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教师资格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阅读《苏州园林》教学实录(节选),完成第16题。师:苏州园林

阅读《苏州园林》教学实录(节选),完成第16题。

师: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请问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加以说明的?

生1: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四个角度进行说明。

生2:还有角落、门窗、彩绘等。

生3:从整体和局部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师:不错,同学们回答得很准确。下面请大家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学生齐读)

师:如果为第二自然段划分层次,可以怎样划分?

生1:可划分为三层,第一句为第一层,最后一个句子为第三层,中间为第二层。

生2:我也分三层,但我认为第一层应为第一、二句,最后两句是第三层,中间剩下的句子为第二层。

生3:我认为分两层最好,就在“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句后划开,前后各为一层。

生4:我觉得还是分成三层好,第一句为第一层,最后两个句子为第三层,中间为第二层。

师:大家的发言都有道理,相对而言,我更赞同第三位同学的意见。下面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生1: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生2: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生3:总括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

师:要求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所以第二位同学的发言欠妥。但这句话很重要,这个句子揭示苏州园林的共同点.是全文的中心句。

问题:

以上是一位初中语文教师有关《苏州园林》一课的教学实录节选,指出其中的问题并提出修改建议。(20分)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本题解析:

从教学实录看.这堂课的课堂对话是没有什么实效的。高效的课堂对话应该是:师生充分互动,课堂生动活泼;教师组织恰当,学生活动高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充分交流、真正共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多方位、最优化地积累知识、训练方法、增长能力。而这堂课的对话基本停留在“教师问”“学生答”的简单层面上.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第一步中,教师由“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请问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加以说明的”这个问题引发课堂对话.契入点正确。这时,教师应让学生浏览课文,从对文本的解读中归纳出较完善的结论:或让学生之间相互展开讨论,即通过学生之间的对话。达到相互影响、启发、补充和提高的目的。同时,学生回答完以后,教师以“不错.同学们回答得很准确”一句泛性评价作小结.也欠准确。究竟是这几个学生的答案综合起来“很准确”,还是每个学生的回答都“很准确”?教师的表达没有落实到点上去,让人听了反倒迷惑,这样的师生对话当然是没有质量的。

(2)第二步中,教师由“下面请大家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发起,齐读的安排是恰当的,但对齐读没有提出明确的思维性要求.学生虽然有了与课本对话的形式.却没有与课本对话的具体性思维活动,这样的读是无效性阅读。学生齐读结束后.教师也没有对学生的读作出必要的评价和点拨,而是直接提出“如果为第二自然段划分层次.可以怎样划分”的问题。任务安排太生硬,这时候学生的解答活动当然就显得很虚化。而且,由于教师所提问题笼统化,所以四位发言的学生也都只针对“怎样划分”作出非常简单的结果性回答。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划分,教师没有要求他们,也不具体阐述。四位学生的回答有分歧,这是引导学生互相对话的一个很好时机,教师应该安排学生分组讨论,说说这种划分的理由,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比较、概括的能力。可惜,这位教师忽视了这个极有价值的对话点。对学生的各种划分结果,教师只用“大家的发言都不错,相对而言,我更赞同第三位同学的意见”作结,为什么“不错”?为什么“更赞同第三位同学的意见”?学生自然仍是云里雾里的。

(3)第三步中,要求“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任务提出后,也应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先揣读一下文段,再归纳、概括。虽然发言学生的回答还比较令人满意,但一个班级学生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发言学生可能只代表了一部分理解和概括能力强一点的学生,而其他较大部分理解和概括能力弱一些的学生,就可能只是听听而已,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没能很好地对话.收获自然是被动而低效的。

纵观这个实录片段,课堂对话只由“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评”构成。缺乏学生研读、探究、讨论、评价、提问、写作等以学生为主体性的活动,更缺乏学生与生活、与自身的联系和碰撞性活动。课堂对话形式单一,活动简单,没有建构起立体性、互动式的课堂对话体系来。

更新时间:2021-10-03 16:45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阅读关于“严重的水土流失”的图文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内容标准“认识区域”中的“环境与发展”

要求:“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材料二某版本教课书中关于“严重的水土流失”的有关内容。

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真题试卷

严重的水土流失

从图6.31可以看出,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这与我们通常所说的一望无际、平坦宽阔的高原景象大不相同。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就是这里长期的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这里的自然植被遭到破坏,疏松的黄土在缺少植被保护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特别是每遇暴雨,泥沙俱下,水土流失尤为严重。造成这里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图6.32)。

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真题试卷

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图6.33),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难。

要求: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

(2)设计本课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牛活动等、并说明设计理由。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材料:

下面是张老师在七年级“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一课中的教学片段。

师:请读“亚洲地形图”(PPT显示),思考回答:亚洲的地形特征是什么

生1:……(茫然,回答不出来)

生2:青藏高原最高

师:亚洲有哪些地形区亚洲之最有哪些

(没有学生举手,教师指图讲解)

师:亚洲的主要地形区有: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最高大的高原青藏高原,还有亚洲最大的西伯利亚平原……

师:亚洲的主要河流有哪些它们的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没有学生举手)

问题:

(1)分析张老师采用谈话法进行教学效果欠佳的原因。

(2)上述教学片段所涉及的知识哪些属于地理感性知识哪些属于地理理性知识

(3)简述地理理性知识的教学步骤,并选择材料中的一个知识点进行说明。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材料:

下面是宋老师在八年级“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选择”一课中的结课片段。

师:学完了“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现在老师布置一个重要任务(PPT展示)“元旦到来要外出旅游,请你为全家拟定一个出行计划”。

生:好!

师:计划应该包括哪些项目呢

生:……

师:很好!包括目的地、交通方式、交通线路、时间安排(包括出行时间、航班、车次)、自驾与否、路费预算等。

师:告诉同学们几个“贴士”:

第一,设计自驾游的同学,请学会看地图或者路牌上的标识了解路况。

高速公路的标识:“GX”或“GXX”……如“G5”是京昆高速公路,“G56”是杭瑞高速公路(杭州到瑞丽);国道(G×××)、省道(S×××)、县道(××××)、乡道(Y×××)和专用公路(Z×××)。

第二,告诉大家一个出行的“神器”。(教师点开某旅游网站,屏幕上显示机票、酒店、火车票等信息,并讲解……

师:请同学们写出出游计划。期待大家作品。下课!问题:

(1)结合材料概括宋老师结课设计的优点。

(2)说明材料中课后作业的功能,再分别对课前预习作业和课上作业的功能进行简要说明。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材料一下图为多瑙河流域局部示意图。

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真题试卷

材料二据史料记载,甲区域有洪水发生,且一年四季均会发生水灾,乙区域内种植业发达,有“粮仓”美誉之称,是世界小麦主要产区之一。

问题:

(1)分析甲区域洪水灾害频发的原因。

(2)简述乙区域发展小麦种植业的有利条件。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绘制中国疆域轮廓示意图(要求:绘制中国疆域轮廓、在图内绘制长江、黄河干流,标注名称和图名),并简要说明运用该图指导学生学习四大地理区域分布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意义。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简述《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评价建议”中“评价学生参与探究性活动过程的表现”.应重点评价哪些方面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为推动现代海洋产业发展,浙江省着力建设功能多样的海岛,如港口物流岛、海洋生态旅游岛、海洋科技岛等。下图为浙江省部分区域分布图,读图完成问题。

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真题试卷

与丙岛相比,甲岛更适宜发展的主导产业是( )。

  • A.珊瑚加工业
  • B.生态旅游业
  • C.水产养殖业
  • D.港口物流业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图为某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真题试卷

该地区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商品谷物农业
  • B.混合农业
  • C.乳畜业
  • D.大牧场放牧业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图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管理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真题试卷

智慧城市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影响是()。

①加快资源消耗

②缓解老龄化问题

③减少城市拥堵

④提升服务功能

  •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图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管理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真题试卷

地理信息系统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主要作用是()。

  • A.分析与管理空间信息
  • B.动态跟踪交通信息
  • C.储存网络信息
  • D.获取实时通讯信息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