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公务员公务员省考行测->清朝雍正年间,市面流通的铸币,其金属构成是铜六铅四,即六成为

清朝雍正年间,市面流通的铸币,其金属构成是铜六铅四,即六成为铜,四成为铅。不少商人出于利计,纷纷熔币取铜,使得市面的铸币严重匮乏,不少地方出现以物易物的现象。但朝廷征收市民的赋税,必须以铸币缴纳不得代以实物或银子,市民只得以银子向官吏购兑铸币用以纳税,不少官吏因此大发了一笔。这种情况,雍正以前的明清两朝历代从未出现过。从以上陈述可推出的结论有( ) ①上述铸币中所含铜币的价值要高于该铸币的面值 ②上述用银子购兑铸币的交易中,并不按朝廷规定的比例成交 ③雍正以前明清两朝历代,铸币的铜含量均在六成以下 ④清朝雍正年间,铸币是唯一的货币形式

  • A.①③
  • B.①②
  • C.③④
  • D.②③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B
本题解析:

解题指导: 文段中提到商人熔币取铜以求利,显然铸币中的含铜量要高于铸币面值,所以句①正确,排除C、D两项。句②由市民被迫购兑而使官吏发财,而且是“大发了一笔”可知该交易显然不按朝廷规定比例进行,所以正确。句③无法从文段中得知,文段中只能推出雍正以前的明清两朝,铸币的含铜量低于或等于铸币面值,所以错误。文段中提到市面货币尚可使用银子,只是不可以银子缴纳赋税,所以句④错误。故答案为B。

更新时间:2021-08-15 02:47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行测,历年真题,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B类)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2014-2016年中国在世界各洲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之和逐年增加
  • B.2016年中国在大洋洲承包工程派出人数不足当年派出总人数的1%
  • C.2016年中国在世界各州承包工程派出总人数比2015年少2万人以上
  • D.2013-2016年中国在拉丁美洲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均不足当年完成营业总额的10%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行测,历年真题,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B类)

下列各洲中,2015年中国在其承包工程派出人数占当年派出总人数的比重与上年相差最大的是

  • A.亚洲
  • B.北美洲
  • C.欧洲
  • D.拉丁美洲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行测,历年真题,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B类)

2013-2016年中国在亚洲承包工程当年派出人数超出其余5个洲派出总人数的年份 个数是

  • A.1个
  • B.2个
  • C.3个
  • D.4个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行测,历年真题,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B类)

2014-2016年中国在非洲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平均增量是

  • A.-75723万美元
  • B.-50482万美元
  • C.89241万美元
  • D.118988万美元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行测,历年真题,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B类)

2013-2016年中国在欧洲和北美洲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最接近的年份是

  • A.2013年
  • B.2014年
  • C.2015年
  • D.2016年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田园综合体:指一种新型的集特色优势产业、休闲旅游、乡村社区为一体的跨产业、多功能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下列属于田园综合体的是

  • A.某县刚刚落成的高科技农业园区中,万亩良田都装配了电子控制设施。园区附近还建有一个多功能老年公寓、十多个大型养生会馆
  • B.作为首批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区,向阳村“农家乐”已经成了某镇的骄傲。每年春天,那里的万亩油菜花田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外地游客
  • C.某乡打算在三年内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新型乡村社区,没有高楼大厦,到处是小桥流水,服务配套设施齐全
  • D.某乡村经过数年努力,形成了绿色食品生产经营、游客餐饮住宿、湿地公园观光的产业链,山更青水更绿了,村民生活也更富足了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亲情经济:指商家利用人们对亲情关系的重视,在传统节日期间举行商业让利促销活动。下列属于亲情经济的是

  • A.某影楼在店庆3周年之际推出户外全家福拍摄优惠话动
  • B.某食品企业中秋节期间适当调高了礼盒装月饼的销售价格
  • C.某商场在儿童节前夕推出少儿服装、玩具对折优惠活动
  • D.重阳节期间许多商场的按摩椅、保健品都有不同程度的优惠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包括食品安全标准在内的任何强制性技术标准的制定,必然建立在“可标准化程度”这一概念基础上。这是为研究某领域是否适合以单一标准进行一体化治理所创造的分析工具,其含义是指“管制者在事前能否以适当的成本识别被管制行为的类型及其后果,以便更有效地进行统一执法”。_______ 某领域风险类型单一,致害原理相同,_______致害性呈匀质化分布,表明其可标准化程度较高,反之,则较低。风险行为的可标准化程度高低决定了其是否适合以“一刀切”的强制性标准进行一体化治理。

对于可标准化程度较高的食品风险而言,理想意义上的立法设计应通过全面风险评估,以社会总风险最小化为目标,设定“社会最优”的食品安全标准,并交由行政机关统一实施。作为实施层面的“查漏机制”,私法仅在食品安全标准未被执行的情况下,通过民事诉讼发挥私人监控优势及其责任威慑效果,督促行为人积极遵守既定的食品安全标准。在这样的公私法合作框架下,遵守食品安全标准的事实将作为免除民事责任的抗辩事由,违反食品安全标准的行为也将在私法上得到直接评价。因为“社会最优”标准的设定已经过全面权衡和通盘考虑,并选取了社会可接受的最佳标准。

由于食品风险本身的特殊性,理想意义上的“社会最优”标准固然不是零风险标准,但该标准的设定必然经过全面风险评估和收益权衡。正如社会最优的农药残留标准仍有剩余风险,但若执行零残留标准,人类将面临更严重的食物短缺风险,因而该标准的制定需要全面权衡农药残留的致害成本和农药带来的农作物增产收益。这背后是一种社会总成本与总收益的权衡。符合社会最优标准的食品固然仍可能致害,但此种加害行为已不具有法律上的可归责性,这是人类追求社会总体福利最大化而必须承受的副产品。

如此看来,法学家们显然是基于理想意义上的立法设计才形成了这样的认识,我国现有且未来将要制定的食品安全标准,均属社会最优标准。但实际上,参与立法的学者可能自信。社会最优标准属于纯粹的专业技术判断,用经济学术语表述,即“社会总成本最小化”的标准——其在风险行为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达到。通俗地讲,当再提高一个单位的食品安全标准将会增加社会总成本时,便达到了社会最优标准。由于社会最优标准的等级和精准度要求极高,现实中多数食品安全标准都难以企及。这一方面是因为食品风险可标准化程度的制约,另一方面是因为工业化时代的食品安全风险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这给科学上的因果关系判断提出了极大挑战,设定食品安全标准所依赖的风险评估和成本—收益衡量也因此面临技术上的不确定性。当技术理性无法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时,标准制定者的政策决断和抽象价值判断就变得不可或缺。因此,现实世界中的食品安全标准注定是一个兼具技术性和政策性的双重判断。尤其是在各类产业政策导向和利益集团博弈条件下,具有利益分配效果的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更是难以达到所谓“社会最优”的目标。

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意在说明

  • A.食品安全标准立法的难度
  • B.食品安全标准受哪些因素制约
  • C.食品安全的可标准化问题
  • D.食品安全标准怎样实现社会最优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包括食品安全标准在内的任何强制性技术标准的制定,必然建立在“可标准化程度”这一概念基础上。这是为研究某领域是否适合以单一标准进行一体化治理所创造的分析工具,其含义是指“管制者在事前能否以适当的成本识别被管制行为的类型及其后果,以便更有效地进行统一执法”。_______ 某领域风险类型单一,致害原理相同,_______致害性呈匀质化分布,表明其可标准化程度较高,反之,则较低。风险行为的可标准化程度高低决定了其是否适合以“一刀切”的强制性标准进行一体化治理。

对于可标准化程度较高的食品风险而言,理想意义上的立法设计应通过全面风险评估,以社会总风险最小化为目标,设定“社会最优”的食品安全标准,并交由行政机关统一实施。作为实施层面的“查漏机制”,私法仅在食品安全标准未被执行的情况下,通过民事诉讼发挥私人监控优势及其责任威慑效果,督促行为人积极遵守既定的食品安全标准。在这样的公私法合作框架下,遵守食品安全标准的事实将作为免除民事责任的抗辩事由,违反食品安全标准的行为也将在私法上得到直接评价。因为“社会最优”标准的设定已经过全面权衡和通盘考虑,并选取了社会可接受的最佳标准。

由于食品风险本身的特殊性,理想意义上的“社会最优”标准固然不是零风险标准,但该标准的设定必然经过全面风险评估和收益权衡。正如社会最优的农药残留标准仍有剩余风险,但若执行零残留标准,人类将面临更严重的食物短缺风险,因而该标准的制定需要全面权衡农药残留的致害成本和农药带来的农作物增产收益。这背后是一种社会总成本与总收益的权衡。符合社会最优标准的食品固然仍可能致害,但此种加害行为已不具有法律上的可归责性,这是人类追求社会总体福利最大化而必须承受的副产品。

如此看来,法学家们显然是基于理想意义上的立法设计才形成了这样的认识,我国现有且未来将要制定的食品安全标准,均属社会最优标准。但实际上,参与立法的学者可能自信。社会最优标准属于纯粹的专业技术判断,用经济学术语表述,即“社会总成本最小化”的标准——其在风险行为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达到。通俗地讲,当再提高一个单位的食品安全标准将会增加社会总成本时,便达到了社会最优标准。由于社会最优标准的等级和精准度要求极高,现实中多数食品安全标准都难以企及。这一方面是因为食品风险可标准化程度的制约,另一方面是因为工业化时代的食品安全风险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这给科学上的因果关系判断提出了极大挑战,设定食品安全标准所依赖的风险评估和成本—收益衡量也因此面临技术上的不确定性。当技术理性无法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时,标准制定者的政策决断和抽象价值判断就变得不可或缺。因此,现实世界中的食品安全标准注定是一个兼具技术性和政策性的双重判断。尤其是在各类产业政策导向和利益集团博弈条件下,具有利益分配效果的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更是难以达到所谓“社会最优”的目标。

作者认为“参与立法的学者可能过于自信”,是因为

  • A.“最优标准”的食品仍有可能给人造成伤害
  • B.“最优标准”的食品仍不可能是零风险的
  • C.“最优标准”的食品在现实中不太可能存在
  • D.制定过高的食品安全标准将增加企业和社会成本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包括食品安全标准在内的任何强制性技术标准的制定,必然建立在“可标准化程度”这一概念基础上。这是为研究某领域是否适合以单一标准进行一体化治理所创造的分析工具,其含义是指“管制者在事前能否以适当的成本识别被管制行为的类型及其后果,以便更有效地进行统一执法”。_______ 某领域风险类型单一,致害原理相同,_______致害性呈匀质化分布,表明其可标准化程度较高,反之,则较低。风险行为的可标准化程度高低决定了其是否适合以“一刀切”的强制性标准进行一体化治理。

对于可标准化程度较高的食品风险而言,理想意义上的立法设计应通过全面风险评估,以社会总风险最小化为目标,设定“社会最优”的食品安全标准,并交由行政机关统一实施。作为实施层面的“查漏机制”,私法仅在食品安全标准未被执行的情况下,通过民事诉讼发挥私人监控优势及其责任威慑效果,督促行为人积极遵守既定的食品安全标准。在这样的公私法合作框架下,遵守食品安全标准的事实将作为免除民事责任的抗辩事由,违反食品安全标准的行为也将在私法上得到直接评价。因为“社会最优”标准的设定已经过全面权衡和通盘考虑,并选取了社会可接受的最佳标准。

由于食品风险本身的特殊性,理想意义上的“社会最优”标准固然不是零风险标准,但该标准的设定必然经过全面风险评估和收益权衡。正如社会最优的农药残留标准仍有剩余风险,但若执行零残留标准,人类将面临更严重的食物短缺风险,因而该标准的制定需要全面权衡农药残留的致害成本和农药带来的农作物增产收益。这背后是一种社会总成本与总收益的权衡。符合社会最优标准的食品固然仍可能致害,但此种加害行为已不具有法律上的可归责性,这是人类追求社会总体福利最大化而必须承受的副产品。

如此看来,法学家们显然是基于理想意义上的立法设计才形成了这样的认识,我国现有且未来将要制定的食品安全标准,均属社会最优标准。但实际上,参与立法的学者可能自信。社会最优标准属于纯粹的专业技术判断,用经济学术语表述,即“社会总成本最小化”的标准——其在风险行为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达到。通俗地讲,当再提高一个单位的食品安全标准将会增加社会总成本时,便达到了社会最优标准。由于社会最优标准的等级和精准度要求极高,现实中多数食品安全标准都难以企及。这一方面是因为食品风险可标准化程度的制约,另一方面是因为工业化时代的食品安全风险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这给科学上的因果关系判断提出了极大挑战,设定食品安全标准所依赖的风险评估和成本—收益衡量也因此面临技术上的不确定性。当技术理性无法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时,标准制定者的政策决断和抽象价值判断就变得不可或缺。因此,现实世界中的食品安全标准注定是一个兼具技术性和政策性的双重判断。尤其是在各类产业政策导向和利益集团博弈条件下,具有利益分配效果的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更是难以达到所谓“社会最优”的目标。

根据文意,农作物中农药残留无法执行零标准的根本原因在于

  • A.农药的使用可以为农作物带来增产效益
  • B.完全清除农药残留尚有待科技进步
  • C.在现实中农作物无法排除农药的残留
  • D.决策需要在社会总成本与总收益中权衡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