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6月,毛泽东提出的“一边倒”的国策,实质上就是要在外交上与苏联结盟和在建国模式上效仿斯大林模式的行动宣言。这使各种“中国本位”、“西化”、“全盘西化”和“现代化”等抽象思潮最终都淡出历史舞台,“苏化”在实际行为和理论宣传上都取得了绝对优势。
——摘自沈宗武《斯大林模式对中国现代化道路选择的影响》
尽管新中国政治体制已经克服了斯大林模式的一些弊端,但中共与苏共在建党模式上的相似性,却使新中国政治制度悄悄地走上了斯大林模式的轨道。在组织原则上,民主集中制表现为权力向党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的集中,这与苏共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表现是一致的。在政党制度上,新中国的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尽管与苏联的一党制有所差别,但党内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和最高领袖的手中的事实,却是一致的。在政权结构上,中共拥有高于全国人大(包括解放初期的人民政协)和政法机关的权力。就如同苏共(联共)拥有高于最高苏维埃的权力一般,党掌握着国家的主要权力。在干部制度上,中国实行的任命制和实际存在的终身制更是典型的准斯大林模式。虽然新中国政治制度与苏联还有种种差别,但上述几点,乃是决定政治制度性质的最基本因素。
——摘自沈宗武《斯大林模式对中国现代化道路选择的影响》
改革开放为中国所带来的,超出了1978年几乎每一位政治家的预想。邓小平……成功地将改革开放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基石之一,并不可逆转的将中国带人世界经济中,与世界经济紧密结合在一起。从1978年至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由一个尚有4亿余人生活在温饱线下、与世隔绝的国家,变成了一个经济繁荣,有着活跃市场的强大经济体,并减少了当时世界近1/5的贫困人口。中国也在迈向工业化的道路上飞速前进,成为新的世界工厂。
摘自吴小未《改革开放的影响及意义》
回答:
(1)材料一中认为在“苏化”前,近代中国进行了哪些现代化的探索?各举一例。
(2)材料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论据何在?
(3)三则材料反映了近现代中国什么社会趋势?结果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