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某老师的一段回忆:
一年级时,她时常一个人呆坐在教室的一角,不跟别的孩子交流和玩耍。
三年级时,她还是经常一个人坐在那里,怯生生地看着周遭。
后来几年,她喜欢独自到图书馆读书,极少跟同学来往。
许多年后的一天,她出现在教室门口,小声对我说:“老师,您记得我吗?”我说:“当然记得,真高兴再看见你。”
“小学时您教过我,我今天是有事找您,朋友说可以绝对信任您。”
“我会尽量帮助你,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问。
接下来几个月,我们经常见面,听她说童年的事情,说到激动处,她会尖叫,痛哭,听到她悲惨的童年记忆,我忍不住泪流满面。
我说:“对不起!真是对不起!我当时不知道,一点也不知道。”
大约六岁时,她就开始被酗酒的继父不断地谩骂、殴打、凌辱。可是学校的老师,都没有人注意到。
上了大学后,她再也压制不住了,常常自残。辅导员老师坚持要她接受治疗,但毫无起色。后来,她找到我跟她一起面对治疗的过程。
十年里,她不断跟我讲述她的痛苦经历,为此我读了很多有关书籍。
十年后,她恢复了很多,我也进步了很多。现在,我会从隐而不显的线索中去发现学生面临的问题,并且想办法帮助他们。
我知道,没有人是完美的,可是,国家与家庭托付给我的孩子,我应该好好地去照顾他们,同样的错误如果再犯,实在是不应该的。
问题:
从教师观的角度,你从材料中获得了哪些启示?(14分)
教师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只有自己成长才能有效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材料中,这位老师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来提供帮助,同时也促成了自己的进步。作为教师,必须要善于学习,不断学习,才能实现对学生全面的、最大程度上的帮助。 累积专业知识,成为学科专家。需要累积丰富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指导学生克服出现的心理状况。
要有教师职业责任感。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其技能,还应该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材料中,老师在学生表现出交往不足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心理问题。后来,经过和学生交谈,能够对学生提供帮助,并意识到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
所以:
(1)这位教师的回忆体现了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观实现了教师角色和行为的转变。教师角色方面,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行为方面,更强调教师的反思。
(2)现代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使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职业责任,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要拥有一颗爱心.更要关注未成年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教师对学生的爱,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感化,为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材料中教师在学生表现出交往不足时,并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心理问题,在与学生进行深入交谈之后,能够对学生提供帮助,这告诫教师应该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和谐健康发展。面对这种状况,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重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教师必须随时帮助学生,开展心育,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指导,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控制,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3)在对待自我上,教师应注重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材料中的教师通过阅读相关书籍不断学习,促进自己的进步,实现对学生全面的、最大程度上的帮助,才能更好照顾学生,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素质教育的教师观,即新课改背景下现代教师角色的转变。
技巧点拨
从解题思路上来讲,首先,明确新课改背景下现代教师的角色内涵。具体来说,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人格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要做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要做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终身学习者和反思的实践者。其次,仔细阅读题中所给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反映素质教育的教师观相关观点的语句,然后分析这些语句所表达的观点内涵。从答题方法上讲,首先,回答材料中教师的行为体现了什么,或反映了什么。如,“现代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其次,阐述素质教育的教师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不必写出所有观点,只需写出关键的、与题干相关的观点。如,“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职业责任,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要拥有一颗爱心,更要关注未成年学生的内心世界。”再次,结合具体材料分析阐述素质教育的教师观。如,“材料中教师在学生表现出交往不足时,并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心理问题,在与学生进行深入交谈之后,能够对学生提供帮助,这告诫教师应该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从近三年的考查情况以及大纲要求来看,此部分题型题量稳定,但是难度有增大的趋势,选择题选项设置迷惑性增强,材料分析题中的材料字数增加。因此考生要对相关理论理解透彻,尤其是对素质教育的内涵、“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容及运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等常考知识点要加强复习。除此之外要加强练习,对相关知识能够熟练应用。
请根据下列材料设计一个中班的活动方案,要求写出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
筷子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孩子们每天都能看到大人们用筷子吃饭。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幼儿园一般在中班开始让幼儿学习使用筷子吃饭。观察发现,中班的幼儿,大部分会使用筷子,有少数不会使用筷子,在会使用筷子的幼儿中,也有很多姿势是不对的。
某幼儿园老师发现幼儿要在不断提醒下才会去喝水,所以老师和幼儿一起开展了“多喝水,身体棒”的活动。通过情境表演“小猴为什么生病”强调喝水的重要,通过开展“茶水店”游戏使幼儿在游戏中爱上喝水,生活区中教师引导幼儿喝水后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做标识。一段时间过后,老师欣喜地发现,幼儿能主动去喝水了。
请结合“生活化和一日活动整体性原则”分析教师的做法。
东东因打了人,没有拿到小红花,而其他小朋友都拿到了。当天妈妈来接他时,他不肯回家,非要拿到小红花才肯回家。经过说理,他明白了道理。从第二天起,他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每天都要问老师:“我今天表现好吗?”一天,老师说他有进步,给他一朵小红花,他高兴极了。
请用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特点的相关理论对材料进行分析。
请结合实际分析我国家园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幼儿园班级管理中教师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是角色游戏最核心的要素,它统率着其他结构要素。
()、围合、模式和构建表征等建构技能的出现标志着幼儿建构活动的发展。
3—6岁儿童使用的主要句型是()。
小龙在打扫卫生的时候打碎了一盘玻璃杯,小涛在偷吃东西的时候打碎了一个玻璃杯。处于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会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