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统计分析
1.资料整理 ①首先要查看原始资料是否完整、正确,若不完整在条件许可时尽量补齐;②对于原始资料的缺失值,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有效编码,避免信息浪费。定量指、标缺失时,可用整个样本人群或相应观察组该变量的有效平均值代替;定性指标缺失,可采用随机方法按比例代替;③另外,为适应统计分析的需要,可将有关数据转换为合适的变量类型,如等级变量、二分类变量等。
2.描述分布 对疫情全貌及三间分布情况进行描述。可根据资料的分布特点,采用合适的指标描述变量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并进行合理的比较和推断。
3.确定流行类型 共同因素的传播:①一次同源暴发:一次暴露时,受感染的人同时暴露于某个共同传染源,病例常集中在一个最短与最长潜伏期之间,发病日期曲线呈单峰型。②多次暴露:暴发为持续暴露时,人群多次暴露于传染源或暴露因素,发病日期持续较久,发病时间曲线有两个以上高峰或持续性高峰。③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一般不形成大规模暴发,多表现为当地多发,呈家庭内续发,多见于消化道传播传染病的暴发疫情中。连锁式传播:①人与人之间互相传播;②昆虫媒介传播;③动物宿主传播。
4.暴露日期推算 根据最短、最长潜伏期来推算。如一次同源暴发潜伏期,受感染的日期通常是在发病高峰往前推一个平均潜伏期的日期前后。一般暴发曲线多呈对数正态分布,故通过几何均数或中位数可计算平均潜伏期,进而推算暴露日期。
5.流行因素分析
(1)统计检验:对计算出的各组率是否存在差别做统计学检验,多用卡方检验。
(2)形成假设:分析暴发的原因,建立假设,这是分析的主要目的。可围绕患者感染时间前后,追查感染和未感染人群的生活、生产及活动情况,找出与感染有关的因素,从中可推断出主要传播因素及传染源。例如,一次钩体病流行,发病高峰前一个潜伏期时该地下了一次暴雨,之后受感染人群中又大多有在河水中洗浴的情况,则初步考虑可能为水源受污染引起的暴发。暴发原因的分析中还应尽量运用对比的方法。如在食物中毒暴发时,对比吃与未吃某种食物者的发病情况,可以较容易地初步分析出该食物是否为引起暴发的原因。对'比不同特征人群的病例发病情况,形成暴发原因的假设。如发病是否与水源、食物、环境等有关。(3)验证假设:采用病例对照或队列研究分析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用OR或RR来表示,并进行统计推断。
(4)实验室验证:对采集的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通过病原学上的一致性,来进一步验证暴露因素(食物、水等)在暴发流行及传播中所起的作用。
下列有关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的检查结果,错误的是( )。
雷尼替丁为( )。
肺弥散功能障碍最常出现( )。
男,6岁。身高80cm,智能落后,仅能数1~20个数。体检:皮肤粗糙,毛发干枯,表情呆板,腹隆,四肢短小,骨龄摄片仅有4枚骨化核。
患儿确诊后治疗应选用( )。
气象因素对毒物的毒性会造成影响。高温对毒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除了
以下不可以抗菌斑吸附的有
尽管母乳从膳食中摄入不足,乳汁中含量较稳定的是
某小学计划对学生开展口腔保健工作,请来了口腔医院的专业人员,与校领导和卫生老师一起研究学校口腔保健计划
男,29岁。牙龈疼痛3天,近一周来经常加班,吸烟史10年,20支/天。检查口腔卫生差,牙面大量牙石和烟斑,上、下前牙区的龈乳头尖端变平,上前牙龈缘虫蚀状,表面有灰白伪膜,可被擦去,露出鲜红出血的创面。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一般而言,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