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们的天性是自由的,但我们却会因为一些僵硬的知识的束缚而失去自由。
十二岁那年春天,我在田野上发现了一株很瘦弱的小根树苗,便将它挖回来栽在菜园里。它一天一天地长大了,两年后就蹿成一米多高。春天来临,它的树干是亮灿灿的紫铜色。它长得结实而漂亮。再过两年,它就能挂果——我想。然而,两年后,它并没有如我所期盼的那样。我的小桃树再也没有长高,而且还显出奄奄一息的样子。记得那时我很难过。
后来我终于找到了原因:我的老祖母借它为瓜架,在它的根下种了丝瓜,那些刁钻的丝瓜藤就沿着它的树干攀缘而上,并像锁链那样一道道地把树干箍扎起来,对它千缠百绕。我把它们全扯掉了。第二年,桃树又生机勃勃地成长起来。那年,春寒料峭,它开花了。夏天,桃子成熟了,十分可爱。
如果我们也像这株桃树一样,被藤蔓所缠绕,我们就会失去生命的光彩。
一位从事诗歌研究的朋友曾介绍过两首台湾小孩写的诗。其中一首诗说一个无拘无束的小孩光着脚丫在地板上跑起来,留下的脚印就像游动的鱼。妈妈来了,却用拖把将这些“鱼”一网打尽。这首诗简直妙极了。我想,它们只能出自未被僵硬的知识束缚的心灵。
(节选自曹文轩《不可缠绕的心灵》)
[问题1][简答题]
结合全文,说说“生命的光彩”的含义。
[问题2][简答题]
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问题3][简答题]
“妈妈来了,却用拖把将这些‘鱼’一网打尽。”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生命的光彩指天性自由、健康发展,是富有生机和创造力的自然状态。
2、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作者认为藤蔓束缚了桃树的自由生长,而人为的诸多僵硬而野蛮的束缚同样是对生命的极大摧残,表达了对束缚的不满和批驳,以及对生命自由的渴望和热爱。
3文中“妈妈”将儿童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鱼”抹杀了,而这类成人眼中合乎常识的行为恰恰会掐灭创造的种子,束缚自由的天性。
请根据下列材料设计一个中班的活动方案,要求写出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
筷子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孩子们每天都能看到大人们用筷子吃饭。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幼儿园一般在中班开始让幼儿学习使用筷子吃饭。观察发现,中班的幼儿,大部分会使用筷子,有少数不会使用筷子,在会使用筷子的幼儿中,也有很多姿势是不对的。
某幼儿园老师发现幼儿要在不断提醒下才会去喝水,所以老师和幼儿一起开展了“多喝水,身体棒”的活动。通过情境表演“小猴为什么生病”强调喝水的重要,通过开展“茶水店”游戏使幼儿在游戏中爱上喝水,生活区中教师引导幼儿喝水后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做标识。一段时间过后,老师欣喜地发现,幼儿能主动去喝水了。
请结合“生活化和一日活动整体性原则”分析教师的做法。
东东因打了人,没有拿到小红花,而其他小朋友都拿到了。当天妈妈来接他时,他不肯回家,非要拿到小红花才肯回家。经过说理,他明白了道理。从第二天起,他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每天都要问老师:“我今天表现好吗?”一天,老师说他有进步,给他一朵小红花,他高兴极了。
请用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特点的相关理论对材料进行分析。
请结合实际分析我国家园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幼儿园班级管理中教师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是角色游戏最核心的要素,它统率着其他结构要素。
()、围合、模式和构建表征等建构技能的出现标志着幼儿建构活动的发展。
3—6岁儿童使用的主要句型是()。
小龙在打扫卫生的时候打碎了一盘玻璃杯,小涛在偷吃东西的时候打碎了一个玻璃杯。处于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会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