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进行合理复习,防止遗忘。
复习是巩固所学知识最基本的方法,为了促进知识的保持,避免知识的遗忘,必须注意合理地组织复习。进行合理复习,要做到以下几点:
(1)复习时机要得当
把握复习的正确时机主要是指以下几个方面:
①及时复习。由于遗忘的发展开始很快,所以要想提高巩固复习的效果,必须在遗忘还没有发生以前及时进行,这样才能节省学习时间。为此,在教学上必须遵守“及时复习”的原则。
②间隔复习。由于遗忘存在着“先快后慢”的趋势,因此在教学上还必须遵守“间隔复习”的原则。
③循环复习。复习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中应用,用所学知识为社会服务。因此,教学上也应该遵守“循环复习”的原则,对于所学的重要的基本的材料应经常进行复习,做到“温故而知新”。
(2)复习的方法要合理
合理的复习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
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对所学教材的复习,从时间分配上来说,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分散复习(每次时间短,次数多),一种是集中复习(每次时间长,次数少)。研究表明,这两种复习方式效果不同,一般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因为分散复习可以降低疲劳感,可以减少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进行分散复习,不要等到考前集中复习。
②阅读与尝试背诵相结合。一般背诵材料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一遍又一遍地单纯重复阅读,一种是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研究表明,这两种复习方式效果不同,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优于单纯的重复阅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教育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边阅读边背诵,将阅读与背诵交替进行。
③综合使用整体复习与部分复习。整体复习指每次复习整篇材料;部分复习指把材料分成几个部分进行复习;综合使用整体复习与部分复习,即先进行整体复习,而后把材料分成几个部分,进行部分复习。研究表明,这三种复习方式效果不同,一般综合复习效果最好。当然,整体复习、部分复习和综合复习的选用也应考虑材料的特点,全面照顾到影响记忆效果的各种因素。如果材料是彼此没有意义联系的,采用部分复习法无疑是合理的;如果材料是彼此具有联系的,则必须根据不同情况具体安排:材料比较简短,可以采用整体复习法;材料比较复杂、冗长,则宜采取综合复习法。
(3)复习次数要适宜
有关研究一致表明,教材的保持或遗忘与复习的次数密切相关。一般说来,复习次数越多,识记和保持的效果越好;反之,则遗忘发生越快。据此,心理学家肯定了“过度学习”的必要性。所谓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但是,过度学习并不意味着复习次数越多越好。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超过150%后,效果并不递增,很可能引起厌倦、疲劳等而成为无效劳动。所以,并非复习次数总是越多越好。
总之,促进保持和防止遗忘,必须注意从学习时机、学习方法、学习程度等方面来综合考虑。
怎样培养学生积极悦纳自己的态度?
当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而感到疑难的情境是( )。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辅导的任务和策略是什么?
动机具有三种功能:一是( )功能;二是( )功能;三是强化功能。
简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阐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的基本内容,谈谈其对学生品德教育的启示。
发散思维有三种基本特性:( )、灵活性或变通性、( )。
简述不良品德矫正的心理策略。
观察是一种受思维影响的、有意识的、主动的和系统的知觉过程,也称为( ),它包含有理解、思考的成分,是有意知觉的高级形式。
某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反应敏捷、兴趣容易转移、情绪发生快而多变、善于交际等特点。据此可以初步判定该生的气质类型属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