当时的市场空白。通过低价战略,如意成功地开拓了国内市场,促使轿车从“奢饰品”变成了老百姓都买得起的消费品,并成功跻身中国轿车行业十强。
但随着顾客的消费升级的现实要求,如意的低价战略已经逐渐成为了其发展的阻碍。此时,如意依然决定转型,走自主研发的道路,获取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知识产权。如意逐渐摆脱了对于低价战略的依赖,开始着力提升自己的研发能力和产品质量,同时扩张产品线。2005年,在造车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的“自由舰”下线,标志着如意的整车技术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一款汽车从一开始就采用一流的模具、一流的检具、ABB焊装机械手等先进工艺和装备,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生产一致性。这款车与丰田、大众等知名汽车公司的成功产品如凯美瑞、帕萨特等相比在性能上不相上下,在变速箱等部分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方面甚至还更胜一筹,产品一经推出就受到青睐。在如意的董事长李书福看来,如意的视野不能仅局限在国内,甚至要与国际上通用、大众等知名车企在国际市场上一争高下。
为了进一步提升自身在研发和制造关键零部件的能力,如意开启了并购模式。2009年,全球第二大变速器制造商——澳大利亚DSI公司宣布破产,如意收购了其全部股权,包括厂房、生产设备等有形资产和研发中心、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收购DSI之后,如意获得了大量变速箱方面的关键技术,这对一直在自动变速器技术上刻苦钻研的如意来说,是巨大的提升。当然,吸收DSI技术的过程是痛苦的。面对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变速器技术,如意消化起来十分吃力,而澳方对于中国略带歧视意味的刻板印象更是加剧了冲突。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大量澳方研发人员出走,多个在研变速箱产品开发项目停摆,严重影响了如意的技术吸收进程。经过艰苦的努力,如意将这个变速箱的技术通过知识转移应用到了博越博瑞车型上,提升了如意汽车的性能,大大降低了造车的成本。同时,利用自身擅长的成本管理,又强化了DSI变速箱的竞争力。
资料二
为了获得更加先进的技术,提升品牌美誉度以及进入欧洲市场,2010年3月,如意控股集团出资18亿美元收购了沃尔沃轿车的全部股权。沃尔沃轿车是全球知名的豪华车品牌,安全基因举世无双,车内空气质量技术控制及环保技术全球领先。“这如同一个农村来的穷小子追求一个世界顶级的明星”,如意控股董事长李书福对于如意收购沃尔沃交易这样评价。如意在收购沃尔沃的过程中受到了来自政府的不认可。瑞典政府认为,将自己的“国宝”交由一家来自于技术体制较为落后、政治制度相距甚远的欠发达国家的企业是一件不太光彩的事。面对困难,如意的策略是加强交流,试图使得双方得到更好的长足和谐的发展。为了促进双方的有效沟通,李书福创新设立了一个全新的职位——“企业联络官”,选取富有亲和力、工作经验、经历适合且丰富的人员担任,主要用以传播如意的基因,主要职责就是沟通。
最终,如意顺利拿到沃尔沃轿车商标的全球所有权和使用权,哥德堡、比利时等4个整车厂约57万辆的生产能力、物流能力以及工艺制造设备等,以及涵盖发动机、整车平台、模具安全技术、电动技术的10963项专利和专用知识产权,这些对于如意后期的发展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此次并购对沃尔沃来说也获益匪浅,让已经奄奄一息的沃尔沃重新焕发了生机。如意和沃尔沃之间形成了更加紧密的战略资源的互补和共享,在瑞典哥德堡建立了中欧汽车技术服务公司(CEVT),是如意汽车集团的全球五大工程研发中心之一。CEVT拥有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的2000余名顶尖的汽车工程师,其定位是全力打造新一代中级车的模块化架构和相关的部件。CEVT充分发挥如意和沃尔沃的优势与资源,通过分摊研发经费共享研发成果的方式,让来自如意和沃尔沃的技术人员共同合作开发全新的基础模块架构和核心部件,满足沃尔沃汽车集团和如意汽车集团未来的市场需求。
2017年,如意和沃尔沃联合协同打造的全新高端合资品牌领克汽车上市,并创下137秒6201台订单的骄人成绩。领克汽车除了针对中国市场进行销售之外,还借助于沃尔沃的销售渠道,于2020年进入了欧洲市场。领克的品牌定位高端,介于沃尔沃和如意之间,这是沃尔沃和如意协同效应的成果,采用欧洲设计研发,全球制造和销售的模式,实现双赢的典范。领克将品牌发布会选在德系车的大本营德国,正是表明与奥迪、大众等主流合资品牌进行“越级对标”。如意公司通过收购沃尔沃公司不但获得了世界顶尖的汽车技术,与欧洲主流客户建立了密切的业务联系,在中高端汽车领域也有了较强的话语权,在国际市场上也有了较为稳固的地位。
资料三
汽车行业处于由传统燃油汽车向新能源动力汽车的范式转变期,如意认为固守传统燃油汽车虽然在短期内依然可以实现快速发展,但从长期来看风险很大,因而决定进军新能源车领域。事实上,面对范式转变期所带来的机会窗口,早在十几年前,如意就开始了新能源战略布局和技术储备。如意认为,新能源汽车领域还没有实力超强的企业,这是其在国际市场上实现进一步突破的契机。抓住了新能源汽车的机遇,它有可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为此,如意先后在瑞典哥德堡、英国考文垂、中国宁波、德国法兰克福成立研发中心,围绕新能源汽车的各项核心技术模块展开攻关。2015年,如意汽车发布新能源战略,提出蓝色如意的行动计划。
为了加快推动计划执行,如意投入其过去积累的近百亿的资金,并且抽调了近年来在技术和工程研发领域储备的近500人进行新能源车的研发,还构建了强有力的激励体制和并营造了良好的企业文化,形成了强大的团队凝聚力。2019年成立如意新能源纯电动车品牌“几何”,推出旗下首款车型几何A。该款汽车与纯电动车的先驱X公司所推出的风靡硅谷的Modle1车型相比在性能上毫不逊色,而且如意又在几何A上搭载了很多黑科技,使得该车型的安全性更胜一筹。借助于如意在燃油车领域已经形成的较高品牌美誉度,几何A迅速打开了局面,在当年销售就超过了2万辆。新能源汽车产品线的加入也让消费者认识到了如意强大的研发实力,也让其产品线更加丰富,进一步带动了如意燃油车的销售,其燃油车的销量也增加了30%以上。目前,如意已汇聚全球3000多位新能源技术和工程研发领域的“最强大脑”,从各个层面为新能源车的开发贡献智慧,在新能源研发上已累计投入超300亿元,取得数百项核心技术,打造底层架构技术,实现了真正100%自主研发的中国新能源技术体系和解决方案,初步实现技术追赶到技术超越的新跨越。
但在近期,如意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拓展并不顺利,面临诸多拦路虎。受疫情的影响,人们的消费力普遍下降,虽然不时有刺激消费的政策出台,但纯电动车的整体市场规模依然在萎缩。如意面临的另外一重打击是,很多传统车企已经开始意识到新能源车的重要性,纷纷在该领域发力,这使得市场竞争变得日趋激烈。如意本来对几何品牌寄予厚望,将其定位为全球用户纯电出行的首选品牌,开启中国品牌纯电动车发展新纪元。但现实却是,几何汽车的销量在激烈的竞争中大幅下降。屋漏偏遭连夜雨,如意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供应也出现了问题。几何汽车所搭载的新一代7nm8155等芯片供应短缺,导致大量订单无法交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意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应短缺实际上暴露出了其在采购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首先,像芯片这样的关键零部件技术性非常强,而且需求变化又很快。如意采用了定向集中采购的方式,导致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比较弱,导致库存短缺的情况时有发生。其次,有一些采购经理利用手中的权力将遵守规则的正常供应商淘汰出局,反而是留下那些可以给回扣的供应商,与这些供应商内外勾结,以高价进行采购,导致采购的部分零部件质次价高。最后,为了降低成本,如意公司在验收环节省去了必要的专业测试,这就使得一些质量有缺陷的零部件被安装到了新能源汽车上,在汽车销售后产生了大量的返修问题,汽车召回事件也发生过多次。
要求:
(1)简要分析如意公司的研发定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及其研发的类型和动力来源是怎样的。
(2)简要分析如意公司采用并购战略的动机与涉及的主要风险。
(3)简要分析如意公司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所采用的发展战略的类型及其优点。
(4)依据企业资源的主要类型,简要分析如意公司发展新能源车业务所具备的竞争优势。
(5)依据新兴市场的企业战略,简要分析如意公司是如何实施“抗衡者”战略的。
(6)简要分析如意公司发展新能源车过程中面临的市场风险。
(7)采购风险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简要分析天志公司须关注的采购业务的主要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