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请根据所给出的课程内容和相应的活动建议,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
请根据所给出的课程内容和相应的活动建议,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要求:运用情境式教学方法,对此部分课程内容做一个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分为五个步骤(情境导入激兴趣→精心设问启思维→自主学习→情境体验→巩固提升强能力)来进行。(26分)
环节一:情境导入(5分)
教师播放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的新闻。
思考:“三鹿奶粉事件”用惨重的损失告诉我们什么
归纳:“三鹿奶粉事件”用惨重的损失告诉我们,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是责任,人一旦缺少责任感,真善美将离我们远去,代之而来的假恶丑将使我们的生命得不到保证,社会将难以维系,人类将面I临生存的挑战。
(过渡句)每个社会角色都有自己的责任,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环节二:新课教学(21分)
一、什么是责任(5分)
播放动画:少年踢球砸坏别人家玻璃,应该谁来赔
教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少年该赔钱给店主吗
(2)该少年的爸爸应该为孩子支付赔款吗
(3)你赞成该孩子爸爸的决定吗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总结(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基础上,适当归纳和点评):对于前两个问题,同学们一致认为:少年应该赔钱给店主。因为他已经是中学生了,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少年的爸爸也应该为孩子支付赔款,因为他是监护人,为孩子支付赔款是父亲的责任。
对于第三个问题,同学们有赞成、反对两派意见。
教师:赞同家长的做法,家长的用意是在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要求孩子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过渡句)请大家回忆自己的成长过程,想一想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认识到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随着年龄的增长,你是否感到自己的责任也在逐渐增大呢
小结: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范围的扩大,责任的增多,我们懂得了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那么,究竟什么是责任呢
教师:请同学们分组合作,探究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哪些事情是应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应该做的,并填写在表格中。
学生自主讨论并全班交流,得出责任包括两层含义:
(1)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
(2)责任是一个人不应该做的某些事情。
二、责任的来源(5分)
教师: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这种承诺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责任的来源:对他人的承诺;分配的任务;上级的任命;职业的要求;法律规定;传统习俗;公民身份;道德原则等。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责任的来源.请补充下面的表格:责任来自哪里
教师点评学生的发言并归纳:
教师:从以上关于责任的来源的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许多责任来源于多个方面。
请同学们再列举其他人的责任来源,如教师、军人等。
总结:我们在社会中生活,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而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一种特定的责任。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
三、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责任(5分)
小活动:角色扮演
准备五张小纸片,写下自己所扮演的五个角色,如“学生”“子女”“朋友”“邻居”“姐妹(兄弟)”“乘客”等。
(1)组内交流,每个角色分别要承担什么责任
(2)把自己最想放弃的角色扔到小组中间,并说出放弃的理由。依次扔掉第二、第三个角色,说出扔掉这些角色时的感受。
(3)说说自己最珍惜的角色及其理由。
在活动中思考下列问题:
(1)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扮演的角色是否相同,承担的责任有无变化 为什么
(2)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因角色的变化,其承担的责任有无变化
总结: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一种责任。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期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不同角色的行为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环节三:巩固提高(3分)
学生讨论: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今天的中学生应该承担哪些责任呢
我们每个同学都要有负责任的心态,成为负责任的社会公民。
环节四:课堂总结(3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责任的含义、来源;明白了责任源于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并表现在方方面面;懂得了不同角色的不同行为,都会造成一定后果,每一个角色都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阅读下列材料内容,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写出教学内容的教学难点及理由(9分),并设计突破这一难题的教学策略。(17分)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统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下面是某校高二年级一道学业水平考试的模拟试题及答案要点。
人类离不开海洋,离不开资源丰富的家园,随着人们对海洋资源的肆意开发和狂捕滥捞,近海渔业资源急剧衰竭。浙江象山21名渔老大通过电子邮件和漂流瓶,向联合国和21个滨海国家元首呼吁每年在鱼类产卵和繁殖的高峰季节禁止捕鱼,并向世界渔民发出“蓝色保护志愿者”行动倡议。渔老大的呼吁和倡议,折射出政治、经济、哲学等多方面问题。结合上述材料,以“从渔老大的呼吁看……”为题,分别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的角度拟一个课题.并说明理由。
【答案要点】
(1)从渔老大的呼吁看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特点。在近海渔业资源急剧衰竭的背景下,需要国家规定相应的禁渔期以增加渔业资源的发展量。
(2)从渔老大的呼吁看,国家必须增加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国家应制定渔业生产法规,以规范渔民与捕捞行为。
(3)从渔老大的呼吁看,必须正确处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如果在鱼类产卵和繁殖高峰期捕鱼,势必影响今后的渔业生产。(其他答案,可根据是否与题目具有相关性以及所运用知识的合理性酌情给分)
问题:请根据新课程倡导的评价理念对上述试题及答案作简要评述。(20分)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是《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这一教学内容的教学实录片段:
问题:结合该市发展的实际,谈谈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20分)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问题:运用新课程理念,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问题: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政府是怎样通过财政支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12分)
人是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要求尊重每个人的人格和尊严。下面属于民法中人身权的是( )。
①用益物权②名誉权③隐私权④生命健康权
我国合同法规定的承担的合同违约责任方式是( )。
①继续履行②支付违约金③赔偿损失④返还财产
法律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法律的主要内容(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处处闪烁着辩证法思想的光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所蕴含的哲学道理依次是( )。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辩证的否定是“扬弃”,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④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看问题要一分为二
求真务实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彼时的“真”不能代替此时的“真”,彼时的“实”不能代替此时的“实”。这段话强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