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①为什么“葛优瘫”比端坐着安逸?很简单,求舒服、图自在几乎是人的本能。但是,在家可以随便,出门不可随意。当有人被任性遛的狗咬伤、被高空坠物砸中、被扭打司机的乘客连累致死,素质问题就不仅仅属于私人领域,而成了社会问题。
(2)②文明不仅是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高度,更是我们丈量自身行为规范的尺度。素质的养成无法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化”、更要管。如果说传统美德是社会文明的“根”和“魂”,那么法治和规则就是它的“骨架”,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这就好比在松散的沙子当中,将道德的水分与制度的水泥、规则的石子混合,才能产出比花岗岩还坚硬的文明基石。
(3)美国一对姐妹在吴哥窟寺庙内互拍裸照;篮球明星哈登在上海骑电动车逆行;阿姆斯特丹博物馆的喷泉广场,欧洲游客纷纷在池内泡脚,甚至直接进入水池中心……这些事例表明,文明素质的高下,与名声无关、与身份无关、与是否来自所谓高素质的发达国家也无关,而取决于规矩是否严格、制度落实是否到位。
(4)③规矩与制度能实现对善的激活,也能实现对恶的________,而且往往________。同一个人,在绿皮火车里会吞云吐雾,但上了高铁就能全程忍住烟瘾;以前喝醉了也敢开车,醉驾入刑后,“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已蔚然成风;曾经久推不动的垃圾分类,经立法强制执行后正逐渐变为新的风尚。可见,“管”可以出素质,“管”可以保文明。而且,这个“管”不能仅靠单摆浮搁单兵作战,唯有制度与制度连成线、织成网,那些“素质先放脚边,凉快了再说文明”的行为才会无处藏身。
(5)然而,立规矩容易,将“管”挂在嘴边也容易,如何让纪律和制度落实到位,才是难点。比如,针对不文明养犬行为,虽然各地都出台了相关规定,但在实施中存在很多困难;王源、孙红雷无视公共场所禁烟规则,除了心存侥幸外,恐怕也是因为违反规则的“代价”实在太低。一边是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利剑高悬,一边是违法违规的苗头屡刹不止,就会产生“破窗效应”,影响全社会对规则的敬畏,诱使人们仿效那些失“礼”少“德”的无素质行为。
(6)④在新加坡,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不冲马桶等都会受到五百至二千新元的高额罚款。在日本,插队、劝酒,甚至爬电线杆、出租车内呕吐都会遭遇重罚。所以,除了持之以恒的道德教化,关键是要让法律长出“牙齿”,让制度成为“高压线”。
(7)提高文明素质,管一时靠惩戒,管一世靠涵养法治意识。只有“一时不文明,时时受约束;一处不文明,处处受阻碍”,才能让文明内化于心,始于自发、成于自觉。在一些城市,为什么一街之隔常有静谧与脏乱差的霄壤之别,追根究底还是持续治理与“放弃治疗”的区别。反过来,只要对违法行为坚持“零容忍”,避免不文明对文明的“挤出效应”,就能不断筑牢社会的底线思维与文明习惯,树立稳定的法治预期,让法治成为一种社会信仰,更成为一种生活刚需,助推文明 “提速”。
对文章第五段出现的“破窗效应”,正确的理解应该是:
第一步,定位原文,“破窗效应”出现在第五段尾句。分析上下文语境。前文介绍了立规矩后由于违反规则的“代价”低,可能导致很多人不遵守规则,后文介绍了这种行为可能会导致人们仿效那些不守规矩的无素质行为。因此,“破窗效应”指的就是如果违规行为不加以阻止可能会导致人们效仿。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A选项。
航空界有个关于飞行安全的“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及1000起事故隐患。“海恩法则”启示我们( )。
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 这段话应理解为( )。
人类在太空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技术可以为人类造福,但太空活动留下的大量航空器残骸等太空垃圾却可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危害。这个事实印证了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福兮,祸之所伏”。这个命题表明(? )。
①矛盾双方逐渐融合趋向一个无差别的统一体
②矛盾双方是相互对立,相互分离的趋势
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句话说明_______。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_______。
大数据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工具,是高精度对未来进行预测的手段,数据是记录人类行为的工具。靠大数据技术对未来做一个预测和参考是人类发展的成果。但是,人类的沟通和交流不该因为大数据技术而遭弃,而过于依赖大数据的预测和推理,放弃人际沟通过程,必然产生人际沟通的弱化,进而影响到人的自由意志。
这段文字旨在强调:
“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当下中国社会涌现了许多富有正能量的人和事,这些催人奋进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也带动和影响了周围一批人。从哲学角度看:
①正能量具有指导作用,能够将人们的愿望变成现实
②正能量具有能动性,能够给人带来信心和力量
③正能量具有反作用,能对人体生理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
④正能量具有创造性,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要不动摇、不懈怠、(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实践的不断深入发展,引起了我国人民思想上的巨大解放和观念上的不断更新,封闭、保守、狭隘的小生产观念正在被打破,逐渐被开放、进取、开拓、创新等观念所代替。”这一事实说明( )。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