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建筑工程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实务金属冶炼安全->2022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金属冶炼安全》点睛提分卷

2022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金属冶炼安全》点睛提分卷

卷面总分:28分 答题时间:240分钟 试卷题量:28题 练习次数:87次
单选题 (共23题,共23分)
1.

湿式煤气柜安装完毕,应进行升降试验,升降试验应反复进行,并不得少于()次。

  • A. 1
  • B. 2
  • C. 3
  • D. 4
标记 纠错
2.

150t以下的转炉炼钢的最大出钢量应不超过公称容量的()。

  • A. 120%
  • B. 110%
  • C. 105%
  • D. 130%
标记 纠错
3.

高炉厂区办公室.生活室应设置在离高炉()m以外的地方。

  • A. 100
  • B. 80
  • C. 50
  • D. 30
标记 纠错
4.

一般情况下,架空煤气管道与1kV以下架空电力线路外侧边缘的最小水平净距为()。

  • A. 1.0m
  • B. 1.5m
  • C. 3.0m
  • D. 4.0m
标记 纠错
5.

铜的电解精炼是火法冶炼的重要环节,电解过程中,是将火法精炼的铜浇铸成阳极板,用( )作为阳极片。

  • A. 纯铁薄片
  • B. 纯铜薄片
  • C. 纯银薄片
  • D. 纯铝薄片
标记 纠错
6.

成品振动筛的主要作用不包括( )。

  • A. 即将冷却后的烧结饼料分成大小成品、铺底料和返矿
  • B. 铺底料和返矿返回烧结流程重新进行烧结
  • C. 大小成品输送至高炉
  • D. 为烧结提供助燃空气
标记 纠错
7.

烧结生产对熔剂粒度也有一定的要求,一般要求粒度为( )。

  • A. 0~3mm的含量不低于90%
  • B. 0~4mm的含量不低于85%
  • C. 0~5mm的含量不低于80%
  • D. 0~6mm的含量不低于75%
标记 纠错
8.

高炉生产是对铁矿石中的铁氧化物进行还原的过程。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高炉燃料使用的是( )。

  • A. 天然气
  • B. 重油
  • C. 煤粉
  • D. 酒精
标记 纠错
9.

带式焙烧机法已成为主流工艺。其生产设备不包括( )。

  • A. 圆盘给料机
  • B. 配料秤
  • C. 辊压机
  • D. 烧结矿成品处理设备
标记 纠错
10.

煤调湿(CMC)是“装炉煤水分控制工艺”的简称,是利用外加热能在装炉前对炼焦煤料的水分进行调节。针对煤调湿的着火事故,以下处理方式不正确的是()。

  • A. 总风管漏煤着火时,应立即点击“紧急停机”旋钮,进入调湿机系统急停状态
  • B. 调湿机内着火时,应立即点击“紧急停机”旋钮,进入调湿机系统急停状态
  • C. 排煤口着火,应立即点击“紧急停机”旋钮,进入调湿机系统急停状态
  • D. 除尘器着火时,应立即关闭热风机与排烟风机,切断送风系统
标记 纠错
11.

煤气设施着火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向煤气设备阀门、法兰喷水冷却,目的是()。

  • A. 灭火
  • B. 防止中毒
  • C. 防止设备烧坏变形
  • D. 防止发生烫伤
标记 纠错
12.

原料运输、处理是烧结、球团、炼焦、炼铁、炼钢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下列关于原料运输、处理设备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堆取料机的行走轨道两端必须设有极限开关和安全装置,两车在同一轨道、同一方向运行时相距不应小于3m
  • B. 锤式破碎机清理电磁铁杂物时,必须先停带式输送机,再停磁铁电源,严禁直接用手拉拽电磁铁吸附的铁器
  • C. 带式输送机必须严格执行上道工序运行后方可启动,下道工序停转后方可停机的制度
  • D. 在吊起的车皮下作业时,应使用长的棍棒拨直复位“心盘”销子后进行
标记 纠错
13.

在氧化铝料浆配置工序中,进入布袋收尘器内检修或清理更换布袋时,易发生的事故类型是( )

  • A. 物体打击
  • B. 机械伤害
  • C. 高处坠落
  • D. 窒息
标记 纠错
14.

混合机作为烧结生产中混合料混匀和制粒的主要设备,其危险有害因素不包括( )。

  • A. 滑跌摔伤的危险
  • B. 触电危险
  • C. 易造成人员砸伤
  • D. 中毒
标记 纠错
15.

除尘是烧结作业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也是保护作业人员免受粉尘危害的主要举措。按照除尘机理,下列属于机械除尘器的是( )。

  • A. 惯性除尘器
  • B. 过滤式除尘器
  • C. 湿式除尘器
  • D. 电袋复合除尘器
标记 纠错
16.

下列关于焦炉煤气脱氨、脱硫脱氰和脱苯安全技术措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煤气脱氨过程中,进入吡啶设备的管道应设高度不低于500mm的液封装置
  • B. 吡啶的生产、计量及储存装置应密闭,其放散管应导入鼓风机后的管道
  • C. 克劳斯法生产硫黄工艺在600℃以下时,严禁向炉内通入蒸汽
  • D. 管式炉点火时,遵循“先送富油后点火,先点引火后送煤气”的原则
标记 纠错
17.

下列关于连铸设备设施的安全措施错误的是( )。

  • A. 连铸机最好由两路电源供电
  • B. 大包回转台旋转时,包括钢包的运动设备与固定构筑物的净距,应大于0.4m
  • C. 连铸平台上漏钢事故可能波及的区域,不应有水与潮湿物品
  • D. 采用放射源控制结晶器液面时,放射源只能在调试或浇注时打开,其他时间均应关闭
标记 纠错
18.

焦炉工艺设备包括护炉设备和煤气设备两部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护炉设备包括炉门、炉框、保护板、炉柱、纵横拉条及大小弹簧
  • B. 煤气设备包括荒煤气导出设备和加热煤气设备
  • C. 加热煤气设备包括加热煤气管道和交换传动装置
  • D. 加热煤气管道作用是改变焦炉加热系统内煤气、空气和废气的流动方向
标记 纠错
19.

下列关于煤气管道着火爆炸采取的抢救措施,不符合要求的是()。

  • A. 煤气管道着火,管道直径在100mm以下者可直接切断煤气灭火
  • B. 管道直径大于100mm的应逐渐降低煤气压力,但煤气压力不应低于100Pa,不应突然关闭煤气阀门,以防回火爆炸
  • C. 煤气压力下降后引起的管道着火,可用黄泥、湿麻袋、石棉布等堵灭、捂灭,也可用蒸汽或灭火器扑灭
  • D. 在通风不良的场所,煤气压力降低以前要立即灭火,否则,可能引起爆炸
标记 纠错
20.

粗苯经过蒸馏得到轻苯,将轻苯通过预加氢处理和高温加氢处理而得到加氢油和加氢反应气体。下列不属于高温加氢净化工艺特点的是( )。

  • A. 能生产出高纯度纯苯
  • B. 能用反应气体制成高纯度氢气
  • C. 产品总收率高,纯苯、纯甲苯的收率为96.9%以上
  • D. 催化加氢完成得彻底
标记 纠错
21.

某市G钢铁有限公司第二炼铁厂于1996年建成投产,集烧结、炼铁为一体,拥有450m3高炉3座,110m2烧结机2台,喷吹煤系统2套,年产铁180×104t、烧结矿280×104t。现有员工1153人。

2015年1月23日23时30分,G公司第二炼铁厂2号高炉车间丁班召开班前会议,工长尹某布置当班工作并对各岗位提出要求及安全注意事项。23时45分,丁班开始接班,炉前组组长郑某和铁口工刘某、田某进入工作岗位。1月24日0时55分,丁班组织第一次出铁。2时20分,丁班组织第二次出铁。3时53分,丁班组织第三次出铁。5时10分,丁班组织第四次出铁。5时50分,第四次出铁完毕,郑某上炮泥,封堵出铁口,刘某和田某回休息室。6时2分,郑某将铁口泥炮退回,随即到炉前液压站内检查液压设备。6时6分左右,休息室内的刘某、田某听到退炮铃声后,先后走出休息室,做第五次出铁前的准备工作。田某走向炉前主沟(东西走向,东侧为高炉出铁口,西侧为铁水沟除尘设备。炉前主沟长815cm、宽120cm、深100cm)北侧,刘某从出铁平台北侧绕行到西侧检查铁水包是否到位后,走向炉前主沟南侧。6时10分,田某站在炉前主沟北侧边缘用钢钎(长162cm,直径5cm,圆柱体空心钢管自制工具)清理沟边残留铁渣时,因用力过猛,身体随惯性前冲,不慎跌入炉前主沟铁水(温度约1500℃)内。

事故调查组按照“四不放过”和“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勘查现场、查阅资料、询问有关人员,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和原因,认定了事故性质,提出了对有关责任人员和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及防范整改措施。

导致该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 A. 田某站在炉前主沟北侧边缘使用自制钢钎清渣作业时,因用力过猛,身体因惯性前冲,不慎跌入炉前主沟铁水
  • B. G公司安全管理不到位
  • C. G公司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导致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对作业现场存在的危险因素认识不足
  • D. G公司未严格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日常安全检查不到位对炉前主沟两侧无防护设施的安全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并落实整改
  • E. 安全管理人员未认真履行安全监管职责,安全责任意识差
标记 纠错
22.

某市G钢铁有限公司第二炼铁厂于1996年建成投产,集烧结、炼铁为一体,拥有450m3高炉3座,110m2烧结机2台,喷吹煤系统2套,年产铁180×104t、烧结矿280×104t。现有员工1153人。

2015年1月23日23时30分,G公司第二炼铁厂2号高炉车间丁班召开班前会议,工长尹某布置当班工作并对各岗位提出要求及安全注意事项。23时45分,丁班开始接班,炉前组组长郑某和铁口工刘某、田某进入工作岗位。1月24日0时55分,丁班组织第一次出铁。2时20分,丁班组织第二次出铁。3时53分,丁班组织第三次出铁。5时10分,丁班组织第四次出铁。5时50分,第四次出铁完毕,郑某上炮泥,封堵出铁口,刘某和田某回休息室。6时2分,郑某将铁口泥炮退回,随即到炉前液压站内检查液压设备。6时6分左右,休息室内的刘某、田某听到退炮铃声后,先后走出休息室,做第五次出铁前的准备工作。田某走向炉前主沟(东西走向,东侧为高炉出铁口,西侧为铁水沟除尘设备。炉前主沟长815cm、宽120cm、深100cm)北侧,刘某从出铁平台北侧绕行到西侧检查铁水包是否到位后,走向炉前主沟南侧。6时10分,田某站在炉前主沟北侧边缘用钢钎(长162cm,直径5cm,圆柱体空心钢管自制工具)清理沟边残留铁渣时,因用力过猛,身体随惯性前冲,不慎跌入炉前主沟铁水(温度约1500℃)内。

事故调查组按照“四不放过”和“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勘查现场、查阅资料、询问有关人员,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和原因,认定了事故性质,提出了对有关责任人员和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及防范整改措施。

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下列关于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企业应当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并委托中介机构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技术服务
  • B. 该企业应当配备专职和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可不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 C. 该企业应当配备专职和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并应委托中介机构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技术服务
  • D. 该企业可不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但必须配备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 E. 该企业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标记 纠错
23.

某市G钢铁有限公司第二炼铁厂于1996年建成投产,集烧结、炼铁为一体,拥有450m3高炉3座,110m2烧结机2台,喷吹煤系统2套,年产铁180×104t、烧结矿280×104t。现有员工1153人。

2015年1月23日23时30分,G公司第二炼铁厂2号高炉车间丁班召开班前会议,工长尹某布置当班工作并对各岗位提出要求及安全注意事项。23时45分,丁班开始接班,炉前组组长郑某和铁口工刘某、田某进入工作岗位。1月24日0时55分,丁班组织第一次出铁。2时20分,丁班组织第二次出铁。3时53分,丁班组织第三次出铁。5时10分,丁班组织第四次出铁。5时50分,第四次出铁完毕,郑某上炮泥,封堵出铁口,刘某和田某回休息室。6时2分,郑某将铁口泥炮退回,随即到炉前液压站内检查液压设备。6时6分左右,休息室内的刘某、田某听到退炮铃声后,先后走出休息室,做第五次出铁前的准备工作。田某走向炉前主沟(东西走向,东侧为高炉出铁口,西侧为铁水沟除尘设备。炉前主沟长815cm、宽120cm、深100cm)北侧,刘某从出铁平台北侧绕行到西侧检查铁水包是否到位后,走向炉前主沟南侧。6时10分,田某站在炉前主沟北侧边缘用钢钎(长162cm,直径5cm,圆柱体空心钢管自制工具)清理沟边残留铁渣时,因用力过猛,身体随惯性前冲,不慎跌入炉前主沟铁水(温度约1500℃)内。

事故调查组按照“四不放过”和“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勘查现场、查阅资料、询问有关人员,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和原因,认定了事故性质,提出了对有关责任人员和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及防范整改措施。

炉前工作人员应佩戴的劳动防护用具是()。

  • A. 安全带
  • B. 耳塞
  • C. 防切割手套
  • D. 防静电鞋
  • E. 阻燃工作服
标记 纠错
问答题 (共3题,共3分)
24.

F氧化铝厂采用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生产工艺为:原料储运、石灰消化、原矿浆制备、高压溶出、赤泥沉降洗涤、分解与种子过滤、蒸发及排盐、氢氧化铝焙烧与包装等。原料、中间产品、产品主要有:铝土矿、石灰、液碱、燃煤、硫酸、柴油、硫酸铵、赤泥、氧化铝、灰渣、煤气、过热蒸汽、液氨、水等。该厂生产的主要工作由本厂负责,辅助性工作承包给G企业。F厂主办公楼有2部电梯,1套消防系统,26个灭火器。

F厂自备煤气站和热电站。煤气站生产氢氧化铝焙烧用煤气,煤气生产能力为65000N?m3/h。热电站有3台130t/h燃煤锅炉、2套12MW汽轮发电机组、1套25MW汽轮发电机组。热电站生产270℃的蒸汽,生产能力为220t/h,蒸汽在管道中的输送压力为3.7MPa。

F厂热力工程系统有:主厂房、堆煤场、燃煤破碎筛分输送系统、油泵房、除盐水站、点火泵房、灰渣库、熔盐加热站、除灰系统、供热管网、氨法脱硫系统等。工艺间物料采用管道或机动车辆输送。

2010年3月,F厂组织了安全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分析表明,现场作业人员没有意识到的事故隐患占31%,查出的两个重大事故隐患Ⅰ、Ⅱ在2010年1月份检查时就已发现。重大事故隐患Ⅰ未整改的原因是F厂的甲车间认为应由乙车间负责整改,乙车间认为应由甲车间负责整改;重大事故隐患Ⅱ未整改的原因是F厂认为应由G企业出整改资金,G企业认为应由F厂出整改资金。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F厂原料、中间产品、产品中的火灾爆炸物质并说明理由。

2.指出上述场景中的特种设备。

3.指出F厂热力工程系统中危险因素及其存在的单元。

4.确定重大事故隐患Ⅰ、Ⅱ的整改责任单位并说明理由。

5.针对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标记 纠错
25.

【背景资料】

2009年4月2日16时左右,A钢铁集团P型钢有限公司热风炉建设工地热风炉吊盘在提升作业时,发生高空坠落事故,导致5人死亡。

2009年4月2日下午,C安装有限公司施工员武某在P型钢有限公司1号热风炉施工现场,安排吊车提升1号热风炉吊盘(质量7t)。A钢铁集团P型钢有限公司在对热风炉仅作了水封的隔断措施后,纪某等人分别进行作业,割除炉壳上的吊耳、打磨焊口、提升吊盘和焊接新一层炉壳上的吊耳。15时左右,开始提升吊盘。15时30分,吊盘提升到位。因炉壳直径增大,需要更换长钢带(钢板制作,用4个钢带将吊盘挂在炉壳上)。纪某安排有关人员运挂吊盘的长钢带和吊耳,并指挥吊车把地面上的长钢带和吊耳吊起。16时左右,吊盘西侧手拉葫芦的吊链突然断裂,吊盘发生倾翻,在吊盘中作业的6人中除1人抱住东侧吊链脱险外,其余5人坠落到炉箅子上(坠落高度15m),经抢救无效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00万元。

事故原因分析,在C安装有限公司驻A钢铁集团项目部施工过程中,纪某严重违反“用150t吊车将吊盘起吊,将钢带和吊耳对好,然后穿上圆销,待固定好后,然后摘钩”的施工方案,违章指挥施工,在钢带安装好前摘除吊车吊钩,用4个5t的手拉葫芦吊挂吊盘,施工中严重违反《手拉葫芦安全规则》(JB9010)的规定(4.2.2作业时操作者不得站在重物上面操作。4.2.6严禁用2台及2台以上手拉葫芦同时起吊重物)使用手拉葫芦,致使施工中使用的手拉葫芦的吊链断开,导致吊盘倾翻,是造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主要原因。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请确定这起事故的性质,并说明理由。

2.对热风炉采取的隔断措施是否可靠,如果是请说明理由,如果不是请说出正确做法。

3.简要分析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辨识热风炉施工现场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4.简述A钢铁集团需要对C安装有限公司审核的安全生产相关资质。

5.简述A钢铁集团对C安装有限公司现场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

标记 纠错
26.

B特钢有限公司始建于2003年9月,是集烧结—炼铁—炼钢—轧钢—发电为一体的民营股份制钢铁联合企业,拥有5座108m2烧结机,5座630m3炼铁高炉,3座60t转炉,5条螺纹钢轧钢生产线,员工5100人,总资产75亿元,年产钢材360×104t。

2014年11月9日,2号高炉生产正常,到事故发生前已经分别用南北出铁口轮流出铁12次,其中北铁口出铁201t。21时10分,轮换南铁口出当班第3次铁。21时35分左右(大约出铁140t),风压突然由正常的315kPa升高至337kPa,高炉工长赵某当时判断炉况可能难行,立即通知风机房减风,同时停煤、停氧,在减风过程中听到炉台处有漏风声音,风压减至150kPa时,在外巡查的副工长郭某跑进主控楼报告北场炉缸烧穿。21时40分,工长赵某立即紧急休风,并报告调度室、炉长,报告完后组织当班人员撤离现场。事故造成3人伤亡,直接经济损失1500万元。

经调查炉缸区域,特别是铁口水平面以下测温不到位、铁水温度超标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事故发生后该企业积极进行整改,对厂区进行了一次隐患大排查,针对发现的隐患成立了隐患整改小组,并确认副厂长李某为整改小组组长。在李某的带领下,工作小组层层落实整改责任,开展各类安全培训并进行考核,提高厂区工作人员发现隐患的意识、排除隐患的能力。制定了厂区整体的综合预案并进行了演练,对日后的安全工作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通过各项措施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的内容。

2.简述冶炼中液态渣铁水遇水产生爆炸的预防与应急要点。

3.该企业主要负责人接到报告后,立即上报有关部门,该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根据《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炼铁)》的第七要素,哪些作业应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人员、许可范围、审批程序、许可签发人员

标记 纠错
多选题 (共2题,共2分)
27.

某市G钢铁有限公司第二炼铁厂于1996年建成投产,集烧结、炼铁为一体,拥有450m3高炉3座,110m2烧结机2台,喷吹煤系统2套,年产铁180×104t、烧结矿280×104t。现有员工1153人。

2015年1月23日23时30分,G公司第二炼铁厂2号高炉车间丁班召开班前会议,工长尹某布置当班工作并对各岗位提出要求及安全注意事项。23时45分,丁班开始接班,炉前组组长郑某和铁口工刘某、田某进入工作岗位。1月24日0时55分,丁班组织第一次出铁。2时20分,丁班组织第二次出铁。3时53分,丁班组织第三次出铁。5时10分,丁班组织第四次出铁。5时50分,第四次出铁完毕,郑某上炮泥,封堵出铁口,刘某和田某回休息室。6时2分,郑某将铁口泥炮退回,随即到炉前液压站内检查液压设备。6时6分左右,休息室内的刘某、田某听到退炮铃声后,先后走出休息室,做第五次出铁前的准备工作。田某走向炉前主沟(东西走向,东侧为高炉出铁口,西侧为铁水沟除尘设备。炉前主沟长815cm、宽120cm、深100cm)北侧,刘某从出铁平台北侧绕行到西侧检查铁水包是否到位后,走向炉前主沟南侧。6时10分,田某站在炉前主沟北侧边缘用钢钎(长162cm,直径5cm,圆柱体空心钢管自制工具)清理沟边残留铁渣时,因用力过猛,身体随惯性前冲,不慎跌入炉前主沟铁水(温度约1500℃)内。

事故调查组按照“四不放过”和“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勘查现场、查阅资料、询问有关人员,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和原因,认定了事故性质,提出了对有关责任人员和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及防范整改措施。

以下属于“四不放过”原则的是()。

  • A. 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
  • B. 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 C. 职工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 D. 事故责任者未受到处理不放过
  • E. 事故受害者未体恤不放过
标记 纠错
28.

某市G钢铁有限公司第二炼铁厂于1996年建成投产,集烧结、炼铁为一体,拥有450m3高炉3座,110m2烧结机2台,喷吹煤系统2套,年产铁180×104t、烧结矿280×104t。现有员工1153人。

2015年1月23日23时30分,G公司第二炼铁厂2号高炉车间丁班召开班前会议,工长尹某布置当班工作并对各岗位提出要求及安全注意事项。23时45分,丁班开始接班,炉前组组长郑某和铁口工刘某、田某进入工作岗位。1月24日0时55分,丁班组织第一次出铁。2时20分,丁班组织第二次出铁。3时53分,丁班组织第三次出铁。5时10分,丁班组织第四次出铁。5时50分,第四次出铁完毕,郑某上炮泥,封堵出铁口,刘某和田某回休息室。6时2分,郑某将铁口泥炮退回,随即到炉前液压站内检查液压设备。6时6分左右,休息室内的刘某、田某听到退炮铃声后,先后走出休息室,做第五次出铁前的准备工作。田某走向炉前主沟(东西走向,东侧为高炉出铁口,西侧为铁水沟除尘设备。炉前主沟长815cm、宽120cm、深100cm)北侧,刘某从出铁平台北侧绕行到西侧检查铁水包是否到位后,走向炉前主沟南侧。6时10分,田某站在炉前主沟北侧边缘用钢钎(长162cm,直径5cm,圆柱体空心钢管自制工具)清理沟边残留铁渣时,因用力过猛,身体随惯性前冲,不慎跌入炉前主沟铁水(温度约1500℃)内。

事故调查组按照“四不放过”和“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勘查现场、查阅资料、询问有关人员,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和原因,认定了事故性质,提出了对有关责任人员和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及防范整改措施。

下列关于工业企业高温熔融金属吊运安全生产的技术要求和安全管理要求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高温熔融金属和熔渣吊运行走区域设置操作室、会议室时要保持安全距离
  • B. 吊运铁水、钢水或液渣,应使用带有固定龙门钩的铸造起重机
  • C. 吊运熔融金属起重机吊钩应使用锻造吊钩
  • D. 使用中的熔融金属罐体和包体每年应至少对耳轴作一次无损探伤检查
  • E. 起重机械吊钩、板钩、横梁等吊具部件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离线探伤检查
标记 纠错

答题卡(剩余 道题)

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问答题
24 25 26
多选题
27 28
00:00:00
暂停
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