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客
王力
中国人是最喜欢请客的一个民族。从抢付车费,抢会钞,以至于大宴客,没有一件事不足以表示中国是一个礼让之邦。我的钱就是你的钱,你的钱也就是我的钱,大家不分彼此;你可以吃我的,用我的,因为,咱们是一家人。这种情形,西洋人觉得很奇怪。请恕我浅陋,我没有见过西洋人抢付过车费,或抢会过钞。我们在欧洲做学生的时代,因为穷,大家也主张“西化”,饭馆里吃饭,各自付各自的钱,相约不抢着会钞。西洋人宴客是有的,但是极不轻易有一次,最普通的只是来一个茶会,并不像中国人这样常常请朋友吃饭。这些事情,都显得中国人比西洋人更慷慨更会应酬。
其实,中国人这种应酬是利用人们喜欢占便宜的心理。不花钱可以白坐车,白吃饭,白看戏,等等,受惠的人应该是高兴的。一高兴,再高兴,三高兴,高兴的次数越多,被请的人对于请客的人就越有好印象。如果被请的人比我的地位高,他可以“有求必应”,助我升官发财;如果被请的人比我的地位低,他也可以到处吹嘘,逢人说项,增加我的声誉,间接地于我有益。中国人向来主张“受人钱财,与人消灾”的,不花钱而可以白坐车,白吃饭,白看戏,也就等于受人钱财,若不与人消灾,就该为人造福。由此看来,请客乃是一种“小往大来”的政策,请客的钱不是白花的。知道了这一个道理,我们就明白为什么对于亲弟兄计较锱铢,甚至对于结发夫妻不肯“共产”的人,为请客而挥霍千金,毫无吝色;又明白为什么家无儋石,对泣牛衣的人偏有请客的闲钱。原来大多数人的请客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不是慷慨,而是权谋!
青蚨在荷包里飞出去是令人心痛的,而“小往大来”的远景却是诱惑人的,在这极端矛盾的心情之下,可就苦了那些一毛不拔的悭吝者。当在抢付车费,抢会钞,或抢买戏票的时候,为了面子关系,不好意思不“抢”,为了荷包关系,却又不敢坚持要“抢”,结果是得收手时且收手,面子顾全了,荷包仍旧不空。最糟糕的是遇着了同道的人,你一抢他就放松,结果虽是“求仁得仁”,却变了哑子吃黄连,心里有说不出的苦。不过,悭吝的人也未尝不请客;有时候,他们请客的次数要比普通人更多,因为吝者必贪,贪者毕竟抵不住那“小往大来”的远景的诱惑。于是他们想拿最低的代价去博取最大的利益:每次请客吃饭,东西拣最便宜的吃,分量越少越好,最好是使客人容易饱,容易腻,而主人所费又不多。甚至连请几天,昨晚剩的菜今天还可以吃,虽然让客人吃别人的余唾颇为不恭,然而请客毕竟是请客,余唾吃了之后,仍旧不怕他不说一声“谢谢”。这是手段之中有手段,权谋之外有权谋!
话又说回来了,请客真的是一种好风气吗?真的能联络感情吗?我曾经亲耳听见抢会了钞的人背面骂那让步不坚持要抢的人,说他小气,说他卑鄙。我又曾经亲耳听见吃了人家的酒饭的人一出大门就批评主人:五溜鱼只有半边,清炖鸡只有半只,烟臭如莸,酒淡如水,厨子烹调无术,主人招待不周!可见中国既有了抢付钱的习俗,不抢付钱竟像是私德有亏,友谊有损;又有了滥请客的风尚,不请客的固然被认为不善交际,请客如果请得不痛快,那钱也只等于白花。勿谓郇厨既扰,即尽衔恩;须防金碗虽倾,终难饱德。老饕未餍,微禄半销!“小往大来”的请客哲学真是害人不浅!
被请的人有时候也很苦:明知受人钱财就得与人消灾,但是又没有拒绝的勇气,于是计划“还席”或“回客”。受了人家的好处,再奉还若干好处给人家,这样就算两相抵消,不再负报答的责任。其实这样设想是自寻烦恼。最干脆的办法是既不请人,也不怕被人请。如果有人抢着代我付车费或会钞,我就一声不响地,让我的青蚨“回龙”。如果有人请我吃大菜我就两肩承一口,去吃了就走,不耐烦道一声谢,更不理会什么是一饭之恩。假使人人如此,中国可以归真返璞,社会上可以少了许多虚伪的行为,而政府也不再需要提倡俭约和禁止宴会了。
1943年10月3日
思考与练习
1.这篇文章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2.试举例说明表现文章语言幽默,讽刺时弊人木三分的语句。
1.文章以“请客”为话题,深刻地分析了中国人“小往大来”的请客哲学的实质,提出了归真返璞,纯洁灵魂,纯洁社会的主张。
2.如谈中西请客的不同时,作者写道:“这些事情,都显得中国人比西洋人更慷慨更会应酬”;如在分析请客实质时,作者写道:“请客乃是一种‘小往大来’的政策,请客的钱不是白花的”;再如在分析请客时手段之中有手段,权谋以外有权谋时,作者写道:“昨晚剩的菜今天还可以吃,虽然让客人吃别人的余唾颇为不恭,然而请客毕竟是请客,余唾吃了之后,仍旧不怕他不说一声谢谢等。作者以辛辣幽默的语言,深刻讽刺了中国社会虚伪的请客之风。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发现并描述了许多不同的世界,人的观察力和概括力改进时,就会产生一个新的世界形象——可是他们仍然没有能够把一切可能的世界都描述完。
短语选择正确解释:
①不同的世界( )
②新的世界( )
③可能的世界( )
A.指人类可能认识的世界
B.指人们从不同空间角度发现和描绘的许多不同世界
C.被改造了的,呈现崭新姿态的世界
D.指人们在不同水平上对世界不同的认识
E.指幻想可能出现的理想世界
F.根据新的认识所描述的世界
A.卖点心和杂食的小贩,歇着担子,提高喉咙,或者敲起小铜鼓,招揽主顾去买他们的东西。
B.卖点心和杂食的小贩,歇着担子,提高喉咙,或者敲起小铜鼓,招揽主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思考与练习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请简单说出这首词的艺术风格与写作特点。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去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用现代汉语翻译括号中的文字。
2.这段文字所批判的三种错误态度分别是:


“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情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思考与练习
1.简述本诗的思想内容。
2.试分析“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怀。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请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1[单选题] “一楼何奇”中的“楼”具体指的是()
A.鹳雀楼
B.岳阳楼
C.夕阳楼
D.黄鹤楼
[单选题] “两字关情”中的“两字”是()
A.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一诗中说到的“千”、“一”。
B.杜工部在《登岳阳楼》诗中说到的“无”、“有”。
C.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说的“忧”、“乐”。
D.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提到的“愁”、“悠”
[单选题] 这副对联的内容丰富,归纳上下联的主要意思正确的应该是()
A.上联写楼的史实,下联写作者的感慨。
B.上联写楼的史实和传说,下联写洞庭湖的位置。
C.上联写楼的传说,下联写湖光景色。
D.上联写楼的史实和传说,下联写洞庭湖的风景大观和作者的感慨。