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历类研究生入学中医综合->考研《中医综合》点睛提分卷4

考研《中医综合》点睛提分卷4

卷面总分:177分 答题时间:240分钟 试卷题量:177题 练习次数:106次
单选题 (共117题,共117分)
1.

绞痛一般不见于

  • A. 头颅部
  • B. 心胸部
  • C. 腰腹部
  • D. 脘腹部
标记 纠错
2.

最早明确指出胁痛与肝胆病变相关的医籍是

  • A. 《难经》
  • B. 《伤寒杂病论》
  • C. 《景岳全书》
  • D. 以上都不是
标记 纠错
3.

从气虚血瘀立论、治疗中风偏瘫的医家是

  • A. 张景岳
  • B. 李中梓
  • C. 叶天士
  • D. 王清任
标记 纠错
4.

提出“诸躁狂越,皆属于火”的医著是

  • A. 《难经》
  • B. 《诸病源候论》
  • C. 《金匮要略》
  • D. 《内经》
标记 纠错
5.

下列何书最早指出噎膈的形成与精神有关

  • A. 《内经》
  • B. 《难经》
  • C. 《神农本草经》
  • D. 《伤寒论》
标记 纠错
6.

久痢顽固不愈,证见寒热错杂者,可服

  • A. 开噤散
  • B. 乌梅丸
  • C. 玉枢丹
  • D. 桃花汤
标记 纠错
7.

脾虚泄泻若脾阳虚衰,阴寒内盛,可用

  • A. 理中丸
  • B. 温脾汤
  • C. 真人养脏汤
  • D. 附子理中丸
标记 纠错
8.

既能润肺化痰止咳,又能杀虫灭虱的药物是

  • A. 榧子
  • B. 百部
  • C. 贯众
  • D. 鹤虱
标记 纠错
9.

行针的目的不包括

  • A. 激发经气
  • B. 防止晕针
  • C. 维持针感
  • D. 催气速行
标记 纠错
10.

以邪正斗争来判断疾病的发生与转归,下列哪一种说法欠妥

  • A. 正胜邪则不发病
  • B. 邪胜正则发病
  • C. 正虚邪实则病进
  • D. 正虚邪衰则病危
标记 纠错
11.

引经药如吴茱萸、藁本等适用于

  • A. 太阳头痛
  • B. 厥阴头痛
  • C. 阳明头痛
  • D. 少阳头痛
标记 纠错
12.

疾病的基本病理主要是指

  • A. 经络的功能失调
  • B. 脏腑的功能失调
  • C. 六淫病理变化
  • D. 阴阳失调
标记 纠错
13.

证见:咽喉燥痛,咳嗽气喘,痰中带血,手足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宜选用的方剂是

  • A. 清燥救肺汤
  • B. 百合固金汤
  • C. 麦门冬汤
  • D. 养阴清肺汤
标记 纠错
14.

中医病机学说的特点是

  • A. 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病机
  • B. 阴阳病机
  • C. 气血病机
  • D. 经络病机
标记 纠错
15.

经络的哪种病理变化可致“厥”

  • A. 经络气血偏盛偏衰
  • B. 经络气血逆乱
  • C. 经络气血运行不畅
  • D. 经络气血衰竭
标记 纠错
16.

中医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则是

  • A. 调整阴阳
  • B. 治病求本
  • C. 扶正祛邪
  • D. 标本缓急
标记 纠错
17.

形成脾阴失调的主要原因是

  • A. 脾失健运,气血化生无权
  • B. 脾失健运,水谷精微失水输布
  • C. 脾失健运,津液生成不足
  • D. 胃失和降,胃火灼津
标记 纠错
18.

治疗痰浊痹阻之胸痹,首选药物是

  • A. 半夏
  • B. 川贝母
  • C. 瓜萎
  • D. 天南星
标记 纠错
19.

津液的生成与输布,主要与下列哪一组脏腑的关系最密切

  • A. 脾、胃、肺
  • B. 肺、脾、肾
  • C. 肺、三焦、肝
  • D. 肺、肝、膀胱
标记 纠错
20.

病证的虚实变化,主要取决于

  • A. 气血的盛衰
  • B. 气机失调
  • C. 阴精阳气的盛衰
  • D. 正气与邪气之间的盛衰
标记 纠错
21.

下列哪种治法为从治法

  • A. 通因通用
  • B. 寒者热之
  • C. 用热远热
  • D. 补泻兼施
标记 纠错
22.

既治寒痰咳喘,又治痰阻经络之肢体关节疼痛,阴疽流注的药物是

  • A. 天南星
  • B. 白附子
  • C. 白芥子
  • D. 贝母
标记 纠错
23.

“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的确切病机是

  • A. 气不摄血
  • B. 气机逆乱
  • C. 血随气脱
  • D. 血随气升
标记 纠错
24.

下列哪一项不是痢疾的主要病理变化

  • A. 脾虚湿盛
  • B. 湿热壅滞肠中
  • C. 气血壅滞肠中
  • D. 肠道传导失司
标记 纠错
25.

心悸心血不足证的治法为

  • A. 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 B. 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 C. 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 D. 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标记 纠错
26.

病证寒热转化主要是由于

  • A. 失治
  • B. 误治
  • C. 护理不当
  • D. “从化”
标记 纠错
27.

证见:带下色白或淡黄,清稀无味,面色咣白,倦怠便溏,宜选用的方剂是

  • A. 归脾汤
  • B. 参苓白术散
  • C. 龙胆泻肝汤
  • D. 完带汤
标记 纠错
28.

中医学“治未病”的指导思想最早见于

  • A. 《内经》
  • B. 《难经》
  • C. 《中藏经》
  • D. 《伤寒杂病论》
标记 纠错
29.

病因与气血津液辨证的目的是

  • A. 辨别病因
  • B. 辨别邪正盛衰
  • C. 辨别病位
  • D. 辨别病因与病性
标记 纠错
30.

用苦寒泻火药治疗某些热病,热象反而加重,应该如何

  • A. 滋养阴液
  • B. 加重苦寒药量
  • C. 清利湿热
  • D. 改用热性药
标记 纠错
31.

关于气滞,下列哪一项叙述欠妥

  • A. 疼痛性质为胀痛
  • B. 部位固定不移,症状时轻时重
  • C. 痛胀常随嗳气、肠鸣、矢气后减轻
  • D. 脉象多弦
标记 纠错
32.

脾虚水肿者,首选药物是

  • A. 泽泻
  • B. 猪苓
  • C. 茯苓皮
  • D. 茯苓
标记 纠错
33.

“满而不痛者,此为痞”出自于

  • A. 《景岳全书》
  • B. 《内经》
  • C. 《伤寒论》
  • D. 《医学正传》
标记 纠错
34.

历史上第一部专门剖析方剂理论的专著是

  • A. 《黄帝内经》
  • B. 《医方考》
  • C. 《五十二病方》
  • D. 《伤寒明理论》
标记 纠错
35.

为了提高针灸促排卵的效果,针灸的治疗应在月经周期第几天开始

  • A. 5
  • B. 10
  • C. 2
  • D. 12
标记 纠错
36.

脾虚湿盛之食少泄泻,水肿腹胀,脚气肿满者,首选药物是

  • A. 猪苓
  • B. 木通
  • C. 石韦
  • D. 薏苡仁
标记 纠错
37.

鸡血藤的功效为

  • A. 祛瘀止痛,清心除烦
  • B. 破血祛瘀,行气止痛
  • C. 活血止痛,利胆退黄
  • D. 行血补血,舒筋活络
标记 纠错
38.

徐疾补泻法的补法操作为

  • A. 进针快,出针慢
  • B. 进针快,出针快
  • C. 进针慢,出针快
  • D. 进针慢,出针慢
标记 纠错
39.

可用于暑湿泄泻,利小便以实大便的药物是

  • A. 茵陈
  • B. 通草
  • C. 瞿麦
  • D. 车前子
标记 纠错
40.

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加减主要用于

  • A. 肝气郁结之郁证
  • B. 肝气犯胃之胃痛
  • C. 气滞血瘀之腹痛
  • D. 气滞血阻之积证
标记 纠错
41.

下列方剂的组成中不含桂枝的是

  • A. 肾气丸
  • B. 桃核承气汤
  • C. 乌梅丸
  • D. 苏子降气汤
标记 纠错
42.

治疗寒湿腰痛时,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灸

  • A. 膈俞
  • B. 肾俞
  • C. 大肠俞
  • D. 腰阳关
标记 纠错
43.

最早绘制我国彩色经络腧穴图的专著是

  • A. 《明堂孔穴针灸治要》
  • B. 《明堂人形图》
  • C.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 D. 《备急千金要方》
标记 纠错
44.

痰在胁下及皮里膜外,证见胸胁胀满疼痛、阴疽流注等,治疗此证的药物为

  • A. 橘络
  • B. 海藻
  • C. 白芥子
  • D. 丝瓜络
标记 纠错
45.

具有滋阴养血、益气温阳、复脉定悸作用的方剂是

  • A. 归脾汤
  • B. 八珍汤
  • C. 炙甘草汤
  • D. 补心丹
标记 纠错
46.

下列除哪一项外,均属于消法的范畴

  • A. 祛湿剂
  • B. 治燥剂
  • C. 祛痰剂
  • D. 理血剂
标记 纠错
47.

下列症状对胃痛和胁痛的鉴别诊断最具有价值的是

  • A. 疼痛的部位
  • B. 疼痛的性质
  • C. 疼痛的持续时间
  • D. 疼痛的兼症
标记 纠错
48.

藿香正气散的功用是

  • A. 健脾益气,温化水湿
  • B.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 C. 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 D. 清热化湿,理气和中
标记 纠错
49.

不是原穴的腧穴是

  • A. 合谷
  • B. 太冲
  • C. 阳池
  • D. 阳谷
标记 纠错
50.

治疗痰湿中阻型眩晕的处方是

  • A. 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
  • B. 鸠尾、大椎、腰奇、间使、丰隆
  • C. 风池、百会、中脘、阴陵泉、内关、丰隆
  • D. 大椎、水沟、风府、内关、丰隆
标记 纠错
51.

鼓胀实证一般均配合使用的治法是

  • A. 运脾利湿
  • B. 疏肝运脾
  • C. 行气利水
  • D. 活血化瘀
标记 纠错
52.

阳水辨证属湿热壅盛者,其治疗最佳选方是

  • A. 己椒苈黄丸
  • B. 木防己汤
  • C. 舟车丸
  • D. 疏凿饮子
标记 纠错
53.

证见:咽喉燥痛,手足心热,咳痰带血,舌红少苔,脉细数,宜选用的方剂是

  • A. 麦门冬汤
  • B. 大补阴丸
  • C. 养阴清肺汤
  • D. 百合固金汤
标记 纠错
54.

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文献是

  • A. 《灵枢》
  • B. 《难经》
  • C. 《素问》
  • D. 《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
标记 纠错
55.

犀角地黄汤既可清热解毒,又可

  • A. 养血滋阴
  • B. 凉血止血
  • C. 凉血清热
  • D. 凉血散瘀
标记 纠错
56.

搏证的行痹针灸治疗,除选主穴外,还应加

  • A. 大椎、曲池
  • B. 腩俞、血海
  • C. 足三里、阴陵泉
  • D. 关元、肾俞
标记 纠错
57.

根据脘腹各部位的划分,上腹部剑突下称为

  • A. 心下
  • B. 胃脘
  • C. 大腹
  • D. 脐腹
标记 纠错
58.

温经汤主治的病机是

  • A. 冲任虚损,血虚带下
  • B. 产后血虚,寒客胞宫
  • C. 冲任虚损,阴血不宁
  • D. 冲任虚寒,瘀血阻滞
标记 纠错
59.

虚里按之弹手,洪大而搏,或绝而不应者为

  • A. 宗气内虚
  • B. 宗气外泄
  • C. 中气不守
  • D. 心气衰绝
标记 纠错
60.

八纲辨寒热是指

  • A. 辨病位的深浅
  • B. 辨正气的强弱
  • C. 辨阴阳的盛衰
  • D. 辨恶寒发热的有无
标记 纠错
61.

下列除哪一项外,均是真人养脏汤的组成

  • A. 赤芍、薏苡仁、桂枝
  • B. 当归、人参、白术
  • C. 白芍、肉桂
  • D. 木香、诃子、粟壳
标记 纠错
62.

通乳的经验穴为

  • A. 至阴
  • B. 少冲
  • C. 中冲
  • D. 少泽
标记 纠错
63.

百会、头维、风池、内关、血海、膈俞可用于治疗

  • A. 肝阳上亢型头痛
  • B. 气血不足型头痛
  • C. 血瘀阻络型头痛
  • D. 风邪袭络型头痛
标记 纠错
64.

下列关于表证与里证区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表证脉多浮,里证脉多沉
  • B. 表证病程较短,里证病程较长
  • C. 表证以恶寒为主,里证以发热为主
  • D. 表证舌象变化不显,里证舌象多有变化
标记 纠错
65.

证见:胃脘疼痛,或有热感,口黏而苦,口干而不欲饮,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滑数,应辨证为

  • A. 湿热中阻证
  • B. 瘀血停胃证
  • C. 脾胃虚寒证
  • D. 肝气犯胃证
标记 纠错
66.

“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之语,是对下列哪一项的最好说明

  • A. 虚实转化
  • B. 虚实错杂
  • C. 真虚假实
  • D. 虚实真假
标记 纠错
67.

患者咳嗽,痰多色白,胸膈胀满,恶心,呕吐,头眩心悸,苔白润,脉滑,宜选用的方剂是

  • A. 清气化痰丸
  • B. 二陈汤
  • C. 小青龙汤
  • D. 苓桂术甘汤
标记 纠错
68.

首先建立“癫狂痴呆”专论,对痴呆进行专门论述的著作是

  • A. 《金匮要略》
  • B. 《千金要方》
  • C. 《丹溪心法》
  • D. 《景岳全书》
标记 纠错
69.

虚证疼痛的特点为

  • A. 疼痛得温则减
  • B. 轻按即痛
  • C. 轻按不痛,重按方痛
  • D. 按之痛减
标记 纠错
70.

对表证的认识,下列哪一项欠妥

  • A. 新起之病必是表证
  • B. 表证为外邪侵袭所致
  • C. 表证的病位较浅
  • D. 久病多数已无表证
标记 纠错
71.

具有甘淡渗泄、利水渗湿、兼能泄热功效的药物是

  • A. 茯苓
  • B. 车前子
  • C. 木通
  • D. 泽泻
标记 纠错
72.

肌肤厥冷而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脉微欲绝者为

  • A. 阳虚
  • B. 亡阳
  • C. 阴虚
  • D. 亡阴
标记 纠错
73.

真寒假热的病机是

  • A. 阴盛阳虚
  • B. 阴盛格阳
  • C. 阳气暴脱
  • D. 阴阳俱衰
标记 纠错
74.

下列生物碱中,碱性最强的是

  • A. 麻黄碱
  • B. 东莨菪碱
  • C. 莨菪碱
  • D. 小檗碱
标记 纠错
75.

白前和前胡皆有的功效是

  • A. 宣散风热
  • B. 祛痰利咽
  • C. 发散风寒
  • D. 祛痰降气
标记 纠错
76.

“胃痛”这一病名,在唐宋以前的中医文献中最常与何病混淆

  • A. 心痛
  • B. 胃痞
  • C. 胁痛
  • D. 胆胀
标记 纠错
77.

即可活血祛疲,又可润肠通便的药物是

  • A. 桃仁
  • B. 杏仁
  • C. 柏子仁
  • D. 苏子
标记 纠错
78.

脾虚湿滞型黄疽的治法是

  • A. 温中化湿,健脾和胃
  • B. 调和肝脾,理气助运
  • C. 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
  • D. 健脾养血,利湿退黄
标记 纠错
79.

桑白皮可治疗的病证是

  • A. 肺热咳喘,痰多壅盛
  • B. 风寒咳喘,呼吸困难
  • C. 寒饮咳喘,胸痛背寒
  • D. 燥热伤肺,痰少难咯
标记 纠错
80.

下列哪一项不是散剂的特点

  • A. 制作简单
  • B. 迅速发挥药效
  • C. 吸收较快
  • D. 携带方便
标记 纠错
81.

针刺印堂时宜选

  • A. 指切进针法
  • B. 夹持进针法
  • C. 提捏进针法
  • D. 舒张进针法
标记 纠错
82.

针刺大巨时宜选

  • A. 指切进针法
  • B. 夹持进针法
  • C. 提捏进针法
  • D. 舒张进针法
标记 纠错
83.

形成阴阳两虚的病机是

  • A. 阴阳偏盛
  • B. 阴阳偏衰
  • C. 阴阳互损
  • D. 阴阳格拒
标记 纠错
84.

形成寒热真假的病机是

  • A. 阴阳偏盛
  • B. 阴阳偏衰
  • C. 阴阳互损
  • D. 阴阳格拒
标记 纠错
85.

甘草的入药部位是

  • A.
  • B. 全草
  • C.
  • D. 花粉
标记 纠错
86.

蒲黄的入药部位是

  • A.
  • B. 全草
  • C.
  • D. 花粉
标记 纠错
87.

黄疸消退后的肝脾不调证,宜选

  • A. 茵陈四苓散
  • B. 归芍六君子汤
  • C. 鳖甲煎汤
  • D. 黄芪建中汤
标记 纠错
88.

黄疸消退后的气滞血瘀证,宜选

  • A. 茵陈四苓散
  • B. 归芍六君子汤
  • C. 鳖甲煎汤
  • D. 黄芪建中汤
标记 纠错
89.

隔姜灸可用于治疗

  • A. 风寒痹痛
  • B. 肿疡初起
  • C. 阳瘘早泄
  • D. 便秘
标记 纠错
90.

隔附子饼灸可用于治疗

  • A. 风寒痹痛
  • B. 肿疡初起
  • C. 阳瘘早泄
  • D. 便秘
标记 纠错
91.

痰浊上扰可见

  • A. 眩晕昏冒
  • B. 胸闷心悸
  • C. 恶心呕吐
  • D. 瘰疬痰核
标记 纠错
92.

痰阻经络可见

  • A. 眩晕昏冒
  • B. 胸闷心悸
  • C. 恶心呕吐
  • D. 瘰疬痰核
标记 纠错
93.

肝气犯胃型胃痛宜选方剂是

  • A. 柴胡疏肝散加减
  • B. 清中汤加减
  • C. 四君子汤
  • D. 保和丸
标记 纠错
94.

湿热中阻型胃痛宜选方剂是

  • A. 柴胡疏肝散加减
  • B. 清中汤加减
  • C. 四君子汤
  • D. 保和丸
标记 纠错
95.

肾虚泄泻,若跻腹冷痛,可用

  • A. 理中丸
  • B. 温脾汤
  • C. 真人养脏汤
  • D. 附子理中丸
标记 纠错
96.

紫雪丹的功效是

  • A. 清热开窍,豁痰解毒
  • B. 清热开窍,熄风止痉
  • C. 清热开窍,化浊解毒
  • D. 清热解毒,凉血泻火
标记 纠错
97.

安宫牛黄丸的功效是

  • A. 清热开窍,豁痰解毒
  • B. 清热开窍,熄风止痉
  • C. 清热开窍,化浊解毒
  • D. 清热解毒,凉血泻火
标记 纠错
98.

痞满痰湿中阻证的代表方是

  • A. 枳实消痞丸加减
  • B. 木香顺气丸加减
  • C. 泻心汤合连朴饮加减
  • D. 二陈汤合平胃散加减
标记 纠错
99.

痞满湿热阻胃证的代表方是

  • A. 枳实消痞丸加减
  • B. 木香顺气丸加减
  • C. 泻心汤合连朴饮加减
  • D. 二陈汤合平胃散加减
标记 纠错
100.

导赤散与犀角地黄汤共有的药物是

  • A. 生地
  • B. 川芎
  • C. 木通
  • D. 白芍
标记 纠错
101.

四物汤中有而生化汤中没有的药物是

  • A. 生地
  • B. 川芎
  • C. 木通
  • D. 白芍
标记 纠错
102.

湿邪留滞经脉之间则

  • A. 胸闷咳嗽
  • B. 胺腹胀满,口黏口甜
  • C. 腹胀便溏,小便不利
  • D. 肌肤不仁,关节疼痛重着
标记 纠错
103.

湿犯上焦则

  • A. 胸闷咳嗽
  • B. 胺腹胀满,口黏口甜
  • C. 腹胀便溏,小便不利
  • D. 肌肤不仁,关节疼痛重着
标记 纠错
104.

苏子具有的功效是

  • A. 降气平喘
  • B. 宣肺平喘
  • C. 清肺平喘
  • D. 敛肺平喘
标记 纠错
105.

白果具有的功效是

  • A. 降气平喘
  • B. 宣肺平喘
  • C. 清肺平喘
  • D. 敛肺平喘
标记 纠错
106.

疮疡阳证为

  • A. 高肿灼手,根盘紧束
  • B. 按之固定,坚硬而热不甚
  • C. 按之肿硬而不热,根盘平塌漫肿
  • D. 按之陷而不起
标记 纠错
107.

疮疡已成脓为

  • A. 高肿灼手,根盘紧束
  • B. 按之固定,坚硬而热不甚
  • C. 按之肿硬而不热,根盘平塌漫肿
  • D. 按之陷而不起
标记 纠错
108.

肝络失养证胁痛的代表方是

  • A. 柴胡疏肝散
  • B. 龙胆泻肝汤
  • C. 血府逐瘀汤
  • D. 一贯煎
标记 纠错
109.

瘀血阻络证胁痛的代表方是

  • A. 柴胡疏肝散
  • B. 龙胆泻肝汤
  • C. 血府逐瘀汤
  • D. 一贯煎
标记 纠错
110.

泄泻肾阳虚衰证的治法是

  • A. 益气健脾,化湿止泻
  • B. 散寒化湿
  • C. 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 D. 消食导滞
标记 纠错
111.

泄泻食滞肠胃证的治法是

  • A. 益气健脾,化湿止泻
  • B. 散寒化湿
  • C. 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 D. 消食导滞
标记 纠错
112.

性味苦平的药物是

  • A. 使君子
  • B. 柿蒂
  • C. 滑石
  • D. 代赭石
标记 纠错
113.

性味苦寒的药物是

  • A. 使君子
  • B. 柿蒂
  • C. 滑石
  • D. 代赭石
标记 纠错
114.

气胀则

  • A. 腹部膨满,叩之作空声
  • B. 腹部胀满,按之如囊裹水
  • C. 腹中有块,按之坚硬,疼痛不移
  • D. 腹有结块,按之起伏聚散,往来不定,或按之形如筋状;久按转移不定
标记 纠错
115.

虫积则

  • A. 腹部膨满,叩之作空声
  • B. 腹部胀满,按之如囊裹水
  • C. 腹中有块,按之坚硬,疼痛不移
  • D. 腹有结块,按之起伏聚散,往来不定,或按之形如筋状;久按转移不定
标记 纠错
116.

中风中脏腑脱证的治法是

  • A. 养血祛风通络
  • B. 滋养肝肾,潜阳熄风
  • C. 熄风清火,豁痰开窍
  • D. 回阳救阴,益气固脱
标记 纠错
117.

中经络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证的治法是

  • A. 养血祛风通络
  • B. 滋养肝肾,潜阳熄风
  • C. 熄风清火,豁痰开窍
  • D. 回阳救阴,益气固脱
标记 纠错
多选题 (共60题,共60分)
118.

脏躁的临床特点是

  • A. 多见于青中年女性
  • B. 间歇发作,不发时可如常人
  • C. 发病与精神因素有关
  • D. 感受外邪易加重
标记 纠错
119.

热淋在临床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

  • A. 八正散
  • B. 小柴胡汤
  • C. 黄连解毒汤
  • D. 五味消毒饮
标记 纠错
120.

与郁证中的梅核气相比较,虚火喉痹的特点有

  • A. 多见于青中年男性
  • B. 多有咽干咽痒
  • C. 咽部症状与情绪有关
  • D. 感受外邪易加重
标记 纠错
121.

《内经》记载的水肿有

  • A. 风水
  • B. 石水
  • C. 皮水
  • D. 涌水
标记 纠错
122.

中风的辨证应辨

  • A. 中经络和中脏腑
  • B. 正虚和邪实
  • C. 闭证和脱证
  • D. 重证和危证
标记 纠错
123.

本有发热恶寒,若恶寒自罢,不恶寒而反恶热,烦咳、尿赤、苔黄,证属

  • A. 表邪入里
  • B. 表里同病
  • C. 寒证化热
  • D. 真寒假热
标记 纠错
124.

引起血证的病因有

  • A. 感受外邪
  • B. 情志过极
  • C. 饮食不节
  • D. 劳欲体虚
标记 纠错
125.

心经的起止是

  • A. 起于心中
  • B. 起于心系
  • C. 止于小肠
  • D. 止于小指桡侧端(少冲穴)
标记 纠错
126.

下列药物的适应证叙述正确的有

  • A. 白茅根用于血热妄行的尿血
  • B. 血余炭用于便血崩漏有振滞者
  • C. 艾叶用于虚寒性崩漏下血
  • D. 地榆用于虚寒性便血
标记 纠错
127.

治疗癃闭肝郁气滞证可选用

  • A. 八正散
  • B. 沉香散
  • C. 代抵当汤
  • D. 六磨汤
标记 纠错
128.

风邪的致病性质有

  • A. 风性轻扬开泄
  • B. 风性善行而数变
  • C. 风性主动
  • D. 风为百病之长
标记 纠错
129.

心气虚的临床特点是

  • A. 心悸
  • B. 气短
  • C. 劳则尤甚
  • D. 神疲体倦
标记 纠错
130.

督脉为阳脉之海是因为

  • A. 手三阳与足三阳经均会于督脉大椎穴
  • B. 阳维脉与督脉会于风府
  • C. 渗诸阳
  • D. 督脉阳气偏盛
标记 纠错
131.

下列哪些措施对肿瘤预后有重要意义

  • A. 早期发现
  • B. 注意休息
  • C. 调畅情志
  • D. 早期诊断
标记 纠错
132.

属于寒邪的有

  • A. 低温
  • B. 饮食生冷
  • C. 易化热的寒毒
  • D. 环境冷
标记 纠错
133.

湿邪阻遏气机可引起

  • A. 痰湿阻肺
  • B. 湿热蕴脾
  • C. 寒湿困脾
  • D. 湿聚胞宫
标记 纠错
134.

奇经的生理功能有

  • A. 统率十二经
  • B. 联络十二经
  • C. 调节十二经
  • D. 加强奇恒之腑的联系
标记 纠错
135.

经与络比较,经的特点是

  • A. 经少
  • B. 络多
  • C. 经深
  • D. 络浅
标记 纠错
136.

罐的吸附方法中,属于火吸法的是

  • A. 滴酒法
  • B. 闪火法
  • C. 闪罐法
  • D. 贴棉法
标记 纠错
137.

经络运行气血的作用须具备

  • A. 经脉通利
  • B. 经气充沛
  • C. 元气充沛
  • D. 血液充盈
标记 纠错
138.

直接与头部有联系的经脉是

  • A. 手阳明经
  • B. 足厥阴经
  • C. 手太阳经
  • D. 足阳明经
标记 纠错
139.

亡阳证候的辨证要点是

  • A. 肢冷、气微
  • B. 苔白润,脉微欲绝
  • C. 肢温,汗味咸
  • D. 不渴或渴喜热饮
标记 纠错
140.

《诸病源候论》中认为,小便不通是由于热在

  • A. 三焦
  • B. 膀胱
  • C.
  • D.
标记 纠错
141.

肝郁气滞证之胁痛特点是

  • A. 走窜不定
  • B. 人夜尤甚
  • C. 胁肋胀痛
  • D. 引及胸背肩臂
标记 纠错
142.

表邪不解、内传入里是由于

  • A. 正气不足
  • B. 邪气过盛
  • C. 失治误治
  • D. 护理不当
标记 纠错
143.

使气机障碍的因素有

  • A. 寒邪
  • B. 湿邪
  • C. 痰饮
  • D. 情志不遂
标记 纠错
144.

与眩晕病的发生有关的是

  • A. 外感风邪
  • B. 忧思恼怒
  • C. 饥饱失宜
  • D. 劳倦过度
标记 纠错
145.

下列属于艾条灸的是

  • A. 非化脓灸
  • B. 雷火针灸
  • C. 温针灸
  • D. 回旋灸
标记 纠错
146.

形成寒证的原因有

  • A. 感受寒邪,阳气受遏
  • B. 久病耗伤,阳气虚衰
  • C. 过服生冷,阴寒内盛
  • D. 阳盛格阴,四肢厥冷
标记 纠错
147.

下列哪些是辨证中所说的“毒”

  • A. 疫疠之气
  • B. 有毒性作用的特殊病因
  • C. 邪盛病重之证
  • D. 具有发热的病证
标记 纠错
148.

下列病证不宜用三棱针法的有

  • A. 高热
  • B. 痔疮
  • C. 贫血
  • D. 血管瘤
标记 纠错
149.

引起实证的病因病机是

  • A. 外邪侵入人体
  • B. 痰饮内停
  • C. 瘀血凝聚
  • D. 气滞郁闭
标记 纠错
150.

痰停于胃,可见

  • A. 呕吐恶心
  • B. 胃脘痞闷
  • C. 苔腻
  • D. 脉弦
标记 纠错
151.

下列属于峻下逐水药的是

  • A. 牵牛子
  • B. 巴豆
  • C. 甘遂
  • D. 京大戟
标记 纠错
152.

大黄可用于治疗

  • A. 积滞便秘
  • B. 血热吐衄
  • C. 热毒疮疡
  • D. 瘀血证
标记 纠错
153.

下列哪些是癃闭的病理因素

  • A. 热毒
  • B. 风湿
  • C. 气滞
  • D. 疲疲
标记 纠错
154.

水肿的形成主要与下列哪些脏腑有关

  • A.
  • B.
  • C.
  • D.
标记 纠错
155.

遗精的病因主要是

  • A. 劳心太过
  • B. 饮食不节
  • C. 大惊卒恐
  • D. 欲念不遂
标记 纠错
156.

气不摄血与血热妄行的辨证要点是

  • A. 病程的长短
  • B. 病证的虚实
  • C. 血的淡薄与红稠
  • D. 舌质的淡白与红绛
标记 纠错
157.

伤寒证是指

  • A. 表寒证
  • B. 寒邪客肺证
  • C. 寒邪束表证
  • D. 太阳表实证
标记 纠错
158.

瘀胆型肝炎的临床特征为

  • A. 胆固醇明显增高
  • B. 黄疽持续时间长
  • C. 常有皮肤瘙痒
  • D. 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
标记 纠错
159.

郁证虚证辨证分型有下列几型

  • A. 肝气郁结
  • B. 痰气郁结
  • C. 忧郁伤神
  • D. 心脾两虚
标记 纠错
160.

痔疮出血,血色鲜红,宜选

  • A. 白茅根
  • B. 灶心土
  • C. 槐花
  • D. 地榆
标记 纠错
161.

芦荟的主治病证是

  • A. 热结便秘
  • B. 臌胀水肿
  • C. 烦躁惊痫
  • D. 小儿疳积
标记 纠错
162.

巴豆的功效是

  • A. 峻下攻积
  • B. 逐水退肿
  • C. 清热解毒
  • D. 祛痰利咽
标记 纠错
163.

下列哪些病理变化是导致内风证的基础

  • A. 热盛
  • B. 阳亢
  • C. 血虚
  • D. 阴虚
标记 纠错
164.

泻下药根据其作用强弱的不同,可分为

  • A. 攻下药
  • B. 利湿药
  • C. 泻火药
  • D. 润下药
标记 纠错
165.

阳痿命门火衰者,治法宜用

  • A. 温肾壮阳
  • B. 滋阴养血
  • C. 滋阴降火
  • D. 血肉有情
标记 纠错
166.

大黄的功效是

  • A. 泻下攻积
  • B. 清热泻火
  • C. 凉血解毒
  • D. 行气破滞
标记 纠错
167.

芒硝的功效是

  • A. 泻下攻积
  • B. 泻下逐水
  • C. 润燥软坚
  • D. 润肺止咳
标记 纠错
168.

绛舌所主的病证是

  • A. 热入营分证
  • B. 热入血分证
  • C. 阴虚火旺证
  • D. 肝郁气滞证
标记 纠错
169.

具有润肠通便作用的药物是

  • A. 栀子
  • B. 决明子
  • C. 火麻仁
  • D. 郁李仁
标记 纠错
170.

胃脘痛应注意

  • A. 忌暴饮暴食
  • B. 不宜食油腻食物
  • C. 尽量避免浓茶、咖啡、辛辣食品
  • D. 慎用水杨酸、激素类药物
标记 纠错
171.

在古代,中风被称作

  • A. 卒中
  • B. 大厥
  • C. 脑风
  • D. 仆击
标记 纠错
172.

拔罐的作用有

  • A. 行气活血
  • B. 补气安神
  • C. 消肿止痛
  • D. 祛风散寒
标记 纠错
173.

消渴病日久,则易发生

  • A. 阳损及阴
  • B. 阴损及阳
  • C. 热盛阴亡
  • D. 阴阳俱虚
标记 纠错
174.

皮内针的施术部位多选用

  • A. 背俞穴
  • B. 四肢穴
  • C. 关节附近
  • D. 耳穴
标记 纠错
175.

中风脱证的临床表现有

  • A. 神志昏愦无知
  • B. 目合口开
  • C. 四肢松软
  • D. 手撒肢冷汗出
标记 纠错
176.

肾虚水泛证的表现为

  • A. 咳喘,心悸,肢肿
  • B. 失眠,健忘,痴呆
  • C. 舌淡胖,苔白滑
  • D. 腰膝酸冷,气短
标记 纠错
177.

拔罐法一般适用于

  • A. 风寒湿痹
  • B. 呕吐泄泻
  • C. 咳喘
  • D. 中风偏枯
标记 纠错

答题卡(剩余 道题)

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多选题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00:00:00
暂停
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