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医卫类助理医师资格证考试中医助理医师->毫针刺法行刺手法

毫针刺法行刺手法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本题解析:

(一)基本手法

1.提插法: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的操作手法。使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的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的操作谓之提,如此反复地做上下纵向运动就构成了提插法。

对于提插幅度的大小、层次的变化、频率的快慢和操作时间的长短,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腧穴部位和针刺目的等灵活掌握。使用提插法时的指力一定要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60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通常认为行针时提插的幅度大,频率快,刺激量就大;反之,提插的幅度小,频率慢,刺激量就小。

2.捻转法:即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向前向后捻转动作使针在腧穴内反复前后来回旋转的行针手法。捻转角度的大小、频率的快慢、时间的长短等,需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腧穴的部位、针刺目的等具体情况而定。使用捻转法时,指力要均匀,角度要适当,一般应掌握在180°左右,不能单向捻针,否则针身易被肌纤维等缠绕,引起局部疼痛和导致滞针而使出针困难。一般认为捻转角度大,频率快,其刺激量就大;捻转角度小,频率慢,其刺激量则小。

(二)辅助手法

行针的辅助手法,是行针基本手法的补充,是以促使得气和加强针刺感应为目的的操作手法。临床常用的行针辅助手法有以下6种。

1.循法:医者用手指顺着经脉的循行径路,在腧穴的上下部轻柔循按的方法。针刺不得气时,可以用循法催气。此法能推动气血,激发经气,促使针后易于得气。

2.弹法:针刺后在留针过程中,以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的方法称为弹法,以加强针感,助气运行。

3.刮法: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经气未至,以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针尾,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指甲,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频频刮动针柄的方法称为刮法。本法在针刺不得气时用之可激发经气,如已得气者可以加强针刺感应的传导和扩散。

4.摇法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的方法。其法有二:一是直立针身而摇,以加强得气的感应;二是卧倒针身而摇,使经气向一定方向传导。

5.飞法:针后不得气者,用右手拇、食指执持针柄,细细捻搓数次,然后张开两指,一搓一放,反复数次,状如飞鸟展翅,故称飞法。本法的作用在于催气、行气,并使针刺感应增强。

6.震颤法:针刺入一定深度后,右手持针柄,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手法,使针身轻微震颤的方法。本法可促使针下得气,增强针刺感应。

更新时间:2021-07-31 16:35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狂证痰热瘀结者,日久蓄血内结,为祛瘀生新,攻逐蓄血可加服

  • A.干姜、附子
  • B.白金丸
  • C.丹皮、赤芍
  • D.大黄廑虫丸
  • E.生石膏、知母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狂证后期不饥不食者,为化顽痰,祛恶血应加

  • A.干姜、附子
  • B.白金丸
  • C.丹皮、赤芍
  • D.大黄廑虫丸
  • E.生石膏、知母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治疗肺炎喘嗽风热郁肺证的首选方剂是

  • A.桑菊饮
  • B.清金化痰汤
  • C.麻杏石甘汤
  • D.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 E.麦门冬汤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治疗咳嗽风热证的首选方剂是

  • A.桑菊饮
  • B.清金化痰汤
  • C.麻杏石甘汤
  • D.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 E.麦门冬汤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卫气是

  • A.藏于肾中之气
  • B.积于胸中之气
  • C.吸入肺中之气
  • D.行于脉外之气
  • E.行于脉中之气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宗气是

  • A.藏于肾中之气
  • B.积于胸中之气
  • C.吸入肺中之气
  • D.行于脉外之气
  • E.行于脉中之气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具有重浊粘滞致病特点的邪气是

  • A.风邪
  • B.寒邪
  • C.湿邪
  • D.燥邪
  • E.火邪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具有善行数变致病特点的邪气是

  • A.风邪
  • B.寒邪
  • C.湿邪
  • D.燥邪
  • E.火邪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其性粘滞者为

  • A.寒邪
  • B.湿邪
  • C.风邪
  • D.火邪
  • E.暑邪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其性凝滞者为

  • A.寒邪
  • B.湿邪
  • C.风邪
  • D.火邪
  • E.暑邪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