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某幼儿园小班张老师的教学片段:
(张老师的铃鼓响起来了,孩子们回到座位上)
师:我们都是机器人。
幼:一不许动,二不许笑,三不许露出大门牙。
师:小朋友们,我们先来看看电视上播放的是什么
(老师按下播放键,电视里出现了新华书店的宣传片)
师:小朋友们去过这个地方吗
幼:去过。
师:这是什么地方呀
幼:新华书店。
师:你们真棒,你们看新华书店有许多许多的书,是不是这些书都是分门别类放在一起的,咱们一起来看看哪些种类呢
(老师指着“教育类”这块牌子问幼儿是哪个区,大多数孩子都不识字,都没有反应。)
师:你们可能不然是这些字,那我们让咋们班的“识字大王”江江来帮帮我们,你们说好不好
幼:好!
(江江站起来念出字后,老师放弃了与孩子一起探索书的种类,自己看着电视屏幕一类接着一类给孩子认真讲解,教孩子认字,孩子们在下面念着,听着。)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儿童观的角度,评析张老师的教育行为。
张老师的教育行为,违背了科学的儿童观,具体表述如下: (1)孩子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因此,教师需要相信孩子,给与孩子期望,多表扬孩子、鼓励孩子。而题干中的张老师一开始上课的“三不许”以及在面对孩子不识字、没有反应的情况下,直接放弃与孩子一起探索书的种类的做法都是不对的,会导致孩子不自信,不愿意参与活动。
(2)孩子个体之间是存在巨大差异的。因此,教师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孩子、悦纳错误、多包容。但是张老师面对很多孩子不认识生字时,直接请“识字大王” 江江来认读,随后结束了探索活动,都体现教师没有注意不同孩子发展的差异性,没有做到因材施教,也没有包容幼儿的不足。
(3)孩子的成 长需要人文的关怀,因此,教师的教育过程中要把孩子当成孩子,爱护尊重孩子,善于倾听孩子的意见。但题干中张老师一开始就让小班的孩子“三不许”,这严重 违背孩子的天性,没有把孩子当成孩子看。另外,对于孩子的识字问题,没有积极主动鼓励孩子学习,而是采用放弃活动以及孩子跟读的方式都没有尊重、爱护孩 子。
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简述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中的独特功能。
与传统课程相比,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目标有哪些方面的转变?
刘老师教学《第一场雪》时,运用各种方式激励学生,学生在质疑中提出的问题有价值她就说:“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学生朗读表现出色,她就赞赏道说:“读得真好!老师仿佛置身雪景中,心中无比轻松愉悦。”大家齐读得好,她便说:“老师也被感染了,想美美地读一读。”学生读得不够好时,她首先肯定“读得不错”,然后提出希望:“若能将‘嗬’读得不仅能表现出惊讶,还能表现出赞叹的意思来,那就更棒了!”
问题:
(1)评析刘老师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
(2)谈谈“新课改”倡导的评价理念。
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简述学校产生的基本条件。
简述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
简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
简述遗传素质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简述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