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 → 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初级)->编辑加工题:阅读分析短稿,并按照稿件加工整理的规范进行编辑加
编辑加工题:阅读分析短稿,并按照稿件加工整理的规范进行编辑加工。
可燃冰:神秘的未来能源 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人们陆续在冻土带和海洋深处发现一种外形像冰的白色液体物质。它是由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天然气水合物,有极强的燃烧力,可作为优质能源,俗称“可燃冰”。
能源危机让人们忧心憧憧,而可燃冰就像是上天赐予人类的珍宝,被称为“神秘的未来能源”。现在探明的可燃冰储量,比全世界煤碳、石油和天然气加起来的储量要多几百倍。据保守统计,全世界海底天然气水合物中贮存的甲烷总量约为1.8亿m3,约合1.1万亿吨,仅海底可燃冰的储量就够人类使用1000年。可燃冰不仅储量大,而且能源高。据测算,1立方米可燃冰的燃烧值等同于160立方米的气态天然气。加100升天然气的汽车能够行驶约300千米,如果汽车能够加入相同体积的可燃冰,那么理论上就可行驶约4.8万千米。如此数量巨大的能源是人类未来能源的新希望。
但是可燃冰对人类生存环境也提出了严峻挑战。可燃冰中的甲烷,其温室效应作用比一氧化碳强很多,而温室效应造成的异常气候和海面上升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全球海底天然气水合物中的甲烷总量约为地球大气中甲烷总量的3000倍,如果开采不当,后果是灾难性的。可燃冰矿藏那怕受到最小的破坏,都足以导致甲烷气体的大量泻漏。另外,陆缘海边的可燃冰开采起来十分困难,一旦发生井喷事故,就会出现大规模的海底滑坡,造成海啸、海水毒化等巨大灾害。所以,可燃冰的开发利用就像一把“双仞剑”,需要小心谨慎对待。
(1)“六十年代”应改为“60年代”。
(2)“液体”应改为“固体”。
(3)“忧心憧憧”应改为“忧心忡忡”。
(4)“煤碳”应改为“煤炭”。
(5)“m3”应改为“立方米”。
(6)“如此数量巨大”应改为“数量如此巨大”。
(7)“一氧化碳”应改为“二氧化碳”。
(8)“异常气候”应改为“气候异常”。
(9)“那怕”应改为“哪怕”。
(10)“泻漏”应改为“泄漏”。
(11)“造成”应改为“引发”。
(12)“双仞剑”应改为“双刃剑”。
开展现代出版活动的基本条件不包括( )。
关于著作权许可使用,说法正确的有( )。
图书出版社、音像出版社和电子出版物出版社和互联网出版单位自登记之日起满( )未从事出版活动的,由原登记的省级出版主管部门注销登记(注销互联网出版单位登记的还要向省级电信管理机构通报),并报国家出版主管部门备案。
在我国,出版单位不包括( )。
审稿题:审读短稿,按审稿的基本要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缺漏,并予以改正或弥补。
出版活动的一般过程由精神产品生产和物质产品生产两个基本阶段组成。其中,精神产品生产阶段包括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组稿、审稿、加工整理、审定发稿、制作样本和批量生产复本等内容。从事出版活动,应当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
出版工作由编辑、印刷、发行三大环节组成,其中编辑工作是中心环节。编辑工作具有选择性、加工性、中介性、普及性等专业特点。一个合格的编辑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思想、文化和职业素质,必须认真处理好与作者和读者的关系。一般来说,编辑离不开作者,作者离不开编辑,编辑可以随意修改作者的稿件。
作为出版工作成果的出版物,大体可以分为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互联网出版物六大类。这六大类出版物应该说是同时产生的。其中,期刊和报纸都是非连续性出版物。它们与图书相比,有很多相区别的特点,如期刊和报纸由众多作者的作品汇编而成、有一个固定的名称、内容上讲究系统性和稳定性、一般可再版或修订等。
关于出版活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关于出版物消费过程的文化性,说法错误的是( )。
下列关于出版物属性的表述,错误的是( )。
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的情形有( )。
下列句子中,不存在逻辑错误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