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建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2022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预测试卷2

2022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预测试卷2

卷面总分:120分 答题时间:240分钟 试卷题量:120题 练习次数:137次
单选题 (共90题,共90分)
1.

环境空气功能区的分类分为()。

  • A. —级
  • B. 二级
  • C. 三级
  • D. 四级
标记 纠错
2.

环境空气功能区的标准分级分为()。

  • A. —级
  • B. 二级
  • C. 三级
  • D. 四级
标记 纠错
3.

地表水环境质量功能区的分类分为()。

  • A. I类
  • B. Ⅱ类
  • C. Ⅲ类
  • D. Ⅴ类
标记 纠错
4.

地表水环境质量功能区的标准值分为()。

  • A. I类
  • B. Ⅱ类
  • C. Ⅲ类
  • D. V类
标记 纠错
5.

声环境功能区的分类分为()。

  • A. I类
  • B. Ⅱ类
  • C. Ⅲ类
  • D. Ⅴ类
标记 纠错
6.

声环境功能区的4b类是指()。

  • A. 铁路干线两侧区域
  • B. 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
  • C. 内河航道两侧区域
  • D. 城市主干道
标记 纠错
7.

()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 A. 市级
  • B. 县级
  • C. 地级
  • D. 国家级
标记 纠错
8.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保部门在向()人民政府和上级环保部门汇报环保工作时,应将标准执行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 A. 上级
  • B. 同级
  • C. 地级
  • D. 市级
标记 纠错
9.

自我监督主要由排污单位及其主管部门承担,其基本出发点主要是()。

  • A. 达到法律法规要求
  • B. 达到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
  • C. 达到标准规定要求
  • D. 达到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与标准要求
标记 纠错
10.

对环境质量标准的实施监督,一般为()以相应标准进行质量评定。对排放标准的实施监督,往往采用抽样测试检查制度,对排污单位的排污行为以相应标准进行判定。

  • A. 临时采样点
  • B. 固定采样点位、固定频率的例行监测
  • C. 固定频率检测
  • D. 固定采样点定位
标记 纠错
11.

对于非正常排放和事故排放,特别是事故排放时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问题,应提出()。

  • A. 管理措施
  • B. 整改措施
  • C. 预防与应急处理预案
  • D. 环境保护措施
标记 纠错
12.

《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提出,要(),因此,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开展“清洁生产分析和循环经济”评价内容非常必要。

  • A. 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依法限制新建能耗物耗大、污染严重的项目
  • B. 预防为主
  • C. 节能减排
  • D. 依法限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标记 纠错
13.

环境影响评价要根据()的实际情况及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分析情况,提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建议和满足指标要求的环境保护措施。

  • A. 国家和地方总量控制要求和区域总量控制
  • B. 环境污染物种类的变化
  • C. 污染物排放总量
  • D. 有毒有害物质总量
标记 纠错
14.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必须纳入()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 A. 国家级
  • B. 省级
  • C. 市级
  • D. 所在地区
标记 纠错
15.

进行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应从建设项目产生的正负两方面环境影响,以(),估算建设项目所引起环境影响的经济价值,并将其纳入建设项目的费用-效益分析中,作为判断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依据之一。

  • A.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
  • B. 定性描述
  • C. 定量分析
  • D. 定性分析
标记 纠错
16.

对于同一建设项目多个建设方案从()进行比选。

  • A. 环境保护角度
  • B. 经济效益
  • C. 环境防护措施
  • D. 依法行政
标记 纠错
17.

对于不同比选方案,必要时应根据建设项目()进行同等深度的评价。

  • A. 建设阶段
  • B. 施工阶段
  • C. 进展阶段
  • D. 运行阶段
标记 纠错
18.

在方案比选时,若给出推荐方案,要结合比选结果提出()。

  • A. 整改措施
  • B. 环境保护方案
  • C. 环境评价的结果
  • D. 优化调整建议
标记 纠错
19.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中应明确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社会环境影响,定量预测或定性描述社会环境影响()的变化情况,提出降低影响的对策与措施。

  • A. 评价因子
  • B. 危险因素
  • C. 社会变化因素
  • D. 评价标准
标记 纠错
20.

环境风险评价中应根据建设项目(),给出环境风险评估后果、环境风险的可接受程度,从环境风险角度论证建设项目的可行性,提出具体可行的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 A. 环境影响因素
  • B. 环境风险识别、分析情况
  • C. 环境保护措施
  • D. 环境敏感程度
标记 纠错
21.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中应明确()。

  • A.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具体环境保护措施
  • B.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 C.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具体实施范围
  • D.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具体影响范围
标记 纠错
22.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的主要内容中,对环境空气敏感区的环境影响分析,应考虑其()的最大值的叠加影响。

  • A. 预测值和同点位处的现状背景值
  • B. 评价因子影响
  • C. 污染源的分类
  • D. 大气环境气候条件
标记 纠错
23.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的主要内容中,对最大地面浓度点的环境影响分析应考虑()叠加影响。

  • A. 预测值和同点位处的现状背景值
  • B. 同点位处的现状背景值
  • C. 所有现状背景值的平均值
  • D. 预测值和所有现状背景值的平均值
标记 纠错
24.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时,若评价范围内还有其他在建项目、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拟建项目,也应考虑其建成后对()的共同影响。

  • A. 气象条件
  • B. 污染源
  • C. 气候条件
  • D. 评价范围
标记 纠错
25.

分析典型小时气象条件下,项目对环境空气敏感区和评价范围的最大环境影响,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需要分析的因素是()。

  • A. 超标
  • B. 超标程度
  • C. 超标位置
  • D. 超标范围
标记 纠错
26.

分析典型小时气象条件下,分析小时浓度超标概率和(),并绘制评价范围内出现区域小时平均浓度最大值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 A. 最大浓度
  • B. 最大持续发生时间
  • C. 最大浓度发生时间
  • D. 最大持续浓度值
标记 纠错
27.

分析典型日气象条件下,分析日平均浓度超标概率和最大持续发生时间,并绘制评价范围内出现区域日()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 A. 平均气温最大值
  • B. 平均风速最大值
  • C. 平均浓度最大值持续时间
  • D. 平均浓度最大值时
标记 纠错
28.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应首先满足()要求。

  • A.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 B. 有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 C. 无组织排放平均浓度值
  • D. 有组织排放平均浓度值
标记 纠错
29.

根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项目选址及总图布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给出优化调整的建议及方案。

  • A. 预测结果及大气环境评价范围
  • B. 预测结果及大气环境防护措施
  • C. 评价分析方案及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结果
  • D. 预测结果及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结果
标记 纠错
30.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是基于估算模式开发的计算模式,此模式主要用于确定()。

  • A. 污染物排放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 B. 排放源排放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 C. 无组织排放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 D. 有规划的排放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标记 纠错
31.

AERMOD适用于评价范围小于等于()km的一级、二级评价项目。

  • A. 30
  • B. 40
  • C. 50
  • D. 60
标记 纠错
32.

GB3095-1996标准中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 )。

  • A. 1类
  • B. 2类
  • C. 3类
  • D. 4类
标记 纠错
33.

GB3095-1996标准规定了()种污染物在不同取值时间情况下的各级别的浓度限值。

  • A. 6
  • B. 8
  • C. 10
  • D. 12
标记 纠错
34.

TSP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μm的颗粒物。

  • A. 40
  • B. 60
  • C. 80
  • D. 100
标记 纠错
35.

PM10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μm的颗粒物。

  • A. 小于等于
  • B. 大于
  • C. 等于
  • D. 大于等于
标记 纠错
36.

Pb是指存在于总悬浮颗粒物(TSP)中的()。

  • A. 化学物品
  • B. 含铅污染物
  • C.
  • D. 铅及其化合物
标记 纠错
37.

GB3095-1996中的氟化物(F)指标则授权给()地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制定。

  • A. 省市级
  • B. 地方
  • C. 直辖市
  • D. 国家
标记 纠错
38.

应采取措施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连续性和完整性,确保全面、客观地反映监测结果。所有有效数据均应(),不得选择性地舍弃不利数据以及人为干预监测和评价结果。

  • A. 参加统计
  • B. 参加评价
  • C. 参加统计和评价
  • D. 参加数据分析
标记 纠错
39.

排气筒高度除须遵守相关表中列出的排放速率标准值外,还应高出周围()m半径范围的建筑5m以上,不能达到该要求的排气筒,应按其高度对应的表列排放速率标准值严格50%执行。

  • A. 200
  • B. 250
  • C. 300
  • D. 350
标记 纠错
40.

两个排放相同污染物(不论其是否由同一生产工艺过程产生)的排气筒,若其距离()其几何高度之和,应合并视为一根等效排气筒。

  • A. 大于
  • B. 等于
  • C. 小于
  • D. 大于等于
标记 纠错
41.

新污染源的排气筒一般不应低于()m。

  • A. 10
  • B. 15
  • C. 20
  • D. 25
标记 纠错
42.

无组织排放监控点和参照点监测的采样,一般采用连续()采样计平均值。

  • A. 1h
  • B. 1.5h
  • C. 2h
  • D. 2.5h
标记 纠错
43.

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分()。

  • A. 1级
  • B. 2级
  • C. 3级
  • D. 4级
标记 纠错
44.

排污单位经烟气排气筒(高度在15m以上)排放的恶臭污染物的排放量和臭气浓度都必须()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 A. 低于或等于
  • B. 高于
  • C. 高于或等于
  • D. 接近
标记 纠错
45.

各种工业炉窑烟囱(或排气筒)最低允许高度为()m。

  • A. 5
  • B. 10
  • C. 15
  • D. 20
标记 纠错
46.

当烟囱(或排气筒)周围半径200m距离内有建筑物时,除达到工业炉窑烟囱(或排气筒)最低允许高度外,烟囱(或排气筒)还应高出建筑物()m以上。

  • A. 3
  • B. 4
  • C. 5
  • D. 6
标记 纠错
47.

()年1月1日起新建、改建、扩建的工业炉窑烟囱(或排气筒)应设置永久采样监测孔和采样监测用平台。

  • A. 1996
  • B. 1997
  • C. 1998
  • D. 1999
标记 纠错
48.

在河流简化时,若河流的断面宽深比大于等于(),可视为矩形河流。

  • A. 15
  • B. 20
  • C. 25
  • D. 30
标记 纠错
49.

对于江心洲进行简化,若评价等级为二级,江心洲位于充分混合段,可以按()。

  • A. 浅滩对待
  • B. 江心洲对待
  • C. 无江心洲对待
  • D. 江心洲分段简化对待
标记 纠错
50.

在注入海湾的河流中,大河及评价等级为()级的中河应考虑其对海湾流场和水质的影响。

  • A. 1
  • B. 2
  • C. 1和2
  • D. 3
标记 纠错
51.

河流混合过程段预测范围内的河段可以分为三段,除了( )。

  • A. 充分混合段
  • B. 混合过程段
  • C. 排污口上游河段
  • D. 排污口下游河段
标记 纠错
52.

河流充分混合段是指污染物浓度在断面上均匀分布的河段。当断面上任意一点的浓度与断面平均浓度之差小于平均浓度的()时,可以认为达到均匀分布。

  • A. 2%
  • B. 5%
  • C. 6%
  • D. 10%
标记 纠错
53.

所有预测点和所有预测的水质参数均应进行()不同情况的环境影响评价。

  • A. 施工期
  • B. 运行期
  • C. 服务期满后
  • D. 各生产阶段
标记 纠错
54.

评价建设项目的地面水环境影响所采用的水质标准应与()相同。

  • A. 环境影响评价
  • B. 环境现状评价
  • C. 环境预测评价
  • D. 环境结果评价
标记 纠错
55.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

  • A. 补充项目
  • B. 特定项目
  • C. 补充项目和特定项目
  • D. 常规项目
标记 纠错
56.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应根据(),选取相应类别标准,进行单因子评价,评价结果应说明水质达标情况,超标的应说明超标项目和超标倍数。

  • A. 应实现的水域质量功能
  • B. 应实现的水域功能效果
  • C. 应实现的水域功能类别
  • D. 应实现的水域范围大小
标记 纠错
57.

排入GB3838-20021类水域(划定的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和排入GB3097-1997中二类海域的污水,执行()级标准。

  • A. 1
  • B. 2
  • C. 3
  • D. 4
标记 纠错
58.

工业污水生产周期在8h以内的,每()采样一次。

  • A. 2h
  • B. 4h
  • C. 5h
  • D. 6h
标记 纠错
59.

按评价中所确定的地下水质量标准对污染源进行等标污染负荷比计算:将累计等标污染负荷比大于()的污染源(或污染物)定为评价区的主要污染源(或主要污染物);通过等标污染负荷比分析,列表给出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因子,并附污染源分布图。

  • A. 60%
  • B. 70%
  • C. 75%
  • D. 80%
标记 纠错
60.

I类建设项目,对工程可行性研究和评价中提出的不同选址(选线)方案或多个排污方案等所引起的()应分别进行预测,同时给出污染物正常排放和事故排放两种工况的预测结果。

  • A. 大气环境变化
  • B. 环境质量变化
  • C. 环境水质变化
  • D. 污染源变化
标记 纠错
61.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I类建设项目的地下水水质影响评价,可采用()进行评价。

  • A. 类比法
  • B. 标准指数法
  • C. 数值分析法
  • D. 对比分析法
标记 纠错
62.

Ⅱ类建设项目评价其导致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时,可采用预测水位与现状调查水位相比较的方法进行评价过程中,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时,对水位不能恢复、持续下降的疏干漏斗,采用()进行评价。

  • A. 中心水位降和水位下降速率
  • B. 水位下降
  • C. 水位下降规律
  • D. 中心水位点流速
标记 纠错
63.

评价Ⅱ类建设项目对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水头)影响时,应依据地下水资源()的原则,评价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合理性及可能出现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类型、性质及其影响的范围特征和程度等。

  • A. 补采平衡
  • B. 水质平衡
  • C. 水域平衡
  • D. 地质平衡
标记 纠错
64.

地下水保护措施与对策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按照()、突出饮用水安全的原则确定。

  • A. 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
  • B. 水土平衡
  • C. 一水多用
  • D. 补采平衡
标记 纠错
65.

改、扩建项目还应针对现有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地下水水质污染问题,提出()的对策和措施。

  • A. 补采平衡
  • B. 源头控制
  • C. 分区防治
  • D. 以新带老
标记 纠错
66.

提出合理、可行、操作性强的防治地下水污染的环境管理体系,包括环境监测方案和()。

  • A. 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汇报
  • B. 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递交材料
  • C. 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报告
  • D. 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等制度
标记 纠错
67.

环境监测方案中的监测计划一般不应包括()。

  • A. 监测井点布置
  • B. 取样深度
  • C. 监测的水质项目
  • D. 监测次数
标记 纠错
68.

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的制度应包括()、程序及频次等,特别应提出污染事故的报告要求。

  • A. 报告的方式
  • B. 报告时间
  • C. 报告内容
  • D. 报告层级
标记 纠错
69.

地下水质量标准规定了地下水的质量分类、()、评价方法和地下水质量保护。

  • A. 地下水污染源监测
  • B. 地下水环境监测
  • C. 地下水特征监测
  • D. 地下水质量监测
标记 纠错
70.

地下水质量划分为()类。

  • A. 2
  • B. 3
  • C. 4
  • D. 5
标记 纠错
71.

地下水质量评价以地下水水质调查分析资料或水质监测资料为基础,评价方法分为单项组分评价和()两种。

  • A. 综合评价
  • B. 多项组分评价
  • C. 复合法评价
  • D. 单一组分评价
标记 纠错
72.

边界噪声评价量在新建建设项目以工程噪声贡献值作为评价量时,需对改扩建建设项目以()与受到现有工程影响的边界噪声值叠加后的预测值作为评价量。

  • A. 工程噪声贡献值
  • B. 噪声强度
  • C. 噪声性质
  • D. 噪声种类
标记 纠错
73.

各类声环境功能区夜间突发噪声,其最大声级超过环境噪声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dB(A)。

  • A. 10
  • B. 15
  • C. 20
  • D. 25
标记 纠错
74.

环境噪声监测点在一般户外时,距离任何反射物(地面除外)至少()m外测量,距地面高度()m以上。

  • A. 2,0.8
  • B. 3.5,1.2
  • C. 2,1.2
  • D. 3.5,0.8
标记 纠错
75.

位于乡村的康复疗养区执行()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

  • A. 0
  • B. 1
  • C. 2
  • D. 3
标记 纠错
76.

夜间频发噪声的最大声级超过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dB(A)。

  • A. 8
  • B. 10
  • C. 12
  • D. 15
标记 纠错
77.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测点位置规定在一般情况下,测点选在工业企业厂界外()m、高度()m以上的位置。

  • A. 1.5,1.2
  • B. 1,1.5
  • C. 1,1.2
  • D. 1.5,1.5
标记 纠错
78.

噪声测量值与背景噪声值相差大于()dB(A)时,噪声测量值不作修正。

  • A. 5
  • B. 10
  • C. 15
  • D. 20
标记 纠错
79.

在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源边界处无法进行噪声测量或测量的结果不能如实反映其对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影响程度的情况下,噪声测量应在可能受影响的敏感建筑物窗外()m处进行。

  • A. 1
  • B. 1.2
  • C. 1.5
  • D. 2
标记 纠错
80.

下列选项中不适用于稳态数值解水质模式连续恒定点源排污的水质影响预测的是()。

  • A. 非矩形河流
  • B. 水深变化较大的湖(库)
  • C. 海湾水域
  • D. 矩形河流
标记 纠错
8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不适用于建设项目的(),区域和规划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亦可参照使用。

  • A. 新建工程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 B. 改建工程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 C. 扩建工程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 D. 施工期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标记 纠错
82.

通常所说的环境容量是指在确定的环境目标值下,区域环境所能够容纳的污染物最大允许()。

  • A. 容许量
  • B. 排放量
  • C. 浓度值
  • D. 数量值
标记 纠错
83.

()类似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它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总体设计和行动指南,是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技术依据,也是检查报告书内容和质量的判定标准。

  • A.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
  • B.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 C. 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
  • D. 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标记 纠错
84.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基本内容中不包括()。

  • A. 开发区规划简介
  • B. 开发区及其周边地区的环境状况
  • C. 规划方案分析图
  • D. 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选择
标记 纠错
85.

在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的编制中,各专题工作的实施方案一般应包括该专题的主要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及参数的选择、评价所用资料和数据来源等。

  • A. 分析数学模型
  • B. 拟采用的计算模式
  • C. 评价形式
  • D. 计算方法
标记 纠错
86.

环境影响识别一般或小规模开发区主要考虑对()的影响,重污染或大规模(大于10km2)的开发区还应识别区外经济活动对区内的环境影响。

  • A. 区外环境
  • B. 区内环境
  • C. 区域环境
  • D. 环境影响因素
标记 纠错
87.

影响网络法则是将影响中的对经济行为与环境因子进行的综合分类以及()中对高层次影响的清晰的追踪描述结合起来,最后形成一个包含经济行为、环境因子和影响联系这三个评价因子的网络。

  • A. 分析法则
  • B. 因果网络法
  • C. 因果分析法
  • D. 类比分析法
标记 纠错
88.

可以将开发区规划中的各时期的环境状况和规划阶段目标在GIS中可视地表达,还可进行查询检索,其()及其与模型(环境预测模型或决策分析模型)技术的结合可在多方案的环境影响预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 A. 区域分析
  • B. 因果网络功能
  • C. 空间思维分析
  • D. 空间分析功能
标记 纠错
89.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应包括开发区、()以及开发建设直接涉及的区域(或设施)。

  • A. 开发区周边地域
  • B. 开发区周边环境
  • C. 开发区地域范围
  • D. 开发区地域环境
标记 纠错
90.

评价专题的主要评价工作内容包括调查水文地质基本状况和地下水的开采利用状况、()和选择预防对策和措施。

  • A. 识别分析影响因子
  • B. 评价因子的筛选
  • C. 识别影响途径
  • D. 区域周边地域的影响因素
标记 纠错
多选题 (共30题,共30分)
91.

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包括()两种形式。

  • A. 环境要素
  • B. 专题
  • C. 环境风险评价
  • D. 行业建设环境影响评价
标记 纠错
92.

国家环境标准分为()标准。

  • A. 规范性
  • B. 强制性
  • C. 推荐性
  • D. 可行性
标记 纠错
93.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为()排放标准。

  • A. 跨行业综合性
  • B. 行业性
  • C. 国家性
  • D. 地方性
标记 纠错
94.

()的建设项目应提出施工期环境监理的具体要求。

  • A. 建设周期长
  • B. 施工周期长
  • C. 服务周期长
  • D. 影响范围广
标记 纠错
95.

生态影响为主的建设项目应设置()等影响专题。

  • A. 施工期
  • B. 环境敏感区
  • C. 珍稀动植物
  • D. 社会
标记 纠错
96.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总则中,应包括()等内容。

  • A. 编制依据
  • B. 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
  • C. 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重点
  • D. 评价范围及环境敏感区
标记 纠错
97.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应给出(),并根据环境质量标准或评价指标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 A. 预测时段
  • B. 预测内容
  • C. 预测范围
  • D. 预测方法及预测结果
标记 纠错
98.

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附录和附件中,将建设项目()等必要的有关文件、资料附在环境影响报告书后。

  • A. 依据文件
  • B. 评价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批复文件
  • C. 引用文献资料
  • D. 原燃料品质
标记 纠错
99.

工业炉窑是指在工业生产中用燃料燃烧或电能转换产生的热量,将物料或工件进行冶炼、()等工序的热工设备。

  • A. 陆烧
  • B. 烧结
  • C. 熔化
  • D. 加热
标记 纠错
100.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在一类区内,除()临时用沥青加热炉外,禁止新建各种工业炉窑,原有的工业炉窑改建时不得增加污染负荷。

  • A. 企业
  • B. 市政
  • C. 建筑施工
  • D. 矿山
标记 纠错
101.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适用于除()外使用固体、液体、气体燃料和电加热的工业炉窑的管理,以及工业炉窑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及其建成后的排放管理。

  • A. 炼焦炉
  • B. 煤炼油
  • C. 焚烧炉
  • D. 水泥工业
标记 纠错
102.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规定了本标准的()、分时段的锅炉烟尘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烟气黑度限值、锅炉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燃煤锅炉烟尘初始排放浓度和烟气黑度限值以及有关烟囱高度和监测的规定等。

  • A. 适用范围
  • B. 适用区域划分
  • C. 年限划分
  • D. 适用功能区域划分
标记 纠错
103.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两控区”是指国家所划定()的范围。

  • A. 酸雨控制区
  • B. 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
  • C. 二氧化氮控制区
  • D. 氮氧化合物控制区
标记 纠错
104.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类功能区新建锅炉禁止新建以()为燃料的锅炉。

  • A. 汽油
  • B. 重油
  • C. 柴油
  • D. 渣油
标记 纠错
105.

湖泊与水库的简化时,可以将湖泊、水库简化为()。

  • A. 大湖(库)
  • B. 小湖(库)
  • C. 分层湖(库)
  • D. 小型湖泊
标记 纠错
106.

水质数学模式的选用主要考虑()、污染物的性质及水质分布状态、评价等级要求等方面。

  • A. 水体类型
  • B. 排污状况
  • C. 环境水文条件
  • D. 水力学特征
标记 纠错
107.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按年限规定了第一类污染物和第二类污染物()。

  • A.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 B. 部分行业最高允许排水量
  • C. 最高允许排放量
  • D. 部分行业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种类
标记 纠错
108.

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分析,应根据()进行。

  • A. 水文气候条件
  • B. 水文地质条件
  • C. 环境水文地质调查结果
  • D. 环境水污染物种类调查结果
标记 纠错
109.

预测的范围、时段、内容和方法均应根据评价工作等级、工程特征与环境特征,结合(),应以拟建项目对地下水水质、水位、水量动态变化的影响及由此而产生的主要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为重点。

  • A. 当地环境功能
  • B. 环保要求确定
  • C. 当地大气环境
  • D. 环境最高许可浓度值
标记 纠错
110.

I类建设项目预测因子的选取重点包括反映地下水循环特征和水质成因类型的()。

  • A. 常规项目
  • B. 超标项目
  • C. 污染物
  • D. 水文地质特征
标记 纠错
111.

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包括()。

  • A. 数学模型法
  • B. 类比预测法
  • C. 现场调研
  • D. 搜集资料
标记 纠错
112.

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三级评价可采用()。

  • A. 回归分析
  • B. 趋势外推
  • C. 时序分析
  • D. 类比预测法
标记 纠错
113.

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时采用数值法或解析法预测时,应先进行()。

  • A. 参数识别
  • B. 筛选参数
  • C. 评价因子
  • D. 模型验证
标记 纠错
114.

污染源概化包括()的概化。

  • A. 排放方向
  • B. 排放形式
  • C. 排放规律
  • D. 排放口确定
标记 纠错
115.

对于一级评价建设项目,地下水水量(水位)、水质预测所需用的含水层()等参数值应通过现场试验获取。

  • A. 渗透系数
  • B. 释水系数
  • C. 给水度
  • D. 弥散度
标记 纠错
116.

利用污水回灌、污水排放、有害废弃物(城市垃圾、工业废渣、核废料等)的堆放和地下处置,必须经过环境地质(),征得环境保护部门批准后方能施行。

  • A. 可行性论证
  • B. 环境影响评价
  • C. 环境影响分析
  • D. 环境水分析
标记 纠错
117.

在声环境影响评价中,进行四方面的分析,包括()。

  • A. 分析受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
  • B. 分析建设项目的噪声源和引起超标的主要噪声源或主要原因
  • C. 分析建设项目选址、选线、设备布局和设备选型的合理性
  • D. 分析建设项目设计中已有的噪声防治措施的适用性和防治效果
标记 纠错
118.

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做到文字简洁、()、结论清晰明确。

  • A. 图文并茂
  • B. 数据详实
  • C. 论点明确
  • D. 论据充分
标记 纠错
119.

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内容中,空气环境质量现状包括对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

  • A. 污染物排放
  • B. 控制现状
  • C. 污染物种类
  • D. 污染物数量
标记 纠错
120.

在开发区规划方案放在区域发展的层次上进行合理性分析上,突出开发区()的合理性。

  • A. 总体发展目标
  • B. 布局
  • C. 环境功能区划
  • D. 环境污染源分析
标记 纠错

答题卡(剩余 道题)

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多选题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00:00:00
暂停
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