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就是要用“爱”的浪花推动青少年前进的风帆,用“善”的乳汁润滑青少年生命前进的车轮用“美”的春雨沐浴青少年飞翔的双翼,用“真”的阳光照耀青少年生命成长的大道。美好的使命自然使德育成为最有魅力的教育。我们要让青少年明白生命是美丽的,是神圣的,是伟大的,应该享受生命,体悟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命,珍惜生命,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并且要努力提升生命的价值。我们要让青少年懂得在内心世界打下亮丽的底色的意义,引导他们过精神生活,去追求真善美。去追求自己生命价值的最佳体现。根据上述材料: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写一篇1000字以上的文章。
德育工作之我见
加强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规范教育,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根本问题。常言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忽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可取的。据一份调查资料显示,有近50%的青少年犯罪是因为在其童年时代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而这一群体又都处在犯罪的危险边缘,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因此.我们必须明确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需要。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该如何做好德育教育工作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来做一、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以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去塑造自身的人格。当然这里我所说的“人格”。指的是一个人作为某种权利和义务的主体,在道德上应当具备的人品和资格。这就是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质.决定教师的人格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指出:“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作榜样教育学生。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则告诉我们:“任何章程和任何纲领.任何人为的管理机构,无论他们设想得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事业的作用。”一句话,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光明;要想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要想在学生心中牢固地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师必定要有崇高的师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让我们用诚实正直和坦荡无私的面貌,让学生体验到人的美好心灵,用宽宏的心地和磊落的胸怀。促使学生养成高尚的人格。二、要与学生做朋友作为教师,我们要用真爱去关心学生。诚然,教师也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但不应拿学生作为发泄的对象。学生的确存在“好”与“差”的差异,教师应因材施教,对“好学生”关爱备至,而对“差学生”更应加倍的关爱与呵护。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只是我们没有发现、重视。如果我们能经常表扬他们的优点,他一定会非常高兴,进而会建立自信;反之,他会因沮丧而越来越自卑。老师要用爱心,用师德的魅力,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让学生都能“亲其师,信其道”。三、要正确对待学生的过错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正确对待学生的过错是很有必要的。学生经常犯点小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未成年人的心理又是非常脆弱的,一旦没有纠正他们的过错。也许就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对待他们的过错,首先应该寻找原因。学生产生过错行为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去诊断问题,综合地分析各种因素在学生身上的发展过程其次是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信心。有过错行为的学生由于常常受到教师的批评、指责.同学们的取笑、歧视,其心理总是比较敏感的,对教师和周围的同学也存有戒心。要消除这些有过错行为的学生的恐惧心理和敌对情绪,应设法给予他们自信,谅解他们的过错.相信他能改正过来,从根本上改变同他们的关系。如果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对老师不抱有信任感.那么无论你怎么做,也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这项细水长流的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反复性的特点。教师认识到这一点,就能放宽自己,满怀热情,培养和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稳定和强化良好的行为习惯。最后是自我评价。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找出自己的优缺点,给那些对自己缺乏自觉控制力的学生以及性格过于冲动的学生以适当的机会,让他们能静下心来思考自已的行为,使他们分清是非善恶,意识自己过错的性质、危害,克服方法。教师要创造一种坦率诚实的气氛.让学生认真地直述自己的看法。其实除了以上所说的几个方面以外,还不能排除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家庭.要做好这项工作,还要委婉地请家长改正自身的有关问题,劝导他们在对待孩子的做法、想法上做深刻的自我反省,以便能配合做好孩子的培养教育工作。当然,社会德育也是不能忽视的重大因素之一,只有采用“三结合德育网络”的共同作用下才能把我们的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做好德育教育二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对他们倾注一片爱心,才能保证对他们教育转化的成功。相信我们的真诚和正确有序的引导,必然会在不久的将来获得更大的突破。
阅读下面的问题,按要求回答问题。
岳桦
第一次去长白山,是1995年的夏天。也是从那时起,才知道岳桦是一种树的名字。那是一种只在长白山上才有的树。
那时的长白山,还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旅游开发,所以并没有什么所谓的“景点”,许多人去长白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去看天池。我们大概也是那个样子,所以一爬上汽车,人们的心和飞旋的汽车轮就达成高度的默契,一路盘旋而上,直奔峰顶。尽管一路上的好花、好树、好景色层出不穷,似乎都与我们无关。过后,当我重新翻阅那天的记忆时,除太阳未出时的美人松剪影和最后的那泓天池水还算清晰,中间大部分片段都是些红绿交错、模模糊糊的虚影,如一张张焦距没有对准的照片。
只有那些岳桦树对于我来说,却是一个意外,也是一个惊奇。
接近山顶时,我无意中将疲惫的目光从嘈杂的人群转向车外,突然,我感觉到,有什么我不知道的事情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那些树,纷纷地沿着山体将身躯匍匐下去,并在斜上方把树梢吃力地翘起。在透明的、微微颤抖的空气里,我仿佛看到一种神秘的力量或意志,正加到这些树的躯干之上,使这些倔强的生命在挣扎中发出了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
这些树的名字,就叫做岳桦。
本来,树与树并立于一处时应该叫做林或森林,但许许多多的岳桦树并存一处时,我们却无法以“林”这个象形字来定义这个集体。因为它们并不是站立,而是匍匐,像一些藏在掩体下准备冲锋或被火力压制于某一高地之下的士兵那样,集体卧伏于长白山靠近天池的北坡。如果非给它们一个词不可的话,或许叫做“阵”或“阵营”更合适一些。那么,构成这个巨大阵营的,到底是怎样的一支队伍?它们到底肩负着怎样的使命?
我不知道白桦和岳桦在血缘上有什么联系,不知道它们到底是不是同一种植物,但我坚信,它们彼此是迥然不同的,就算当初它们的生命基因都来自同一棵白桦树上的同一颗种子。
白桦树生在山下,与溪水、红枫相伴,过着养尊处优、风流浪漫的日子,风来起舞,雨来婆娑,春天一顶翠绿的冠,秋日满头金色的发,享尽人间的艳羡,占尽色彩的风流,如幸运的富家子弟,如万人追捧的明星。而岳桦却命里注定难逃绝境,放眼身前身后的路,回首一生的境遇,却是道不尽的苍茫、苍凉与沧桑。
有人断言:“性格决定命运。”暂不说这句话用于人是否准确,但用到树上,肯定是不准确的,实在讲,应该是命运决定了性格。岳桦,之所以看起来倔强而壮烈,正是由于它们所处的环境的残酷。
想当初,所有的桦都是长白森林里白衣白马的少年,峰项谷底任由驰骋。后来,那场声势浩大的火山喷发,将所有的树逼下峰顶,就在向下奔逃的过程中,命运伸出了它无形的脚,一部分桦便应声跌倒。一个跟头跌下去,就掉入了时间的陷阱,再爬起来,一切都不似从前。前边已经是郁郁葱葱的一片,每一种树都沿着山坡占据了自己的有利地形,没有了空间,没有了去路;而后面,却是火山爆发后留下的遍地疮痍与废墟,以及高海拔的寒冷,但那里却有着绝地求生的巨大空间,尽管那里有风,有雪,有雷电,有滚烫的岩石和冰冷的水,最后,它们还是选择了调头向上。
一旦选择了返身向上.桦就变成了岳桦.而今.不管我们把怎样的情感与心愿给予岳桦.岳桦也不可能变成那些明快而轻松的白桦了,如同山下的白桦永远也不能够站到它们这个高度一样,它们再也不可能回到最初的平凡与平淡。因为从白桦到岳桦,作为一种树已经完成了对树本身或者对森林的超越,它们的生命已经发生了某种质变。而今,与山中的那些树相比,它们看起来却更像一场风;与那些各种形态的物质存在相比,岳桦更像一种抽象的精神。
(有删节)
问题:
(1)第二段中,作者在描写长白山之行时插入了一段事后的回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作者坚信岳桦与白桦是迥然不同的,他的主要理由是什么?请根据文意作简要概括。
某日上午,没有完成数学作业的张津津被黄老师叫到讲桌前,然后黄老师向全班下达任务:“每个人去打十棍,谁打得不狠就打谁”。结果,全班有36名学生,除了另外3个没有做完作业的学生外,其余32名学生全部动了手,共打了张津津320棍,黄老师也亲自动手打了两棍。挨打后,张津津疼痛难忍,还被要求坐着听课,直到放学。回家时,她走到家门口就瘫倒了。张母送她就医时发现其臀部大面积红肿,部分已经成了紫红色。几天后,张津津仍只能趴在病床上。张母说,女儿现在每天晚上只能趴着睡觉。“不趴着不中啊,屁股疼。晚上稍微碰着一点,都疼得喊‘妈啊,我屁股疼’。”
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分析材料中教师行为存在的问题。
下列成语出处依次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呆若木鸡 道路以目 积毁销骨 钩心斗角 请君人瓮
23.我国的教育基本法是( )
李老师平时对于学生特别关心,每个同学有困难她都尽量帮助,李老师班里的学生成绩归显比其他班高。这说明在教师的人格中( )对教学有显著影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哪个学派的思想( )
2.对下面的软件说法不正确的是( )
冬爷爷的胡子
冬爷爷的胡子:亮晶晶,硬邦邦。
挂在哪儿树枝、屋檐、山崖……
风娃娃,很喜欢冬爷爷的胡子,吹呀吹,荡呀荡,吹得胡子响叮当!
响叮当,叮当响,掉下一根粗又长,送给爷爷当拐杖……
请根据上述短文,设计中班活动,要求写出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
小班菲菲在纸上涂着涂着觉得像苹果,于是说自己画的是大苹果,又涂着涂着说是海波浪,过了一会儿,菲菲突然想起了妈妈织的毛衣,又把海波浪说成是毛线了,又涂着涂着,最后她把整个画面都涂没了。
(1)材料中体现了该小朋友的何种心理现象。
(2)结合材料分析,该小朋友这种心理现象的特点。
学期过了一半,晨晨的新鲜感少了,他不再和以前一样兴奋。回到家,妈妈问他上小学好不好,他的回答是上小学没意思,不能像幼儿园那样自由,不能经常画画,还要做作业,中午不能午睡。晨晨觉得还是上幼儿园好……
结合材料,谈谈应如何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