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公务员公务员省考公务员申论->材料一  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17年底,我

材料一

  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17年底,我国出国留学人员回国人数稳步提升,高层次人才回流趋势明显。改革开放40年来,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已达519.49万人,有共计313.20万名留学生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留学生人数的83.73%,形成了大规模的留学人才“归国潮”。

  2000年谭亮前往美国求学,在华盛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分布式和云计算,毕业后在硅谷从事过电信、能源、医疗等行业的技术研发工作,后加盟一家著名的国际金融互联网公司。在与国内互联网金融界人士接触的过程中,谭亮发现国内这个领域的发展甚至比美国还要火。于是,他开始关注国内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并最终决定回国创业。事实上,像谭亮这样具有海外名校科研背景的青年人才,有不少人正是看中了国内的广阔前景和开放环境才选择回国。在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政策就引起了包括广大留学生在内的全体民众的关注,其中“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拓宽外国人才来华绿色通道”的表述让已然身在海外留学的莘莘学子心生期待。在谭亮看来,中国的金融市场虽不及美国那么发达,针对个人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市场几乎是空白,但这对相关从业人员来说恰恰意味着发展机遇。另外,从个人角度来说,在美国多年留学和工作经历也让他产生了一些倦怠感。他渴望面临新的挑战,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外国专家愿意来华工作和定居。图多尔?拉提乌来自瑞士,是一名数学学者。他第一次来中国是在1987年,当时在北京大学做研究,他喜爱中国的美食和自然环境,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图多尔?拉提乌目前是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讲席教授、国际化示范学院副院长。“刚来这里时,学校的科研环境让我吃惊,这里太棒了。”图多尔?拉提乌说。上海交大提供了良好的学术环境和生活环境,对于那些潜心做研究的学者来说,这是最重要的砝码之一。据福布斯发布的《2018全球人才流动和资产配置趋势》显示,到2022年,中国将成为国际人才环流中的一个交换性枢纽节点。

  材料二

  乡村要振兴,就要改变人才由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局面,让曾经“走出去”的人员“走回来”,实现人才“逆城镇流动”,把在城市里积累的经验、技术以及资金带回本土,造福乡梓。

  张圣伟,一个从D县吉家庄走出去的年轻人,在他37岁时对人生又做了一次选择。这次,他离开打拼14年的大城市,放弃一家大型企业车间主任的职位,又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小山村。2016年,张圣伟带领6名本乡青年返乡创业,成立吉家庄中心村农牧专业合作社,以每亩800元的高价流转吉家庄村1500亩土地种植黄花。目前,该合作社已带动全乡农民种植黄花8000多亩,创办“吉家山水”等黄花品牌,并且创建吉家庄富硒杂粮品牌,为全乡农民脱贫致富作出榜样。张圣伟说:“我回来,是因为我看到县里为动员农民种植黄花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觉得更有机会干出一番事业。”

  2018年4月6日,Y县大邑乡“幸福公社”的画面出现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播报当中。看到这一幕,幸福公社项目副总经理陈哲为之兴奋不已,当即在朋友圈转发了消息。大邑乡“幸福公社”为人才提供空间和平台,通过参与大邑新农村建设,整合了一批设计团队下乡,包括建筑、材料、内装、品牌,通过“设计+”的模式,让设计团队“安居乐业”。

  作为一名室内建筑设计师,刘红最近很忙,除了忙一些民宿的设计,她还与团队完成了一件对于大邑乡村振兴颇为重要的大事——大邑田园综合体景观设计。在大邑乡“幸福公社”里,已经有10位像刘红一样的95后设计师在此安家。“我们从城市回到农村,开始创业。用设计推动乡村发展,吸引了大量有情怀的城市人群下乡,力求为传统的乡村带来更多的活力和幸福。”刘红说。

  李家台村是江西省扶贫重点村,村里主要以传统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输出为主。2017年,李家台村迎来了一位“新成员”。这位“新成员”是原中核集团党组成员、总会计师刘豆罗。在李家台村,刘豆罗的头衔是新农村建设总顾问。上任以来,刘豆罗按照“先村容,后文化,再产业”的步骤一步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目前李家台村基本形成“树绕村庄,水满陂塘”的村容村貌,敬老爱幼、文明礼让、邻里和睦的孝悌文化,以农耕文化、民俗风情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古村神韵,田园稻香,塘中莲藕,山间鹭翔,农家饭菜,湖边泳场。”为了心目中的美丽乡村,刘豆罗这位新乡贤还在继续努力着。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钱孙念认为,继承中国传统的乡贤文化,鼓励有志回到农村发挥余热的离退休干部“告老还乡”,不仅可以实现宝贵人才资源从乡村流出到返回乡村的良性循环,而且有利于城乡可持续协调发展,是农村发展之幸,社会发展之幸。

  材料三

  曾几何时,“逃离北上广”成为一个流行口号。越来越多的人才向更加宜居的二、三线城市“流动”,同时心态上多了些深思熟虑的“放弃,”少了些“逃离”的悲情。在同济大学,选择“逃离北上广”的不止贾宝印一人,他导师所带的13个博士生中,只有一人留在了上海,其他人都选择到别的城市发展。同样是同济大学的博士,迟洋本身就是吉林人,在同济大学主攻隧道专业多年之后,也选择回到家乡工作。除了考虑在父母身边,也对未来二线城市的建设有着自己的抱负。“职业发展前景是学生就业中最看重的要素。”T市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接受采访时指出,由于一线城市人才饱和、生活成本过高,不少毕业生都选择了到二、三线城市就业,一方面可以获得更多的晋升空间,另一方面也可以服务家乡。

  一首赵雷的《成都》道尽了成都休闲文艺的生活方式,在一线城市打拼的人,长久以来在一种高度紧张、快节奏的状态中,自然对这样一种生活充满了向往。在上海待了近十年后,李洋决定跳出熟悉的跨国公司工作模式,回到家乡成都创业。“感觉在外企不是长久的事情,成都的生活节奏、营商环境以及社交网络,都深深地吸引我回乡创业。”据他所知,在大型企业或科研机构担任骨干、有国外工作和管理经验的“回流入川人才”不在少数。在曾经迷恋“北上广”的高端人才中,如今流行的是更为务实的“恋川”情结。孔雀西筑巢,其人才“回流”之势,日渐明晰,且已具“汇流”之势。

  材料四

  H科技有限公司是J市一家软件服务类企业,目前公司最大的困境不是资金问题,而是无法留在人才。去年公司招了3个应届毕业生,一开始先跟着技术大咖做项目,给出的月薪在7000元左右。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和培训,员工具备了独立解决问题和进行技术推广的能力。然而招来的三个人走了两个,都跑到“北上广深”的大企业了,剩下的一个也有走的想法。公司总经理王俊永说:“初创期公司,本身就处于企业成长生态链里的弱势地位,难以寻觅对公司文化认可度高的人才。公司好不容易招到匹配的人才,经过后期的培养机制,可以胜任工作了,但也开始萌生跳槽到待遇更丰厚企业的念头。人员的频繁变动直接影响了项目的进展。”

  20年前,陈飞进入一家国有煤企,只有中专文化的他牢记老父亲“手里没得艺,挑断箩筐系”的谆谆教导,也坚信“艺多不压身”的道理。他勤学电钳知识,练就了低、高压电工和维修电工等多种技能,成为企业有名的多面手和技术拔尖人才。然而在陈飞为企业效力期间,多面手的特长让他引以为傲的同时又深感困惑。陈飞干了20年电钳工,顶着“土专家”光环的他,还只是在企业内的操作岗位,薪酬待遇与管理岗位存在巨大的差距。“现在,企业里的工资分配制度还是‘大锅饭’居多,拼职称,讲学历。像我这样的人平日里都扎在现场,哪有时间写论文,评职称?转不了管理岗位,评不上职称,工资收入确实太低了,养活一家人都困难。”在陈飞看来,转不上管理岗,如果能从工资待遇上给予倾斜,也是不错的办法。可是,对他这样的“土专家”,企业并没有明确的提高工资待遇的规定。付出这么多却看不到上升的希望,让陈飞做出了另觅高枝的决定。

  经济学专业毕业的小李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已经先后从事了文秘、银行柜员、证券公司职员三份工作,最近他又想跳槽到一家财经类报纸做记者。小李每次辞职换工作的理由都不大一样。第一次是觉得文秘工作太稳定,不太适合刚毕业的大学生,怕自己年轻时的锐气一点点被销蚀掉了。第二次是感觉银行压力太大,很难得到晋升。第三次跳槽的理由是与新同事相处不够融洽,希望换个新环境。据最新发布的《2018年就业蓝皮书》显示,职场人员流动呈现出代际特征。90后具有明显不同于70后和80后的职场特点,其离职率也明显提高。70后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超过4年才换,80后则是3年半,到90后骤降到19个月,95后更是仅仅在职7个月就选择辞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韩民指出,90后这代人是数字时代成长起来的“数字原住民”,他们普遍具有开放、自由、平等、分享、透明的多元精神和职场价值观,对于企业的依赖性和忠诚度较70后职场前辈明显下降。

  材料五

  每年春节过后是传统的用工旺季,从沿海到中西部地区,诸多企业都面临“开工难”的问题。而M家居品公司在正月初八复工当天,返岗率就达到了93%,一季度喜迎“开门红”。M家居品公司是如何留住员工的呢?

  M家居品公司总经理助理刘建堂说:“我们提供的薪酬在同行业中不是最高的,有的家具厂为了吸引人才,开出的薪酬比我们还要高,但公司全方位关爱员工,想员工之所想,他们就不会轻易动摇。”他用一个小例子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去年,该公司有三名员工享受了公司安排的国外8日游,让其他公司员工艳羡不已,只有该公司的员工明白这背后的故事——这三人都是公司的“改善之王”。“一个很小的改善,比如说把零件加工效率缩短一分钟,对公司就是巨大的进步,在精益管理中,员工这种行为都要鼓励。”刘建堂说。一个目标,吸引一群人;一种文化,凝聚一群人。在该公司,十年以上工龄员工的占比很高,甚至有些员工工龄超过二十年,这一现象在民营企业还真不多见。正如屠呦呦说:“不要去追一匹马,你用追马的时间去种草,待春暖花开时,能吸引一批骏马来供你选择。”

  日本企业以员工对公司的高度忠诚闻名。日本企业是如何让员工做到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呢?最大的秘诀就在于员工“被信任”。这里特别要提到的,不是只有管理人员“被信任”“被重用”,日本企业的基本观念是“信任人”。正是因为企业有着信任、尊重员工的思维方式,员工也没有辜负企业的厚望,不仅竭尽全力地完成好自己的工作,而且树立了一种对所做的事和生产的产品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日本制造业的很多匠人都崇尚对精品的坚持和追求,他们一辈子坚守一个岗位,只做一件事情,很多人在退休后仍继续坚持工作。梅原胜彦从1980年到现在始终在做一个小玩意——弹簧夹头,是自动车床中夹住切削对象,使其一边旋转一边切削的部件。梅原胜彦所在的公司在证券交易所上市时连老板在内仅有13个人,但公司每天平均有500件订货,拥有着1.3万家国外客户,它的超硬弹簧夹头在日本市场上的占有率高达60%。

  材料六

  L大学是位于西部地区的一所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2016年开始,L大学摆脱人才流动“只出不进”的局面,实现高层次人才回流。

  筑巢引凤,凤来了如何“留得住”“干得好”?“好多高层次人才并不是特别看重待遇怎么样,而是需要有一个能发挥学术专长的平台。”L大学人事处处长陈雁玲如是说。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贺金平教授说:“感情、平台、事业,这是我回母校工作的原因。对母校、恩师的感怀之情难以割舍;L大学草业学科排名全国第一,加上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个平台,足以让人羡慕;在草业研究领域,广袤的西部有优势,所以,我的事业在西部。”

  美国杜克大学的詹姆斯?雷诺兹教授,是干旱生态领域世界顶级专家。目前是L大学“外专千人计划”引智计划入选专家。他与L大学干旱农业生态研究所建立了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不仅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长期为在校研究生开设气候变化生态模型课程,还协助多名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工作。除此以外,雷诺兹教授每年会来L大学开展学术交流,举办学术讲座1~2次。对于海外高层次人才,L大学的策略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不图虚名、注重实效”。

  为了留住人才,L大学每年遴选出50名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以优厚的资助条件派到世界排名前100位的高校或国际著名学术大师的科研团队进行1~2年的学习深造,用心培养自己的人才,为其迅速成长、尽快脱颖而出提供机会。与此同时,L大学还推出了集健康体检、学术休假、子女教育等各类服务于一体的“人才优享卡”,实施针对人才教育、医疗、文化保障的“暖心”工程,不仅要让远方的“客人”高高兴兴留下来,而且要让本地的“主人”心情舒畅干起来,让他们施展才华有舞台、发挥作用有平台、干出成绩能够上奖台,真正营造出“近者悦,远者来”的良好人才环境。

  材料七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古人早已发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水不流动无以成河流大川、瀑布美景。而在现代社会中,任何事物,包括土地、生产技术、人力、货币、观念等有形或无形的要素,都需要在流动中才能创造出更多、更大的价值。“一切皆流,无物常住。”

  社会的流动性增加了人们选择的多样性,但也有一些人不惧枯燥和漫长,一生只做一件事。在铅字印刷和电子排版的时代,大半辈子拣字块、排版,亲手在书页里留下墨香,王超辉坚守着修谱师的职业;一个人、一匹马、一个箱,用一生的脚步踏出一条架在山区里的绿色邮政通道,王顺友感动了神州大地。这些人用实践验证了:一事精致,从一而终,便已动人。

  在一个选择日益多元的时代,良禽择木而栖是一个人的权利。一个人可以选择领略不同的人生风景,也可以选择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求新求变的同时,也不应摒弃传统智慧和价值理念。崇山峻岭是人生的风采,一平如砥也无可非议,曲水流觞和大河奔腾并存,才是人生真正的景致。

  作答要求

  问题一

  根据“给定资料1-3”,概括当前我国人才回流的具体表现。(20分)

  要求:概括准确,内容全面;条理清晰,语言简洁;不超过200字。

  问题二

  根据“给定资料4-6”,你认为采取哪些措施可以为企事业单位更好地留住人才?(30分)

  要求:措施得当,操作性强;思路清晰,语言简洁;不超过500字。

  问题三

  “给定资料7”中划线句子提到“一个人可以选择领略不同的人生风景,也可以选择一辈子只做一件事。”请根据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结合给定资料,联系实际,以“流与留”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50分)

  要求:观点明确,立意深刻;逻辑清晰,结构严谨;语言流畅,书写工整;总字数800-1000字。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本题解析:

问题一

一、海外留学人才因国内的广阔前景和开放环境而选择回国创新创业。

二、外国专家因为良好的学术环境和生活环境愿意来华工作和定居。

三、人才“逆城镇流动",农村人才基于优惠政策回乡创业,专业人才和团队从城市回到农村,助力乡村振

兴。

四、离退休干部积极返乡,推进新农村建设。

五、高校毕业生基于家庭以及职业发展前景从一线城市回到二、三线城进行就业。

六、高端人才因生活方式、工作节奏选择回乡就业创业。

问题二

一、合理制定待遇和工资分配制度。管理精益化,对于技术拔尖、专业实力过硬的人才给予工资倾斜,提

高薪酬,畅通职业上升渠道。

二、树立共同目标,营造企业文化。1.实行奖励机制,激励员工进行改善和创新,提高效率。2.信任、尊

重员工。3.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可度,增强新生代员工对企业的依赖性和忠诚度。4.全方位关爱员工,考

虑员工需求。5.培养员工与企业的感情,建立情感维系。

三、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1.企业增强自身实力,给员工提供发展事业的空间,打造发挥专长的平台。2.

采取科学合理的引才策略,引入具有实用性的人才,保持长期密切合作关系,注重发挥人才实效。3.遴选优秀

人才,提供优厚资助条件,帮助学习深造。推出健康体检、休假、子女教育等各类服务,实施针对人才教育、

医疗、文化保障的工程。

问题三

人才的流动与留守

这是一个开放、多元的时代,也是一个坚守、坚持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下,人才既可以选择领略不同的人

生风景,也可以选择一辈子只做一件事。选择不同的风景,意味着有不同的选择,是一种人才的流动,意味着更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关注环境的变化,作出最理性的选择,这是一种求新求变的力量。选择坚守,选择一

辈子只做一件事,意味着选择留下、留守,意味着坚守传统智慧和价值理念,这是一种水滴石穿的力量,工匠

精神的体现。两种价值观、择业观,体现出不同的人生选择,都值得我们尊重。

人才的流动是一种变化、一种不断选择的权利、一种求新、求变的发展方式、更是一种不同的人生境遇。

斯大林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一切都是在变化、一切都在发展。”身处在一个全面开放和多

元化的时代,人们可以有不同选择的权利,人才流动亦成为一种趋势。正是在不断的流动、换工作的过程中让

我们领略不同的风景,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正是在不断求新求变、追求不同的过程中才让我们不被传统束缚,

有所突破,实现自身价值;正是人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游走,才促进了区域之间的平衡、促进不同地

区的发展,促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

人才的“流动”是一种智慧,人才的“留”未尝不是一种品德。这种“留”是一种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

是对理想信念的坚守与执着,是对故土的不舍与“留恋"之情,更是一种传统智慧和价值。坚守自己的信念,沉

默而顽强地走自己认为应该走的路。李万君正是凭借对岗位的坚守,对技艺精益求精的追求,促进企业的发展,

为我们诠释出大国的工匠精神;党的好干部廖俊波同志也是凭借对地区的坚守与责任,实现了政和县的整体脱

贫致富,促进地区发展;传统文化的传承人更是为了我们共同的财富不断地坚守,才使我国的文化得以坚守、

得以传承。

人才是“流动”还是“留守”,取决于政策环境、企业文化,合理的管理和薪酬机制等。捡拾最近的新闻,

从各类国际化人才从他国流向我国,再到高精端人才从城市流向农村,不难发现,哪里的政策环境好,企业文

化优,管理和薪酬机制合理,人才就会流向哪里。毋庸赘言,无论是大到国家层面,还是聚焦到企业,都应重

视这些方面,制定合理的政策,营造一种关心人、尊重人的环境,用合理的薪酬制度激励人才。

总而言之,无论是选择领略不同的风景,还是选择一辈子只做一件事,都是个人的无悔选择,都值得我们

尊重。但无论选择哪一种选择,我们都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负光阴,不辱使命,不断发展,成就精彩人

生!

更新时间:2021-08-30 01:41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中国改革走的是"创新改革制度型社会转型"。所谓"创新改革"指的是中国从改革之初,就对现代制度采取了分析批判的态度,同时充分尊重中国的传统制度,肯定、发扬传统制度中的合理内核,明确地提出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模式。对上文理解不妥的一项是(  )。

  • A.中国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B.中国没有照搬现代制度的教条全盘西化
  • C.中国立足于中国传统制度,吸收现代制度的精神,实现社会转型
  • D.创新改革制度型就是发扬传统制度中的合理内核,毫不留情地批判现代制度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自圆其说”相对于( )相当于“镇定自若”相对于( )。

  • A.百口难辩 措手不及
  • B.破绽百出 惊慌失措
  • C.自食其果 手足无措
  • D.自顾不暇 束手无策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研究“达菲”对抗禽流感药物正在失去效力的原因,有助于人类尽快寻找取代“达菲”用以对付禽流感的新药。
  • B.人类正遭受禽流感的威胁,加快研制出针对 H5N1 型病毒的疫苗是整个科学界的当务之急。
  • C.如果葛兰素一史克公司正在研制的注射式“乐感清”获得成功,那么人类就再也不用担心如何对付禽流感了。
  • D.事实证明,“帕拉米韦”新药能有效地抑制神经氨酸苷酶,它一旦投放市场,就能为人类对付禽流感提供强有力的武器。
查看答案
单选题

①到国外学习手术支架生产手术 ②寻求创业起始资金 ③回到祖国创业 ④为国家节省开支数十亿 ⑤国产支架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

  • A.⑤④①③②
  • B.①③②⑤④
  • C.③②⑤④①
  • D.①③②④⑤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温家宝同志曾在南水北调开工典礼上强调:“我想引用恩格斯的一段名言与大家共勉,以使我们更加警醒:‘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因此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这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

①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②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③只要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任何奇迹都能创造出来

④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点

  • A.①②③
  • B.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④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自人类在地球蛮荒的原野中诞生,自然的演化就烙上了人类活动的印记。原始文明,先民对大自然顶礼膜拜,人类屈服于宇宙的神奇威力;农业文明,随着智力的发育和对宇宙认知的增加,人类在敬畏自然的基础上开始探索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进人工业文明,人定胜天的骄傲心态侵蚀了人们的神经,人类开始无穷无尽地向自然索取资源,肆无忌惮地向大地倾倒垃圾。人类违背自然的行为,使大自然一次次遭受剧烈的创伤,也使其一次次向人类实施无情的报复。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文明进程与人类对大自然的认知水平未必一致
  • B.人类对大自然的错误态度使其陷人目前的闲境
  • C.敬畏自然是正确处理人类与大自然关系的前提
  • D.人类应当建立尊重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理念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一盏灯点燃另一盏灯,却无损自身的光芒。当我们乐意和他人分享我们所拥有的______时,不但不会有损失,反而会产生更大的喜悦和满足。

  • A.财产
  • B.幸福
  • C.时间
  • D.荣誉
查看答案
单选题

错觉是指由于主观的和客观的原因,人们有时不能完全正确地感知外界事物,会产生各种歪曲。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享物必然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受到歪曲的知觉。下列不属于错觉的是:

  • A.在黑暗中人长时间注视一个发光点,会发现发光点在动
  • B.当月亮在头顶上时,你会发现无论你走到哪里,它总是跟在你的背后
  • C.穿白衣服会使瘦小的人略为丰满,而穿黑衣服会使肥胖者显得苗条;横线条的衣服使人显得胖些,竖线条的衣服使人显得瘦
  • D.一个人躺在床上,但觉得自己像是在轿子里被拾着走,有一种颠颠的感觉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表是某地区一次律师资格考试成绩的累积频率分布表,根据此表提供的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行测,历年真题,200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B类)

成绩在500~600分的考生占考生总人数的比例为( )。

  • A.41%
  • B.89%
  • C.11%
  • D.48%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最直接体现了生命新陈代谢的是:

  • A.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高过一浪
  • B.今春,香肌消几分,履带宽三寸
  • C.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 D.庭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