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某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划分为四个标段,建设单位通过公开招标确定甲、乙、丙、丁施工单位分别为第一、二、三、四标段的中标人。建设单位与甲、乙施工单位在规定时间内订立了书面施工合同。
在建设单位与丙施工单位订立书面施工合同之前,有人举报丙施工单位在投标时使用了假资质证书,经建设单位核查情况属实,于是取消了丙施工单位的中标资格。按规定将中标资格授予 B 施工单位,并与之订立了书面施工合同。
在建设单位与丁施工单位订立书面合同之前,发生了某种不可抗力,使双方无法在规定时间内签订书面合同。但双方通过电话商定,丁施工单位仍按合同约定,履行合同约定的各项义务。
按有关法律规定,建设单位通过公开招标选定某监理单位承担该建设项目施工监理工作,并与之签订了书面监理合同。
经监理工程师审查并报建设单位批准,甲施工单位把某分项工程分包给 A 施工单位,并与之签订了书面分包合同。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 1:在第一合同段工程施工过程中,因 A 施工单位施工延误,导致乙施工单位不能按已批准的进度计划进行施工,造成工期延误和经济损失,对此乙施工单位向甲施工单位提出工程延期和费用索赔要求。
事件 2:在第二合同段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乙施工单位施工人员操作失误导致某分项工程质量不符合合同约定。
事件 3:在第四合同段工程施工过程中,双方一直没有签订书面合同。丁施工单位已经按合同约定,履行了主要义务,建设单位也已接受。但在施工任务完成后,建设单位认为它与丁施工单位之间没有合同关系,而拒绝支付剩余工程款。
事件 4:在第三合同段施工开始后,建设单位要求提前完工,并与 B 施工单位商签了补充协议。
施工过程中发生混凝土工程质量事故,经调查认定该质量事故是 B 施工单位为赶工拆模过早,混凝土强度不足造成的,该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导致直接经济损失 12 万元。质量事故发生后,建设单位以B施工单位的行为与投标文件中的承诺不符,不具有履约能力,又不可能保证工程提前完工为由,提出终止合同。B 施工单位认为事故是因建设单位要求赶工引起的,不同意终止合同。建设单位按合同约定提请仲裁,仲裁机构裁定终止合同,B 施工单位决定向具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诉讼,请求法院判决仲裁机构的裁定无效。
【问题】
1.该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中存在的合同关系有哪些?
2.丙施工单位使用假资质证书投标,导致合同不成立,该行为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中的什么原则?应承担什么责任?对于建设单位的经济损失,丙施工单位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对建设工程合同形式是怎样规定的?建设单位与丁施工单位之间一直没有签订书面合同,它们之间的合同关系是否成立?为什么?
4.在事件 1 中,因甲施工单位的分包人 A 施工单位的施工延误造成乙施工单位的损失,乙施工单位向甲施工单位提出索赔是否合理?为什么?乙施工单位应如何、向谁进行索赔?
5.在事件 2 中,乙施工单位的行为是否构成违约?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违约方应承担的违约责任形式有哪些?
6.在事件 3 中,建设单位因拒绝支付剩余工程款而与丁施工单位产生了纠纷,该纠纷是否属于合同纠纷,处理的方式有哪些?
7.在事件4中发生的质量事故属于哪一类?该质量事故的技术处理方案应由谁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审核后,监理工程师应完成哪些工作?
8.在事件 4 中,建设单位与 B 施工单位签订的补充协议是否具有与施工合同相同的法律效力?为什么?具有管辖权的法院是否受理 B 施工单位的诉讼请求?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