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 → 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初级)->关于运用比较法评价稿件的质量,说法正确的有()。
关于运用比较法评价稿件的质量,说法正确的有( )。
比较是审稿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就一般情况而言,审读者对于被审稿件所属的专业应有一定程度的熟悉,因此在审稿过程中对稿件所引用的材料、理论和所阐发的观点,都可以用审稿者已经掌握的有关政策、专业知识来进行比较,也可以根据已经出版的同类著作、辞书或资料汇编等工具书所提供的材料、理论、观点来进行比较。这样,可以具体了解稿件是否有创新与特色,是否在某些方面超过已出版的作品,甚至还可以对诸如剽窃之类的侵权行为有所觉察。同时,通过对稿件各个部分的比较,还可以发现稿件中前后不一致甚至矛盾的地方。
开展现代出版活动的基本条件不包括( )。
关于著作权许可使用,说法正确的有( )。
图书出版社、音像出版社和电子出版物出版社和互联网出版单位自登记之日起满( )未从事出版活动的,由原登记的省级出版主管部门注销登记(注销互联网出版单位登记的还要向省级电信管理机构通报),并报国家出版主管部门备案。
在我国,出版单位不包括( )。
审稿题:审读短稿,按审稿的基本要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缺漏,并予以改正或弥补。
出版活动的一般过程由精神产品生产和物质产品生产两个基本阶段组成。其中,精神产品生产阶段包括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组稿、审稿、加工整理、审定发稿、制作样本和批量生产复本等内容。从事出版活动,应当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
出版工作由编辑、印刷、发行三大环节组成,其中编辑工作是中心环节。编辑工作具有选择性、加工性、中介性、普及性等专业特点。一个合格的编辑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思想、文化和职业素质,必须认真处理好与作者和读者的关系。一般来说,编辑离不开作者,作者离不开编辑,编辑可以随意修改作者的稿件。
作为出版工作成果的出版物,大体可以分为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互联网出版物六大类。这六大类出版物应该说是同时产生的。其中,期刊和报纸都是非连续性出版物。它们与图书相比,有很多相区别的特点,如期刊和报纸由众多作者的作品汇编而成、有一个固定的名称、内容上讲究系统性和稳定性、一般可再版或修订等。
关于出版活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关于出版物消费过程的文化性,说法错误的是( )。
下列关于出版物属性的表述,错误的是( )。
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的情形有( )。
下列句子中,不存在逻辑错误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