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建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2022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前冲刺2

2022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前冲刺2

卷面总分:120分 答题时间:240分钟 试卷题量:120题 练习次数:102次
单选题 (共90题,共90分)
1.

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中需要统一的各项( )所作的规定。

  • A. 技术
  • B. 技术规范
  • C. 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
  • D. 技术标准
标记 纠错
2.

我国环境标准的法规特征是( )。

  • A. 规范性
  • B. 强制性
  • C. 约束性
  • D. 标准性
标记 纠错
3.

()是强化环境管理的核心。

  • A. 环境标准
  • B. 环境措施
  • C. 环境指标
  • D. 环境质量标准
标记 纠错
4.

()提供了一定时期内衡量环境优劣程度质的标准。

  • A.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 B. 国家地方标准
  • C. 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 D. 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标记 纠错
5.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第一阶段为编制评价实施方案阶段,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其主要工作的是( )。

  • A. 为研究区域开发规划及与规划相关的文件
  • B. 进行初步的影响源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
  • C. 筛选主要评价项目,确定各环境要素的评价范围
  • D. 编制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执行书
标记 纠错
6.

在标准体系方面,环境保护标准中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只有( )。

  • A. 国家级和地方级
  • B. 地方级
  • C. 行业级
  • D. 企业级
标记 纠错
7.

()以国家级标准为主。

  • A. 国家标准
  • B. 环境标准
  • C. 环境质量标准
  • D. 方法标准
标记 纠错
8.

20世纪80年代末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两项标准中的突出特点是:环境质量按( ),排放标准则根据( )确定分级排放限值。

  • A. 功能分类、保护水域功能
  • B. 功能分类、保护水环境质量
  • C. 区域综合、治理水域功能
  • D. 区域综合、治理水环境质量
标记 纠错
9.

在实施环境质量标准时,应结合所管辖区域环境要素的( )和保护目的划分环境功能区。

  • A. 使用目的
  • B. 管理目的
  • C. 检测目的
  • D. 排放标准
标记 纠错
10.

在实行总量控制区域的建设项目,在确定排污单位应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同时,还应确定排污单位应执行的( )。

  • A. 污染物数量
  • B. 污染物排放浓度
  • C.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 D. 污染物排放的种类
标记 纠错
11.

在进行环境监测时,应按照( )的规定,确定采样位置和采样频率,并按照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的规定测试与计算。

  • A. 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 B. 环境质量标准
  • C. 污染物排放数量标准
  • D. 污染物浓度及种类
标记 纠错
12.

重点关注选址(或选线)、工艺路线(或施工方案)的环境可行性属于环境影响评价原则中的( )。

  • A. 依法评价原则
  • B. 早期介入原则
  • C. 完整性原则
  • D. 广泛参与原则
标记 纠错
13.

工程所在区域未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需进行( )。

  • A. 可行性分析
  • B. 环境因素分析
  • C. 有毒有害物质分析
  • D. 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
标记 纠错
14.

下列识别方法中不属于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方法的是( )。

  • A. 矩阵法
  • B. 网络法
  • C. 数值模拟法
  • D. 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的叠加图法
标记 纠错
15.

环境影响评价中,下列选项中反映评价因子不能够反映环境影响的是( )。

  • A. 主要特征
  • B. 区域环境的基本状况
  • C. 建设项目的特点和排污特征
  • D. 建设项目的污染物排放数量及排污特征
标记 纠错
16.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按( )分别划分评价等级。

  • A.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 B. 环境影响报告表或环境影响登记表
  • C. 环境要素
  • D. 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要求
标记 纠错
17.

建设项目各环境要素专项评价原则上划分( )级。

  • A. 1
  • B. 2
  • C. 3
  • D. 4
标记 纠错
18.

不属于各环境要素专项工作等级划分依据是( )。

  • A. 建设项目工程时间
  • B. 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
  • C. 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划
  • D. 环境功能区划
标记 纠错
19.

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不包括( )。

  • A. 工程性质
  • B. 能源、水及其他资源的使用量及类型
  • C. 污染物排放特点
  • D. 工程建设过程
标记 纠错
20.

环境空气敏感区的评价范围包括()类功能区。

  • A. 1
  • B. 2
  • C. 3
  • D. 4
标记 纠错
21.

特征污染物指()。

  • A. 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中除常规污染物外的特有污染物
  • B. 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中特有污染物
  • C. 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中常规污染物
  • D. 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中常规污染物及特有污染物
标记 纠错
22.

简单地形是指距离污染源中心点( )km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低于排气筒高度。

  • A. 2
  • B. 3
  • C. 4
  • D. 5
标记 纠错
23.

对于存在多源情况下的建设项目,简单地形与复杂地形的判断可用该项目( )的污染源高度作为判别标准。

  • A. 几何高度最高
  • B. 几何高度最低
  • C. 测量高度最高
  • D. 测量高度最低
标记 纠错
24.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是( )。

  • A. 选择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分级
  • B. 选择标准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分级
  • C. 选择数学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分级
  • D. 选择评价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分级
标记 纠错
25.

()主要污染物的选择标准,应结合污染物毒性、污染物排放量及环境质量标准限值综合判定。

  • A. 正常工况下
  • B. 非正常工况下
  • C. 正常排放下
  • D. 非正常排放下
标记 纠错
26.

对于建成后全厂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都有明显减少的改、扩建项目,评价等级可低于( )。

  • A. —级
  • B. 二级
  • C. 三级
  • D. 四级
标记 纠错
27.

对于高耗能行业的多源(两个以上,含两个)项目,评价等级应不低于( )。

  • A. —级
  • B. 二级
  • C. 三级
  • D. 四级
标记 纠错
28.

同一项目有多个(两个以上,含两个)污染源排放同一种污染物时,则按各污染源分别确定其评价等级,并取评价级别( )作为项目的评价等级。

  • A. 最低者
  • B. 中级
  • C. 低级
  • D. 最高者
标记 纠错
29.

对于以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等城市道路为主的新建、扩建项目,应考虑交通线源对道路两侧的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等级应不低于( )。

  • A. —级
  • B. 二级
  • C. 三级
  • D. 四级
标记 纠错
30.

( )评价应选择导则推荐模式清单中的进一步预测模式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工作。

  • A. —、二级
  • B. 二、三级
  • C. 三、四级
  • D. 一、四级
标记 纠错
3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 )km 。

  • A. 2
  • B. 4
  • C. 5
  • D. 6
标记 纠错
32.

在大气环境污染源调查中,对于评价范围内的在建和未建项目的污染源调查,可使用( )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资料。

  • A. 过往的
  • B. 近几年
  • C. 未获批准的
  • D. 已批准的
标记 纠错
33.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资料来源分()途径。

  • A. —种
  • B. 二种
  • C. 三种
  • D. 四种
标记 纠错
34.

大气环境评价的现状监测中,凡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属于常规污染物的应筛选为( )。

  • A. 监测因子
  • B. 评价因子
  • C. 影响因子
  • D. 重要因子
标记 纠错
35.

大气环境评价的监测制度中,每期监测时间,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 )天有效数据,采样时间应符合监测资料的统计要求。

  • A. 4
  • B. 5
  • C. 6
  • D. 7
标记 纠错
36.

大气环境评价中的检测布点要求中的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 )个。

  • A. 6
  • B. 8
  • C. 10
  • D. 12
标记 纠错
37.

大气环境评价中的检测布点要求中的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 )个。

  • A. 3
  • B. 4
  • C. 5
  • D. 6
标记 纠错
38.

大气环境一级评价中的检测布点中,在主导风向下风向距离中心点(或主要排放源)不同距离,加密布设( )个监测点。

  • A. 1~2
  • B. 2 ~3
  • C. 3 ~4
  • D. 1 ~3
标记 纠错
39.

对于各级评价项目,均应调查评价范围( )年以上的主要气候统计资料。

  • A. 5
  • B. 10
  • C. 15
  • D. 20
标记 纠错
40.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置的周边环境应符合相关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规定。监测点周围空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的高度夹角( )。

  • A. 小于30°
  • B. 大于30°
  • C. 小于20°
  • D. 大于20°
标记 纠错
41.

避开树木和吸附力较强的建筑物 ,一般在( )m范围内没有绿色乔木、灌木等。

  • A. 5 ~8
  • B. 3 ~8
  • C. 4 ~9
  • D. 15 ~20
标记 纠错
42.

对于一级评价项目,气象现测评价范围( )条件下,须调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并按选取的模式要求,调查必需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 A. 大于40km
  • B. 小于40 km
  • C. 小于50 km
  • D. 大于50 km
标记 纠错
43.

对于一级评价项目,气象现测评价范围( )条件下,须调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 A. 大于40km
  • B. 小于40km
  • C. 小于50km
  • D. 大于50 km
标记 纠错
44.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调查距离项目最近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近5年内的至少连续( )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

  • A. 1年
  • B. 2年
  • C. 3年
  • D. 4年
标记 纠错
45.

对于二级评价项目,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基本要求同一级评价项目。对应的气象观测资料年限要求为近3年内的至少连续( )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 A. 1 年
  • B. 2 年
  • C. 3 年
  • D. 1~2 年
标记 纠错
46.

对于二级评价项目,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基本要求同一级评价项目。对应的气象观测资料年限要求为近3年内至少连续( )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 A. 1 年
  • B. 2 年
  • C. 3 年
  • D. 1~2 年
标记 纠错
47.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观测资料的时次根据所调查常规高空气象探测站的实际探测时次确定,一般应至少调查( )(北京时间08点)的距地面1500m高度以下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 A. 每日1次
  • B. 每日2 次
  • C. 每日3次
  • D. 每日4次
标记 纠错
48.

对于修订版大气导则所推荐的进一步预测模式,输入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需要逐日每天( )次的连续观测资料。

  • A. 6
  • B. 12
  • C. 24
  • D. 36
标记 纠错
49.

低于第( )级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条件的建设项目,不必进行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只要求进行简单的水环境影响分析。

  • A. 1
  • B. 2
  • C. 3
  • D. 4
标记 纠错
50.

污水排放量中不包括间接冷却水、循环水以及其他含污染物极少的清净下水的排放量,但包括( )的排放量。

  • A. 含热量大的冷却水
  • B. 冷却水
  • C. 不含热量的冷却水
  • D. 含热量的冷却水
标记 纠错
51.

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按( )划分为复杂、中等和简单三类。

  • A. 污水中拟预测的污染物类型
  • B. 某类污染物中水质参数的大小
  • C. 污水中拟预测的污染物多少及污染物种类的多少
  • D. 污水中拟预测的污染物类型以及某类污染物中水质参数的多少
标记 纠错
52.

复杂污水水质中的污染物类型数是大于等于( ),或者只含有两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大于等于( )。

  • A. 2,8
  • B. 2,10
  • C. 3,8
  • D. 3,10
标记 纠错
53.

地面水质按GB 3838—2002划分为()类。

  • A. 2
  • B. 3
  • C. 4
  • D. 5
标记 纠错
54.

在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范围内,在确定某项具体工程的地面水环境调查范围时,应尽量按照将来污染物排放进入天然水体后可能达到( )污水排放量的大小、受纳水域的特点以及评价等级的高低来决定。

  • A. 水域功能质量标准要求的范围
  • B. 水域功能环境评价标准要求的范围
  • C. 水域功能水环境中污染物标准要求的范围
  • D. 水域功能标准要求的范围
标记 纠错
55.

河流水环境现状调查的范围,需要考虑( )来确定排放口下游应调查的河段长度。

  • A. 污水排放方式
  • B. 河流流向
  • C. 污水排放量大小
  • D. 河流水量
标记 纠错
56.

湖泊、水库以及海湾水环境现状调查范围,需要考虑污水排放量的大小来确定( )。

  • A. 排放范围
  • B. 调查半径或调查面积
  • C. 环境评价范围
  • D. 现状调查直径
标记 纠错
57.

当调查区域面源污染严重、()一、二级评价的各类水域应调查丰水期,若时间允许 ,三级评价也应调查丰水期。

  • A. 丰水期水质劣于枯水期时
  • B. 丰水期水质优于枯水期时
  • C. 枯水期水质劣于丰水期时
  • D. 枯水期水质优于枯水期时
标记 纠错
58.

()且作为生活饮用水、食品加工用水的水源或渔业用水时,应调查冰封期的水质、水文情况。

  • A. 冰封期较长的水域
  • B. 平水期的水域
  • C. 丰水期的水域
  • D. 枯水期水域
标记 纠错
59.

—般情况,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在()进行。

  • A. 丰水期
  • B. 枯水期
  • C. 平水期
  • D. 冰封期
标记 纠错
60.

点污染源调查的繁简程度可根据()及其与建设项目的关系而略有不同。

  • A. 评价范围
  • B. 评价级别
  • C. 评级类型
  • D. 评价方法
标记 纠错
61.

非点污染源调查基本上采用( ),一般不进行实测。

  • A. 数学分析法
  • B. 大众参与
  • C. 模型分析法
  • D. 收集资料的方法
标记 纠错
6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适用于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的( )。

  • A. 评价对象
  • B. 环境影响评价
  • C. 环境影响分析对象
  • D. 供水水样分析
标记 纠错
6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于2011年2月11日发布,自2011年()月1日起实施。

  • A. 4
  • B. 5
  • C. 6
  • D. 7
标记 纠错
64.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I类是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 )的建设项目。

  • A. 水环境变化
  • B. 水质变坏
  • C. 水体平衡破坏
  • D. 水质污染
标记 纠错
65.

地下水环境监测与管理,跟踪监测点数量要求( ) 。

  • A. 工程调查
  • B. 三级评价的建设项目
  • C. 工程环境分析方法
  • D. 环境特征分析
标记 纠错
66.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准备阶段,在初步分析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之后,需确定评价工作等级和( )。

  • A. 评价内容
  • B. 评价目标
  • C. 评价重点
  • D. 评价质量
标记 纠错
67.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分析应在建设项目()的基础上进行,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案编制阶段完成。

  • A. 评价重点
  • B. 评价范围
  • C.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 D. 初步工程分析
标记 纠错
68.

对于随着生产运行时间推移对地下水环境影响有可能加剧的建设项目,还应按()初期、中期和后期分别进行环境影响识别。

  • A. 生产运行
  • B. 建设期
  • C. 施工期
  • D. 服务期满后
标记 纠错
69.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主要内容包括( )。

  • A. 水域面积
  • B. 地下水环境影响
  • C. 水文变化
  • D. 水质
标记 纠错
70.

I类和II类建设项目,分别根据其对地下水环境的( )、建设项目所处区域的环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程度划定评价工作等级。

  • A. 水文条件
  • B. 水质条件
  • C. 影响类型
  • D. 水污染源分析
标记 纠错
71.

地下水环境影响中的 I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应根据建设项目场地的( )、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污水排放量与污水水质复杂程度等指标确定。

  • A. 水质条件
  • B. 气象条件
  • C. 水文地质条件
  • D. 包气带防污性能
标记 纠错
72.

根据建设项目所排污水中污染物类型和需预测的( ),将污水水质分为复杂、中等 、简单三级。

  • A. 污水水污染物数量
  • B. 污水水质指标数量
  • C. 污水水质变化情况
  • D. 污水水质指标变化
标记 纠错
73.

当根据污水中污染物类型所确定的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和根据污水水质指标数量所确定的污水水质复杂程度不一致时,取( )别的污水水质复杂程度级别。

  • A. 低级
  • B. 中级
  • C. 较高级
  • D. 高级
标记 纠错
74.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 II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应根据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供水(或排水、注水)规模、

( )、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以及可能造成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大小等条件确定。

  • A. 引起的地下水水质变化情况
  • B. 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范围
  • C. 引起的地下水水温气候变化情况
  • D. 引起的地下水微生物群的变化情况
标记 纠错
75.

建设项目造成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包括:区域地下水( )产生的土地次生荒漠化、地面沉降、地裂缝、岩溶塌陷、海水入侵、湿地退化等。

  • A. 水位下降
  • B. 水质变化
  • C. 断面垂线变化
  • D. 横断面的变化
标记 纠错
76.

对于改、扩建I类建设项目,必要时监测范围还应扩展到( )。

  • A. 地表层
  • B. 断面层
  • C. 包气带
  • D. 水平面
标记 纠错
77.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当I类建设项目位于基岩地区时 ,一级评价以同一地下水文地质单元为调查评价范围,二级评价原则上以同一地下水水文地质单元或( )为调查评价范围。

  • A. 地下水水位
  • B. 地下水块段
  • C. 地下水质条件
  • D. 地下水水文条件
标记 纠错
78.

对工业或生活废(污)水污染源中的排放口,应测定其位置,了解和调查其()、排放方式(如连续或瞬时排放)、主要污染物及其浓度、废水的处理和综合利用状况等。

  • A. 排放量,排放途径和去向
  • B. 排放量及渗漏量,排放途径和去向
  • C. 排放量及渗漏量,排放去向
  • D. 排放量,排放途径
标记 纠错
79.

建设项目污水排放强度可分为( )级。

  • A. 1
  • B. 2
  • C. 3
  • D. 4
标记 纠错
80.

建设项目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区域范围可用( )来表示,分为大、中、小三级。

  • A. 影响直径
  • B. 影响半径
  • C. 水位高度
  • D. 水质变化
标记 纠错
81.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一级评价要求中指出,查明各含水层之间以及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同时掌握评价区评价期内至少( )个连续水文年的枯、平、丰水期的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

  • A. 1
  • B. 1.5
  • C. 2
  • D. 2.5
标记 纠错
82.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范围以能说明( )为原则,并应满足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的要求。

  • A. 地下水环境的基本状况
  • B. 地下水环境的基本特征
  • C. 地下水环境的性质
  • D. 地下水环境中污染物的种类
标记 纠错
83.

要评价建设项目建设前后声环境变化情况,就需要做好声环境现状调查监测评价工作和( )评价工作。

  • A. 声环境影响评价
  • B. 声环境影响
  • C. 声环境影响预测
  • D. 声环境影响监测检查
标记 纠错
84.

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一般分为三级,其中一级为( ),二级为一般评价,三级为简要评价。

  • A. 详细评价
  • B. 具体评价
  • C. 分类评价
  • D. 特殊评价
标记 纠错
85.

—级评价评价范围内有适用于《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6)规定的( )类声环境功能区域,以及对噪声有特别限制要求的保护区等敏感目标。

  • A. 0
  • B. I
  • C. II
  • D. IV
标记 纠错
86.

二级评价中建设项目所处声环境功能区为GB 3096 规定的( )类、 2 类地区。

  • A. 0
  • B. 1
  • C. 3
  • D. 4
标记 纠错
87.

声境影响评价范围在对于以固定声源为主的建设项目在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时,一般以建设项目边界向外( )m为评价范围。

  • A. 50
  • B. 100
  • C. 150
  • D. 200
标记 纠错
88.

城市道路、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地上线路和水运线路等建设项目的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中的二级、三级评价范围可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和相邻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及( )等实际情况适当缩小。

  • A. 敏感目标
  • B. 评价对象
  • C. 评价方法
  • D. 评价形式
标记 纠错
89.

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中机场周围飞机噪声评价范围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一般以主要航迹离跑道两端各( )km 、侧向各1~2km的范围为评价范围。

  • A. 6~10
  • B. 6~12
  • C. 8~10
  • D. 8~12
标记 纠错
90.

生态影响评价原则不包括( )。

  • A. 坚持重点与全面相结合的原则
  • B. 坚持预防与恢复相结合的原则
  • C. 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 D. 坚持依法评价
标记 纠错
多选题 (共30题,共30分)
91.

按照标准内容来分,我国的环境标准包括( )。

  • A. 绿色产品标准
  • B. 环境质量标准
  • C. 污染物排放标准
  • D. 环境基础标准
标记 纠错
92.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生态影响》,关于生态影响评价工作范围的确定原则,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生态影响评价仅涵盖评价项目全部活动的直接影响区域
  • B. 生态影响评价应能够充分体现生态完整性
  • C. 生态影响评价范围可以影响区域所涉及的完整气候单元为参照边界
  • D. 生态影响评价范围可以影响区域所涉及的完整地理单元界限为参照边界
标记 纠错
93.

西北荒漠化地区某新建高速公路穿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迁徙路线,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生态影响》,属于生态保护措施的有( )。

  • A. 动物通道有效性的监测计划
  • B. 高速公路两侧防沙治沙工程方案
  • C. 生态保护工程分标与招投标原则要求
  • D. 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标记 纠错
94.

下列关于评价地面水环境影响的原则,说法正确的有( )。

  • A. 地面水环境影响的评价范围与影响预测范围不一定相同
  • B. 所有预测点和所有预测的水质参数均应进行各生产阶段不同情况的环境影响评价,但应有重点
  • C. 所有预测点在水文要素和水质急剧变化处、水域功能改变处、取水口附近等应作为重点
  • D. 所有预测的水质参数,影响较重的水质参数应作为重点
标记 纠错
95.

特征水质参数的选择应根据( )选定。

  • A. 地理条件
  • B. 水域类别
  • C. 评价等级
  • D. 建设项目特点
标记 纠错
96.

()统一了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的技术要求。

  • A. 方法标准
  • B. 标准样品标准
  • C. 基础标准
  • D. 国家标准
标记 纠错
97.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 HJ 2. 1——2011)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 )。

  • A. —般性原则
  • B. 内容
  • C. 工作程序
  • D. 方法及要求
标记 纠错
98.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包括()。

  • A. 现场调查
  • B. 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阶段
  • C. 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
  • D.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
标记 纠错
99.

环境影响评价第一阶段,在识别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因素之后,需要(),最后制订工作方案。

  • A. 筛选主要的环境影响评价因子
  • B. 明确评价重点和环境保护目标
  • C. 确定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
  • D. 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标准
标记 纠错
100.

环境影响评价第二阶段,主要工作是()。

  • A. 作进一步的工程分析
  • B. 进行充分的环境现状调查
  • C. 监测并开展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 D. 根据污染源强和环境现状资料进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并开展公众意见调查
标记 纠错
101.

环境影响评价原则包括( )。

  • A. 依法评价原则
  • B. 早期介入原则
  • C. 完整性原则
  • D. 广泛参与原则
标记 纠错
102.

在了解和分析建设项目所在区域( ),分析和列出建设项目的直接和间接行为,以及可能受上述行为影响的环境要素及相关参数。

  • A. 发展规划
  • B. 环境保护规划
  • C. 环境功能区划
  • D. 生态功能区划分及环境现状的基础上
标记 纠错
103.

影响识别应明确建设项目在( )等不同阶段的各种行为与可能受影响的环境要素间的作用效应关系、影响性质、影响范围、影响程度等,定性分析建设项目对各环境要素可能产生的污染影响与生态影响,包括有利与不利影响、长期与短期影响、可逆与不可逆影响、直接与间接影响、累积与非累积影响等。

  • A. 施工过程
  • B. 生产运行
  • C. 服务期满后
  • D. 生产期间
标记 纠错
104.

建设项目中的污染物排放特点包括( )。

  • A. 污染物种类
  • B. 污染物性质
  • C. 污染物排放量
  • D. 污染物的排放方式
标记 纠错
105.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主要包括( )。

  • A. 自然环境条件和特点
  • B. 环境敏感程度
  • C. 环境质量现状
  • D. 生态系统功能与特点
标记 纠错
106.

对于某一具体建设项目,其环境要素专项评价的工作等级可根据建设项目所处区域()等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 A. 环境敏感程度
  • B. 工程污染或生态影响特征
  • C. 其他特殊要求
  • D. 污染物排放总量
标记 纠错
107.

公众意见调查中给出采取的()的环境影响信息、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公众对环境保护的主要意见、公众意见的采纳情况等。

  • A. 调查方式
  • B. 调查对象
  • C. 建设项目
  • D. 环境保护方案
标记 纠错
108.

大气污染源按预测模式的模拟形式分为( )等类别。

  • A. 点源
  • B. 面源
  • C. 线源
  • D. 体源
标记 纠错
109.

监测布点要求:监测点设置应根据( ),综合考虑监测点设置数量。

  • A. 项目的规模和性质
  • B. 结合地形复杂性
  • C. 污染源
  • D.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布局
标记 纠错
110.

大气环境评价中的监测点的布设应尽量( )反映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

  • A. 公正
  • B. 全面
  • C. 客观
  • D. 真实
标记 纠错
111.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依据是根据建设项目的( )进行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的划分。

  • A. 污水排放量
  • B. 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
  • C. 受纳水域的规模
  • D. 水质要求
标记 纠错
112.

根据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输移、衰减特点以及它们的预测模式 ,将污染物分为( )。

  • A. 持久性污染物
  • B. 非持久性污染物
  • C. 酸和碱
  • D. 热污染
标记 纠错
113.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工作应遵循资料收集与现场调查相结合、项目所在场地调查与( )相结合的原则。

  • A. 类比考察相结合
  • B. 现状监测
  • C. 长期动态资料分析
  • D. 环境评价范围
标记 纠错
114.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Ⅱ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范围应包括建设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三个阶段的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影响区域,其中应特别关注相关的( ),必要时应扩展至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以及可能与建设项目所在的水文地质单元存在直接补排关系的区域。

  • A. 环境保护目标
  • B. 敏感区域
  • C. 环境保护范围
  • D. 环境评价对象
标记 纠错
115.

地下水污染源主要包括( )。

  • A. 生活污水
  • B. 工业污染源
  • C. 生活污染源
  • D. 农业污染源
标记 纠错
11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声环境》主要内容包括:总则、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和基本要求、( )等。

  • A. 声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
  • B.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C. 噪声防治对策
  • D.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声环境评价要求
标记 纠错
117.

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时段可分为()两个时段评价。

  • A. 施工期
  • B. 建设期
  • C. 服务期满后
  • D. 运行期
标记 纠错
118.

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是()。

  • A.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 B. 建设项目建设前后所在区域的声环境质量变化程度
  • C. 受建设项目影响的人口数量
  • D. 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程序
标记 纠错
119.

生态现状调查是生态现状评价、影响预测的基础和依据,调查的内容和指标应能反映评价工作范围内( )的主要生态问题。

  • A. 生态背景特征
  • B. 现存的主要生态问题
  • C. 环境特征
  • D. 环境性质
标记 纠错
120.

开放性强的景观组织可以增强( ),景观生态学方法既可以用于生态现状评价,也可以用于生境变化预测,目前是国内外生态影响评价学术领域中较先进的方法。

  • A. 抵抗
  • B. 恢复力
  • C. 学习力
  • D. 动力
标记 纠错

答题卡(剩余 道题)

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多选题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00:00:00
暂停
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