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视频,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题目:《遭鄙视的提问》
视频描述:寒寒6岁,非常喜欢问问题,然而每次提问,都被老师否定了。有一次,老师在给大家读古诗《春晓》时,她不明白,就问老师:“老师,‘春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这位老师不以为然地说:“你怎么这么笨?‘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寒寒又问:“为什么是‘春天的早晨’呢?”老师没回答,只是环视一下全班同学,问:“大家都明白了吗?”小朋友们毫不犹豫地答道:“明白了!”于是,老师说:“寒寒,你真笨。”从此以后,寒寒就很少提问了。
问题:
(1)请根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蕴涵的思想观念,分析说明上述材料中教师的表现会产生什么危害?
(2)教师应该怎样对待这样的事情?
【答案要点】
(1)教师应具备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关系爱护全体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在这一材料中,教师对幼儿没有足够的尊重,没有平等对待全体学生甚至侮辱寒寒说他“笨”,这会严重伤害幼儿的自尊,甚至容易让幼儿产生不安全感,产生自卑感。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和核心,要求老师诲人不倦,因材施教。教师对寒寒的提问并未耐心解答,这样的做法会挫伤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束缚儿童的思维等。
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言语规范,材料中老师骂寒寒“笨”,言语不规范,不利于在学生心目中形成良好教师的形象,同时会误导幼儿也产生相应的言语不规范的行为,对幼儿的消极影响不可忽视,容易影响良好师生关系的发展。
综上,材料中老师的行为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应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关系爱护幼儿,耐心解答,做一位称职的教育者。
(2)如果教师上课时有幼儿喜欢提问,首先,教师应该感到高兴,这说明幼儿正在充满活力地、积极地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应该本着激发幼儿主动性,以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为基础,对幼儿动脑思考、爱问问题的表现在态度和行为上给予肯定。
其次,教师应以幼儿提出的问题激活全班幼儿的思考和讨论,共同寻求合理的结论,这样,全体幼儿的积极性都得到了发挥,学习效果必定会提高。
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简述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中的独特功能。
与传统课程相比,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目标有哪些方面的转变?
刘老师教学《第一场雪》时,运用各种方式激励学生,学生在质疑中提出的问题有价值她就说:“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学生朗读表现出色,她就赞赏道说:“读得真好!老师仿佛置身雪景中,心中无比轻松愉悦。”大家齐读得好,她便说:“老师也被感染了,想美美地读一读。”学生读得不够好时,她首先肯定“读得不错”,然后提出希望:“若能将‘嗬’读得不仅能表现出惊讶,还能表现出赞叹的意思来,那就更棒了!”
问题:
(1)评析刘老师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
(2)谈谈“新课改”倡导的评价理念。
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简述学校产生的基本条件。
简述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
简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
简述遗传素质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简述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