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变甘蔗食物中毒
张某,女,35岁,农民,于3月15日进食甘蔗约1h后,突然出现意识丧失,面色青紫,双眼上翻,口吐白沫,伴四肢抽搐,呈强直性发作,15min后发作终止,意识转清。就医后确诊为霉变甘蔗食物中毒。
(1)临床表现:该患者进食甘蔗1h后,突然出现意识丧失,面色青紫,双眼上翻,口吐白沫,伴四肢抽搐,呈强直性发作,15min后发作终止,意识转清。呕吐一次,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以甘露醇、地塞米松、地西泮治疗3天后好转出院。约10天后复发抽搐,发作频繁,伴二便失禁,失语,昏迷。3天后发作停止,神志转清。查体:指鼻试验不稳,动作笨拙,双侧跟膝胫实验不稳,意向性震颤,不能独立行走,宽基步态,爆发性语音,并有幻听、幻视、计算力下降。脑电图广泛中高度异常。经脱水、抗痫、改善脑代谢治疗30天后,症状明显改善出院。中毒后60天、90天随访,行走仍为宽基步态,爆发样语言,偶有癫痫发作,脑电图中度异常。
(2)中毒原因调查:中毒的起因是食用霉变甘蔗所致。霉变甘蔗中毒的病原菌被确定为节菱孢菌。其产生的3-硝基丙酸是变质甘蔗中毒的主要毒性物质,具有很强的嗜神经性。
(3)讨论:霉变甘蔗中毒诊断尚无统一标准,可根据发病前有明确的食用霉变甘蔗病史,发病的临床表现,在排除脑炎、脑膜炎、脑外伤及其他食物或化学物质中毒的可能后,做出诊断。
(4)治疗:目前尚无特殊治疗,在发生中毒后尽快洗胃、灌肠以排除毒物,并对症治疗。
1)重点放在抗脑水肿、制止抽搐和抗中枢性呼吸衰竭方面。
2)注意防治水、电解质失衡和继发感染。
3)促进毒物排泄可用强力利尿剂(如呋塞米20~40mg静脉滴注)。
4)止痉是对症治疗的重点。可用地西泮10mg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或用异巴比妥(阿米妥)静脉缓慢推注,每次0.1g左右,边注射边观察,痉止即停,但要注意防止对呼吸抑制的不利影响,尤其是儿童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应谨慎应用。
(5)预防措施
1)甘蔗必须成熟后收割,因不成熟的甘蔗容易霉变。
2)甘蔗应随割随卖,不要存放。
3)甘蔗在贮存过程中应防止霉变,存放时间不要过长,并定期对甘蔗进行感官检查,已霉变的甘蔗禁止出售。
4)加强预防甘蔗霉变中毒的教育工作,教育群众不买不吃霉变甘蔗。
患者,男,40岁,多年来全口牙龈反复肿胀,曾做过多次治疗,近5~6天再次加重。检查全口牙龈肿、充血,触之出血,肿胀明显,牙周袋超过5mm,压溢脓,x线检查示,全口多数牙槽骨有不同程度吸收,无龋。全身乏力,饮食量比一般人大,尿量也多。
某女性患者,22岁。右上前牙长期咀嚼不适,近半年牙体变色。两年前曾做过正畸治疗。口腔检查可见牙体变色,无明显龋损及其他牙体硬组织病变。叩诊(+),松动I度,牙髓活力电测验(一),牙周检查(一)。X线片显示根尖有圆形透影区,边界清楚,有一圈由致密骨组成的放射白线围绕。
患者,男,46岁,远中腭侧大面积龋坏缺损,已完善根管治疗,原充填物脱落,要求冠修复,检查:无叩痛,无松动,咬合正常,临床牙冠较高,全冠修复,除了
患者女性,68岁,患慢性支气管炎15年,近日呼吸困难加重,请给患者做鼻导管给氧术。
某女性患者,29岁,因意外事故造成颌面外伤,入院检查后发现外耳道流血性液体,渐转清亮液体。
【病例摘要】
患儿男性,8个月。
主诉:发热4天,全身皮疹1天。
病史:患儿于4天前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无咳嗽,无吐泻,在外口服"阿莫西林颗粒、牛磺酸颗粒",体温不退,呈稽留热,1天前体温降至正常,且见自颈部渐至全身出现红色斑丘疹。生后曾接种卡介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
查体:体温36.5℃,脉搏102次/分,呼吸28次/分,体重8kg。发育正常,神志清,精神可,全身可见较多淡红色斑丘疹,以躯干部、腰、臀部为著,压之退色,疹间皮肤正常,枕部及颈部可触及2~3个肿大淋巴结。前囟平软,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音有力,心率102次/分,律齐,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四肢活动可,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疠气致病多为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理论基础是
眩晕痰湿中阻证的代表方宜首选
男性,30岁,间歇出现颜面及下肢水肿已5年,伴乏力、头痛。查体:BP 180/110 mmHg,Hb 80g/L,尿蛋白(++),尿红细胞6~8个/HP,为明确诊断,对病人应首选的检查项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