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同学从小酷爱天文,每次向家长和教师提出的问题都与天文有关,家长认为孩子满脑子奇思异想,对主科下功夫太少,会影响他将来的学习、升学与就业,多次横加阻拦。班主任则认为张同学有学习天文的潜质,便建议张同学自己做一个人生规划,并联合家长、自然学科教师共同指导,使张同学正确处理好学科学习与业余爱好的关系。后来,张同学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几年后硕士毕业,被分配在北京天文馆工作。
结合材料内容,从职业理念的角度评析一下班主任的做法。
材料中班主任的做法是合理的,符合职业理念的要求,值得学习。 首先,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材料中,张同学酷爱天文,被家长阻拦,但是班主任老师通过帮助张同学做人生规划,将爱好与学科结合起来,促进了张同学个性的发展,对张同学以后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其次,新课改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应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材料中,班主任老师帮助爱好天文的张同学将学科和爱好结合起来,并使其有了很好的发展,关注了学生的发展及情感体验。
再次,“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学生是独特的人,是具有自身独特性的。材料中,张同学从小热爱天文,和其他学生相比是很独特的,班主任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很好的做法。
最后,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观认为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材料中,班主任能够将张同学的优势和教学结合起来,促进他的兴趣及学习的双重发展,符合新课改教师观的要求。
所以,身为一名教师,要谨记素质教育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新课改的教师观及教学观的要求,促进学生优势的发挥,健康的成长。
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简述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中的独特功能。
与传统课程相比,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目标有哪些方面的转变?
刘老师教学《第一场雪》时,运用各种方式激励学生,学生在质疑中提出的问题有价值她就说:“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学生朗读表现出色,她就赞赏道说:“读得真好!老师仿佛置身雪景中,心中无比轻松愉悦。”大家齐读得好,她便说:“老师也被感染了,想美美地读一读。”学生读得不够好时,她首先肯定“读得不错”,然后提出希望:“若能将‘嗬’读得不仅能表现出惊讶,还能表现出赞叹的意思来,那就更棒了!”
问题:
(1)评析刘老师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
(2)谈谈“新课改”倡导的评价理念。
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简述学校产生的基本条件。
简述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
简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
简述遗传素质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简述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