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学生进行学习需要的培养
学习需要的培养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考虑:
(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需要
学习动机作为引起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完成的重要条件,并由此影响学习效果。学习动机影响学习效果是因为它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在学习中能专心一致,具有深厚持久的学习热情,遇到困难时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低。学习积极性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如果学习效果好,主体在学习中所付出的努力与所取得的收获成正比例,主体的学习动机就会得到强化,不良的学习效果,使学习的努力得不到相应的收获,从而削弱学习需要,降低学习积极性,导致更差的学习效果,最终形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要想使学习上的恶性循环转变成良性循环,关键在于:首先,改变学生的成败体验,使他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其次,改善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弥补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欠缺。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需要
①直接发生途径,即因原有学习需要不断得到满足而直接产生新的更稳定更分化的学习需要;利用直接发生途径,主要应考虑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
②间接转化途径,即新的学习需要由原来满足某种需要的手段或工具转化而来。
怎样培养学生积极悦纳自己的态度?
当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而感到疑难的情境是( )。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辅导的任务和策略是什么?
动机具有三种功能:一是( )功能;二是( )功能;三是强化功能。
简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阐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的基本内容,谈谈其对学生品德教育的启示。
发散思维有三种基本特性:( )、灵活性或变通性、( )。
简述不良品德矫正的心理策略。
观察是一种受思维影响的、有意识的、主动的和系统的知觉过程,也称为( ),它包含有理解、思考的成分,是有意知觉的高级形式。
某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反应敏捷、兴趣容易转移、情绪发生快而多变、善于交际等特点。据此可以初步判定该生的气质类型属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