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摘要】
患者,男,70岁。
患者因情绪刺激,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利,麻木,不能站立,语言謇涩,口角向右歪斜,伴头晕耳鸣,夜寐不安,不呕吐。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多年,常觉头晕。
查体:T36.8℃,P90次/分,R20次/分,BP160/105mmHg。神志清楚,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可,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右偏,左上肢肌力Ⅰ级,左下肢肌力Ⅰ~Ⅱ级,肌张力减弱,右侧肢体正常,病理征未引出。舌质红,苔薄,脉弦细数。
辅助检查:头部CT平扫示右侧基底节区脑梗死。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颅内占位病变相鉴别。
一、西医诊断依据
(1)起病突然,有高血压病史多年,常觉头晕。
(2)左侧肢体功能障碍,口角歪斜,语言不利等。
(3)查体:BP160/105mmHg,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右偏,左上肢肌力Ⅰ级,左下肢肌力Ⅰ~Ⅱ级,肌张力减弱。
(4)实验室检查:头部CT平扫示右侧基底节区脑梗死。
二、西医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颅内占位病变相鉴别。如慢性硬膜下血肿、颅内肿瘤、脑脓肿等占位病变病程长有进行性颅高压和局限性神经体征,造影可有脑血管移位,CT、MRI可发现占位病灶。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
1.中医辨证依据 患者突然起病,症见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角歪斜3天,故可诊断为中风。患者年近七旬,突然起病,肝肾亏虚,肝阳上亢,肝阳化风,挟痰走窜经络,脉络不畅,故半身不遂、语言謇涩、口角歪斜;风阳上亢,清窍不利,则见头晕耳鸣;舌红、脉细数均为肝风内动、阴虚有热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 肝肾亏虚,肝阳上亢,肝阳化风,挟痰走窜经络,脉络不畅。
四、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 ①脑梗死;②高血压病2级(高危)。
2.中医疾病诊断 ①中风 中经络,风阳上扰;②眩晕,肝阳上亢。
五、中医治疗
1.中医治法 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2.听选方剂名称 天麻钩藤饮加减。
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天麻12g、钩藤15g、石决明12g、桑寄生10g、茯神10g、夜交藤10g、牛膝15g、杜仲10g、栀子10g、黄芩10g、益母草12g、夏枯草15g、杭菊15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1.一般治疗 监测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血压,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各种感染等。
2.溶栓治疗 可选用尿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
3.减轻脑的缺血性损伤 可物理降温等。
4.抗凝治疗 如低分子肝素等。
5.恢复期治疗 如功能锻炼、预防复发、控制危险因素等。
患者,男,40岁,多年来全口牙龈反复肿胀,曾做过多次治疗,近5~6天再次加重。检查全口牙龈肿、充血,触之出血,肿胀明显,牙周袋超过5mm,压溢脓,x线检查示,全口多数牙槽骨有不同程度吸收,无龋。全身乏力,饮食量比一般人大,尿量也多。
某女性患者,22岁。右上前牙长期咀嚼不适,近半年牙体变色。两年前曾做过正畸治疗。口腔检查可见牙体变色,无明显龋损及其他牙体硬组织病变。叩诊(+),松动I度,牙髓活力电测验(一),牙周检查(一)。X线片显示根尖有圆形透影区,边界清楚,有一圈由致密骨组成的放射白线围绕。
患者,男,46岁,远中腭侧大面积龋坏缺损,已完善根管治疗,原充填物脱落,要求冠修复,检查:无叩痛,无松动,咬合正常,临床牙冠较高,全冠修复,除了
患者女性,68岁,患慢性支气管炎15年,近日呼吸困难加重,请给患者做鼻导管给氧术。
某女性患者,29岁,因意外事故造成颌面外伤,入院检查后发现外耳道流血性液体,渐转清亮液体。
【病例摘要】
患儿男性,8个月。
主诉:发热4天,全身皮疹1天。
病史:患儿于4天前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无咳嗽,无吐泻,在外口服"阿莫西林颗粒、牛磺酸颗粒",体温不退,呈稽留热,1天前体温降至正常,且见自颈部渐至全身出现红色斑丘疹。生后曾接种卡介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
查体:体温36.5℃,脉搏102次/分,呼吸28次/分,体重8kg。发育正常,神志清,精神可,全身可见较多淡红色斑丘疹,以躯干部、腰、臀部为著,压之退色,疹间皮肤正常,枕部及颈部可触及2~3个肿大淋巴结。前囟平软,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音有力,心率102次/分,律齐,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四肢活动可,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疠气致病多为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理论基础是
眩晕痰湿中阻证的代表方宜首选
男性,30岁,间歇出现颜面及下肢水肿已5年,伴乏力、头痛。查体:BP 180/110 mmHg,Hb 80g/L,尿蛋白(++),尿红细胞6~8个/HP,为明确诊断,对病人应首选的检查项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