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建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2022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押题密卷2

2022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押题密卷2

卷面总分:120分 答题时间:240分钟 试卷题量:120题 练习次数:137次
单选题 (共91题,共91分)
1.

大气环境评价等级划分是结合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正常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参数,采用估算模式计算()然后按评价工作分级判据进行分级。

  • A. 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和最近影响范围
  • B. 各污染物的最小影响程度和最近影响范围
  • C. 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和最远影响范围
  • D. 各污染物的最小影响程度和最远影响范围
标记 纠错
2.

大气环境评价确定评价工作等级的同时应说明()。

  • A. 主要污染物
  • B. 估算模式计算参数和选项
  • C. 项目所在地大气环境质量
  • D. 受大气污染影响人口情况
标记 纠错
3.

某三级评价项目,需调查海湾水质,一般情况下,应调查评价工作期间的()

  • A. 大潮期和中潮期
  • B. 大潮期和小潮期
  • C. 中潮期和小潮期
  • D. 小潮期
标记 纠错
4.

不利气象条件系指熏烟状态以及对环境敏感区或关心点易造成严重污染的风向、风速、()等条件(也可称典型气象条件)。

  • A. 风频和稳定度
  • B. 稳定度和混合层高度
  • C. 污染系数和混合高度
  • D. 污染系数和稳定度
标记 纠错
5.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规定排污单位排放(包括泄漏和无组织排放)的恶臭污染物,在排污单位边界上规定监测点的一次最大值(包括臭气浓度)都必须()。

  • A. 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
  • B. 低于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
  • C. 低于或筹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 D. 低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标记 纠错
6.

依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HJ/1394—2007),根据工程建设过程,验收调查时段一般分为()。

  • A. 工程前期、施工期,试运行期
  • B. 建设期、运行期、服务期满
  • C. 建设期、运行前期、运行中后期
  • D. 工程前期、建设期、服务期满
标记 纠错
7.

()是各个规划方案环境效益的基点,规划方案的取舍正是参照它的排序后决定的。

  • A. 备选方案
  • B. 推荐方案
  • C. 替代方案
  • D. 零方案
标记 纠错
8.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划分为()。

  • A. 二级
  • B. 三级
  • C. 四级
  • D. 五级
标记 纠错
9.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评价等级的划分,需经过对建设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选择()主要污染物,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等。

  • A. 1个
  • B. 1~3个
  • C. 3个以上
  • D. 2~4个
标记 纠错
10.

下列关于二级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基本内容要求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环境质量现状以实测为主,可适当利用当地已有的声环境质量监测资料
  • B. 噪声现状调查可着重调查清楚现有噪声源种类和数量,其声级数据可参照已有资料
  • C. 对噪声级变化可能出现的几个阶段,选择噪声级最高的阶段进行详细的预测,并适当分析其他阶段的噪声级
  • D. 针对建设项目工程特点提出噪声防治措施并给出最终降噪效果即可
标记 纠错
11.

对较为特殊的噪声源应同时测量声级的()。

  • A. 声压和声级
  • B. 声功率级和声压
  • C. 频率特性和声级
  • D. 频率特性和声功率级
标记 纠错
12.

二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监测点布置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0°,至少在约0°、()、()、270°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主导风向下风向应加密布点。

  • A. 60°,240°
  • B. 120°,240°
  • C. 60°,180°
  • D. 90°,180°
标记 纠错
13.

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分析应在()的基础上进行,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案编制阶段完成。

  • A. 现状调查
  • B. 水源防护区调查
  • C. 建设项目初步工程分析
  • D. 建设项目类别识别
标记 纠错
14.

进行地下水一级评价的Ⅰ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范围是()。

  • A. ≥50km2
  • B. >50km2
  • C. ≤20km2
  • D. <20km2
标记 纠错
15.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中的“交通干线道路两侧”是指车流量()的道路两侧。

  • A. ≥100辆/h
  • B. >100辆/d
  • C. >100辆/h
  • D. ≥100辆/d
标记 纠错
16.

下列不属于工程分析方法的是()。

  • A. 矩阵法
  • B. 类比分析法
  • C. 实测法
  • D. 物料平衡计算法
标记 纠错
17.

某建设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1类区,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为2dB(A),此建设项目声环境评价应按()开展工作。

  • A. 一级评价
  • B. 二级评价
  • C. 一级或二级评价
  • D. 三级评价
标记 纠错
18.

预测环境影响时应尽量选用通用、成熟、简便并能满足准确度要求的方法。目前使用较多的预测方法有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和专业判断法等。

  • A. 收集资料
  • B. 类比调查法
  • C. 矩阵分析法
  • D. 类比分析法
标记 纠错
19.

下列选项中()的常规污染物日平均浓度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要求每天至少有18小时的采样时间。

  • A. NO2、CO和TSP
  • B. SO2、NO2和CO
  • C. NO2、CO和O3
  • D. SO2、NO2和O3
标记 纠错
20.

下列废物可以直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的是()。

  • A. 不经处理的餐饮废物
  • B. 不经处理的粪便
  • C. 服装加工、食品加工以及其他城市生活服务行业产生的性质与生活垃圾相近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 D. 禽畜养殖废物
标记 纠错
21.

开发区区域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可以针对受纳水体的特点,选择()水质评价模型进行预测分析。

  • A. 一维稳态模式
  • B. 完全混合模式
  • C. 简易(快速)
  • D. 二维稳态混合模式
标记 纠错
22.

某二级评价项目,需调查河口水质,一般情况下,应调查()。

  • A. 丰水期和平水期
  • B. 丰水期和枯水期
  • C. 平水期和丰水期
  • D. 平水期和枯水期
标记 纠错
23.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88)适用于发生的()、冲击振动和()。

  • A. 稳态振动,规则振动
  • B. 稳态振动,不规则振动
  • C. 不稳态振动,规则振动
  • D. 不稳态振动、不规则振动
标记 纠错
24.

居民、文教区执行城市区域铅垂向Z振级昼夜标准值分别是()。

  • A. 70dB,67d
  • B. 75dB,65dB
  • C. 75dB,72dB
  • D. 80dB,80dB
标记 纠错
25.

某建设项目处于声环境功能区1类地区,项目建设后评价范围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6dB(A),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应为()。

  • A. 一级
  • B. 二级
  • C. 三级
  • D. 无法判定
标记 纠错
26.

规划中几个建设项目在一定时期(如3年)内兴建并且向同一地面水环境排污的情况可以采用()进行单项评价。

  • A. 极值指数法
  • B. 标准指数法
  • C. 自净利用指数法
  • D. 内梅罗指数法
标记 纠错
27.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规定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为()。

  • A. 一级、二级
  • B. 一级、二级、三级
  • C. 一级
  • D.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标记 纠错
28.

对于工业噪声,一般以()为评价量。

  • A. 等效连续A声级
  • B. A声级
  • C. 声功率级
  • D. A计权声功率
标记 纠错
29.

夜间突发的噪声,其最大值不准超过标准值()。

  • A. 5d
  • B. 10dB
  • C. 15dB
  • D. 20dB
标记 纠错
30.

采用推荐模式中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计算各无组织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出的距离是以()为起点的控制距离,并结合厂区平面布置图,确定控制距离范围,超出厂界以外的范围,即为项目大气环境防护区域。

  • A. 生产车间边界
  • B. 生产车间中心点
  • C. 污染源中心点
  • D. 污染源排放边界
标记 纠错
31.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要求充分搜集和利用现有的有效资料,当现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需进行现场调查和测试,并分析现状监测数据的()。

  • A. 合理性和代表性
  • B. 可靠性和科学性
  • C. 科学性和代表性
  • D. 可靠性和代表性
标记 纠错
32.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分析中分析在没有本拟议规划的情况下,区域环境状况/行业涉及的环境问题的主要发展趋势,即()影响分析。

  • A. 推荐方案
  • B. 替代方案
  • C. 零方案
  • D. 比选方案
标记 纠错
33.

对于以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等城市道路为主的新建、扩建项目,应考虑交通线源对道路两侧的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应不低于()。

  • A. 一级
  • B. 二级
  • C. 三级
  • D. 根据污染源的最大地面质量浓度占标率确定
标记 纠错
34.

环境风险评价与安全评价的主要区别是:环境风险评价关注点是事故对厂(场)界()的影响。

  • A. 内环境
  • B. 外环境
  • C. 外经济
  • D. 内经济
标记 纠错
35.

某项目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为20%,最远影响距离为5km,该项目大气环境评价应为()。

  • A. 一级
  • B. 二级
  • C. 三级
  • D. 二级或三级
标记 纠错
36.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

  • A. 小于5km
  • B. 小于1km
  • C. 小于10km
  • D. 小于3km
标记 纠错
37.

下列关于《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对工业炉窑建设的要求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一类区内,禁止新建各类市政工程项目施工临时用沥青加热炉
  • B. 在一类区内,禁止新建建筑施工临时用沥青加热炉
  • C. 在一类区内,禁止新建各种工业炉窑,原有的工业炉窑改建时不得增加污染负荷
  • D. 在一类区内,可以新建各种工业炉窑
标记 纠错
38.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适用于国务院有关部门、()及其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的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 A. 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 B. 市级以上环境行政主管部门
  • C. 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 D. 设区的市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部门
标记 纠错
39.

某河流与河口附近河段的平水期平均流量为120m3/s,其水域规模属于()。

  • A. 特大河
  • B. 大河
  • C. 中河
  • D. 小河
标记 纠错
40.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中敏感生态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应在明确保护目标的性质、特点、法律地位和保护要求的情况下,分析评价项目的()和影响程度。

  • A. 影响因子、影响方式
  • B. 影响范围、影响方式
  • C. 影响范围、影响途径
  • D. 影响途径、影响方式
标记 纠错
41.

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分析要求对于随着生产运行时间推移对地下水环境影响有可能加剧的建设项目,还应按()分别进行环境影响识别。

  • A. 生产运行初期和中期
  • B. 生产运行中期和后期
  • C. 生产运行初期和后期
  • D. 生产运行初期、中期和后期
标记 纠错
42.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规定独立于村庄、集镇之外的工业、仓储集中区执行()声环境功能区要求。

  • A. 0类
  • B. 1类
  • C. 2类
  • D. 3类
标记 纠错
4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二级标准的日平均和年平均浓度限值分别是()mg/m3

  • A. 0.05和0.04
  • B. 0.15和0.10
  • C. 0.25和0.15
  • D. 以上都不对
标记 纠错
44.

编制调查报告需对项目建设造成的实际环境影响、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论证分析,针对()的各类环境保护问题,提出整改与补救措施,明确验收调查结论,编制验收调查报告文本。

  • A. 尚未达到环境标准
  • B. 尚未达到环境保护验收要求
  • C. 尚未达到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要求
  • D. 尚未达到初步设计文件提出的要求
标记 纠错
45.

对于建设项目包含多个呈现点声源性质的情况下,环境噪声现状监测点布置在(),靠近声源测量点密度应()距离声源源点远的测点密度。

  • A. 整个评价范围高于
  • B. 声源周围高于
  • C. 整个评价范围低于
  • D. 声源周围低于
标记 纠错
46.

根据有毒有害物质放散起因,风险类型可分为火灾、爆炸和()三种类型。

  • A. 易燃
  • B. 泄漏
  • C. 有毒
  • D. 易碎,易裂
标记 纠错
47.

下列关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第1类场和第II类场的场址选址要求说法错误的是()。

  • A. 所选场址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
  • B. 应选在工业区和居民集中区主导风向上风侧,厂界距居民集中区800m以外
  • C. 禁止选在江河、湖泊、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洪泛区
  • D. 禁止选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
标记 纠错
4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规定第一类污染物六价铬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是()mg/L。

  • A. 1.5
  • B. 0.5
  • C. 0.05
  • D. 0.1
标记 纠错
49.

大气环境评价中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1小时浓度监测值应遵循下列原则:二级评价项目每天监测时段,应至少获取()个小时浓度值,三级评价项目每天监测时段,至少获取()个小时浓度值。

  • A. 8,5
  • B. 5,3
  • C. 8,4
  • D. 4,4
标记 纠错
50.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步骤分为()步。

  • A.
  • B.
  • C.
  • D.
标记 纠错
51.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要求根据(),结合各专项评价的工作等级和调查范围,筛选出应调查的有关参数。

  • A. 建设项目类型及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
  • B. 建设项目污染源及所在地区环境现状
  • C. 建设项目污染源及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
  • D. 建设项目类型及所在地区的环境现状
标记 纠错
52.

验收调查工作可分为()阶段。

  • A. 四个
  • B. 五个
  • C. 三个
  • D. 六个
标记 纠错
53.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生态影响评价根据评价项目自身特点、区域的生态特点以及评价项目与影响区域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分析生态影响的()。

  • A. 方式及其影响程度
  • B. 方式及其强度
  • C. 源及其影响方式
  • D. 源及其强度
标记 纠错
5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的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分为()。

  • A. 二级
  • B. 三级
  • C. 四级
  • D. 五级
标记 纠错
55.

某项目评价范围内主要评价因子环境质量现状超过标准,其评价等级判定一般()。

  • A. 根据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物的Pmax和D10%的计算结果确定
  • B. 不低于一级
  • C. 不低于二级
  • D. 不高于二级
标记 纠错
56.

地面水环境评价时,如受纳水域的实际功能与该标准的水质分类不一致时,由()对其水质提出具体要求。

  • A. 国家环保部门
  • B. 地方环保部门
  • C. 地方政府
  • D. 国务院
标记 纠错
57.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各环境要素专项评价工作等级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等因素进行划分。

  • A. 建设项目类型、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
  • B. 建设项目类型、所在地区的环境现状
  • C. 建设项目特点、所在地区的环境现状
  • D. 建设项目特点、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
标记 纠错
58.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是()的标准。

  • A. 推荐型
  • B. 强制型
  • C. 试用型
  • D. 标准型
标记 纠错
59.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生态影响评价时工程分析时段应涵盖勘察期、施工期、运营期和退役期,以()为调查分析的重点。

  • A. 勘察期和施工期
  • B. 施工期和运营期
  • C. 运营期和退役期
  • D. 退役期和勘察期
标记 纠错
60.

某项目大气污染源距离厂界500m,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为8%,最远影响距离为300m,该项目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应为()。

  • A. 一级
  • B. 二级
  • C. 三级
  • D. 二级或三级
标记 纠错
61.

下列方法中不属于生态现状评价调查方法的是()。

  • A. 景观生态学法
  • B. 资料收集法
  • C. 专家和公众咨询法
  • D. 生态监测法
标记 纠错
62.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划分原则,()根据其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类型、建设项目所处区域的环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程度划定评价工作等级。

  • A. Ⅰ类和Ⅱ类建设项目
  • B. Ⅰ类和Ⅲ类建设项目
  • C. Ⅱ类和Ⅲ类建设项目
  • D. Ⅲ类建设项目
标记 纠错
63.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地下水评价工作可划分为()。

  • A. 准备、现状调查阶段与工程分析、预测评价和报告编写四个阶段
  • B. 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三个阶段
  • C. 前期准备、现状调查阶段和预测评价三个阶段
  • D. 前期准备、调研、工作方案和报告编写四个阶段阶段
标记 纠错
64.

大气评价等级确定中(有图),其中C0i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C0i表示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
  • B. C0i一般选用GB3095中1小时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的浓度限值
  • C. 对于没有小时浓度限值的污染物,可取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五倍值
  • D. 对该标准中未包含的污染物,可参照TJ36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一次浓度限值
标记 纠错
65.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深度应()规划的层次、相近程度。

  • A. 高于
  • B. 低于
  • C. 一致于
  • D. 不低于
标记 纠错
66.

常用大气预测模式中的“静风”是指()。

  • A. 距地面10m高处平均风速U10<0.5m/s
  • B. 距地面10m高处平均风速U10≤1.5m/s
  • C. 距地面5m高处最大风速U5<1.5m/s
  • D. 距地面5m高处平均风速U5≤1.5m/s
标记 纠错
67.

以球面波形式辐射波的声源,辐射声波的声压幅值与声波传播距离()。

  • A. 成正比
  • B. 成反比
  • C. 无规律
  • D. 成平方
标记 纠错
68.

噪声评价中当工程预测的不同代表性时段噪声级可能发生变化的建设项目,应分别预测其()的噪声级。

  • A. 近期
  • B. 中期
  • C. 远期
  • D. 不同时期
标记 纠错
69.

某水体具有水产养殖、娱乐用水和一般景观用水的功能,该水体应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

  • A. Ⅱ类
  • B. Ⅳ类
  • C. Ⅲ类
  • D. Ⅴ类
标记 纠错
70.

对于改扩建机场工程,为了绘制噪声现状WECPNL等值图,可采用网格法布置测点,跑道方向网格可取(),侧向取()。

  • A. 2~4km1km
  • B. 0.5~1km0.5km
  • C. 1~2km0.5km
  • D. 1~2km1km
标记 纠错
71.

以下关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确定说法错误的是()。

  • A. 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 B. 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2*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 C. 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2*D10%为半径的圆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 D. 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边长50km的矩形区域
标记 纠错
72.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适用于除()以外的危险废物焚烧设施的设计、环境影响评价、竣工验收以及运行过程中的污染控制管理。

  • A. 生活垃圾期工程
  • B. 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
  • C. 易爆和具有放射性
  • D. 餐饮垃圾
标记 纠错
73.

一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监测每期监测时间,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有效数据,每天不少于()。

  • A. 7天5次
  • B. 7天8次
  • C. 5天4次
  • D. 5天5次
标记 纠错
74.

大气环境影响一级、二级评价项目的预测内容中规定须预测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

  • A. 浓度分布图及其出现频率
  • B. 最大地面浓度和位置
  • C. 最大地面浓度及其出现频率
  • D. 最大地面小时浓度
标记 纠错
75.

规划环境影响识别的内容包括对规划方案的影响因子识别、影响范围识别、时间跨度识别和()。

  • A. 影响方式
  • B. 影响规模
  • C. 影响性质
  • D. 影响途径
标记 纠错
76.

下列情况不适合河流完全混合模式的是()。

  • A. 河流充分混合段
  • B. 非持久性污染物
  • C. 河流恒定流动
  • D. 废水稳定连续排放
标记 纠错
77.

声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中要收集评价范围内()地理地形图,说明评价范围内声源和敏感目标之间的地貌特征、地形高差及影响声波传播的环境要素。

  • A. 1:(2000~5000)
  • B. 1:(2000~50000)
  • C. 1:(20000~50000)
  • D. 1:(20000~500000)
标记 纠错
78.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要求根据建设项目污染源及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结合各专项评价的(),筛选出应调查的有关参数。

  • A. 工作重点和评价范围
  • B. 工作重点和调查范围
  • C. 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 D. 工作等级和调查范围
标记 纠错
79.

现有污染源无组织排放二氧化硫的监控点应在无组织排放源上风向设置(),下风向设置(),这两点浓度差值的限值是()mg/m3

  • A. 监控点,参照点,0.50
  • B. 参照点,监控点,0.15
  • C. 参照点,监控点,0.50
  • D. 监控点,参照点,0.15
标记 纠错
80.

对于交通噪声,一般以()为评价量。

  • A. 声功率级
  • B. A声级
  • C. 等效连续A声级
  • D. A计权声功率级
标记 纠错
81.

在水质混合区进行水质影响预测时,应选用()模式。

  • A. 一维模式
  • B. 动态数值解水质模式
  • C. 二维或三维模式
  • D. 零维模式
标记 纠错
82.

采用推荐模式中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计算各无组织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出的距离是以()为起点的控制距离,并结合厂区平面布置图,确定控制距离范围,超出厂界以外范围,即为项目大气环境防护区域。

  • A. 生产车间边界
  • B. 生产车间中心点
  • C. 污染源中心点
  • D. 污染源排放边界
标记 纠错
83.

TSP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直径≤100μm的颗粒物。

  • A. 几何当量
  • B. 阻力学当量
  • C. 自由沉降当量
  • D. 空气动力学当量
标记 纠错
84.

生态类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调查要给出环境影响评价、设计和实际采取的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措施的对照、变化情况,并对变化情况予以必要的说明;对无法全面落实的措施,应()。

  • A. 说明实际情况并提出后续实施、改进的建议
  • B. 不予验收通过
  • C. 提出整改要求
  • D. 要求重新编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标记 纠错
85.

对于大气环境二级评价项目,现状监测点不应少于()。

  • A. 6个
  • B. 8个
  • C. 10个
  • D. 12个
标记 纠错
86.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明确评价重点和环境保护目标,确定工作等级、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属于哪个工作阶段()。

  • A. 第二阶段
  • B. 第三阶段
  • C. 第四阶段
  • D. 第一阶段
标记 纠错
87.

位于1类区域的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源边界执行的环境噪声昼、夜标准值分别是()。

  • A. 50dB,40d
  • B. 55dB,45dB
  • C. 60dB,50dB
  • D. 65dB,55dB
标记 纠错
88.

主导风向指风频最大的风向角的范围。风向角范围一般为()之间的夹角。

  • A. 15°到30°
  • B. 22.5°到45°
  • C. 10°到20°
  • D. 45°到90°
标记 纠错
89.

采用推荐模式中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计算各无组织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出的距离是以污染源中心点为起点的控制距离,并结合厂区平面布置图,确定控制距离范围,超出()以外的范围,即为项目大气环境防护区域。

  • A. 生产车间边界
  • B. 厂界
  • C. 污染源排放口
  • D. 最大落地浓度的落地距离
标记 纠错
90.

对于二级生态环境评价项目,位于一般区域,项目工程占地(水域)范围一般不小于()。

  • A. 10km2
  • B. 20km2
  • C. 50km2
  • D. 100km2
标记 纠错
91.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时,下列类型的水不计入污水排放量的是()。

  • A. 直接冷却水
  • B. 循环水
  • C. 热水
  • D. pH≤5的水
标记 纠错
多选题 (共29题,共29分)
92.

下列关于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的主要内容说法正确的是()。

  • A. 根据地下水水源保护条例核查开发规划内容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 B. 分析建设活动影响地下水水质的途径
  • C. 分析建设活动影响地下水水质的程度
  • D. 提出限制性(防护)措施
标记 纠错
93.

下列属于水域禁止新建排污口的是()。

  • A. GB3838-2002Ⅰ类水域
  • B. GB3838—2002Ⅱ类水域
  • C. GB3097中一类海域
  • D. GB3097中二类海域
标记 纠错
94.

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每日至少有12h采样时间的常规大气污染物为()。

  • A. PM10
  • B. SO2
  • C. CO
  • D. TSP
标记 纠错
95.

下列条件是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划分依据的是()。

  • A. 建设项目工程规模
  • B. 受纳水域的水质要求
  • C. 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
  • D. 项目所在地环境特征
标记 纠错
96.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之一就是对拟议的开发区各规划方案进行环境影响分析比较和综合论证。拟议的开发区各规划方案包括开发区选址、()、基础设施建设、环保设施等。

  • A. 产业结构与布局
  • B. 环境功能区划
  • C. 发展规划
  • D. 功能区划E:发展规模
标记 纠错
97.

地下水质量保护的原则要求利用污水回灌、污水排放、有害废弃物的堆放和地下处置,必须经过(),征得环境保护部门批准后方能施工.

  • A. 水文条件分析
  • B. 环境地质可行性论证
  • C. 环境影响评价
  • D. 地质水文勘查
标记 纠错
98.

下列属于验收调查重点的是()。

  • A. 核查实际工程内容及方案设计变更情况
  • B. 环境敏感目标基本情况及变更情况
  • C.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他环境保护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 D. 环境质量和主要污染因子达标情况
标记 纠错
99.

在制订风险防范措施时,厂区总平面布置要符合防范事故要求,有()。

  • A. 应急救援设施
  • B. 应急救援通道
  • C. 应急疏散
  • D. 应急避难所
标记 纠错
100.

下列行业的水污染物排放不适用《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是()。

  • A. 船舶工业
  • B. 海洋石油开发工业
  • C. 钢铁工业
  • D. 食品加工业
标记 纠错
101.

下列属于大气一级评价项目面源调查的统计内容的是()。

  • A. 面源初始排放高度
  • B. 面源起始点坐标及所在位置的海拔高度
  • C. 主要污染物及毒性较大物质排放量
  • D. 排气筒出口处烟气温度
标记 纠错
102.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之一就是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开发区环境保护方案,包括()。

  • A. 污染集中治理设施的规模
  • B. 清洁生产工艺
  • C. 工艺和布局的合理性
  • D. 总量控制方案E:优化污染物排放口及排放方式
标记 纠错
103.

下列属于大气一级评价项目面源调查的统计内容的是()。

  • A. 起始点坐标及所在位置的海拔高度
  • B. 排气筒烟气温度
  • C. 排气筒烟气速度
  • D. 面源初始排放高度
标记 纠错
104.

应急预案中的事故应急救援关闭程序与恢复措施的内容包括()。

  • A. 规定应急状态终止程序
  • B. 事故现场控制和清除污染措施
  • C. 事故现场善后处理,恢复措施
  • D. 邻近区域解除事故警戒及善后恢复措施E:事故现场解除事故警戒及善后恢复措施
标记 纠错
105.

下列方法属于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方法的是()。

  • A. 类比分析法
  • B. 收集资料法
  • C. 专业判断法
  • D. 现场调查法
标记 纠错
106.

地下水环境预测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应考虑到地下水环境污染的隐蔽性和难恢复性,还应遵循环境安全性原则,预测应为评价各方案的环境安全和环境保护措施的合理性提供依据
  • B. 预测的范围、时段、内容和方法均应根据评价工作等级、工程特征与环境特征,结合当地地下水环境现状确定,应以拟建项目对地下水水质、水位、水量动态变化的影响及由此而产生的主要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为重点
  • C. Ⅰ类建设项目,对工程可行性研究和评价中提出的不同选址(选线)方案、或多个排污方案等所引起的地下水环境质量变化应分别进行预测,同时给出污染物正常排放的预测结果
  • D. Ⅰ类建设项目,对工程可行性研究和评价中提出的不同选址(选线)方案、或多个排污方案等所引起的地下水环境质量变化应分别进行预测,同时给出污染物正常排放或事故排放工况下的预测结果。E:Ⅱ类建设项目,应遵循保护地下水资源与环境的原则,对工程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不同选址方案、或不同开采方案等所引起的水位变化及其影响范围应分别进行预测
标记 纠错
107.

应急计划区中的危险目标包括()。

  • A. 装置区
  • B. 贮罐区
  • C. 生产区
  • D. 运输区E:环境保护目标
标记 纠错
108.

河流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的内容应根据()决定。

  • A. 河流水质要求
  • B. 评价等级
  • C. 河流规模
  • D. 污染物排放量
标记 纠错
109.

下列属于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中点源调查内容的是()。

  • A. 点源的排放情况
  • B. 排放的有关数据
  • C. 用排水状况
  • D. 厂矿企业、事业单位的废、污水处理状况
标记 纠错
110.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关于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按年限执行不同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值的有关规定正确的说法是()。

  • A. 以1997年12月31日之前和1998年1月1日起为时限
  • B. 对第一类污染物、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部分行业最高允许排放浓度规定了不同的限值
  • C. 对第一类、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部分行业最高允许排放量规定了不同的限值
  • D. 建设(包括改扩建)单位的建设时间,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批准日期为准划分
标记 纠错
111.

海水水质第三类适用于()。

  • A. 一般工业用水区
  • B. 与人类使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
  • C. 滨海风景旅游区
  • D. 海洋开发作业区
标记 纠错
112.

下列属于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中点源调查内容的是()。

  • A. 根据现有的实测数据、统计报表以及各厂矿路线等选定的主要水质参数
  • B. 现有的排放量
  • C. 点源排放的有关排放数据
  • D. 厂矿企业、事业单位的废、污水处理状况
标记 纠错
113.

下列是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统计分析的要点的是()。

  • A. 主要污染物浓度范围
  • B. 浓度与地面风向、风速的相关特点
  • C. 浓度季节变化规律
  • D. 日均值超标率
标记 纠错
114.

下列污染源不适用《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是()。

  • A. 建筑施工场地
  • B. 硫酸生产
  • C. 炼焦炉
  • D. 恶臭排放
标记 纠错
115.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1—2003)适用于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等类似区域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内容、方法和要求。

  • A. 保税区
  • B. 边界经济合作区
  • C. 自然保护区
  • D. 旅游度假区
标记 纠错
116.

下列属于声环境现状调查内容的是()。

  • A. 调查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主要气象特征:年平均风速和主导风向,年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等
  • B. 项目所在地区环境现状
  • C. 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敏感目标、噪声功能区划分情况
  • D. 收集评价范围内1:(2000~50000)地理地形图,说明评价范围内声源和敏感目标之间的地貌特征、地形高差及影响声波传播的环境要素
标记 纠错
117.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预测范围应覆盖评价范围,同时还应考虑()等进行适当调整。

  • A. 污染源的排放高度
  • B. 评价范围的主导风向
  • C. 地形和周围环境敏感区的位置
  • D. 项目性质和规模
标记 纠错
118.

下列关于二级评价项目大气质量现状监测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监测点不应少于6个
  • B. 监测不得少于冬、夏两期
  • C. 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7天有效数据
  • D. 监测可选取一期不利季节
标记 纠错
119.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环境影响识别应明确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生产运行、服务期满后等不同阶段的各种行为与可能受影响的环境要素间的(),定性分析建设项目对各环境要素可能产生的污染影响与生态影响。

  • A. 作用效应关系
  • B. 影响性质
  • C. 影响范围
  • D. 影响程度E:影响时间
标记 纠错
120.

下列情况需要进行噪声环境影响评价一级工作的是()。

  • A. 评价范围内有适用于GB3096规定的0类声环境功能区,或对噪声有特别限制要求的保护区等敏感目标
  • B. 评价范围内有适用于GB3096规定的0类声环境功能区,以及对噪声有特别限制要求的保护区等敏感目标
  • C. 项目建成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高达8dB(A)以上
  • D. 项目建成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高达5dB(A)以上
标记 纠错

答题卡(剩余 道题)

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多选题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00:00:00
暂停
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