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展经济学的视角观察,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占有稀缺资源的先富人群与普罗大众之间,在相当一个时期内,出现经济上的两极分化,这是现代化过程中一种自然客观现象。经济上发达地区越来越发达,落后地区、底层阶层则越来越贫困,这在经济学上称为“极化效应”。当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通过国家税收调节,通过一系列再分配的制度变革,并在经济发展的自然逻辑作用下,如投资由沿海与城市等发展中心地区向中西部边缘地区弥散扩展,经济发展的成果将越来越多地从中心向边缘延伸,这就是所谓的“涓滴效应”。
著名的美国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认为,经济发展总是不平衡的,他提出了“极化—涓滴效应”学说,来解释经济发展从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的延伸过程。出于解释上的方便,他把经济相对发达区域简称为“北方”,欠发达区域简称为“南方”。他认为,由于北方即先进地区的经济增长对劳动力需求上升,特别是对技术性劳动力的需求增加较快,同时,北方的劳动力收入水平高于南方,这样,就导致南方即后进地区的劳动力,在就业机会和高收入的诱导下向北方迁移,从而削弱了南方的经济发展能力,导致其经济发展恶化。
在发展的前期阶段,北方的增长对南方会产生不利影响。形成北方强者越来越强,南方弱者越来越弱的现象,赫希曼称之为“极化效应”。随着时间推移,北方吸收南方劳动力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南方的就业压力,有利于南方解决失业问题。在互补情况下,北方向南方购买商品、增加投资,会给南方带来发展的机会,刺激南方的经济增长。特别是,北方的先进技术、管理方式、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经济和社会方面的进步因素向南方的涓滴,将对南方的经济和社会进步产生多方面的推动作用。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涓滴效应最终战胜极化效应,从长期来看,北方的发展本身将会带动南方的经济增长。而且,国家要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平衡是至关重要的条件,这就促使政府将更积极地加强北方对南方的涓滴效应。在政府的积极参与下,南方的经济发展会进一步获得动力,同时,南方的发展也会反过来促进北方的经济继续增长。北方与南方可以获得双赢的现代化成果。
第3段意在说明
第一步,先看提问方式,明确这是一道意图判断题。第二步,读文段,文段首先描述“极化效应”的具体表现,并提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南北”会逐渐出现“互补”。接着重点强调,在这种情况下,北方的诸多因素会向南方“涓滴”,推动南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即实现“涓滴效应”。因此文段为“分总”结构,最后两句是重点,即该文段意在说明的内容。第三步,归纳概括文段重点,即“涓滴效应”得以实现的过程,对应C选项。因此,选择C选项。A项:“涓滴效应”的发展阶段文段未提到,无中生有。B项:未体现重点部分的主体“涓滴”,根据主体排除法可以排除。D项:“涓滴”与“极化”的异同文段没有提及,无中生有。
根据资料,下列选项说法错误的是:
比较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2019年通勤高峰交通拥堵程度由重到轻依次是:
2020年,小张在下列哪个新一线城市居住会感觉公共交通最便利
如果小张从家里到公司的距离是20公里,并且都采用开车方式,2020年他在下列哪个城市居住高峰时段通勤用时最短
2019年,通勤高峰最拥堵的城市是:
某公司全年销售甲、乙、丙、丁四种产品的销量,单位成本和销售单价如下:
根据资料,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是:
某公司全年销售甲、乙、丙、丁四种产品的销量,单位成本和销售单价如下:
以下图形中,能够表示某公司甲产品四个季度销售利润趋势的是:
某公司全年销售甲、乙、丙、丁四种产品的销量,单位成本和销售单价如下:
对于某公司丁产品,季度销售总额占全年销售总额比重最大的是:
某公司全年销售甲、乙、丙、丁四种产品的销量,单位成本和销售单价如下:
某公司全年销售价格波动绝对值最大的是:
1901年在伊朗苏萨城废墟中出土的罐子上发现了一种古老语言,被称为埃兰语,考古学家最近破译了它。考证发现:埃兰语与美索不达米亚原始楔形文字一样久远,但不是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而是在古波斯一带使用。与表音并表意的美索不达米亚楔形文字不同,埃兰语是表音语言。考古学家由此推测:埃兰语是古波斯一带人们独立使用的语言。
上述推测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下列哪项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