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从窗外传来一阵急促的“的嘟”——“的嘟”——声。这声音犹如一块巨石落入平静的水面,教室里顿时喧闹起来。紧接着,像有谁下了一道命令:“向左看齐”,所有的学生都向左边看去。这是怎么回事,还没等老师喊出话来,坐在靠窗边的同学已经站起来,趴在窗台上向外张望,其他的同学更是着急,他们有的站在椅子上,有的一蹦一跳,脖子伸得老长,平时上课就坐不住的索性冲出座位,涌到窗前。他们你推我,我推他,争先恐后地向外张望——原来是两辆红色的消防车由南向北从窗前驶过……教室里恢复平静后。请看以下两位教师的做法:A老师灵机一动,便放弃了原来的教学内容,而让同学把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想说出来,写下来。结果,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说得头头是道,写得也很精彩,乐得老师满脸堆笑。B老师面对以上情境板起面孔,维持纪律,让学生回到座位上,继续原来的教学。而学生却余兴未止,沉浸在刚才的氛围中……B老师不愿意放弃原来的教学内容.否则他认为自己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请从教师职业理念的角度评析这两位老师的做法。
材料中A老师的做法是值得赞赏的,践行了新时期的教师职业理念。B老师的做法是不恰当的。违背了新时期职业理念的要求。
首先,新课改下的教育观要求教师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材料中A教师根据课堂中的实际情况,机智地解决突发问题,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B老师不愿改变自己的想法,仍然按照原来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无视学生的主观体验。
其次,新课改下的学生观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材料中A老师根据现场情况,结合学生的体验,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迅速调整教学内容。获得了好的效果:B老师则不愿放弃自己的教学计划,以自己为中心,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内心体验,违背了以人为本学生观的要求。
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简述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中的独特功能。
与传统课程相比,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目标有哪些方面的转变?
刘老师教学《第一场雪》时,运用各种方式激励学生,学生在质疑中提出的问题有价值她就说:“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学生朗读表现出色,她就赞赏道说:“读得真好!老师仿佛置身雪景中,心中无比轻松愉悦。”大家齐读得好,她便说:“老师也被感染了,想美美地读一读。”学生读得不够好时,她首先肯定“读得不错”,然后提出希望:“若能将‘嗬’读得不仅能表现出惊讶,还能表现出赞叹的意思来,那就更棒了!”
问题:
(1)评析刘老师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
(2)谈谈“新课改”倡导的评价理念。
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简述学校产生的基本条件。
简述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
简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
简述遗传素质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简述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