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博览群书总还是要的,读书人喜欢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但仔细想想,在人身上真正起作用的,一定是真正读懂、读通、读化了的那几部书。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本。不少于800字。
请依然相信
我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读故事性很强的书。读书的时候,总能真切地感受到主人公的喜怒哀乐。然而读《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这本书,却让我仿佛感受了人的整整一生。
牧羊少年圣地亚哥过着四处放牧、无忧无虑的生活。他总是在一座废弃的古老教堂过夜,教堂里有一棵巨大的无花果树。有一次,他连续两次在树下做了同一个梦,梦见埃及的金字塔下有一批属于自己的宝藏。经过撒冷王的启示,他坚信自己只要到达金字塔,就能够找到宝藏。
少年舍弃了自己习惯的生活,前往埃及金字塔。经过一番辛苦奔波,他到达一个码头,却在那里被骗走了所有的钱。同时,他还闻知另一个噩耗:宝藏所在的金字塔比自己想象的要远得多。少年踌躇了,他开始怀疑自己的梦想是否能够实现。他开始在一个水晶店打工,决定攒够回乡买羊的钱之后,就继续过回曾经的生活。
一年后,他攒够了钱,可在这段时间里,他目睹了水晶店老板梦想去麦加朝圣,却一生都被生意困住手脚的生活。从面前这个人的一生中,他越来越感受到梦想的呼唤。终于,少年决定重新出发。他在沙漠里经历了恐怖的风沙、战乱,甚至几乎丧命,然而他再也没有动摇过自己的信念。
少年终于来到了金字塔下,他在选定的地方不断挖掘却一无所获。这时,一群劫匪劫持了他。了解了他的意图之后,劫匪头子嘲笑他不该愚蠢到去相信梦里说的事,并告诉他:“两年前,我在这里也重复做了同一个梦。我的梦告诉我。我必须到远方一座倒塌的教堂去,那里的无花果树下有一个牧羊人在睡觉,无花果树根下就是我的宝藏,可是我才不会愚蠢到横越整个沙漠,只为了一个重复做过的梦。”
少年的努力没有白费,他回到自己的家乡,在教堂的无花果树下找到了自己的宝藏。
这本书是一个寻找宝藏的故事,同时也是一个关于人们生存深厚尺度的寓言。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和牧羊少年一样。我们过着自己习惯的生活,就像少年曾经习惯于四方游牧一样。我们也和他一样,曾经相信自己的梦想,甚至曾经真诚地追寻过自己的梦想。然而不同的是,牧羊少年始终相信自己的梦,并坚持到了最后。而我们大多数人经历了各种大大小小的困难之后,就开始怀疑自己的梦想,这怀疑的苗头就像癌细胞一般,迅速传遍了我们的全身,于是,绝大多数人或早或晚在追寻梦想的不同阶段止步了。此后的日子里,我们所能做的就只是沉湎于平凡的生活,只能偶尔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缅怀曾经的梦想,咀嚼轻易放弃梦想的失落感。
每个人的寻梦之旅都以运气开始,最终又以命运的考验结束。而这过程中,相信就是最强大的动力。这使我不禁又想起了一部叫做《当幸福来敲门》的电影。影片中,父亲告诉儿子:“别让别人告诉你你成不了才,即使是我也不行。如果你有梦想,就要去捍卫它。那些一事无成的人想告诉你你也成不了大器。如果你有理想的话,就要去努力实现!”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请依然相信、笃信并坚信自己的追求。
如果说一本书哪怕能给人以生活智慧上的一点启示就是好书,那么这本书无疑可以称得上一部“人生指南”。它告诉我们有关爱情与友谊、幸福与痛苦、梦想与现实等人生的终极意义。
兰兰是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一天她拿起纸和笔画画,画之前她自言自语地说:“我想画小猫咪。”她先画了猫头、猫耳朵,然后画了条线说:“这是草地。”她在上面画了小草和小花,接着又画了一只兔子,边画边说:“哎呀,不像不像,像什么呢像小火车。”这时她又突然说:“小猫还没嘴呢!也没画胡子。”于是又画了起来。
问题:
(1)兰兰的画画行为,说明了幼儿想象的什么特点为什么
(2)简述如何培养幼儿的有意想象。
中班的幼儿开始学习使用筷子。李老师发现幼儿对如何使用筷子很感兴趣,经常问有关筷子的问题。李老师就让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不同材质、颜色,长短、粗细的筷子,并与幼儿一起探索筷子的玩法。李老师按幼儿的想法把多种筷子投放到不同区域:生活区的幼儿玩筷子夹珠子的游戏;数学区的幼儿玩配对的游戏;音乐区的幼儿把筷子当作鼓槌、指挥棒来演奏乐曲;建构区的幼儿用筷子搭建楼房;美术区的幼儿把筷子当作画笔。幼儿玩得不亦乐乎。
问题:
(1)结合材料分析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有效策略。
(2)列举三种生活中常见的适宜投放到区域活动中的结构材料。
举例说明教师应如何对待幼儿间的冲突。
下面不属于幼儿记忆特点的表述是( )。
幼儿园教师晨间接待幼儿入园工作的重点是( )。
视触协调出现的主要标志是( )。
下列不适宜作为幼儿早操后活动场地的是( )。
幼儿每天睡眠应保证11~12小时,其中,午睡一般()左右。
以下不属于根据认知发展进行的游戏分类的是( )。
下列结束角色游戏的方式不适当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