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我是一名初三的学生,我们现在不知该怎样面对我们的班主任,她对我们动不动就是一顿骂,甚至打上几巴掌,有一次把一个同学都打得流鼻血了。还有一次,有个学习成绩一般的同学因一些知识点不懂提出疑问,班主任就说了一些很刺激的话,然后课也不上了,坐到讲台上就向我们大发脾气,说什么400分以上的同学留下来听课,其他同学不愿意上课、听不懂就滚到操场上玩去!让我们不上课,我想问她有这个权利吗?她曾经找我们班的一个女生谈话,说:“×××,你看你脸皮蛮厚的,我从初一讲到初三,你一点愧疚感都没有,说难听点就是死不要脸。你猜猜我们同学管她叫什么?——变态老师!
[问题1][简答题]
结合教师职业道德,谈谈你对材料中教师的看法。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爱国守法,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案例中的教师没有做到这几点。首先,她肆意打骂学生,侮辱学生人格,是违法的,没有做到守法;其次,她对学生教育的耐心不足,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不能体现关爱学生;再次,教师职业具有示范性,她对学生的打骂、侮辱,呈现给学生不良的人格形象,不能做到为人师表。作为一名班主任,应当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提高自己的信服威信,这样才能建设好班级。
兰兰是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一天她拿起纸和笔画画,画之前她自言自语地说:“我想画小猫咪。”她先画了猫头、猫耳朵,然后画了条线说:“这是草地。”她在上面画了小草和小花,接着又画了一只兔子,边画边说:“哎呀,不像不像,像什么呢像小火车。”这时她又突然说:“小猫还没嘴呢!也没画胡子。”于是又画了起来。
问题:
(1)兰兰的画画行为,说明了幼儿想象的什么特点为什么
(2)简述如何培养幼儿的有意想象。
中班的幼儿开始学习使用筷子。李老师发现幼儿对如何使用筷子很感兴趣,经常问有关筷子的问题。李老师就让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不同材质、颜色,长短、粗细的筷子,并与幼儿一起探索筷子的玩法。李老师按幼儿的想法把多种筷子投放到不同区域:生活区的幼儿玩筷子夹珠子的游戏;数学区的幼儿玩配对的游戏;音乐区的幼儿把筷子当作鼓槌、指挥棒来演奏乐曲;建构区的幼儿用筷子搭建楼房;美术区的幼儿把筷子当作画笔。幼儿玩得不亦乐乎。
问题:
(1)结合材料分析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有效策略。
(2)列举三种生活中常见的适宜投放到区域活动中的结构材料。
举例说明教师应如何对待幼儿间的冲突。
下面不属于幼儿记忆特点的表述是( )。
幼儿园教师晨间接待幼儿入园工作的重点是( )。
视触协调出现的主要标志是( )。
下列不适宜作为幼儿早操后活动场地的是( )。
幼儿每天睡眠应保证11~12小时,其中,午睡一般()左右。
以下不属于根据认知发展进行的游戏分类的是( )。
下列结束角色游戏的方式不适当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